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解放军文职临床医学专业知识归纳:细菌感染噬菌体后的变化-医学微生物学
细菌感染噬菌体后可发生的改变及毒性噬菌体的增殖和溶菌过程:
(1)噬菌体一旦与敏感细菌相遇,它就吸附于细胞壁,而使细菌发生感染。细菌感染后可出现两种后果:
①噬菌体增殖引起细菌裂解。
②噬菌体不增殖,其基因整合于宿主菌基因组上,而使细菌呈溶原状态。溶原性细菌可有抗原性、产毒性等性状改变。
(2)毒性噬菌体的增殖和溶菌过程:
①吸附与穿入:噬菌体与敏感菌的吸附具有高度特异性。有尾噬菌体通过尾丝或尾刺吸附于菌细胞的特异受体部位。借助于尾部含有溶菌酶类物质,将菌细胞溶一小孔,通过尾鞘收缩,将头部核酸通过尾髓小孔注入细菌体内,而蛋白质外壳则留在细胞外。
②噬菌体的生物合成:噬菌体的核酸进入菌细胞后,宿主细胞即停止合成自身的DNA,而代之的是以噬菌体的合成。其过程主要是蛋白质合成和核酸复制。噬菌体一方面通过其基因转录成mRNA,再由此转译成各种与噬菌体生物合成有关的酶、调节蛋白及结构蛋白质的亚单位。另一方面以噬菌体的核酸为模板,大量复制子代噬菌体核酸。当噬菌体的核酸和结构蛋白质分别合成以后,在细胞质内,由蛋白质亚单位组成头尾,头部再包装DNA,尾部再接在头部,装配成完整成熟的噬菌体。
③裂解细菌:噬菌体在菌细胞内增殖到一定数目时,噬菌体的晚期基因可编码合成一种溶菌酶,使宿主菌裂解,释放出大量的成熟的子代噬菌体。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