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解放军文职招聘行测备考资料整理:巧解总分文段
总文段是我们在片段阅读题型中常见文段之一。每当学习到总=-文段时,部分同学就会“嗤之以鼻”,想着这么简单地文段有什么学习的必要呢,直接看首句不就可以了吗。但是你又是如何得知该文段是总分文段的呢。所以分析文段的行文脉络就十分重要了,这是我们判断文段类型的依据。接下来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常见的总分文段的行文脉络。
(一)提出观点——举例论证
该种行文脉络分的部分利用例子来证明总句。
(二)提出观点——道理论证
该种行文脉络分的部分利用具体解释阐释来证明总句。
(三)提出观点——原因分析
该种行文脉络的分是在解释为什么会提出这个观点,其中原因分析可以是危害、意义、影响等。
例:1.公元1616年,莎士比亚与汤显祖同年逝世。二人都可算作16、17世纪之交的伟大剧作家。二人都爱写剧本,不过写法却不大一样。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故事临近结尾,一双恋人殉情身亡,惨烈的悲剧以双方家族的和解收尾。和解的意愿的确美妙,只可惜,莎翁用于和解的笔墨太过不经意,仿佛仅仅为了“和解”的概念草草应付收场。《牡丹亭》里的杜丽娘,因梦中的相遇而思,而哀,而死,又因此而还生,而圆满。汤显祖将笔墨挥洒于爱而不耗损于恨,推敲于柔美而不沉醉于暴力,他笔下的爱,期待、给予、容纳、无嗔。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阐述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伟大之处
B.分析《牡丹亭》独特的写作手法
C.比较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艺术风格
D.总结中外古典戏曲的共同点
【答案】C。解析:本文前段提出了莎士比亚和汤显祖两个伟大的剧作家,并且突出了两人的写法不一样。紧接着用“比如”就进入到了举例论证了,举出了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汤显祖《牡丹亭》中故事情节的例子证明两人写作手法的不同,所以是提出观点——举例论证的总分文段,重点句为第三句话,与之对应的选项为C项。
2.当前,人们往往简单地将“积极老龄化”理解为“老有所为”,但其真正含义远超过后者。通常,我国“老有所为”的主体主要是老干部、老专业科技人才、老知识分子等,但他们只是老年人中的一部分。“积极老龄化”是面向全体老年人群体的,不仅老干部、老知识分子要“积极老龄化”,普通老人也要“积极老龄化”。“老有所为”着重强调老年人“参与”的一面,“积极老龄化”还强调“健康”和“保障”以及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和结合,参与社会仅是“积极老龄化”的一个方面。
这段文字意在阐明:
A.“积极老龄化”比“老有所为”内涵更丰富
B.“老有所为”和“积极老龄化”的主体不同
C.“老有所为”比“积极老龄化”更重视参与
D.“积极老龄化”概念长期被误读的根本原因
【答案】A。解析:文段第一句话就指出了一种错误认知,并点明“积极老龄化”比“老有所为”的内涵更丰富。紧接着下文一直在具体围绕着首句观点进行具体阐述,所有本文段属于提出观点——道理论证的行文脉络,故正确答案为A项。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