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国内形式与政策

来源: 2017-05-14 10:21
 学科定位与发展
1.诞生:1919年,威尔士工业家戴维·戴维斯在阿伯里斯特威斯(Aberystwyth)的威尔士大学资助建立了国际政治系,并为伙计政治专业设立了伍德罗·威尔逊讲座教授(Woodrow Wilson Chair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这种设置标志着独立的国际政治学科的诞生。
2.现实主义
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Thucydides) 《伯 罗奔尼撒战争史》(The History of the Peloponnesian War)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政治理论家尼科洛·马 基雅维里(Niccolo Machiavelli) 《君主论》(The Prince)
17世纪英国哲学和法学家托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 《利维坦》(Leviathan)
1)古典现实主义
修昔底德(thucydides):《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马基雅维里(Niccolo Machiavelli):《君主论》
某些事情看起来是好事,可是如果君主照着去办就会自取灭亡,而另一些事情看起来是恶行,可是如果照办了却会给他带来安全与福祉。
世界上最弱和最不牢固的东西,莫过于不以自己的力量为基础的权力和声誉了。
汉斯·摩根索(Hans Morgenthau)《国家间的政治》(Politics Among Nations)
政治现实主义六原则:
1、政治受到根植于人性的客观法则的支配
2、用权力界定利益的概念是国际政治的主要路标
3、被界定为权力的利益这一概念是普遍适用的客观范畴
4、在道德要求和政治行动的成功条件之间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冲突
5、不能把特定国家的道义愿望与普世适用的道义法则等同
6、政治现实主义与其他学派的差异是真实、深刻的。
国家利益的最基本组成部分就是本国的生存和安全。一国所追求的利益必须与其实力相称。
2)新现实主义
肯尼思·沃尔兹(Kenneth waltz)《国际政治理论》(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与古典现实主义的区别:
A. 权力不是目的本身,而是可能使用的手段。
B. 作用与后果之间的关系不是单向而是双向的,同时存在于单位层次与结构层次。
C. 权力斗争是国际体系的产物,而不是人性的结果。
D、国家不会为了其他利益而放弃已经获得的安全。
3.理想主义
柏拉图(Plato)
约翰·洛克(John Locke)
查理·路易·孟德斯鸠(Charles de Secondat, Baron de Montesquieu)
胡果·格劳秀斯(Hugo Grotius)
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4.二十年危机,现实主义,第一次大争论(发生于1930年代到1940年代,是有关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争论)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学科成型,方法多样,理论多元
当今,更趋庞杂,走向后现代
Realism现实主义
1.哲学领域:唯实论(与唯心论idealism和唯名论nominalism对立)
2.文学领域: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romanticism和避世论者‘escapist’approach)
3.国际关系领域:
A.现实主义核心假设:
•人本质上是自私的,竞争性的,这意味着利己主义是定义人性的特点。
•国家系统在运行的背景下,国际混乱,在不存在权力高于主权国家为高。
•结果:对于现实主义,国际政治是,第一个和最后,关于权力和自我利益的“权力政治”模式的国际政治
•利己主义:或关心自己利益幸福,或者自私,相信自己的利益在道德上优于别人的。
B.现实主义学派及其发展
现实主义谋求阐释的是世界的现实情况(how the world is) ,而不是世界的理想情况(how the world ought to be)。对现实主义者来说,政治就是在一个缺少资源的世界上,群体间为了权力、声望、影响和安全而不间断地进行的斗争。现实主义的不同分支:
• 古典现实主义(classical realism)
• 新现实主义(neo-realism)
• 进攻现实主义(offensive realism)
• 防御现实主义(defensive realism)
• 新古典现实主义(neoclassical realism)
