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二
一、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一)两极格局解体
1.格局是指各种力量对比与组合的结构、规模和态势。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经三个阶段
(1)从战后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是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第一阶段,主要表现为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美国一步一步地夺取了世界经济霸权。其基本步骤是:第一,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第二,建立以贸易自由化为基本原则的贸易体制,成立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第三,推行一系列“援助”计划。第四,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经济和技术封锁。
(2)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是战后世界经济格局发展的第二阶段。变化的主要原因有:第一,国际金融体系在20世纪70年代初受到了巨大冲击,1971年12月、1973年3月美元两次宣布贬值,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第二,发展中国家石油斗争引发的能源危机,打乱了国际贸易旧有的价格体系。第三,美国逐渐陷入了经济增长缓慢和通货膨胀、失业严重的困境,日本、西欧的经济发展比美国快,美、日、欧的经济实力消长明显。
世界经济中美国一国独霸的局面开始向美国、欧共体、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过渡。1975年召开的第一次西方七国首脑会议是三足鼎立形成的标志。
苏联在20世纪60年代经济实力也有很大的增强。在拉丁美洲和亚洲出现一些新型工业国家与地区,进一步加强了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3)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化加快发展是战后世界经济格局发展的第三阶段。
2.世界政治格局,是指国际舞台上充当主角的各种力量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规模和态势。
(1)“雅尔塔体制”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础。美国和苏联占据了国际政治中心位置,欧洲在世界政治中的中心地位丧失了、改变了。
“雅尔塔体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表现在它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实现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合作与和平相处。联合国建立是“雅尔塔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
(2)两极世界政治格局主要表现为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间的冷战。“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
冷战是战后国际关系的一种激烈对抗的形式,是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对峙的一种重要形式。1949年4月,美国等12国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1955年5月14日沙条约组织成立。
(3)20世纪60年代,随着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两大阵营的对峙演变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世界争霸。美苏争夺世界霸权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特点:
①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期,美国处于攻势地位。
② 20世纪70年代苏联在军事力量方面大大改变了美国占优势的局面。美苏争霸处于苏争霸处于苏攻美守的阶段。
③ 进入20世纪80年代,面对苏联咄咄逼人的战略进攻态势,美国同苏联展开全面争夺。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开始放弃同美国对抗的政策,这成为两极格局终结的先声。
20世纪中期至60年代末,中苏关系破裂,法国戴高乐主义,德国新东方政策,日本自主外交。
④ 1985年11月,美苏两国首脑举行日内瓦会晤,美苏关系从紧张转向缓和。其中1989年马耳他会晤是冷战结束标志
7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世界政治格局开始从两极向多极化发展。
这首先是因为西欧实力增强,进一步走向联合。其次,日本在田中内阁上台后,追求“政治大国”目标成为日本政府的主要国策。第三,中国坚持独立自主路线。最后,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和第三世界的崛起。
(4)进入20世纪80年代,苏联、东欧各国经济发展遇到困难,社会停滞,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终结,世界进入新旧格局转换时期。
新旧格局转换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新格局的解体没有经过大规模战争,而是在和平条件下进行的。第二,新格局的形成过程将会复杂得多,形成时间也要长得多。第三,新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渐进过程。
(二)世界多极化
迄今,美国仍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克林顿执政时期提出的“一个目标”(美国领导地位)、“三个支柱”(经济、安全、民主)的对外战略总构想。北约东扩和“目美防卫合作指针”的出台,是实施其战略的重大步骤。小布什上台后奉行“单边主义”外交政策,目的依然在于实现其“领导世界”的称霸野心。
欧洲仍是世界最为关注的战略重点,欧洲的一体化,成为影响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重大因素。
日本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加快了向“政治大国”、“军事大国”迈进的步伐。以跻身于亚太与世界政治大国的行列。
俄罗斯经济、政治转轨基本完成,目前虽有许多困难,但从中长期看仍是一个世界大国。
中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也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力量。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的原因在于:美国想建立单极世界,但力不从心;世界各种力量的分化组合以及大国关系的深刻调整有利于多极化的发展;科技和经济实力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因素;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各国政治地位与作用发生变化,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第一,美国的霸权主义和构建单极世界的图谋,是多极化趋势发展的最大障碍。第二,世界上冷战思维的继续、南北贫富差距的扩大,以及民族分裂和宗教纪纷等,也会对极化趋势产生各种干扰和冲击。第三,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世界各种力量重新组合和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由此将产生多种不确定因素,世界多极化进程将充满矛盾和斗争。
(三)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新科技革命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加速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世界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在:国际投资增长,带来了资本国际化;贸易国际化;金融国际化;跨国公司日益成为民办经济的主导力量。
第一,国际贸易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第二,国际投资,资本流动已经国际化。第三,国际金融活动规模空前。第四,跨国公司遍布全球。第五,全球贸易规则日趋统一。
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促成各国这间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形成优势互补,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是并行不悖的。面对经济全球化,一是积极参与;二是对风险有足够认识。
(四)区域经济一体化
美国著名经济学巴拉萨把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分为四个阶段:①贸易一体化;②要素一体化;③政策一体化;④完全一体化。经济一体化组织可以根据市场融合的程度,分为以下六类:
第一, 优惠贸易安排。(最低级形式)
第二, 自由贸易区。
第三, 关税同盟。
第四, 共同市场。
第五, 经济同盟。
第六, 完全经济一体化。(最高阶段)
区域经济一体化最早出现的组织是1949年成立的“经济互相委员会”。20世纪50年代是地区经济集团化的初创时期,60—70年代是发展时期,80年代是进入较高层次的时期,90年代出现了北美、欧洲、东亚三大地区经济集团。
欧洲联盟 1993年11月1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诞生。至2007年,欧盟共有27个成员国。
