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 一、古希腊概况与人文环境

来源: 2017-05-21 21:10
 第一章 古代文学
 
第一节 概述
 
一、古希腊概况与人文环境
古希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航海业发达,同埃及和一些当时发展较快的东方国家有比较多的商业文化联系,这些文明古国对希腊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古希腊文化从爱琴海文化发展而来,当时已形成较发达的奴隶制经济,后来北方的多利亚人入侵,多利亚人尚处于原始公社制阶段,完成南迁后,氏族制度瓦解,可以追溯古希腊历史的开始。
“英雄时代”,城邦国家和城邦经济,雅典和斯巴达,史诗和神话。
“古典时期”,奴隶制的全盛时期,奴隶主民主制,哲学思想,戏剧和文艺理论。
“希腊化时期”。
罗马的统治。
第一章 古代文学
 
第一节 概述
 
二、希腊神话
神话的起源,神话寻求对自然的解释,寻求对社会现象的解释,希腊神话的基本特点:
(一)相当完整的体系性和丰富多采的故事性:
1.神的故事:开天辟地,神的谱系,天上的改朝换代,人类的起源,神的日常活动,从神的角度解释人类生活等;
2.英雄传说:英雄的起源,以不同的英雄或事件为中心形成的各种故事体系,如代达罗斯父子建造迷宫的故事,赫拉克勒斯建立十二大功勋的故事,俄底浦斯王和命运作斗争的故事,特洛亚战争和战后航海的故事等;
(二)神与人外形与性格相同:对人的重视,包括对人的优美体形和七情六欲的重视;
(三)对冒险与探索精神的弘扬:贯穿冒险与征服的主题。希腊神话从口头流传到见诸文字。
第一章 古代文学
 
第一节 概述
 
三、希腊抒情诗、寓言、戏剧、喜剧
从赫希俄德的教谕诗到萨福、品达的抒情诗,萨福善于发掘内心的复杂变化,并用清新自然的诗句表达出来,体现了阴柔之美;品达歌颂体育竞技,歌颂希腊人在萨拉米战役中的胜利,充满阳刚之气。
抒情诗主要反映奴隶主贵族的思想感情。而伊索寓言则反映了下层平民和奴隶的思想感情,其中蕴涵着非常深刻和富有教育意义的含义。随着工商业和农业的发展,城邦经济发达起来,城邦的政治生活十分活跃,农村的酒神祭活动被引入城市。
从酒神颂到戏剧的产生。
悲剧和喜剧的形成。
喜剧的代表作家阿里斯托芬及其代表作《阿卡奈人》。

第一章 古代文学
 
第一节 概述
 
四、罗马文学简介
罗马历史的演变与罗马文化的特点。罗马文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希腊文学的影响:罗马神话几乎是对希腊神话的直接搬用,罗马喜剧接受希腊新喜剧的影响。
普劳图斯的喜剧《孪生兄弟》、《一罐黄金》,泰伦斯的喜剧《婆母》、《两兄弟》。
罗马文学最重要的三位诗人:贺拉斯,奥维德,维吉尔。
维吉尔所开创的文人史诗《埃涅阿斯纪》:内容简介,对希腊文学的继承,艺术上的成就。

第一章 古代文学
 
第二节 荷马史诗
 
一、荷马其人
荷马是一位盲诗人,他的生平已不可考证,关于他的身份有种种说法,尤其是关于他和《伊利亚特》、《奥德赛》两部史诗的关系很难说清楚,主要是因为两部史诗的形成是一个很长的过程,而且不是经一个人的手独立完成的。
一种比较可信的说法是,两部史诗是在一些片段或核心故事的基础上经行吟诗人的传唱逐步完整起来的,荷马则对两部史诗做了最重要的加工整理,使它们成为具有完整情节和统一风格的作品。

第一章 古代文学
 
第二节 荷马史诗
 
二、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伊利亚特》的主要内容:特洛亚战争爆发的原因,战争双方的主要英雄人物阿喀琉斯和赫克托尔,阿喀琉斯和希腊联军统帅阿伽门农的矛盾冲突,阿喀琉斯的两次愤怒,赫克托尔被杀,他的葬礼。
《奥德赛》的主要内容:希腊英雄俄底修斯想出木马计攻破特洛亚城以后,在回国途中的航海中经历了种种奇遇,克服了各种困难,最后终于回到自己家乡,但是他家中正遇到骚扰,当地一些人以为他回不来了,整天在他家里向他妻子求婚,并试图霸占他的财产,最终他和儿子一起杀死了求婚者。
第一章 古代文学
 
第二节 荷马史诗
 
三、两部史诗的艺术特点分析
恩格斯说:“荷马的史诗以及全部神话——这就是希腊人由野蛮时代带入文明时代的主要遗产。”两部史诗在艺术上取得的成就具有典范性。
其艺术特点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歌颂人的生命力和进取精神;
(二)丰富多采的人物形象和相当成熟的人物描写手法;
(三)巧妙的布局;
(四)生动的比喻;
(五)浓厚的抒情气息;
(六)便于说唱和朗诵。两部史诗作为人类童年的产物而具有永久的魅力。
第一章 古代文学
 
第三节 希腊悲剧和三大悲剧诗人
 
一、悲剧的产生和发展、社会文化意义和审美意义
悲剧起源于酒神颂。“悲剧”一词在古希腊文中的原意是“山羊之歌”,因为酒神颂的合唱队披着山羊皮扮演半羊半人的酒神随从。
埃斯库罗斯在悲剧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悲剧作为雅典奴隶主民主制的产物被民主政体用来实现政治、道德教育的目的。
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定义。
希腊悲剧的审美意义。
第一章 古代文学
 
第三节 希腊悲剧和三大悲剧诗人
 
二、埃斯库罗斯及其《俄瑞斯忒斯》三部曲
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是奴隶主民主制建立时期的诗人,他的《波斯人》是希腊悲剧中唯一取材于现实生活的一部作品,他的《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表达了反对僭主暴政的思想。他的《俄瑞斯忒斯》三部曲包含了原始氏族社会到奴隶主民主制整个社会演变过程中的丰富内容,显示了人类生活中矛盾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埃斯库罗斯在处理这种多样性和复杂性中善于构筑矛盾冲突,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
他对后世作家,尤其是20世纪美国戏剧家奥尼尔的影响。
第一章 古代文学
 