这些分支有共同的假定,也有不同的观点。
1、古典现实主义(强调人性):现实主义的一种形式,解释在很大程度上来讲强权政治人类自私或自我主义。
(1)现实主义发展的第一阶段。思想根源可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古希腊。
(2)强调人天生就是利已的,个人权力意志的放大就是国家的权力欲。
米尔斯海默在《大国政治的悲剧》一书中把古典现实主义称为人类本性现实主义(human nature realism) 。
◆修昔底德(Thucydides,约死于公元前400年),他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最早论述了今天可称为“权力政治”的东西,即利益的冲突和权力的不均衡会导致战争。
◆马基雅维里:《君主论》(Niccolo Machiavelli,1469-1527)
马基雅维利主义:
• “希冀牢固占有他国领土的君主们,应该对这些领土上原来的统治者,满门抄斩”
• “君主们应该杀掉他们的敌手,而不是没收他们的财产,因为蒙受掠夺的人,可以图谋复仇,而那些已被铲除的人,则不可能这样做了”
• “人民对于谋杀他们的父亲,与丧失他们的祖传财产相比,忘却得更快”
• “真正的慷慨宽宏在于,对于自己的财产,吝啬小气,对于他人的所有物,慷慨大方”
• “导向幸福的不是美德,而是对于美德与邪恶加以审慎的运用”
• “加害于人的时候,应该坏事做尽,这样,对伤害的品味瞬息即逝,伤害所带来的痛苦也就较轻,而施惠于人的时候,则应该细水长流,一点一点地赐予,这样,恩惠就会被人更为深切地感受到”
• “一个得胜凯旋的将军,如果惧怕他的君主可能会鸟尽弓藏,恩将仇报,那就可以先下手为强、揭竿而起,发起叛乱,以惩罚君主的背恩忘义”
• “如果一个人,必须在对人施加严重的伤害与对人施加轻微的伤害之间进行权衡定夺的话,他就应该选择施加严重的伤害”
• “一个人对于他所图谋杀害的人,不应该说‘把你的枪给我,我要用它杀死你’,而只应该说‘把你的抢给我’,这是因为,一旦有枪在手,你就可以为所欲为了”
《君主论》内容:
• 提出了古典现实主义的一个中心命题,即人性恶。
• 提出了国际关系中结盟的利弊和后果。
• 提出了军事力量在国家竞争中的重要性。
◆霍布斯(Thomas Hobbes ,1588–1679)《利维坦》
•State of Nature自然状态
• “自然使人在身心两方面的能力都十分相等,以致有时某人的体力虽则显然比另一人强,或是脑力比另一人敏捷,但这一切总加在一起,也不会使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大到使这人能要求获得人家不能像他一样要求的任何利益……他们的目的主要是自我保全,有时只是为了自己的快乐;在达到这一目的的过程中,他们彼此都力图摧毁或征服对方。……由于人们这样互相疑惧,于是自保之道最合理的就是先发制人,也就是用武力或机诈来控制一切他能够控制的人,直到他看到没有其他力量足以危害他为止。……在人类的天性中我们发现:有三种造成争斗的主要原因存在。第一是竞争,第二是疑惧,第三是荣誉。第一种原因使人为了求利而侵害,第二种原因使人为了求安全而侵害,第三种原因使人为了求名誉而侵害。”
• “根据这一切,我们显然可以看出:在没有一个公共权力使大家慑服的时候,人们就处于所谓战争状态下。这种战争是每一个人对每一个人的战争。……人们不断处于暴死的恐惧和危险之中,人的生活孤独、贫困、卑污、残忍和短寿。……这种人人互相为战的战争状态还产生了另一种结果,那就是不可能有任何东西是不公正的。是与非、公正与不公正的概念在此不能存在。没有公共权力的地方就没有法律,而没有法律的地方就无所谓不公正。……”
霍布斯和古典现实主义
三个假设:
•人是平等的。
•他们互动,无政府状态。
•他们由竞争,自信的缺乏与荣耀所驱动
◆摩根索(Hans Morgenthau,1904-1980)《国家间政治》
摩根索的《国家间政治》(1948)在国际关系理论发展中极具影响力。他下决心制定一个 “权力政治”的科学,它基于一种清晰呼应马基雅维利和霍布斯的信念,那他所谓的“政治人”是一个天生自私有贪得无厌的欲望支配别人的动物。拒绝'道德'接近国际政治,摩根索主张强调“现实主义”外交,基于权力平衡的分析和促进国家利益的需要。
• 理论核心是权力政治。
• 国家的行为都是从被界定为权力的利益出发的。
• 国家是作为理性行为者行事。国家目标与其权力或能力是相称的。
◆权力政治(power politics)
• 国际政治同一切政治一样,都是为权力而斗争。
• 国家对权力的追逐,必然导致它们之间的利益冲突、权力的不均衡和和战争。
• 权力均衡能够维持秩序与和平。
◆政治现实主义的六项原则
• 政治是由客观规律监管,它的根在人类的天性。
• 理解国际政治的关键是的概念在权利方面界定利益的兴趣。
• 国家政权的形式和性质会有不同的时间,地点和背景,但利益的概念保持一致。
• 普遍的道德原则不指导国家行为,但这并不排除在道德意义的认识上的政治行动。
• 道德诉求是针对特定的民族,没有普遍认同的一套道德原则。
• 在政治领域是自主的,这意味着在国际政治中关键问题是“这政策将如何影响国家的权力?”