北美自由贸易区 1992年8月12日,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签署了一项三边自由贸易协定——《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一个以美国为核心的南北区域性经济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在很大程度上是双赢的选择和结果。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991年中国政府正式参加。目前其成员已增加到21个。
2001年,中国与东盟北选达成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框架协议,标志着中国在推进区域经济合作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在区域经济合作方面立场的转变,是中国为适应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而作出的一项战略选择,首先,加入WTO后,中国经济在融入全球经济的同时,其次,周边地区的安全与稳定是国家安全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第三,全为WTO成员,中国既要接受现行的国际经济规则,也要力图影响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第四,作为一个大国,中国积极参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将有助于提高整个东亚地区在国际经济中的影响力。第五,中国主权范围内存在四个独立关税区(中国大陆及港、澳、台)的状况会持续一段时期,引人和借鉴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将有助于加强相互间的融合。
(五)综合国力竞争
综合国力,既包括物质实力和精神实力,也包括国家实力和国际影响力。过去,大国之间也进行综合国力的较量,其中军力量起着最重要的作用。冷战结束后几乎所有国家都认识到:一个国家的强盛衰落,最终起作用的是综合国力,核心是经济与科技发展水平,而不单纯是军事力量。
经济竞争其实就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具体说来,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各国把经济政策和经济结构。
第二, 各国积极调整经济政策和经济结构。
第三, 各国竞相调整科技战略和政策。
第四, 科技人才成为国际高科技竞争的焦点。
综合国力的较量在当今时代呈现出下列特点:
第一, 21世纪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是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背景下进行的。
第二, 网络功能的变化,使人为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以网络为基础的信息经济时代,这将导致信息替代资本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并最终成为核心资源。
第三, 联合争强、集团取胜的“航母式”模式,将是未来竞争的主要手段。
第四, 新世纪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深刻表现为一场世界范围的“创新战”。
第五, 进入新世纪,综合国力的竞争在具体形态上表现为经济和军事实力的竞争,而经济和军事实力的竞争实际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技的竞争又取决于人才和教育的竞争。
第六, 在新世纪的角逐中,还存在着少数发达国家为了本国和本集团的利益,
(六)大国关系
一是一超多强;二是利益渗透共同面增强;三是大国互动;四是世界多极化有利于大国合作。
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大国纷纷建立多种形式的战略伙伴关系。
2005年8月,中美之间首次战略对话面向二十一世纪战略伙伴关系。两国已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成为美国第三大出口市场。中美战略对话已成功举办五次,为两国在政治层面进行战略沟通提供了新的重要平台。关系超过双边关系,关系机制化,经济互相依赖。
苏联解体后,1991年12月27日,中俄两国在莫斯科签署《会谈纪要》,解决了两国关系的继承问题。2008年5月23日,胡锦涛在同来访的俄总统梅德韦杰夫会谈时就更好更快地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提出四点建议:第一,进一步增进政治互信,加强相互支持。第二,深化务实合作,提高合作层次和水平。第三,全面推进人文合作,进一步增进两国人民的友好感情。第四,进一步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战略协作。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结盟,全方位。
1978年8月12日,中日两国缔结的《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为双方关系的全面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2006年10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被称为“破冰之旅”),双方同意努力构筑“基于共同战略利益的互惠关系”达成了共识。2007年12月27日至30日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被称为“迎春之旅”)。2008年5月,胡锦涛主席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被称为“暖春之旅”)。
中国还重视同一些地区和集团的战略关系。印度加快发展态势。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欧关系发展上了三个台阶,1998年双方建立长期稳定建设伙伴关系;2001年全面伙伴关系;2003年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中国也加强了与东盟的联系。
俄罗斯与美国、西欧各国关系趋于稳定。
这一系列高层对话和多种伙伴关系的纷纷建立,表明各大国在世纪之交以及进入新世纪的关键时刻,都在探索处理彼此关系的新规则,为建立一种面向21世纪的新型关系而努力。这种“伙伴关系”的特点是不对抗、不结盟、不针对第三国。但是国际社会中霸权主义,冷战思维没有退出,强权政治时有发生。
(七)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
所谓传统安全是指国家的政治安全和国家的军事安全。
非传统安全威胁是与传统安全威胁相对而言的,包括恐怖主义、贫因、环境恶性化、毒品等。恐怖主义严重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是国际社会的一大公害。国际社会应坚定不移地谴责和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当今时代,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引起各国的广泛关注,这主要是因为:第一,冷战结束使国际格局发生了质的变化。第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集团化所导致的全球相互依存关系日益加深。第三,在工业文明时代人类过度崇尚经济主义。
如今,当人类与传统安全不同,已经显现的非传统安全问题表现出了自身的特点。
第一, 安全内涵和主体的多元化。
第二, 爆发方式复杂。
第三, 影响范围广泛
第四, 治理难度增大。
第五, 国际合作尤显必要。
第六, 应对心态更需开放。
第七, 国际组织的作用突出。
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凸显使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力上升。
发展经济贸易关系成为各国对外关系中的重要目标和实质内容之一。经济因素不仅对各国国内政治,而且对国际政治产生重要影响。冷战军事因素突出,现在经济技术因素突出。
经济因素对世界的影响日益加大的原因在于:科技革命;加快经济发展成为各国的首要目标;经济全球化使各国各地区联系更为密切;经济利益成为各国关系发展的主导因素。
国际关系中经济因素的作用日益增大,并不是排除和取代政治、军事因素的作用。我们既不能认为全球化必然会促成同一的全球文化,形成同一的世界价值体系,又不能像有些东西方学者那样,过分强调不同文化的冲突方面。
(八)地区热点问题
中东、里海、中东欧、中亚、朝鲜半岛、北极、中美洲等地区是近些年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就国际社会的总体情势而言,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流,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维持较长时期的世界和平与稳定是完全可能的。这是因为:
首先,世界大战特别是核大战的主要根源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争夺已发生了实质转变。其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虽存在严重的矛盾与竞争,它们之间存在关协调与合作。第三,冷战后大国关系加紧调整,形成一种“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战争的可能性相对而言是比较小了。而且大量事实表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又有新的发展。违北国际关系准则,以某种借口干涉他国内政的事例层出不穷。过去被掩盖的许多矛盾进一步暴露,甚至激化,天下并不太平。
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始终是各类矛盾和冲突集中的地区,成为全球主要“热点”地区。中东地区处欧、亚、非三大洲联结处的战略地位,丰富的石油资源(被称为“世界能源供给中心”、“西方生命线”),错综复杂的民族矛盾,宗教纠纷及外部势力的干涉,使其局势长期动荡不稳,究其原因,既有重要的外部背景,也有复杂的内部原因。
第一, 大国势力及地区强国势力之间的相互争斗是导致中东安全形势及一些中东国家政局长期动荡的外部原因。
