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专业名称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50102)
科目名称(代码) 古代汉语与语言学概论(840)
(注意:答案必须写在统一印制的答题纸上,否则不给分)
一、概念解释(每小题5分,共40分。)
01、说文解字
东汉许慎编,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比较完备的字典,共收字九千三百五十三个,另有重文一千一百六十三个。(1分)
许慎对篆文的形体构造加以分析和归类,在《说文解字》中提出了“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的汉字造字法,对汉字结构的研究具有重大贡献。(2分)
许慎还从篆文的形体构造中概括出五百四十个偏旁作为部首,把所收录的九千多字分别归入五百四十个部首,这也是他的一大创造,对后世的检字法有深远的影响。(2分)
02、互文
互文也叫“互文见义”,或简称“互见”。其特点就是上下文义互相呼应、补充,是一种古文中常见的修辞方式。(1分)
在多数情况下,互文出现在上下两句之中。如“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焦仲卿妻》)不能误解为只是在东边和西边种上了松树和柏树,在左边和右边种上了梧桐树;应理解为东西、左右都种植了松、柏、梧桐。(2分)
互文还包括为了避免行文重复,在同一语言环境中互用同义词。如“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马駃騠不实外厩。”(李斯《谏逐客书》)“充”和“实”是同义词,都是盈满的意思,在句中用作动词。(2分)
03、符号任意性
语言符号的最大特点是它的音与义的结合是任意的,由社会约定俗成。(1分)
音义结合的任意性是形成人类语言多样性的—个重要原因。不同语言可以用不同的音来表示相同的事物(如汉语的shū和英语book),也可以用相同的、类似的音来表示不同的事物(如汉语的“哀”和英语的I),这些都是符号任意性的表现。(2分)
符号的任意性只是就创制符号时的情形说的。符号一旦进入交际,也就是某一语音形式与某一意义结合起来,表示某一特定的事物以后,它对使用的人来说就有强制性。(2分)
04、语流音变
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时候,或者由于受邻近音的影响,或者由于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可能发生不同的变化。这种变化,我们叫做语流音变。(1分)
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四种:(4分)
同化:两个不同的音位,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的影响,变成跟它相同或相近的音位。
异化:两个本来相同或相近的音位,其中一个由于某种原因变得跟它不同。
弱化:在语流中,有些音的发音可能变弱,不那么清晰。
脫落:语音弱化或由于别的原因引起某个语音的脱落。
05、语法范畴
语法范畴就是语法意义的类。如果说形态是词的变化形式方面的聚合,那么语法范畴就是由词的变化形式所表示的语法意义方面的聚合。由词形变化表现出来的语法范畴,是有形态变化的语言所具有的。(1分)
常见的语法范畴有:(4分)
性:某些语言里名词的分类,形容词常常修饰名词,它也随着名词而有性的变化。
数:这个范畴一般包括单数和复数两种意义。
格:表示名词、代词在句中和其他词的关系。
时:是动词的语法范畴,表示行为动作发生的时间,以说话的时刻为准,分为现在、过去、将来。
体:表示行为动作进行的方式,是动词特有的语法范畴,如英语动词有普通体、进行体和完成体。
态:表示动作和主体的关系,是动词所具有的语法范畴,一般分为主动态和被动态。
06、共同语
在方言分歧的社会里,人们往往选择一种方言作为“通用语”,用作方言区之间交际的工具。我国古代的“雅言”、“通语”以及后来的“官话”,都是当时人给这种通用语起的名称。(1分)
共同语是社会打破地域隔阂、走向统一时出现的语言形式。在多数情况下,共同语就是过去的通用语。共同语对方言来说是一种高级形式,它引导方言的发展,吸引方言向自己靠拢,最后取代方言。(2分)
一种语言的共同语是在某一个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究竟哪一种方言成为基础方言,并不取决于人们的主观愿望,而取决于客观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条件。汉民族共同语,即普通话以北方方言为基础,这主要是政治的原因。(2分)
07、目的语
目的语(target language)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通过学习获得的任何语言。(2分)