第三节 希腊悲剧和三大悲剧诗人
 
三、索福克勒斯及其《俄底浦斯王》
索福克勒斯是雅典奴隶主民主制鼎盛时期的悲剧诗人。他的特色是注重人对命运的反抗,注意结构和布局,他的构筑矛盾冲突的方法受到黑格尔的称赞。
他的《安提戈涅》中人物刻画和戏剧冲突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他的《俄底浦斯王》内容简介,俄底浦斯同命运抗争的意义所在。
弗洛依德精神分析学派对俄底浦斯命运悲剧的解释。
《俄底浦斯王》艺术结构上的成就。
索福克勒斯对后世作家的影响。
第一章 古代文学
 
第三节 希腊悲剧和三大悲剧诗人
 
四、欧里庇得斯及其《美狄亚》
欧里庇得斯的悲剧反映了雅典奴隶主民主制危机时期的社会现实和思想倾向。
他的创作表现出对现实问题和妇女问题的关心,例如他的《特洛亚妇女》。
他的《美狄亚》同样是对妇女问题的关心,并注意发掘美狄亚作为妻子和母亲在丈夫背叛她以后决意报复时的那种复杂心态。
《美狄亚》中的现实主义倾向和情节的艺术处理。
欧里庇得斯对后世作家的影响。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第一节 概述
 
一、中世纪文学简介
曾经非常强大的罗马帝国在二世纪以后逐步走向衰弱,四世纪末帝国分为东西两部分,西罗马帝国在奴隶起义的不断打击下和日耳曼蛮族的入侵中于公元476年灭亡,这标志着欧洲中世纪历史的开始。中世纪历史大致分为三个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全盛、衰亡。中世纪文学主要指前两个时期的文学。
封建主阶级的形成,封建主和基督教的关系。
封建教会的基本思想及其对中世纪文化的垄断。
教会文学的主导地位,世俗文学的相应发展,人文主义的最初曙光。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第一节 概述
 
二、教会文学简介
教会文学主要取材于《圣经》。《圣经》的基本内容:《旧约》和《新约》,《旧约》是希伯来人古代典籍总汇,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律法、谚语格言及情歌等;《新约》有关于基督及其使徒们的传说、言行录、书信等。在此基础上形成教会文学的各种体裁,如圣经故事,圣徒言行录,梦幻故事,奇迹故事,宗教剧等,内容大多是渲染上帝的至高无上,颂扬基督的伟大,宣扬殉教精神和禁欲主义。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第一节 概述
 
三、英雄史诗简介
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和民族大迁移的完成,欧洲各个民族逐渐在自己的国土上定居下来,形成自己的疆域和民族特色。英雄史诗在各民族内容丰富的民间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内容主要反映各民族的重大历史事件,歌颂各民族杰出的英雄人物。
《贝奥武甫》简介。
《罗兰之歌》简介。
《尼伯龙根之歌》内容简介和艺术特色评述。
《熙德》简介。
《伊戈尔远征记》简介。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第一节 概述
 
四、骑士文学简介
骑士制度的形成,骑士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骑士的道德标准。法国是骑士文学最兴盛的地方。
骑士文学的两种主要体裁: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骑士抒情诗的主要内容,《破晓歌》。骑士叙事诗的主要内容,关于不列颠的亚瑟王和他的圆桌骑士的叙事诗,流传最广的骑士叙事诗《特里斯丹和伊瑟》。
骑士文学所包含的世俗意义。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第一节 概述
 
五、城市文学简介
随着城市经济和市民阶级的发展,城市文化逐步形成。
市民阶级对城市文学的需求。
城市文学的主要内容与形式。
最有成就的城市文学作品之一《列那狐传奇》。《列那狐传奇》虽然是动物故事,但是它的现实性是显而易见的,反映了充满各种矛盾的人类社会。列那狐作为市民阶级的象征,有它反对动物世界中象征封建统治者的比它更为强大的动物的一面,也有欺负弱小动物的一面。在反对强大的对手时,作品提倡以智慧取胜,这正是当时弱小的市民阶级面对强大的封建统治者不得不采用的手法。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第二节 但丁与《神曲》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第二节 但丁与《神曲》
二、《神曲》内容的积极意义与局限
《神曲》中所描绘的地狱、炼狱和天堂。但丁在诗中自叙在罗马诗人维吉尔陪同下游历了地狱和炼狱,在他早年的恋人贝雅特丽齐陪同下游览了天堂。但丁在《神曲》中表达了他的鲜明政治倾向:对那些损害国家统一和人民利益的坏人和教皇及其手下贪婪腐败的神职人员表示了强烈的憎恨。
但丁在作品中所流露出的人文主义曙光。
作品的局限性在于沿用了基督教的许多旧观念。

一、但丁生平与创作简介
但丁出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一个没落小贵族家庭。
他的成长,他的恋爱,他的政治活动,他的流放生活。
他的诗集《新生》收入了他的三十一首抒情诗,其中表达了他对心中的恋人贝雅特丽齐的深情。《论俗语》是一部学术性的著作,论述了通俗的意大利民族语言的重要性,虽然这本著作是用拉丁文写的,但是为他后来用意大利语而不是用拉丁文写作《神曲》做了准备。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第二节 但丁与《神曲》
 
三、《神曲》的艺术特点
《神曲》是一部着重于描写诗人自己从地狱到天堂一路上所见所闻的游记式作品,诗人见到各种各样的人物,要是缺乏艺术表现力,这些走马灯一样的人物不可能给读者留下多深的印象。但是但丁善于把一类人的特点都集中他在游历中见到的人身上,使他们显得更加突出,更具有典型意义,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神曲》的结构非常严密,采用的连锁压韵独具匠心。
《神曲》中丰富多采的语言。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第一节 概述
 
一、文艺复兴概况
文艺复兴是14至17世纪初欧洲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开展的一场革新运动,首先在意大利产生,然后在欧洲各国发展起来。这一时期虽然仍是封建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但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萌芽,资本的原始积累正迅速而残酷地进行。
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冲破封建教会文化专制主义的束缚,形成以“人”为中心的思想体系。冲破束缚的斗争采取了两种方式:一是宗教改革,二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削弱了天主教会对人的精神控制。文艺复兴说的是古典文艺的“再生”,实际上强调的是“人”的“再生”,所以它高举的是人文主义的旗帜。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第一节 概述
 
二、人文主义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人文主义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一)反对神权至上,提倡人在现世的地位;
(二)反对禁欲主义,提倡个性解放和思想解放;
(三)反对蒙昧主义、神秘主义,提倡理性精神;
(四)反对人与人之间的封建关系和等级观念,提倡平等、博爱、友谊和个人品德。人文主义的基本特点是追求个人主义,寻求个人的全面发展。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文艺复兴时代涌现出一批“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恩格斯语)。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第一节 概述
 
