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教育的历史演进
—— 教育思想
本章的内容结构、重点和难点:
通过本章对中外现代教育思想的学习,透视出他们之间的前后联系或渊源关系,即把握住教育思想的历史演进。能够借鉴有关的思想,从中吸取教育的智慧,并用其中相关的教育思想反思当今的教育改革实践。
教育的历史演进大致可两条线索可以追寻,一是教育实践,尤其是制度的变迁;二是教育思想的发展。因此本章将教育思想作为一个专章论述。
本章首先对“现代”的概念做了界定,以使对教育思想的选取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本章按中外分两节:
第一节:外国现代教育思想的历史演进介绍从夸美纽斯泛制智教育到保罗 "朗格朗终身教育的十一类教育思想;
第二节:中国现代教育思想的历史演进包括从蔡元培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教育思想到素质教育思想六类。
第一节 外国现代教育思想的历史演进
(一)泛智教育思想
1.泛智教育思想的涵义:一是所有的人在一定的年龄阶段都应该接受教育。二是教育内容应该是全面的,历史的、现实的、自然的、宗教的、社会的、世俗的,所有的科目都应教给儿童。
2.论班级授课制
(1)涵义:就是学生组成班级,由一位教师面向班级授课,不进行个别指导教学。
(2)影响:符合资本主义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和普及教育的需要,大大加强了学校工作的计划性与实际的社会效益,是教学组织形式上的一次变革。
(3)教学原则和泛智的教学方法:直观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
(二)绅士教育思想
论体育、智育和德育:体育上,对儿童的衣、食、住、行都提出严格的要求,介绍了一系列锻炼身体的有效办法。在德育上,认为凡是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的行为就是善,反之,给人带来痛苦和不幸的行为就是恶。提出了绅士所必备的四种德行,即服从理智,克制欲望;文雅的风度和优美的礼仪;要诚实;要有发展资本主义的事业心。在德育方法上,主张及早实践,利用榜样的作用,奖惩得当,培养儿童的羞耻心和荣誉感。在智育上,强调对绅士品格和日常生活包括社会交往、置备财产、选择职业有实际用处的知识。设计了一个范围广泛的学科体系,目的重要的是发展理性思维能力。
(三)“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自然人的内涵:一是不具有特定的职业的人,二是指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坚持做人本分的人。
如何培养自然人:实施自然教育,就是按照儿童的自然进程,以适合儿童的“内在自然”或天性进行教育,这是自然教育的基本原理。
(四)要素教育思想
基本涵义和意义:教育过程要从一些最简单的、为儿童所理解和接受的“要素”开始,再逐步过渡到更为复杂的“要素”,促进儿童天赋能力的全面和谐发展。意义在于:它可以使儿童易于接受。任何人都容易掌握,且用起来方便。
(五)主知主义教育思想
1.赫尔巴特论教育目的: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
2.教学的教育性原则:没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即任何教学都包含一定的道德教育内容。任何教学都承担着对学生道德教育的任务。
3.教学过程论:明了,联合,系统,方法。
(六)科学主义教育思想
科学主义教育课程体系的内容;与准备直接保全自己的教育;准备间接保全自己的教育;准备做父母的教育、准备作公民的教育;准备闲暇生活的教育相应,课程也包括五个方面:即一是生理学、解剖学课程。二是数学、几何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质学、社会学、力学等课程,心理学、教育学课程,历史课程,文学、艺术、音乐、绘画、雕刻等审美方面的课程。
(七)集体主义教育思想
集体主义教育的原则:对学生极大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统一;前景教育原则;平行影响原则
(八)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1.杜威对教育性质判定的三个核心命题: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
2.做中学理论:“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给儿童创设各种活动的情境,指导儿童利用各种材料和工具,进行探究式的学习。
3.教学过程阶段论的内容:
(1)疑难的情境
(2)确定疑难之所在,并提出问题
(3)提出假设
(4)进行推理。
(5)检验假设
(九)结构主义教育思想
1.在教育内容上,学习“学科的基本结构”
2.教学方法上,使用发现法。
3.主张早期教育
(十)一般发展的教育思想
1.一般发展的涵义:即学生的整个身心(包括智力、情感、意志和体力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其中既包括身体因素又包括心理因素,既包括智力因素,又包括非智力因素。
2.教学的任务:促进儿童的一般发展。
3.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教学促进发展
4.一般发展的教学原则:以高难度进行教学;高速度进行教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
(十一)终身教育思想
1.终身教育的涵义:“教育,不能停止在儿童期和青年期,只要人活着,就应该是继续的”终身教育是完全意义上的教育,它包括了教育的所有在各个发展阶段之间的有机联系。即包括正规教育,也包括非正规教育。
2.终身教育的基本任务:使人们为变化做好准备。最终目标是通过不间断的学习,努力去构建更美好的生活,
第二节:中国现代教育思想的演进
(一) 蔡元培的五育并举思想
⒈ 五育即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蔡元培认为:五育“皆今日教育所不可偏废”。
2.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蔡元培的大学教育方针,“对于各家学说,依各国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兼容并包。无论何种学派,苟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任他们自由发展。”
(二)职业教育思想
1.涵义;职业技能的传授学习和职业道德的培养训练。
2.目的:初为“为个人谋生知预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预备;为世界及国家增进生产力之预备。”30年代“谋个性的发展”,“解决刻不容缓之严重问题”,“谋民生主义的实现”,最后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新中国成立之后,职业教育的任务是为经济建设服务。
3.方针:社会化和科学化。
4.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规范:敬业乐群
(三)平民教育与乡村教育
如何实施:“四大教育”,即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和公民教育。“三大方式”,即学校式、家庭式和社会式。其目的在于使整个社会都变成教育的环境。
(四)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1.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2.社会即学校:就是要冲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高墙,把学校伸张到整个社会中去,使人人都可以做先生,人人都可以做学生。
