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第二、三 章 模 拟 试 题

来源: 2017-06-19 17:28

 

 
第二、三 章 模 拟 试 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在于(    )
  A、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世界        B、它是认识事物本质的基础
  C、它是科学分门别类的客观依据        D、它是正确区分不同事物的基础
 
2.所谓系统是指(    )
  A、组成事物各个部分的简单相加   B、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按一定方式组成的统一整体
  C、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           D、事物之间的复杂性和可变性
 
3.系统的最本质特性是(    )
  A、结构的有序性      B、相对稳定性     C、内部结构趋向优化      D、整体性
 
4.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分歧和斗争的焦点在于(    )
  A、是否用整体性观点看问题       B、是否承认事物的变化不仅有量变而且有质变
  C、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D、是否承认事物在运动
 
5.系统论科学出现的意义在于它(    )
  A、高于唯物辩证法                     B、抛弃了唯物辩证法  
C、代替了唯物辩证法                   D、丰富了唯物辩证法
 
6.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观点             B、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C、矛盾的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的观点     D、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
 
7.“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局部,不见整体”,这种观点是(    )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相对主义的观点        D、唯心辩证法的观点
 
8.“割下来的手就不再是人手”,这句话体现了(    )
  A、形而上学片面的、孤立的观点         B、整体与部分关系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                     D、诡辩论的观点
 
9.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变化是指(    )
  A、事物的量变                     B、事物的质变     
C、事物的量变和质变               D、事物的前进上升运动
 
10.发展的实质是(    )
  A、事物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B、事物的简单重复和循环
  C、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D、物体的位置移动或场所的变更
11.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因果联系的规律
 
12.从普遍联系观点来看,事物之间的界限(    )
  A、是不确定的                         B、是确定不变的   
C、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D、是不可捉摸的
 
13.区别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    )
  A、是否受到多数人的拥护               B、是否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C、在形式上是否新奇                   D、先出现的是新事物,后出现的是旧事物
 
14.“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个观点是(    )
  A、唯物辩证法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正确观点
B、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        C、取消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错误观点
D、夸大了客观条件的作用的错误观点
 
15.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是(    )
  A、整体可以代替部分                    B、部分支配、决定整体
  C、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              D、整体是部分的总和
 
16.黑格尔认为,割下来的手就失去了它的独立存在的地位,这种观点表明(    )
  A、整体是部分之和                      B、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
  C、整体决定部分                        D、整体和部分相互依存
 
17.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是(    )
  A、根本和条件的关系                    B、主要和次要的关系
  C、本原和派生的关系                    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18.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    )
  A、事物双方之间的相互斗争         B、事物双方之间的相互转化
  C、矛盾双方互相调和的结果         D、矛盾双方同一性和斗争性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19.否定之否定仿佛是向出发点的复归,这是(     )
  A、形而上学观点   B、折衷主义观点    C、辩证法观点     D、诡辩论观点
 
20.事物发展的周期性体现了(    )
  A、事物发展的直线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B、事物发展是一个不断地回到出发点的运动
  C、事物发展的周而复始的循环性       D、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21.局部性部分质变是由于(    )
  A、事物内部各部分发展的不平衡性     B、事物矛盾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不平衡性
  C、事物不同发展阶段间的不平衡性     D、事物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间的不平衡性
 
22.矛盾斗争性的无条件性是指(    )
  A、不需要任何条件                   B、能脱离同一性而进行斗争
  C、不被任何条件所限制               D、能打破特定条件的限制
 
23.区分同质事物的差别依据是(    )
  A、事物的度                         B、事物质的规定性
  C、事物量的规定性                   D、事物的特殊矛盾
 
24.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    )
  A、对立面之间的斗争性               B、事物的内部矛盾
  C、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               D、事物之间的相互排斥
 
25.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矛盾的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D、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
 
26.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    )
  A、主要矛盾决定的                   B、内部矛盾决定的
  C、矛盾的斗争性决定的               D、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27.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    )
  A、两点论     B、均衡论     C、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D、一点论
 