三、欧洲各国人文主义文学的发展
欧洲的人文主义文学非常繁荣,除了后面我们要专门探讨的几位作家以外,欧洲各国还有很多有成就的作家和作品,例如意大利的彼特拉克、阿里奥斯托和塔索,德国的民间文学作品《浮士德博士传》,法国的蒙田,西班牙的流浪汉小说《小癞子》,剧作家维加的《羊泉村》等,英国的乔叟及其《坎特伯雷故事集》,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大学才子”剧作家,其中的马洛及其《浮士德博士的悲剧》。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第一节 概述
 
四、薄加丘
(一)薄加丘与《十日谈》
薄加丘出生于商人家庭,受过大学教育,通晓希腊文,研究过古希腊的典籍。他写过长篇传奇、叙事诗、十四行诗等,最著名、最有成就的是短篇故事集《十日谈》。
《十日谈》是借10名男女的口来讲故事,十天共讲100个故事。这些故事题材十分丰富,有的取材于中世纪传说,有的取材于《一千零一夜》等东方故事集,但是作品最主要的是要反映当时意大利的社会现实,以世俗性很强的通俗故事启发人们的思考。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第一节 概述
 
四、薄加丘
(二)《十日谈》分析
《十日谈》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讽刺教会、教会人士和封建贵族,如第一天故事二;
2.反对禁欲主义,提倡应该认可人的七情六欲,如第九天故事二。作品在讽刺挖苦愚昧、腐朽、冷酷的教会人士和封建贵族的同时,塑造了一批有人文主义倾向的人物,歌颂他们的聪明才智和爱情。作品结构上的特点是框架式的,100个互相独立的故事被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纳入到10名男女青年讲故事这个额外的故事中。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第一节 概述
 
五、拉伯雷
(一)拉伯雷与《巨人传》
拉伯雷出生于律师家庭,在修道院里学习过,后来从事医生的职业。在学医之前他就开始了文学创作生涯,《巨人传》是他一生中的一部主要著作。小说中的主要巨人是法国民间创作中早已存在的人物,但是拉伯雷赋予了他们人文主义思想,使他们具有了反封建反教会的意义,因而也招来了教会的反对,作品最初两部他不得不匿名发表,被巴黎神学院宣布为禁书。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第一节 概述
 
五、拉伯雷
(二)《巨人传》分析
《巨人传》共分五卷,各卷内容简介。作品的人文主义特点体现在它对巨人精神的歌颂。作品中的巨人是文艺复兴时代“巨人”精神的再现,反映了新时代的巨人概念既包含了体魄的、物质的方面,又包含了精神的、思想的方面。作品通过对这些巨人及其经历的刻画,流露出反封建反教会的倾向。作品中若望修士在卡冈都亚的支持下创立的德廉美修道院更是体现了人文主义者对自由和新道德风尚的向往。作品的艺术特色在于它的讽刺和荒诞,使作品在嬉笑怒骂和荒诞不经中具有了很强的战斗性和可读性。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第二节 塞万提斯与《堂吉诃德》
 
一、塞万提斯的生平与创作
塞万提斯出生在一个没落贵族的医生家庭。他当过兵,负过伤,还被土耳其海盗抓去服过五年苦役,回国后在当军需员和收税官的时候得罪了权贵和教会,曾几次下狱。这些经历使他看清了现实,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必要的素材和洞察力。他的创作除了《堂吉诃德》以外有历史剧《奴曼西亚》,短篇小说集《惩恶扬善故事集》,长诗《巴尔纳斯游记》等。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第二节 塞万提斯与《堂吉诃德》
 
二、《堂吉诃德》的人文主义特点
《堂吉诃德》的人文主义特点体现在它刻画了一个相当完整的人,这个人有许多优点,也有许多缺点,他有追求,有理想,他最大的问题是主观和客观,理想和现实相脱离,所以这个人物既可笑,又可悲,又可爱。这个形象为我们思考人的问题提供了无限的空间,也让我们像在哈哈镜中一样,从他身上看到了我们自己,引起我们对自己的反思。所以作品的最成功之处在于刻画了一个真正的活生生的人,发掘了一个人身上所包含的丰富世界。此外,作品中的另一个形象桑丘•潘沙又对堂吉诃德的人文主义特点做了必要的补充。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第二节 塞万提斯与《堂吉诃德》
 
三、《堂吉诃德》的艺术特点
《堂吉诃德》的艺术特点在于它的现实主义的夸张和讽刺艺术。它的基调是现实主义的,通过堂吉诃德游侠的经历,描绘出了社会各个阶层、各个方面的现实生活,如地主残酷对待牧童,贵族的荒淫和无聊,一般平民的艰难生活等等。在此基础上他又采用了极其夸张和尖锐讽刺的艺术手法。战风车、战羊群、救牧童、解放囚犯等夸张的描述都是在十分现实主义的口气中进行的。他的讽刺艺术一是针对当时流行的骑士小说,二是在同骑士小说对照的强烈反差中达到高度的艺术效果。
他的人物性格的刻画也是在讽刺中展开的。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第三节 莎士比亚与“莎士比亚化”
 
一、莎士比亚的生平
莎士比亚出生于英国中部一个富裕市民家庭,在文法学校上过学,后中途辍学,1585年前后去伦敦,在剧院里打杂,后来成为雇佣演员,然后又逐步参与改变剧本的工作。他的绝大部分都是利用现成材料改编的,只是他在改编过程中加以创造性的发挥,使作品更深刻地包含了人文主义的含义。他一共写了37部戏剧,还有一些长诗和十四行诗。1613年告别戏剧生涯,回到故乡斯特拉福镇,三年后逝世。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第三节 莎士比亚与“莎士比亚化”
 
二、莎士比亚各个时期的创作
莎士比亚的创作分为三个时期:
(一)早期:1590 ~ 1600,充满乐观精神和历史批判精神,以历史剧(如《理查三世》,《亨利四世》,《亨利五世》)和喜剧(如《威尼斯商人》)为主,也有个别悲剧(如《罗米欧与朱丽叶》);
(二)中期:1601 ~ 1607,社会矛盾加深和莎士比亚本人阅历加深,也使他的思考深化,以悲剧为主,尤其是四大悲剧:《哈姆雷特》,《麦克白》,《李尔王》,《奥赛罗》;
(三)后期:1608 ~ 1612,存在着进一步看透现实,但又不愿意放弃人文主义理想这两者之间的矛盾,以传奇剧为主,如《暴风雨》。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第三节 莎士比亚与“莎士比亚化”
 