◆人性的现实主义观点
•首先,人性的本质核心是固定和给定的,由“自然”塑造(生物或遗传因素),而不是由“后天”(教育或社会影响一般因素)。
•其次,本能最终压倒智力。人类由非理性的欲望驱动:厌恶,恐惧,希望和欲望,其中最强的是渴望对他人行使权力。智力和理性可以指导我们追求这些欲望,但他们不在最初确定它们。
•第三,人类本能地追求自我和利己主义,与它们之间的冲突是人生中不可回避的事实。对古典现实主义者,个人的利己主义决定国家利己主义,并由此创建的国际体系是必然以竞争和追求国家利益为特点。因此,希望国际合作甚至“永久和平”是一个乌托邦式的幻想。
2、新现实主义(求助于国际体系):国际透视政治的修改强权政治模型通过突出显示结构国际体系的制约因素;有时也被称为“新”或结构现实主义。
体系理论:一种致力于“体系”工作的研究,解释他们的经营和发展当中的组成部分相互作用方面。
三个分析层面:人类个人、国家和国际体系
国际体系:
•无政府状态
现实主义者强调国际体系的规则创造无政府状态 - 这意味着没有完全的混乱或不存在的结构和规则,而是缺乏一个中央政府能执行规则的一个术语。
•主权
主权意味着政府有权利,至少在原则上,做任何它想要在自己的领土。
主权还意味着各国不应该在其他国家的国际事务干涉。
•均势
在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状态,对一国的力量最可靠的制动是其他国家的力量。权力的长期平衡是指一国或多国的权力被用来平衡另一个国家或国家集团的概念。
结盟是协调他们的行动来完成一些最终状态的联盟。大多数结盟都是正式书写条约,关注一个共同的威胁和有关国际安全的问题,并忍受一系列问题和一段时间。
•大国和中等国家
一般情况下,大国可以通过它们只能由其他大国在军事上被击败的标准区别开来。
中等强国的排名略低于在他们对世界事务的影响力方面的巨大权力。
•权力分布
对于新现实主义者,国际权力分布的极性,这是指以体系中独立的权力中心的数目来描述。如:一个多极体系、一个单极体系、双极体系、一个三极体制
一些国际关系学者认为,和平最好由一个相对平等的(多极)权力分配维持,因为当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机会轻松取胜。
与此相反的命题是:和平最好由霸权保存,其次是由两极。
权力转移理论:该理论认为,战争起始于挑战最高的地位等级,当一个崛起的大国被超越(或威胁超越)最强大的国家的榜首位置。感觉被旧的规则所约束的挑战者可能会试图改变它们。如果挑战者不发动战争,以取代顶部的权力,后者可能引发预防性战争停止挑战者的崛起成为太大的威胁。
•霸权
霸权是通过持有权力在国际体系中的优势的一个国家,以便它可以一手主导由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进行的规则和安排。这样的国家被称为霸主。
霸权稳定论。
什么是体系的结构?
. 结构“是体系内除相互作用的单位之外的唯一成分”。
. 结构“是插在相互作用的单位与他们的行为和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这两者之间起作用的东西。”(即国家与国际政治现象之间的、决定国际政治现象的要素。)
. 结构“是单位相互间的相对位置……是它们被安排和被定位的方式”,是“体系组成部分的位置排列和这位置排列所根据的原则”。
. (因而,国际体系的结构是:[1]无政府原则和[2]国家间的能力[权势]分布状况。)
国际政治结构的组成要素
. 无政府原则
. 如何设想一个无政府的体系有其组织原则?如何设想一个无正式组织的体系有其秩序?引自微观经济学的比拟——经济单位和市场
. 国际权势互相制约机制:“在国家保持自主性的情况下,每一国都处于一种与其他国家间的可具体确定的关系。它们构成某种秩序。”“因为各国间互相制约,国际政治便可以起码的组织方式来考察。”
. 由国家生存必要而来的行为选择机制:“国家追求保障自己的生存……生存是实现国家可能有的任何目标的先决条件……从其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中,(国际体系)发展出了这样的结论:惩罚或酬赏多少与希望在体系中取得成功所需条件大致相符的行为。”“根据其后果来选择其行为。”
国际政治结构的组成要素
. 国家间的power分布状况(而不是国家的功能)
. “组成一个无政府体系的诸单位在功能上没有区别。这样一种秩序中的诸单位主要是按照它们从事类似的任务的能力之大小来区分的。” “由于其权势不同,国家被置于不同的位置上。”
. “体系的结构随体系内各单位间能力分布状况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体系作用于国家
• 1.理论并不解释具体的政策;
• 2.体系只给一个大体方向上的力。
• 3.体系产生作用的原因在于“结构”。
• 4.在国际关系中,结构最重要的则是无政府状态,各国权力分布。
• 5.在特定时期内,这些基本都是给定的。
安全两难:两个全无恶意并求取安全的国家,由于无政府状态(anarchy)下一国对他国意图的不可确定(uncertainty),从而只能依赖自助(self-help),其为确保自身安全考虑而采取的政策会引起对方的疑惧(fear),从而对方进一步采取政策,……从而不断螺旋升级,冲突不可避免。这种无论追求安全还是不追求安全,结果都越来越不安全的状态,就是“安全两难”。
“安全两难”生成机理:
第一,无恶意。(起点)
第二,无政府状态。
第三,自助和意图的不确定。
第四,疑惧。
