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讲义
中国的和平崛起(发展)
中国的和平崛起之路的基本特征是:世界各国和平共处,共同发展之路,是一条依靠自身力量,挖掘自身内涵,注重全面协调之路,是一条通过制度创新,提高国民素质,实现社会自我完善之路,是一条在全人类共同利益基础上的振兴中华之路。
概括地讲中国崛起就是,在同经济全球化相联系而不是相脱离的进程中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围绕这条建设道路,最重要的战略方针有三条:
⑴ 锐意推进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内涵的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以形成实现和平崛起的政制度保证,⑵ 大胆借鉴吸收人类文明成果而又坚持弘扬中华文明,以形成实现和平崛起的精神支柱,⑶ 统筹兼顾各种利益关系,包括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以形成实现和平崛起的社会环境。
中国的和平崛起的重大意义在于,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它将使世界格局更为平衡,国际社会更为安全,中国的和平崛起将使人类的文明和文化更为丰富多彩,为人类提供更多的模式和文化借鉴,中国的和平崛起将为国际关系的历史带来新的范例和素材,证明人类可以以理智和文明的方式处理好国家冲突这一千古难题。
2020年我国要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本世纪头20年对于我国来说面临着重大战略机遇期。
⑴ 地缘政治环境机遇。“9·11”事件及之后伊拉克战争导致的美国全球战略调整,不仅使得美国无法集中其外交,军事和经济资源对付中国,并且美国因此还有不少问题要有求与中国,这为中国的和平崛起赢得了宝贵时间,中国市场对亚洲经济拉动作用的日益明显并已与日本匹敌,中国与东盟,中亚四国间建立的区域化体系及朝核问题上形成的北京六方会谈机制等周边因素也有利于中国的和平崛起。
⑵ 新科技革命机遇。世界范围内以电子技术和生命技术为核心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了传统产业的现代化,这对于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行工业化和信息化并举,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改变城乡二元化结构,实现跨越式发展都十分有利。
⑶ 经济全球化机遇。经济全球化为中国的和平崛起带来的最大机遇就是,中国可能通过和平方式和市场途径获得国际分工的重新选择和战略资源的重新配置,而不必象历史上的后兴大国那样,通过战争掠夺别国资源来实现自身的发展和崛起。
2. 发展中俄关系应作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 加强相互支持,深化政治互信。双方在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民族尊严等重大问题上相互支持,不断加深两国业已建立的政治互信。这是中俄关系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
第二, 扩大互利合作,实现互惠双赢。在开展合作时,既要考虑本国利益,又要照顾对方的利益,努力创造更好的合作环境。
第三, 拓展友好交往,加深传统友谊。两国政府要为保护对方人员的合法权益,鼓励双方人员往来提供更好的条件,并加强引导和管理。
第四, 密切沟通协作,促进和平发展。中俄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世界的和平,稳定和发展负有重大责任,双方在维护联合国的权威,建立国际新秩序,推进世界多极化等重大国际问题上有共同利益,立场相同或相近,双方应进一步加强沟通和协作,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为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发展中俄关系的核心思想是:在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基础上,发展两国的长期睦邻友好和互利合作。良好的中俄关系有利于维护本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完全符合世界局势与国际关系发展的潮流与需要。
3.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内涵
⑴ 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
⑵ 执行完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努力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
⑶ 必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多极化是世界的发展趋势,中国必将成为未来世界格局多极化的一极,西方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和平演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
⑷ 南北差距日渐扩大,南北矛盾日益加深,发展问题是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
⑸ 尊重世界的多样性,努力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4.中国倡导的国际秩序
进入新世纪后,国际上各种矛盾更加错综复杂,经济全球化的双刃剑特征不断凸显,世界多极化进程步履艰难,特别是九一一事件和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更给新世纪初的国际环境带来了重大冲击,可以说,目前已经进入了国际格局转型的关键时期,也就是说进入了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关键时期。在此情势下,中国提出了我们认为应当树立的国际秩序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的内容:
⑴ 在民主观上,中国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即国家不论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各国不仅有权自主地决定本国事务,而且有权平等地参与决定国际事务,通过协商解决共同关注的国际问题。
⑵ 在发展观上,中国主张促进全球经济均衡发展,国际社会应该共同努力,趋利弊害,推进世界经济朝着均衡,稳定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中国主张各国开展互利合作,缩小南北差距,妥善解决贫富悬殊等问题,努力促进全球的共同发展。
⑶ 在具体努力方向上,中国主张应该高度重视改革和完善国际金融体制,加强危机预防和应对能力。应该充分尊重和体现各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关切,健全开放,公平的多边贸易体制。
⑷ 在国际法理论观上,中国主张尊重公认的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维护联合国的权威,充分发挥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方面的主导作用。
