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 第九章 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来源: 2017-05-21 17:56
 第九章  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教学目的:明确文学的类型和体裁的概念,进而了解几种不同的类型和体裁及其历史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类型
一.什么是文学作品的类型?
文学作品的类型是指文学作品反映现实的方式。
这是我们从文学作品所呈现的艺术与现实关系状况来进行的划分。我们自己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发现,作家在创作中有不同的处理艺术与现实关系的原则,这种原则贯穿创作过程的始终并制约和形成作品特有的创作形态。在传统的文艺理论中我们称之为文学的创作方法:
作家、艺术家一旦意图表现生活并进入创作过程,涉及到的首要问题便是如何认识生活、理解人生,接着便是如何去表现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进而是以什么样的形象方式去表现。他们或者按现实的本来面貌去表现,追求艺术情景与现实情景的肖似;或者立足于对主观理想图景的表现追求情景反照现实情景;或者把客观世界当作主观世界的象征来描绘,追求艺术情景对现实情景的变形与暗示。由于这种种不同的状况,便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各种类型的文学作品也就因为作者创作时遵循的不同原则而具有了各自的特征。
二.文学作品的三种类型
1.现实型文学
(1)概念:186页
(2)特征:
①再现性
  再现是指对外在客观现实状况作具体刻画或模拟。即尊重客观现实,从实际生活出发去描写和再现生活的本来面貌。
   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回说:“俱是按迹寻踪,不敢稍加穿凿”,或者如巴尔扎克所说:法国社会将是历史,而他只是法国社会历史的“秘书”。
   再现性具体表现在:
a.注重客观生活的真实再现。
  在人物塑造上,注意的中心是实际生活中的人物,既不写成神,也不写成鬼,而是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着的血肉丰满的活生生的人。
b.事件描述上,不凭借超人的力量去挑起、推动或解决矛盾。
c.环境描写上,写平平常常的人间生活情景。
注意:“现实主义”注重客观生活的真实再现并不等于照搬生活真实。现实型文学在形象塑造上,特别强调典型性,特别是强调要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中说:“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了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是现实主义与古典主义的根本区别。
这一个特点说明了再现型文学的最主要特征,但任何文学作品都应该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所以在现实型文学中依然存在着作者的情感评价。就引出了再现性的第二点体现:
B.作家的思想感情寓于真实的描写之中(自然流露)。
任何一个现实主义作家都是有理想、有倾向、有感情的,巴尔扎克说:“我搜罗了许多事实,又以热情作为元素,将这些事实如实地摹写出来。”
再现型文学作品要求的是主观感情的自然流露,把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和理想愿望通过真实描写的生活形象本身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不需要特别地由作者加以指出。
②逼真性
     逼真的定义:187页
     细节:是文学作品中人物、事件、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最小组成单位。
按生活的本来面目反映生活,细节描写的真实性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托尔斯泰认为,作为真正艺术作品的基础,细节描写必须绝对正确。他在《艺术论》中说:“只有当艺术家找到了构成艺术作品的无限小的因素时,他才能感染别人,而且感染的程度也要看在何种程度上找到了这些因素而定。”细节的最根本任务,在于显示被描写对象的真实性。他又说:“这种细节描写只是为了使人感到真实,说明被描绘的事物发生于现实中,而非在梦里。”
托尔斯泰非常注意细节,他要求作家要明察秋毫,他曾指出一些作者细节描写的虚假:柯罗连科的一部作品中说复活节晨祷之时,还照着一片明亮的月光,而事实上,复活节是遇不着满月的。他自己在写《哈吉·穆拉特》时,几次写信给哈住过那个地方的人询问哈住的房子结构如何,穿的衣服和当地人有什么不同,逃亡时同他的亲兵说不说俄语,带不带枪,他骑的马毛色怎样等等。
2、理想型文学
(1)概念:188页
(2)特征:
A.表现性:
   表现的定义:188页
   表现性具体体现在:
a.在对待现实的态度上,理想型文学不对现实生活做细致入微的描绘,而是描写理想的生活图景,表达自己对进步理想的追求。
   理想生活图景包括: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如《桃花源记》中:“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自耕自食,人人平等的理想乐土。”;对理想人物的描绘:孙悟空、杜丽娘;对个人理想的表达,《离骚》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乔治·桑说:“艺术不是对于现实世界的研究,而是追求理想的真实。”“我所喜欢写作的,是人类的牧歌,人类的歌谣,人类的传奇。……我总觉得有必要按照我希望于人类的,按照我相信人类所应有的来描写它。”
b.从情感表达上,大胆抒发热烈奔放的情感。
乔治·桑曾指责现实主义作家福楼拜说:“……从写的东西里头抽去自己的灵魂,这又是什么病态的幻想呢?把本人对自己创造的人的意见隐藏起来,因而让读者对人物应有的意见陷入迷离恍惚,等于甘愿不要人了解,这样一来,读者只好丢开你了,因为假如他想听听你对他讲的故事的话,就全看你有没有明白指出:这个人强,这个人弱。”
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凤歌》“茫茫的宇宙,冷酷如铁,茫茫的宇宙,黑暗如漆,茫茫的宇宙,腥秽如血。……我要努力地把你诅咒!”