第五,“两难”和理性行动。(终点)
新现实主义(neorealism)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主要代表作是肯尼思•沃尔兹(Kenneth Waltz)1979年发表的《国际政治理论》(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
◆新现实主义的两个修正
• 目的与手段:权力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国家最终关心的是安全。
• 原因与结果:权力政治是国家与由国家组成的国际体系相互作用的结果。
◆单位与体系的互动
• 国家作为统一的、以生存为最低目标的行为主体,是构成国际体系的单位。
• 国际体系的变化,是单位实力对比的变化造成的。它的特性是由大国数量决定的。
• 未来的结果,取决于国家的动机,也取决于体系的结构。
◆强调体系的压力
• 权力斗争是国际体系作为一个整体的产物,而不是人性(the nature of man)的结果。
• 无政府的国际体系,决定国家间的关系必然是一种紧张状态。
◆关于“安全困境”(security dilemma)
一个国家为保障安全而采取的措施,会降低其他国家的安全感。国家为了安全而相互采取的措施,造成了国家难以摆脱的一种困境。
新现实主义认为,以安全为代价追求权力是不值得的,因此国家有时会选择谈判而不是战斗。
3、进攻现实主义、防御现实主义与新古典现实主义
关于这三者的关系,在西方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认识。有人把防御现实主义与进攻现实主义作为新古典现实主义的两个分支,也有人把它们作为三个不同的分支。
(1)进攻现实主义:结构现实主义的描绘状态为“权力最大化”,因为没有限制他们的欲望控制了国际环境的一种形式。
代表人物:John Mearsheimer (米尔斯海默)
• 无政府状态下安全是稀缺的,国家实现安全只能追求权力最大化,因此倾向于采取冲突行动。
• 来自体系的压力足以使国际处境相似的国家采取相似的行为。
• 由于体系中会出现修正主义大国,因此大国冲突不可避免。
(2)防御现实主义
• 在无政府状态下,安全并不是稀缺的。
• 国家对付威胁是以一种适度的“平衡”方式。
• 国家对军事征服几乎没有内在的兴趣,因为扩张的代价往往大于收益。
• 国内因素对外交政策有重要的影响。领导人的决策会受到国内政治的制约。
(3)新古典现实主义
• 进一步强调了内部变量与外部变量、系统变量与单位变量的结合。
• 国家的外交政策取决于它的国际地位和相对物质力量。不过,这种权力地位对外交政策的影响以国家领导人的作用为媒介,即领导人如何认识国家权力地位以及对资源的支配程度如何。
◆有关现实主义的小结(一)
①各派的共同点:无政府、权力政治、国家作为主角是理性行为体。
②关于权力政治的由来:
• 古典现实主义:基于人类本性,主要原因在单位层面(即国家)
• 新现实主义:国际体系的压力(无政府状态)
• 进攻现实主义:体系结构
• 防御现实主义:体系结构与国内因素
• 新古典现实主义:体系原因与单位原因
③关于国家希望拥有权力的数量:
• 古典现实主义:最大限度地获取权力与利益
• 新现实主义:以安全为目标,适度获取权力
• 进攻现实主义:最大限度地获取权力,以霸权为最终目标
• 防御现实主义:以平衡威胁为目标,适度获取权力
• 新古典现实主义:取决于领导者对外部环境的感知和对资源的支配
◆有关现实主义的小结(二)
. 现实主义的核心词汇是权力和自利。
. 古典现实主义解释国家行为依赖“人性”,新现实
主义依赖“结构”。
. 马基雅维利是邪恶的导师。
. 霍布斯的自然状态等同于战争状态。
. 摩根索的现实主义六原则。
. 层次分析法与两种现实主义。
. 结构的作用与“安全两难”
. 进攻性现实主义与大国政治的“悲剧”
◆现实主义有没有理论内核?
• 肯尼思•沃尔兹强调的是“无政府、自助与权力平衡”。
• 蒂莫西•邓恩(Timothy Dunne)则把现实主义的要素概括为3个S,即statism(国家主义)、survival(生存)和self-help(自助)。
◆几点概括
第一,国际体系是无政府的(anarchic)。
第二,在这个以无政府为特征的体系中,主要的行为体(major actors)是作为整体单位的国家(states)。
第三,权力是理解国际关系的关键。
第四,国家是理性的行为者。
Liberalism自由主义
• 理想主义——新自由主义
• 相互依赖自由主义
• 自由制度主义
• 共和自由主义
核心预设
• 对人性的乐观态度(理性或可完善性)
• 确信国际关系为合作性(至多是竞争性)而非冲突性
• 对进步的信仰(但大部分仍肯定无政府状态)
Idealism理想主义
• 理想主义(有时被称为'乌托邦')是一种强调道德价值观和理想的重要性的接近国际政治的方法,而不是权力和追求国家利益,作为外交政策制定的指南。
• 理想主义本质上是自由国际主义的一个变种:它反映了对国际和平的前景,通常有一个加强国际法律改革国际体系相关联的欲望强烈的乐观和拥抱世界主义伦理学。然而,理想主义不是合作广泛与自由主义:理想主义比自由主义更广泛和更模糊的(模糊的),和现代自由主义的理论往往从理想主义冲动断开。
代表人物:Woodrow Wilson(威尔逊)
◆十四点原则
1.打开契约和平的,公然抵达,之后不得有任何形式的私人国际共识,但外交应经常进行坦率和在公众视野。
2. 航行在海上的绝对自由,在领海以外的,都在和平时期和战争时期,除海洋可关闭全部或部分由国际行动的国际公约的执行。
