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欧盟的政治一体化发展趋势
欧盟的政治一体化发展趋势
欧盟的政治一体化发展趋势
【摘要】:1993年11月1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生效、欧共体改为欧洲联盟,欧盟形成以后就开始考虑东扩。如今,欧盟经历了6次扩大,成为一个涵盖27个国家,总人口超过4.8亿的当今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联合体。在经济一体化日趋成熟的今天,欧盟正在谋求它的政治一体化。。。。。。
【关键字】:欧盟、政治、进程
【摘要】:1993年11月1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生效、欧共体改为欧洲联盟,欧盟形成以后就开始考虑东扩。如今,欧盟经历了6次扩大,成为一个涵盖27个国家,总人口超过4.8亿的当今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联合体。在经济一体化日趋成熟的今天,欧盟正在谋求它的政治一体化。。。。。。
【关键字】:欧盟、政治、进程
一、欧盟的形成过程
欧盟的前身是欧洲共同体, 1991年12月,在荷兰小镇马斯特里赫特召开欧共体第46届首脑议,通过《政治联盟条约》和《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统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该条约规定欧共体的基本目标是建成“更为紧密的国家联盟”,条约扩大了欧洲议会的权力,加强了欧洲委员会的决策权,确定了部长理事会贯彻执行欧洲委员会决策的权力,并制定了共同的外交、防务和社会政策,从而使部分超国家机构权力得到加强。从1993年11月1日马约生效、欧共体改为欧洲联盟开始,历届欧盟首脑会议都把政治一体化作为重要的议事议程。1999年1月1日的欧元启动也促进了欧洲政治一体化进程。因为随着欧元的发行,欧盟才真正开始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独立的欧洲中央银行是西欧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联邦机构,它的启动运作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欧元国家传统的国家职能,使欧洲联盟的超国家机构开始具有政治功能,这意味着欧洲政治一体化开始进入实质性阶段,欧盟在国际政治中的影响日益扩大。
欧盟形成以后就开始考虑东扩,欧盟东扩主要是从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的现实出发,一方面,欧盟希望促进中东欧国家的稳定和繁荣,并最终实现整个欧洲的持久和平与稳定,另一方面,从经济利益上看,中东欧国家与欧盟为邻,劳动力素质较高,但劳动成本低于欧盟国家,是欧盟较为理想的投资场所。此外,中东欧国在历史背景和文化心理上始终自视为欧洲的一部分,加入欧盟不仅可以获得心理上的认同感,更可以获得多方面的安全保障,同时能捞到实实在在的经济实惠,因此入盟和东扩是双方互有所需的结果。如今,欧盟经历了6次扩大,成为一个涵盖27个国家,总人口超过4.8亿的当今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联合体。
二、欧盟的政治一体化进程
欧盟如今是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性国际组织。但是,其经济一体化迅速推进,然而政治一体化则举步维艰。给人的印象是经济上的巨人,政治上的侏儒。为了推进政治一体化,欧盟不断进行着尝试
欧盟政治一体化经历了尝试、启动和发展三个阶段。早在20世纪50年代,欧共体就开始尝试政治一体化。到70年代,政治一体化取得了一些成绩,发展了一套“欧洲政治合作的机制”,尽管这一机制独立于欧共体共同机构之外,并且具有明显的政府间性质,但毕竟还是启动了欧洲的政治合作。1979年6月欧洲议会举行了首次直接选举。到80年代中期,随着欧洲一体化的再次启动,政治联盟的目标又开始浮现,1986年2月,欧共体各国签署《单一欧洲法令》,为今后欧洲联盟的建立做了法律上的准备。1992年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首次提出欧盟要建立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理事会在外交政策上多次采取共同立场和共同行动,包括在非洲和其他地区进行排雷行动及向包括巴尔午半岛和中东在内发生危机的地区派遣欧盟特使等。2004年25个成员国的领导人在罗马签署了《欧盟宪法条约》,这部宪法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主权国家宪法,但它在欧盟内部运行机制方面所进行的大胆改革,对扩张后的欧盟有效运转、改善欧盟的“民主赤字”、加强欧洲人的意识有很重要的影响,对欧盟后续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2009年12月1日开始生效的《里斯本条约》在强化欧盟管理、提高行政效率等方面做出了新的规定,这一条约的出台使欧盟政治一体化的进程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欧盟政治一体化的支柱——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