28.度与关节点的关系是(    )
  A、度与关节点是直接同一的                      B、度就是关节点,关节点就是度
  C、关节点是度的界限,度是关节点范围内的幅度    D、关节点在度以外,与度无关
 
29.“任何个别(无论怎样)都是一般。”这句话的正确含义是(    )
  A、特殊性就是普遍性              B、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
  C、普遍性是特殊性的总和          D、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30.“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这是(    )
  A、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            B、折衷主义的错误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        D、诡辩论的错误观点
 
31.或然率是对(    )
  A、可能性在量上的一种科学说明和测定      B、可能性在质上的说明
  C、事物发展必然性的说明                  D、可能性和现实性关系的说明
 
32.假象是指(    )
  A、正面地、直接地表现本质的现象          B、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的现象
  C、从反面歪曲地表现事物本质的现象        D、和本质没有同一性的现象
 
 
33.事物的内容是指(    )
  A、各种现象联系的总和                    B、事物诸要素的结构或表现方式
  C、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            D、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总和
 
34.偶然性对于事物发展的过程(    )
  A、不起任何作用                          B、起决定作用
  C、有时起作用,有时不起作用              D、起促进或延缓作用
 
35.偶然性是指(    )
  A、事物发展中合乎规律的趋势            
  B、在事物发展中居于支配地位,决定事物发展前途和方向的趋势
  C、客观事物发展中不确定的趋势       D、客观事物发展中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趋势
 
36.在科学研究中,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关系是
A、定性是定量的基础,定量是定性的精确化     
B、定量是定性的基础,定性是定量的精确化  
C、没有联系      D、绝对对立
 
二、多项选择题
1.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或核心,这是因为(          )
  A、它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B、它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C、它是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D、它是分析矛盾、解决矛盾的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E、是否承认此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
 
2.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            )
  A、相互区别的事物、现象或要素之间的区别  B、只看到事物、现象或要素之间的区别
  C、一切事物、现象浑沌一片的联系          D、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的
  E、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3.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条件问题上既坚持唯物主义,又坚持辩证法,下列各项属于在条件问题上坚持唯物主义或辩证法观点的有(            )
  A、承认条件的客观性      B、承认条件的主观性     C、承认条件的复杂性
  D、承认条件的可变性      E、承认条件的随意性
 
4.唯物辩证法认为,看不到联系的中介就(            )
  A、不能理解联系的普遍性       B、会忽视间接联系      
C、会使人们在认识上陷入片面性和表面性
D、会在实践中取得成功         E、会在实践中遭受挫折
 
5.正确处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就要做到(            )
  A、着眼于整体,要求局部服从整体             B、以局部利益损害整体利益
  C、承认局部的相对独立性和特定的重要作用     D、片面强调整体利益抹煞局部利益
  E、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结合起来
 
6.新生事物必然要战胜旧事物,这是因为(            )
  A、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B、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
  C、新事物具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D、新事物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E、新事物具有令人瞩目的新形式
 
7.下列各项属于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对立的表现有(            )
  A、唯物辩证法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世界,形而上学则是孤立的观点看世界
  B、唯物辩证法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世界,形而上学则用静止不变的观点看世界
  C、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形而上学则否认矛盾的存在
  D、唯物辩证法承认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形而上学则否认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
  E、唯物辩证法主张全面地看世界,形而上学主张片面地看世界
 
8.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的有(            )
  A、斗争性和同一性分别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
  B、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C、没有矛盾的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同一
  D、没有矛盾的同一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斗争    E、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
 
9.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是(            )
  A、个性中包含共性      B、个性寓于共性之中     C、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D、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E、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
 
10.矛盾的特殊性是指(            )
  A、具体事物的矛盾各有特殊性               B、矛盾着的对立面各有其特殊性
  C、各种不同运动形式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     
D、事物的发展在其不同过程中有其矛盾的特殊性
E、事物发展的过程中不同发展阶段上有其矛盾的特殊性
 
