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2016军队文职体育学复习资料(11)

来源: 2017-06-22 21:53

 

外呼吸
指外界空气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即通过呼吸运动与血液循环,肺泡内的空气与肺部毛细血管内的静脉血之间不断地进行气体交换,静脉血吸入氧,排出二氧化碳,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的过程.
内呼吸
组织内毛细血管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亦称组织呼吸。
气体运输
肺换气和组织换气之间是借助于血液运输氧和二氧化碳。物理溶解、化合结合。
肺通气的动力学
由呼吸肌的收缩与舒张所引起的胸廓节律性扩大与缩小,肺内压与大气压的压力差是肺通气的直接动力,呼吸运动是肺通气的原动力。
呼吸形式
呼吸有三种形式,即胸式呼吸、腹式(亦称横膈膜式)呼吸和胸腹联合式(亦称混合式)呼吸
潮气量
每一呼吸周期,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肺活量
最大深吸气后再做最大呼吸气时所呼出的气量。
肺泡通气量
每分钟吸入肺泡的实际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有效通气量。
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
1肺牵张反射(肺扩张或缩小引起吸气抑制或兴奋的反射)2.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呼吸肌本体感受器传入冲动所引起的反射性呼吸变化)3.防御性呼吸反射(受到机械和化学刺激时) 4.呼吸节律的形成(局部神经元回路反馈控制)
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
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也是一种呼吸的反射性调节,化学因素是指动脉血中O2、CO2、H+。机体通过呼吸调节血液中O2、CO2、H+的水平,血中O2、CO2、H+水平的变化又通过化学感受器调节着呼吸,如此形成的控制环维持着内环境PO2、PCO2及pH值的相对稳定。
运动对呼吸机能的影响
1.促进和改善呼吸系统的结构、有效的提高呼吸机能。
2.运动时通气机能的变化: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
3.运动时换气机能的变化:O2的扩散和交换速率增大。
体液
机体含有大量的水分,这些水和溶解在水里的各种物质总称为体液,约占体重的60%。
血液
是流动在人的血管和心脏中的一种红色不透明的粘稠液体
血液的组成
血浆、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血液的功能
(—)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作用:血液能维持水、氧利营养物质的含量;维持渗透压、酸碱度、体温和血液有形成分等的相对稳定。这些因素的相对稳定会使人体的内环境相对稳定。只有在内环境相对稳定时,人体组织细胞才有正常的兴奋性和生理活动。
(二)运输作用:血液不断地将从呼吸器官吸入的氧和消化器官吸收的营养物质,运送到身体各处,供给组织细胞进行代谢;同时,又将全身各组织细胞的代谢产物二氧化碳、水、尿素等运输到肺、肾、皮肤等器官排出体外。
(三)调节作用:血液将内分泌的激素运输到周身,作用于相应的器官改变其活动,起着体液性调节作用。所以,血液是神经一体液调节的媒介。血液还将体内深部产热器官产生的热运送到体表散发
(四)防御和保护作用:血液有防御和净化作用,白细胞对于侵入人体的微生物和体内的坏死组织都有吞噬分解作用,称为细胞防御。血浆中含有多种免疫物质,如抗菌素、溶菌素等,总称为抗体。它能对抗或消灭外来的细菌和毒素等抗原,使人体免于疾病的传染,这种免疫作月,称为化学防御。血小板有加速凝血和止血作月,防止继续出血,对人体具有保护作用。
氧气的血液运输
(1)物理溶解:约占血液运输氧总量的1.5%。气体的溶解量取决于该气体的溶解度和分压大小,分压越高,溶解的度越大。
(2)化学结合:化学结合的形式是氧合血红蛋白,98.5%。
氧离曲线及其生理意义
氧解离曲线是表示氧分压与Hb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曲线近似“S”形,可分为上、中、下三段。
(1)氧解离曲线的上段,曲线较平坦,相当于Po2由13.3kPa(100mmHg),变化到8.0kPa(60mmHg)时,说明在这段期间Po2的变化对Hb氧饱和度影响不大,只要Po2不低于8.0kPa(60mmHg),Hb氧饱和度仍能保持在90%以上,血液仍有较高的载氧能力,不致发生明显的低氧血症。对人体肺换气有利。
(2)氧解离曲线的中段,该段曲线较陡,是HbO2释放O2的部分。表示Po2在8.0~5.3kPa(60~40mmHg)范围内稍有下降,Hb氧饱和度下降较大,进而释放大量的O,满足机体对O2的需要。
(3)氧离曲线的下段,相当于Po25.3~2.0kPa(40~15mmHg),曲线最陡,表示Po2稍有下降,Hb氧饱和度就可以大大下降,使O2大量释放出来,以满足组织活动增强时的需要。对组织换气有利。
心输出量
指每分钟左心室射入主动脉的血量。
心力储备
心脏在神经和体液因素调节下,适应机体代谢的需要而增加心输出量的能力。心力贮备可用最大心输出量与安静时的心输出量之差值表示。
动脉血压
有足够量的血液充满血管的前提下,由心室收缩射血、外周阻力、大动脉弹性的协同作用下产生的。
每搏输出量
指的是一次心跳一侧心室射出的血液量,左、右心室的搏出量基本相等。搏出量等于心舒末期容积与心缩末期容积之差值。
每分输出量
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称每分输出量,简称心输出量,等于心率与搏出量的乘积
窦性心动徐缓
成年人的心率平均为每分钟75次,正常变动范围一般为每分钟60~100次。而运动员安静时心率可低于每分钟60次,据报道某些有训练的运动员心率最多可减少到每分钟36~40次,这种现象在运动生理学上称窦性心动徐缓
运动性心脏肥大
经常的体育锻炼可引起心脏发生良好的适应性变化,增强泵血功能。其适应主要表现为运动性心脏增大,心肌增厚、心室腔增大。
肾单位的基本结构
肾小体(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尿的生成过程
肾小球滤过作用;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分泌作用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滤液(原尿)流经肾小管与集合管内时,其中的水和某些溶质全部或部分地透过肾小管与集合管上皮细胞,重新回到肾小管与集合管周围毛细血管血液中的过程。
肾脏在保持水平衡中的作用
维持体内水平衡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种是改变血浆晶体渗透压;另一种是改变循环血量。
血浆晶体渗透压的改变:当体内缺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于是丘脑部视上核及视上核周围区域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引起垂体潜后叶分泌抗利尿激素,其结果使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加强,尿量减少,从而保留广体内的水分,同时也产生口渴,有饮水的要求。相反,大量饮水,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素分泌减少,其结果尿量增加,排出多余的水,这种现象称为水利尿。
循环血量的改变:当体内缺水时,循环血量减少,加强炕利尿激素的生成和分泌,使远曲小管相集台管加强对水的重吸收,于是尿量减少。相反,当血量过多时刺激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处的容量感受器,反射性抑制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于是尿量增加。如肾小管重吸收率减少1%,尿量就增加一倍,排水量随之增多。
肾脏在保持酸碱平衡中的作用
肾脏调节体内酸碱平衡是通过肾小管机能实现的。排氢保钠(排酸保碱),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H+与小管液中Na+进行交换,保持血液中NaNCO3/H2CO3的正常比值20:1,使pH值在一定范围内变动。H+一Na+在肾小管处交换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
三种表现:肾小球滤液中NaHCO3的重吸收;尿的酸化;铵盐的形成。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