欧盟的政治一体化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层面,即内部的沟通协调与共同行动以及共同体共同的对外政策的一体化。所以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理所当然地成为欧盟政治一体化的组成部分。欧盟作为国际政治行为体,对于国际社会来讲影响较大的是对外政策方面,而内部的合作则类似于主权国家的“内政”。只有通过“外交”才能彰显其国际力量,被其他国际政治行为体所感知。甚至我们可以把欧盟政治一体化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政治一体化,包括共同体内部和外部两个层面。狭义的政治一体化就专指欧盟共同的对外政策的“高级政治”领域。过欧盟政治一体化过程中的重要事件也可以看出,政治一体化更主要强调的就是共同体的对外政策及行动能力方面。1991年马斯特里赫特会议通过《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条约》(又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后,欧盟成立,也标志着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的正式形成。这意味着以前仅仅停留在无法律拘束力的政治一体化协议终于开始进入法律之中,进入了政治一体化的实质性阶段。
从上述欧盟的政治一体化实践可知,政治一体化的进程基本就是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的准备与形成过程,毫无疑问,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是欧盟政治一体化的主要支撑和核心。另外,根据《马约》的规定了欧盟的三大支柱:第一大支柱为欧共体;第二大支柱为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第三大支柱为刑事案件的警务与司法合作。
即便是《马约》促使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的形成,但欧盟并没有形成一致的声音,欧盟制宪遇到挫折,最终不得不降低目标,以《里斯本条约》的通过来挽救欧盟一体化进程的困境。《里斯本条约》对于欧盟的进一步整合和发展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欧盟总统”的设立及其角色,“欧盟总统”也即欧洲理事会的常任主席,是里斯本条约创设的新职位。这种制度的创设旨在克服以前欧盟对外政策由于轮值主席国的更替而造成的对外政策缺乏连续性和一致性的弊病;“欧盟外交部”的诞生,2010年7月8日,在法国的斯特拉斯堡的欧洲议会以549人赞成,78人反对,17人弃权的镖局结果通过了建立“对外行动署”方案。这将意味着欧盟有了自己的“外交部”,用来处理欧盟对外事务。欧盟“外交部”的设立将成为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的载体,从而有助于共同体外交政策的落实。
欧盟通过《里斯本条约》的改革,对于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的发展当然是有着积极意义的。毕竟,欧盟的一体化进程存在着超国家主义与国家间主义之争而使政治一体化无数次陷入僵局,这次改革是对欧盟宪法遭遇挫折的一种反思。总的来讲,欧盟的一体化进程既有自上而下的建构,也有自下而上的进化,两者共同推动着欧盟一体化的前行。而此次通过《里斯本条约》的改革特别有助于为政治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当《欧盟宪法草案》被否决后,欧盟面临的是止步不前还是继续向前的两难困境。《里斯本条约》竭力吸取欧盟宪法中失败的教训。将带有国家色彩的词汇用语统统去掉,从而让欧盟的一体化不至于太激进而为人们搜索接受。例如我们所称的“欧盟总统”其法定称呼是“欧洲理事会常任主席”,不叫总统。我们所称的“欧盟外长”其法定称呼是“负责外交与安全事务的高级代表”,而不叫外长。我们所称的欧盟“外交部”不叫外交部,而叫“对外行动署”等等。这些都是在经过反思之后而采取的理性措施,即便外界评论说这次改革没有实质意义,但正是这样的做法,既保持了欧盟政治一体化的前进,又避免了过于激进和超前的改革,能够为下一步的发展准备基础。
欧盟政治一体化进程中的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显示了欧盟想用一个声音说话的愿望。但这个过程也是伴随着许多问题的。比如欧盟成员国在政治上的分歧。由于国家利益以及政策偏好等的不同导致各国对国际问题的看法和立场不同;而最致命的问题则是军事能力不足。国际政治的现实一再表明,“没有军事实力做后盾的共同外交政策只能是软弱无力的”。欧盟从目前来说是安全的,不需要共同的部队来对抗谁。另外在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中也不愿意开刀欧盟在军事上有大的作为,而宁愿欧盟在经济等领域维持强大。所以欧盟的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主要是建立在欧盟共同经济基础之上的,而不是共同军事实力之上的,这就注定欧盟的共同外交缺乏最后的手段,不会是一种类似于美国那样的力量。最终欧盟的政治一体化能走多远,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能够达到何种高度都是不能过于乐观的。因为只有达到军事共同体作支撑的共同外加与安全政策才是政治一体化的一种质变。
