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第五章模拟题及参考答案
第五章模拟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30道,每道1分)
1、在由猿到人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类人猿的生理结构和生活特点 B、气候的变化 C、语言的产生 D、劳动
2、连接自然与社会的纽带是:
A、人类精神 B、劳动 C生产工具 D、感官
3、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是:
A、地理环境 B、人口条件 C、生产方式 D科学技术
4、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
C、动资料与劳动者的统一 D、 生产资料所有制与分配方式的统一
5、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所体现的关系是:
A、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B、人类精神与自然界的关系
C、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D、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6、面对当代严重的环境问题,正确的态度应该是:
A、保持科学技术和物质生产的低速发展 B、着重追求眼前的物质利益,迅速地索取自然资源 C、反朴归真,重过古代田园诗般的生活
D、把发展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和保护生态环境有机地统一起来
7、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A、人口因素是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 B、 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起制约和影响作用
C、人口增长是劳动者贫困、失业的根源 D、人口增长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8、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同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的关系是:
A、社会政治生活、精神生活决定生产方式
B、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有什么样的政治生活、精神生活
C、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的变化同生产方式的变化完全一致
D、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同政治生活、精神生活无关
9、“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人们的想象、思维、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这一思想是
A、物史观 B、唯心史观 C、机械决定论 D、非决定论
10、全球化从根本上讲是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产物,最主要是:
A、政治全球化 B、经济全球化 C、文化全球化 D、军事全球化
11、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A、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 B、劳动者的素质
C、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 D、 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12、生产力的主导因素或首要的生产力是:
A、科学技术 B、劳动者 C、劳动对象 D、 劳动资料
13、劳动对象是指:
A、各种生产工具 B、各种生产产品 C、进入生产过程的物质对象 D、生产资料
14、生产资料包括: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B、生产工具和劳动者
C、劳动对象和劳动资 D、料科学技术和劳动产品
15、生产力的客观性在于:
A、它是构成生产关系这种物质关系的基本形式 B、它是人们在生产中所结成的物质关系
C、它是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的既得的物质力量 D、它的实体是自然界
16、人和物的要素从可能的生产力变为现实的生产力,是因为
A、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现实把诸要素结合起来 B、劳动对象范围的不断扩大
C、科学技术物化再机器、工具等生产资料中
D、正确调整分配关系以及由它决定的消费关系
17、生产关系揭示的是: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 人与物质世界之间的关系
B、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 D、物质与意识之间的关系
18、在生产关系体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C、产品的分配和消费之间的关系 D、 人与人之间在生产中的交换关系
19、判断某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是:
A、公有制还是所有制 B、公有制水平的高低
C、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状况 D、劳动产品分配的水平
20、经济基础是:
A、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B、一切经济关系的总和
C、所有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D、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1、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的起源是:
A、暴力的产物 B、人们相互订立契约而形成的
C、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D、阶级矛盾调和的产物
22、“在共同生活和共同劳动中,需要有一个为公共利益服务的机构,这就是国家。国家的目的是利用社会力量去谋求社会的福利。”这段话:
A、指明了国家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的界限 B、确认了国家是具有强制力的机构
C、承认了国家是个历史范畴 D、抹煞了国家的阶级本质
23、国家的政治职能是:
A、为大众谋利益 B、保卫世界和平
C、组织经济建设 D、对内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反抗,对外防御外敌入侵
24、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是
A、无产阶级统治全民的国家 B、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C、福利国家 D、只有民主没有专政的国家
25、社会意识的发展主要取决于
A、统治阶级的意志 B、多数人对它的态度
C、强大舆论的压服 D、社会的实践活动
26、全部思想上层建筑的理论基础是:
A、科学技术 B、文学艺术 C、道德和法律 D、哲学
27、社会意识形态中阶级性最强的是:
A、艺术 B、道德 C、 宗教 D、政治观点和法律观点
28、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
A、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B、社会意识的发展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
29、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能够起促进作用,原因在于:
A、它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B、它具有相对独立性
C、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D、它本身是一种物质力量
30、历史上有许多经济落后的国家在某些思想领域超过了经济先进的国家,这说明:
A、社会存在并不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并不反映社会存在
C、社会意识的变化和社会存在的变化具有不完全同步性
D、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是间接的
二、多项选择题(20道,每道1分)
1、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不能起决定作用,因为:
