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2020年解放军文职招聘文学类备考建议:写景抒情诗鉴赏的思路

来源: 2020-07-29 14:11

写景抒情诗,顾名思义,就是作者根据其所见,结合其所感,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进而大笔一挥,落笔而成的诗歌。这类诗文中往往寄托了作者或喜或悲,或志向或感慨的复杂情感。

那么,如何判断一首诗文到底是不是写景抒情诗呢?

通读全诗,了解诗文结构。写景抒情诗一般会有写景部分和抒情部分,也有特殊的写景抒情诗是写景抒情交替进行的,也有极特殊情况,整篇诗全部在写景。这也无妨,“一切景语皆情语”就是对这种诗的真实写照,在写景部分中,诗人已经抒发了自己的情感,我们从诗文的用词就可以感受出来。

综上,我们只要判断出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就可以从以下几条思路开始思考鉴赏。

一、时间

首先,从时间的角度来考虑写景抒情诗中是否出现了时间变化。

写景抒情诗中出现的时间变化,可分为以前和现在,即今昔对比来写景物的变化,进而抒发物是人非、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感慨之情等;可分为一天之内的变化,即早晚的变化,所用词有朝、旦、晨、曦、早等(早上)和暮、傍、夕、晚、夜等(晚上);一年之内的变化,即四季的变化,春、夏、秋、冬。掌握了这些时间变化,便于分析诗人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一般情况下,时间变化考虑对比修辞手法,涉及到早晚、四季的变化还可以是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因为诗人所处的季节只能是四季中的一个,所以处在夏季写冬季的景物,这就是虚写,夏季的景色则为实写,这种手法就是虚实结合。

二、视角

其次,从视角的角度来考虑写景抒情诗中写景部分的视角变化。

一般情况下,写景抒情诗的视角变化有远近、高低、俯仰、点面等。例如“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该句诗中,作者的视角由近及远,由低到高。再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句诗中,诗人的视角由面到点,“千山”宏大的背景,“鸟”为其中的一点;“万径”,万条小路,阡陌纵横,地表的面积就铺开了,“人”为其中的一点。

三、感官

再次,从感官的角度来考虑诗人运用了哪些感官来描写景物。

诗人一般感知景物所运用的感官包括视觉、听觉和嗅觉。

关于视觉,但凡是诗人描写出来的诸如“红花绿柳”的景物都运用了视觉。那是不是所有的写景抒情诗都运用了视觉描写呢?不是的。普遍的东西可以不说,普遍的手法可以不答。但某些情况下,视觉描写的手法是要答出来的。例如,在与另一种感官相对应时,“市桥官柳细,江路野梅香”,这句诗中,诗人运用了视觉描写和嗅觉描写多种感官描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中,诗人运用了视觉描写和听觉描写,即所谓的“视听结合”手法。还有一种情况,即诗中出现了两种及两种以上的颜色时,可以答诗人运用了视觉描写,即色彩描写,也叫色彩渲染。此外,还应注意诗句中出现的细小的声音,例如虫鸣鸟叫、风声、雨声、流水声、脚步声,甚至鼾声等。如果出现了细小声音,周围的环境还是安静的,这种情况很可能是以动衬静的手法。例如“泉水无声静自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中出现了泉水声、鹊声和蝉声,再考虑大的环境背景是安静的,这就运用了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

关于听觉,还应注意诗句中出现的能发出细小声音的动作,这种动作或者举动不仅包括人的还应包括动物的。典型的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该句中“敲”字运用得十分巧妙,仅一个轻微的动作就将周围环境安静的程度表现了出来,这是典型的以动衬静。袁中道的《朝耕》中“过林滴雨声,一天好雾露。不觉叱牛声,惊起双白鹭”,这两句诗中出现了“滴雨声”“叱牛声”,考虑到该诗描写的是早上出耕,时间在清晨,故环境是安静的,所以这也是以动衬静的手法。再如苏轼的《临江仙·夜归临皋》中“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这首词中的时间是深夜,“鼻息雷鸣”和“江声”衬托出了环境的安静,也属于以动衬静的手法。

关于嗅觉,这里提一个“香”字即可。古代诗词中出现的关于描写嗅觉的词汇很少,无非是“臭”和“香”,但有“臭”字的诗句更是少数。写景抒情诗中如有嗅觉也是“香”字,例如“市桥官柳细,江路野梅香”“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等,这些诗句中就运用了嗅觉描写。此外,关于诗句中的感觉描写,不要仅局限于一种,要看其是否存在其他感官描写。如果是多种感官,应从总体上答出运用了多种感官描写,再结合文本分析具体答出如何运用了哪些感官。

四、用词

最后,从诗人用词和情感的角度考虑诗句中的情景关系。

一般情况下,我们会用积极明媚的词汇来描写美好的事物进而抒发较为积极的情感,但古诗文中,有些诗人会逆道而行,用明媚积极的词汇来表现消极、沮丧等负面的情绪,这就是所谓的“以乐景衬哀情”。例如“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诗人杜甫前两句勾勒出了十分亮丽的景色,其用词“碧”“白”“青”描绘了色彩鲜明的美丽景色,“逾”和“欲燃”更是“鸟”和“花”在碧江、青山的映衬下显现出的特点。但我们从诗的后两句“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中可以感受到诗人抒发的情感并不是欢快愉悦的,而是一种淡淡的思乡思归之情,掺杂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归期无望的感慨和无奈,所以这首诗运用了乐景衬哀情的手法。再如李商隐的《访秋》“烟带龙潭白,霞分鸟道红。殷勤报秋意,只是有丹枫”中,我们可以从前两句诗中感受到诗人登高而望所看的美景,又能从后两句中感受到诗人的孤独和寂寞。因此,关注写景抒情诗中诗人的用词和所抒发的情感至关重要,如果诗人使用积极明媚的词汇,抒发的情感反而是消极负面的,那么就考虑乐景衬哀情的手法。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