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病毒感染的实验诊断
病毒感染的实验诊断
● 考点
病毒的生物学性状
病毒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常见病毒的感染
● 考点
病毒的生物学性状
病毒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常见病毒的感染
【内容讲解】
第一节 概述
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个体极小,可通过细菌滤器,需用电子显微镜观察。
仅含一种核酸作为遗传物质,外被蛋白质衣壳或还有包膜。
病毒只能在活细胞内寄生,以复制的方式进行增殖。
在临床微生物感染中,近75%的传染病是由病毒引起的。
第一节 概述
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个体极小,可通过细菌滤器,需用电子显微镜观察。
仅含一种核酸作为遗传物质,外被蛋白质衣壳或还有包膜。
病毒只能在活细胞内寄生,以复制的方式进行增殖。
在临床微生物感染中,近75%的传染病是由病毒引起的。
一、病毒的基本性状
(一)形态结构
1.大小和形状:
大小:测量单位用纳米表示,一般在20-300nm之间。
形态大致可分为:球形或近似球形、杆状、弹形、砖形、蝌蚪形等。
2.结构
(二)病毒的增殖
病毒必须依赖宿主细胞,
以特殊的自我复制方式进行增殖。
病毒的复制周期:
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
组装与成熟、释放6个阶段。
异常增殖:
顿挫感染:病毒进入细胞后的环境不利于它的复制,不能合成本身的成分或不能组装和释放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
缺陷病毒:由于病毒基因组不完整或基因位点改变而不能进行正常增殖的病毒。
干扰现象:当两种不同的病毒或两株性质不同的同种病毒,同时或先后感染同一细胞或机体时,可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
(三)噬菌体
以细菌、真菌等为宿主,能引起细菌等裂解的病毒。
噬菌体特异性识别细菌表面受体,可用于进行细菌的鉴定与分型。
噬菌体感染细菌后产生两种后果:
溶菌周期和溶源性周期。
(四)非寻常病毒
比病毒更小更简单的致病因子,又称为亚病毒因子,包括类病毒、卫星病毒和朊粒等。
朊粒个体微小,不含核酸,其主要成分是一种蛋白酶抗性蛋白,对各种理化作用的抵抗力强,具有传染性,是引起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的病原体。
朊粒致中枢神经系统退化性病变,引起牛海绵状脑病(疯牛病)。克雅病(CJD)和Kuru病被认为与朊粒感染有关。
(一)形态结构
1.大小和形状:
大小:测量单位用纳米表示,一般在20-300nm之间。
形态大致可分为:球形或近似球形、杆状、弹形、砖形、蝌蚪形等。
2.结构
(二)病毒的增殖
病毒必须依赖宿主细胞,
以特殊的自我复制方式进行增殖。
病毒的复制周期:
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
组装与成熟、释放6个阶段。
异常增殖:
顿挫感染:病毒进入细胞后的环境不利于它的复制,不能合成本身的成分或不能组装和释放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
缺陷病毒:由于病毒基因组不完整或基因位点改变而不能进行正常增殖的病毒。
干扰现象:当两种不同的病毒或两株性质不同的同种病毒,同时或先后感染同一细胞或机体时,可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
(三)噬菌体
以细菌、真菌等为宿主,能引起细菌等裂解的病毒。
噬菌体特异性识别细菌表面受体,可用于进行细菌的鉴定与分型。
噬菌体感染细菌后产生两种后果:
溶菌周期和溶源性周期。
(四)非寻常病毒
比病毒更小更简单的致病因子,又称为亚病毒因子,包括类病毒、卫星病毒和朊粒等。
朊粒个体微小,不含核酸,其主要成分是一种蛋白酶抗性蛋白,对各种理化作用的抵抗力强,具有传染性,是引起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的病原体。
朊粒致中枢神经系统退化性病变,引起牛海绵状脑病(疯牛病)。克雅病(CJD)和Kuru病被认为与朊粒感染有关。
二、病毒的分类与命名
科、属、种3级或科、亚科、属、种4级。
DNA病毒、RNA病毒、DNA和RNA逆转录病毒三大类。
按传播途径可分为呼吸道病毒、胃肠炎病毒、经性传播感染的病毒等。
按感染部位与症状特征可分为肝炎病毒、出血性热病毒、疱疹病毒等。
第二节 病毒感染的实验诊断
科、属、种3级或科、亚科、属、种4级。
DNA病毒、RNA病毒、DNA和RNA逆转录病毒三大类。
按传播途径可分为呼吸道病毒、胃肠炎病毒、经性传播感染的病毒等。
按感染部位与症状特征可分为肝炎病毒、出血性热病毒、疱疹病毒等。
第二节 病毒感染的实验诊断
病毒学实验室诊断有三个方面:
①直接检测和分离鉴定;
②检测病毒蛋白抗原成分和核酸;
③检测抗体。
①直接检测和分离鉴定;
②检测病毒蛋白抗原成分和核酸;
③检测抗体。
一、标本采集、运送及处理
(一)标本采集
1.采样时机:应在病人急性期或发病初期采集标本。
2.标本种类:
根据不同病毒感染采集不同标本,如鼻咽分泌物、脑脊液、血液、粪便等。
(二)标本的运送及保存
快速传递,立即处理和接种。
采集和运送过程注意冷藏。如不能立即处理和接种,可在4℃保存数小时,长时间保存需置-70℃。
(三)标本处理
凝固的血液需先离心,得到的血清可以用于病毒分离。
肝素抗凝全血、脑脊液、胸腔液、水痘液以及尿液均可直接用于病毒分离培养。
有些标本如粪便等,常需粗提、提纯和浓缩等复杂处理过程。
(一)标本采集
1.采样时机:应在病人急性期或发病初期采集标本。
2.标本种类:
根据不同病毒感染采集不同标本,如鼻咽分泌物、脑脊液、血液、粪便等。
(二)标本的运送及保存
快速传递,立即处理和接种。
采集和运送过程注意冷藏。如不能立即处理和接种,可在4℃保存数小时,长时间保存需置-70℃。
(三)标本处理
凝固的血液需先离心,得到的血清可以用于病毒分离。
肝素抗凝全血、脑脊液、胸腔液、水痘液以及尿液均可直接用于病毒分离培养。
有些标本如粪便等,常需粗提、提纯和浓缩等复杂处理过程。
二、分离培养与鉴定
(一)分离培养
1.组织培养 包括器官培养、组织块培养和细胞培养。
目前常用的方法是细胞培养;
常用细胞:
①原代和次代细胞培养;②二倍体细胞株;③传代细胞系。
2.鸡胚接种 一般选用9-12日龄鸡胚。
鸡胚中的部位 适宜病毒
卵黄囊 嗜神经病毒,如乙型脑炎病毒
羊膜腔 流感病毒
尿囊腔 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还可制备疫苗和大量病毒抗原
绒毛尿囊膜 天花病毒、单纯疱疹病毒
脑内 狂犬病病毒
(一)分离培养
1.组织培养 包括器官培养、组织块培养和细胞培养。
目前常用的方法是细胞培养;
常用细胞:
①原代和次代细胞培养;②二倍体细胞株;③传代细胞系。
2.鸡胚接种 一般选用9-12日龄鸡胚。
鸡胚中的部位 适宜病毒
卵黄囊 嗜神经病毒,如乙型脑炎病毒
羊膜腔 流感病毒
尿囊腔 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还可制备疫苗和大量病毒抗原
绒毛尿囊膜 天花病毒、单纯疱疹病毒
脑内 狂犬病病毒
3.动物接种
实验室常用新生小鼠或乳鼠进行病毒分离。
(二)病毒鉴定
1.初步鉴定 根据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特点、标本来源、易感动物范围、细胞病变特征及生物学特征、理化性质可初步判断病毒的科及属。
2.最终鉴定 在初步鉴定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血清学方法对病毒分离株进行最后鉴定,常用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血凝抑制试验、免疫荧光试验、酶免疫试验等。分子生物学方法也在病毒鉴定方面得到应用。
初步鉴定(举例):
细胞病变效应(CPE):
细胞形态变化 病毒
细胞圆缩,分散,不聚集,全部细胞被破坏 肠道病毒
细胞肿大,颗粒增多,病变细胞聚集呈葡萄状 腺病毒
细胞融合成多核细胞 副粘病毒,疱疹病毒
空泡状,多核巨细胞 麻疹病毒
实验室常用新生小鼠或乳鼠进行病毒分离。
(二)病毒鉴定
1.初步鉴定 根据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特点、标本来源、易感动物范围、细胞病变特征及生物学特征、理化性质可初步判断病毒的科及属。
2.最终鉴定 在初步鉴定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血清学方法对病毒分离株进行最后鉴定,常用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血凝抑制试验、免疫荧光试验、酶免疫试验等。分子生物学方法也在病毒鉴定方面得到应用。
初步鉴定(举例):
细胞病变效应(CPE):
细胞形态变化 病毒
细胞圆缩,分散,不聚集,全部细胞被破坏 肠道病毒
细胞肿大,颗粒增多,病变细胞聚集呈葡萄状 腺病毒
细胞融合成多核细胞 副粘病毒,疱疹病毒
空泡状,多核巨细胞 麻疹病毒
脂溶剂敏感实验:有包膜(+),无包膜(-);
耐酸实验:肠道病毒(R),鼻病毒(S)。
耐酸实验:肠道病毒(R),鼻病毒(S)。
三、病毒感染的诊断
(一)显微镜检查
1.用光学显微镜直接检查病毒包涵体。可作为病毒感染的辅助诊断,不是特异性试验。
核内包涵体:常见DNA病毒。如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和腺病毒等。
胞浆内包涵体:常见RNA病毒。如呼吸道合胞病毒、狂犬病病毒和痘类病毒等。
胞质内和胞核内包涵体:麻疹病毒等。
2.用电子显微镜直接检查病毒颗粒。
数小时即可从病毒形态上作出明确的鉴别诊断。
应用免疫电镜灵敏度更高。
(二)病毒抗原检查
利用特异性免疫血清检测标本中的病毒抗原。
常用方法有:免疫荧光技术、酶免疫技术、放射免疫法、反相间接血凝和对流免疫电泳等方法。
对于一些血清型别不多或在一般细胞培养系统中尚不能成功增殖的病毒,直接检测病毒抗原是快速而实用的方法。
(三)病毒抗体检查
利用特异性抗原检测病毒感染者血清中的IgM和IgG抗体。
常用的方法有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血凝抑制试验及免疫扩散等,还可以利用放射免疫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
IgM抗体出现在病毒感染的早期,所以标本采集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很大。
IgG抗体检测需采集感染急性期与恢复期双份血清,恢复期IgG效价必须比急性期增高4倍或4倍以上时,才有诊断意义。
(四)病毒核酸检测
利用核酸杂交和PCR技术检测病毒特异基因片段。
检出病毒核酸并不等于检出具有传染性的病毒颗粒。
第三节 各类病毒感染的简介
(一)显微镜检查
1.用光学显微镜直接检查病毒包涵体。可作为病毒感染的辅助诊断,不是特异性试验。
核内包涵体:常见DNA病毒。如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和腺病毒等。
胞浆内包涵体:常见RNA病毒。如呼吸道合胞病毒、狂犬病病毒和痘类病毒等。
胞质内和胞核内包涵体:麻疹病毒等。
2.用电子显微镜直接检查病毒颗粒。
数小时即可从病毒形态上作出明确的鉴别诊断。
应用免疫电镜灵敏度更高。
(二)病毒抗原检查
利用特异性免疫血清检测标本中的病毒抗原。
常用方法有:免疫荧光技术、酶免疫技术、放射免疫法、反相间接血凝和对流免疫电泳等方法。
对于一些血清型别不多或在一般细胞培养系统中尚不能成功增殖的病毒,直接检测病毒抗原是快速而实用的方法。
(三)病毒抗体检查
利用特异性抗原检测病毒感染者血清中的IgM和IgG抗体。
常用的方法有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血凝抑制试验及免疫扩散等,还可以利用放射免疫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
