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2020年军队文职招聘医学检验学资料归纳:中性粒细胞的临床意义

来源: 2020-07-23 12:38

(1)中性粒细胞生理性增多:①一天之内不同时间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数量可不同,一般下午较上午高。②剧烈运动、情绪激动、严寒、暴热。③新生儿。④妊娠5个月以上及分娩时,中性粒细胞可增高。这些情况主要原因是边缘池内的白细胞过多的进入循环池。

(2)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①急性感染时,主要见于细菌感染,特别是化脓性球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所致的败血症、急性风湿热、扁桃体炎、阑尾炎等。②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血细胞破坏后,如外伤、严重的烧伤、较大手术后、心肌梗死、急性溶血等均可见中性粒细胞的增多。③内脏(如肝、脾)破裂或宫外孕破裂所致大出血,可见中性粒细胞增多。④急性化学药物中毒如安眠药、有机磷等中毒,代谢性中毒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等也常见中性粒细胞增多。⑤恶性肿瘤,如肝癌、胃癌。⑥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时,中性粒细胞也可增高。

注意: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与类白血病的鉴别。类白血病是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的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当病因去除后,类白血病反应可逐渐消失。

(3)中性粒细胞减少:①感染:见于某些革兰阴性杆菌如伤寒、副伤寒沙门菌的感染,还可见于病毒的感染。②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③慢性理化损伤:长期接触电离辐射或应用某些化学药物如氯霉素。④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由于自身免疫性抗核抗体导致白细胞减少。⑤脾功能亢进:肿大的脾脏中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破坏过多的白细胞,可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

中性粒细胞的增多有生理性因素,也有病理性因素,生理性的增高多为一过性的,可以自行恢复正常,但是病理性的都是有一定的机体损伤,需要经过治疗才能恢复。中性粒细胞的减少只有病理性的,主要是破坏过多所致。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是病理性增多的现象,我们需要重点掌握。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