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山峡中》研读
《山峡中》研读
一、 作者自述
《南行记》里面的小说,可以说是在祖国的南方和亚洲的南部漂泊时候,把亲身经历及所见所闻的一些人和事,用小说的体裁,描写出来,而且采取第一人称的形式 ……我写《南行记》的时候,虽然已是南行以后好久的了,但南行过的地方,一回忆起来,就历历在目,遇见的人和事,还火热地留在我的心里。而我也不是平平静静着手描写,而是尽量发抒我的爱和恨,痛苦和悲愤的。因为我和里面被压迫的劳动人民,一道受过剥削和侮辱。我热爱劳动人民,可以说,是在南行中扎下根子的。憎恨帝国主义、资产阶级以及封建地主的统治,也可以说是在南行中开始的。
摘自艾芜:《南行记?后记》,《南行记》,第 321页,作家出版社1963年。
二、 重要评价观点
《山峡中》 在艺术手法上有一个有趣的对照:灰色阴郁的人生和怡悦的自然诗意。
摘自周立波:《读〈南行记〉》,转引自《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艾芜专集),第 106页,
四川大学中文系编, 1979年8月版。
在作者早期作品中,无论从思想上,艺术上, 《山峡中》 都要算代表性较强的……在人物性格上,无论是主要的人物也好,或次要的人物也好,都刻画得很成功。当然,所用的全都是素描手法,看来并不显得费力,而又生动活泼……
像野猫子这样“吉卜赛”式的,或“卡尔曼”式的,对于敌我、爱憎界限都划得十分鲜明,有火花似的爆炸性的人物,在我国小说中确是不多见的……
所以我们可以说艾芜同志的小说是健康的,朴素的,积极的,美丽的,是有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因素的。
摘自陈翔鹤:《读〈艾芜短篇小说集〉》,载《光明日报》 1954年4月17日。
《南行记》字里行间闪烁着的浪漫主义的火花,常常使我联想到高尔基那些以流浪生活为题材的早期作品……
摘自冯牧:《艾芜创作路程上的新跃进》,转引自《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艾芜专集),第 176页。
艾芜的小说,从《南行记》开始,就充满了愤然,昂然,他专心一致描绘的,是人世间的不幸,是旧中国土地上的灾难……解放以前他的大量作品,证明着他是一个坚实的现实主义作家。
摘自洁泯:《试论艾芜的创作道路》,载《光明日报》 1962年8月13日。
我以为沙汀是百分之百的现实主义,而艾芜更倾向与积极的浪漫主义。
摘自谭兴国:《论艾芜的独创性》,《文艺报》 1981年第6期。
通过“我”来展开故事情节 ……就使得作品纵横恣肆,神采飞扬;主观抒情性强。
摘自邢铁华:《双星同曜——论艾芜、沙汀的文学创作》,《社会科学研究》 1981年第2期。
在艾芜笔下的一大群流浪者里,有的在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这一方面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
这篇小说出色地塑造了一个美丽的中国型的吉卜赛女郎的形象……《山峡中》描述的是一个法律和权势暂时管不到的世界,一个带着浓重漫色彩的流浪者社会的缩影。
摘自雷锐:《论艾芜笔下的流浪者形象》,《广西师院学报》(哲社版) 1987年第2期。
人物的善良品行与周围环境的愚昧、荒凉和残酷形成鲜明的对比 ……不但“野猫子”的笑声和庙外的黑暗形成对比,人物的内心品质也时时显出更为尖锐的对照……
就在这些清澈朴实的作品里,却似乎存在着两个迥然不同的世界,奔涌出两股互相冲突的激情 ,有时候……流露出纯真的赤子之情;可在另一些场合……简直象一个老于世故的讽刺家。
摘自王晓明:《沙汀艾芜的小说世界》,第 130-131、198页,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
这些没有固定职业,没有财产,没有房屋,没有正常的谋生手段的人形成了一个与“文明”社会相对抗的自己的“世界”。
摘自谭兴国:《艾芜的生平和创作》,第 103页,重庆出版社1985年。
《山峡中》是三十年代前期屈指可数的短篇杰作,既声态毕现地绘出了野猫子天真泼辣、粗犷强悍的性格,又意匠别具地剥视和肯定了追求光明的人性,从而使整篇小说升华到一个深邃的哲理境界。
