2020年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归纳:中国古代廉政文化探微
中国的廉政文化博大精深,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廉政文化也有许多表现形式:
第一,清官情结。古代许多小说和戏曲中都刻画和塑造了清官廉吏的形象。《强项令》中不阿权贵的董宣、《武朝奇案》中断案如神的狄仁杰、《铡美案》中铁肩担道义的包拯、《海瑞罢官》中刚强正直的海瑞、《廉吏于成龙》中清正廉洁的于成龙等形象,经过一代代艺术家的塑造,早已深入普通大众的内心,成为清官廉吏的代表。
第二,诗词文章。包拯在就任端州太守后就曾题写了“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和“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的诗句告诫自己要保持清心直道,以历史为镜鉴,不给后人留下骂名。明代于谦任职地方时,每次进京奏事都不携带财物谄媚贿赂上司权贵。为此,他还专门作《入京诗》以明志:“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任山东潍县县令时题写了:“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诗句表达了关心民间疾苦,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情怀。张伯行在担任江苏巡抚时,面对官场上互赠礼品、贿赂成风的状况,他专门写下《却赠檄文》:“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并以此作为自己为官的座右铭。
第三,官署和衙门的楹联。从宋代开始,每座衙门都立有戒石碑,上面刻有宋代书法家黄庭坚手书的御制警言:“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明清两朝,文人吟诗作对之风盛行。官署堂前的楹联便成为廉政教育最重要的形式。明朝开国功臣徐达就曾告诫天下官员:“居一日官,尽一日心,于怠于荒,当思于物有济;治百姓难,爱百姓易,同好同恶,惟在强恕而行。”明代山西汾阳知县汤信在县衙堂前题写:“作汾阳一行吏,春温秋肃;受暮夜半文钱,地灭天诛。”的对联,以赌咒发誓的形式警醒自己廉洁自律。清代河南内乡知县高以永在县衙三省堂前撰写“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来勉励自己切勿欺民怠政。禁烟英雄林则徐更是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来表达自己一心谋国的丹心与热忱!
第四,成语典故。杨震却金、羊续悬鱼、刘宠投钱、包公掷砚等成语典故。以及张伯行面对百姓“君在任,只饮江南一杯水;今方离,勿却子民一片心”的盛情时只收一颗青菜、两片豆腐的佳话。无不体现出为官和做人的浩然正气!
以上内容只是我国传统廉政文化中的冰山一角,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在廉政建设方面留下了丰厚的制度遗产以及许多彪炳千秋的人物和佳话,这些都是今天我们进行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财富,值得我们倍加珍惜和借鉴。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