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中医学精华知识:妇科疾病的辨证要点

来源: 2020-09-27 15:45

(一)月经病的辨证要点

月经病的辨证,主要依据月经的期、量、色、质、气味及伴随月经周期性出现的突出症状特点,结合全身证候与舌脉征象进行分析。

1.周期提前,多为血热或气虚;周期推后,多为血虚、肾虚或血寒、气滞、痰湿;周期先后无定期,多为肝郁或肾虚;经期延长,多为气虚、血热和血瘀。

2.月经量多者,多见血热、气虚和血瘀;量少者,多见血虚、肾虚、血寒、血瘀;量或多或少者,多见肝郁、肾虚。

3.经色鲜红或紫红者属热,暗红者属寒,淡红者为虚,暗淡者为虚寒。

4.质地黏稠者多属热属实,清稀者多属寒属虚,有血块者为血瘀。

5.气味臭秽者多属热(毒),气味血腥者多属寒,恶臭难闻者多属瘀血败浊成毒为患,病多险恶。伴随月经周期的症状在经前或行经之初出现者,多属实证;在经后或行经末期出现者,多属虚证;平时持续存在,经期加重者,多属湿热蕴结或气滞血瘀。

(二)带下病的辨证要点

带下病的辨证,主要是根据带下的量、色、质、气味的变化,结合阴户、阴道的局部症状和全身脉象进行分析:

1.带下量多,色白质稠,如唾如涕,绵绵不断,多属脾虚;量多质薄,清稀如水,兼腰膝酸软,多属肾虚;量多质稠,色黄,有臭味,多属湿热;兼阴中瘙痒,属湿热蕴结酿虫生风;带下量多,色黄如脓,臭秽难闻,多为湿毒重证;赤白相兼者,多属湿热或虚热为患;带下五色杂见,如脓如酱,秽液下注者,应警惕恶性癌瘤晚期。

2.带下量明显减少,甚至阴道干涩,多责之于肾精亏虚,天癸早竭,任带虚损。

(三)妊娠病的辨证要点

妊娠病的辨证,首先要分辨是胎病及母还是母病动胎;其次要辨明胎儿情况,以明确可安胎还是下胎益母;再者根据妊娠病不同临床主症的特点,结合全身兼症、舌脉征象和体质等因素进行辨证。

1.妊娠恶阻应根据主症呕吐的特点,即呕吐物的颜色、气味、性状进行分析,一般呕吐清涎,色浅味淡,多属脾虚;呕吐物夹有痰涎,伴中脘痞满,舌苔厚腻,多为脾虚夹痰;呕吐物酸苦,伴口干,舌苔黄腻,多属肝胃郁热。

2.子肿应根据肿胀发生的部位、范围、程度等特点辨证,一般肿胀延及大腿、外阴和胸腹部,程度较重,皮薄而光亮,按之凹陷,即时难起,为水肿,属脾虚、肾虚或脾肾阳虚;肿胀部位不定,程度不重,皮厚而色不变,按之无明显凹陷,随按随起,为气肿,属气滞湿阻。

(四)产后病的辨证要点

产后病的辨证,应注重“产后三审”,即一审小腹痛与不痛,以辨恶露有无停滞;二审大便通与不通,以验津液之盛衰;三审乳汁与饮食多少,以察胃气的强弱。此外,亦应根据产后病不同临床主症的特点,结合全身脉症进行综合分析。即以恶露的量、色、质和气味,乳汁的量、色、质及饮食、二便、腹痛状况等为辨证依据。

1.恶露量多或少,色紫暗,有血块,腹痛拒按,多属血瘀;

2.恶露量多,色红,有臭气,多属血热;

3.恶露量多,色淡质稀,神疲乏力,多属气虚。

4.产后大便干涩难下,多属津血不足。

5.产后小便不利,多为气虚或肾虚。

6.产后乳汁甚少、稀薄,乳房柔软,多属气血虚弱;

7.乳汁少、质稠,乳房坚硬,多属肝郁气滞。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