第二, 中东地区国家间及国家内部民族、宗教和教派矛盾错综复杂,是造成中东地区动乱的内部原因。中东问题主要指阿以矛盾,核心是巴勒斯坦问题。
(九)联合国等主要国际组织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挑战
1945年10月24日开始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
当今,有192个成员国。
在联合国建立以后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其性质遭到霸权主义的扭曲,宗旨和原则有得到执行。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法席位的恢复,进一步改变了过去少数大国操纵联合国的局面。从20世纪末以来,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联合国应该发挥的作用。尚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一度甚至有所削弱。
联合国未来的发展将呈现出下列特点:联合国将依然是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联合国将继续由大国占导地位;联合国的中心任务将继续是维置;国家将不再是联合国中和国际事务中唯一的行为主体;联合国将逐渐向着为建立规制社会、担负治理全球任务的国际组织演进。
(十)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作用
发展中国家也被称为第三世界国家。具有许多共同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历史上有着相同的遭遇。
(2)发展中国家在二战后均获得了政治独立。
(3)发展中国家属于经济不发达地区。
(4)发展中国都十分珍惜本国得来不易的独立。
(5)民办政治经济格局中发挥独特作用。
第三世界是在战后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走向联合的产物。万隆会议的召开、不结盟运动的诞生、七十七国集团的形成是第三世界形成与发展的三个重要标志。中国不是七十七国集团成员,现在是七十七国集团+中国模式,现共有成员国134个。
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表现在:
第一, 第三世界的崛起,不仅根本改变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政治格局,而且极大地促进了战后国际政治格局从两极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第二, 发展中国家是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维护世界和平的主要力量。
第三, 大批发展中国家加入联合国,深刻地改变着联合国的面貌,使这一国际组织的地位与作用发生很大的变化。
第四, 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上升,它的发展逐渐改变着世界经济的面貌,成为改革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基本力量。
(十一)南北关系
南北关系是指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二战后的南北关系已成为国际关系的核心问题,它的根本特征是南北双方不公平、不合理、不平等的关系。
南北矛盾是指广大发展中国家与少数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
冷战结束后,南北关系出现了不同以往的变化,表现在:第一,南北关系中的政治问题日益突出。第二,南弱经济矛盾依然存在,但出现了与冷战时期不同的特点。第三,南北对话与合作关系加强。2000年欧盟与非、亚、太27国签订“科托努协定”。第四,区域内或集团的南北关系有所发展。
南北矛盾加强的主要原因和表现:首先在于南北政治经济关系不平等,特别是南北经济差距日益扩大。其次,在发展中国家比较困难的情况下,西方发达国家加紧推行强权政治和经济霸权。
解决南北关系的根本途径:第一,解决南北关系的途径,最主要的是要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第二,加强南南合作。第三,推动南北对话,改善南北关系。
(十二)南南合作
发展中国家的相互关系即南南关系,相互间的合作即南南合作。万隆会议是开端。1964年不结盟运动的形成和1964年“七十七国集团”的建立,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整体性合作的开始。
到了20世纪90年代,南南合作呈现出新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第一,地区集团化趋势加速发展。第二,合作内容的多样化和合作伙伴的多元化。第三,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调整了战略,继续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当前,影响南南合作的主要因素有民族矛盾、领土与边界纠纷、地区霸权主义、经济矛盾以及由这些问题引起的冲突和战争。
南南合作的意义在于:第一,它是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生果措施。第二,经济上的密切合作,促进政治、外交上的一致性。第三,南方国家的团结合作,壮大了这些国家的力量,对于提高它们在南北对话中的地位,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有很重大的意义。
南南合作的主要形式有四种:第一种是区域性的经济合作。第二种是贸易合作。第三种货币金融合作。第四种是技术合作。
(十三)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提出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最好诠释。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同时坚持对外开放;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开展交流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这条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郑重选择和庄严承诺,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最好解读。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由中国的国情和自发身发展需要决定的。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由中国历史文化传统所决定的。
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思想,是与建国以来我国的外交思想和方针—脉相承的,具有重要的现实针对性和创新意义。
首先,它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
其次,它反映了人为追求文明进步的一条崭新道路。
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就是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就是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大力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处理国际事务。
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就是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十四)推动构建和谐世界
建设和谐世界的理念,是国家主席胡锦涛在2005年4月22日雅加达亚非峰会上第一次提出来的。在2005年7月1签署的《中俄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中,“和谐世界”第一次被确认为国与国之间的共识。2005年9月15日,在纪念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胡锦涛主席全面阐述了和谐世界理念深刻内涵。
提出建设和谐世界,一方面向世界表明,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不会防碍和威胁其他任何国家。另一方面也表明,随着中国的发展,我们将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为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
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
胡锦涛主席用八个字来描述和谐世界的美好图景——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具体来说,和谐世界应该是一个民主平等的世界,和睦互信的世界,公正互利的世界,包容开放的世界。
第一, 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等和谐世界的基本前提。
第二, 各国互信合作、和睦相处是和谐世界的重要保障。
第三, 各国普遍发展、共同繁荣是和谐世界的坚实基础。
第四, 不同文明平等对话,共同发展是和谐世界的鲜明特征。
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既是一个长期的奋斗目标,也是一项紧迫的外交课题,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一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同各国相互尊重、扩大共识、和谐相处。二是同各国深化合作,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三是同不同文明加强交流,增进了解,相互促进,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四是同各国加深互信,加强对话,增强合作,努力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第三部分 形势与政策
2010年形势与政策年度国内时事
2008年11月-2009年 10月