IgM抗体出现在病毒感染的早期,所以标本采集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很大。
IgG抗体检测需采集感染急性期与恢复期双份血清,恢复期IgG效价必须比急性期增高4倍或4倍以上时,才有诊断意义。
(四)病毒核酸检测
利用核酸杂交和PCR技术检测病毒特异基因片段。
检出病毒核酸并不等于检出具有传染性的病毒颗粒。
第三节 各类病毒感染的简介
一、呼吸道病毒 六、疱疹病毒
二、肠道病毒 七、肝炎病毒
三、急性胃肠炎病毒 八、反转录病毒
四、黄病毒 九、狂犬病病毒
五、出血热病毒 十、人乳头瘤病毒
二、肠道病毒 七、肝炎病毒
三、急性胃肠炎病毒 八、反转录病毒
四、黄病毒 九、狂犬病病毒
五、出血热病毒 十、人乳头瘤病毒
一、呼吸道病毒
(一)流行性感冒病毒
(二)副流感病毒
(三)呼吸道合胞病毒
(四)腺病毒
(五)麻疹病毒
(六)风疹病毒
(七)冠状病毒
(一)流行性感冒病毒
1. 生物学性状
(1)形态:具有多形性,一般为球形或丝状,丝状多见于新分离株,感染性较强。
(2)结构:
(2)分型与变异
1)分型:根据核蛋白抗原和M蛋白的不同,将流感病毒分为甲(A)、乙(B)、丙(C)型;
甲型流感病毒根据NA和HA的抗原性不同又分为若干亚型。
2)变异:变异的物质基础是HA和NA。
抗原变异幅度小时称为抗原漂移;
变异幅度大形成新的亚型,引起大规模流行,为抗原转变。
(3)培养特性:
常用鸡胚接种培养,初次分离接种羊膜腔为最佳,传代适应后可移种尿囊腔。
细胞培养一般用原代猴肾细胞(PMK)或犬肾传代细胞(MDCK)。
利用红细胞凝集试验确定病毒的存在。
(4)抵抗力:
不耐热,对干燥、日光、紫外线以及甲醛、乙醇等均敏感。
2.微生物检验
(1)标本采集和处理:
在发病急性期,以前3天为最好。
采集鼻腔洗液、咽拭子、鼻拭子等,置于Hanks液中。
放入冰壶中,速送实验室。若48小时内未能进行接种,标本应放于低温中保存。
(2)分离培养与鉴定:
标本接种于鸡胚羊膜腔,35℃3天后,收集羊水和尿囊液进行血凝试验并测定滴度。
血凝阳性者,用已知抗体作血凝抑制试验进行鉴定。
若血凝阴性时,需用鸡胚盲传1~2次,仍不出现血凝阳性者,方可判断病毒分离阴性。
也可接种原代猴肾细胞(PMK)或犬肾传代细胞(MDCK)。
(3)快速诊断
1)免疫荧光技术和酶免疫技术。
2)分子杂交技术。
3)PCR技术。
4)免疫电镜技术。
(4)血清学诊断:
需同时检测急性期(5天以内)和恢复期(2~4周)血清,在相同条件下进行血凝抑制试验,如恢复期抗体效价比急性期高4倍或4倍以上即有诊断意义。
3.临床意义
病毒随飞沫传播进入易感者呼吸道,依靠血凝素与黏膜柱状上皮细胞相应受体结合,感染细胞。
主要在呼吸道柱状上皮细胞内复制增殖,很少入血,但代谢毒素样物质可进入血流引起发热、头痛和全身酸痛。
甲型流感可以是散发,也可以是全球性大流行。乙型流感的播散速度及范围不如甲型。
(二)副流感病毒
1.生物学性状
属副黏病毒科、副黏病毒亚科、副黏病毒属。
形态结构类似流感病毒,但体积较大,其核酸为单负股RNA,不分节段。
包膜上嵌有两种糖蛋白刺突:
HN:具有血凝和神经氨酸酶活性,具有流感病毒HA的吸附作用;
F:具有使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和使病毒在宿主细胞之间传播的作用。
抵抗力弱,不耐酸,对热敏感。
2.微生物学检查
(1)标本采集和处理:采集发病早期标本,成人可采取鼻咽分泌物及咽嗽液标本,年幼患者可用咽拭子涂咽后壁,然后放入2ml收集液中,搅拌后,立即接种细胞。
(2)分离培养:最敏感的细胞是原代人胚肾和原代猴肾细胞,增殖并形成多核巨细胞或包涵体。
(3)病毒鉴定:最常用的方法是红细胞吸附抑制试验,亦可用血凝抑制试验,中和试验和补体结合试验对病毒进行鉴定。
(4)直接检测病毒抗原:常用方法有间接免疫荧光法,也可用ELISA、放射免疫和电镜技术直接检测标本中的病毒抗原。
(5)血清学诊断:血清学试验常有交叉反应,诊断困难。
3.临床意义:
感染者呼吸道分泌物通过人与人密切接触或气溶胶传播;
可引起儿童和成人呼吸道感染;
1型和2型是主要的致病因子,而且常可引起哮喘;
3型常引起下呼吸道感染;
4型只引起轻型上呼吸道感染。
(三)呼吸道合胞病毒
1.生物学性状:
属副粘病毒科、肺病毒亚科、肺病毒属。
球形,具有多形性。
核酸为单负股RNA,不分节段。
包膜上有两种刺突:
G蛋白作用于类似于流感病毒的血凝素蛋白HA;
F蛋白是融合蛋白,介导病毒穿入和细胞融合。
2.微生物学检查
(1)标本采集和处理:可采用鼻腔洗液或鼻咽拭子,置转运培养基中冷藏(4℃)运送至实验室,尽可能立即接种。
(2)分离培养与鉴定:
不能在鸡胚中增殖,可在人类上皮细胞传代细胞系内增殖。
培养后3~7天,细胞病变为合胞体形成即细胞融合成多核巨细胞,胞质内形成嗜酸性包涵体。
(3)直接检测病毒抗原:可利用免疫荧光技术和酶免疫技术。
(4)血清学诊断:
常用中和试验、免疫荧光试验和酶免疫试验检查血清中IgG、IgM及IgA。
中和试验需双份血清,检测IgG滴度变化。检测患者IgM、IgA可进行早期诊断。
3.临床意义:
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经飞沫传染。
引起婴幼儿下呼吸道疾病的最常见的病毒。
最易引起婴幼儿细支气管炎和细支气管肺炎,若不及时处理,死亡率较高;
较大儿童和成人主要引起上呼吸道感染。
(四)腺病毒
1.生物学性状:
中等大小的无包膜病毒。
核心为单一线形双股DNA,核衣壳呈20面体立体对称。
不能在鸡胚中增殖,只能在人源的组织细胞中增殖。
细胞病变为肿胀、变形、聚集成葡萄串状,细胞核中形成嗜碱性包涵体。
对酸和乙醚不敏感,对低温耐受,但56℃30分钟可被灭活。
2.微生物学检查
(1)标本采集:在病人急性期内采集标本,如鼻咽拭子、鼻咽吸取物、直肠拭子、尿道拭子或宫颈拭子及活检组织等。快速送检,快速检查。
(2)直接检测病毒抗原:
利用电镜或免疫电镜检查;
免疫荧光技术及酶免疫技术,如EIA进行病毒抗原检测。
PCR技术或核酸探针进行鉴定。
(3)病毒分离与鉴定;
分离的细胞有传代人细胞系HeLa、KB、A549以及原代人胚肾细胞等。
一般用补体结合试验和EIA试验对腺病毒进行分属。以中和试验或血凝抑制试验进行血清型鉴定。
(4)血清学诊断:补体结合试验,酶免疫测定及血凝抑制试验及血清中和试验等。
3.临床意义:
可常年流行,在人体各器官均有发现,常引起呼吸道疾病,上呼吸道感染多见普通感冒、咽炎、扁桃体炎。下呼吸道疾病有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和肺炎。
腺病毒感染后,机体可获得对同型病毒的持久免疫力。
(五)麻疹病毒
1.生物学性状:
属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属。
球形,核心为单负链RNA,三种衣壳蛋白(L、P、N),外被包膜,包膜内面为M蛋白,包膜表面有血凝素(H蛋白)和融合蛋白(F)。
H蛋白与细胞表面病毒受体CD46结合,感染宿主。
病毒抵抗力不强,对阳光和一般消毒剂敏感。
2.微生物学检查
(1)标本采集:在病人急性期内采集标本,如鼻咽拭子、鼻咽吸取物、痰等。
(2)直接检测病毒:
感染细胞产生细胞融合和多核巨细胞,胞质和胞核内有嗜酸性包涵体。
电镜或免疫电镜检查病毒颗粒。
免疫荧光技术及酶免疫技术,如EIA进行病毒抗原检测。
PCR技术或核酸探针进行鉴定。
(3)病毒分离:
接种传代细胞系HeLa、Vero以及原代人胚肾细胞等。
镜下观察是否有细胞病变出现。
(4)血清学诊断:
双份血清作补体结合试验,酶免疫测定及血凝抑制试验等。
用ELISA法检测血清特异性IgM可协助诊断。
3.临床意义:
麻疹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通过飞沫直接传播,冬春季易发。
侵入上呼吸道和眼结膜上皮细胞内增殖,通过局部淋巴组织入血,出现第一次病毒血症,病毒随血流侵入全身淋巴组织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增殖,再次入血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并感染眼结膜、皮肤、口腔黏膜、呼吸道、消化道、血管。
远期并发症是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
(六)风疹病毒
1.生物学性状:
球形,核心为单正链RNA,外被包膜,包膜表面有血凝素。
能在绿猴肾、兔肾和人胚肾细胞内增殖。
抵抗力不强,不耐热,对脂溶剂敏感,紫外线能灭活病毒。
2.微生物学检查
(1)标本采集:在早期采集标本,如咽拭子、皮疹液、尿液以及死亡婴儿的各种脏器等。
(2)直接检测病毒:利用PCR技术或核酸探针进行鉴定。
(3)病毒分离与鉴定:接种非洲绿猴肾Vero以及原代人胚肾细胞等。镜下观察是否有细胞病变出现。用酶标或荧光素标记的单克隆抗体进行病毒鉴定。
(4)血清学诊断:
双份血清作血凝抑制试验等。用ELISA法检测血清特异性IgM可协助诊断。
患儿出生时血清中有抗风疹病毒IgM抗体和从母体获得的IgG抗体,或宫内羊水中有IgM抗体可判定为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3.临床意义:
风疹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传染病。风疹是全身麻疹样出疹伴耳后及枕下淋巴结肿大为特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病毒在局部淋巴结增殖后,通过病毒血症播撒全身。大多数情况下,属于一过性和无明显临床症状的感染。
孕妇在妊娠早期感染病毒,经胎盘垂直传播感染胎儿,可引起先天性风疹综合征。胎儿出生后患先天性心脏病、耳聋、失明、智力障碍等。
(七)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可能是成人和较大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因。
主要引起普通感冒和咽炎。大约10%~30%的普通感冒由该病毒引起。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毒可能是冠状病毒变种所致。
二、肠道病毒
肠道病毒属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
由粪-口途径传播。
主要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和一些新肠道病毒。
(一)生物学性状
无包膜,由简单的病毒衣壳和单股正链RNA组成。
能在猴肾、人胚肾、人羊膜细胞、HEP-2、HeLa细胞中增殖。
对外界抵抗力较强,在污水及粪便中可生存数月。对酸及乙醚稳定,对紫外线、干燥及热敏感,56℃30分钟可灭活。
(二)微生物学检查
1.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合理采集相应标本,如脑脊液、血液、尿液、直肠拭子、咽喉拭子、鼻腔洗液等,将液体标本置无菌试管内立即送检。
2.直接检测病毒:
电镜检查及酶免疫法均可直接检测肠道病毒。
PCR在肠道病毒检测方面更具优势。
3.病毒分离:
猴细胞系对脊髓灰质炎病毒,B组柯萨奇病毒和ECH0病毒具有良好的敏感性。
人类二倍体成纤维细胞适合于A组柯萨奇病毒的分离。
4.病毒鉴定:
中和试验进行病毒鉴定,此为鉴定的标准方法。
PCR及免疫荧光法进行快速鉴定。
5.血清学诊断:
常用方法有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及血凝抑制试验。
三种试验只有中和试验较特异,但操作繁琐。
(三)临床意义
肠道病毒虽然以感染胃肠道作为开始,但却很少引起胃肠道疾病。
病毒的靶器官以神经系统、肌肉和其他系统为主。
在粪便中有肠道病毒排出时,多数病人往往无任何症状。
中枢神经系统、血液、眼结膜分泌物和泌尿生殖道等部位的标本中检出肠道病毒,就意味着真正的病毒侵入。
肠道病毒 疾病
脊髓灰质炎病毒 损害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导致脊髓灰质炎即小儿麻痹症
柯萨奇病毒 以幼年儿童最常见,极少数患者出现无菌性脑膜炎和轻瘫等症状。可引起心肌炎和心包炎、急性结膜炎等。
ECH0病毒 以幼年儿童最常见,极少数患者出现无菌性脑膜炎和轻瘫等症状。
肠道病毒71型 导致手足口病、无菌性脑膜炎等,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
(一)流行性感冒病毒
(二)副流感病毒
