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解放军文职招聘行测备考资料整理:阅读理解主旨观点题——总分文段
对于阅读理解题主旨观点题,可能很多同学会产生畏难情绪,因为我们在寻找主旨过程中,文段的行文脉络是千变万化的,我们今天要谈到的是行文脉络其中的一种——总分文段,但总分文段这种结构的主旨观点我们如何确定呢?所谓总就是总说,也就是提出观点;分就是分述,就是用各种方式,各个维度来论证这个观点的正确和合理。那么具体而言总分文段的行文脉络可以分为这样三种:提出观点——举例论证;提出观点——原因分析;提出观点——具体说明。无论是举例论证、原因分析还是具体说明都是为了证明前面的观点的。所以如果我们能确定文段是总分结构之后,就可以确定总句是文段的重点
【示例1】月球是地球唯一的自然卫星,也是人类目前唯一能够抵达的地外星球。在人造卫星之外,利用这颗自然卫星开展对地球的遥感观测,有着诸多的优势和不可替代性。月球表面积远远大于任何的人造卫星,因而在月球上布设遥感器,不用考虑载荷多少、大小,重量等等,可同时置放很多不同类型的遥感器,形成主被动、全波段同步观测的能力,对于观测大尺度地球科学现象——全球环境变化、陆海气相互作用、板块构造及固体潮、三极对比研究等会有深入的认识,并有可能观测到先前未知的科学现象。
对上述文字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月球比人造卫星更适合布置遥感器
B.月球对地球观测有着天然的综合性优势
C.月球有望能给空间对地观测带来革命
D.月球开辟对地球观测科学与技术的新方向
【答案】B。解析:文段开篇引出观点“利用这颗自然卫星开展对地球的遥感观测,有着诸多的优势和不可替代性”。接下来具体解释优势和不可替代性,属于提出观点—解释说明这样的结构,主旨句为文段的重点所在。因此A项更适合布置遥感器只是月球的优势之一,表述片面,排除。C项有望带来革命相较于文段中“有可能观测到先前未知的科学现象而言“,程度过重,排除;D项中的开辟新方向属于无中生有,排除。而B项中的综合性优势很好的概括了题干,故答案选择B。
【示例2】对公元1616年,莎士比亚与汤显祖同年逝世。二人可算作16、17世纪之交的伟大剧作家。二人都酷爱写剧本,不过写法却不大一样。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故事临近结尾,一双恋人殉情身亡,惨烈的悲剧以双方家族的和解收尾。和解的意愿的确美妙,只可惜,莎翁用于和解的笔墨太过不经意,仿佛仅仅为了“和解”的概念草草应付收场。《牡丹亭》里的杜丽娘,因梦中的相遇而相思,而哀,而死,又因此而还生,而圆满。汤显祖将笔墨挥洒于爱而不耗损于恨,推敲于柔美而不沉醉于暴力,他笔下的爱,期待、给予、容纳、无嗔。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 阐述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伟大之处
B. 分析《牡丹亭》独特的写作手法
C. 比较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艺术风格
D. 总结中外古典戏曲的共同点
【答案】C。文段前三句话是总述,点明了文段的主旨——莎士比亚和汤显祖是同时代的伟大剧作家,但是二人的剧本写法不一样。之后的内容是分述以具体比较二者艺术风格的不同。因此,总述第三句为文段重点内容,只有C项完整地概括了文段的主旨。A项的伟大之处仅在第二句话中提到,偏离了文段的主旨。B项只提到了《牡丹亭》,过于片面。D项,文段的主体是莎士比亚和汤显祖,“中外古典戏剧”无端扩大了主体范围,且共同点表述有误,文段主要阐述不同之处。故答案选择C。
我们通过这两道题就可以发现在阅读理解题当中,其实并不是完全没有规律的,只要我们能够把握好阅读理解题目当中所存在的行文脉络,把握好作者行文的方式,那么最后主旨观点呼之欲出,但是整个的阅读理解题的行为脉络是多种类的,并非只有总分行文方式这一种方式。在后面我们也会根据实际情况跟大家更多的展示阅读理解题所存在的更多的行文结构,帮助大家更好的去做阅读理解题。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