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军队文职招聘公共卫生专业知识整理:流行性出血热知识梳理
流行病学特点:传染源主要是啮齿动物类,如黑线姬鼠、大林姬鼠、褐家鼠等,学员应记住人不是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有5种,即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母婴传播及虫媒传播。(全部种类)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有明显的季节性,属于季节性升高,因为与传播的鼠类有关。这里还需要掌握的是褐家鼠,因为褐家鼠是我国主要的传染源,以3-5月为高峰。
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表现:发热期、低血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
(1)发热期除发热外,主要表现为全身中毒症状、毛细血管损伤和肾损害。
起病急骤,发热常在39—40°C之间,。一般体温越高,热程越长,则病情越重;全身中毒症状表现为全身酸痛;肾损害主要表现为蛋白尿和尿镜检发现管型等。
(2)低血压休克期。多数患者发热末期或热退同时出现血压下降。轻型患者可不发生低血压或休克。
(3)少尿期在低血压休克期之后出现,亦可与低血压休克期重叠或由发热期直接进入此期,少尿或无尿。主要表现为急性肾功能损害(尿毒症)。
(4)多尿期:尿量逐渐增多,逐渐好转。如治疗不当可发生继发性休克,亦可发生电解质紊乱。
(5)恢复期:尿量逐渐恢复为2000ml以下,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尚需一段时间才能完全恢复。
1.常见题型如下:
流行性出血热典型病程中有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肾损害期、恢复期。
【答案】错误。解析:典型病程中有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无肾损害期。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