(三)呼吸道合胞病毒
(四)腺病毒
(五)麻疹病毒
(六)风疹病毒
(七)冠状病毒
(一)流行性感冒病毒
1. 生物学性状
(1)形态:具有多形性,一般为球形或丝状,丝状多见于新分离株,感染性较强。
(2)结构:
(2)分型与变异
1)分型:根据核蛋白抗原和M蛋白的不同,将流感病毒分为甲(A)、乙(B)、丙(C)型;
甲型流感病毒根据NA和HA的抗原性不同又分为若干亚型。
2)变异:变异的物质基础是HA和NA。
抗原变异幅度小时称为抗原漂移;
变异幅度大形成新的亚型,引起大规模流行,为抗原转变。
(3)培养特性:
常用鸡胚接种培养,初次分离接种羊膜腔为最佳,传代适应后可移种尿囊腔。
细胞培养一般用原代猴肾细胞(PMK)或犬肾传代细胞(MDCK)。
利用红细胞凝集试验确定病毒的存在。
(4)抵抗力:
不耐热,对干燥、日光、紫外线以及甲醛、乙醇等均敏感。
2.微生物检验
(1)标本采集和处理:
在发病急性期,以前3天为最好。
采集鼻腔洗液、咽拭子、鼻拭子等,置于Hanks液中。
放入冰壶中,速送实验室。若48小时内未能进行接种,标本应放于低温中保存。
(2)分离培养与鉴定:
标本接种于鸡胚羊膜腔,35℃3天后,收集羊水和尿囊液进行血凝试验并测定滴度。
血凝阳性者,用已知抗体作血凝抑制试验进行鉴定。
若血凝阴性时,需用鸡胚盲传1~2次,仍不出现血凝阳性者,方可判断病毒分离阴性。
也可接种原代猴肾细胞(PMK)或犬肾传代细胞(MDCK)。
(3)快速诊断
1)免疫荧光技术和酶免疫技术。
2)分子杂交技术。
3)PCR技术。
4)免疫电镜技术。
(4)血清学诊断:
需同时检测急性期(5天以内)和恢复期(2~4周)血清,在相同条件下进行血凝抑制试验,如恢复期抗体效价比急性期高4倍或4倍以上即有诊断意义。
3.临床意义
病毒随飞沫传播进入易感者呼吸道,依靠血凝素与黏膜柱状上皮细胞相应受体结合,感染细胞。
主要在呼吸道柱状上皮细胞内复制增殖,很少入血,但代谢毒素样物质可进入血流引起发热、头痛和全身酸痛。
甲型流感可以是散发,也可以是全球性大流行。乙型流感的播散速度及范围不如甲型。
(二)副流感病毒
1.生物学性状
属副黏病毒科、副黏病毒亚科、副黏病毒属。
形态结构类似流感病毒,但体积较大,其核酸为单负股RNA,不分节段。
包膜上嵌有两种糖蛋白刺突:
HN:具有血凝和神经氨酸酶活性,具有流感病毒HA的吸附作用;
F:具有使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和使病毒在宿主细胞之间传播的作用。
抵抗力弱,不耐酸,对热敏感。
2.微生物学检查
(1)标本采集和处理:采集发病早期标本,成人可采取鼻咽分泌物及咽嗽液标本,年幼患者可用咽拭子涂咽后壁,然后放入2ml收集液中,搅拌后,立即接种细胞。
(2)分离培养:最敏感的细胞是原代人胚肾和原代猴肾细胞,增殖并形成多核巨细胞或包涵体。
(3)病毒鉴定:最常用的方法是红细胞吸附抑制试验,亦可用血凝抑制试验,中和试验和补体结合试验对病毒进行鉴定。
(4)直接检测病毒抗原:常用方法有间接免疫荧光法,也可用ELISA、放射免疫和电镜技术直接检测标本中的病毒抗原。
(5)血清学诊断:血清学试验常有交叉反应,诊断困难。
3.临床意义:
感染者呼吸道分泌物通过人与人密切接触或气溶胶传播;
可引起儿童和成人呼吸道感染;
1型和2型是主要的致病因子,而且常可引起哮喘;
3型常引起下呼吸道感染;
4型只引起轻型上呼吸道感染。
(三)呼吸道合胞病毒
1.生物学性状:
属副粘病毒科、肺病毒亚科、肺病毒属。
球形,具有多形性。
核酸为单负股RNA,不分节段。
包膜上有两种刺突:
G蛋白作用于类似于流感病毒的血凝素蛋白HA;
F蛋白是融合蛋白,介导病毒穿入和细胞融合。
2.微生物学检查
(1)标本采集和处理:可采用鼻腔洗液或鼻咽拭子,置转运培养基中冷藏(4℃)运送至实验室,尽可能立即接种。
(2)分离培养与鉴定:
不能在鸡胚中增殖,可在人类上皮细胞传代细胞系内增殖。
培养后3~7天,细胞病变为合胞体形成即细胞融合成多核巨细胞,胞质内形成嗜酸性包涵体。
(3)直接检测病毒抗原:可利用免疫荧光技术和酶免疫技术。
(4)血清学诊断:
常用中和试验、免疫荧光试验和酶免疫试验检查血清中IgG、IgM及IgA。
中和试验需双份血清,检测IgG滴度变化。检测患者IgM、IgA可进行早期诊断。
3.临床意义:
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经飞沫传染。
引起婴幼儿下呼吸道疾病的最常见的病毒。
最易引起婴幼儿细支气管炎和细支气管肺炎,若不及时处理,死亡率较高;
较大儿童和成人主要引起上呼吸道感染。
(四)腺病毒
1.生物学性状:
中等大小的无包膜病毒。
核心为单一线形双股DNA,核衣壳呈20面体立体对称。
不能在鸡胚中增殖,只能在人源的组织细胞中增殖。
细胞病变为肿胀、变形、聚集成葡萄串状,细胞核中形成嗜碱性包涵体。
对酸和乙醚不敏感,对低温耐受,但56℃30分钟可被灭活。
2.微生物学检查
(1)标本采集:在病人急性期内采集标本,如鼻咽拭子、鼻咽吸取物、直肠拭子、尿道拭子或宫颈拭子及活检组织等。快速送检,快速检查。
(2)直接检测病毒抗原:
利用电镜或免疫电镜检查;
免疫荧光技术及酶免疫技术,如EIA进行病毒抗原检测。
PCR技术或核酸探针进行鉴定。
(3)病毒分离与鉴定;
分离的细胞有传代人细胞系HeLa、KB、A549以及原代人胚肾细胞等。
一般用补体结合试验和EIA试验对腺病毒进行分属。以中和试验或血凝抑制试验进行血清型鉴定。
(4)血清学诊断:补体结合试验,酶免疫测定及血凝抑制试验及血清中和试验等。
3.临床意义:
可常年流行,在人体各器官均有发现,常引起呼吸道疾病,上呼吸道感染多见普通感冒、咽炎、扁桃体炎。下呼吸道疾病有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和肺炎。
腺病毒感染后,机体可获得对同型病毒的持久免疫力。
(五)麻疹病毒
1.生物学性状:
属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属。
球形,核心为单负链RNA,三种衣壳蛋白(L、P、N),外被包膜,包膜内面为M蛋白,包膜表面有血凝素(H蛋白)和融合蛋白(F)。
H蛋白与细胞表面病毒受体CD46结合,感染宿主。
病毒抵抗力不强,对阳光和一般消毒剂敏感。
2.微生物学检查
(1)标本采集:在病人急性期内采集标本,如鼻咽拭子、鼻咽吸取物、痰等。
(2)直接检测病毒:
感染细胞产生细胞融合和多核巨细胞,胞质和胞核内有嗜酸性包涵体。
电镜或免疫电镜检查病毒颗粒。
免疫荧光技术及酶免疫技术,如EIA进行病毒抗原检测。
PCR技术或核酸探针进行鉴定。
(3)病毒分离:
接种传代细胞系HeLa、Vero以及原代人胚肾细胞等。
镜下观察是否有细胞病变出现。
(4)血清学诊断:
双份血清作补体结合试验,酶免疫测定及血凝抑制试验等。
用ELISA法检测血清特异性IgM可协助诊断。
3.临床意义:
麻疹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通过飞沫直接传播,冬春季易发。
侵入上呼吸道和眼结膜上皮细胞内增殖,通过局部淋巴组织入血,出现第一次病毒血症,病毒随血流侵入全身淋巴组织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增殖,再次入血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并感染眼结膜、皮肤、口腔黏膜、呼吸道、消化道、血管。
远期并发症是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
(六)风疹病毒
1.生物学性状:
球形,核心为单正链RNA,外被包膜,包膜表面有血凝素。
能在绿猴肾、兔肾和人胚肾细胞内增殖。
抵抗力不强,不耐热,对脂溶剂敏感,紫外线能灭活病毒。
2.微生物学检查
(1)标本采集:在早期采集标本,如咽拭子、皮疹液、尿液以及死亡婴儿的各种脏器等。
(2)直接检测病毒:利用PCR技术或核酸探针进行鉴定。
(3)病毒分离与鉴定:接种非洲绿猴肾Vero以及原代人胚肾细胞等。镜下观察是否有细胞病变出现。用酶标或荧光素标记的单克隆抗体进行病毒鉴定。
(4)血清学诊断:
双份血清作血凝抑制试验等。用ELISA法检测血清特异性IgM可协助诊断。
患儿出生时血清中有抗风疹病毒IgM抗体和从母体获得的IgG抗体,或宫内羊水中有IgM抗体可判定为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3.临床意义:
风疹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传染病。风疹是全身麻疹样出疹伴耳后及枕下淋巴结肿大为特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病毒在局部淋巴结增殖后,通过病毒血症播撒全身。大多数情况下,属于一过性和无明显临床症状的感染。
孕妇在妊娠早期感染病毒,经胎盘垂直传播感染胎儿,可引起先天性风疹综合征。胎儿出生后患先天性心脏病、耳聋、失明、智力障碍等。
(七)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可能是成人和较大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因。
主要引起普通感冒和咽炎。大约10%~30%的普通感冒由该病毒引起。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毒可能是冠状病毒变种所致。
二、肠道病毒
肠道病毒属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
由粪-口途径传播。
主要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和一些新肠道病毒。
(一)生物学性状
无包膜,由简单的病毒衣壳和单股正链RNA组成。
能在猴肾、人胚肾、人羊膜细胞、HEP-2、HeLa细胞中增殖。
对外界抵抗力较强,在污水及粪便中可生存数月。对酸及乙醚稳定,对紫外线、干燥及热敏感,56℃30分钟可灭活。
(二)微生物学检查
1.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合理采集相应标本,如脑脊液、血液、尿液、直肠拭子、咽喉拭子、鼻腔洗液等,将液体标本置无菌试管内立即送检。
2.直接检测病毒:
电镜检查及酶免疫法均可直接检测肠道病毒。
PCR在肠道病毒检测方面更具优势。
3.病毒分离:
猴细胞系对脊髓灰质炎病毒,B组柯萨奇病毒和ECH0病毒具有良好的敏感性。
人类二倍体成纤维细胞适合于A组柯萨奇病毒的分离。
4.病毒鉴定:
中和试验进行病毒鉴定,此为鉴定的标准方法。
PCR及免疫荧光法进行快速鉴定。
5.血清学诊断:
常用方法有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及血凝抑制试验。
三种试验只有中和试验较特异,但操作繁琐。
(三)临床意义
肠道病毒虽然以感染胃肠道作为开始,但却很少引起胃肠道疾病。
病毒的靶器官以神经系统、肌肉和其他系统为主。
在粪便中有肠道病毒排出时,多数病人往往无任何症状。
中枢神经系统、血液、眼结膜分泌物和泌尿生殖道等部位的标本中检出肠道病毒,就意味着真正的病毒侵入。
肠道病毒 疾病
脊髓灰质炎病毒 损害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导致脊髓灰质炎即小儿麻痹症
柯萨奇病毒 以幼年儿童最常见,极少数患者出现无菌性脑膜炎和轻瘫等症状。可引起心肌炎和心包炎、急性结膜炎等。
ECH0病毒 以幼年儿童最常见,极少数患者出现无菌性脑膜炎和轻瘫等症状。
肠道病毒71型 导致手足口病、无菌性脑膜炎等,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
三、急性胃肠炎病毒—轮状病毒
1.生物学性状:
球形,核心含双链RNA,外被双层衣壳,内层核衣壳的壳粒呈放射状排列,电镜下犹如车轮状外形。
常用的细胞为原代猴肾细胞和传代猴肾细胞。
病毒抵抗力强,耐酸碱,耐乙醚。56℃30分钟可灭活。可被消毒剂灭活。
2.微生物检验
(1)标本采集与处理:发病早期采集腹泻粪便,密封送检。
(2)标本直接检查:
1)电镜和免疫电镜检查
2)抗原检测常用ELISA法、胶乳凝集试验
3)病毒RNA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用于病毒分型
4)检测核酸
(3)分离培养
3.临床意义:
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因。在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高。