11.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特点有(            )
  A、经过量变和质变表现出其全过程        B、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表现出其全过程
  C、经过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D、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内容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E、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实现形式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形上升
 
12.正确认识度才能(            )
  A、准确地认识事物的质                B、提出指导实践的正确准则
  C、在实践活动中掌握适度原则          D、在实践活动中要严防“过”和“不及”
  E、避免犯“左”或“右”的错误
 
13.下列哪些现象的变化属于阶段性部分质变(            )
  A、童年、少年、青年、壮年、老年               B、蚕卵、蚕、蛹、蛾
  C、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建立革命根据地
  D、封建社会中的劳役地租、实物地租、货币地租
  E、资本主义社会的自由竞争阶段到垄断阶段
 
14.下列现象中属于不通过对抗的形式来实现的质变是(            )
  A、自然界中的地震           B、由旧物种发展为新物种       C、由猿转变为人
  D、阶级社会中的军事冲突     E、科技革命
 
15.唯物辩证法认为,新社会代替旧社会是(            )
  A、包含肯定的否定           B、社会的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的统一
  C、对旧社会既克服又保留     D、社会的自我否定        
E、社会发展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16.下列选项中属于矛盾斗争性的表现的有(            )
  A、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B、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对立
  C、先进思想与落后思想的冲突             D、人民群众内部的意见分歧
  E、同学之间对某一问题的不同看法
 
17.事物的本质是(            )
  A、构成事物诸要素的总和              B、事物的根本性质    
C、事物内在的全部质的规定性的总和    D、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E、事物内部所包含的一系列必然性、规律性的总和
 
18.现象和本质的区别,表现在(            )
  A、现象是外在的,感官可以感知;本质是内在的,靠理性思维把握
  B、现象多变易逝;本质相对稳定      
C、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存在;本质是共同的、一般的东西
D、现象是丰富生动的;本质则普遍深刻
E、现象比本质单纯;本质比现象丰富
 
19.内容与形式关系的复杂性表现为(            )
  A、同一内容可以有不同的形式        B、同一形式可容纳不同的内容
  C、同一内容可以变换不同的形式      D、新内容可以利用旧的形式
  E、旧内容可以利用新形式
 
20.下列选项中,作为表现内容的形式有(            )
  A、反映客观现实的概念     B、表达思想的语言     C、同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D、与一定政体相联系的国体       E、为一定经济基础服务的上层建筑
 
21.假象是(            )
  A、表现本质的       B、从反面表现本质的      C、客观存在的    
D、不表现本质的     E、人们的错觉
 
22.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因为(            )
  A、二者无区别       B、只有与假象对立的真象才与本质具有统一性
  C、任何本质都通过一定现象表现出来       D、任何现象都从一定方面表现本质
  E、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23.唯物辩证法的因果观必须反对(          )
  A、唯心主义的相对论    B、唯心主义的非决定论    C、神秘主义的宿命论
  D、神学目的论          E、机械决定论
 
24. 对规律客观性的认识,正确的有 (          )
  A、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 能够在思维中实现它
C、不能被消灭和创造             D、不能够认识和作用他
E、违背它就要受迟到惩罚
 
25.事物的联系具有(            )
A、多样性        B、客观性   C、普遍性       
D、周期性        E、条件性 
 
26.在实际工作中提出“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的要求,是犯了(        )
A、唯条件论的错误       B、盲目蛮干的错误 
C、宿命论的错误         D、唯意志论的错误      E、相对主义的错误
 
27.唯物辩证法理解的发展是(              )
A、一种特殊的运动           B、数量的增减   C、上升、前进性的运动    
D、场所的变更           E、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28.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的观点认为(            )
A、系是指一切事物之间、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
B、不同类的事物可通过“中介”发生这样那样的联系
C、事物间有固定不变的界限  
D、事物间界限是模糊不清的    E、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有区别的联系  
 