3. 消除所有经济障碍,并建立所有同意以和平及维护其自身相关联的国家之间的贸易条件的平等。
4. 充分保证给予和采取的国家军备将降低到与国内安全相一致的最低点。
5. 一个自由,豁达,绝对公正的调整基于一个严格遵守的原则,所有殖民主张,在确定主权,所有这些问题有关的人民的利益必须具有相同的权重,其与政府的平等索赔标题是待定。
6. 所有的俄罗斯领土,这种解决影响俄罗斯作为所有问题的撤离将确保在获得她的独立决定自己的政治发展和国家的不受阻碍和unembarrassed机会的世界其他国家的最好的,最自由的合作政策,并确保她的真诚欢迎进入下她自己选择的机构自由国家的社会,并且,超过了欢迎,援助还每一种,她可能需要和可能她自己的愿望。在几个月给予俄罗斯由她的姐妹国家的待遇来将他们的良好意愿的严峻考验,从自身利益作为杰出的智能化和无私的同情,和她的需要的理解。
7. 比利时,整个世界都会同意,必须撤离和恢复,没有任何企图限制她享有与所有其他自由国家的主权。没有任何其他单一的行为将作为这将有助于恢复中,他们有自己的设置,并确定其相互关系的政府的法律民族之林的信心。如果没有这种愈合作用国际法的整个结构和有效性永远受损。
8. 所有法国领土应该被释放,并在入侵部分恢复,并于1871年在阿尔萨斯 - 洛林,这已经影响世界稳定​​的将近五十年的和平的事被做了普鲁士对法国的错误,应该纠正,以便和平可能再次在所有的利益作出安全。
9. 意大利边境的调整应沿国籍清楚地辨认线进行。
10. 奥匈帝国,它的地方,我们希望看到的保障和保证各国之间的人,应给予最自由的机会,自主发展。
11. 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和黑山应疏散;被占领土恢复;塞尔维亚给予自由和安全的出海通道,以及一些巴尔干国家彼此沿着效忠和民族的历史上建立了友好行确定律师的关系,以及国际的几个巴尔干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独立和领土完整的保证,应订立。
12. 目前奥斯曼帝国的土耳其部分应保证一个安全的主权,但其他民族现在这是在土耳其统治下,应保证生活的一个勿庸置疑的安全性和自主发展的绝对不受干扰的机会,达达尼尔应该永久地作为开一个自由通行在国际保证所有国家的船舶和电子商务。
13. 一个独立的波兰国家应竖立其中应包括无可争议的波兰民众,应确保一个自由和安全的出海通道,且其政治和经济独立和领土完整应受到国际公约保证居住的地区。
14. 必须在特定的契约形成的给予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的共同担保,以大国和小国一样的目的,国家的一般关系。
◆十四点原则(小结)
1.依赖于开放的外交,而不是秘密协议 2.公海自由 3.免费贸易 4.减少军队和/或武器 5.相当调整殖民地6. 俄罗斯自行决定自己的政府津贴 7.尊重比利时的完整性;8。法国领土的恢复;9。意大利境内接收基于种族;10。奥匈帝国收到公平的发展机会;11。独立的巴尔干国家,12。Selfdetermination的奥斯曼帝国,并通过达达尼尔海峡自由通行的人民;13。独立的波兰;14。国际联盟的形成,以保证独立于所有国家,无论大小
Neoliberalism(新自由主义)
国际政治视角看,在现实主义的挑战中重塑自由主义,尤其是新自由论;它强调国际体系内的空间合作的行为虽然不否认无政府主义的民族性格。
自由主义的特征(1)
自由主义一切形式的中心主题是和谐或平衡之间利益争夺的概念。个人,团体和,对于这个问题,国家可能追求自身利益,而是自然的平衡往往会断言本身。在更深的层次,相互竞争的利益相互补充,冲突是永远不可调和的。正如,从自由的角度来看,自然或不受监管的平衡往往在经济生活中出现,利益的平衡趋向于发展之中的世界各国,处置自由主义者相信和平与合作的可能性。
自由主义的特征(2)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自由主义范式是没有明确的现实主义不同,因为他们都分享有关如何国际政治著作中某些主流的假设是很重要的。最显著,无论自由派和现实主义者接受世界事务的形状,以显著的方式,通过国家之间的竞争,这意味着国际制度,也许必须始终保持的,分散的。所不同的,不过,是自由主义者认为,该系统内的竞争是和谐的一个更大的框架内进行。
国内学者的概括:
“理性主义思想家一般承认国际无政府状态,但他们强调与这一状态并存的还有有序的国际交往。强调国际关系中各国的共同利益,共同价值观念和共同规范起着或必将起首要作用,正是这些纽带保证了国际社会的存在,并且使之具有和谐性本质。从根本上说,理性主义国际关系思想来自关于人的理性主义信念:人的本质属性在于其理性,理性使人能够按照自然的法则,在合理地保存和造福自我的同时发扬其固有的群体秉性,即与其他个体友好交往并且结合成有序社会的天然倾向。近代以来理性主义学说的着眼点归根结底是兼具个性与社会性的个人。” ——时殷弘
“理性主义国际关系思想的主流地位,很大程度上来自其中间性质。它承认国际无政府状态和国家间的冲突,但强调有序的交往渠道和国家间的合作;要求改善传统的国际关系,但一般不主张革命性的急剧变更;突出由隶属于不同国家的个人之间经济、文化交往构成的跨国联系,但不否认国家在国际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相信道德原则的至高价值,但往往也兼顾权势利益的需要。理性主义信条不似现实主义和革命主义信条那般倾向于极端,它为一系列
