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2020年军队文职招聘考试医学伦理学资料整理:中国医学的道德传统

来源: 2020-04-03 08:23

一、中国医学道德的起源

自从有了医疗活动,便有了医学道德。中国传统医德产生于远古时代人与伤病斗争的实践,助人是中国最早的医德思想。

西周时期的《疡医》一书记载“凡有疡者受其药焉”,即凡患疮疡的人,都可以从疡医那里取得药物,可见,当时对待疮疡病人是不分贵贱贫富的,“普同一等”思想已开始萌芽。

春秋时期,儒家推崇的“仁”的思想和行为对医学的影响很大,医家治病救人,为病人解除病痛,符合“仁”的要求。

战国时期,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经济、科学、文化的发展,特别是医学实践的发展,为医德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朴素的人道主义思想是这一时期的医德思想。扁鹊是战国时众多医学实践家的代称。人们集高尚的道德和精湛的医术于扁鹊一身,既是对医学家的道德实践的歌颂,也是对医生的严格要求。

东汉名医张仲景在《伤害杂病论·自序》中明确地将治病救人规定为医学的目的,把医生钻研医术同为包括人民大众在内的各阶层人解除病痛联系在一起。

魏晋时期的医家在继承《内经》和仲景学说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与辨证施治相适应的医疗行为规范。这些规范在《脉经》等著作中都有论述,在《褚氏遗书》中更有比较集中的说明。

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的“论大医精诚”篇中,他系统阐明了医者对事业、对病人及其家属、对同道的道德原则,是我国传统医德的经典之作。

明代陈实功的《外科正宗》中,进一步发扬了中国传统医德的人文主义精神。并提出了医生的“五戒”和“十要”是中国传统医德的重要文献。

在清代,医学道德又有新的发展。清初医家喻昌提出了医生对病人要“笃于情”的医德思想,并将这一思想贯彻在《医门法律》一书中,将医生的“笃于情”与四诊、辨证论治、医生的行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得到当时医务工作者的赞同。

二、中国医学道德思想规范

(一)中国传统医德思想

1.医乃仁术;

2.医以活人为务;

3.易地以观,利自淡。

(二)中国传统医德规范

喻昌在《医门法律》一书中突破了明代之前的用箴言的形式说明规范的传统,结合临床四诊、治疗论述医德规范。

1.对待病人——至亲之想;

2.治学态度——至精至微;

3.服务态度——一心赴救;

4.医疗作风——端正淳良;

5.对待同道——谦和谨慎。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