三、莎士比亚的艺术成就与“莎士比亚化”
马克思首先提出了“莎士比亚化”的问题,称赞了莎士比亚的创作方法。莎士比亚的艺术成就值得很好加以总结。简单归纳起来可以有这么几点:
(一)丰富的个性化人物形象;
(二)展现人物活动的“福斯塔夫式背景”;
(三)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
(四)个性化和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将在《哈姆雷特》的语言成就中举例说明)。莎士比亚的艺术成就给后人不断发掘新的思想含义和审美效果提供了丰富的空间,所以他有说不尽的莎士比亚之美誉。兼谈后人对莎士比亚的评论。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第四节 《哈姆雷特》
 
一、《哈姆雷特》的人文主义特点
《哈姆雷特》的人文主义特点在于:
(一)通过哈姆雷特的形象表达出对人的问题的深入思考,其中包括对人的终极问题,对人和万物的关系等等的思考;
(二)刻画了一个高度个性化的、具有丰富内心世界的主人公,这个世界可以无限发掘,因而又有说不尽的哈姆雷特之说;
(三)作品将哈姆雷特和克劳迪斯之间的斗争升华为正义与邪恶的斗争,从而在哈姆雷特和他老父亲身上体现出理想君王的人文主义理想。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第四节 《哈姆雷特》
 
二、《哈姆雷特》人物分析及性格刻画的成就
哈姆雷特性格分析:他作为人文主义者所具有的优点和弱点,他的延宕和决断,他的装疯和对女友的冷酷无情,他的机智勇敢,他的丰富性格是说不尽的。
克劳迪斯性格分析:他是一个老练的阴谋家,善于背后下毒手,借刀杀人,可是表面上却装成一个仁慈的国王,不徇私情。波洛涅斯分析:既是一个谆谆教导子女的父亲,又不惜让女儿充当他的探子,刺探哈姆雷特的情况,为了他的新主子,最后他把自己的命都搭上了。
王后是一个懦弱的女人,自己没有主见,听命于新国王,但是她又确实很爱自己的儿子。奥菲利娅天真单纯,最后成为宫廷斗争的牺牲品。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第四节 《哈姆雷特》
 
三、《哈姆雷特》的语言成就
《哈姆雷特》证明莎士比亚是语言大师。他在同一个人物处于不同场合的情况下,使用的语言是不同的,例如哈姆雷特在宫廷里用的是一种语言,在和掘墓人交谈时用的是另一种语言,他经常使用思考的语言,但是需要他果断的时候,他又会用一种行动的语言。
语言在刻画哈姆雷特性格时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语言在刻画波洛涅斯性格时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另外我们还应该注意到莎士比亚用语言来区分不同场合的良苦用心,例如戏中戏用的语言就和作品中其他地方用的语言很不一样。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
 
第一节 概述
 
一、17世纪欧洲的人文环境和文学概况
17世纪欧洲经历了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英国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起来。但是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意大利已失去商业中心地位,德国遭受三十年战争的浩劫,西班牙“无敌舰队”被歼灭后一蹶不振,法国则经历了中央集权的王权的鼎盛时期。英、法两国不仅政治经济走在欧洲其他国家的前面,在思想领域和文学领域也走在前面。
法国思想领域的两位哲学家伽桑狄和笛卡儿。
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文学,法国的古典主义文学。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
 
第一节 概述
 
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代表弥尔顿
(一)弥尔顿的生平与创作
弥尔顿出生在一个富裕公证人的家庭,大学时喜欢拉丁文和古典文学,后去欧洲游历,1639年英国国内形势紧张,他回国后积极投身到反对国王和国教的斗争中,发表过一系列政论小册子,1649年资产阶级的新政府任命他为拉丁文秘书,他努力为共和国工作,积劳成疾,双目失明。王朝复辟后,他遭到迫害,但是他顽强地坚持工作,写出了《失乐园》、《复乐园》和《力士参孙》三部杰作。
《复乐园》和《力士参孙》简介。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
 
第一节 概述
 
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代表弥尔顿
(二)《失乐园》分析
《失乐园》取材于《圣经•旧约》,内容简介。长诗主要有两条线索,两个主题:一条是亚当、夏娃偷吃禁果,被逐出乐园;另一条是撒旦反叛天帝,最终失败。亚当、夏娃吃了智慧果以后失去乐园是必然的,因为明辨事理的代价就是痛苦,但是他们并没有失去生活的勇气,而是勇敢地去面对各种苦难。弥尔顿对撒旦的态度是矛盾的,他出于清教徒严格的道德标准,对撒旦的狂妄自大和放肆是持批判态度的,但是他处于革命事业失败的逆境中又十分同情撒旦那种敢于反叛、不屈不挠的精神,因而撒旦的失败也显得那么悲壮。
《失乐园》的艺术特色是它的气势恢弘。
关于撒旦这个人物历来有很多争论,为什么弥尔顿要选择一个反叛上帝的魔鬼来充当他流露同情的对象呢?他在这个问题上确实有着复杂的心态,他的本意是要批判撒旦,因为撒旦的所作所为是违背弥尔顿的清教徒原则的,但是撒旦的那种敢于向最高权威挑战的勇气却被充分表现出来,这就在撒旦的反叛精神和弥尔顿自己的反叛精神之间建起了桥梁。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
 
第一节 概述
 
三、法国古典主义
(一)法国古典主义产生的原因
法国古典主义是法国资产阶级还不够强大,希望通过中央集权的王权的调停而取得对以封建主为代表的地方封建势力的力量平衡的产物。法国古典主义的理论家布瓦洛为古典主义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强调要为王权服务。在他的理论原则指导之下,出现了一批优秀的戏剧家,如高乃依,拉辛,莫里哀。
法国古典主义统治欧洲舞台达200年之久。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
 
第一节 概述
 
三、法国古典主义
(二)它的三个基本特点
法国古典主义的三个基本特点:
1.政治上拥护贤明君主,强调为王权服务,不少作品都歌颂贤明君主的英明和智慧,如《熙德》,《伪君子》等;
2.崇尚理性,内容上着重写理性和感情的冲突,理性最终获得胜利,如《熙德》和《费德尔》,形式上强调理性主义的三一律,凡不符合三一律的创作就要受到指责,如《熙德》等;
3.模仿古代,把古希腊罗马文学奉为典范,从中寻找题材,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
 
