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公基申论归纳概括:从“控烟手势”看公共治理转变
【标准表述】
[当前现状]
控烟立法被认为是控制吸烟最有效、最直接的措施。我国许多省市都进行了专门的地方性控烟立法。但从实践执法情况来看,控烟立法法律实施效果非常差,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非常普遍,很多地方十几年来没有开出一张罚单,执法难成为阻碍控烟工作前进的一大难题。当前,控烟执法模式的混乱和不确定性是我国控烟立法贯彻落实情况不理想的重要原因,如一些地方出现“九龙治水”的控烟执法模式,容易形成部门之间互相推诿,最终形成无人管理的局面。
[存在问题]
“控烟手势”走上街头,这是从条文走向实践很好的一步。只不过从操作性来说可能不一定能达到特别好的效果。实际上,禁烟标识随处可见,相关禁烟条例也是推出多时,效果不尽如人意。除了法律的强制性,市民素养上的培养还需要给予一定的宽容时间,从实际情况分析,贸然去用手势阻止他人公共场合吸烟,对方是否接受建议在于其素质,同时阻止者沟通方式是否让人愿意接受也影响效果。同时,盯梢需要人力,强制执行的力度到底如何,还需拭目以待。但总的来说,更多这样的禁烟倡议及活动,对于公民的公共空间意识还是大有益处的。
[“控烟手势”的益处]
一是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好铺垫。职能部门推出3种“控烟手势”,由市民投票来决定采用哪一种,同时吸引舆论关注热议,为接下来的“史上最严”的控烟条例的实施,做好了铺垫。毕竟形成一种控烟的氛围,让人们心中有了“公共场所吸烟要被罚”的意识,接下来的工作也可以更方面的开展。
二是提高群众参与公共事物的热情。由市民们来决定采用哪种“控烟手势”,既可提高人们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为公共问题的纾解做加法,也是公共治理方式转变的体现,预示着以往那种大包大揽的治理方式开始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意义]
由此可见,“控烟手势”非但不是一种形式主义,反而是公共治理转变的注脚。对于公共问题,主政者不再以军事化思维来治理,不再只侧重结果而忽视过程,而是在着重多元主体参与和充分协商的同时,注重治理程序的规范性、有效性,从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角度来思量,显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具体表现,无疑值得鼓励。
[建议措施]
第一,控烟行动必须深入人心。想要做到控烟,全民禁烟,必须要加强对于吸烟危害的宣传力度,比如居委会、电视媒体定时在人们身边做禁烟宣传教育,组织禁烟活动等。
第二,控烟手段和惩罚措施必须强硬有力。对于“我抽我的烟,关你什么事”、“吸烟又不犯法”等不听规劝、违反条例吸烟的人,要严格按照控烟条例进行严肃处罚,如:警告、罚款、批评等。对于勇敢举报、积极监督违反条例行为的人和自身积极戒烟的人,可以进行相应的奖励措施,比如:授予积极参与、监督控烟奖状、开办表彰大会等。
第三,监督机制要全面建立,方法要实用、创新。监督管理机制必须有所实际作为,要在相关场所处建立举报点、设置举报电话等便民措施,方便市民即使监督、举报吸烟因为和监督部门及时对其进行处理。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