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解放军文职临床医学专业知识归纳:各类骨骼的特点有哪些?
各类骨骼的特点有:
一、躯干骨
躯干骨包括26块脊柱骨(24块椎骨、1块骶骨、1块尾骨)、1块胸骨和12对肋骨。它们分别参与脊柱、骨性胸廓和骨盆的构成。
(一)椎骨
1.椎骨的一般形态
椎骨由位于前部椎体和位于后部椎弓构成,椎体后微凹陷,与椎弓共同围成锥孔,各锥孔上下贯通,构成容纳脊髓的椎管。相邻椎骨的椎上、下切迹围成椎间孔。
2.各部椎骨的形态特征
(1)颈椎:椎体较小,椎孔较大呈三角形;横突根部有横突孔,内有椎动脉及椎静脉通过;第1颈椎为寰椎,无椎体,棘突和关节突,第2~6颈椎棘突较短,末端分叉。第7颈椎又名隆椎,棘突较长,末端不分叉,呈结节状。
(2)胸椎:横突末端的前面有横突肋凹与肋结节相关节,关节面几乎呈现冠状位,胸椎棘突较长,斜向后下方,呈叠瓦状排列。
(3)腰椎:椎体粗壮,棘突宽厚呈板状,水平后伸。
(4)骶骨:由5块骶椎融合而成,骶管上通椎管,下端开口称骶管裂孔。裂孔两侧有向下突出的骶角,骶管麻醉时常以此作为确定骶管裂孔的标志。
(5)尾骨:由3~4块尾椎退化融合而成。
(二)胸骨
是一块条形扁骨,位于胸前壁正中,由胸骨柄、胸骨体及剑突组成。胸骨柄上缘微凹,中份为颈静脉切迹。胸骨柄与体的两侧缘有与第2~7对肋相连接的肋切迹。胸骨柄与体相接处形成微向前突的横嵴,称胸骨角,两侧平对第2肋软骨,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剑突扁而薄,下端游离。
(三)肋骨
肋共12对,由肋骨和肋软骨构成。第1~7对肋的前端与胸骨相连接,称真肋;第8~12对肋前端不直接与胸骨相连接,称假肋,其中第8~10对肋的肋软骨依次连于上位肋软骨,形成肋弓。第11、12肋前端游离于腹壁肌层中,称浮肋。
二、颅骨
颅骨有23块(中耳的三块听小骨未计入)
1.脑颅骨
脑颅骨共8块,包括有成对的顶骨、颞骨和不成对额骨、筛骨、蝶骨、枕骨。
2.面颅骨
共15块,包括成对的鼻骨、泪骨、颧骨、上颌骨、下鼻甲和腭骨,不成对的犁骨、下颌骨和舌骨。
3.鼻旁窦
在鼻腔的周围,有些骨内有含气的洞腔,与鼻腔相通,称为鼻旁窦,包括:额窦、蝶窦、筛窦、上颌窦。
4.翼点
颞窝内侧壁前部有额、顶、颞、蝶四骨相交形成“H”形的骨缝,称翼点。
5.颅窝
颅底内面高低不平,呈阶梯状,孔裂较多,可分为颅前、中、后窝。
三、上肢骨
1.上肢带骨
(1)锁骨:为一横置的“S”形骨,位于胸廓的前上方。其内侧2/3凸向前,外侧1/3凸向后,全长均可于体表扪及。
(2)肩胛骨:为三角形的扁骨,贴于胸廓的后外面,介于第2肋与第7肋之间。
2.自由上肢骨
(1)肱骨:为典型的长骨,分一体及上、下两端。上端有半球状的关节面,称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相关节。
(2)前臂骨:有并行排列的两块骨,内侧为尺骨,外侧为桡骨。
四、下肢骨
1.下肢带骨
(1)髂骨:上部扁阔为髂骨翼,其上缘为肥厚的弓形骨嵴,称髂嵴。髂嵴前端突出,称髂前上棘;后端突出,称髂后上棘。
(2)耻骨:构成髋骨的前下部,可分上支、下支及体3部分上、下支移行处的上缘呈粗钝骨嵴,称耻骨嵴;内侧呈粗糙面,称耻骨联合面。两侧联合面以纤维软骨相连结,构成耻骨联合。
(3)坐骨:构成髋骨的后下部,分坐骨体和坐骨支。
髂骨、耻骨、坐骨三者的体融合为一圆形的深窝,称髋臼。窝内半月形的关节面称半月面,其中央非关节面部分称髋臼窝,其下缘的缺口称髋臼切迹。
2.自由下肢骨
(1)大腿骨:包括股骨及髌骨。
(2)小腿骨:包括胫骨和腓骨。
常见例题
以下属于短骨的是:
A.股骨
B.大多角骨
C.籽骨
D.指骨
【答案】B。解析:大多角骨属于短骨。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