第一节 概述
 
三、法国古典主义
(三)古典主义理论家布瓦洛
布瓦洛是法国古典主义的发言人和立法者,他的诗体理论著作《诗的艺术》积极拥护王权,要求发起讴歌贤明君主的文学运动,并总结了法国古典主义的成就,制订了古典主义的法规,要求一切都从理性出发。他还认为作家应该“研究宫廷”,“认识城市”,这两者实际上是对王权和资产阶级的强调。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
 
第一节 概述
 
三、法国古典主义
(四)悲剧诗人高乃依与拉辛
高乃依出身于资产阶级家庭,自己学过法律,但决心投身于创作,他的《熙德》是一部很有成就的悲剧,内容简介,对三一律的运用与不足之处。他的其他创作还有《贺拉斯》等。
拉辛与高乃依的风格不同,他喜欢写有缺点的人物。《安德洛玛刻》描绘出了人丧失理性后的惨状,从而弘扬了理性的伟大;《费德尔》则强调了理性对感情的最终胜利。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
 
第二节 莫里哀与《伪君子》
 
一、莫里哀的生平与创作
莫里哀的父亲是宫廷室内陈饰商,希望子承父业,但莫里哀从小爱好戏剧,21岁就随剧团在各地演出,后逐步成名,得到国王路易十四的赏识。他创作的喜剧抨击了荒淫无耻的贵族,如《唐璜》等;讽刺了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贪婪和吝啬,如《悭吝人》;挖苦了资产阶级的附庸风雅和一心想当贵族的心态,如《可笑的女才子》和《贵人迷》;带着赞赏口气描写了一批社会下层的普通人,如司卡班和桃里娜等。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
 
第二节 莫里哀与《伪君子》
 
二、《伪君子》分析
《伪君子》的主人公塔丢夫是一个宗教骗子,他自称是虔诚的上帝信徒,可是当他想勾引自己恩人妻子的时候,明目张胆地说,如果上帝成为他们两人之间障碍的话,可以不要上帝,他装得很仁慈,疾恶如仇,对钱财无所谓,可是实际上完全不是这样,他是一个极端自私自利的家伙,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而且忘恩负义到了极点。这样的人对有些人有蒙蔽性,但是逃不过英明国王的眼睛。作品在艺术上利用了悬念,悲喜剧因素交替,及民间戏剧的艺术手法。
第五章 18世纪文学
 
第一节 概述
 
一、18世纪欧洲的人文概况和启蒙运动
18世纪的欧洲,英国经历了工业革命,推动英国经济迅速发展,更大规模地进行海外扩张;法国经历了资产阶级大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资产阶级为了巩固发展自己的政治地位,首先在思想领域向封建主义发起了全面进攻,这就是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高举理性的旗帜,提出了一整套建立和完善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理论,大力提倡“平等、自由、博爱”,向不合理的封建统治宣战。在启蒙运动的带动下,各国的启蒙文学发展起来。
第五章 18世纪文学
 
第一节 概述
 
二、法国启蒙文学
法国启蒙文学主要是由一批杰出的启蒙思想家的创作构成的。其中伏尔泰的《老实人》以老实人的经历批判了对法国封建社会的盲目乐观情绪,狄德罗的《拉摩的侄儿》指出了拉摩的侄儿所代表的一种与封建社会同流合污的倾向,卢梭的《忏悔录》控诉了不合理的封建社会对人的心灵的腐蚀作用。另外,戏剧家博马舍的《费加罗的婚姻》歌颂了平民对贵族的胜利。
第五章 18世纪文学
 
第一节 概述
 
三、德国启蒙文学
德国的政治经济要远远落后于英国和法国,当时德国分割成两三百个诸侯小国,封建割据非常严重。德国启蒙文学的任务首先是要呼吁建立统一的德意志民族文学。莱辛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他的《爱米丽雅•迦洛蒂》反映了德国资产阶级的软弱。70年代,德国爆发了狂飙突进运动,标志着德国民族意识的进一步觉醒。
席勒的创作。他的《阴谋与爱情》的反封建意义。
第五章 18世纪文学
 
第一节 概述
 
四、意大利启蒙文学
意大利的启蒙文学的代表是哥尔多尼,他一生致力于戏剧改革。《女店主》是他的代表作。作品内容简介。女主人公米兰道琳娜是一个具有平民优越感和独立自主精神的资产阶级妇女,她选择自己的仆人做丈夫,是对等级观念的藐视,表明她不受封建观念的束缚。剧中的新老贵族代表人物都受到了嘲弄。
第五章 18世纪文学
 
第二节 英国现实主义小说
 
一、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兴起
英国新兴资产阶级来源于手工业工人和作坊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也对文学欣赏提出了自己的要求,期刊的出现,现实主义小说的出现。现实主义小说的主要内容,主要形式。对“prose”一词的解释。
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基本特点:
(一)主人公和主要人物大多是平民或普通人;
(二)注意性格刻画;
(三)注意描写的合理性。
第五章 18世纪文学
 
第二节 英国现实主义小说
 
二、笛福与《鲁宾孙飘流记》
笛福出身于中小资产阶级家庭,一生的主要活动是经商。他的小说在18世纪英国很有典型性。他的《摩尔•弗兰德斯》讲了一个女骗子的一生,结构上有点像流浪汉小说。他的《鲁宾孙飘流记》塑造了一个新兴资产阶级的形象,他在荒岛上的28年经历,象征着资产阶级所看重的个人的力量。
第五章 18世纪文学
 
第二节 英国现实主义小说
 
三、斯威夫特与《格列佛游记》
斯威夫特毕业于都柏林的三一学院,曾为托利党的内阁大臣服务,后在都柏林派特立克大教堂任教长。《格列佛游记》是一部讽刺小说,借船长格列佛之口叙述他四次出游的经历。无论是小人国、大人国,还是海外诸岛,或是慧涅姆国,实际上都是在影射当时的英国社会,批判英国的各种丑陋现象。作者的讽刺艺术也体现在这种围绕一个讽刺对象,展现千奇百怪场景的方法上。
第五章 18世纪文学
 
第二节 英国现实主义小说
 
四、理查逊与《克拉丽莎》
理查逊的长篇小说《克拉丽莎》内容简介。作者在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艺术特点:
(一)完整的小说结构,使小说从叙述某个中心人物的许多故事变为只叙述一个完整的中心故事;
(二)采用书信体小说的形式,尽量发掘人物隐藏在内心深处的心理感受和情感。理查逊的书信体小说影响了欧洲大陆的许多著名作家,如卢梭、歌德等。
第五章 18世纪文学
 
