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来源: 2017-05-14 11:01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是马克思主义最高价值理想,是未来社会的价值目标,也是现实人发展的最高理想境界。有机统一。人的全面发展,人的自由发展,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提出
 马克思初步提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第一次正式使用“个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概念,明确地提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后来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者的理想目标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这为人的全面发展思想走向成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资本论》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更加成熟。马克思、恩格斯从人和社会的关系出发,从历史演变的角度揭示了三大社会形态中人的发展状态,指出人的全面发展的历程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一样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在这个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全面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内涵和历史性、必然性,论证了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和条件,确立了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最终占有自己的本质。”根据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内在规定,人的全面发展包含了人的类本质、群体本质和个体本质的全面发展:作为人类存在物,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劳动,即人的实践活动能力;作为社会存在物,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作为个体的人,人的本质就是人的个性。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
1.人:现实的个人:马克思研究人的全面发展的逻辑前提和出发点,全人类
2.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
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主要包括人的劳动活动、劳动能力、社会关系、自由个性和人类整体的全面发展。
第一,人的劳动活动的全面发展。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自由自觉的劳动是人的类特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性活动;正是在劳动中人的类存在才得以体现,人的本质才得以反映,人才成其为人。人通过劳动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本身,在劳动的发展中获得自身的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人类在劳动中产生,人类因劳动的异化而异化,因劳动的解放而解放,因劳动的发展而发展。由此可知,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建立在人的劳动活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人的劳动形式的丰富和多样其实质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多维展现或生命活动外化范围和程度的扩大、提高,它反映和揭示了人的本质的全面的提升,以及人对自身本质的全面的占有。
第二,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和社会关系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全面地拓展、张扬、提升人的一切能力,如人的体力、智力、自然力、道德力、现实能力和内在潜力等。因此,能力的发展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
人的各种能力的充分发展。人的能力既包括体力,又包括智力;既包括从事精神生产的能力,又包括从事精神生产的能力;既包括社会交往的能力,又包括道德修养的能力和审美能力等。劳动“更加需要才能得到全面发展”,成为“各方面都有能力的人”。这里所指的能力,既包括体力,又包括智力;既包括从事物质生产劳动的能力和作为生产力要素的生产技术能力,又包括从事精神活动和精神生产的能力;既包括社会交往、社会适应和驾驭社会关系的能力,又包括开拓和创新的能力;既包括德能,即思想觉悟与道德修养的能力,又包括审美的能力;既包括现实能力,又包括潜在能力。其中,体力和智力的发展,是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也是人的其他能力得以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第三,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人的劳动从来就是社会的劳动,因而人是社会的存在物,人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生存和发展。“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个人的全面性,就是“他的现实关系和观念关系的全面性”。从这一意义上说,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与他人之间的普遍的交往和全面的关系。因为只有进行普遍的交往才能扩大人的视野,才能造成人与人之间普遍的交往、全面的联系。
第四,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人的个性,是个人的自我意识及由此形成的个人特有素质、品格、气质、性格、爱好、兴趣、特长、情感等的总和。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就是指这一“总和”的全面发展。自由个性的充分发挥, 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综合体现和最高目标, 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内涵。个性即人的品质和风格,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体质能力、精神状态、心理倾向及行为特征的总和,它反映的是人的不断发展的特殊性和差异性。人的个性的发展程度表现为人的独立自主性,自觉能动性和独特创造性的发展程度。自觉能动性是个性的根本特征。创造性则是个性的最高表现,也是最活跃的因素,其实质是主体对现实的超越。
第五,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和发展,使人的需要有可能向多方面发展。到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剥削制度被消灭,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人的需要将呈现丰富性和多面性。