11月1日,国务院台办公布了《台湾记者在祖国大陆采访办法》。
11月3日~7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率海协会协商代表团访台。这是大陆海协会会长首次访问台湾,实现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突破,是两岸关系改善的重要标志。11月4日,陈云林与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在台北签署了《海峡两岸空运协议》、《海峡两岸海运协议》、《海峡两岸邮政协议》和《海峡两岸食品安伞协议》四项协议,两岸同胞盼望已久的两岸直接通航、通邮即将变成现实。
11月12日,我国公布了依据嫦娥一号卫星拍摄数据制作的中国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图,是目前世界上已公布的月球影像图中最完整的一张。
11月12日,陈水扁因涉嫌贪污等重罪,台北地方法院裁定将其羁押禁见。陈水扁随即被送进台北看守所,成为首位被收押的卸任当局领导人。
11月13日,中国残联五大选举张海迪为中国残联新一届主席团主席。
11月15日在,20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胡锦涛主席出席。就应对当前世界面临的金融和经济问题的措施达成行动计划,计划涉及提高金融市场透明度和完善问责制、加强监管、促进金融市场完整性、强化国际合作以及改革国际金融机构等五个领域。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会上发表了题为《通力合作共度时艰》的重要讲话。
11月28日,我国首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支线飞机ARJ21-700在上海成功首飞。
11月29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九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他强调。在复杂的国内外经济条件下,我们要有效解决前进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面提高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坚持走科学发展道路。
12月4日~5日,第五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北京举行。本次对话围绕“奠定长久的中美经济合作伙伴关系的基石”这一主题,就管理宏观经济风险和促进经济平衡增长的战略、加强能源和环境合作、应对贸易挑战、促进开放的投资环境、国际经济合作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这次对话共取得40项积极成果,涉及金融服务、宏观经济、环境保护、能源节约、贸易促进、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和投资保护主义等领域。
12月1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庆祝大会在南宁举行。
12月13日,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日本福冈举行、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本首相麻乍太郎和韩国总统李明博出席会议。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发表《中日韩合作行动计划》,提出三国在各领域合作的具体计划,并正式签署《三国伙伴关系联合声明》,标志着三国合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2月15日,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正式启动。实现“三通”后,两岸关系将呈现“大交流、大合作、大融合、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12月18日,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胡锦涛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我们要充分认识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和伟大成就,深刻总结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和宝贵经验,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_二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12月2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舰艇编队从海南三亚起航,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这是我国首次使用军事力量赴海外维护国家战略利益,是我军首次组织海上作战力量赴海外履行国际人道主义义务,也是我海军首次在远海保护重要运输线安全。
12月31日,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出席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我们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把坚持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作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把深化交流合作、推进协商谈判作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途径。把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作为推动两,关系和平发展的强大动力,携手共进,戮力同心,努力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2009年1月
1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指出,高校毕业生是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面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蔓延、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必须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会议研究确定了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七项措施。一、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二、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三、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四、鼓励和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五、强化毕业生就业服务。六、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七、建立和完善困难毕业生援助制度。
1月9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北京天坛医院名誉院长王忠诚。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徐光宪获得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月19日,西藏自治区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28日设为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
1月27日,我国在南极内陆“冰盖之巅”成功建立了第三个南极科学考察站--昆仑站,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致电表示热烈祝贺,内陆昆仑站的建成,将实现我国南极考察从南极大陆边缘地区向南极大陆腹地的历史性跨越。这标志着我国已成功跻身国际极地考察的“第一方阵”,成为继美、俄、日、法、意、德之后,在南极内陆建站的第7个国家。
2月17日,中俄“贷款换石油”谈判结束,中俄双方签署了长期原油贸易、中俄输油管道建设运营以及贷款协议。
2月18日~28日,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在哈尔滨举行。在为期11天的比赛中,来自 44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名大学生运动员将在12个大项、81个小项中展开角逐。本次比赛的规模和项目设置是大冬会有史以来最多的一届。
2月25日~28日,在京举行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食品 安全法、刑法修正案(七)和修订后的保险法。
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分为十章共104条。这部食品安全法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
3月1日,嫦娥一号在我国科技人员精确控制下,准确落于预定撞击点。这为今后我国空间探测器软着陆打下了基础。
3月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西藏民主改革50年》白皮书。
3月2日,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发布消息,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3月18日,商务部发出通报指出,可口可乐公司收收购汇源公司案将对竞争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依法作出禁止此项收购的决定。这是自2008年8月中国反垄断法实施以来,首个未通过反垄断审查的案件。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表示,商务部作出禁止收购的决定,既不受外部因素的干扰,也非保护主义。本案的裁决与中国的外资政策无关。