第二节 英国现实主义小说
 
五、菲尔丁与《汤姆•琼斯》
菲尔丁出生于一个破落贵族家庭。他很熟悉希腊文化,也很欣赏《堂吉诃德》的讽刺艺术。他试图在戏剧中写出一个堂吉诃德来,但是并不成功。后来在长篇小说《约瑟•安德鲁传》中刻画了一个堂吉诃德式的人物获得成功。
《汤姆•琼斯》在人物塑造,情节结构,设置悬念等方面的艺术成就。

第五章 18世纪文学
 
第三节 歌德与《浮士德》
 
一、歌德的生平与创作
歌德出生于法兰克福一个富裕市民家庭,先在莱比锡大学,后在斯特拉斯堡大学学习,受法国思想家的影响,年轻时参加过狂飙突进运动,后来在威玛公国担任内阁大臣。他年轻时就写过一些脍炙人口的诗歌,如《欢会与离别》,《五月之歌》等,他的《普罗米修斯》一诗表达了狂飙突进青年的心声。他创作过很多作品,包括一些诗剧、叙事诗、长篇小说等。《诗与真》是他的自传。
第五章 18世纪文学
 
第三节 歌德与《浮士德》
 
二、《少年维特之烦恼》所反映的启蒙思想
《少年维特之烦恼》是歌德参加狂飙突进运动时的作品。内容简介。维特的性格分析。维特是有思想、有才华、有追求、想做一点事情的青年,他不见容于德国社会,说明封建势力强大的德国只需要庸人,而不需要像他这样的人。这引起了人们的反思。这部作品在德国引起巨大反响,也出现了一些仿作,削弱了作品的启蒙意义,歌德感到非常不满。
第五章 18世纪文学
 
第三节 歌德与《浮士德》
 
三、《浮士德》的基本内容
《浮士德》讲浮士德走出书斋,和魔鬼订约,经历了五个悲剧。浮士德在五个悲剧中充满着不屈不挠的追求,从一开始他将《圣经》上的“泰初有道”改为“泰初有为”,就表明了他要有所为的思想,最后他明白了人生的真理是要“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这说明自由是要不断开拓和争取的。魔鬼靡非斯特是恶的化身,但是他同时又目光敏锐,很具有批判性。由于他的存在,更烘托出浮士德人生追求的价值。诗剧在艺术上将各种因素和手法融合在一起,形成宏大的气势,展现了精神探索的巨大空间。
第六章 19世纪前期文学
 
第一节 概述
 
一、19世纪前期欧洲社会概况和人文环境
19世纪前期欧美经历的历史事件:拿破仑战争,法国封建势力复辟,法国1830年革命,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东欧的民族解放运动,40年代欧洲各国的革命和起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工人运动登上历史舞台,美国的废奴运动,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呼声增加。
在思想领域:德国古典哲学和法英空想社会主义。
第六章 19世纪前期文学
 
第一节 概述
 
二、浪漫主义的基本特征
浪漫主义的基本特征:
(一)不满现实,向往非凡的奇异的事物;
(二)冲破理性和规则的束缚,追求个性自由和个性解放;
(三)表现自我,表现强烈的主观情感;
(四)热爱自然,寄美好的理想于自然;
(五)搜集和加工民间故事,民间文学题材;
(六)大量采用夸张、对比、比喻等方法,运用华丽辞藻,追求强烈鲜明的效果。
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
(一)德国文学:施莱格尔兄弟,诺瓦利斯,布伦塔诺和阿尔尼姆,格林兄弟,霍夫曼,沙米索;
(二)英国文学:“湖畔派”,济慈,司各特;
(三)法国文学:夏多布里昂,斯达尔夫人,拉马丁,维尼,乔治•桑;
(四)美国文学:爱伦•坡,爱默生,梭罗,霍桑,麦尔维尔。
第六章 19世纪前期文学
 
第一节 概述
 
三、批判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
批判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
(一)善于从深度和广度上揭示现实矛盾,再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善于发掘社会的阴暗面,加以暴露和批判;
(二)以博爱精神对受欺凌的社会下层人物表示同情;
(三)注重于刻画人物性格,描写人物性格在其中发展变化的客观环境,重视细节的真实。
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
(一)法国文学:梅里美;
(二)英国文学:萨克雷,盖斯凯尔夫人,爱米莉•勃朗特,乔治•艾略特;
(三)东北欧文学:密茨凯维支,安徒生;
(四)美国文学:斯托夫人;
(五)俄国文学:屠格涅夫,车尔尼雪夫斯基,涅克拉索夫,奥斯特罗夫斯基。
第六章 19世纪前期文学
 
第二节 华兹华斯、拜伦、雪莱
 
一、华兹华斯
作为“湖畔派”诗人之一的华兹华斯,他的生平简介,他的《〈抒情歌谣集〉序》的主要内容,其中提出的好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等著名论断,他对诗歌改革做出的贡献,他的《我们是七个》,《致杜鹃》,《孤独的刈麦者》等。
第六章 19世纪前期文学
 
第二节 华兹华斯、拜伦、雪莱
 
二、拜伦
出身于古老没落的贵族家庭,有生理残疾,受过很好的教育。他的抒情诗《“编织机法案”编制者颂》,《卢德派之歌》,《她走在美的光影里》,《去国行》等。
长篇叙事诗《唐璜》中主人公的塑造及其浪漫主义的经历,主人公形象的意义,作品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富于奇特幻想的人物塑造和情节结构,激情歌颂和辛辣讽刺的结合。

第六章 19世纪前期文学
 
第二节 华兹华斯、拜伦、雪莱
 
三、雪莱
出身于古老的贵族家庭,受过很好的教育,受到民主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响。抒情诗《西风颂》,《致云雀》,《给英格兰人的歌》等。
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内容介绍,普罗米修斯艺术形象的意义,诗剧的结局展现出一幅世界大同的景象,显示了诗人对平等美好的社会理想的向往。
第六章 19世纪前期文学
 
第三节 雨果
 
一、雨果
雨果的父亲是拿破仑时代的将军,母亲是保王党人。雨果的观点从保守走向自由主义。他从小就开始创作,在漫长的一生中创作了许多文学作品。他在《〈克伦威尔〉序》所提出的浪漫主义对照原则。
他的诗歌创作。
戏剧《欧那尼》。
人道主义思想和浪漫主义对照原则所贯穿的小说创作,《九三年》等。
第六章 19世纪前期文学
 