第六,人类整体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个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整体的全面发展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没有个人的全面发展,就不可能有人类整体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个人的全面发展也只有在人类整体的全面发展中才能实现。真正的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是人的素质的普遍提高,是全社会所有成员的共同发展,而不是部分阶级、阶层和个人的片面发展,更不是某一个体或社会集团的特殊嗜好的畸型扩张和繁衍。因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地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之中,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生追求的理想目标。
三、人的全面发展阶段或三形态
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是一致的,都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与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三大社会形态相对应,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马克思说:“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 ,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独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第二个阶段为第三个阶段创造条件。”这里马克思论述了人的发展与社会形态发展的关系,他所指的第一大社会形态就是前资本主义阶段,第二大社会形态就是资本主义阶段,第三社会形态就是共产主义阶段。他的关于人的发展的三阶段理论表明,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形态的发展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它的实现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
1.前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依赖关系的发展
原始社会,人收到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束缚,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2.资本主义社会中:对物的依赖关系的人的独立发展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作了全面的分析。一方面,他指出,资本主义生产对人的全面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只有资本主义所创造的生产的物质条件“才能为一个更高级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创造现实基础”,资本主义“创造出一种新的经济制度的因素,它同时给社会劳动生产力和一切个体生产者的全面发展以极大的推动”另一方面,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虽然冲破了人的依赖关系,但又陷入了物的依赖关系之中,形成了“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资本主义社会造成了人的畸形、片面的发展。在马克思看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资本主义统治的时代,在资本主义世界历史时代,还不可能建立真正的个人的普遍交往,资本主义的世界历史时代只能为人的彻底解放提供一些前提条件,而不会使人获得彻底解放。因为“每一个单独个人的解放程度是与历史完全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程度是一致的。”
异化劳动,雇佣劳动:阻碍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源。马克思眼中的现实,不是一切社会中的劳动和社会关系,而是首先指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社会关系,马克思先后称之为“异化劳动、异化关系和雇佣劳动、雇佣关系”。不全面,不自由,不平等,片面发展
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1劳动者的劳动同他的产品之间的异化。劳动者生产的产品越多,与他对立的力量就越强大,他得到的就越少。2 劳动活动本身的异化。从本来的意义上说,劳动应该是自由的,但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工人在劳动时是被迫的,是不自由的,反而在不劳动时才感到暂时的自由。3人同自己“类本质”的异化。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劳动,由于劳动的异化,人失去了自己的类本质。4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异化。劳动成为个人谋生的手段,人类本身的自由和发展不再是目的,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异化。最后,马克思得出结论,正是异化劳动才产生了私有财产。
在《资本论》中,为了更严谨起见,马克思改用雇佣劳动这一概念,并区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指出剩余劳动是产生剩余价值的源泉,伴随着剩余价值而不断生产的,是资本家财富的积累和工人贫困的积累,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经济关系的深入分析,马克思发现正是异化劳动或雇佣劳动及其关系阻碍了工人的全面发展,也阻碍了资本家的全面发展。
3.共产主义社会中自由个性的发展
马克思认为,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人才能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共产主义社会,人最终从物的统治下解放出来,共产主义通过联合的个人对生产力总和的占有,将实现人的自由个性和人的全面发展。在共产主义社会中,联合起来的个人对全部生产力总和的占有,消灭着私有制。它是个人的这样一种联合,“这种联合把个人的自由发展和运动的条件置于他们的控制之下”。共产主义和所有过去的运动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它推翻了一切旧的生产和交往的关系的基础,并且第一次自觉地把一切自发产生的前提看作是先前世世
代代的创造,消除这些前提的自发性,使它们受联合起来的个人的支配。这时“自主活动才同物质生活一致起来,而这点又是同个人向完整的个人发展以及一切自发性的消除相适应的,同样,劳动转化为自主活动,同过去的被迫交往转化为所有个人作为真正个人参加的交往,也是相适应的。”
四、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或途径
