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文职人员招聘中医学知识:体质与诊治
体质与诊治
病邪侵入人体,导致疾病发生后,由于个体体质上固有的差异,机体对致病因子侵入的反应不同,因此形成了不同的疾病证候类型。首先,感受相同的致病因素,但因个体体质差异可表现出不同的证候类型。吴又可在《瘟疫论》中曾以酒醉为喻,形象地说明了体质与发病类型的关系,指出:“邪之着人,如饮酒然。凡人醉酒,脉必洪而数,气高身热,面目皆赤,乃其常也。及言其变,各有不同。有醉后妄言妄动,醒后全然不知者;有虽沉醉而神思终不乱者;有醉后应面赤而反刮白者,应痿弱而反刚强者,应壮热而反恶寒而战栗者;有易醉易醒者;有难醉难醒者;有发呼欠及喷嚏者;有头眩眼花及头痛者。因其气血虚实之不同,脏腑禀赋之各异,更兼过饮少饮之别,考其情状,各自不同,至于醉酒则一也。”《素问·风论》指出:“风之伤人也,或为寒热,或为热中,或为寒中,或为厉风,或为偏枯,或为风也,其病各异。”而造成这种差异性的原因,乃是“因人而异”所致,如“其人肥,则风气不得外泄,则为热中而目黄;人瘦则外泄而寒,则为寒中而泣出”。
其次,病因不同,而体质因素相同时,也可表现为相同或相似的证候类型。如阳热体质者,感受暑、热邪气而出现热证,乃势所必然;若系感受风寒邪气,亦可郁而化热,表现为热性证候。中西医结合的大量临床实践在这一方面亦积累了不少资料,如肝炎、肝硬化、溃疡病、慢性肾炎、再生障碍性贫血、红斑狼疮等都可以表现出肝肾阴虚之证,慢性结肠炎、肝硬化、慢性肾炎、再生障碍性贫血,有时又都可以显现脾肾阳虚之证。虽然病因不同,但由于体质相同,所以出现了相同的证。所以说,同病异证与异病同证,是以体质之差异为主要依据的。
体质的特殊性之所以能决定患者发病后临床类型的倾向性,是由于不同的体质类型有不同的潜在的、相对稳定的倾向性,可称之为质势。正常体质的人遭受病因作用时,即在体内产生相应的病理变化,而且不同的病因具有不同的病变,这种病理演变趋势称之为病势。具有病理体质的人,一旦感受致病因子刺激而形成病理变化,则病势将和质势结合而形成临床上此人所特定的证,即病势依附于质势,从体质而转化,可称之为质化。如正常质感受寒邪则为寒病(病势),感受湿邪则为湿病(病势)。如果患者原属形寒迟呆质,以阳虚外寒为其特征,则易感寒邪而为病,这是病因与体质同气相求的现象,此时寒邪(病势)加上形寒迟呆质(质势)直中于里,则表现为质化;如果感受的是湿邪,则湿与寒合,从寒化而形成寒湿,此亦是质化。对此,古代医家早有认识,并有不少精辟论述,如章虚谷《医门棒喝》说“六气之邪,有阴阳的不同,其伤人也,又随人身阴阳强弱变化而为病。”《医宗金鉴》亦指出:“人感受邪气虽一,因其形藏不同,或从寒化,或从热化,或从虚化,或从实化,故多端不齐也。”石寿棠《医原》更具体地论述道:“六气伤人,因人而化,阴虚体质,最易化燥,燥固为燥,即湿亦化为燥;阳虚体质,最易化湿,湿固为湿,即燥亦必夹湿。”质化的一般规律是:素体阴虚阳亢者,机体机能相对亢奋,外邪侵入多从热化;素体阳虚阴盛者,机体机能活动相对减弱,受邪后多从寒化;素体阴阳俱虚者,机体机能状况差,御邪力弱,易受邪而从虚化或转为正虚邪恋之慢性病理过程;素体津亏血耗者,易致邪从燥化热化;若气虚寒湿偏盛者,受邪后多从湿化寒化。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