⑸ 在安全观上,中国主张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以互信求安全,以对话促合作。当前国际社会应共同反对恐怖主义,为促进共同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⑹ 在文明观上,中国主张尊重世界的多样性,维护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世界上各种文明,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应该彼此尊重,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
5.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应发挥的作用
联合国主张以公认的国际法原则为基础,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和危机,以多边形式解决全球问题和地区问题。
6.中国反对恐怖主义的态度(重要) 原则治标治本
有预谋,有政治目的,伤害平民以及非国家行为或者地下组织这四个要素将成为国际社会今后就恐怖主义定义问题进行磋商的重要基础,这是因为,这些要素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恐怖主义的本质。
恐怖主义是危害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一大公害,中国一贯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并积极参与国际反恐。中国已参加了绝大多数国际反恐公约,并批准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缔结的《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中国主张,联合国和安理会应在国际反恐问题上发挥主导作用,针对恐怖主义的军事行动应目标明确,避免伤及无辜。一切行动应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及其他公认的国际法准则,有利于维护地区及世界和平的长远利益。
恐怖主义属于极少数极端邪恶势力,绝不代表任何民族或宗教,所以不能将恐怖主义与特定的民族或宗教混为一谈。“东突”恐怖势力受到国际恐怖组织的训练,武装和资助,反对“东突”是国际反恐怖主义斗争的重要方面。所谓“东突”是指早年由我国新疆地区逃到国外,受某些外国势力支持,妄图在我国新疆境内建立独立的“东突厥斯坦国”的一小撮民族分裂势力。
中国主张各种反恐的努力必须符合联合国宪章以及其他得到普遍承认的国际关系准则的目标和原则。这些努力必须致力于地区以及世界范围的和平,稳定和发展。
对恐怖主义的行动范围不能随意被扩大。恐怖主义不能随意加之于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任何国家和地区也不能施用所谓的双重标准。我们不仅要对表面的恐怖主义作斗争,而且还要根除其背后的最终原因------贫穷及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
美国反对恐怖主义的真实战略目的在于对新世纪世界政治秩序重新洗牌,把世界纳入美国主导的政治秩序之中,实质上仍然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表现,中国对此持反对态度。
7.朝鲜核问题
朝鲜核问题的来龙去脉:
90年代初,美国通过卫星发现朝鲜可能正在发展核项目,并一度考虑对朝鲜采取有限军事行动。
1994年美朝达成《框架协议》,朝鲜同意停止从核反应堆里提取钚,作为回报,美国同意用十年的时间为朝鲜建造一座或数座总发电量2000兆瓦的轻水反应堆,完成前美国将连同其他国家向朝鲜提供重油,作为能源补偿。
2002年初,布什将朝鲜,伊朗及伊拉克并列为“邪恶轴心”,而原定在2003年以前完工的轻水反应堆仅完成了四分之一的工程,引起朝鲜的不安。10月,美国助理国务卿访问平壤后,宣称朝鲜已承认它在开发浓缩铀。
12月,美国以朝鲜违反框架协议为由,停止向朝鲜提供重油,朝鲜随即宣布启封其被冻结的钚设施。
2003年4月份,中国作为协调国在北京召开中美朝三方会议。
2003年8月份,中美朝再次就朝鲜核问题进行谈判,这一次日韩俄也加入行列,三方会谈扩大为六方会谈。不过,两轮谈判进展有限,美国和朝鲜依然各说各话。
中国是朝鲜半岛的友好邻邦,对朝鲜半岛的核问题深表关切。中国一直致力于朝鲜半岛无核化,并以此作为解决朝鲜核问题的出发点。主张朝鲜半岛无核化,反对朝鲜半岛任何一方发展或拥有核武器。与此同时,中国也充分理解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对于自身安全的担忧。
朝鲜的核问题必须通过对话来解决,这是中国的立场。只有这样,才能巩固和加强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而且这也是有关各方共同关心的问题。正是基于这一点,中国正在并将始终如一地为推动各方对话及对话本身进程做积极的努力。
中国认为,解决朝鲜复杂的核问题需要时间。但是相关各方的善意,诚挚和持久的努力是最为重要的。希望相关各方保持克制与冷静,并预防局势未来向紧张化的方向发展。中国愿意为确保朝鲜核问题朝着和平解决的方向发展继续努力。
8.传统安全威胁因素
9.非传统安全威胁因素
10.国际关系民主化
11.世界多样性
12.南北关系中的发展援助问题
13.南北关系中的贸易保护主义问题
14.南北关系中的技术转让问题
15.南北关系中的石油问题
16.南北关系中的保护生态环境问题
17.1989年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对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18.南北关系中的移民问题
19.南北关系中的恐怖主义问题
20.南北关系中的人权问题(重要)
西方国家把人权作为对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进行和平演变,渗透和颠覆的工具,人权问题已经成为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强权政治对第三世界国家施加压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南北国家在人权问题上的分歧在于三个方面:一 第三世界国家强调生存权和发展权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人权;西方国家则认为“普遍人权”先于发展权;其“普遍人权”的实质是“脱离了人的本质和共同体的利己主义的人的权利”;二 发展中国家强调各国有权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制度,民主和自由;西方国家则鼓吹人权的普遍价值,妄图把自己的人权标准强加给其他国家。三 第三世界国家认为,种族主义,新殖民主义,外国入侵等大规模侵犯人权的行为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西方国家则主张建立“人权法庭”等干预机构,对他国所谓“侵犯人权”的行为进行干涉。
冷战结束后,某些国际集团先后抛出了一些有关人权的奇谈怪论,如“人权无国界”,“人权高于主权”,“有限主权论”,“合法的人权和人道干预论”,“不干涉内政不适合人权问题”等。这些论调的实质是以“人权”之名,推行新干涉主义和新炮舰政策。
另一方面,西方国家大搞双重标准,对本国或盟国或有战略利益的国家的侵犯人权的行为听之任之,甚至加以美化。
“霸者之道则不然:其心未尝仁也,而患天下恶其不仁,于是示之以仁;其心未尝义也,而患天下恶其不义,于是示之以义”美国的人权政策是借民主装饰霸主,以人道掩饰霸道,以人权粉饰霸权。
21.中国在人权问题上的立场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