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大公报》
近代资产阶级报刊的代表,1902年由满族爱国人士英敛之创刊于天津租界。当时是一份时政性日报,以敢言、严肃、非牟利和“敢于替穷苦大众说话”为标榜。鼓吹社会改良,敢于揭露和抨击清政府的弊政,包括点名批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因此受到读者欢迎,成为北方地区的著名报纸。
1926年,新记公司接办《大公报》,吴鼎昌并任社长,胡政之任经理,张季鸾任总编辑。该报提出“不党、不私、不卖、不盲”的办报方针,并以此形成其特色,成为北方大报之一。抗日战争时期,在张季鸾的主持下,进行抗日爱国的宣传,并呼吁团结抗战,也曾跟着国民党进行过攻击共产党的宣传。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大公报》相继在各地复刊和出版,成为具有全国影响的大报系。随着全面内战的开始和国民党专制统治的加强,该报改变立场,加入到反对国民党的斗争中来。新中国成立后,该报逐步成为中共领导下的公私合营以至公营的报纸。
【考题回顾】
1、《大公报》的“四不主义”方针是:( )( )( )( )。(北京大学,2001)
2、论述中国新闻事业企业化运营的历史。(北京大学,2003)
3、试述《大公报》的创办及其百余年来的重大变化。(中国人民大学,2004)
4、简述1945、46年间《新华日报》与《大公报》就“和战问题”展开的两次交锋。(复旦大学,2004)
5、分析《申报》与《大公报》办报宗旨的区别。(华中科技大学,2003)
6、 评析《申报》、《新闻报》的“八字方针”与《大公报》的“四不”办报方针的同与异。(华中科技大学,2004)
7、试论中国历史上以新记《大公报》为代表的民营报纸的经验对当代新闻实践的启示。(南京大学,2001)
8、名词解释:张季鸾(武汉大学,2002)
【考点联想】
维新派的报刊思想和对新闻事业的贡献;《京华日报》;张季鸾;胡政之;范长江。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