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解放军文职考试临床医学重点冲刺:结肠的解剖及生理知识
一、结肠的解剖
结肠起于右侧髂窝内续于回肠末端,包括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成人结肠全长约150cm(120-200cm)。其功能是吸收水分,分泌粘液,使食物残渣形成分辨排出体外。盲肠、结肠、乙状结肠位于腹腔内。结肠上起自右侧髂窝与回肠相连,呈M形将空、回肠环绕在内,下与乙状结肠相连。结肠各部位管径不一,盲肠最粗,管径约6-7cm,逐渐减为乙状结肠末端约2.5cm,这是结肠肠腔最狭窄的部位。
二、大肠的解剖
在盲肠和结肠的肠壁有三个特征:1.结肠带:为肠壁纵行平滑肌集中形成三条肉眼可辨与肠壁纵轴平行的狭窄纵行。在盲肠、升结肠及横结肠较为清楚,降结肠至乙状结肠逐渐不明显。2.结肠袋:因结肠带短于肠管六分之一,而牵拉肠壁形成节段性的囊状膨出,称为结肠袋。3.肠脂垂:由结肠带两侧浆膜下脂肪组织聚集而成的大小不等小突起,悬挂在结肠袋侧缘;整个大肠约有100-500个肠脂垂,主要位于乙状结肠和盲肠附近;以上三个特征性结构是区别大小肠的重要标志。
盲肠:位于右侧髂窝,是大肠的起始部,也是最粗、最短、通路最多的一段,长6-8cm;其下端膨大的是盲端,左侧(内侧)有回肠末端突入盲肠,开口处黏膜形成上、下称为回盲瓣,可防止小肠内容物过快流入大肠,以便食物在小肠内充分吸收,亦可防止盲肠内容物反流到回肠。
升结肠:起于盲肠,长约12-20cm,肠管沿右侧腹后壁上行至肝右叶下方转左前下方形成结肠肝曲,又称为结肠右区,再急转向左移行于横结肠。结肠肝曲内侧靠近十二指肠球部。升结肠为腹膜间位器官,前面及两侧有腹膜遮盖,后面借疏松结缔组织与腹后壁相贴,活动性小,当升结肠病变时常累计腹膜后间隙。
横结肠:自结肠肝曲起,先向左下横过腹中部,再向左后上至脾下方,形成开口向上的弓形,在脾的内下方急转向下形成结肠脾曲,又称结肠左曲,与降结肠相续;长约40-50cm,为腹膜内位器官,后方借系膜附着胰腺,前方被大网膜覆盖,是结肠最长最活动部分,其中部有不同程度下垂,老年或瘦长体型者可达脐下,甚至盆腔。
降结肠:自结肠脾区沿左肾外侧缘腹后壁向下达左侧髂嵴水平移行为乙状结肠,长约20-25cm。
乙状结肠:平左髂嵴处与降结肠相连,沿左髂窝下行穿过左侧髂腰肌、髂血管、精索内血管及输尿管前方降入骨盆,呈乙字形弯曲,平第三骶椎延续为直肠。
好了,我们对于结肠的解剖及生理功能进行了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进行熟记。下面我们做一道题练习一下。
一、多选题
1、以下选项中,哪些是区分大小肠的重要标志:
A肠脂垂
B结肠带
C结肠袋
D屈氏韧带
【答案】ABC。解析:区分大小肠的重要标志是肠脂垂、结肠带以及结肠袋。故本题选择ABC。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