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2016军队文职体育学复习资料(6)
间歇训练法
概念:是指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类型:高强性间歇训练方法、强化性间歇训练方法、发展性间歇训练方法
应用:通过严格的间歇训练过程,可使运动员的心脏功能得到明显增强;通过调节运动负荷强度,可使机体各机能产生与有关运动项目相配合的适应性变化,通过不同类型的间歇训练,可使糖酵解代谢供能能力或磷酸盐与糖酵解混合代谢的供能能力或有氧代谢混合供能能力或有氧代谢供能能力得以有效的发展和提高;通过严格控制间歇时间,有利于运动员在激烈对抗和复杂困难的比赛环境中稳定。巩固技术动作,通过较高负荷心率的刺激,可使机体乳酸能力得到提高,以确保运动员在保持较高强度的情况下具有持续运动的能力。
持续训练法
概念:是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类型:高强性间歇训练方法(应用特点:负荷40秒内)、强化性间歇训练方法(100—300秒)、发展性间歇训练方法(5分钟以上)
应用:主要用于发展一般耐力素质,有助于完善负荷强度不高但过程细腻的技术动作,可使机体运动机能在较长时间的负荷刺激下产生稳定的适应,内脏器官产生适应性的变化;可提高有氧代谢系统供能能力以及该供能状态下有氧运动的强度;可为进一步提高无氧代谢能力及无氧工作强度奠定坚实基础。
变换训练法
概念:是指变换运动负荷,练习内容、练习形式以及条件。以提高运动员的积极性、趣味性、适应性及应变能力的训练方法。
类型:负荷变换训练方法、内容变换训练方法、形式变换训练方法。
应用:通过变换运动负荷,可使机体产生与有关运动项目相匹配的适应性变化。从而提高承受专项比赛时不同运动负荷的能力。通过变换练习内容,可使运动员不同运动素质,运动技术和运动战术得到系统的训练和协调的发展,从而使之具有更接近实际比赛需要的多种运动能力和实际应用的应变能力。
循环训练法
概念:是指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将练习手段设置为若干练习站,运动员按照既定顺序和路线,依次完成每站的训练方法。
类型:循环重复训练(循环过程-间歇且充分;负荷强度-最大;负荷性质-速度、爆发力;供能系统-以磷酸代谢系统供能为主。)、循环间歇训练(间歇不充分;次大;速度耐力、力量大小;以糖酵解代谢系统供能为主)、循环持续训练(基本无间歇;较小;耐力;以有氧代谢系统供能为主。)。三种供能系统的组织形式:流水式、轮换式、分配式。
应用:可有效地提高不同层次水平的运动员的训练情绪和积极性;可以合理地增大运动训练过程的练习密度;可以随时根据具体情况因人制宜地加以调整,做到区别对待;可以防止局部负担过重,延缓疲劳产生,并有利于全面身体训练。
比赛训练法
概念:比赛训练法:是指在近似、模拟或真实。严格的比赛条件下,按比赛的规定和方式进行训练的方法。
类型:教学性比赛方法、模拟性比赛方法、检查性比赛方法、适应性比赛方法。
应用:教学性比赛方法是指在训练条件下,
根据教学的规律或原理、专项比赛的基本规则或部分原则,进行专项练习的训练方法。例如,运动队内部队员之间的对抗性教学比赛,不同运动队队员之间的邀请性教学比赛等。
检查性比赛训练方法。检查性比赛训练方法是指在模拟或真实的比赛条件下,严格按照比赛规则,对赛前训练过程的训练质量进行检验的训练方法。检查性比赛训练方法适用范围很广,包括专项运动成绩、主要影响因素、运动负荷能力、运动技术质量及训练水平检查性比赛等。模拟性比赛训练方法是指在训练的条件下,模拟真实比赛的环境和对手,并严格按照比赛规则进行比赛的训练方法。模拟性比赛训练方法在技能主导类对抗性运动项群中经常被采用。如技术动作的模拟比赛、运动战术的模拟比赛和比赛环境模拟比赛等。从实战出发,有针对性地培养运动员的实战能力。适应性比赛训练方法是指在真实比赛条件下,力求尽快适应重大比赛环境的训练方法。适应性比赛训练方法与模拟性比赛训练方法不同在于,前者为在正式比赛的环境下进行,后者为人为模拟比赛环境下进行。
体能训练释义
(1)运动员体能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运动员体能发展水平是由其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及运动素质的发展状况所决定的。在运动训练中多以发展各种运动素质为身体训练的基本内容。
(2)体能训练是运动训练的重要内容,分为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一般体能训练是专项体能训练的基础。
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
(1)合理安排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一般体能训练可为提高专项运动所需的身体能力打基础。
(2)体能训练应于技术、战术、心理和智能训练有机结合,选择体能训练手段应力求与专项技术动作形式和生物学特征相近似。
(3)体能训练在整个训练中所占的比重,以及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的比例的确定,要因时因项因人而异。
(4)体能训练的主要内容是运动素质训练。各种运动素质在人生不同发育阶段发展程度不同。
(5)在训练中加强对运动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对身体训练重要意义的认识,培养他们具有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力量素质
是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肌肉工作克服阻力:外部阻力、内部阻力)
力量素质的分类
(1)依力量素质与运动专项的关系:一般力量、专项力量;(2)与运动员体重关系:绝对力量、相对力量;(3)完成体育活动所需力量不同: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力量耐力。
最大力量训练的方法
重复训练法:高强度重复训练法。该方法目的是通过提高运动员肌肉内及肌肉间的协调提高最大力量,同时减少肌纤维体积的增加。该方法负荷强度控制在最大强度的85%以上;负荷数量,每组1-6次, 3-6组;间歇时间2-5分钟。中等强度重复训练法。该方法的目的是通过提高一定负荷刺激使肌纤维体积的增加。该方法负荷强度控制在最大强度的65%-85%之间;负荷数量,每组6-12次, 3-6组;间歇时间30秒-1.5分钟。
极限强度法:极限强度法的突出特点是负
荷强度达到极限值。该方法负荷强度的选择是从接近本人最大强度开始,然后递增;负荷数量,重复次数1-2次;组间间歇时间4-5分钟。以抓举为例,暂定第一阶段训练强度为100公斤,经过一个阶段训练之后,当运动员对此强度已经适应,并能用该强度连续举起两次时,便可增加重量,如增加到102.5公斤,便开始了第二阶段的训练。这样一个“阶梯”,一个“阶梯”地增加强度,从而不断提高运动员对高强度负荷的适应能力,使力量素质得到发展。该方法多用于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训练时要注意保护运动员的腰部,防止发生外伤事故。
极限次数法:极限次数法是以某一个强度达到极限练习次数的训练方法。该方法对促进肌肉肥大,增加肌肉横断面积效果显著。极限次数法的训练强度控制在最大强度的65%-85%之间。
静力练习法:静力练习法提高运动员的最大力量有很好的作用。负荷强度为最大强度的60─70%时,持续时间为6─10秒;负荷强度为最大强度的80─90%时,持续时间为4─6秒;负荷强度在最大强度的95%以上时,持续时间为2─3秒。练习组数不超过4组。间歇时间相对较长。注意:将静力与动力练习结合起来训练,在练习前提醒运动员做深呼吸,用力不可过猛,加强练习后的放松练习。
金字塔训练法:该方法开始的强度不低于最大强度的65%,然后逐步提高强度,减少重复次数,直至100%最大强度。
具体要求:开始负荷为最大负荷的70%,做4组,每组4次;递增负荷至80%,做3组,每组3次;递增负荷为90%时,做2组,每组2次,直至负荷至100%,做1组,每组1次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