带有二元论色彩的观念保留了容身余地,与现实主义或革命主义之间存在着彼此渗透的较宽广的中间地带。因此总的来说,理性主义情调风格特征一是中庸与温和,二是对人和国际社会抱乐观态度。” ——时殷弘
自由主义的特征(3)
无政府状态、竞争、和谐和均衡
Interdependence Liberalism(相互依赖自由主义)
代表:约瑟夫·奈、罗伯特·基欧汉:《权力与相互依赖》(第四版);罗伯特·基欧汉:《霸权之后》
相互依赖性是指其中每个受所采取的其他有关决定两方之间的关系。相互依赖意味着相互影响,有关当事国之间甚至是大致相等,所产生的通常的互保脆弱感。相互依存,那么,通常是与对在世界事务中的合作和一体化的趋势相关联。基欧汉和奈先进的“复合相互依赖”的理念作为替代国际政治的现实主义模式。
复合相互依赖理论
复合相互依赖理论反对现实主义的(和自由制度主义的)狭窄的重点国家。通过定义一个更广泛的参与者,理论确定了更广泛的利益。相反,现实主义的鲜明简洁,更复杂和细致入微的世界观出现。凡现实主义理论认为一个演员(的状态),一个目标(安全性),以及一个单一的驱动力(功率),复合相互依赖理论认为多种角色,不同的目标,并有多种驱动力。不论是简单的或复杂的理论,优选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提出的问题。
 
高政治:这是最重要的问题领域,通常采取的是指国防和外交政策的普遍,特别是自保持状态的问题。
低政治:被视为不涉及一个国家的至关重要的国家利益,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国内范围发行领域。
Liberal Institutionalism/自由制度主义
复合相互依赖理论的发展可以在自由制度具有哪些新现实主义的接受状况和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状况的重要性股可以发现,虽然宽松的制度主义者认为,合作,即使在无政府的世界的前景,大于新现实主义者让我们相信。自由制度主义认为,国家之间的合作可以而且应该有组织,有正式的机构。在这个意义上的“机构”是指集以监管在具体政策领域的国家行为规则。
自由主义与安全两难
自由制度主义指向一个事实,即安全困境,作为刻画了现实主义者,提供国家没有很好的选择。自由主义理论家,但是,提供对这个问题的部分解决方案。
1.共享的规范或价值可以提供一个额外的奖励进行合作。罪犯的规范,例如,创造强有力的激励不是“老鼠出”一个同事。自由派,因此,研究共同规范怎么能更容易地解决安全困境在国际政治。
2.在有两个以上的国家,合作(即结盟)相互作用成为一个资产保护的安全性。该激励的缺陷,在其现实主义的基础,只有拥有了两名球员的典范。
3.游戏的逻辑大大改变,如果比赛被重复播放。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谁合作,和那些谁不协作效益之间的差别继续安装。在经济学中,例如,那些谁不协作的意愿,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比那些谁解决安全困境较差。这反过来,可以让一个国家在军事上较弱。
4.一遍又一遍地玩游戏可以提高演员的解决安全困境的能力。互惠的战略,其中一个只有合作,只要一个人的伙伴合作,可以说服甚至是自私的国家合作。
5.作弊是一个问题较少比现实主义者相信的。各国都同意的监督机制,以减少作弊的好处。此外,该骗子在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会损害其作为横跨各个领域的合作伙伴的声誉,增加叛逃的成本。
Democratic Peace Theory(共和自由主义)
实证结果:没有两个民主国家曾经相互对抗的国家间战争。这就是所谓的民主和平。
民主和平论
1.民主国家之间从未也不会爆发战争;
2.民主国家与非民主国家之间更易爆发战争。(多伊尔)
康德(Kant)提出的永久和平的条件:
每个国家的公民宪法应是共和党。
国权须基于自由国家的联盟。康德拒绝一个世界政府的想法。
丽都权应限于通用好客的条件。
1.结构解释
选举(领导人可以,如果他们失去战争所取代)
个人自由放大舆论和选举的重要性
权力分立
2.规范性解释
•在他们的外交关系,国家将尝试按照冲突规范相同表征其国内政治进程。
•他们希望在其他国家决策者做同样的。
•当民主国家面对对方,他们希望对方通过妥协和非暴力解决争端。
3.民主是满意的状态(权力转移理论)
•他们是不太可能打一下领土,特别是如果他们是公认的民主国家。
•他们有很强的经济联系(自由和平)。
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很难说是一种理论流派,而是一种新的元理论理解方式。
代表:Alexander Wendt(温特)
建构主义与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的方法从根本上有所不同。他们研究的因素,这些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他们做出关于国际政治的要少得多分类报表。有各种各样的建构主义,但他们都有着一个专注于创意如何影响国际政治。
从建构主义的角度来看,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的方法都基本类似,因为它们有很强的唯物主义者。唯物主义理论是那些看重大因素,如金钱,领土,武器作为驱动国际政治。
与此相反,建构主义着眼于强大的作用,即思想在国际政治中发挥。虽然他们并不否认物质因素,如资金和武器的重要性,建构主义认为,这些因素的影响不是预先确定的。