其发病和婴幼儿病死率仅次于呼吸道感染。
A组感染引起婴幼儿急性胃肠炎,感染以温带地区的秋冬季为主。
B组引起成人腹泻,无明显季节性。
1.生物学性状:
球形,核心含双链RNA,外被双层衣壳,内层核衣壳的壳粒呈放射状排列,电镜下犹如车轮状外形。
常用的细胞为原代猴肾细胞和传代猴肾细胞。
病毒抵抗力强,耐酸碱,耐乙醚。56℃30分钟可灭活。可被消毒剂灭活。
2.微生物检验
(1)标本采集与处理:发病早期采集腹泻粪便,密封送检。
(2)标本直接检查:
1)电镜和免疫电镜检查
2)抗原检测常用ELISA法、胶乳凝集试验
3)病毒RNA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用于病毒分型
4)检测核酸
(3)分离培养
3.临床意义:
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因。在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高。
其发病和婴幼儿病死率仅次于呼吸道感染。
A组感染引起婴幼儿急性胃肠炎,感染以温带地区的秋冬季为主。
B组引起成人腹泻,无明显季节性。
四、黄病毒
一大群通过吸血的节肢动物而传播疾病的病毒。
(一)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二)森林脑炎病毒
(三)登革病毒
(一)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1.生物学性状:
基因组为单正链RNA。
结构蛋白有三种:M、C和E。M位于包膜内面,C在衣壳中,E是镶嵌在包膜上的糖蛋白,组成血凝素。
最易感染的动物为出生2~3天的乳鼠,经脑内接种后3~5天即可发病。在地鼠肾,幼猪肾等原代培养细胞内增殖,并引起明显的细胞病变。
抗原性稳定,很少变异。
2.微生物学检查
(1)标本直接检查:
免疫荧光技术及酶免疫技术进行病毒抗原检测。
PCR技术或核酸探针检测核酸。
(2)分离培养与鉴定:
接种乳鼠脑内,或原代金色地鼠肾细胞等培养细胞。
根据细胞病变、红细胞吸附试验证实病毒的增殖,阳性即可传代或鉴定。
(3)血清学诊断:可以利用血凝抑制、补体结合试验等进行血清学诊断。
3.临床意义:
猪为最重要的宿主和传染源。通过三带喙库蚊叮咬传播,引起流行性乙型脑炎。夏秋季节流行。
人感染后,绝大多数表现为隐性或轻型感染。只有少数发生脑炎。
病毒侵入脑组织内增殖,造成脑实质病变,表现为高热、惊厥或昏迷症状。
(二)森林脑炎病毒
1.生物学特性:
形态结构与乙脑病毒近似。
最易感染的动物为小鼠。
可在原代鸡胚细胞和传代地鼠细胞培养中生长并引起病变。
能在鸡胚卵黄囊、绒毛尿囊膜增殖。
抗原性稳定。
2.微生物学检查:与乙型脑炎病毒相似。
3.临床意义:
森林硬蜱为主要传播媒介和储存宿主。经蜱传播,引起人类森林脑炎。亦可经胃肠道传播。
人感染后,有相当一部分表现为隐性感染,发病者潜伏期约10~14天,然后出现高热、头痛、脑膜刺激症、昏迷等。
(三)登革病毒
1.生物学性状:
病毒形态结构与乙脑病毒相似。
根据抗原性不同,可分为1、2、3、4四个血清型。
可用蚊体胸内接种培养,也可用白纹伊蚊的传代细胞(C6/36株)或地鼠肾细胞进行培养,初生小鼠进行动物接种。
2.微生物学检查:
取病人第1~3天的血清接种白纹伊蚊C6/36株细胞等以分离病毒。
病人早期与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有4倍或4倍以上增高则有诊断意义。
利用ELISA及斑点免疫测定法检测特异性IgM抗体。这有助于登革热的早期诊断。
3.临床意义:
储存于人和猴,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等传播。
病毒感染人体后,可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单核细胞中增殖,然后经血液播散,引起发热、肌肉和关节酸痛、淋巴结肿胀及皮肤出血、休克等。
临床上分为:
普通型登革热:病情较轻。
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病情较重。
一大群通过吸血的节肢动物而传播疾病的病毒。
(一)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二)森林脑炎病毒
(三)登革病毒
(一)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1.生物学性状:
基因组为单正链RNA。
结构蛋白有三种:M、C和E。M位于包膜内面,C在衣壳中,E是镶嵌在包膜上的糖蛋白,组成血凝素。
最易感染的动物为出生2~3天的乳鼠,经脑内接种后3~5天即可发病。在地鼠肾,幼猪肾等原代培养细胞内增殖,并引起明显的细胞病变。
抗原性稳定,很少变异。
2.微生物学检查
(1)标本直接检查:
免疫荧光技术及酶免疫技术进行病毒抗原检测。
PCR技术或核酸探针检测核酸。
(2)分离培养与鉴定:
接种乳鼠脑内,或原代金色地鼠肾细胞等培养细胞。
根据细胞病变、红细胞吸附试验证实病毒的增殖,阳性即可传代或鉴定。
(3)血清学诊断:可以利用血凝抑制、补体结合试验等进行血清学诊断。
3.临床意义:
猪为最重要的宿主和传染源。通过三带喙库蚊叮咬传播,引起流行性乙型脑炎。夏秋季节流行。
人感染后,绝大多数表现为隐性或轻型感染。只有少数发生脑炎。
病毒侵入脑组织内增殖,造成脑实质病变,表现为高热、惊厥或昏迷症状。
(二)森林脑炎病毒
1.生物学特性:
形态结构与乙脑病毒近似。
最易感染的动物为小鼠。
可在原代鸡胚细胞和传代地鼠细胞培养中生长并引起病变。
能在鸡胚卵黄囊、绒毛尿囊膜增殖。
抗原性稳定。
2.微生物学检查:与乙型脑炎病毒相似。
3.临床意义:
森林硬蜱为主要传播媒介和储存宿主。经蜱传播,引起人类森林脑炎。亦可经胃肠道传播。
人感染后,有相当一部分表现为隐性感染,发病者潜伏期约10~14天,然后出现高热、头痛、脑膜刺激症、昏迷等。
(三)登革病毒
1.生物学性状:
病毒形态结构与乙脑病毒相似。
根据抗原性不同,可分为1、2、3、4四个血清型。
可用蚊体胸内接种培养,也可用白纹伊蚊的传代细胞(C6/36株)或地鼠肾细胞进行培养,初生小鼠进行动物接种。
2.微生物学检查:
取病人第1~3天的血清接种白纹伊蚊C6/36株细胞等以分离病毒。
病人早期与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有4倍或4倍以上增高则有诊断意义。
利用ELISA及斑点免疫测定法检测特异性IgM抗体。这有助于登革热的早期诊断。
3.临床意义:
储存于人和猴,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等传播。
病毒感染人体后,可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单核细胞中增殖,然后经血液播散,引起发热、肌肉和关节酸痛、淋巴结肿胀及皮肤出血、休克等。
临床上分为:
普通型登革热:病情较轻。
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病情较重。
五、出血热病毒
(一)汉坦病毒
1.生物学性状:
圆形、椭圆形或多形性。单负股RNA,有长、中、短三片段。
在人肺传代细胞(A549),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E6),人胚肺二倍体细胞(2BS)及地鼠肾细胞中增殖,不引起明显的细胞病变。
中和试验可将世界各地分离的汉坦病毒分成6个血清型。
对脂溶剂敏感,对酸抵抗力弱,60℃1小时可被灭活。
2.微生物学检查
(1)病毒分离与抗原检测:
常用Vero-E6细胞、A549细胞分离病毒。
免疫荧光抗体染色检查细胞胞浆内的病毒抗原。
(2)血清学诊断:
免疫荧光染色,检查病人血清中的特异性IgM或IgG抗体。
ELISA检测特异性IgM适用于早期诊断。
3.临床意义:
引起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
侵入人体后约有2周的潜伏期,可引起流行性出血热,起病急,典型临床表现为高热、出血和肾损害。伴有三痛(头痛、眼眶痛、腰痛)及红(面、颈、上胸部潮红)。眼结膜、咽部及软腭充血。软腭、液下、前胸等处有出血点。
(二)新疆出血热病毒
1.生物学性状:与汉坦病毒相似。
2.微生物学检查:主要是病毒分离和应用ELISA、免疫荧光间接染色法测抗体。
3.临床意义:
引起新疆出血热,本病属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于有硬蜱活动的荒漠牧场。
野生啮齿动物及家畜是主要储存宿主,硬蜱是该病毒的传播媒介,亦是储存宿主。
潜伏期2~10天,大多数感染者突然发热,表现为发热,全身肌肉痛,中毒症状和出血。
(一)汉坦病毒
1.生物学性状:
圆形、椭圆形或多形性。单负股RNA,有长、中、短三片段。
在人肺传代细胞(A549),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E6),人胚肺二倍体细胞(2BS)及地鼠肾细胞中增殖,不引起明显的细胞病变。
中和试验可将世界各地分离的汉坦病毒分成6个血清型。
对脂溶剂敏感,对酸抵抗力弱,60℃1小时可被灭活。
2.微生物学检查
(1)病毒分离与抗原检测:
常用Vero-E6细胞、A549细胞分离病毒。
免疫荧光抗体染色检查细胞胞浆内的病毒抗原。
(2)血清学诊断:
免疫荧光染色,检查病人血清中的特异性IgM或IgG抗体。
ELISA检测特异性IgM适用于早期诊断。
3.临床意义:
引起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
侵入人体后约有2周的潜伏期,可引起流行性出血热,起病急,典型临床表现为高热、出血和肾损害。伴有三痛(头痛、眼眶痛、腰痛)及红(面、颈、上胸部潮红)。眼结膜、咽部及软腭充血。软腭、液下、前胸等处有出血点。
(二)新疆出血热病毒
1.生物学性状:与汉坦病毒相似。
2.微生物学检查:主要是病毒分离和应用ELISA、免疫荧光间接染色法测抗体。
3.临床意义:
引起新疆出血热,本病属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于有硬蜱活动的荒漠牧场。
野生啮齿动物及家畜是主要储存宿主,硬蜱是该病毒的传播媒介,亦是储存宿主。
潜伏期2~10天,大多数感染者突然发热,表现为发热,全身肌肉痛,中毒症状和出血。
六、疱疹病毒
(一)单纯疱疹病毒(HSV)
(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三)巨细胞病毒
(四)EB病毒
(一)单纯疱疹病毒(HSV)
1.生物学性状:
有包膜的DNA病毒,基因组由两个互相连接的长片段(L)和短片段(S)组成,为双股线状DNA。
在多种细胞内增殖,如原代兔肾、人胚肺、人胚肾细胞或地鼠肾细胞等。
细胞被感染后很快发生病变。如细胞肿胀、变圆、出现嗜酸性核内包涵体。
有两种血清型,HSV-1和HSV-2。
2.微生物学检查
(1)标本采集和处理;
采集水疱液、唾液、尿液、血液、脑脊液、阴道或宫颈拭子
标本应立即接种敏感细胞培养液,如果不能则将标本置于转运培养基,快速送检。
(2)直接检查病毒:
免疫电镜检查病毒颗粒或病变细胞。
姬姆萨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检查多核巨细胞和胞核内嗜酸性包涵体。
直接免疫荧光法或酶免疫法进行病毒抗原检测。
(3)分离及鉴定:
病毒分离培养是HSV感染实验室诊断的最敏感的方法,HSV-1和HSV-2在细胞培养中均可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
利用单克隆抗体进行确定HSV分离株的型别。
(4)分子生物学诊断;核酸杂交技术或PCR技术可检测出HSV。
(5)血清学诊断:
ELISA或胶乳凝集试验可检测HSV抗体,但难以区分两型的感染。无助于早期诊断及指导抗病毒治疗。
3.临床意义:
通过直接密切接触和性接触传播,也可经飞沫及垂直传播。
HSV-1感染常局限在口咽部,通过唾液或呼吸道分泌物传播,引起口咽部疱疹、疱疹性角结膜炎、脑炎等。多见于半岁以后的婴幼儿,大多数呈隐性感染。
HSV-2的原发感染多见于青春期以后的患者,主要通过生殖道途径传播,主要表现为生殖器疱疹。
(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
1.生物学性状:
与HSV相似,为线状双股DNA病毒。
只有一个血清型。
