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重点打卡:公文语言的基本特点——准确
准确,是公文语言的第一要素、基本特点和本质要求,公文语言的其他三个特点是以它为前提和条件的。公文语言的准确具体表现为用词准确、造句恰当,句与句之间逻辑联系紧密,能恰如其分地说明情况、阐述做法、表达思想。为使公文准确,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精选中心词
文章由句子组成,句子由词汇组成,中心词在组句中有重要作用。由于同义词有词义轻重、意义褒贬、语体风格、范围大小、程度深浅等诸多细微区别,在公文写作中就要求作者有辨析同义词差别的能力,能在众多的词汇中,精选出最恰当的一个来准确地表达意思。例如,母亲、妈妈、妈咪这一组同义词中,由于它们的语体风格不同,母亲是书面语体,妈妈是口语语体,妈咪是方言语体,故在公文中,主要使用“母亲”这一词语而极少使用口语或方言语体。
2.善用附加语
中心词的选用有一定难度,然而仅有中心词还是很不够的。一个概念,内涵往往较为丰富,为了把握程度、范围、性质等方面的分寸,往往要在中心词的前面加上附加语,对中心词加以修饰和限制、这样才能把一个意思表达得更加准确。例如,在制发一份交通事故的通报时,就应当从时间、地点、性质等多方面对该事故进行界定。行文时应在“交通事故”这一中心词前加上“某年某月某日上午10时,位于某市某地段上发生了一起客货车迎头相撞,致使两人死亡、3人重伤的恶性”等附加成分。
3.巧选关联词
为达意的准确,脉络的清晰,结构的严谨,公文中常常需使用多种关联词语,特别是在公文的缘由部分(或称开头,导言部分),为了把发文的原因、根据、目的、经过等恰当地表达出来,公文中常常选用“由于••••••”、“根据••••••”、“为了••••••”、“结合••••••”、“经研究••••••”、“现特作••••••”等关联词语。
4.慎用模糊语
在通常情况下,公文要选用准确的词语来达意。但遇到公文要反映本身就具有模糊特点的事物时,或者是一些无法用准确的事实和数据来表达,也勿须用确切的语言和数据来表达的事物的时候,谨慎地使用一些模糊语言,非但不会减低公文的准确性,反而会十分得体地反映客观情况。例如国务院的一份公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近年来,全国各地文物走私和盗掘古墓葬、古遗址的犯罪活动屡有发生,不少文物被盗运出境。”这一句话中,就连续选用了“近年来”、“各地”、“屡有”、“不少”等模糊词语。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