第一,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是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理想得以实现的物质基础。因为只有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人们才能消除长期以来制约着人类发展,并导致人的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不公平、不公正、不合理现象的产生。同时,也只有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才能保证社会财富的充分涌流,才能保证社会财富从过去支配人的异己力量,变为被每个人所支配的力量。
社会生产力发展了,人民的物质生活就会日益改善,物质文明程度就能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发展了,必然造成生产劳动者的新的力量和新的观念,造成新的交往方式和新的需要;社会生产力发展了,还会大大地缩短人的劳动时间,延长人的自由时间,从而增加使个人得到全面发展的时间。
第二,生产关系上要消灭私有制,消灭旧式分工,建立公有制。马克思是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下提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这一思想有着强烈的现实性,那就是针对资本主义制度。正是由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存在才导致人的片面发展,所以说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源在于私有制。只有废除私有制,建立公有制,才能使劳动成为自由自觉的活动,实现人的发展由片面到全面的飞跃。
私有制的产生,一方面造成了有限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积聚和集中,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深化;另一方面,私有制的产生又给人的发展带来了无尽的屈辱、灾难和痛苦,并不可遏制地导致人本质的异化和社会的对抗,特别是私有制和商品经济的结合,更加剧了这种对抗,正是在这种意义上,马克思恩格斯把私有制的消灭和旧式分工的消除看作是“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思想实现的重要条件。
同时旧式分工的片面性、强迫性也造成人的发展的片面性和被动性,因而在消灭私有制的同时还必须消灭旧式分工。消灭旧式分工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重要前提。分工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它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分工的出现,一方面它使社会劳动发生分化,产生了职业、技术和发明,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物质生活资料的匮乏,劳动成为谋生的手段,分工的产生又使人长期固守某一种职业,产生了单调、乏味和厌恶。不仅如此,在阶级社会里,分工的产生导致了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之间的对立,以及生产与消费、劳动与享受之间的对抗,从而使人的发展片面化、畸形化,对人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否定意义。
只有这样才能使人能根据社会的需要和自己的爱好自由地选择和交换职业,从一个生产部门转移到另一个生产部门,熟悉整个社会生产系统,形成自己全面丰富的本质,从而使人的才能得到全面发展。废除私有制。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在《共产党宣言》中又指出:“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在这个意义上“, 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
第三,无产阶级革命。马克思指出,历史的动力是革命,而不是批判。“解放”是一种历史活动,不是思想活动,无论是共产主义意识的普遍化还是共产主义事业本身的实现,必须采用现实的手段才能实现。一方面,只有在革命中才能推翻统治阶级,变更生产关系,另一方面,原来的被统治阶级也只有在革命中才能得到改造。
第四,建立自由人联合体。 “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他可以随时自由地选择自己是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第五,教育(或学习)。马克思十分重视教育在个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他认为教育是一种知识、经验和技能的传授活动,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可以说,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教育,因为教育可以使人摆脱那种异化对人造成的片面性。
第六, 实践。既然是关于个人的全面发展,那肯定离不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这种发挥主要体现在实践上。马克思指出人的生产实践活动使人“也改变着,炼出新的品质,通过生产而发展和改造着自身,造成新的语言”。正是“生产劳动给每一个人提供全面发展和表现自己全部的即体力和脑力的机会。”
马克思还批判了空想社会主义和平均社会主义等各种非科学的共产主义学说。空想社会主义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人的苦难,但他们反对废除私制,反对暴力革命,希望用改良的方法调和阶级矛盾。平均共产主义要求否定私有财产,但它的物质财富平均化主张只能导致私有财产的普遍化。这两种理论都不是通向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第二,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制度和法律保证,使社会主义成为真正的民主。作为积极扬弃私有财产的共产主义,是人的一切感觉和特性的彻底解放。建立和完善新的公有制及其社会关系,才能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加快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努力实现人的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文化保证。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复杂、艰苦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文化的熏陶必不可少。不断发展先进文化,满足人的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使人的精神世界、文化生活更加充实,是人的发展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
最后,社会需要与社会环境。社会需要直接影响着一个人发展的方向和程度,而人又总是生活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社会环境因素也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人的全面发展。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