一般实验动物及鸡胚对VZV均不敏感。能在人胚二倍体肾细胞(HFDK)或人胚二倍体肺细胞(HFDL)培养中增殖。
受感染的细胞出现嗜酸性核内包涵体和多核巨细胞。
2.微生物学检查
(1)直接检测病毒或抗原:
直接或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病变细胞内的VZV抗原,有助于快速诊断。
免疫电镜检查,可对VZV感染进行特异性诊断。
核酸杂交或PCR技术亦可检出疱疹液中的VZV。
(2)病毒分离:
取水痘内容物(要求4天以内的内容物) 接种人胚肾或人胚肺细胞。多数情况下3~7天可出现细胞病变效应。
(3)鉴定:
根据典型细胞病变效应进行初步鉴定;
利用标记的抗VZV的单克隆抗体进行直接荧光抗体染色,进行特异性鉴定。
(4)血清学诊断:
EIA已成为VZV血清学诊断的主要方法。
3.临床意义:
VZV可引起水痘和带状疱疹。
水痘为原发感染引起,主要发生于儿童,儿童初次感染VZV大约有两周的潜伏期,然后皮肤出现斑疹、水疱疹,可进一步发展为脓疱疹并伴有发热。
带状疱疹为复发感染所致,多发生于成人和老人。
(三)巨细胞病毒
1.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基因组结构与HSV极为相似。
种属特异性高,即人CMV(HCMV)只能感染人。
只能在人成纤维细胞中才能增殖,增殖缓慢。
细胞病变特点为肿胀、核变大形成巨大细胞,核内有致密的嗜碱性包涵体,形似猫头鹰眼特征。
加热56℃30分钟,低pH、乙醚、紫外线、反复冻融均能使CMV灭活。
2.微生物检验
(1)标本采集:病毒分离可采取患者尿液、口腔拭子、外周血白细胞等。血清学诊断可采取患者血清。
(2)直接检查病毒:
HE等染色观察巨大细胞和细胞核内的包涵体。
免疫荧光技术和酶免疫技术检查标本中的HCMV抗原。
核酸杂交或PCR技术检测HCMV的核酸。
3.临床意义
通过多种途径传播。
有先天性或获得性细胞免疫缺陷的儿童或成人,如艾滋病及器官移植患者,CMV感染很常见。
(1)正常人感染:常呈隐性感染,少数出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2)免疫功能缺损的个体的感染:致的间质性肺炎是骨髓移植受者的首位死因。AIDS患者HCMV感染以肺、中枢神经系统和胃肠道感染最为常见。
(3)先天性和围生期感染
1)先天感染:母体发生CMV感染,经胎盘传至胎儿引起宫内感染。
2)产时感染:与产道中的病毒相接触被感染。
3)产后感染:与排病毒的个体密切接触而获得。
(四)EB病毒
1.生物学性状
病毒颗粒为球形。
不能用常规的疱疹病毒培养方法进行培养。
一般用人脐血淋巴细胞或从外周血分离的B淋巴细胞培养。
根据病毒抗原表达时所处的病毒增殖周期的不同阶段,将EBV抗原分为3类:
1)潜伏期表达的抗原:EBV核抗原(EBNA)和潜伏期膜蛋白。
2)EBV增殖早期抗原(EA)。
3)病毒增殖晚期抗原:EBV衣壳抗原(VCA)及EBV包膜抗原(MA)。
(1)直接检查病毒:
抗补体免疫荧光法检查淋巴细胞或上皮细胞EB病毒核抗原。
核酸杂交和PCR或RT-PCR技术检测病毒。
(2)病毒分离培养及鉴定:
接种人脐带血淋巴细胞对EB病毒进行分离培养,孵育4周,病毒阳性培养物,通过抗补体免疫荧光法进行EB鉴定。
(3)血清学诊断:
嗜异性抗体检测可用于辅助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进行针对病毒VCA、EA和EBNA的抗体测定,不同疾病患者的体内针对EBV不同的抗原成分所产生的抗体的组成及水平均有一定的特征性。
3.临床意义
流行广泛。主要通过唾液传播,也可因输血传染。
幼儿感染后多数无明显症状,但终生携带病毒,或引起轻度咽炎和上呼吸道感染。
青春期发生原发感染,约50%出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EBV主要侵犯B细胞,与EB病毒感染有关的疾病主要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非洲儿童恶性淋巴瘤、鼻咽癌、霍奇金病和其他某些淋巴瘤。
(一)单纯疱疹病毒(HSV)
(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三)巨细胞病毒
(四)EB病毒
(一)单纯疱疹病毒(HSV)
1.生物学性状:
有包膜的DNA病毒,基因组由两个互相连接的长片段(L)和短片段(S)组成,为双股线状DNA。
在多种细胞内增殖,如原代兔肾、人胚肺、人胚肾细胞或地鼠肾细胞等。
细胞被感染后很快发生病变。如细胞肿胀、变圆、出现嗜酸性核内包涵体。
有两种血清型,HSV-1和HSV-2。
2.微生物学检查
(1)标本采集和处理;
采集水疱液、唾液、尿液、血液、脑脊液、阴道或宫颈拭子
标本应立即接种敏感细胞培养液,如果不能则将标本置于转运培养基,快速送检。
(2)直接检查病毒:
免疫电镜检查病毒颗粒或病变细胞。
姬姆萨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检查多核巨细胞和胞核内嗜酸性包涵体。
直接免疫荧光法或酶免疫法进行病毒抗原检测。
(3)分离及鉴定:
病毒分离培养是HSV感染实验室诊断的最敏感的方法,HSV-1和HSV-2在细胞培养中均可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
利用单克隆抗体进行确定HSV分离株的型别。
(4)分子生物学诊断;核酸杂交技术或PCR技术可检测出HSV。
(5)血清学诊断:
ELISA或胶乳凝集试验可检测HSV抗体,但难以区分两型的感染。无助于早期诊断及指导抗病毒治疗。
3.临床意义:
通过直接密切接触和性接触传播,也可经飞沫及垂直传播。
HSV-1感染常局限在口咽部,通过唾液或呼吸道分泌物传播,引起口咽部疱疹、疱疹性角结膜炎、脑炎等。多见于半岁以后的婴幼儿,大多数呈隐性感染。
HSV-2的原发感染多见于青春期以后的患者,主要通过生殖道途径传播,主要表现为生殖器疱疹。
(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
1.生物学性状:
与HSV相似,为线状双股DNA病毒。
只有一个血清型。
一般实验动物及鸡胚对VZV均不敏感。能在人胚二倍体肾细胞(HFDK)或人胚二倍体肺细胞(HFDL)培养中增殖。
受感染的细胞出现嗜酸性核内包涵体和多核巨细胞。
2.微生物学检查
(1)直接检测病毒或抗原:
直接或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病变细胞内的VZV抗原,有助于快速诊断。
免疫电镜检查,可对VZV感染进行特异性诊断。
核酸杂交或PCR技术亦可检出疱疹液中的VZV。
(2)病毒分离:
取水痘内容物(要求4天以内的内容物) 接种人胚肾或人胚肺细胞。多数情况下3~7天可出现细胞病变效应。
(3)鉴定:
根据典型细胞病变效应进行初步鉴定;
利用标记的抗VZV的单克隆抗体进行直接荧光抗体染色,进行特异性鉴定。
(4)血清学诊断:
EIA已成为VZV血清学诊断的主要方法。
3.临床意义:
VZV可引起水痘和带状疱疹。
水痘为原发感染引起,主要发生于儿童,儿童初次感染VZV大约有两周的潜伏期,然后皮肤出现斑疹、水疱疹,可进一步发展为脓疱疹并伴有发热。
带状疱疹为复发感染所致,多发生于成人和老人。
(三)巨细胞病毒
1.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基因组结构与HSV极为相似。
种属特异性高,即人CMV(HCMV)只能感染人。
只能在人成纤维细胞中才能增殖,增殖缓慢。
细胞病变特点为肿胀、核变大形成巨大细胞,核内有致密的嗜碱性包涵体,形似猫头鹰眼特征。
加热56℃30分钟,低pH、乙醚、紫外线、反复冻融均能使CMV灭活。
2.微生物检验
(1)标本采集:病毒分离可采取患者尿液、口腔拭子、外周血白细胞等。血清学诊断可采取患者血清。
(2)直接检查病毒:
HE等染色观察巨大细胞和细胞核内的包涵体。
免疫荧光技术和酶免疫技术检查标本中的HCMV抗原。
核酸杂交或PCR技术检测HCMV的核酸。
3.临床意义
通过多种途径传播。
有先天性或获得性细胞免疫缺陷的儿童或成人,如艾滋病及器官移植患者,CMV感染很常见。
(1)正常人感染:常呈隐性感染,少数出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2)免疫功能缺损的个体的感染:致的间质性肺炎是骨髓移植受者的首位死因。AIDS患者HCMV感染以肺、中枢神经系统和胃肠道感染最为常见。
(3)先天性和围生期感染
1)先天感染:母体发生CMV感染,经胎盘传至胎儿引起宫内感染。
2)产时感染:与产道中的病毒相接触被感染。
3)产后感染:与排病毒的个体密切接触而获得。
(四)EB病毒
1.生物学性状
病毒颗粒为球形。
不能用常规的疱疹病毒培养方法进行培养。
一般用人脐血淋巴细胞或从外周血分离的B淋巴细胞培养。
根据病毒抗原表达时所处的病毒增殖周期的不同阶段,将EBV抗原分为3类:
1)潜伏期表达的抗原:EBV核抗原(EBNA)和潜伏期膜蛋白。
2)EBV增殖早期抗原(EA)。
3)病毒增殖晚期抗原:EBV衣壳抗原(VCA)及EBV包膜抗原(MA)。
(1)直接检查病毒:
抗补体免疫荧光法检查淋巴细胞或上皮细胞EB病毒核抗原。
核酸杂交和PCR或RT-PCR技术检测病毒。
(2)病毒分离培养及鉴定:
接种人脐带血淋巴细胞对EB病毒进行分离培养,孵育4周,病毒阳性培养物,通过抗补体免疫荧光法进行EB鉴定。
(3)血清学诊断:
嗜异性抗体检测可用于辅助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进行针对病毒VCA、EA和EBNA的抗体测定,不同疾病患者的体内针对EBV不同的抗原成分所产生的抗体的组成及水平均有一定的特征性。
3.临床意义
流行广泛。主要通过唾液传播,也可因输血传染。
幼儿感染后多数无明显症状,但终生携带病毒,或引起轻度咽炎和上呼吸道感染。
青春期发生原发感染,约50%出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EBV主要侵犯B细胞,与EB病毒感染有关的疾病主要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非洲儿童恶性淋巴瘤、鼻咽癌、霍奇金病和其他某些淋巴瘤。
七、肝炎病毒
病毒 HAV HBV HCV HDV HEV
致病 甲型 乙型 丙型 丁型 戊型
基因组 ssRNA dsDNA ssRNA ssRNA ssRNA
传播 粪-口 血/垂 血/垂 血/垂 粪-口
流行 流行/暴发 流行/暴发
好发 儿/青 青/成
慢性携带 - + + + -
肝硬化/肝癌 - + +
自动免疫 + +
被动免疫 丙球 HBIg
病毒 HAV HBV HCV HDV HEV
致病 甲型 乙型 丙型 丁型 戊型
基因组 ssRNA dsDNA ssRNA ssRNA ssRNA
传播 粪-口 血/垂 血/垂 血/垂 粪-口
流行 流行/暴发 流行/暴发
好发 儿/青 青/成
慢性携带 - + + + -
肝硬化/肝癌 - + +
自动免疫 + +
被动免疫 丙球 HBIg
(一)甲型肝炎病毒
1.生物学性状
小RNA病毒科,无包膜,核心为单正股RNA。
只有一个血清型。
抵抗力较其他小RNA病毒强,60℃加热10~12小时后仍具有感染性,85℃加热立即灭活,对乙醚、氯仿及pH为3的酸性环境有抵抗力。
2.微生物检验
甲型肝炎患者病期不长,预后良好,一般不需进行病原学检查。
微生物检验以测定病毒抗原或抗体为主。
感染早期一般可用RIA或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抗-HAV IgM,是HAV新近感染的重要指标。了解既往感染史或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需检测抗-HAV IgG。
RT-PCR、核酸杂交技术直接检测抗原。
3.临床意义
主要通过粪一口传播,传染源多为人类,潜伏期15~50天,平均28天。
病毒常在患者ALT升高前5~6天就存在于患者的血清和粪便中,2~3周后,随血清特异性抗体的产生,血清和粪便的传染性逐渐消失。
甲型肝炎患者的粪便污染水源、食物以及某些海产品,可造成散发式大流行。
(二)乙型肝炎病毒
1.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结构:
电镜下可见3种特有颗粒:
①大球形颗粒:为具有感染性的HBV完整颗粒,呈球形,又称Dane颗粒。
②小球形颗粒:成分为HBsAg,无传染性;
③管形颗粒:成分亦是HBsAg,由多个小球型颗粒“串联而成”。
完整病毒结构:
