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军队文职招聘医学检验学资料归纳: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
中性粒细胞的核象标志着它的发育阶段。正常情况下,外周血中的中性粒细胞具有分叶核的占大多数,且以2~3叶为主。病理情况下,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可发生变化,即出现核左移或核右移。
(1)核左移:外周血中杆状核粒细胞增多并出现晚幼粒、中幼粒甚至早幼粒细胞时称为核左移。核左移常伴中毒颗粒、空泡、核变性等毒性变化。最常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时也可见到。核左移程度与感染的严重程度和机体的抵抗力密切相关。核左移时白细胞数可增高,也可不增高甚至减低,但以增高者多见。核左移伴白细胞増髙称再生性核左移,表示骨髓造血旺盛,机体抵抗力强;核左移伴白细胞总数不增高或减低称退行性核左移,表示骨髓释放受到抑制,机体抵抗力差。
核左移根据其程度可分为轻、中、重三级。①轻度核左移:仅见杆状核粒细胞>6%②中度核左移:杆状核粒细胞>10%并有少数晚幼粒、中幼粒细胞。③重度核左移(类白血病反应):杆状核粒细胞>25%,出现更幼稚的粒细胞如早幼粒甚至原粒细胞,常伴有明显的中毒颗粒、空泡、核变性等质的改变。
(2)核右移:外周血中5叶核及5叶核以上的中性粒细胞>3%时称为核右移。核右移常伴有白细胞总数的减少,属造血功能衰退的表现。可由于缺乏造血物质、DNA合成减少或骨髓造血功能减退所致。主要见于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及恶性贫血。在炎症的恢复期,一过性的出现核右移是正常现象。若疾病进展期突然出现核右移则是预后不良的表现。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