29.下列命题中,反映事物之间客观联系的有(             )
A 树林覆盖面的大小影响气候            B、人中数量的多少影响社会的发展
C、客观条件的好坏影响人们行动的效果   D、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        
E、天空出现彗星预示社会将要爆发战争
 
30.“只有判断和判断才能相互矛盾,事物是不能相互矛盾的,世界是不存在什么真正的矛盾的”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        (                 )
A、把逻辑矛盾与客观矛盾混为一谈   B、用逻辑矛盾否认矛盾的客观普遍性
C、割断了逻辑矛盾与矛盾的内在联系 D、否认逻辑矛盾是客观矛盾的主要映象         
E、把逻辑矛盾与客观矛盾对立起来
 
31.坚持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必须同(                 )
A、宿命论和神学目的论划清界限  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划清界限
C、绝对主义划清界限   D、机械唯物主义划清界限    E、相对主义划清界限       
32.在我国2——7月气温逐渐升高的必然性是(                 )
A、气温变化中大量偶然性的表现形式  B、离开气温变化中大量偶然性的必然性
C、与气温变化中偶然性相联系的必然性D、为气温变化中大量偶然性开辟道路的必然性        
E、通过气温变化中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的必然性
 
33.香花和毒草的关系是(                 )
A、绝对对立,互不相容        B、相互比较而存在
C、相互包含,没有确定的界限  D、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E、有原则界限不能混淆
 
34.下列选相中,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辨证思想(                 )
A、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B、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E、乐极生悲,苦尽甘来
 
35.割裂矛盾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的辨证关系就会(                 )
A、不能把唯物辩证法贯彻到底  B、导致形而上学的错误
C、 否认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导致主观主义 
E、 导致唯物主义
 
36.在我国政治生活中采用“民主集中制”的理论根据是(                 )
    A、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相结合原理  B、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原理
C、矛盾的对抗性和非对抗性的原理    D、关于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原理 
E、矛盾同一性与矛盾斗争系=性的原理 
 
37.个别和一般的关系是(                 )
    A、一般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  B、个别与一般相联系而存在
C、任何个别不论怎样都是一般    D、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一部分、一方面 
E、个别与一般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38.以一个工厂为例,下列哪些表现了它的量的规定性(                 )
    A、劳动生产率  B、生产方式
C、产品名称    D、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E、技术水平
 
39.“关节点”或“临节点”是(                 )
    A、度中任何一点        B、度中最佳点
C、度的极限            D、量变到质变的统一 
E、量变到质变的转折点
 
40.量变和质变的相互关系表现为(                 )
A、量变就是质变        B、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C、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D、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E、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41.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    )
A、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的不平衡        B、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不平衡
C、普遍矛盾与特殊矛盾的不平衡        D、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不平衡
 
42.质变的基本形式有(    )
A、跳跃式飞跃            B、爆发式飞跃           C、曲折式飞跃    
D、非爆发式飞跃          E、暂时的倒退
 
43.辩证的否定具有两个重要特点,分别是(    )
A、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B、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C、否定与肯定绝对对立
D、否定是由外力推动的    E、否定中不包含肯定
 
44.割裂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    )
A、循环论    B、诡辩论    C、激变论    D、直线论    E、庸俗进化论
 
45.割裂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内在联系会导致(    )
A、相对论    B、经验论    C、唯理论    D、一点论    E、均衡论
 
46.辩证矛盾是指(    )
A、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关系        B、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又相互联系的关系
C、思维中的前后不一致     D、主观上发生的错误    E、矛盾双方相互斗争的性质
 
三、 辨析、简答题 
1.唯物辨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相互排斥的
2.否定是事物在外力作用下引起的
3.所谓结果就是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因此,前后相继的两个现象之间就是因果联系。
4.我们的目的是发展内容,反对形式。
5.简述各种物质运动形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6.简述唯物辨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
 