3月24日,国务院召开的第二次廉政工作会议。温家宝总理强调,要重点抓好四个方面二作,即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创造良好发展环境;落实改善民生政策措施,有效维护群众利益;强化埘行政权力的制约监督,确保权力不被滥用;政府要带头勤俭节约,确保资金用到最急需的地方。
3月31日,中国证监会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办法自5月1日起实施。
4月l日,中法两国外交部共同发布《中法新闻公报》,表示双方将适时举行高层接触与战略对话,公告说,法国充分认识到西藏问题的重要性和敏感性,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坚持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同戴高乐将军做出的决定没有也不会改变。本着这一精神,并根据不干涉内政的原则,法国拒绝支持任何形式的“西藏独立”
4月2日,中国海军第二批护航编队从广东湛江起航,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接替护航任务。
4月17日至19日,博鳌亚洲论坛于在海南博鳌举行,本届年会的主题是“经济危机与亚洲:挑战与展望”。4月18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题为《增强信心深化合作实现共赢》的主旨演讲。他强调,面对国际金融危机肆虐,中国愿意继续同亚洲国家一道,积极应对挑战,全面加强合作。使各领域合作更加充实和富有活力,促进地区和平与繁荣。
4月22日lO时55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国遥感卫星六号”送人太空。卫星主要用于周土资源勘查、环境监测与保护、城市规划、农作物估产、防灾减灾和空间科学试验等领域。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17次飞行。
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在青岛举行庆祝人民海军成立60周年海上阅兵式。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海上阅兵,也是中国第一次举办多国海军检阅活动。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乘坐“石家庄”号导弹驱逐舰检阅了中外舰艇。此次阅兵中方受阅部队共计25艘舰艇、31架飞机,来自俄罗斯、美国、法国、印度、韩国等14个国家的2l艘军舰也接受了检阅。
4月26日,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与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在南京紫金山庄举行会谈。这是两会恢复协商后领导人第三次会谈。当天,双方签署丁《海峡两岸金融合作协议》、《海峡两岸夺运补充协议》、《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等3项协议并就陆资赴台达成共识一随着这些协议和共识的落实,海峡两岸在隔绝60年后将真正全面实现直接“三通”。
5月20日,温家宝总理赴捷克首都布拉格出席第十一次中欧领导人会晤。
5月22日,首届海峡论坛在福建落幕。
5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会议认为,加强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完善领导干部行为规范,健全党内监督和责任追究制度,真正形成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是加强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内容。
5月25日~6月1日,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领国民党大陆访问团对大陆进行为期8天的参访。
5月26 日,国务院批准《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深圳将在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社会领域改革,完善自主创新体制机制。全面创新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的体制机制、创新外经贸发展方式,建直资源竹约环境友好的体制机制等六个方面实现重点突破
5月30日,重庆市松藻煤电同华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突出事故。截至6月1日,事故造成30人死亡,77人受伤。
6月9日~17日,我国举行“长城6号”国家反恐怖演习。
6月16日,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金砖四国”领导人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会晤,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巴西总统卢拉、印度总理辛格出席。这是“金砖四国”领导人首次举行正式会晤。与会领导人重点就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二十国集团峰会进程、国际金融机构改革、粮食安全、能源安全、气候变化、“金砖四围”对话未来发展等重大问题交换看法。6月27日,上海闵行区在建的“莲花河畔景苑”商品房小区工地内,发生一幢13层楼房整体倾倒事故,造成1名工人死亡。7月3日,上海市政府宣布,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楼房北侧在短期内堆土高达10米,南侧正在开挖4.6米深的地下车库基坑,两侧压力差导致过大的水平力,超过了桩基的抗侧能力。
6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于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会议强调,要完善考核内容,既注重考核发展速度,更注重考核发展方式、发展质量;既注重考核经济建设情况,更注重考核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际成效。
7月5日,新疆乌鲁木齐市发生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截至7月6日中午,乌鲁木齐“7·5”事件死亡人数达到140人,受伤人员达800多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努尔·白克力发表讲话指出,这起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是一起典型的境外指挥、境内行动,有预谋、有组织的打砸抢烧事件。在各民族团结坚如磐石的情况下,“三股势力”的煽动袭击一定会遭到各族人民的唾弃
7月11日,当代中国两位学术泰斗季羡林、任继愈辞世。
7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今年9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问题。
7月26日,中国国民党举行党主席和党代表选举,马英九当选党主席。获得285354票,得票率为93.87%。马英九表示,在今年9月国民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将建议把国共两党达成的“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继续列入国民党的政纲。
7月27日和28日,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中国国务委员戴秉国和美周围务卿希抟里共同主持的战略对话主要涉及中美关系、国际和地区问题以及全球性问题等3个议题。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和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共同主持的经济对话就反金融危机政策措施、经济可持续增长、金融体系改革、贸易投资合作等重大经济金融议题进行了深入沟通。
7月26日上午10时,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三任行政长官选举在澳门东亚运动会体育馆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崔世安以282票当选为澳门特区第三任行政长官人选。
8月15日,第八次中国一东盟经贸部长(10+1)会议在泰国首都曼符举行。中国商务部长陈德铭与东盟10国经贸部长共同签署了中国一东盟自南贸易区投资协议。中国一东盟自贸区是中国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也是东盟作为整体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拥有19亿人口和6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的中国一东盟自贸区将是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世界上最大的自贸区。
9月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温家宝指出,全球经济不平衡的根源是发展的不平衡。国际社会应特别关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的困难,通过增加援助、减免债务、开放市场、转让技术等方式缩小南北差距。中国政府愿加强同世界银行的合作,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和世界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9月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和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分三步展开。第一步从2009年1月1日起先在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第二步配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特别是实行基本药物制度,从2009年10月1日起,在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第三步从2010年1月1日起,在其他事业单位实施。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的同时,对离退休人员发放生活补贴。