第三节 雨果
 
二、《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的主题思想:通过对真善美的颂扬,揭示出虚伪和邪恶的丑态。人物分析:爱斯美拉尔达的善良和美,喀西莫多虽然丑,但是内心充满了爱,弗罗洛的虚伪、阴险和狠毒。作品中所贯穿的人道主义思想。作品中对对照原则的运用:美和丑,善和恶,外表和内心,两个王朝、两个法庭的对照。

第六章 19世纪前期文学
 
第三节 雨果
 
三、《悲惨世界》
《悲惨世界》中贯穿的人道主义思想,冉阿让的非凡经历,人道主义思想在他身上的体现,芳汀和珂赛特的遭遇,沙威警长形象的意义,流浪儿格夫罗舍及其他形象。艺术特色在于情节离奇,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物性格塑造,细节上客观真实同时又不乏夸张,对照原则的进一步深入运用。
第六章 19世纪前期文学
 
第四节 从普希金到果戈理
 
一、普希金
(一)普希金的生平与创作
普希金出生在古老的贵族家庭,在贵族子弟的皇村学校读书,因写进步诗歌,被放逐到南俄,参加过十二月党人的秘密集会,后在外交部任职,在决斗中负重伤后去世。政治抒情诗《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致西伯利亚的囚徒》等,长诗《茨冈》,《别尔金小说集》中的《驿站长》等,《驿站长》开创了俄国文学中的“小人物”形象。
第六章 19世纪前期文学
 
第四节 从普希金到果戈理
 
一、普希金
(二)小说《上尉的女儿》
《上尉的女儿》取材于18世纪俄国的普加乔夫起义,以主人公格利涅夫的遭遇为线索,刻画了农民起义领袖普加乔夫的性格。作品的意义在于塑造了一个同贵族社会描述的杀人放火的强盗完全不同的富有人性的英雄。
第六章 19世纪前期文学
 
第四节 从普希金到果戈理
 
一、普希金
(三)长篇叙事诗《叶甫盖尼•奥涅金》
长篇叙事诗《叶甫盖尼•奥涅金》具有比较明显的现实主义倾向,通过奥涅金与达吉亚娜的爱情纠葛,刻画了具有典型意义的多余人性格。奥涅金作为贵族青年,有不满于自己周围环境的一面,但是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要脱离这样的社会,而只是采取一些损人不利己的行为来发泄自己的不满。
第六章 19世纪前期文学
 
第四节 从普希金到果戈理
 
二、“多余人”形象的发展变化
“多余人”形象是俄国沙皇专制统治下的贵族社会的特定产物,从普希金笔下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到莱蒙托夫笔下的毕巧林,到屠格涅夫笔下只会空谈,连追求爱情的勇气都没有的罗亭,直到冈察洛夫笔下成天躺在床上无所事事,连爱情的问题都赖得去考虑的奥勃罗摩夫,象征着俄国贵族已经完全失去了活力,奄奄待毙。
第六章 19世纪前期文学
 
第四节 从普希金到果戈理
 
三、果戈理
(一)果戈理的生平与创作
果戈里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出生于乌克兰的地主家庭,曾受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影响,做过小职员,在大学任过教,后长期在国外。《彼得堡故事集》中的《狂人日记》和《外套》是俄国文学中“小人物”题材的继续,讽刺喜剧《钦差大臣》讽刺了腐败透顶的俄国官僚机构。
第六章 19世纪前期文学
 
第四节 从普希金到果戈理
 
三、果戈理
(二)长篇小说《死魂灵》
长篇小说《死魂灵》讲会钻营的官僚乞乞科夫钻官僚制度的空子,设法收购已经死去,但尚未注销户口的农奴,再拿他们的名字到救济局去抵押,从而试图挣一大笔钱。小说着重描绘了他在收购过程中遇到的性格各异的五个地主典型,通过他们反映了俄国农村地主的真实面貌。
第六章 19世纪前期文学
 
第五节 司汤达
 
一、司汤达与《红与黑》
司汤达出生于律师家庭,受伏尔泰、卢梭等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很大,曾参军在拿破仑的军队里转战南北,拿破仑失败后他侨居米兰,开始创作,1830年革命以后,他被任命为意大利一海滨小城的领事。他的美学论集《拉辛和莎士比亚》被认为是批判现实主义的第一篇美学宣言,他的长篇小说《巴马修道院》通过主人公法布利斯和他姑妈之间的关系及他和克莱莉娅之间的浪漫恋爱故事写出了意大利政治风云的变幻。
司汤达根据《法院公报》上关于家庭教师杀害女主人的报道,写出了一部意义深远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作品主题深入揭示了复辟时期封建的等级制度和小资产阶级个人奋斗之间的矛盾。于连的性格分析:他受到的红的方面的影响,他受到的黑的方面的影响,他最后对自己地位的正视和对死亡的接受,造成一种强烈的悲剧效果。
第六章 19世纪前期文学
 
第六节 巴尔扎克
 
一、巴尔扎克的生平与思想倾向
巴尔扎克出生在一个中等资产阶级家庭里,自己当过法律事务所的文书和律师的助手,看到了法国社会的黑暗腐败,自己思想中有向往贵族的一面,也有倾向于资产阶级的一面,他思想中的矛盾造成了他创作中的矛盾,他似乎是要写出贵族阶级的高贵和资产阶级的贪婪,但是实际上却写出了贵族阶级不可避免的衰落。
第六章 19世纪前期文学
 
第六节 巴尔扎克
 
二、《人间喜剧》
巴尔扎克的主要长、中、短篇小说90多部收入了名为《人间喜剧》的总集,巴尔扎克取这个名是相对于“神的喜剧”而言的,他要把人间的一切可笑与荒唐之事都记录下来。《人间喜剧》分为三大类:“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和“分析研究”,其中“风俗研究”又分成“私人生活场景”等六个部分。
《人间喜剧》的内容主要包含两个方面:
(一)贵族阶级的没落衰亡史;
(二)资产阶级的罪恶发家史
第六章 19世纪前期文学
 
第六节 巴尔扎克
 
三、《高老头》
《高老头》在《人间喜剧》中占重要地位,《人间喜剧》中的许多重要人物纷纷在《高老头》中首先登场,从人物体系来说,《高老头》可以说是《人间喜剧》的序幕。
《高老头》中的两条主要线索和两个主要场景。
高老头的父爱和他的两个女儿,拉斯蒂涅野心的发展演变过程,鲍赛昂子爵夫人对他的教诲,伏脱冷对他的开导。
作品中的其他人物。
结构特点是以静态描写开始,逐步引出作品中的人物,再从主要人物的活动,引出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烘托出主要人物的性格变化。
第六章 19世纪前期文学
 
