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2020年军队文职招聘考公基申论归纳概括:振兴传统工艺

来源: 2020-04-21 21:04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传统手工艺逐渐失去其原有的活力,有的甚至濒临消亡。如何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贯通融合,重新激发其生命力,近两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2015年“制定实施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被正式写入“十三五”规划纲要,2016年“工匠精神”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3月《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顺势而出。

传统工艺具有深厚的文化传统,如何振兴涉及理念、思路,也涉及具体的抓手性工作。作为存续了几千年的文化遗产,如何让传统工艺适应时代,找到恰当的再生产模式,避免走弯路,再次引发人们的关注与思考。

[现状问题]

每一项传统工艺都是一个传奇,既积聚了人类的智慧与文明,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历史见证。尽管有些手艺很“土”,但即便是今天看来,仍然具有积极健康的“正能量”,更给人一种乡土的亲切感、自豪感。

当下最大的问题,并不只是这些传统工艺藏在深闺无人知,更在于保护与传承“危机四伏”,缺乏足够的影响力和持久的生命力。一方面,老手艺仍然停留在手工制作、口口相授、手手相传的传统理念里,因为缺乏一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最终只能在现代化的高效机器流水线中落伍。

另一方面,有些“独门绝技”因为后继无人或传承“断档”而濒临消失,甚至处于自生自灭的瘫痪状态。此语境之下,没有了特定的受众,没有了文化的认同,也就注定了传统工艺“绝活”会成为“绝唱”。

[意义]

我国的传统工艺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凝聚着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思想智慧和实践,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态实践。传统工艺覆盖面广,涵盖人民大众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遍布各民族、各地区,像剪纸、刺绣、年画、木雕、金银制作工艺、建筑营造技艺等,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广泛分布,民族地区的传统工艺则大多与服饰、宗教艺术等相关。在国务院公布的4批137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传统工艺项目共有300余项,涉及传统美术类、传统技艺类,以及传统医药类中的药物炮制项目、民俗类中的民族服饰项目等。

传统工艺的核心是创造性的手工劳动和因材施艺的个性化制作,具有工业化生产不能替代的特性。在当代社会推动传统工艺振兴,挖掘创造性手工的价值,激发因材施艺的灵感和精心手作的潜能,有助于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倡导专注坚守,追求卓越,树立质量第一意识,推动品质革命,培育和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国家品牌;有助于促进就业,实现精准扶贫,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增强传统街区和村落活力;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传承工艺与创新]

中华文明向来高度重视传统的价值、重视传统形式的延续,但创新与传承之间的深刻辨析却常常被忽视。强调创新,并非贬低传承的延续、脱离文化本体肆意而为,而是主张传承者应该立足当下,在胸怀、境界、学识和技艺上树立起更高的标准。遗产保护应该与创新相伴而行,确保以遗产的生命力为核心,明确创新的目的,廓清传统延续的线条,让创新的力量在遗产保护的基础上得以凝聚。

遗产的价值只有放到民族精神长河中去认识观察、综合考量,才能区分出良莠。作为精神层面的工艺传统,与艺术紧密相联,是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精神的凝结,拒绝重复和平庸,即“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文化遗产的生命力便集中体现在这一创造性上——它凝结着创造者的认识和实践能力,其精神体现、技艺水平绝非对前人的物质性的复制,而是创造精神的延续。因此,继承传统不单单要沿袭,更重要的是超越。在这个意义上,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

振兴传统工艺,思维方法的转变最为紧迫和重要。人是手工技艺和机器生产的主宰,人类的智慧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动力。今天,我们面临的创新能力的不足,是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必须创造性地加以解决。传统手工艺作为农耕文明的代表性产物,寄托着民族情感,是提升遗产保护社会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复苏和振兴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推动这一良性循环进程的发力点。转变思维、创新方法,才可以更好地回应传统的活化这一时代命题。

[传统工艺与工匠精神]

传统工艺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而且传统工艺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工匠文化和工匠精神,一代又一代能工巧匠为中华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弘扬工匠文化和工匠精神,追求专注敬业、精益求精,有助于建设更加协调发展的现代社会。

工匠精神是优秀工匠对技艺的精益求精、产品的精雕细琢、顾客的高度负责的精神。中国的工匠精神源远流长,代代相传。《尚书·大禹谟》的治国理念是:“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种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各个阶层都产生了影响。从中国传统工匠文化来看,这种理念可以理解为,“百工”对各项职业的执着专一、认真敬业的追求。中国的伟大发明承载着中国工匠精神,如“四大发明”、青铜、生铁等发明。日常生活中工匠的技艺也体现着中国工匠精神,例如先秦的“庖丁解牛”,宋代欧阳修描写的“卖油翁”,都体现了普通工匠在职业生涯中追求完美的敬业精神。

工匠精神是高超技术和道德情感的结合。技术是一种基本属性,在手工艺中表现为技能、技巧、工艺等要素。用手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类最基本的属性,也是手工艺的开始。工具则是手的功能的延伸和发明,产品是人是意志、目标和情感的表达。因此,手艺品是技艺(手)和道德情感(心)结合的产物。中国古代所谓“心手相应”,达到了内外统一和主客统一,反映了工匠精神的本质特征。具有工匠精神的工艺是一种有丰富内涵的人类实践活动。其制作过程可体验到一种自然节律和人生之味,散发着劳动者的气质和热情。充满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寄托和向往,很多工匠寄情感与品德于工艺,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考工记》强调手艺的要本着:“天有时,地有气,工有巧、材有美,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的原则。这些经典说法都表达了传统工艺主张主体和客体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即天、地、人、物融合为一体的思想。传统工艺的技术运用要求与自然环境、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协调统一,这正是现代技术所缺乏的,现代技术的为我独大,畸形发展可能给人类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对策措施]

一是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鼓励技艺精湛、符合条件的中青年传承人申报并进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队伍,形成合理梯队,调动年轻一代从事传统工艺的积极性,培养高水平大国工匠队伍。各地要通过多种方式,为收徒授艺等传统工艺传习活动提供支持。引导返乡下乡人员结合自身优势和特长,发展传统工艺、文化创意等产业。

二是提高传统工艺产品的设计、制作水平和整体品质。强化质量意识、精品意识、品牌意识和市场意识,结合现代生活需求,改进设计,改善材料,改良制作,并引入现代管理制度,广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提高传统工艺产品的整体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三是促进社会普及教育。继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等活动。支持各地将传统工艺纳入高校人文素质课程和中小学相关教育教学活动;支持大中小学校组织开展体现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传统工艺体验和比赛,提高青少年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知。鼓励电视、网络媒体等推出丰富多彩的传统工艺类节目。拍摄和译制传统工艺纪录片、教学片和宣传片,弘扬工匠精神,促进知识传播、普及和技艺交流,方便大众学习传统工艺知识。

四是传统工艺振兴离不开融合创新。让老手艺焕发新生既要注重小众化的专业特色,也应兼顾大众化的喜闻乐见,以新技术、新工艺、新设计自我加压,敢于标新立异,勇于超越自我,从而持之以恒地提高技术含量、产品质量。换句话讲,只有用创新的价值、市场的力量去激发消费需求,迎合大众喜好,给老手艺不断注入鲜活的元素与活力,才能使之“破茧化蝶,浴火重生”,并让更多的新鲜血液加入到“守艺之路”中来。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