四、论述题
1.试述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原理是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实行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基础。
2.试述辨证否定观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指导意义。
第二、三章模拟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D  4.C  5.D  6.B  7.B  8.B  9.C  10.C  11.A  12.C  13.B  14.A  15.C  16.D  17.D  18.D  19.C  20.D 21.A  22.D  23.C  24.B  25.C  26.D  27.C  28.C  29.D  
30.C 31.A  32.C  33.D  34.D  35.C  36.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  2.ADE  3.ACD  4.ABCE  5.ACE  6.ABCD  7.ABCDE  8.BCDE  9.ACDE  10.ABCDE  11.BCDE  12.ABCDE  13.ABDE  14.BCE  15.ABCDE  16.ABCDE  17.BDE  18.ABCD  19.ABCDE  20.ABCE  21.ABC  22.CDE  23.BCDE  24.ACE
25.ABCE   26.AB   27.ACE   28.ABE  29.ABCD   30.BCDE   31.AB   32.CE  33.BDE   34.ADE   35.AD   36.ACDE   37.ABCDE   38.AE   39.CE   40.BCDE  
41.BD   42.BD   43.AB   44.AD   45.DE   46.AB
 
三、 辨析、简答题 (参考答案)
1.唯物辨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相互排斥的
错误。唯物辨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是辨证统一的。重点论是针对形而上学的均衡论提出来的。所谓的重点论,就是指对于一个矛盾体系中的诸多矛盾,不能平均看待,而要着重抓住主要矛盾;而对于矛盾双方,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方面,抓本质,抓主流。两点论是针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提出来的。所谓两点论,就是既要重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重视非主要矛盾和矛盾的非主要方面。由于事物及其各个方面发展的不平衡,唯物辨证法要求把重点论和两点论统一起来,反对把两者割裂开来或对立起来的错误观点。
 
2.否定是事物在外力作用下引起的
错误。这是形而上学的否定观。形而上学否认事物的矛盾,把否定看作是纯粹由外力作用的结果,而辨证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一事物之所以被否定而转化为其他事物,其根源在于该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任何事物在它产生时起就包含着自己否定自己的因素。事物通过自我否定,实现自我运动、自我发展。
 
3.所谓结果就是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因此,前后相继的两个现象之间就是因果联系。
(1)这个观点不对。
(2)并非“前仆后继”就是因果联系。例如白天黑夜前后相继就不是因果联系。
(3)所谓的因果联系是包括时间先后次序在内的这样一种客观的、必然的联系:由于某一现象、事物或过程的发生,而引起或造成了另一现象、事物或过程的出现。前者为原因,后者为结果。原因和结果的联系只能以两个事物和现象的特定相互作用关系为根本标志,而不能以时间顺序为根本标志。
 
4.我们的目的是发展内容,反对形式
(1)这个观点是对的。
(2)形式和内容是事物存在的不可分割的两方面。一定形式总要以一定内容为基础,没有无内容的形式;一定内容又必然表现一定的存在形式,也没有无形式的内容。
(3)形式和内容是相互作用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内容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形式是事物存在的方式。
一般说来,内容居于决定的地位,是主导方面,形式要服从于内容,有什么样的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形式。内容发生了变化,形式或迟或早也要相应地发生变化。因此,认为形式无关紧要的观点是不对的。
 
