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2020年军队文职招聘医学检验学资料归纳:超敏反应的类型及其鉴别

来源: 2020-07-23 12:14

超敏反应,又称为变态反应,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初次应答致敏后,再次接触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出现的一种以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异常免疫应答。我们通常将引起超敏反应的抗原物质称为变应原,既可以是完全抗原也可以是半抗原。根据超敏反应发生的速度、机制和临床特点等,我们将其分为四型:Ⅰ型超敏反应,即速发型超敏反应;Ⅱ型超敏反应,即细胞毒型或细胞溶解型超敏反应;Ⅲ型超敏反应,即免疫复合物型或血管炎型超敏反应;Ⅳ型超敏反应,即迟发型超敏反应。

类型 反应速度 发生机制 临床特点
Ⅰ型超敏反应 速度最快 药物,花粉(吸入性变应原)食物以及酶类等变应原选择性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IgE抗体,引起超敏反应。反应过程可分为:致敏阶段、激发阶段和效应阶段。 ①发生快、消退快;②常引起生理功能紊乱,较少发生严重的组织细胞损伤;③由特异性IgE型抗体介导,无补体参与;④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
(速发型超敏反应)
Ⅱ型超敏反应   靶细胞表面的抗原与相应IgG或IgM类抗体结合后在补体等细胞的参与下引起的以细胞溶解或组织损伤为主的反应。 ①常引起以细胞溶解或组织损伤为主的反应;②参与反应的抗体主要为IgG或IgM类;③有靶细胞和补体的参与
(细胞毒型或细胞溶解型超敏反应)
Ⅲ型超敏反应   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局部或全身多处毛细血管基底膜,通过激活补体,在细胞的参与下引起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①参与反应的抗体主要为IgG或IgM类;②常引起炎症或组织损伤的反应;③有补体的参与;④引起组织损伤主要有:补体的作用、中性粒细胞的作用和血小板的作用
(免疫复合物型或血管炎型超敏反应)
Ⅳ型超敏反应 速度较慢 效应T细胞与特异性抗原结合后,引起的以单个核细胞浸润和组织损伤为主的炎症反应 ①发生慢,消退慢;②与抗体和补体无关;③由T细胞介导;④常见于感染性迟发型超敏反应、接触性皮炎以及移植排斥反应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