A、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B、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变化
C、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要受社会的制约
D、地理环境的开发和利用的程度和水平受制于这个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
E、地理环境的优劣对该社会生产率的发展毫无影响
2、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表现在:
A、人口是社会物质生产的自然基础
B、人口的数量和质量应同社会的生产和科技水平要求相适应
C、人口状况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D、人口状况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E、口状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必然要受到物质生产的制约
3、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因为:
A、生产方式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改变标志
B、生产方式是社会其他一切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的基础
C、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 D、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制度的更替
D、产方式对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能起制约作用
4、历史唯物主义的交往概念的含义是:
A、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 B、交往属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C、往是以物质交往为基础的全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交往的总和
D、交往是一种以主客体关系为中介的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
E、主体间性是理解交往关系的关键
5、交往对社会的发展的作用在于:
A、交往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B、交往对科学技术的传乘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C、交往能促进人自身的发展
D、交往改变了人与人、人与物的关系,丰富了人们的需要和产品的流通
E、交往是社会发展的原始动力
6、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因为:
A、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 B、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
C、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D、实践决定了社会规律的特点
E、实践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7、下列属于精神生活的有:
A、管理国家 B、精神生产 C、精神产品的继承和传播 D、精神享受 E、变革社会
8、社会基本结构是:
A、社会的经济结构 B、社会的政治结构 C、社会的意识结构
D、生产力系统结构 E、生产关系系统结构
9、下列范畴属于生产关系范畴的有:
A、生产劳动中的主体和客体 B、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交换与分配的关系
C、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的关系 D、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E、人们在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
10、依据生产关系性质划分的五种社会形态包括:
A、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C、自然经济社会 D、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 E、信息社会
11、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指:
A、它是直接的生产力 B、它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
C、它是潜在的生产力 D、它渗透到生产力基本因素中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E、它是生产力的独立要素
12、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A、它能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 B、它有助于发现新的生产工具,促进生产率的提高
C、它有助于生产管理的合理化 D、它有助于发现新的劳动对象和劳动对象的用途
E、它是生产力的独立要素
13、先进生产力的基本特征是:
A、劳动者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具有较高知识水平和劳动技能
B、劳动资料是当时先进科技的凝结和物化
C、劳动对象是高素质劳动者才能把握和改造是复杂事物和对象
D、科技渗透于生产力三个实体要素的,具有科学合理的结构的生产力系统
E、由自动化生产取代大工业生产
14、构成政治上层建筑的基本要素有:
A、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B、政治法律设施 C、政治法律思想 D、政治组织 E、哲学
15、国家与氏族相比所具有的显著特点是:
A、按血缘划分居民 B、按地区划分居民 C、拥有社会组织管理机构
D、拥有维持政权的暴力机关 E、拥有居民的自动武装组织
16、国家的职能是由
A、民族的特点决定的 B、国家的本质决定的 C、 统治阶级的愿望决定的
D、文化传统决定的 E、国体决定的
17、下列思想体系不属于上层建筑的有:
A、逻辑学 B、哲学和宗教 C、自然科学 D、语言学 E、政治学和法学
18、下列精神产品中对经济基础最集中、最直接的反映有:
A、《本草纲目》 B、《国家与革命》 C、《反杜林论》 D、《企业法》 E、《西游记》
19、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
A、社会意识的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发展不完全同步
B、社会意识和社会经济水平的不平衡性 C、 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D、各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作用 E、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20、先进文化是指
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 B、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
C、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D、反映时代主流、代表社会发展方向的文化
E、体现人民群众意愿和要求的文化
三、辨析题(6道,每道5分)
1、人由古猿自然进化,劳动起了推动作用。
2、社会的自然环境决定人类的生存状态。
3、仓廪足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4、科学技术的发展决定社会的发展。
5、社会意识就是意识形态。
四、论述题(2道,每道10分)
1、怎样理解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2、如何认识社会的宏观结构?
一、单项选择题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D B C A C D B B A B A B C C C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C A C A C D D B D D D C A C
二、多项选择题答案
1 ABCD 2 A 3 BCD 4 ABCDE 5 ABCD
6 ABCDE 7 BCD 8 ABC 9 BDE 10 ABCE
11 BCD 12 ABCD 13 ABCD 14 ABD 15 BCD
16 BE 17 ACD 18 BCD 19 ABCDE 20 ABCDE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