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关于新一轮课程改革
(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国际背景。
1 .知识经济、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影响和冲击。知识经济的到来,使终身学习成为一种必然,信息化为终身学习体系的建立发展提供全新的方式和理念,全球化则为终身教育提出了学习的主题。因此能否构成终身学习的体系及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共识。
2 .国外课程改革的现状。近年来,许多国家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都是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入手,通过改革基础教育课程,调整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模式,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借以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发展。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国内背景。
1.顺应国际课程改革大趋势的客观必然。在各国加紧进行课程改革,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这样的国际背景下,我国进行新一轮课程改革。可以说我国课程改革除了继承我们的课程传统外,也吸收借鉴了国外有益的经验。
2.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近年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提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的面前。
3.课程改革的成就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提供了现实的基础。新中国成立50年来,基础教育课程经历了7次改革,每一次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形成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现有的体系和框架。这些成绩的取得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
纵观各国课程改革的发展,体现的基本课程改革理念是,注重基础学力的养成,注重信息素养的提高,强调学生的创造性和开放性的养成,强调价值观教育和道德教育,尊重学生的经验,发展学生的个性。
我国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是对不平等发展、畸形发展和不自由发展的彻底否定。
说法二:一是提高课程的适应性,促进课程管理的民主化;二是重建课程结构与倡导和谐发展的教育;三是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和注重学生经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作为课程改革的指针,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可以说是其基本精神。
(三)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全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以邓小平教育理论特别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论述为指导方针,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总体目标是教育目的精神实质的具体化,内容有:
第一,是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
第二,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
第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
第四,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第五,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第六,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具体目标如下:
1 .改革过分注重课程传承知识的偏向,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2 .改革过分强调学科独立性,课程门类过多,缺乏整合的偏向,加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弹性与多样性;
3 .改革强调学科体系严密性,过分注重经典内容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及学生生活间的联系;
4 .改革教材忽视地域与文化差异,脱离社会发展、科技发展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倾向,深化教材多样化的改革,提高教材的科学性和适应性;
5 .改革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接受、记忆、模仿学习的倾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6 .改革评价考试过分偏重知识记忆,强调选拔与甄别功能的倾向,建立评价指标多元、评价方式多样、关注结果、重视过程的评价体系;
7 .改革过于集中的课程管理政策,建立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提高课程适应性。
(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将涉及课程改革总体规划、课程目标、课程标准、课程结构、教材的编写与管理、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以及课程管理政策等各个方面,具体为:
1 .制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是总体规划、设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涉及课程计划、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各个重要环节。指导纲要的制定有赖于一系列重要的教育研究工作。
2 .制订基础教育课程计划。基础教育阶段课程计划包括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和普通高中阶段的课程计划。
3 .制定基础教育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的制定应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有助于发展儿童的理解力和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要有助于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有利于教师遵循教育的规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4 .基础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研究。应构建目标多元化、评价主体和评价手段多样化、既关注结果也关注过程的新型评价体系。该体系包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促进课程不断更新的评价体系。
5 .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系的研究。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和学校的学生发展的适应性,我国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系。
6 .课程资源(含教材)开发与管理系统的研究。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是课程目标达成的基本保障,加强对这些课程资源的管理,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与推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坚持“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民主参与和科学决策相结合”的原则。
8 .调整现行中小学课程计划与教学大纲。组织力量,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党中央、国务院1999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调整现行课程计划和各科教学大纲,为过渡到新课程做好充分准备。
9 .基础教育课程理论研究。为了促进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对课程基础理论进行跨学科的综合研究,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科学基础,保证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不断地改革与完善。
说法二:
① 课程结构方面: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② 课程标准方面:制定统一的国家课程标准。
③ 教学过程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④ 教材开发与管理方面: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完善基础教育教材管理制度,实现教材的高质量与多样化。
⑤ 课程评价方面:建立促进学生全而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继续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
⑥ 课程管理方面: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⑦ 关于教师的培养和培训。
⑧ 关于课程改革的组织与实施:贯彻“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的工作方针,建立课程教材持续发展的保障机制。
补充资料:泰勒原理(1934-1942,八年研究)泰勒认为,如果我们要从事课程编制活动的话,就必须回答这些问题: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这些教育经验应如何有效地组织起来?
4、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泰勒课程编制过程模式:
确定教育目标→选择学习经验(课程目标、内容)→组织学习经验(教学过程)→评价学习结果(课程评论价)
关于课程改革:A、知识本身的内在逻辑;B、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C、教师的因素;D、评价方式。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