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小二黑结婚》研读
《小二黑结婚》研读
一、作者自述
我的材料大部分是拾来的、而且往往是和材料走得碰了头,想不拾也躲不开。因为我的家庭是在高利贷压迫之下由中农变为贫农的,我自己又上过几天学,抗日战争开始又作的是地方工作,所以每天尽和我那几个小册子中的人物打交道;所参与者也尽在那些事情的一方面。例如《小二黑结婚》中的二诸葛就是我父亲的缩影,兴旺、金旺就是我工作地区的旧渣滓;……
再谈谈决定主题:我在作群众工作的过程中,遇到了非解决不可而又不是轻易能解决了的问题,往往就变成所要写的主题。
语言及其他:我既是个农民出身而又上过学校的人,自然是既不得不与农民说话,又不得不与知识分子说话。有时候从学校回到家乡,向乡间父老兄弟们谈起话来,一不留心,也往往带一点学生腔,可是一带出那等腔调,立时就要遭到他们的议论,碰惯了钉子就学了点乖,以后即使向他们介绍知识分子的话,也要设法把知识分子的话翻译成他们的话来说,时候久了就变成了习惯。说话如此,写起文章来便也在这方面留神——“然而”听不惯,咱就写成“可是”;“所以”生一点,咱就写成“因此”;不给他们换成顺当的字眼儿,他们就不愿意看。字眼儿如此,句子也是同样的道理——句子长了人家听起来捏不到一块儿,何妨简短些多说几句;“鸡叫”“狗咬”本来很习惯,何必写成“鸡在叫”“狗在咬”呢?至于故事的结构,我也是尽量照顾群众的习惯:群众爱听故事,咱就增强故事性;爱听连贯的,咱就不要因为讲求剪裁而常把故事割断了。我以为只能叫大多数人读,总不算赔钱买卖。至于会不会因此就降低了作品的艺术性,我以为那是另一问题,不过我在这方面本钱就不多,因此也没有感觉到有赔了的时候。
摘自赵树理:《也算经验》,董大中编:《赵树理写作生涯》,百花文艺出版社, 1984 年,第 1 — 3 页。
过去,《文艺报》有个记者访问我,问我如何写《小二黑结婚》。我回答得很详细,说三仙姑是根据谁写的,二诸葛是根据谁写的,但完全是他们也不一定。结果,这位记者把这段话发表了,造成了不好的影响。这说明,写一个人物最好有模特儿,但模特儿不止一个。三仙姑这种人好写,见过的也多,写起来无所顾虑……
摘自赵树理:《文艺与生活》,同上书,第 81 页。
深入生活的问题,我在开始写小说的时候是不曾意识到的。因为,从前在家里做活路时,总得和当时当地的社会打交道,想不深入也躲不开。象我开始写的那几篇东西——《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等,大部分素材得自当日的自然生活中。
摘自赵树理:《做生活的主人》,同上书,第 109 页。
有的同志问:作品的语言如何才有中国气派?我的理解是:作品语言的选择,首先要看读者对象。写给农村干部看,用农村干部能懂的语言,写给一般农民看,用一般农民能懂的语言。如我在写《小二黑结婚》时,农民群众不识字的情况还很普遍,在笔下就不能不考虑他们能不能读懂、听懂。不知你们留心没有?我在《小二黑结婚》里没有用过“然而”、“于是”这类词儿,为什么 ? 因为这在知识分子虽然是习用语,写入作品,当时的农民群众却听不懂、读不惯。可能有的同志会说:“文学作品应当走前一步,担负提高人民群众文化水平的任务呀!难道不可以写得稍深一点么 ? ”我却认为:提高人民群众文化水平的任务是该文学作品以外的各种手段 ( 如学校 ) 担负的。终究说来作品是要求读者即时能读懂,能及时起到它的社会作用的。
摘自赵树理:《做生活的主人》,同上书,第 113 页。
我在《小二黑结婚》里写过一个三仙姑,这个人用我们的家乡话来说是有点妖魔,但她不刁。能干婆一类的人是刁,在农村叫刁人,但她并不妖。三仙姑妖而不刁,能不够刁而不妖……。
摘自赵树理:《谈谈花鼓戏〈三里湾〉》,同上书,第 129 页。
