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解放军文职招聘行测备考资料整理:熟练掌握总分文段,让做题“快”“准”“狠”
片段阅读的考查题量较多,这是需要大家着重关注的地方,同时也是能够快速提分的地方。因为这种题型大部分的阅读技巧我们是有规律可循的。各种文段的类型它的侧重点也不一样,如果熟练掌握了各种文段类型的特点,在做题的时候就不会盲目。今天为大家介绍一种文段类型—总分文段。这也是我们从小学写论文经常用到的行文脉络方式,大家也都知道这种文段类型的重点在“总”。那我们在说总分文段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谈些什么呢?
我们需要谈分的类型,因为不是每一个文段都是第一句话为总,有的时候可能是前面几句话,但是怎么才能把总清晰地提炼出来?那就需要找出分的类型,只要知道“分”,把它放在一边,剩下的就全是“总”了。一般来说,在我们常用的论证方法中,分的类型有这么几种:举例论证、具体说明和原因分析(包括危害分析)。举例论证经常使用的标志就是“例如、比如”等,还有“某人某天某地”这种特别具体的表述,都属于举例论证。具体说明指的是具体解释观点是什么,内在联系是什么。原因分析的标志就更明显了,即“因为、由于”等表述。看到这种带有明显表述特征的句子,那就说明“总”已经说完,需要进行论证了。而论证的内容是为了证明“总”的正确性,如果此时你已经明白“总”所说的意思是什么,大可不必再看“分”的内容;如果此时你不明白“总”到底在说什么,那你可以看“分”的内容帮助你理解,但是千万别把分的内容当作“总”,尤其是举例说明的时候,那样就会归于片面化的错误。
我们话不多说,直接看一道题,你就会体会到这种方法的快捷性了。
【例题】英国人类学家特纳认为,正常的“社会结构”是一种有阶层、地位、贫富差别的体制,“反结构”是没有等级之分、贫富之别、男女之别的时空,具有消除不满和发泄情绪的功能,很多重要节庆仪式就是属于“反结构”。中国古代元宵节是全民的狂欢节。在节日期间,人人尽兴而乐,可以缓解平时身体上的疲劳和精神上的压力,节日期间的一些反常行为,有利于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紧张,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节日期间,不分地位高低,不分富贵贫贱,不分年龄大小,君民同乐,有利于促进不同阶层的和谐,保障社会稳定。
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
A.中国古代的元宵节是“反结构”的社会产物
B.中国古代的元宵节具有消除社会不满的功能
C.应大力发展传统文化中“反结构”的节庆仪式
D.“反结构”的节庆仪式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
【解析】第一步,归纳概括每句话的大意。第一句话由特纳的观点引出本文的主题词“反结构”,并说明节庆是这种反结构的具体表现,由此第二句紧接着提出中国元宵节这一对象,第三句说明元宵节对社会中各阶层和谐关系的作用,第四句再次说明元宵节有利于阶层甚至社会的稳定。通过分析发现,第一句为“总”,剩下的内容都是举例说明,也就是“分”的内容。所以,我们能够得出这段文字强调的是“反结构”对社会的积极作用。故而选D。
这道题其实不难,但是有些同学在做这道题的时候,因为“分”的内容太多,导致以为“分”即是重点,而且选项A中既有“反结构”,又有“元宵节”,还有这种结构的作用,感觉特别全面,殊不知这就是出题人给你挖的坑。所以我们以后在做这类题的时候,如果你已经对“总”成竹在胸,看到具体的例子就不要再读了。就像这道题一样,只要把第一句归纳概括找一个同义转述的选项,正确答案就显而易见。你看了后面的内容,反而加深了你的纠结,何必呢?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