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2020年解放军文职招聘公共基础法律常识:“回眸一笑、避之不及”-回避制度

来源: 2020-05-25 15:12

一、回避的适用对象

刑事诉讼中回避的适用人员包括六类: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审判人员以及在侦查、起诉、审判活动的书记员、鉴定人和翻译人员。

注意:我国的回避适用范围不仅是针对法官而言的,对各个诉讼阶段处理案件的公安、司法人员都存在回避问题。同样回避人员不仅仅指具体承办案件的人员,一切对案件的处理有决定权的人都存在回避问题。证人不适用回避的规定,证人即使是本案当事人的近亲属,也可以作证。

民事诉讼回避的适用对象:参与本案审理的法院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审判员、助理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检察人员、执行人员。检察院办理民事诉讼监督案件,实行回避制度。

注意:审判人员不等于审判员,人民陪审员和助理审判员都属于审判人员。诉讼代理人不适用回避制度,因为其参与诉讼的目的就是为了维护己方当事人的利益,自然具有偏向性。证人不适用回避制度,但可以通过限制证人旁听庭审等措施,防止其受到干扰或串供。专家辅助人也不适用回避制度。

行政诉讼回避的适用对象: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

二、回避的决定主体

刑事诉讼: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应当分别由院长、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法院院长的回避由本院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委员会讨论院长回避时,由副院长主持,院长不得参加。检察长和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同级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决定。这里的公安机关负责人是指公安机关的正职负责人,对公安机关副职负责人的回避,由正职负责人决定。书记员、翻译人员和鉴定人的回避一般应当按照诉讼进行的阶段,分别由公安机关负责人、检察长或法院院长决定,这与民事诉讼及行政诉讼中由审判长决定不同。

民事诉讼:法院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的回避由法院院长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检察长的回避由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检察人员和其他人员的回避由检察长决定。

行政诉讼:同民事诉讼。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