我的作品,我自己常常叫它是“问题小说”。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就是因为我写的小说,都是我下乡工作时在工作中所碰到的问题,感到那个问题不解决会妨碍我们工作的进展,应该把它提出来。
摘自赵树理:《当前创作中的几个问题》,同上书,第 55 页。
二、重要评价观点
四三年春天,赵树理从农村回到北方局调查研究室,交给我一篇他写的通俗小说《小二黑结婚》。这是他到辽县 ( 现今左权县 ) 搞农村调查,了解到一桩农村干部迫害争取婚姻自由的青年农民岳冬至致死的案件,他就以此为直接素材,运用了他长期在农村生活的积累写作而成的。我看了这篇稿子后,觉得很不错。因为这篇小说是写男女婚姻和反对封建势力的,我送给了彭德怀同志,他看了,很满意,就给了北方局妇委书记浦安修同志看。她看了也很喜欢,随后即由彭德怀同志交给了太行新华书店去付印。
《小二黑结婚》书稿交到太行新华书店后,如石沉大海.杳无音信。这时的太行区文化界思想仍然有些混乱,也还存在着一种宗派主义倾向。……有些自命为“新派”的文化人,对通俗的大众文艺看不上眼。
《小二黑结婚》久久不给出版,我便去找彭德怀同志,向他说明情况。彭德怀同志听后,就在一张纸上写了几个字,记得是“象这样从群众调查研究中写出来的通俗故事还不多见”,以示支持。这个题词由彭德怀同志亲自交给了北方局宣传部长李大章同志,由他转交太行新华书店,小说才得以出版。彭德怀同志热情的题词,即印在《小二黑结婚》一书的扉页上。
小说在十月份出版后,受到太行区的广大群众热烈欢迎。仅在太行区就销行达三、四万册,获得了群众的好评。太行山各村庄很流行秧歌剧,许多村子的群众自动地把《小二黑结婚》改编成秧歌剧,自演自唱,可见群众之喜爱了。
但当时在太行山区,仍然有些知识分子对《小二黑结婚》摇头,冷嘲热讽,认为那只不过是“低级的通俗故事”而已。甚至当时太行区的—位知识分子出身的干部,看过小说后也摇头说:“这是海派!”
为此,我专门给当时任太行分局书记的邓小平同志写信说:有人将群众欢迎的《小二黑结婚》诬蔑为海派文艺,云云。
赵树理继《小二黑结婚》之后,于四三年十月又写出了《李有才板话》,也很受群众欢迎。周扬同志曾在《新的人民的文艺》一文中,称赞说这是“反映农村斗争的最杰出的作品,也是解放区文艺的代表之作。”这本小说也是赵树理在北方局调查研究室写成的。
一九四七年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被村召开全国土地工作会议,刘少奇同志主持。周扬同志也参加了这次会议,他曾对《小二黑结婚》给予很高的评价,我便对他讲述了赵树理的 《 小二黑结婚》写作与出版经过。
摘自杨献珍:《从太行文化人座谈会到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出版》,
《新文学史料》 1982 年第 3 期,第 35 页。
赵树理,他是一个新人,但是一个在创作、思想、生活各方面都有难备的作者,一位在成名之前已经相当成熟了的作家,一位具有新颖独创的大众风格的人民艺术家。
《小二黑结婚》写的是一个农村中恋爱的故事。……作者是在这里讴歌自由恋爱的胜利吗 ? 不是的!他是在讴歌新社会的胜利 ( 只有在这种社会里,农民才能享受自由恋爱的正当权利 ) ,讴歌农民的胜利 ( 他们开始掌握自己的命运,懂得为更好的命运斗争 ) ,讴歌农民中开明、进步的因素对愚昧、落后、迷信等等因素的胜利,最后也最关重要,讴歌农民对封建恶霸势力的胜利。作者对二孔明与“三仙姑”的描写,算得是够讽刺的了,但当我们看到这两位“神仙”为自己儿女的事情弄得那么狼狈不堪的时候,我们真有点可怜起他们来,待到后来看到他们的转变,简直要喜欢起他们来了。原来作者攻击的对象,并不是他们,而是金旺兄弟,那些横行乡里的恶霸们。
“文艺座谈会”以后,艺术各部门都达到了重要的收获,开创了新的局面,赵树理同志的作品是文学创作上的一个重要收获,是毛泽东文艺思想在创作上实践的一个胜利,我欢迎这个胜利,拥护这个胜利!