当地时间9月6日,应美国国会众议长佩洛西的邀请,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于抵达亚利桑那州菲尼克斯市,开始对美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这是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近20年来首次访美,对中美关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吴邦国9月10日下午在白宫会见了美国总统奥巴马,宾主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9月10日晚吴邦国在华盛顿出席了由美国友好团体联合举行的晚餐会并发表题为《中国的发展和中美关系》的重要演讲。
为推动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深入开展,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经中央批准,中央宣传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开展评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活动。
9月10日下午,世界经济论坛第三届新领军者年会(2009年大连夏季达沃斯年会)在大连世界博览广场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强调,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落实并不断丰富和完善一揽子计划,推动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9月11日下午,台北地方法院一审宣判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陈水扁家庭弊案,裁定陈水扁贪污、洗钱、受贿、伪造公文罪名成立,数罪并罚判处其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9月14日上午9时20分许,我国海南航天发射场在海南省文昌市破土动工,标志着我国新建航天发射场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发射场建成使用后,对于优化和完善我国航天发射场布局,推动航天事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海南航天发射场的建设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我国现拥有酒泉、太原、西昌三大航天发射场,分别始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发展,已成为闻名世界的现代化航天发射场,迄今共执行100余次航天发射任务。海南航天发射场建设由于起点高,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程度将更高,可靠性和安全性进一步提升,它的建设和使用,将使我国未来航天发射前景更加广
2009年9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将在北京举行。全会号召,全党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把党和国家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而努力奋斗,永远不辜负人民的信任和期望。
9月20日上午,首都各界代表900多人在全国政协礼堂隆重集会,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0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民政协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扬人民政协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继续扎实有效地履行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切实发挥好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形势与政策年度国际时事
2008年
11月4日,奥巴马当选第56届美国总统。
11月15日,为期一天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会议结束时发表了支持全球经济稳定和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宣言
2008年12月8日~11日,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团长会在北京举行。
2008年12月11日~12日,欧盟峰会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
2008年12月13日,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日本福冈举行。
2008年12月15日,第六次中美战略对话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
2009年1月9日,第九次中日战略对话在日本东京举行。
1月20日,奥巴马宣誓就任美国第44任总统。
2月10日,俄罗斯废弃的“宇宙2251”军用通信卫星和美国铱卫星公司的“铱33”卫星在西伯利亚上空相撞。这是太空中首次发生完整的在轨卫星相撞事件。
3月5日~14日,“和平-09”多国海上联合军演在巴基斯坦卡拉奇举行。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日本、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马来西亚、科威特、尼日利亚、土耳其共12个国家的海军参演。演习包括港岸特种部队演练和海上实兵演习两部分。
3月15日,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这是美国今年首次发射航天飞机。
3月17日,法国国民议会通过法国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的决定,结束该国自1966年以来仅保有政治成员身份而与北约“半脱离”的状态。
4月1日,阿尔巴尼亚和克罗地亚正式加入北约,从而使该组织成员国总数升至28个。
4月2日,二十国集团伦敦金融峰会在英国举行。
4月3日~4日,北约峰会在德国和法国举行。
4月17日~19日,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在海南博鳌举行。
5月11日,第二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在英国伦敦举行。
5月20日,第11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行,中国总理温家宝出席,与欧盟方面就进一步发展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气候变化等挑战深入交换了意见,并达成重要共识。会晤期间,双方签署了《中欧清洁能源中心联合声明》《中欧科技伙伴关系计划》和《中欧中小企业合作共识文件》等合作协议。
6月14日~20日,胡锦涛主席出席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九次会议、“金砖四国”领导人会晤并对俄罗斯、斯洛伐克和克罗地亚进行国事访问。
6月30日,是驻伊美军战斗部队从伊拉克城镇全部撤出的最后期限,伊拉克政府将这天定为“国家主权日”。
7月6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莫斯科举行会谈,就进一步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达成共识,并签署了规定两国新条约内容的框架性文件。新条约规定,在其生效7年后,俄美各方的核弹头数量将降至1500枚~1675枚。
7 7月16日,第十五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在埃及沙姆沙伊赫闭幕。大会通过了指引不结盟运动未来3年发展方向的最后文件和行动纲领《沙姆沙伊赫宣言》。
7月23日,应中国政府邀请,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晚抵达北京,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4天的访问。这是潘基文任联合国秘书长以来第二次正式访华。
7月23日,北欧国家冰岛的代表正式向欧盟轮值主席国瑞典递交了加入欧盟的申请。瑞典外交大臣卡尔·比尔特当天代表欧盟接收了由冰岛外交部长奥叙尔·斯卡费丁松递交的申请。
9月9日,日本民主党、社民党和国民新党傍晚在国会举行党首会谈,就建立联合政权达成一致并签署了最终协议。三党达成协议后,鸠山邀请社民党党首福岛瑞穗、国民新党代表龟井静香出任内阁大臣。
9月16日下午,民主党党首鸠山由纪夫在举行的特别国会首相指名选举中当选为日本新一任首相。民主党、社民党、国民新党三党联合政府于当日组成,17名内阁成员中有15人来自民主党。当晚在皇宫举行了首相任命仪式和内阁认证仪式。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当天上午宣布内阁总辞职,执政358天的麻生内阁画上了句号。
9月16日,欧洲议会全会以382票赞成、219票反对、117票弃权的表决结果,批准巴罗佐出任下届欧盟委员会主席。今年7月,巴罗佐被欧盟27个成员国领导人组成的欧盟理事会正式提名为下届欧委会主席人选。
胡锦涛时代观五大主张
胡锦涛的时代观集中体现了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在时代问题上的重大理论创新,主要包括深刻变革论、和谐世界论、共同发展论、共担责任论和积极参与论五个方面内容。
