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新闻由头
寻找新闻由头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踏访”式由头要“踏”出新东西来
所谓“踏访”式由头,是记者或通讯员深入到现场,通过观察后写成的新闻由头。
利用这种方式要注意,记者或通讯员一定要善于发现新的事实。不要把那些与要报道的事实无联系的事来作为新闻由头。《常德日报》1997年7月22日刊登的消息《“行长”升天 储户喊天(眉题) 长生桥村一“私人银行”自行关闭坑了90多家农户(主题)》,其新闻由头便是一个较好的“踏访”式由头:
本报讯 7月19日,记者到鼎城区白鹤山乡长生桥村采访,14组今年72岁的老太太刘元珍拿着一张1600元的“存款单”,流着泪水对记者说:“这是我辛辛苦苦打柴换来的一点血汗钱,想不到存在易桂清那里给‘水’了。”像这样到处诉说的储户还有许多。
很明显,这个新闻由头中的事是记者看到发生的,且要与报道的事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少用“了解到”式由头
所谓“了解到”式由头,就是记者或通讯员把自己到某个部门、某个单位去了解情况的事作为新闻由头。
如果说这种方法值得推广的话,那么,记者和通讯员无须再紧张了,可以不急不忙,随便什么时候到什么单位去采访,都可以写出“新鲜”的新闻来,甚至还可以写出“昨日”新闻来。
然而,这种方法也不是就不能用。在某件事报道的时机与记者或通讯员去了解这件事的时间相吻合时,是可行的。
3.慎用“截至”式由头
记者或通讯员写稿时找不到好的新闻由头,而以写稿时的时间为准,采用“从某年某月某日截至到某年某月某日”的程式作为新闻由头。这便是“截至”式由头。如某报有条消息的新闻由头就是如此:
本报讯 今年初至9月底,鼎城区养殖收入已达5.25亿元,是去年全年养殖收入的1.2倍。
从这条消息的新闻由头来看,要报道这件事似乎在什么时候都可以,可以在10月,也可以在11月,反正只要把养殖收入加大点就行了。然而,报道此事最合适的时机是12月底,因为到这时全年的工作结束了。所以,记者、通讯员在使用“截至”式由头时,要慎重对待截取的时间。
4.不用“马虎眼”由头
凡有“最近、前不久、日前”等“马虎眼”一类词儿的导语,均称“马虎眼”由头。如某报有条消息的新闻由头是:
本报讯 最近,常德市十美堂镇东风村农民李岳林及其女儿李蓉同时被省摄影家协会接纳为会员,成为农民摄影家。
这里的“最近”究竟是什么时候,是一个月前,还是一年前。用这种“马虎眼”的词儿,只能剥弱消息的时效性。从某种意义上讲,这还是愚弄读者的做法。因此,记者、通讯员要坚决拚弃“马虎眼”的由头。
5.采访中多留心新闻由头
之所以出现“马虎眼”由头,是因为一方面,被报道的事实的确还没发生新变化,一时难以找出新闻由头;另一方面,记者、通讯员在采访过程中没有留心,没有意识到要找个新闻由头。因此,记者、通讯员要深入采访,要多问几个“近几天有什么新情况吗?”。实践证明,采访中只要耐心地寻觅,由头还是有的。
我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导语和主体不能重复。比如《光明日报》2002年7月14日刊登的《深圳职称评审有重大改革》一稿的导语与主体的内容就重复了。导语中说:“对部分高中级职称评审、申报开辟‘绿色通道’,可不受外语、学历、资历等条件限制,直接由市职称管理办公室随时受理相应的中、高级职称申报”。主体部分又说:“所谓‘绿色通道’,即指凡是国家、省部级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发明奖、优秀设计奖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的主要完成人;获得国家、省科技成果的主要完成人,可不受学历、资历、外语等条件限制,直接由市职称办公室随时受理相应的高、中级职称申报。”
导语与主体的内容重复,是消息写作中的常见病。对于作者来说,出现这种毛病的心理因素在于,想把重要的内容一口气告诉读者,于是把重要内容不分粗细一古脑往导语中写。写完导语再写主体时便感到没有东西可写了,于是就只好重复导语中的内容。最后导致导语冗长,与主体部分在字数上差不多,在内容上也差不多的尴尬局面。导语是主体的“浓缩”,而不是“重复”。从技巧上来讲,出现导语与主体内容重复的原因在于,作者没有掌握“浓缩”的方法。这里所说的“浓缩”,是对新闻主要内容高度的提炼与概括。其实,在这篇报道中作者对新闻的主要内容已经提炼出了核心——“绿色通道”。在导语中,把这个核心点出来就够了,没有必要把它展开,展开则是主体的职责了。导语中不展开这个核心,能达到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目的。导语的职责不就是引导读者走进新闻中来吗?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