摘自周扬:《论赵树理的创作》,《周扬文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4 年,第 486 — 498 页。
我是完全被陶醉了,被那新颖、健康、素朴的内容与手法。这儿有新的天地,新的人物,新的感情,新的作风,新的文化。谁读了,我相信都会感着兴趣的。
《板话》见面只有两篇作品,还有—篇是《小二黑结婚》,两篇都可以说是杰出的短篇。“板话”两个字已经就够有趣了,原来民间形式的顺口调,北方叫着快板,李有才是出口成章的快板诗人。准诗有“诗话”之例,于是乎作者赵树理便创造了“板话”这—个新名词。
郭沫若:《〈板话〉及其他》,《郭沫若全集》 ( 文学编 ) 第二十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2 年,第 129 页。
《李有才板活》是这样产生的新形式的一种。无疑的,这是标志了向大众化的前进的—步,这也是标志了进向民族形式的一步,虽然我不敢说,这就是民族形式了。
摘自茅盾:《关于李有才板话》,《茅盾论中国现代作家作品》,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0 年,第 301 页。
(《李家庄的变迁》)用一句话来品评,就是已经做到了大众化。没有浮泛的堆砌,没有纤巧的雕琢,朴质而醇厚,是这部书技巧方面很值得称道的成功。这是走向民族形式的一个里程碑,解放区以外的作者们足资借镜。
摘自茅盾:《论赵树理的小说》,《茅盾论中国现代作家作品》,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0 年,第 303 页。
三、作品简析
《小二黑结婚》于 1943 年 9 月由华北新华书店出版,封面上标为“通俗故事。”次年二月再版,“标为大众文艺小丛书之八”。同时由冀鲁豫书店、胶东大众报社等翻印。小说受到广泛欢迎,并很快流传到国统区,上海《新文化》杂志在一九四五年十月创刊号上即全文转载。
赵树理的创作,因有“赵树理方向”而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最早对赵树理创作进行评论的权威人士当推周扬,他的《论赵树理的创作》于 1946 年 8 月 26 日在延安《解放日报》发表,其后国统区的文坛领袖人物郭沫若、茅盾分别发表评论,高度肯定赵树理创作的意义。 1947 年 7 月下旬至 8 月 10 日,冀鲁豫边区文联,根据中央局宣传部指示,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大会首先讨论赵树理创作。在讨论过程中,大家实事求是的研究作品,并参考郭沫若、茅盾、周扬等对赵树理创作的评论及赵树理创作过程、创作方法的自述,反复热烈讨论,最后获得一致意见,认为赵树理的创作精神及其成果,实应为边区文艺工作者实践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具体方向。” (1947 年 8 月 10 日《人民日报》 )8 月 10 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陈荒煤根据他在座谈会上的发言整理的《向赵树理方向迈进》一文。文章说:“十余年来,树理同志坚持通俗化工作,在小报纸副刊、在街头、在剧团……写过不少小说、快板、小戏及其他文字,生活与工作都曾遭到相当的挫折,但始终如一坚持了夺取封建文化阵地的志愿,工作中从未计较过个人的名誉、地位,也不想把自己的创作当作‘艺术'——那种脱离解众的艺术。也不是为了表现自己,为了成为一个作家,才立志写作,他写作的动机和目的,都是为了群众的,为了战斗的,为了提出与解决某些问题的,现在是如此,抗战前就是如此,因此他不多写,更不乱写,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要‘老百姓喜欢看,政治上起作用!'”文章并提出“赵树理方向”“作为边区文艺界开展创作运动的一个号召”,“作为我们的旗帜”,赵树理的创作“作为衡量边区创作的一个标尺”。(董大中《赵树理年谱》,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2 年)也由于这样特殊的历史地位,《小二黑结婚》首先应该放在文学史中观察。
周扬在《论赵树理的创作》中,根据《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三篇作品,概括了赵树理创作在人物创造和语言创造方面的经验。在人物创造方面,周扬概括了三条经验:第一,在一定斗争的环境中,在斗争的一定地位上,展开人物的性格和发展。第二,总是通过人物自己的行动和语言来显示他们的性格,表现他们的思想情绪。人物没有“衣服是工农兵,面貌却是小资产阶级”;他写农民就象农民。动作是农民的动作,语言是农民的语言。第三,作者自己和他的人物在斗争中,站在农民的方面,他是他们中间的一个。没有以旁观者的态度,或高高在上的态度来观察与描写农民。农民的主人公的地位不只表现在通常文学的意义上,而是代表了作品的整个精神,整个思想。因为农民是主体,所以在描写人物,叙述事件的时候,都是以农民直接的感觉、印象和判断为基础的。他没有写超出农民生活或想象之外的事体,没有写他们所不感兴超的问题。他把每个人物或事件在群众中的反映及所引起的效果当作他观察与描写这个人物或事件的主要角度。因为群众的意见总是正确的。这是创作上的群众观点。有了这个观点,人民大众的立场和现实主义的方法才能真正结合起来。