外衣壳:相当于病毒的包膜,HBsAg镶嵌于包膜的脂质双层中。
内衣壳:是HBcAg,用酶或去垢剂作用后,可暴露出HBeAg。
核心:基因组---环状 dsDNA---S, L,DNAP。
(2)抗原成分:
1)HBsAg是HBV感染的主要标志,由病毒DNA的S区编码。
2)HBcAg被HBsAg所覆盖,血中不易检出。由DNA的C区编码。HBcAg免疫原性强,抗-HBc IgG在血清中持续时间长,抗-HBc IgM提示HBV处于复制状态。
3)HBeAg为可溶性蛋白质,游离在血中,其消长与病毒体及DNA多聚酶的消长基本一致,故HBeAg已作为HBV复制及具有强感染性的一个指标。由病毒DNA的C区编码。
(3)抵抗力:
对理化因素有较强抵抗力。
60℃加热10小时,98℃加热1分钟,以及乙醚、pH为2.4的酸性环境处理6小时均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2.微生物检验
(1)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临床上常采集血液标本,HBV的血清标志物较稳定。
(2)检查方法:
主要靠RIA和ELISA等血清学方法检测HBsAg、HBeAg、抗-HBs、抗-HBC.抗-HBe。其中HBsAg的检测最为重要,可发现无症状携带者,是献血者筛选的必检指标。
PCR检测HBV DNA也用于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
3.临床意义
传染源是HBV携带者和患者的血液、唾液、精液和阴道分泌物。
传播途径大致可分为血液、血制品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通过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侵入机体。
乙型肝炎临床表现呈多样性。
肝炎的症状可以是轻度而短暂的,也可以是重度和迁延性的。患者可以完全恢复健康。也可因暴发性肝炎而致死或成为慢性肝炎。部分HBV持续感染者可发生原发性肝癌。
(三)丙型肝炎病毒
1.生物学性状
小的有包膜的单正股RNA病毒。
可在黑猩猩体内传代。
尚不能用体外细胞培养进行分离。
抗原成分主要包括核衣壳蛋白,包膜蛋白及非结构蛋白。
对各种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弱。
2.微生物检验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HCV检测方法主要有两类:
血清学方法:测定抗-HCV。
ELISA法作为筛选试验
条带免疫法作确认试验
PCR方法:检测HCV RNA。
3.临床意义
主要经输血或其他非肠道途径(如共用针头、血透析等)进行传播。
HCV的亚临床感染者是丙型肝炎的主要传染源。
根据临床病程可划分为急性和慢性,以6个月为区分界限。
HCV感染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慢性化的几率很高,感染过程很长,存在不同程度的肝组织病变,并呈慢性进行性。可发展为肝硬化,与原发性肝癌关系十分密切。
(四)丁型肝炎病毒
1.生物学特性
球形,外被HBsAg包绕,核心含HDV抗原(HDAg)和HDV-RNA基因组,基因组为一单负链环状RNA。
HDV不能独立复制,需要HBV辅助才能增殖。
对HDV敏感的动物有黑猩猩、东方土拨鼠等。
2.微生物检验
(1)HDAg检测:去除表面的HBsAg,然后用RIA或ELISA检测HDAg。
(2)HDV RNA检测:核酸杂交或RT-PCR技术对HDV RNA进行检测。
(3)抗-HDV抗体检测:HDV感染后2周左右产生抗-HD IgM,一个月达高峰,随后迅速下降,抗-HD IgG出现较迟,在恢复期出现。
丁型肝炎抗体不能清除病毒,如持续高效价,可作为慢性丁肝的指标。
利用ELISA等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抗-HDV IgM或抗-HDV IgG,通过检测抗-HBs IgM或IgG以及HBeAg和抗-HBe,作出同步感染和重叠感染的诊断。
3.临床意义
HDV可引起与HBV相关联的急性和慢性肝病。
HDV感染通常引起严重和进行性的肝病。
HDV传播方式主要是经血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与母婴间垂直传播。HDV感染只有在感染了HBV的人群或是与HBV同时侵入才能发生。重叠感染极易导致慢性化。
(五)戊型肝炎病毒
1.生物学特性
球型,无包膜,基因组为正单股RNA。
体外培养不易获得成功,敏感的实验动物为灵长目。特别是猕猴和黑猩猩。
对高盐、氯化铯、氯仿和反复冻融敏感。
2.微生物检验
可用电镜或免疫电镜技术检测患者粪便中的HEV颗粒。
PCR方法检测标本中HEV RNA。
临床常用的诊断方法是检测血清中的抗HEV IgM或IgG。
3.临床意义
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患者多见于成人,未成年者大多为隐性感染。
戊型肝炎的潜伏期约为10~60天,潜伏期末和急性期初的患者粪便中病毒量较大,传染性最强,是戊型肝炎的主要传染源。
临床表现以黄疸为主多数患者发病6周即可好转并痊愈,不发展为慢性肝炎。
1.生物学性状
小RNA病毒科,无包膜,核心为单正股RNA。
只有一个血清型。
抵抗力较其他小RNA病毒强,60℃加热10~12小时后仍具有感染性,85℃加热立即灭活,对乙醚、氯仿及pH为3的酸性环境有抵抗力。
2.微生物检验
甲型肝炎患者病期不长,预后良好,一般不需进行病原学检查。
微生物检验以测定病毒抗原或抗体为主。
感染早期一般可用RIA或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抗-HAV IgM,是HAV新近感染的重要指标。了解既往感染史或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需检测抗-HAV IgG。
RT-PCR、核酸杂交技术直接检测抗原。
3.临床意义
主要通过粪一口传播,传染源多为人类,潜伏期15~50天,平均28天。
病毒常在患者ALT升高前5~6天就存在于患者的血清和粪便中,2~3周后,随血清特异性抗体的产生,血清和粪便的传染性逐渐消失。
甲型肝炎患者的粪便污染水源、食物以及某些海产品,可造成散发式大流行。
(二)乙型肝炎病毒
1.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结构:
电镜下可见3种特有颗粒:
①大球形颗粒:为具有感染性的HBV完整颗粒,呈球形,又称Dane颗粒。
②小球形颗粒:成分为HBsAg,无传染性;
③管形颗粒:成分亦是HBsAg,由多个小球型颗粒“串联而成”。
完整病毒结构:
外衣壳:相当于病毒的包膜,HBsAg镶嵌于包膜的脂质双层中。
内衣壳:是HBcAg,用酶或去垢剂作用后,可暴露出HBeAg。
核心:基因组---环状 dsDNA---S, L,DNAP。
(2)抗原成分:
1)HBsAg是HBV感染的主要标志,由病毒DNA的S区编码。
2)HBcAg被HBsAg所覆盖,血中不易检出。由DNA的C区编码。HBcAg免疫原性强,抗-HBc IgG在血清中持续时间长,抗-HBc IgM提示HBV处于复制状态。
3)HBeAg为可溶性蛋白质,游离在血中,其消长与病毒体及DNA多聚酶的消长基本一致,故HBeAg已作为HBV复制及具有强感染性的一个指标。由病毒DNA的C区编码。
(3)抵抗力:
对理化因素有较强抵抗力。
60℃加热10小时,98℃加热1分钟,以及乙醚、pH为2.4的酸性环境处理6小时均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2.微生物检验
(1)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临床上常采集血液标本,HBV的血清标志物较稳定。
(2)检查方法:
主要靠RIA和ELISA等血清学方法检测HBsAg、HBeAg、抗-HBs、抗-HBC.抗-HBe。其中HBsAg的检测最为重要,可发现无症状携带者,是献血者筛选的必检指标。
PCR检测HBV DNA也用于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
3.临床意义
传染源是HBV携带者和患者的血液、唾液、精液和阴道分泌物。
传播途径大致可分为血液、血制品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通过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侵入机体。
乙型肝炎临床表现呈多样性。
肝炎的症状可以是轻度而短暂的,也可以是重度和迁延性的。患者可以完全恢复健康。也可因暴发性肝炎而致死或成为慢性肝炎。部分HBV持续感染者可发生原发性肝癌。
(三)丙型肝炎病毒
1.生物学性状
小的有包膜的单正股RNA病毒。
可在黑猩猩体内传代。
尚不能用体外细胞培养进行分离。
抗原成分主要包括核衣壳蛋白,包膜蛋白及非结构蛋白。
对各种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弱。
2.微生物检验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HCV检测方法主要有两类:
血清学方法:测定抗-HCV。
ELISA法作为筛选试验
条带免疫法作确认试验
PCR方法:检测HCV RNA。
3.临床意义
主要经输血或其他非肠道途径(如共用针头、血透析等)进行传播。
HCV的亚临床感染者是丙型肝炎的主要传染源。
根据临床病程可划分为急性和慢性,以6个月为区分界限。
HCV感染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慢性化的几率很高,感染过程很长,存在不同程度的肝组织病变,并呈慢性进行性。可发展为肝硬化,与原发性肝癌关系十分密切。
(四)丁型肝炎病毒
1.生物学特性
球形,外被HBsAg包绕,核心含HDV抗原(HDAg)和HDV-RNA基因组,基因组为一单负链环状RNA。
HDV不能独立复制,需要HBV辅助才能增殖。
对HDV敏感的动物有黑猩猩、东方土拨鼠等。
2.微生物检验
(1)HDAg检测:去除表面的HBsAg,然后用RIA或ELISA检测HDAg。
(2)HDV RNA检测:核酸杂交或RT-PCR技术对HDV RNA进行检测。
(3)抗-HDV抗体检测:HDV感染后2周左右产生抗-HD IgM,一个月达高峰,随后迅速下降,抗-HD IgG出现较迟,在恢复期出现。
丁型肝炎抗体不能清除病毒,如持续高效价,可作为慢性丁肝的指标。
利用ELISA等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抗-HDV IgM或抗-HDV IgG,通过检测抗-HBs IgM或IgG以及HBeAg和抗-HBe,作出同步感染和重叠感染的诊断。
3.临床意义
HDV可引起与HBV相关联的急性和慢性肝病。
HDV感染通常引起严重和进行性的肝病。
HDV传播方式主要是经血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与母婴间垂直传播。HDV感染只有在感染了HBV的人群或是与HBV同时侵入才能发生。重叠感染极易导致慢性化。
(五)戊型肝炎病毒
1.生物学特性
球型,无包膜,基因组为正单股RNA。
体外培养不易获得成功,敏感的实验动物为灵长目。特别是猕猴和黑猩猩。
对高盐、氯化铯、氯仿和反复冻融敏感。
2.微生物检验
可用电镜或免疫电镜技术检测患者粪便中的HEV颗粒。
PCR方法检测标本中HEV RNA。
临床常用的诊断方法是检测血清中的抗HEV IgM或IgG。
3.临床意义
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患者多见于成人,未成年者大多为隐性感染。
戊型肝炎的潜伏期约为10~60天,潜伏期末和急性期初的患者粪便中病毒量较大,传染性最强,是戊型肝炎的主要传染源。
临床表现以黄疸为主多数患者发病6周即可好转并痊愈,不发展为慢性肝炎。
八、反转录病毒
带有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反转录酶。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在病毒分类学上属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亚科慢病毒属。
已发现有HIV-1和HIV-2两型:
