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解放军文职临床医学专业知识归纳:血栓常见考点总结
1.血栓形成的条件:
(1)心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心血管内皮的损伤,是血栓形成的最重要和最常见的原因。
(2)血流状态的改变:血流减慢和血流产生漩涡等改变亦有利于血栓形成。
(3)血液凝固性增加:指的是血液中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增多或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活性降低,导致的高凝状态。
2.血栓的类型和形态
(1)白色血栓
为延续性血栓的头部。主要由血小板及少量纤维蛋白构成,故又称血小板血栓或西出行血栓。
(2)混合血栓
混合血栓多见于血流缓慢的静脉,构成延续性血栓的体部。
(3)红色血栓
为阻塞性血栓,形成延续性血栓的尾部。镜下观包含红细胞和白细胞。
(4)透明血栓
1)发生于微循环的小血管内;2)只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又称微血栓;3)由纤维蛋白构成,又称纤维素性血栓;4)最常见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3.血栓的结局
(1)软化、溶解、吸收。
(2)机化和再通。
(3)钙化。
4.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1)可能导致血管阻塞;
(2)栓塞;
(3)心瓣膜变形:风湿性心内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可使瓣膜增厚变硬、瓣叶之间粘连,造成瓣膜口狭窄等。
5.广泛出血:弥散血管内凝血时,微循环内广泛性纤维素性血栓形成,在纤维蛋白凝固过程中,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加上纤维素后使血浆素原激活,血液出现不凝固性,可引起患者全身广泛性出血和休克。
例题
1.白色血栓的主要成分是( )。
A.血小板 B.红细胞 C.纤维蛋白 D.单核细胞
1.【答案】A。解析:白色血栓发生于血流较速的部位或血栓形成时血流较速的时期。镜下,白色血栓主要由许多聚集呈珊瑚状的血小板小梁构成。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