也就是说,要在阶级斗争中,从农民的立场、观点,农民的精神、思想,农民的感觉、印象和判断,去反映以农民为主体的那场革命及革命中的农民。在这个基础上周扬将赵树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归纳为三种类型:一是新人形象,即农民中的积极分子和工作干部,创造积极人物的典型。第二是农民的斗争对象,地主恶霸和他们的“狗腿”。第三,是转变中的形象,农民中的落后分子,在斗争的环境中也不能不起变化。在语言创造方面,周扬肯定地指出,作品中那么熟练地丰富地运用了群众的语言,显示了口语化的卓越的能力,不但在人物对话上,而且在一般叙述的描写上,都是口语化的。在他的作品上,我们可以看出和中国固有小说传统的深刻联系;他在表现方法上,特别是语言形式上吸取了中国旧小说的许多长处。但是他所创造出来的决不是旧形式,而是真正的新形式,民族新形式。这正是他实践了毛泽东同志的文艺方向的结果。这些就是周扬所概括的“赵树理方向”或赵树理传统的主要内容,这不仅深深地影响了后来文学创作的进程,同样,对赵树理作品的研究,对赵树理作品解读形成了决定性的影响。在《小二黑结婚》的解读中,通常正是从阶级斗争的角度,从“新人”、“恶霸”、转变中的“落后”农民的角度,从新的民族形式的角度出发的。
其实,赵树理的创作是一个层面,而周扬的概括又是一个层面,二者应该有所区分,即在周扬式的解读思路之外,应该有其它的解读思路,在不同的阅读视界的交叉甚至中碰撞中,加深对于作品的认识。当从五四传统尤其是鲁迅传统对作品进行解读,会更注意到小说中被传统的道德与人伦关系控制的乡村中国与新的因素之间的冲突,注意到传统影响的深重,会对小说的乐观的结局有所质疑,会看到小说中作者与农民视角过分重合而导致的种种问题,这些对于深入理解作品都不无裨益。
四、重要研究论著目录
1 .周扬:《论赵树理的创作》,《周扬文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4 年。
2 .陈荒煤:《向赵树理方向迈进》,《赵树理研究资料》,北岳文艺出版社, 1985 年。
3 .杨献珍:《从太行文化人座谈会到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出版》,《新文学史料》 1982 年第 3 期。
4 .董均伦:《赵树理怎样处理〈小二黑结婚〉的材料》,《文艺报》 1949 年第 10 期。
5 .黄修己:《赵树理评传》第二章第七节“成名之作”,江苏人民出版社 1981 年。
6 .戴光中:《关于“赵树理方向”的再认识》,《上海文论》 1988 年第 4 期。
7 .戴光中:《赵树理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1987 年。
8 .董大中:《赵树理年谱》,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2 年。
(刘祥安)
五、名师导评
《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的成名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中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作品通过边区农村青年农民小二黑和小芹争取婚烟自主的故事,描写了农村中新生的进步力量同落后愚昧的迷信思想及封建反动势力之间的尖锐斗争,以主人公在新政权的支持下突破阻碍获得幸福婚烟显示出民主政权的力量和新思想的胜利。小说在刻画人物形象上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作品所着力刻画的小二黑和小芹,是解放区农村的新人形象。在他们身上体现了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农村新人在成长过程中最初阶段的精神面貌。小二黑、小芹的恋爱,既要面对金旺、兴旺兄弟这样的农村封建恶势力的破坏,还要面对来自父母家人基于封建迷信和旧婚烟观念而产生的阻挠,这的确是对新一代农民进步意识的双重考验。在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敢爱、敢恨、敢于斗争的坚强性格和情感力量,正是对新生力量、对爱情的赞扬。作品中的二诸葛、三仙姑是作为陪衬者出现的,但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却更为出色。二诸葛老实、善良、胆小怕事,然而封建思想、家长作风严重,他因相信迷信认为小二黑和小芹“命相不合”而坚决反对他俩的婚事,还给小二黑收了一个八、九岁的小姑娘作童养媳,并求区长“恩典恩典”,别让小二黑和小芹成婚。这是一个在封建思想统治、封建势力压迫下软弱、迂腐的农民形象。三仙姑同是落后人物,但与二诸葛不同的是,她身上更多地体现出被封建糟粕腐蚀,并沾染了一些陋习的特征。她游手好闲、作风轻浮,竟还和女儿争风吃醋,她的变态性格使之为小二黑、小芹的自由恋爱设置了重重阻碍。二诸葛和三仙姑都是农村封建落后意识的代表人物,但作品并没有将他们作为“坏人”来加以表现,而是突出地刻画他们性格中的迷信、愚昧和落后,揭示他们心态与行为的荒唐和不合时宜,从而在善意的调侃、嘲弄和幽默中达到对封建落后的思想意识的批判。二诸葛和三仙姑的形象,是中国现代文学中不可多得的艺术典型。
(朱晓进执笔)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