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解放军文职招聘行测备考资料整理:计算问题之等差数列
数量关系作为行测考试中难度比较大的部分,令很多考生望而生畏,但却也是行测考试拉开差距的部分,其中计算问题一直是数量关系的考察重点,本篇文章就计算问题中的等差数列给大家进行详细的讲解。
一、定义
等差数列,是指对于一个数列,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都与前一项的差为一个常数的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如数列1、3、5、7、9……,任意相邻两项的差都为常数2,我们就称之为等差数列,2即为该等差数列的公差。
推广:an=am+(n-m)×d
二、核心知识点
1、通项公式
an=a1+(n-1)×d,其中a1为首项,d为公差。对于一个等差数列来说,如果已知首项和公差,则可以通过通项公式求出数列的任何一项。
例1:已知数列an为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若a1=3,则a5=( 15 ).
解析:根据等差数列通项公式an=a1+(n-1)×d,得到a5=3+(5-1)*3=15.
例2:已知数列an由连续的5的倍数组成,若a10=55,则a3=( 20 )
解析:由条件数列an由连续的5的倍数组成可以得到,该数列为公差为5的等差数列,由推广公式可得,a10=a3+7d,则a3=a10-7d=55-7*5=20。
2、求和公式
Sn=(a1+an)n÷2=n*a1+n(n-1)÷2。
例3:已知等差数列an中的a1=4,a17=36,则该数列前17项的和为( 340 )
解析:根据等差数列求和公式Sn=(a1+an)n÷2可得,S17=(a1+a17)17÷2=(4+36)*17÷2=340.
3、中项求和公式
若n为奇数,则Sn=n×中间项;若n为偶数,则Sn=n×中两项和/2.
例4:已知等差数列an中第5项为18,第8项为30,则该数列的公差为( 4 ),该数列前五项的中间项为( 10 ),前八项的中间两项分别为( 14、18 )。
解析:等差数列第5项为18,第8项为30,则第五项与第八项相差3d=30-18=13,则d=4;该数列前五项的中间项为第三项,则a3=a5-2d=18-2*4=10;前八项的中间两项分别为第四项与第五项,则a4=a3+d=10+4=14;a5=a4+d=14+4=18.
例5:已知等差数列an的前17项的和为340,则a9=( 20 ).
解析:等差数列an的前17项的和为340,项数17为奇数,则由中项求和公式可得,该等差数列中间项为第九项,则a9=S17÷17=340÷17=20.
4、特殊性质
对于等差数列,若m+n=p+q,则am+an=ap+aq.例如对于等差数列,a3+a5=a2+a6=a4+a4。
例6、已知等差数列an中,a6=14,a11=24,则该数列前16项的和为( 304 )
解析:S16=(a1+a16)16÷2=(a6+a11)16÷2=(14+24)16÷2=304。
以上四点就是等差数列在数量关系考试中的核心的知识点,在行测考试中,数量关系作为常考考点,大家需要灵活掌握并灵活运用这几点,下面以两道例题为例。
例7、某学校组织活动进行队列训练,学生们组成一个25排的队列,后一排均比前一排多4个学生,最后一排有125个学生,则这个队列一共有( )学生。
A. 1925 B. 1875 C. 2010 D. 1765
解析:解法一:由后一排均比前一排多4个学生可得,每一排的学生人数组成一个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最后一排有125个学生可得最后一项即a25=125,则a1=125-24d=125-24*4=29,所以S25=(29+125)×25÷2=1925.
解法二:由于d=4,a25=125,则该数列的中间项为第13项,a13=125-12d=125-48=77,则由等差数列中项求和公式可得,S25=25×a13=25*77=1925.
等差数列在行测考试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以上四个核心知识点是学习等差数列的基础,在实际考试中,不仅仅考察学生对于等差数列公式的记忆,更侧重考察学生对于题目本身的理解,同学们要根据题目描述准确的提取出题目中所暗含的等差数列,再利用等差数列的公式进行求解。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