B.虚幻性
a.在构思艺术形象的原则上,按作者的情感逻辑,塑造出不寻常的形象。
  具体表现在人物不同寻常、环境不同寻常、情节发展不同寻常。由于这种不同寻常,使浪漫主义作品带上了神奇色彩,也因为这种表达主观幻想的需要,理想型作品在题材上常采用神话故事、民间传说、自然奇观、历史异闻并将之融为一体。
b.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常采用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
  为满足作家情感表达的需要,理想型文学突出强调了想象和幻想的能力。
  “燕山雪花大如席”“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黄河之水天上来”
3、象征型文学
(1)概念:
    “象征”一词源自希腊文,是一剖为二,各执一半的木制信物。这种象征有两个特点:一是构成象征的是两个实物;二是两个实物相合而共同传达某种信息。
在后来的历史发展中,这种象征逐渐演化为“用一种形式作为一种抽象观念的代表”即流传至今的“象征”一词的广泛含义。
象征型文学是指:189页
(2)特征:
A.暗示性
暗示的含义:189页
暗示是象征最突出的特征。法国诗人莫雷亚斯在他著名的《象征主义宣言》(1886年)中指出:“……象征艺术的基本特征就在于它从来不深入到思想观念的本质,因此,在这种艺术中,自然的景色、人类的行为,所有具体的表象都不表现它的自身,这些富于感受力的表象是要体现它们与初发思想之间的秘密的亲缘关系。”在这段话里,莫雷亚斯实际上指出了两点:
第一,象征物具有外在指向性。诗中“具体的表象都不表现它的自身,”而指向其后的思想和情感,这就是“示”。
第二,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关系不明确,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是“秘密”的。象征物与被象征物的关系的这种不明确实际上意味着被象征物的不确定,意即象征意义的暧昧和无限。这就是“暗”。
后期象征主义的著名诗人艾略特说:“诗歌不是情绪的发泄,而是情绪的逃避;诗歌不是人格的表现而是人格的逃避。”所谓逃避,就是避免正面直接抒情,要求用象征暗示间接表现。艾略特的长诗《荒原》被欧美资产阶级公认为是现代派诗歌的里程碑。他用万物枯死的“荒原”来比喻现代世界;他把现代人比作“稻草人”“空心人”,只有通过寻找圣杯骑士,救活鱼王,才能使“荒原”苏生。诗人用这个象征性的神话,暗示西方世界的危机和宣扬基督救世的思想。
那么,如何进行暗示呢?前期象征主义的代表法国的马拉美认为:“暗示,才是我们的理想,一点一滴地去复活一件东西,从而展示出一种精神状态,或者选择一件东西,通过一连串疑难的解答去揭示其中的精神状态,必须充分发挥构成象征的这种神秘作用。”马拉美在此指出的暗示之法,归其要旨有如下两点:
首先,是指精神状态不能直陈,只能借助“一件东西”来揭示。
艾略特指出:“用艺术形式表现情感的唯一方法是寻找一个(客观对应物);换句话说,是用一系列实物、场景、一连串事件来表现某种特定的情感;要做到最终形式必须是感觉经验的外部事实一旦出现,便能立即唤起那种情感。”
如杜甫《孤雁》: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鸭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诗写的是孤雁,无一字涉及诗人自己。但通过这只不饮不啄,思寻伙伴的失群孤雁间接暗示了诗人在战乱中只身颠沛流离,怀念亲朋的情怀。
其次,展示精神状态的方法是“一点一滴地去复活”和“一连串疑难的解答”。言外之意,象征的主旨不能和盘托出,而应该一点一滴地暗示。
B.朦胧性
   朦胧是指词语含有多层不确定的含义。
   朦胧性产生的原因:第一,象征型文学主要采用暗示手法,并且对暗示的被象征物不加以提示。
第二,在文学意象,为了能更丰富准确地寄寓审美意蕴,象征型文学往往要对其进行变形化,拟人化的加工,从而文学意象往往会超越其现实的具体属性,带上了假定性。
如舒婷《致橡树》
第二节   文学作品的体裁
一.关于文学体裁
1.概念:
文学作品的体裁是指文学作品话语系统的结构形态。(指文学作品的具体样式,是作品完整的表现形态)
2.文学体裁的基本分类
在我们对文学作品话语系统结构形态的研究中,从不同角度出发,我们对文学体裁进行过不同的分类,大体上古今中外有过三种对文学体裁的分类方法:
(1)两分法
  “二分法”是我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学体裁的划分方法,这一方法的特点是把诗词曲赋等在语言上讲求节奏韵律的叫做韵文,把其它不讲究节奏韵律的叫散文。
   我国古代之所以会产生二分法,主要是因为我国诗歌和散文产生的最早,并且相当发达所致。不过,这一分法过于笼统,早已不能适应文体发展的现实需要了。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