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2020年军队文职招聘考试中医学资料整理:带状疱疹的病案分析

来源: 2020-03-29 17:07

张某,男,90岁,2013年10月17日初诊。1个月前于左侧颈部、胸部出现簇集性绿豆大小样疱疹,经西药干扰素等药物治疗后局部皮疹皮损消失,但原发皮疹部位疼痛一直未能消失,痛如针刺,固定不移,衣被触之更甚,彻夜难寐。曾服“去痛片”等药不见好转,故来本院就诊。刻下:左侧颈部、胸部色素沉着斑,排列成带状,未超过身体正中线。舌色淡暗、娇嫩,光润无苔,脉细涩。证属气滞血瘀兼阴虚,治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益气养阴。处方以桃红四物汤加减:当归12g 桃仁12g 龙胆草12g 生地黄15g 延胡索15g 川芎9g 柴胡9g 泽兰9g 红花10g 枳壳10g 赤芍10g 黄芪6g 沙参10g 麦冬10g 甘草6g针灸治疗:采用皮损局部毫针围刺阿是穴,加支沟、阳陵泉、合谷、足三里、三阴交、曲池、劳宫、太溪、复溜,同时配合刺络拔罐。当日治疗后疼痛显著减轻,睡眠好转。继续治疗七天后,疼痛锐减,色素沉着减轻,逐渐痊愈。

中公教育医疗考试部齐佳老师点拨:

带状疱疹,中医称之为“缠腰火丹”、“串腰龙”、“蛇串疮”等。它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多侵犯单侧周围神经,表现为成群的密集性小水疱或丘疱疹,呈带状分布,常伴有后遗神经痛。多见于老年人。

中医认为该病的发生多由肝火妄动,脾失健运,外受邪毒,湿热熏蒸皮肤而循经外溢所致;热毒稽留血分,发为红斑;湿热困于肝脾,遂起水泡;湿热搏结,阻于经络,气血不通,不通则痛。带状疱疹在临床上多以局部红斑,继而出现集簇粟粒或绿豆大小的丘疹群,迅速变为水疱,带状排列,单侧分布,伴有明显的神经痛为特点,常有区域性淋巴结肿大,部分伴有轻微发热。本病好发于腰肋部、胸背部、面颈部,也可发于四肢其他部位。

此病治疗后的持续疼痛在西医学角度上讲叫“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它是指带状疱疹皮疹愈合后,在原来皮疹区的皮下长期存在的剧烈疼痛的一种病症。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属于自限性皮肤病,病程通常为2~4周。由于该病毒具有亲神经性和皮肤的特点,使受犯的神经节发生炎症或坏死。中老年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集体修复神经组织的过程缓慢,因而在患部皮损消退后,往往会遗留顽固性神经痛症状,并持续数月甚至更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认为“病久入络”,久病“多虚多瘀”,故本病应归属于“虚”、“瘀”证之范畴。盖老年患者脏腑功能衰退,正气衰微,或病去正伤,或余邪迁延,而更致气血虚衰,血行涩滞,则运血无力,经脉失养,虚不荣络,“不荣则痛”;气滞血瘀,脉络瘀阻,“不通则痛”。故皮疹消退后遗留后遗神经痛。

此病例是由于肝胆火盛证夹湿热蕴阻皮肤,日久湿热之邪虽去,但瘀血余邪留滞未化,脉络不通,不通则痛。故以血府逐瘀汤化裁,活血化瘀,清利湿热,取效显著。血府逐瘀汤出自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原用于治疗胸中淤血,血行不畅等症。本案方中生地黄、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养血活血并用,达到逐瘀止痛之效;延胡索、枳壳、柴胡疏肝理气止痛,升达清阳;沙参、麦冬益气养阴;甘草调和诸药兼以和中健脾。诸药相伍,使补气而不壅邪,祛瘀而不伤正。气旺血行,瘀阻自通,余毒得泻,气血通达,遗痛乃解。

针灸围刺局部阿是穴可以引毒外出,减缓疼痛;合谷、曲池均为阳明经穴,可以疏导阳气,以清解邪毒;支沟是肝郁气滞血瘀所致症的特效穴;三阴交为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会,阳陵泉是足三阳经经筋之会,二穴可疏通全身之经络;太溪既可温补肾阳,又可滋补肾阴,与复溜、劳宫共同达到益气养阴的作用。诸穴相配共奏活血化瘀养阴止痛之效。

汤药和针灸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能协同互补,达到有效止痛,缩短病程,提高临床疗效的优势。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