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文职招聘:新闻知识-梁启超的媒介意识
近代中国报刊政治家、新闻思想家,被誉为“言论界之骄子”。 1895年和康有为一起进京会试,参加了著名的“公车上书”,之后主编《万国公报》和《中外纪闻》。1896年任上海《时务报》主笔,大力宣传维新变法,名噪一时。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他积极参加各项新政活动,并受命筹办京师大学堂和译书局。戊戌政变后,梁启超逃亡海外,在日本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新小说》等,鼓吹保皇立宪。
他开创了“时务文体”,其新闻思想对报界产生了很大影响,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梁启超在总结前人和自己办报经验的基础上,汲取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新闻理论,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新闻思想:
①报刊的功能是“去塞求通”,两大天职是“监督政府”、“向导国民”。
②办报的四条原则是:“宗旨定而高”、“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当”、“报道确而速”。
③健全舆论必须具备“五本”:常识、真诚、直道、公心、节制;
④报刊宣传方法有两种:浸润法和煽动法。
拓展阅读
梁启超的改良思想
梁启超一生致力于中国社会的改造,为了民族强盛和国家繁荣,竭力呐喊,四处奔走,付出了几乎全部的心血。然而他的政治主张却又因时而异,不断变化,前后矛盾,以致难以令人信服。
在维新运动期间,梁启超随康有为亦步亦趋,无论办报或教学,都注意并且用力阐述康有为的改良思想和变法理论。他以公羊三世说和西方进化论为依据,鼓吹变法,讲求维新,宣传西方科学文化,充分显露了年轻爱国志士的朝气和锐气。
戊戌变法的失败,使梁启超一度认识到要救中国,必须进行一次“破坏”:“历观近世各国之兴,未有不先以破坏时代者。此一定之阶级,无可逃避者也。有所顾恋,有所爱惜,终不能成。” 但是这种居于改良和革命之间的摇摆,在梁启超的身上并没有持续多久,他仍然和康有为一道,鼓吹改良,主张“斥后保皇”。
当革命派和改良派的论战展开之后,梁启超又改变旧说,转而提倡实行“开明专制”,试图与“革命”理论相对抗。使梁启超难堪的是,正当他还在口干舌焦地鼓吹开明专制,反对实行宪制的时候,清廷却正式宣布要“预备仿行宪政”了。以后,梁启超又高唱宪政,在立宪运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随着武昌起义的爆发,统治中国近270年的清皇朝已经行将就木,眼看革命派就要取得政权,共和之制势在必行,梁启超再一次改变了以前的政治主张,提出了“虚君共和”的口号。直到民国之后,这种多变的特征,在梁启超的政治生涯中依然时有反映,从拥袁到反袁,从护国到拥段。一变再变,终于技穷。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