在语言教学过程中,不论是外语还是非本族语,甚至是母语,只要是学习者希望掌握的语言,都可以称之为目的语。(2分)
第二语言的学习通常是目的语的学习,但第二语言不等于目的语。(1分)
08、双语教学
关于双语教学(bilingual teaching)指在教学中同时进行两种语言教学,通过双语教学,使学生成为操双语者。(1分)
双语教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双语教学是一种教育模式,指在加强外语学习的同时,对非外语课程用母语和外语两种语言进行教学,以培养学生用外语思考的习惯;狭义的双语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即通过本族语和一门外语的教与学,让学生能够用两种语言进行学习、思考和交流,达到既精通母语又能掌握一门外语的教学方法。(2分)
现在我国的双语教学可以理解为:将母语以外的另外一种语言直接应用于语言学科以外的其他学科的教学,使第二语言的学习与各学科知识的获取同步。(2分)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09、音素的对立和互补是归纳音位的基础,请以英语和汉语为例说明音素的对立和互补关系。
音素是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同样一个音素,就其自然属性来说,对各个语言来说都是一样的,但在不同语言中所起的作用却可以很不一样。(2分)
有时两个音素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彼此处于对立的关系,人们对它们的区别十分敏感,认为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语音单位。(必须列举汉语和英语的实例说明。3分)
有时两个音素没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彼此处于互补的关系,这主要是由于音节中不同的语音条件造成的。(必须列举汉语和英语的实例说明。3分)
凡是处于对立关系中而能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几个音素必定分属于几个不同的音位;处于互补关系中的相似的音素彼此不对立,即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我们可以把它们归并为一个音位。(2分)
10、语素组合成词有不同的规则,请说明两种最主要的构词法,并举例说明汉语和英语在构词法上的倾向性差异。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构词语素组成的词称为合成词,其中由词根语素按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构成的合成词,称为复合词。如汉语的“黑板、大学、人民、道路、材料”等都是复合词。构成复合词的规则称为复合词构词法,这种构词法在汉语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可以汉语为例适当展开,说明复合的灵活性。5分)
由词根语素和词缀组合起来构成的词称为派生词。如英语的writ-er(作者)、re-turn(返回)等都是派生词。构成派生词的规则叫做派生构词法,这种构词法在英语、俄语等语言中占优势。(可以英语为例适当展开,说明派生的规则性。5分)
11、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目前还不能进行拼音化的改革,请从文字本身的功能以及汉字与汉语的适应性来说明理由。
答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说明:
(1)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工具,必须适应语言的结构特点;
(2)从文字本身的状态来看,汉字和拼音文字也各有短长;
(3)优秀的文化历史传统都是通过汉字记载下来的。
(每个要点必须展开说明,言之有理。(1)4分,(2)、(3)各3分)
12、第二语言教学与第一语言教学存在诸多差异,说明这些差异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于学习的主体不同、动机不同、环境不同、方式不同、过程不同以及学习者文化背景的不同,第二语言教学与第一语言教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两者的差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起点不同;
2、学习者学习动机不同;
3、教学环境氛围不同;
4、受其他语言的影响不同;
5、文化对语言教学的影响不同;
6、教学对象不同;
7、教学目的和要求不同;
8、教学内容及教学重点和难点不同;
9、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不同;
