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解放军文职临床医学专业知识归纳:肺结核的相关知识点总结
考点一 病因病理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侵及多个脏器,以肺部结核感染最为常见。
排菌者为其重要的传染源。人体在感染结核菌后不一定会发病,当抵抗力降低或细胞介导的变态反应增高时,才可能引起临床发病。若能及时诊断,并予合理治疗,大多可痊愈。
结核菌属于放线菌目,分枝杆菌科的分枝杆菌属,是有致病力的耐酸菌。结核菌对药物的耐药性,可由菌群中先天耐药菌发展而形成,也可由于在人体中单独使用一种抗结核药而较快产生对该药的耐药性,即获得耐药菌。耐药菌可造成治疗上的困难,影响疗效。
考点二 临床表现
1.症状
患者有密切的结核病接触史,起病可急可缓,多表现为午后低热、夜间盗汗,患者主诉乏力、不愿意吃饭,整体表现消瘦、女性月经失调等;呼吸道症状有咳嗽、咳痰、咯血、胸痛、不同程度胸闷或呼吸困难。
2.体征
肺部体征依患者的病情轻重、病变范围不同而有所差异。早期、小范围的结核不易查到阳性体征;病变范围较广者可于叩诊呈浊音,触诊语颤音增强,肺部闻及湿啰音。晚期结核形成纤维化,局部收缩使胸膜塌陷和纵隔移位。在结核性胸膜炎者早期有胸膜摩擦音,形成大量胸腔积液时,胸壁饱满,叩诊浊实,语颤和呼吸音减低或消失。
3.肺结核分型与分期
(1)肺结核分型
Ⅰ型:原发性肺结核肺内渗出病变、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肿大的哑铃状改变的原发综合征,儿童多见。
Ⅱ型:血型播散型肺结核,包括急性粟粒性肺结核和慢性或亚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两型,其中,急性粟粒型肺结核表现为两肺散在的粟粒大小的阴影,大小一致密度相等,分布均匀的粟粒状阴影,随病期进展,可互相融合。慢性或亚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表现为两肺出现大小不一、新旧病变不同,分布不均匀,边缘模糊或锐利的结节和索条阴影。
Ⅲ型:继发型肺结核,其病变以增殖为主、浸润为主、干酪为主或空洞为主,呈现多种变化。其中浸润型肺结核表现为X线常为云絮状或小片状浸润阴影,边缘模糊(渗出性)或结节、索条状(增殖性)病变,大片实变或球形病变(干酪性,可见空洞)或钙化。而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则表现为病变部位多在两肺上部,亦可为单侧,大量纤维增生,其中空洞形成,呈破棉絮状,肺组织收缩,肺门上提,肺门影呈“垂柳样”改变,胸膜肥厚,胸廓塌陷,局部代偿性肺气肿。
Ⅳ型:结核性胸膜炎,病侧胸腔积液,小量为肋膈角变浅,中等量以上积液为致密阴影,上缘呈弧形。
(2)肺结核的分期
进展期:新发现的活动性肺结核,随访中病灶增多增大,出现空洞或空洞扩大,痰菌检查转阳性,发热等临床症状加重。
好转期:随访中病灶吸收好转,空洞缩小或消失,痰菌转阴,临床症状改善。
稳定期:空洞消失,病灶稳定,痰菌持续转阴性(1个月1次)达6个月以上;或空洞仍然存在,痰菌连续转阴1年以上。
考点三 辅助检查
1.白细胞计数
正常或轻度增高,血沉增快。
2.痰结核菌
采用涂片、集菌方法,抗酸染色检出阳性有诊断意义。
3.结核菌素试验
4.影像学检查
可判断肺结核的部位、范围、病变性质、病变进展、治疗反应,是判定疗效的重要方法。
考点四 治疗
1.药物治疗
用药原则注意用药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的原则。
2.手术治疗
考点五 预防
1.控制传染源
及时发现并治疗。
2.切断传播途径
注意开窗通风,注意消毒,患者咳痰需咳到纸中,焚烧。
3.保护易感人群
接种卡介苗,注意锻炼身体,提高自身抵抗力。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