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2017年解放军文职招聘体育-特殊环境与运动能力

来源: 2016-06-21 14:06

 第一节高原环境与运动能力
  
一、高原应激
  
(一)概念  高原是一种低气压、低氧、高寒和高紫外线辐射的特殊环境,对人体的生理活动会产生一系列的特殊的应激刺激作用。
  
(二)高原应激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
  
  结合实例解释不同高度的高原环境对人体生理机能及运动能力的影响。
   1.
最大摄氧量 高原环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因海拔高度及运动项目不同而有所差异。
   2.
肺通气量 从平原到达高原时最重要的反应就是由于氧分压下降所引起的肺通气过度。肺通气的增加提高了肺泡氧分压,有利于氧的运输。
   3.
心血管反应 初期,心率和心输出量增加而每搏输出量没有变化。平静时,心率一般为70/分。
   4.
高原反应症
  
  初到高原,机体因缺氧而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反应,会出现头疼和呼吸困难等所谓急性高山病。这主要是脑缺氧引起的。
  
二、高原服习
   1.
概念 人体在高原地区停留一定时期,机体对低氧环境会产生迅速的调节反应,提高对缺氧的耐受能力,成为高原服习。
   2.
高原适应的调节机制 结合人体生理学知识讲解高原适应的调节机制。
  
  肺通气量的增加和体内酸碱平衡的调节  血红蛋白和红细胞生成增加以及局部循环和细胞代谢的变化
  
三、高原训练的生理学适应
  
  结合目前国内外有关高原训练对人体生理机能影响的报道,综合分析高原训练的运动性缺氧和高原性缺氧的共同作用使各器官系统产生了生理学的适应表现。
  
(一)呼吸系统
  
  每升高1000米,最大摄氧量则以10%的比例下降。
  
(二)血液系统
  
  1. 血红蛋白和红细胞  2. 促红细胞生成素 3. 血液流变学指标 4. 红细胞变形能力 5. 血乳酸变化
  
(三)心血管系统
  
  在高原以极限和次极限强度运动时,最初反应是心率和每分输出量比平原增加50%,但数天或者数周后,随着携氧能力和对氧气的亲和力提高,最大心率和心输出量均有所增加。
  
在高原居住的居民其血压略高于平原居民。
  
(四)骨骼肌
  
  1. 骨骼肌的毛细血管和酶活性 2. 肌红蛋白浓度 3. 体重和体成分 4. 肌肉缓冲能力
  
(五)免疫系统
  
(六)内分泌系统   1. 儿茶酚胺   2. 血清睾酮和皮质醇
  
四、高原训练的要素  结合国内外研究的动向解释高原训练的要素和方法、手段。
  
(一)适宜海拔高度 理论上讲1000—3000米的高原训练都有效。近年来国际上已经基本认同最佳高度2000—2500米。
  
(二)适宜训练强度 遵循原则:
  
  1. 运动员水平   2. 比赛强度   3. 下高原后的平原强度要比高原强度高   4. 机体对高原环境的适应阶段
  
(三)训练持续时间  最适宜的持续时间为4—6周。   (四)出现最佳训练效果的时间   (五)训练效果评   (六)训练方法与手段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