摘自 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第 479-480 页,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 年。
三、 作品简析
《山峡中》最初发表于 1934年《青年界》第5卷第3期,后收入短篇小说集《南行记》,文化生活出版社1936年出版。
《山峡中》以作者在中缅交界的克钦山地区的流浪生活为背景的。故事发生在险山恶水边的一个神祠里,“我”和一群以偷盗为生的人生活在一起,感受了他们的残忍和善良。艾芜在一篇文章中说:“我最早收集的一个短篇小说集《南行记》,就是写我对于被压迫的劳动人民的爱的。”(《我与苏联文艺》见《浪花集》,艾芜著,第 119页,北京出版社1957年版)“野猫子”是其中刻画得最栩栩如生的形象,她泼辣、骄横、心狠,但又不失可爱、活泼、善良的美好品行;小黑牛是最能激起读者同情心的人物,他老婆被张太爷抢走,只好离家靠偷盗为生,却又适应不了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落得一个被江流吞食的下场。这是个在两个世界都没有立足之地的人物。作者贯注在这些人物身上的情感更多的是爱,是同情,而不是恨。小说中奇异险恶的异域景色给故事更增添了不少魅力和传奇色彩,在这样的险山恶水间,生活着这样一群可爱又可怕的人,以致“我”怀疑这是不是一场荒诞不经的梦,但留在我书中的三块银圆提醒了我这一切的真实性,人性的善和山水的险恶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小说中的人物对美好生活和未来的憧憬,频繁的异域景色的描绘,浓郁的诗意和诗情,使这篇小说在揭露了现实的丑时又不时闪耀着浪漫主义的火花。篇幅虽短,却有无穷回味的余地。
四、重要研究论著目录
1. 刘西渭: 《 里门拾记》(摘录),转引自《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艾芜专集),四川大学中文系编, 1979年8月版。
2. 冯牧: 《 艾芜创作路程上的新跃进》,转引自《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艾芜专集),第 176页,四川大学中文系编,1979年8月版。
3. 王西彦: 《 试论〈百炼成钢〉》,《文学评论》, 1959年4期。
4. 洁泯: 《 试论艾芜的创作道路》,《光明日报》, 1962年8月13日。
5. 雷锐: 《 论艾芜笔下的流浪者形象》,《广西师院学报》, 1987年第2期。
6. 罗华: 《试论艾芜〈南行记〉的现实主义特征》, 载《 成都大学学报》, 1996 年第 1 期。
7. 冷嘉: 《讲故事的人 —— 对艾芜小说的一种解读》,载《 浙江社会科学 》, 2002 年第 5 期。
8. 王晓明:《 沙汀艾芜的小说世界 》 ,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7年6月第1版。
9. 谭兴国: 《 艾芜的生平和创作》,重庆出版社, 1985 年 11 月第 1 版。
(丁吴霞)
五、名师导评
《南行记》是艾芜此期最能显示其艺术风格的短篇集。其中的八篇小说以他漂泊期间的所见所闻为素材,叙述了边疆异国特殊的下层生活,控诉了帝国主义分子的罪恶,并刻画出具有各种各样特殊命运的流民形象,包括偷马贼、强盗、烟贩子、流浪汉等。他们被生活挤出了正常的轨道,被迫采取各种特殊的谋生手段,虽然他们性格中有被苦难生活扭曲的成分,但艾芜仍然从他们的灵魂中挖掘出美好、闪光的一面——这造成了他作品中人物的特殊的复杂性。《山峡中》是其代表作。作品在雄奇苍茫的山峡背景中,描写了一群杀人越货的强盗的生活,侧重刻画了一个外号叫“野猫子”的姑娘形象。所操的职业、所在的环境,使她沾染上了浓重的匪气,性格泼野蛮强,心肠也显得又冷又硬,她居然望着要脱离这一强盗集团的小黑牛被抛下大江而能不动声色。但在她的心中并没有完全泯灭美好的人性之光:她在烧水时所唱的那首“江水”歌,洞开了她心灵深处的理想、隐忧、柔情;最后,在“我”要离开他们时,她又悄悄留下做路费的银元的细节,也动人地展示了她的善良、重情、细心。作品对这类人物性格的复杂化的表现,对他们心灵深处美好人性的开掘,也显示了作者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和乐观精神。
(秦林芳执笔)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