10、接触的语言材料不同。
(10个要点要适当展开解释,每个要点各占1分。)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3、古汉语的词类活用是汉语词类功能转化的认知基础。主要包括:(1)名、动、形的使动、意动用法;(2)名词用如动词和用作状语。请举例说明,并指出词类活用的句法条件。
一、使动用法:1、不及物动词使动用法;2、形容词使动用法;3、名词使动用法。
二、意动用法:1、形容词意动用法;2、名词意动用法。
三、名词用如动词。
四、名词用作状语:1、表示方位或处所;2、表示工具或依据;3、表示对人的态度;4、表示比喻。
(上述词类活用四个大类包括10个次类,都必须举例说明,并分别指出相关的句法条件,每一个次类各占2分。)
14、语法的主要特点之一是组合的递归性,任何语言的语法规则都有递归性,请以汉语为例说明这种递归性的表现,以及递归性对语言的重要意义。
语法的组合结构一层套一层,所以同样的结构规则可以重复使用而不致造成结构上的混乱。同样的结构可以层层嵌套,借用数学的术语来说,这就是结构规则有“递归牲”。(2分)
句中某个单位(词或短语)可以不断地被一个同功能的词组替换,结果可以使基本结构里面的项扩展成非常复杂的结构,但作用仍等于原先的那个顶。(须举例说明。3分)
两个或几个本身可以成句的片段,不独立成句而联合构成一个具有完整语调的“复句”,而那些直接构成复句的片段则退居分句的地位。分句内部可以层层套合,而分句和分句之间又可以通过某种关系相互联系在一起,形成更复杂的结构。(须举例说明。3分)
正因为语法结构有递归性,我们才可能用有限的规则支配相对有限的词去造出数量上无限多、长度上不受限制的句子。人们为什么有能力说出从来没有说过的话,理解从来没有听过的话,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语法结构的递归性。(2分)
四、综合分析题(第15题16分,第16题14分,共30分。)
15、句读下列古文,并译成现代汉语白话文(共16分):
(1)句读:
蝜蝂者,善負小蟲也。行遇物,輒持取,卬其首負之。背愈重,雖困劇不止也。其背甚澀,物積因不散,卒躓僕不能起。人或憐之,為去其負,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極其力不已,至墜地死。今世之嗜取者,遇貨不避,以厚其室,不知為己累也,唯恐其不積。及其怠而躓也,黜棄之,遷徙之,亦以病矣。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祿,而貪取滋甚,以近於危墜,觀前之死亡不知戒。雖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則小蟲也,亦足哀夫!
(2)翻译:
蝜蝂是一种喜欢背东西的小虫。爬行时遇到东西,总是取来,昂着头背着它。背上的东西越来越重,即使极其劳累也不停止。它的背非常不光滑,堆积的东西因此不会散落,终于被压倒而不能起身。有的人可怜、同情它,替它去掉背负的东西,如果能爬行了,它又像以往一样遇到东西就取来背负。它又喜欢往高处爬,用尽了气力也不停止,以至于坠落到地上摔死了。当今世上那些贪得无厌的人,见到钱财就攫取,从不避让,以充实他的家产,从不感到自己劳累,唯恐财物积累不足。等到他疏忽大意而垮下来时,或被罢官,或被降职调往边缘地区,也已经困苦不堪了。如果能有复出的机会,又不悔改,天天想着提高自己的地位,加大自己的俸禄,反而更加贪取,以至于接近摔死,全不以过去由于求官贪财而自取灭亡的先例为戒。虽然他的形体庞大,被称为人,而见识却和小虫一般,也太可悲了!
(评分标准:以端正的繁体字书写(2分),正确进行句读(6分),然后准确地译为现代汉语白话文(8分),意译的要酌情扣分。)
16、阅读下列古文,解释打点的词、句的意义或用法(每小题1分,共14分)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凶。彊本
[1] [2] [3] [4]
而節用,則天不能貧;养備而動時,則天不能病;脩道而不貳,則天不能禍。
[5] [6]
故水旱不能使之飢渴,寒暑不能使之疾,袄怪不能使之凶。本荒而用侈,則
[7] [8] [9]
天不能使之富;養略而動罕,則天不能使之全;倍道而妄行,則天不能使之
[10]
吉。故水旱未至而飢,寒暑未薄而疾,袄怪未至而凶。受時與治世同,而殃
[11] [12]
禍舆治世異,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
[13] [14]
解释:
[1] 介词:因为…… [8] 指自然灾异等反常现象
[2] 代词:指天 [9] 本即根本,指农业生产
[3] 介词:用…… [10] 通“背”,违背
[4] “强”的本字:加强 [11] 通“迫”,迫近
[5] 以时:即按时 [12] 连词:与
[6] 使动用法:使人病 [13] 连词:因此
[7] 代词:指百姓 [14] 指事代词:那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