HIV-1是引起全球艾滋病流行的病原体;
HIV-2主要局限于西部非洲。
1.生物学特性
(1)形态结构:
RNA病毒,呈球形。
核心含有RNA.逆转录酶和核衣壳蛋白。
包膜,其中镶嵌有gp120和gp41两种特异的糖蛋白。
gp120与CD4受体蛋白结合。
gp41为跨膜蛋白。
(2)基因组结构:
由两条拷贝的单股正链RNA在5’端通过氢键结合而形成二聚体。
基因组从5’至3’端依次排列为LTR、gag、pol、env、LTR:
gag基因编码病毒核心蛋白,其中衣壳蛋白p24特异性最强。
pol基因编码病毒复制所需的酶类。
env基因编码合成两种包膜糖蛋白gp120和gp41。
(4)病毒受体与细胞亲嗜性:
HIV的主要靶细胞是CD4T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亚群。皮肤的Langerhans细胞、淋巴结滤泡的树突状细胞、脑小胶质细胞等也是感染的对象。
CD4分子是HIV的主要受体, 现已发现两种辅助受体CXCR4和CCR5。CXCR4是HIV的亲T细胞病毒株的辅助受体,CCR5是HIV的亲巨噬细胞病毒株的辅助受体。
(5)培养特性:
体外仅感染表面有CD4受体的T细胞、巨噬细胞。
实验室常用新鲜分离的正常人T细胞或病人自身分离的T细胞培养病毒。
(6)抵抗力:
病毒抵抗力较弱,56℃ 30分钟可灭活。可被消毒剂灭活。但在室温病毒活性可保持7天。
2.微生物检查
(1)病毒标志:
病毒培养:分离HIV。
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HIV RNA。
(2)免疫标志:HIV抗原及抗体等免疫复合物。
1)抗原检测:常用间接ELISA法检测p24抗原。
2)抗体检测:抗p24及其前体p55的抗体在血清中出现最早,随后出现抗gp120/160的抗体,是初期感染的最稳定的指标。抗p41的抗体常在p24抗体出现后数周才出现。
①初筛试验:EIA.IFA.凝集试验等。
②确证试验: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olt,WB)、放射免疫沉淀试验。
3)相关标志:
与艾滋病病情发展或HIV感染密切相关而存在于体内的某些生化或化学物质。如CD4细胞、新蝶呤、白细胞介素等。
3.临床意义
HIV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艾滋病)的病原体。
AIDS是以侵犯CD4细胞为主,造成细胞免疫功能缺陷,并继发体液免疫功能缺损为基本特征的传染病。
传染源是HIV无症状携带者和艾滋病患者。
传播途径主要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临床病程分为4个时期,即急性感染期、无症状感染期、艾滋病相关综合征、艾滋病(艾滋病完全型)。
HIV的致病机制:
HIV直接损伤或间接损伤CD4T细胞;
HIV抑制抗原递呈细胞功能;
HIV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诱导细胞凋亡;
HIV导致CD8T细胞丧失抗病毒活性等。
机体感染HIV后可产生多种抗体,病毒也可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应答,但依然无法清除病毒,这与病毒能逃逸免疫作用有关。
带有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反转录酶。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在病毒分类学上属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亚科慢病毒属。
已发现有HIV-1和HIV-2两型:
HIV-1是引起全球艾滋病流行的病原体;
HIV-2主要局限于西部非洲。
1.生物学特性
(1)形态结构:
RNA病毒,呈球形。
核心含有RNA.逆转录酶和核衣壳蛋白。
包膜,其中镶嵌有gp120和gp41两种特异的糖蛋白。
gp120与CD4受体蛋白结合。
gp41为跨膜蛋白。
(2)基因组结构:
由两条拷贝的单股正链RNA在5’端通过氢键结合而形成二聚体。
基因组从5’至3’端依次排列为LTR、gag、pol、env、LTR:
gag基因编码病毒核心蛋白,其中衣壳蛋白p24特异性最强。
pol基因编码病毒复制所需的酶类。
env基因编码合成两种包膜糖蛋白gp120和gp41。
(4)病毒受体与细胞亲嗜性:
HIV的主要靶细胞是CD4T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亚群。皮肤的Langerhans细胞、淋巴结滤泡的树突状细胞、脑小胶质细胞等也是感染的对象。
CD4分子是HIV的主要受体, 现已发现两种辅助受体CXCR4和CCR5。CXCR4是HIV的亲T细胞病毒株的辅助受体,CCR5是HIV的亲巨噬细胞病毒株的辅助受体。
(5)培养特性:
体外仅感染表面有CD4受体的T细胞、巨噬细胞。
实验室常用新鲜分离的正常人T细胞或病人自身分离的T细胞培养病毒。
(6)抵抗力:
病毒抵抗力较弱,56℃ 30分钟可灭活。可被消毒剂灭活。但在室温病毒活性可保持7天。
2.微生物检查
(1)病毒标志:
病毒培养:分离HIV。
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HIV RNA。
(2)免疫标志:HIV抗原及抗体等免疫复合物。
1)抗原检测:常用间接ELISA法检测p24抗原。
2)抗体检测:抗p24及其前体p55的抗体在血清中出现最早,随后出现抗gp120/160的抗体,是初期感染的最稳定的指标。抗p41的抗体常在p24抗体出现后数周才出现。
①初筛试验:EIA.IFA.凝集试验等。
②确证试验: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olt,WB)、放射免疫沉淀试验。
3)相关标志:
与艾滋病病情发展或HIV感染密切相关而存在于体内的某些生化或化学物质。如CD4细胞、新蝶呤、白细胞介素等。
3.临床意义
HIV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艾滋病)的病原体。
AIDS是以侵犯CD4细胞为主,造成细胞免疫功能缺陷,并继发体液免疫功能缺损为基本特征的传染病。
传染源是HIV无症状携带者和艾滋病患者。
传播途径主要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临床病程分为4个时期,即急性感染期、无症状感染期、艾滋病相关综合征、艾滋病(艾滋病完全型)。
HIV的致病机制:
HIV直接损伤或间接损伤CD4T细胞;
HIV抑制抗原递呈细胞功能;
HIV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诱导细胞凋亡;
HIV导致CD8T细胞丧失抗病毒活性等。
机体感染HIV后可产生多种抗体,病毒也可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应答,但依然无法清除病毒,这与病毒能逃逸免疫作用有关。
九、狂犬病病毒
(一)生物学性状
外形似子弹状,病毒体内含单负股RNA,外面是脂蛋白包膜,其表面有许多糖蛋白刺突,与病毒的感染性和毒力有关。
一种嗜神经性病毒。
该病毒可感染的动物范围较广。
在易感动物或人类的中枢神经细胞中增殖时,在胞质内形成嗜酸性包涵体,称内基小体,在诊断上很有价值。
(二)微生物检验
1.隔离观察动物
若7~10天不发病,一般认为该动物没有患狂犬病或咬人时唾液中尚无狂犬病病毒。
2.印片、切片检查
取带病毒动物海马回部组织作切片或涂片,
HE染色检查内基小体;
直接荧光抗体法(DFA)或ELISA法检测病毒抗原。
3.细胞培养
接种敏感细胞,培养40~48小时后,用DFA进行病毒抗原检测,如果阴性进行第二代培养,经3~4天,再用DFA检查是否有病毒生长,如果二次培养均阴性,则最终视为阴性。
4.血清学诊断
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血凝抑制试验、ELISA试验等。
5.分子生物学
RT-PCR技术检测标本中狂犬病毒RNA,此方法敏感、快速、特异。
(三)临床意义
人类狂犬病大多数是由病犬咬伤所致,有时也可因猫、狼以及其他带菌动物咬伤所致。
典型临床表现是神经兴奋性增高,吞咽或饮水时喉头肌痉挛,甚至闻水声或其他轻微刺激包括光线均可引起全身痉挛发作,又称恐水病。发病3~5天后患者转入麻痹期,最后因昏迷、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死亡率几乎达100%。
(一)生物学性状
外形似子弹状,病毒体内含单负股RNA,外面是脂蛋白包膜,其表面有许多糖蛋白刺突,与病毒的感染性和毒力有关。
一种嗜神经性病毒。
该病毒可感染的动物范围较广。
在易感动物或人类的中枢神经细胞中增殖时,在胞质内形成嗜酸性包涵体,称内基小体,在诊断上很有价值。
(二)微生物检验
1.隔离观察动物
若7~10天不发病,一般认为该动物没有患狂犬病或咬人时唾液中尚无狂犬病病毒。
2.印片、切片检查
取带病毒动物海马回部组织作切片或涂片,
HE染色检查内基小体;
直接荧光抗体法(DFA)或ELISA法检测病毒抗原。
3.细胞培养
接种敏感细胞,培养40~48小时后,用DFA进行病毒抗原检测,如果阴性进行第二代培养,经3~4天,再用DFA检查是否有病毒生长,如果二次培养均阴性,则最终视为阴性。
4.血清学诊断
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血凝抑制试验、ELISA试验等。
5.分子生物学
RT-PCR技术检测标本中狂犬病毒RNA,此方法敏感、快速、特异。
(三)临床意义
人类狂犬病大多数是由病犬咬伤所致,有时也可因猫、狼以及其他带菌动物咬伤所致。
典型临床表现是神经兴奋性增高,吞咽或饮水时喉头肌痉挛,甚至闻水声或其他轻微刺激包括光线均可引起全身痉挛发作,又称恐水病。发病3~5天后患者转入麻痹期,最后因昏迷、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死亡率几乎达100%。
十、人乳头瘤病毒
(一)生物学性状
由病毒衣壳和双链环状DNA组成。
具有宿主和组织特异性,只能感染人的皮肤、黏膜的上皮细胞。
易感细胞核内增殖形成核内嗜酸性包涵体。
目前HPV组织培养尚未成功。
(二)微生物检验
临床常根据病史及典型的临床表现即可作出诊断。
症状不典型:
病理学检查或用免疫组化技术等方法检查病变组织中的HPV抗原。
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有:核酸分析、原位杂交、DNA印迹、PCR。
(三)临床意义
HPV可通过性接触感染,引起尖锐湿疣。也可经产道感染。
病毒感染仅局限于局部皮肤和黏膜中,引起该部位多种疣,不产生病毒血症。
尖锐湿疣主要由HPV-6引起,也可由1、2等型引起。
HPV-16、18、31、33等型别可引起宫颈内瘤样变,组织学变化可由宫颈上皮的不典型增生至原位癌,严重者可发展为浸润癌。
【例题】病毒与立克次体的主要相同点是
A.细胞内寄生
B.繁殖方式
C.对抗生素敏感
D.单一核酸类型
E.可在人工培养基生长
[答疑编号502389270301]
【正确答案】A
(一)生物学性状
由病毒衣壳和双链环状DNA组成。
具有宿主和组织特异性,只能感染人的皮肤、黏膜的上皮细胞。
易感细胞核内增殖形成核内嗜酸性包涵体。
目前HPV组织培养尚未成功。
(二)微生物检验
临床常根据病史及典型的临床表现即可作出诊断。
症状不典型:
病理学检查或用免疫组化技术等方法检查病变组织中的HPV抗原。
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有:核酸分析、原位杂交、DNA印迹、PCR。
(三)临床意义
HPV可通过性接触感染,引起尖锐湿疣。也可经产道感染。
病毒感染仅局限于局部皮肤和黏膜中,引起该部位多种疣,不产生病毒血症。
尖锐湿疣主要由HPV-6引起,也可由1、2等型引起。
HPV-16、18、31、33等型别可引起宫颈内瘤样变,组织学变化可由宫颈上皮的不典型增生至原位癌,严重者可发展为浸润癌。
【例题】病毒与立克次体的主要相同点是
A.细胞内寄生
B.繁殖方式
C.对抗生素敏感
D.单一核酸类型
E.可在人工培养基生长
[答疑编号502389270301]
【正确答案】A
【例题】病毒的干扰现象是指
A.两种病毒感染同一宿主细胞后产生的
B.一种病毒感染两种宿主细胞后产生的
C.对试验检测结果的干扰
D.对细菌的干扰