深刻变革论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当今国际关系、国际格局、国际秩序正处在新一轮调整变化之中。国际形势继续发生复杂深刻变化,一系列重大事件“带来的国际经济政治格局演变十分深刻复杂”,“世界多极化前景更加明朗”。一方面,中印等发展中大国兴起,发展中大国的群体性兴起正在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趋势;另一方面,发达国家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领先的格局没有改变,发达国家不仅竭力维护和扩大于他们有利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还千方百计图谋取得更大的政治经济利益,在国际事务中仍处于重要地位。
科技成为推动时代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战略高技术正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
政治上,一方面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国际关系民主化不断推进;另一方面,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新发展新表现,国际力量对比呈现北强南弱、西强东弱的基本态势。经济上,一方面,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新兴产业、知识经济方兴未艾,世界生产力显著提高;另一方面,全球化在当今的发展使全球性经济发展失衡更加严重,发展中国家在激烈的国际经济科技竞争中总体上处于不利地位,面临着发达国家经济科技占优势的巨大压力。文化上,一方面,不同文明互相认同感得到增强,国际文化合作日益拓展;另一方面,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锋深刻复杂,西方国家加紧向全世界推销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策动形形色色的“颜色革命”。安全上,一方面,和平与发展大局总体稳定,国际安全合作日趋加强;另一方面,局部冲突和战争不断,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一些热点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胡锦涛强调:新挑战新威胁在增加,我们应该严肃地思考如何更好地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严肃地思考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
和谐世界论
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国际社会要“努力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尽管当今世界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矛盾和冲突,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有所增加,但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要和平、国家要发展、人民要合作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应更加重视和谐,强调和谐,促进和谐。”
胡锦涛认为,和平、发展、合作的历史潮流为实现各国人民和平共处、和谐共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建设和谐世界具备了客观现实可能性;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条件下,“努力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福祉”,是实现世界安全稳定繁荣的必由之路,“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2003年5月28日,胡锦涛访问俄罗斯期间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指出:为着“实现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国际社会要通力合作,不懈努力,建设和谐世界。这是胡锦涛第一次提出建设和谐世界的战略主张。此后,胡锦涛在时代的理论和实践中逐渐完善了这一重大战略思想。
建设和谐世界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环保等各个方面。
建设和谐世界思想是胡锦涛时代观的核心内涵。
共同发展论
国与国之间“利益交融、休戚与共”,必须树立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时代思维,“更加注重交流合作、相互借鉴,更加注重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树立与时代变革相适应的新的时代思维,其精义是“更加注重交流合作、相互借鉴,更加注重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国与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形成了“利益交融、休戚与共的局面”。
牢固树立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时代思维。
胡锦涛主张“用更全面的观点看待发展,促进共同繁荣”;“以宽广深邃的战略眼光、以互利共赢的时代思维”审视和处理国家关系。国与国之间“应该客观认识和正确对待对方的发展,相互视为合作双赢的伙伴,而不是零和竞争的对手;相互支持对方和平发展”。要加强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的对话,增加发展中国家在对话形式、议题设定、对话成果等方面的发言权,建立平等、互利、共赢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发达国家要切实帮助和支持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从体制机制等基础问题入手,改革和完善国际经济、贸易、金融体制,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世界经济体系、建设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体系、建设公正合理的国际贸易体系、建设公平有效的全球发展体系;要在减免债务、开放市场、转让技术等方面兑现承诺、付诸行动。发展中国家间要促进合作,不断拓展经贸合作领域,促进合作方式多样化,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提倡互尊互鉴,维护世界多样性和发展模式多样化。
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国家利益至上原则,又大力提倡兼顾共同利益,为破解当今时代“发展之谜”指明了方向。
共担责任论
国际社会应树立共同责任意识,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高度多方入手,统筹兼顾,“携手应对”全球性重大挑战和威胁
应对全球性重大挑战和威胁,胡锦涛主张,各国应该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高度,用相互联系的眼光看待和应对全球性重大挑战和威胁,树立共同责任意识,多方入手,统筹兼顾,“携手应对”。
解决全球性挑战和威胁的出路在于国际社会加强合作。
应对全球性重大挑战和威胁,攸关各国国计民生,对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各国共同发展“至关重要”,要努力维护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和威胁的良好政治环境。各国应该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分歧和矛盾;要互利合作,建立健全多边国际合作机制;合作要体现公正公平,统筹考虑各国发展阶段、国情、能力;应该发挥联合国及相关国际组织的作用。要重视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加强能力建设。要特别关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贫困国家状况,真诚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坚持“各方遵守责任共担原则”。
共同促进世界协调持续发展。
胡锦涛主张,应对全球性重大威胁和挑战,发展中国家要发挥与其地位相适应的作用,“共同努力,承担应尽责任”
积极参与论
“当代中国的前途命运已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必须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为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贡献”
“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一是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总统奥巴马则强调,中国的繁荣是各国发展的源泉。二是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体系的重要成员。 中国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总的看,“机遇大于挑战”。
“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为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贡献。”