相反,这些因素的影响,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它们。
核心观点:
• 人类关系的结构主要是由共同观念而不是由物质力量决定的。
• 有目的的行为体的认同与利益是由这些共同观念建构而成的。
• 社会结构的形成和存在是行为体社会实践的结果,行为体的互动造成的社会建构。
• 建构主义不否认物质因素,但强调物质因素最终必须通过观念产生真正的影响。
无政府状态是国家造成的
• 无政府状态仅仅是一种观念(无政府状态可消灭)
• 国家互动的性质不同,就会建构不同的无政府文化(霍布斯文化、洛克文化、康德文化)对现实主义的批评
• 现实主义的国家利益论最终是一种观念建构。国家越像现实主义那样思维,利己主义和自助就越会成为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
• 现实主义
三足鼎立     • 自由主义
• 建构主义(为代表的超国家及后现代理论)
其他理论:女性主义、批判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后现代理论、生态主义、英国学派、和平学、全球学…
女性主义
• 自由女性主义(国际政治中妇女的位置在哪里?妇女实际上和应该在世界政治中扮演重要角色。)
• 社会主义或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经济力量是决定妇女生活的根本因素。妇女之所以不平等,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和男性居支配地位的家长制。)
• 后现代女性主义(男女差别的社会建构,女性的社会角色是建构出来的。)
马克思主义/世界体系理论
• 沃勒斯坦
• 世界政治发生与全球资本主义逻辑支配下的世界体系的范围内。
• 核心、半边缘、边缘;剥削关系(富者更富,穷者更穷)。
后现代主义
• 利奥塔:“后现代就是不相信元叙述。”在话语之外不存在任何建立真理陈述的基础的可能性。
• 正统的社会科学(事实-价值两分),知识应当不受权力影响。
• 福柯:权力造就知识。在权力之外,不存在诸如“真理”这样的东西。历史并不是真理与意义的逐步显示,而是支配形式的无穷无尽的重复表演。
• 结构、双读。第一步,根本上动摇任何被认为是稳定的概念和概念对立。第二部,找到不稳定,并动摇它。揭示其内部的紧张与矛盾是怎样被遮盖的。
• Intertextual / international Relations:一切都不是事实,而仅仅是一个文本,绝对不存在一个真实的文本。
总结:批判或反思性的国际关系理论
• 1.更是理论,而非国际关系;
• 2.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 3.虚无主义。
总结
• 国际关系没有从现实中可以追溯的边界,它们没有、也不可能实质性地脱离其他社会现象。
• 在我看来,真正的研究国际关系是十分困难的,它需要的不仅仅是这些小理论(仍然提供了重要的基本视域),更非简单的实证研究:
– 各国、各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特质的细究;
– 超越单一国度的历史探究、思想史探究;
– 政治哲学的根本探求;
– 更细致的二级理论。
政体
• 君主制:最高权力掌握在国家元首手中的政体。
• 共和制:国家权力籍贯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
• 君主制:专制君主制、等级君主制、君主立宪制
• 共和制:议会共和制(英国)、总统共和制(美国)、(半总统制(法国))、委员会共和制(瑞士联邦)、社会主义国家共和制(苏联)
• 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
美国
总统制(美国)的起源
• 第一,联邦的弱小:
– 北美独立战争,1777年大陆会议,《邦联公约》,邦联政府软弱无力:邦联国会是唯一的政府机构,不设行政部门和司法部门;国会全力又十分有限,依赖于各州的善意。
– 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 第二、自由主义意识形态:
– 美国没有封建的历史,没有强大的贵族,没有以议会限制王权的政治传统;
– 美国是资本主义因素最多的国家,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排他性地位。
总统制的形成
• 1.吸取邦联政府没有强大行政部门的失败教训,在强大的中央政权中设置了一个强大的行政部门。
• 2.为防止政府领导人(主要是总统)独断专行和政府滥用权力而规定了必要的制衡措施。
总统制的原则和内容
• 总统制政体的主要原则是“分权制衡”(separation of powers with check and balance)
• 根据美国宪法,联邦政府由两院制国会、总统领导的行政部门、联邦法院三个部门组成,分别行使宪法所明确授予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同时,这三个部门之间彼此制约以达到权力的平衡。
总统制的特征
• 1.国家政权机构实行严格的三权分立。立法、行政、司法三种职能分别由三个不同的国家机构来行使,三者互不隶属,彼此相互制衡。
• 2.总统由普选产生,具有固定任期。