E.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消失
[答疑编号502389270302]
【正确答案】A
A.两种病毒感染同一宿主细胞后产生的
B.一种病毒感染两种宿主细胞后产生的
C.对试验检测结果的干扰
D.对细菌的干扰
E.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消失
[答疑编号502389270302]
【正确答案】A
【例题】病毒的直接镜检错误的是
A.包涵体分嗜酸性和嗜碱性两种
B.可查宿主细胞内的包涵体
C.病毒形态、大小检查需用电子显微镜
D.检查包涵体常用吉姆萨染色
E.检查包涵体也必须用电子显微镜
[答疑编号502389270303]
【正确答案】E
A.包涵体分嗜酸性和嗜碱性两种
B.可查宿主细胞内的包涵体
C.病毒形态、大小检查需用电子显微镜
D.检查包涵体常用吉姆萨染色
E.检查包涵体也必须用电子显微镜
[答疑编号502389270303]
【正确答案】E
【例题】预防脊髓灰质炎的疫苗为
A.基因工程疫苗
B.口服减毒活疫苗
C.注射灭活疫苗
D.多肽疫苗
E.核酸疫苗
[答疑编号502389270304]
【正确答案】B
A.基因工程疫苗
B.口服减毒活疫苗
C.注射灭活疫苗
D.多肽疫苗
E.核酸疫苗
[答疑编号502389270304]
【正确答案】B
【例题】灭活是指使病毒失去
A.红细胞吸附性
B.红细胞凝集性
C.细胞融合性
D.感染性
E.自身复制繁殖的能力
[答疑编号502389270305]
【正确答案】D
A.红细胞吸附性
B.红细胞凝集性
C.细胞融合性
D.感染性
E.自身复制繁殖的能力
[答疑编号502389270305]
【正确答案】D
【例题】艾滋病患者的T4和T8淋巴细胞数以及T4/T8比值为
A.T4↑T8↑T4/T8↑
B.T4↓T8↑T4/T8↓
C.T4↓T8↓T4/T8↓
D.T4↑T8↓T4/T8↑
E.T4↑T8↑T4/T8正常
[答疑编号502389270306]
【正确答案】C
A.T4↑T8↑T4/T8↑
B.T4↓T8↑T4/T8↓
C.T4↓T8↓T4/T8↓
D.T4↑T8↓T4/T8↑
E.T4↑T8↑T4/T8正常
[答疑编号502389270306]
【正确答案】C
【例题】SARS的病原体是
A.冠状病毒
B.肺炎支原体
C.肺炎球菌
D.肺炎衣原体
E.痘病毒
[答疑编号502389270307]
【正确答案】A
A.冠状病毒
B.肺炎支原体
C.肺炎球菌
D.肺炎衣原体
E.痘病毒
[答疑编号502389270307]
【正确答案】A
【例题】病毒的基本结构是
A.核酸
B.衣壳
C.包膜
D.核衣壳
E.壳微粒
[答疑编号502389270308]
【正确答案】D
A.核酸
B.衣壳
C.包膜
D.核衣壳
E.壳微粒
[答疑编号502389270308]
【正确答案】D
【例题】判断病毒有无包膜的依据为
A.是否出现细胞病变
B.对石碳酸是否敏感
C.对温度的抵抗力是否强
D.对脂溶剂是否敏感
E.超速离心沉淀速度的不同
[答疑编号502389270309]
【正确答案】D
A.是否出现细胞病变
B.对石碳酸是否敏感
C.对温度的抵抗力是否强
D.对脂溶剂是否敏感
E.超速离心沉淀速度的不同
[答疑编号502389270309]
【正确答案】D
【例题】具有血凝素的病毒是
A.巨细胞病毒
B.疱疹病毒
C.HIV
D.呼吸道合胞病毒
E.流感病毒
[答疑编号502389270310]
【正确答案】E
A.巨细胞病毒
B.疱疹病毒
C.HIV
D.呼吸道合胞病毒
E.流感病毒
[答疑编号502389270310]
【正确答案】E
【例题】最易发生抗原变异,造成流感大流行的是
A.甲型流感病毒
B.乙型流感病毒
C.丙型流感病毒
D.副流感病毒
E.呼吸道合胞病毒
[答疑编号502389270311]
【正确答案】A
A.甲型流感病毒
B.乙型流感病毒
C.丙型流感病毒
D.副流感病毒
E.呼吸道合胞病毒
[答疑编号502389270311]
【正确答案】A
【例题】包涵体检查在下列哪种病毒感染中有重要意义
A.呼吸道合胞病毒
B.流感病毒
C.巨细胞病毒
D.EB病毒
E.副流感病毒
[答疑编号502389270312]
【正确答案】C
A.呼吸道合胞病毒
B.流感病毒
C.巨细胞病毒
D.EB病毒
E.副流感病毒
[答疑编号502389270312]
【正确答案】C
【例题】下列何种病毒是以粪口途径进行传播的
A.脊髓灰质炎病毒
B.乙型肝炎病毒
C.巨细胞病毒
D.流感病毒
E.狂犬病病毒
[答疑编号502389270313]
【正确答案】A
A.脊髓灰质炎病毒
B.乙型肝炎病毒
C.巨细胞病毒
D.流感病毒
E.狂犬病病毒
[答疑编号502389270313]
【正确答案】A
【例题】单纯疱疹病毒主要潜伏部位是
A.大脑海马回
B.基底神经节
C.三叉神经节
D.口唇粘膜中
E.局部淋巴结
[答疑编号502389270314]
【正确答案】C
A.大脑海马回
B.基底神经节
C.三叉神经节
D.口唇粘膜中
E.局部淋巴结
[答疑编号502389270314]
【正确答案】C
【例题】下列主要通过三带喙库蚊传播的病毒是
A.汉坦病毒
B.新疆出血热病毒
C.森林脑炎病毒
D.登革热病毒
E.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答疑编号502389270315]
【正确答案】E
A.汉坦病毒
B.新疆出血热病毒
C.森林脑炎病毒
D.登革热病毒
E.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答疑编号502389270315]
【正确答案】E
【例题】通过呼吸道传播并通过血液播散的病毒是
A.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B.流感病毒
C.脊髓灰质炎病毒
D.麻疹病毒
E.轮状病毒
[答疑编号502389270316]
【正确答案】D
A.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B.流感病毒
C.脊髓灰质炎病毒
D.麻疹病毒
E.轮状病毒
[答疑编号502389270316]
【正确答案】D
【例题】不引起呼吸道感染的一组病毒是
A.麻疹病毒、EB病毒
B.风疹病毒、ECHO病毒
C.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轮状病毒
D.冠状病毒、腮腺炎病毒
E.腮腺炎病毒、呼肠病毒
[答疑编号502389270317]
【正确答案】C
A.麻疹病毒、EB病毒
B.风疹病毒、ECHO病毒
C.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轮状病毒
D.冠状病毒、腮腺炎病毒
E.腮腺炎病毒、呼肠病毒
[答疑编号502389270317]
【正确答案】C
【例题】光学显微镜下所见麻疹病毒感染细胞的特点是
A.细胞转化
B.细胞圆缩
C.细胞凋亡
D.细胞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
E.细胞坏死脱落
[答疑编号502389270318]
【正确答案】D
A.细胞转化
B.细胞圆缩
C.细胞凋亡
D.细胞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
E.细胞坏死脱落
[答疑编号502389270318]
【正确答案】D
【例题】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是
A.风疹病毒
B.单纯疱疹病毒
C.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D.柯萨奇病毒A组
E.肠道病毒71型
[答疑编号502389270319]
【正确答案】E
A.风疹病毒
B.单纯疱疹病毒
C.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D.柯萨奇病毒A组
E.肠道病毒71型
[答疑编号502389270319]
【正确答案】E
【例题】不需要节肢动物作为传播媒介的病原微生物是
A.鼠疫耶尔森菌
B.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C.普氏立克次体
D.钩端螺旋体
E.登革病毒
[答疑编号502389270320]
【正确答案】D
A.鼠疫耶尔森菌
B.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C.普氏立克次体
D.钩端螺旋体
E.登革病毒
[答疑编号502389270320]
【正确答案】D
【例题】下列物质中,具有感染性的是
A.管型颗粒
B.小球形颗粒
C.Dane颗粒
D.HBe抗原
E.HBc抗原
[答疑编号502389270321]
【正确答案】C
A.管型颗粒
B.小球形颗粒
C.Dane颗粒
D.HBe抗原
E.HBc抗原
[答疑编号502389270321]
【正确答案】C
【例题】血液中不易查到的HBV的抗原是
A.HBsAg
B.HBcAg
C.HBeAg
D.小球形颗粒
E.管型颗粒
[答疑编号502389270322]
【正确答案】B
A.HBsAg
B.HBcAg
C.HBeAg
D.小球形颗粒
E.管型颗粒
[答疑编号502389270322]
【正确答案】B
【例题】可导致胎儿畸形的一组病毒是
A.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
B.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
C.HIV、乙型脑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
D.巨细胞病毒、腺病毒、乙型肝炎病毒
E.EB病毒、麻疹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
[答疑编号502389270323]
【正确答案】B
A.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
B.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
C.HIV、乙型脑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
D.巨细胞病毒、腺病毒、乙型肝炎病毒
E.EB病毒、麻疹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
[答疑编号502389270323]
【正确答案】B
【例题】临床筛查AIDS常用
A.CD4细胞培养分离HIV
B.PCR测定HIV核酸
C.ELISA测定P24抗原
D.ELISA测定HIV抗体
E.Western blot检测HIV抗体
[答疑编号502389270324]
【正确答案】D
A.CD4细胞培养分离HIV
B.PCR测定HIV核酸
C.ELISA测定P24抗原
D.ELISA测定HIV抗体
E.Western blot检测HIV抗体
[答疑编号502389270324]
【正确答案】D
【例题】被狂犬咬伤后最正确的处理措施是
A.注射狂犬病毒免疫血清+抗病毒药物
B.注射大量丙种球蛋白+抗病毒药物
C.彻底地清创处理和使用抗生素
D.彻底的清创处理、疫苗接种和注射狂犬病毒免疫血清
E.彻底的清创处理和注射狂犬病毒免疫血清
[答疑编号502389270325]
【正确答案】D
A.注射狂犬病毒免疫血清+抗病毒药物
B.注射大量丙种球蛋白+抗病毒药物
C.彻底地清创处理和使用抗生素
D.彻底的清创处理、疫苗接种和注射狂犬病毒免疫血清
E.彻底的清创处理和注射狂犬病毒免疫血清
[答疑编号502389270325]
【正确答案】D
【例题】检测病毒感染者体内特异性抗体的试验有
A.补体结合试验
B.血凝抑制试验
C.红细胞吸附试验
D.中和试验
E.ELISA
[答疑编号502389270326]
【正确答案】ABDE
A.补体结合试验
B.血凝抑制试验
C.红细胞吸附试验
D.中和试验
E.ELISA
[答疑编号502389270326]
【正确答案】ABDE
本章小结:
一、病毒的生物学性状
二、病毒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三、常见病毒的感染
一、病毒的生物学性状
二、病毒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三、常见病毒的感染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