3.教学做合一:即“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
(五)“三个面向”
1.面向现代化是“三个面向”的主体的核心,是三个面向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教育要适应现代化的需要,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2.面向世界是面向现代化空间上的延伸,是教育面对全球一体化做出的反应,即在空间上立足本国,走向世界,确定人才培养的全球战略观念和价值观念。
3.“面向未来”是面向现代化在时间上的延伸。教育要面向未来就是教育必须具有前瞻性,要科学地预见未来,不但要看到近期的需要,而且必须预见到未来的需要。
(六)素质教育思想
1.内涵:全面贯彻党的教学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特征: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谐发展;充分的发展;可持续发展。
3.实质:实质在于是一种导向思想。指导学校和教师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教学规律、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不良倾向,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4.核心和重点:重点是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核心是学生的创新精神或创造能力
5.主渠道:课堂教学
6.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素质教育与考试的关系:素质教育不是不要考试,而是要通过科学的考试改革,使其为素质教育服务素质教育好与升学率的关系,
(2)素质教育好与升学率的关系:素质教育的正常展开应该获得更高的升学率,素质教育是把升学率目标之一去追求,两者的重大区别是之一和唯一的关系。
(3)素质与知识、能力的关系:知识和能力是构成一个人素质中的主要成分,既素质包括知识和能力。
(4)处理好与时代主题的关系:素质教育有其特定的时代内涵和涉及范围,不能也不必要把一些具有个性特色的研究与实验统统冠之以素质教育。
如何理解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第一,人类的教育是伴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推动人类教育起源的直接动因是劳动过程中人们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实际社会需要。
(1)劳动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必须由年长者传授给年轻一代。
(2)掌握必要的有关知识是进行劳动的前提。
(3)劳动是一种社会性活动,而人的社会性需要通过教育来养成。
(4)劳动是一种有意识、有计划、有创造的活动,促进了人脑的发展,使教育的产生具备了一项基本条件。
(5)伴随劳动产生的语言使教育的产生具备了另一项基本条件。
第二,教育起源于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儿童出生之后必须学习生产经验和生活规范,以适应人类社会特有的生活,促进社会生活的延续和发展。同时,这种学习的结果也发展了儿童的身心,实现了精神成长,使个体趋于社会化和文明化。
第三,社会需要的实现和个体发展需要的满足是同一传授过程中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教育起源于这两种需要的辨证统一。
联系当前社会实际,说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现代教育规律的必然性及其意义。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社会发展和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规律。
第一,社会生产、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要求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现代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取决于生产过程中科学与技术的应用程度,取决于劳动者的教育程度是否适合生产过程的需要;教育适应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教育与生产劳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极大地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第二,社会政治的发展也需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改造旧社会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在社会主义社会,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提高劳动力素质、改造知识分子世界观的需要。
第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也需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个人的全面发展包括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的和谐统一发展。通过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可以促进人的智力与体力的发展,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觉悟和社会实践能力。
第四,联系实际。(略)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阶段,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正由理想走向实践这一论断?
第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千百年来众多教育家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如亚里士多德、卢梭、莫尔、欧文等。但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制度的制约,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这些思想无法变成现实。
第二,马克思主义诞生后,马克思对人的全面发展进行了科学的论证,指明人的全面发展正在由理想向现实逼近。特别在资本主义大工业兴起以后,不论社会生产领域,还是社会工作部门,都要求人具有全面性。一个人发展得越全面越能适应不同社会工作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全面性的要求将越来越高。但由于资本主义制度中无法克服的种种弊端,人的全面发展也不能完全实现。
第三,社会主义社会,从社会制度、教育目标、生产部门等方面都协同一致,把造就全面发展的个人作为培养社会合格人才的共同目标,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学说不再是理论和理想,在实践中,人的全面发展正在不断向现实靠近。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