5.简述各种物质运动形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各种物质运动形式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第一,它们的相互区别,表现为各种运动形式具有不同的物资基础和特定运动规律,各种物质运动形式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性质。例如,机械运动是物体的机械位移,它是最低级、最简单的运动形式,生命运动的物质基础是核酸和蛋白质,它是自然界最高级最复杂的运动形式。他们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不能把它们混淆起来。因此,既不能把低级运动形式拔高为高级运动形式,也不可把高级运动形式归结为低级运动形式。机械唯物主义的一个根本错误,就在于把一切运动形式都归结为机械运动。
第二,它们的相互联系,表现为低级运动形式是高级运动形式存在的基础,高级运动形式是在低级运动形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并包含着低级运动形式。把高级运动形式和低级运动形式割裂开来,看不到或否定它们之间的联系,就无法说明无限多样的运动形式之间的统一性。
第三,各种运动形式不仅相互联系,而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不仅低级运动形式可以转化为高级运动形式,而且高级运动形式也可以转化为低级运动形式。但运动是守恒的,任何运动都不会从无到有,也不会从有到无,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6.简述唯物辨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
唯物辨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它们的对立表现:第一,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唯物辨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任何事物只有在一定的联系中才能存在和发展,离开同其他事物的联系,绝对孤立的事物是根本无法存在的。在社会生活中,特别是市场经济、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离开了国内各个地区之间以及国际之间的交往和联系,就无法生存和发展。因此,唯物辨证法要求实行开放政策。形而上学否认世界的普遍联系,他们用孤立的观点看待世界。在现实生活中,反对对外交往,实行闭关自守的国内和国外政策。实践证明,唯物辨证法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是正确的,形而上学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是错误的。
第二,发展的观点与静止不变的观点的对立。唯物辨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处在不停的运动、变化中。发展就是新事物不断产生、旧事物不断灭亡的过程。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永恒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因此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一切事物和现象。形而上学则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静止不动的,即使承认事物的运动和变化,也只承认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不承认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因而主张用静止的不变的观点看问题。对社会生活的变化发展也有两种观点和做法:一是积极进取,在进步和发展中求生存,这是唯物辨证法的观点和做法。二是消极保守,企图在守成不变中求生存,这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和做法。社会生活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守成是做不到的,只有发展才能生存。
第三,承认矛盾的观点与否认矛盾的观点的对立。唯物辨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矛盾是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根源。形而上学则主张事物内部是绝对同一的,否认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因而也就否认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可见,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发展观点和静止观点的对立等等,其根源都在于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是唯物辨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和斗争焦点。
 
四、论述题
1.试述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原理是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实行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基础。
唯物辨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自身所包含着的诸要素的对立统一,即内部矛盾。外因是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对立统一,即外部矛盾。在这两者的关系中,内因是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它规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方向;外因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外因对事物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有时甚至会影响到事物的性质和发展状态,但是,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割裂了内因和外因的辨证统一,片面夸大内因,否认外因,是形而上学的内因论;片面夸大外因,否认内因,是形而上学的外因论。
内因和外因辨证关系的原理,是我国实行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重要理论依据。一方面,由于内因是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因此,我国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建设社会主义。另一方面,外因是条件,它对事物的发展会发生影响。因此,我国又必须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当今世界的联系日益广泛和密切,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封闭的状态下进行建设。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加入WTO,就是利用当今国际上有利的外部条件,充分吸引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以及大量资金、人才等等,来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要反对两种错误:一是把我国建设建立在完全依赖外部条件的基础上,这是不切实际的外因论和崇洋媚外;二是认为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经济建设毫无用处,搞闭关自守,这就必然使我们放弃许多有利的外部条件和环境,从而不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试述辨证否定观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指导意义。
辨证否定是事物在内部矛盾推动下的自我否定。辨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是旧质到新质的飞跃。辨证的否定又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是从旧事物内部产生出来的,是吸收和改造旧事物内部积极的东西,并把它发展到新的阶段。它在否定旧事物时,保留了旧事物中积极的东西,是包含肯定的否定。这样,新旧事物又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总之,辨证的否定观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通过事物的自我否定实现的,辨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和联系的环节,是“扬弃”——即克服又保留。形而上学否定观主张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的做法,都是十分错误的。
根据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对我国文化遗产和现代外国文化应持科学分析的态度,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对于那些积极的有用的因素要继承,对于那些过时的、不合理的因素,则应加以抛弃。对于我国的文化遗产,要贯彻“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方针,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复古主义。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我国几千年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 ,做到古为今用。”在对待外国文化问题上,既要批评那种闭关自守、盲目排外的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观念,又要反对全盘西化的主张。总之,只要我们采取这种正确的态度,就能够批判地继承人类所创造出来地一切优秀文化遗产,为发展中国先进文化、为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