• 3.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行政首脑,组织并领导国家的行政机构。政府各部部长由总统任命(须经议会批准),向总统负责。
• 4.总统领导的行政部门不向议会负责,议会不能迫使总统辞职,总统也无权解散议会。
• 5.身份分离。行政部门与议会完全分离,行政部门成员不得同时兼任议会议员,不能参加议会立法的提案、讨论和表决,其目的在于避免立法权和行政权的相互干扰。
总统制的优点
• 1.稳定:立法机构不像议会制那样高于其他两权,三权之间平行且相互制衡。
• 2.强有力的总统:立法权和行政权不能彼此罢免和解散对方,总统即便不受国会欢迎,他仍可利用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力进行统治。
• 3.美国国会富有活力:政党不严密控制本党议员,因总统和议会分别由普选产生。欧洲议会相对沉闷和缺乏悬念。
总统制的负面效应
• 1.不受欢迎的总统无法得到及时更换。国会的弹劾机制程序过于复杂,极少成功。总统成为“无冕之王”,或者“驯化君主”。
• 2.总统掌握行政大权,但国会握有钱袋的权力,总统必须设法使国会批准他的政策。容易导致议会和总统的对立,削弱政府的效能。(妥协的政治;推广至拉美的噩梦)
英国
议会制(英国)的起源
• 英国政治发展的主要特征是平缓地演进,而王权与议会的关系一直是其演进的基本线索。
• 英国的政治传统:
1.王在议会
 2.王在法下
• 在英国议会逐步获得法律上的主权地位的过程中,在立法权和行政权的关系上逐步形成了责任内阁制。
 1.由君主制向君主立宪制的变化
 2.英国政治传统的存续
议会制的特征
• 1.虚位元首。国家元首是虚位元首,是形式上的国家最高首脑,但不负行政责任。
• 2.由国家元首任命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出任政府首脑并组织政府。
• 3.内阁全体对其政策向议会负连带责任,受议会的监督。内阁的存在以获得议会的多数支持为前提。一旦内阁丧失了议会的多数支持(通常表现为议会通过对内阁的不信任案或内阁提出的重要议案没有获得议会通过),则或是议会辞职,或是由首相提请英王(国家元首)下令解散议会,重新进行议会选举。后者实际上是将内阁的去留交由选民定夺。
• 4.身份兼容。行政权力机关的成员必须是议会的议员,这种身份上的兼容使内阁事实上成了议会行使行政权的委员会,便于议会对行政权的监督。
议会制的原则
• 议会制所体现的原则是“权力融合”(fusion of powers),即议会是国家权力的核心,内阁由议会从其成员中择员组成并对议会负责。
• 在英国,稳定的两党制已经构成其议会制度的一部分。两党制的特点是议会中存在着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轮流坐庄。一党组阁,另一党成为议会中强大的反对党。
议会制的优点
• 第一,不会造成立法权与行政权的激烈对抗,有效率和富于理性。当美国总统和国会就下一个财政年度的预案僵持不下时,英国首相及其内阁的预算案通常很容易得到议会的批准。
• 第二,灵活。当议会和内阁发生分歧的时候,议会可以迫使内阁辞职,或者内阁提请解散议会,重新进行议会的选举。选民可以相对及时更换他们不满意的执政者。
议会制的缺点
• 第一,反对党的存在,使得对本党成员的控制更为严格,导致议员缺少个性,议会很难发挥独立作用,一定程度上议会沦为内阁的橡皮图章。
• 第二,没有形成稳定两党制的国家,往往依赖联合组阁,联盟伙伴经常在政策上冲突而导致某个或多个政党退出,内阁因失去议会多数支持而倒台。容易出现内阁更迭过于频繁。
半总统制(法国、俄罗斯)
• 半总统制是兼有议会制和总统制特征的混合政府体制。
• 一般都是源于强化政府权力的需要。
法国的情况
• 1789年法国大革命后,先后经历共和、君主立宪和君主制
• 1870年建立民主共和(第三共和国)
• 1875年宪法议会制,1875-1940更换102届政府,同期,英国20届,美国14届。
• 1946年第四共和国宪法(议会制),12年中更换21届内阁。
• 1958年第五共和国宪法,半总统制。
半总统制的特征
• 1.总统权力大大加强。
• 国家元首:召集议会特别会议、公布法律、发布命令、赦免和外交等权限
• 总统直接掌握政府的行政大权,无需议会同意自行任命总理,并任命政府其他成员。
• 第五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有权解散议会。
• 总统由普选产生,不经议会间接选举。
• 2.政府不在议会内产生,但必须对议会负责。政府总理和政府各部部长由总统任命,但政府需向议会负责。
• 3.议会权力受到极大削弱。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宪法为了确立总统权力,对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和对政府的监督权都规定了严格的范围和条件,做出了种种限制。议会可以提出对政府的不信任案迫使政府辞职,但宪法对议会不信任投票的规定非常苛刻,鲜有成功。
法国半总统制问题
• 第一,政治权力与政治责任不对称。与总统拥有的权力相比,他承担的责任是不对称的。
• 第二,二元权力结构(以总统为中心,总统和总理共同行使行政权)存在不确定性。总统与议会多数派属于同一个政治派别,强势总统弱势总理;分属不同政治派别,总理能够与总统抗衡,政府政策上出现“两架马车”现象。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