欧盟的前身是欧洲共同体, 1991年12月,在荷兰小镇马斯特里赫特召开欧共体第46届首脑议,通过《政治联盟条约》和《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统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该条约规定欧共体的基本目标是建成“更为紧密的国家联盟”,条约扩大了欧洲议会的权力,加强了欧洲委员会的决策权,确定了部长理事会贯彻执行欧洲委员会决策的权力,并制定了共同的外交、防务和社会政策,从而使部分超国家机构权力得到加强。从1993年11月1日马约生效、欧共体改为欧洲联盟开始,历届欧盟首脑会议都把政治一体化作为重要的议事议程。1999年1月1日的欧元启动也促进了欧洲政治一体化进程。因为随着欧元的发行,欧盟才真正开始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独立的欧洲中央银行是西欧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联邦机构,它的启动运作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欧元国家传统的国家职能,使欧洲联盟的超国家机构开始具有政治功能,这意味着欧洲政治一体化开始进入实质性阶段,欧盟在国际政治中的影响日益扩大。
欧盟形成以后就开始考虑东扩,欧盟东扩主要是从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的现实出发,一方面,欧盟希望促进中东欧国家的稳定和繁荣,并最终实现整个欧洲的持久和平与稳定,另一方面,从经济利益上看,中东欧国家与欧盟为邻,劳动力素质较高,但劳动成本低于欧盟国家,是欧盟较为理想的投资场所。此外,中东欧国在历史背景和文化心理上始终自视为欧洲的一部分,加入欧盟不仅可以获得心理上的认同感,更可以获得多方面的安全保障,同时能捞到实实在在的经济实惠,因此入盟和东扩是双方互有所需的结果。如今,欧盟经历了6次扩大,成为一个涵盖27个国家,总人口超过4.8亿的当今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联合体。
二、欧盟的政治一体化进程
欧盟如今是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性国际组织。但是,其经济一体化迅速推进,然而政治一体化则举步维艰。给人的印象是经济上的巨人,政治上的侏儒。为了推进政治一体化,欧盟不断进行着尝试
欧盟政治一体化经历了尝试、启动和发展三个阶段。早在20世纪50年代,欧共体就开始尝试政治一体化。到70年代,政治一体化取得了一些成绩,发展了一套“欧洲政治合作的机制”,尽管这一机制独立于欧共体共同机构之外,并且具有明显的政府间性质,但毕竟还是启动了欧洲的政治合作。1979年6月欧洲议会举行了首次直接选举。到80年代中期,随着欧洲一体化的再次启动,政治联盟的目标又开始浮现,1986年2月,欧共体各国签署《单一欧洲法令》,为今后欧洲联盟的建立做了法律上的准备。1992年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首次提出欧盟要建立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理事会在外交政策上多次采取共同立场和共同行动,包括在非洲和其他地区进行排雷行动及向包括巴尔午半岛和中东在内发生危机的地区派遣欧盟特使等。2004年25个成员国的领导人在罗马签署了《欧盟宪法条约》,这部宪法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主权国家宪法,但它在欧盟内部运行机制方面所进行的大胆改革,对扩张后的欧盟有效运转、改善欧盟的“民主赤字”、加强欧洲人的意识有很重要的影响,对欧盟后续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2009年12月1日开始生效的《里斯本条约》在强化欧盟管理、提高行政效率等方面做出了新的规定,这一条约的出台使欧盟政治一体化的进程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欧盟政治一体化的支柱——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
欧盟的政治一体化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层面,即内部的沟通协调与共同行动以及共同体共同的对外政策的一体化。所以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理所当然地成为欧盟政治一体化的组成部分。欧盟作为国际政治行为体,对于国际社会来讲影响较大的是对外政策方面,而内部的合作则类似于主权国家的“内政”。只有通过“外交”才能彰显其国际力量,被其他国际政治行为体所感知。甚至我们可以把欧盟政治一体化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政治一体化,包括共同体内部和外部两个层面。狭义的政治一体化就专指欧盟共同的对外政策的“高级政治”领域。过欧盟政治一体化过程中的重要事件也可以看出,政治一体化更主要强调的就是共同体的对外政策及行动能力方面。1991年马斯特里赫特会议通过《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条约》(又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后,欧盟成立,也标志着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的正式形成。这意味着以前仅仅停留在无法律拘束力的政治一体化协议终于开始进入法律之中,进入了政治一体化的实质性阶段。