胡锦涛认为,防范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问题,既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问题,更是决定我国前途命运的一个政治问题。 胡锦涛的时代观站在历史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时代特征,敏锐把握时代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引领时代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既面临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背景下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也面临着全方位对外开放条件下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严峻考验。我们必须深入学习领会胡锦涛的时代观,贯彻执行好党的方针政策,切实把握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道路,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胡锦涛:中美两国国情不同 关键是要尊重和照顾对方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
国家主席胡锦涛17日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会见记者时说,在会谈中,我向奥巴马总统强调,中美两国国情不同,双方存在一些分歧是正常的,关键是要尊重和照顾对方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
胡锦涛说,中方赞赏奥巴马总统多次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在台湾等问题上尊重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双方重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一根本原则,双方均不支持任何势力破坏这一原则的任何活动。
胡锦涛说,我们将继续本着平等、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政的精神就人权和宗教等问题开展对话交流,以增进了解、减少分歧、扩大共识。
胡锦涛说,中美关系十分重要,维护和促进中美关系是双方的共同责任。中方愿同美方一道推动中美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以更好地造福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问答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问答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09年9月15日~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作了重要讲话。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问: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有何新要求?
答:当前,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的建设状况、党员队伍素质总体上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是适应的。同时,党内也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必须引起全党警醒,抓紧加以解决。
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问:我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六条基本经验是什么?
答:我们党在长期执政实践中,探索形成了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这就是: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水平。这些基本经验,必须倍加重视、倍加珍惜,必须作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长期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
问: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四个“着眼于”是什么?
答: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党的建设总体部署,按照党章要求,着眼于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着眼于增强全党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着眼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全面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把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是全党的重大政治责任。各级党组织要认真贯彻全会决定精神,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加强党建工作调查研究,全面认识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推动党的建设创新,确保党的建设各项部署落到实处,努力在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上见到成效,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问:全会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作出了哪些部署?
答:全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作出了部署,强调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积极发展党内民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问: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四项要求是什么?
答:世界在变化,形势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深入,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必须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问:如何切实推进党内民主?
答: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保证。必须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根本,以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为基础,切实推进党内民主,广泛凝聚全党意愿和主张,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坚持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党的坚强团结保证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要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维护党的集中统一。
问: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是什么?
答: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是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必须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全面贯彻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坚持五湖四海,拓宽视野选拔干部,广辟途径培养干部,满腔热情爱护干部,严格要求管理干部,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力,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干部,健全干部管理机制。
问: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是什么?
答: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着力扩大覆盖面、增强生机活力,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使广大党员牢记宗旨、心系群众。要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问: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的四个“大兴”是什么?
答: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党和人民事业成败。必须在全党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始终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以思想教育、完善制度、集中整顿、严肃纪律为抓手,下大气力解决突出问题,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形成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力量。要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以坚强党性保证党的作风建设。
问:如何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答:坚决反对腐败,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必须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更有效地预防腐败,不断取得反腐败斗争新成效。要加强廉洁从政教育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工作力度,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