从上述欧盟的政治一体化实践可知,政治一体化的进程基本就是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的准备与形成过程,毫无疑问,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是欧盟政治一体化的主要支撑和核心。另外,根据《马约》的规定了欧盟的三大支柱:第一大支柱为欧共体;第二大支柱为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第三大支柱为刑事案件的警务与司法合作。
即便是《马约》促使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的形成,但欧盟并没有形成一致的声音,欧盟制宪遇到挫折,最终不得不降低目标,以《里斯本条约》的通过来挽救欧盟一体化进程的困境。《里斯本条约》对于欧盟的进一步整合和发展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欧盟总统”的设立及其角色,“欧盟总统”也即欧洲理事会的常任主席,是里斯本条约创设的新职位。这种制度的创设旨在克服以前欧盟对外政策由于轮值主席国的更替而造成的对外政策缺乏连续性和一致性的弊病;“欧盟外交部”的诞生,2010年7月8日,在法国的斯特拉斯堡的欧洲议会以549人赞成,78人反对,17人弃权的镖局结果通过了建立“对外行动署”方案。这将意味着欧盟有了自己的“外交部”,用来处理欧盟对外事务。欧盟“外交部”的设立将成为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的载体,从而有助于共同体外交政策的落实。
欧盟通过《里斯本条约》的改革,对于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的发展当然是有着积极意义的。毕竟,欧盟的一体化进程存在着超国家主义与国家间主义之争而使政治一体化无数次陷入僵局,这次改革是对欧盟宪法遭遇挫折的一种反思。总的来讲,欧盟的一体化进程既有自上而下的建构,也有自下而上的进化,两者共同推动着欧盟一体化的前行。而此次通过《里斯本条约》的改革特别有助于为政治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当《欧盟宪法草案》被否决后,欧盟面临的是止步不前还是继续向前的两难困境。《里斯本条约》竭力吸取欧盟宪法中失败的教训。将带有国家色彩的词汇用语统统去掉,从而让欧盟的一体化不至于太激进而为人们搜索接受。例如我们所称的“欧盟总统”其法定称呼是“欧洲理事会常任主席”,不叫总统。我们所称的“欧盟外长”其法定称呼是“负责外交与安全事务的高级代表”,而不叫外长。我们所称的欧盟“外交部”不叫外交部,而叫“对外行动署”等等。这些都是在经过反思之后而采取的理性措施,即便外界评论说这次改革没有实质意义,但正是这样的做法,既保持了欧盟政治一体化的前进,又避免了过于激进和超前的改革,能够为下一步的发展准备基础。
欧盟政治一体化进程中的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显示了欧盟想用一个声音说话的愿望。但这个过程也是伴随着许多问题的。比如欧盟成员国在政治上的分歧。由于国家利益以及政策偏好等的不同导致各国对国际问题的看法和立场不同;而最致命的问题则是军事能力不足。国际政治的现实一再表明,“没有军事实力做后盾的共同外交政策只能是软弱无力的”。欧盟从目前来说是安全的,不需要共同的部队来对抗谁。另外在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中也不愿意开刀欧盟在军事上有大的作为,而宁愿欧盟在经济等领域维持强大。所以欧盟的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主要是建立在欧盟共同经济基础之上的,而不是共同军事实力之上的,这就注定欧盟的共同外交缺乏最后的手段,不会是一种类似于美国那样的力量。最终欧盟的政治一体化能走多远,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能够达到何种高度都是不能过于乐观的。因为只有达到军事共同体作支撑的共同外加与安全政策才是政治一体化的一种质变。
【参考文献】
1.张亚中,《欧洲统合:政府间主义与超国家主义的互动》,台北:扬智文化出版社,1998。
2.郭秋庆,《欧洲联盟概论》,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9。
3.方国学,《欧盟的决策机制:机构、权限与程序》,《中国行政管理》,2008
4.陈劲,《欧洲联盟外交行政架构整合及改革方案之检讨》,《国际关系学报》,2006年7月
5.冯仲平,《欧美关系走向松散化》,《环球时报》,2004年7月
6.张惠玲,《欧盟「共同外交暨安全政策」之运作理论与发展》,《问题与研究》,2005
1.张亚中,《欧洲统合:政府间主义与超国家主义的互动》,台北:扬智文化出版社,1998。
2.郭秋庆,《欧洲联盟概论》,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9。
3.方国学,《欧盟的决策机制:机构、权限与程序》,《中国行政管理》,2008
4.陈劲,《欧洲联盟外交行政架构整合及改革方案之检讨》,《国际关系学报》,2006年7月
5.冯仲平,《欧美关系走向松散化》,《环球时报》,2004年7月
6.张惠玲,《欧盟「共同外交暨安全政策」之运作理论与发展》,《问题与研究》,2005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