第六节 巴尔扎克
 
四、《欧也妮•葛朗台》
《欧也妮•葛朗台》中老葛朗台是一个非常善于利用别人为自己谋利益的资产阶级人物,他既贪婪又吝啬,每天的日用品和食品都由他定量分配,晚上客厅里只让点一支蜡烛,来了客人需添菜,竟让仆人打乌鸦熬汤充数,临死时看到眼前的金币,已经冷却的心居然还会热起来。为了金钱,他逼死了自己的妻子,断送了女儿的一生。
第六章 19世纪前期文学
 
第七节 狄更斯与夏洛蒂•勃朗特
 
一、狄更斯
(一)狄更斯的生平与创作
狄更斯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小职员家庭,很小的时候就在鞋油公司当学徒,15岁时到律师事务所当小职员,1831年到新闻报社工作,并开始文学创作,以《匹克威克先生外传》一举成名,然后又写了《奥列佛•推斯特》,《董贝父子》,《荒凉山庄》以及自传体小说《大卫•科波菲尔》等。
第六章 19世纪前期文学
 
第七节 狄更斯与夏洛蒂•勃朗特
 
一、狄更斯
(二)《艰难时世》与《双城记》
《艰难时世》以资产者葛雷硬功利主义教育的失败为线索,展现了英国工业社会中的各种矛盾,宣扬了人道主义的胜利。
人物分析。
艺术特色。
《双城记》通过梅尼特医生的遭遇阐明了法国革命的合理性,同时又希望以人道主义的理想避免过激行为。
写作动机。
艺术特色。
第六章 19世纪前期文学
 
第七节 狄更斯与夏洛蒂•勃朗特
 
二、夏洛蒂•勃朗特
夏洛蒂•勃朗特出生于一个清苦的牧师家庭,在寄宿学校经历过管教非常严厉的寄宿生活,当过家庭教师。她在自己这些经历的基础上,塑造了《简•爱》的主人公。简•爱有自己独立的精神追求,她和罗彻斯特的爱情不是建立在金钱和容貌基础上的,而是立足于心灵的契合,作者通过她而树立了新型妇女的形象。
第六章 19世纪前期文学
 
第八节 惠特曼、海涅、裴多菲
 
一、惠特曼
惠特曼出生于贫苦农家,但是他的大部分童年是在纽约布鲁克林度过的,他自幼接触到民主主义思想,1839年开始发表诗歌和杂文。《草叶集》是惠特曼的诗歌总集,开始只有12首诗,最后增加到近400首。“草叶”包含着民主、自由、平等和顽强的生命力的意思。惠特曼诗歌的自由诗体形式。
《自己之歌》、《为你,啊,民主哟!》、《啊,船长,我的船长哟!》等诗歌分析。
第六章 19世纪前期文学
 
第八节 惠特曼、海涅、裴多菲
 
二、海涅
海涅出生在一个贫穷的犹太人家庭,由有钱的叔父资助完成了大学学业,逐步形成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并和马克思结识。早年的抒情诗和《哈尔茨山游记》。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写的是他在法国流亡十三年以后回到德国的所见所闻和感想,对德国社会由于封建势力的强大而形成的落后、腐朽、平庸感到愤慨。
第六章 19世纪前期文学
 
第八节 惠特曼、海涅、裴多菲
 
三、裴多菲
裴多菲出身贫寒,当过兵,做过流浪艺人,后成为1848年匈牙利革命的领导者之一。《我愿意是树,假如……》,《匈牙利的贵人》,《云》等诗歌分析,裴多菲的诗歌语言朴实,充满激情,比喻生动。
第七章 19世纪后期文学
 
第一节 概述
 
一、19世纪后期欧美社会概况和人文环境
19世纪后期欧美历史大事:俄国农奴改革,美国南北战争,普法战争,德国的统一,巴黎公社,各国工人运动高涨等。思想领域: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尼采强烈的反传统倾向,泰纳的“种族、环境、时代”三要素说,达尔文的进化论,贝尔纳的遗传学说等,都对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产生重大影响。
第七章 19世纪后期文学
 
第一节 概述
 
二、批判现实主义的继续发展
在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社会生活更加复杂化的情况下,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继续发展。
法国:都德,莫泊桑;
英国:萧伯纳《鳏夫的房产》,《华伦夫人的职业》等;
德国:冯达诺;北欧:比昂逊;
美国:欧•亨利的短篇小说;
俄国:谢德林《戈罗夫略夫一家》等。
第七章 19世纪后期文学
 
第一节 概述
 
三、自然主义的兴起及其基本主张
在哲学上的实证主义和生物学上的进化论的影响之下,文学上出现了自然主义的创作,强调小说创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主张着重写人的生理本能,用超越一切主观色彩的纯客观的态度把生活中的一切细节像照相一样地记录下来。
龚古尔兄弟及其自然主义代表作《日尔米尼•拉塞德》。
第七章 19世纪后期文学
 
第一节 概述
 
四、唯美主义的兴起及其基本主张
唯美主义思潮发挥了康德美的“无利害感”的观点,以“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反对当时流行的“为人生而艺术”和“为金钱而艺术”,认为美的东西都不带任何功利性,有用的东西都是丑的。
戈蒂耶的《〈莫班小姐〉序》是一篇唯美主义的宣言,他的诗歌《白色大调交响曲》等。
第七章 19世纪后期文学
 
第一节 概述
 
五、象征主义的兴起及其基本主张
从法国诗人波德莱尔开始,诗歌艺术中出现了一种新倾向,这就是后来被人称为象征主义的那种倾向,但是作为一场诗歌运动,象征主义的主要代表诗人是马拉美、兰波和魏尔伦。象征主义追求的是隐藏在事物背后的东西,是各种感官的相互感应以及音乐效果,是若有所悟。
马拉美的《骰子一掷绝不会破坏偶然》,兰波的《元音》。
第七章 19世纪后期文学
 
第二节 福楼拜及其现实主义特色
 
一、福楼拜的生平与创作
福楼拜出生在著名外科医生家庭,从小受医学和自然科学的熏陶,开始攻读法律,中途辍学,后埋头于文学创作。历史题材小说《萨朗波》写公元前三世纪时迦太基雇佣军哗变的故事。当代生活题材小说《情感教育》塑造了一个“集一切弱点之大成”的小资产阶级青年莫罗。
第七章 19世纪后期文学
 
第二节 福楼拜及其现实主义特色
 
二、福楼拜的现实主义特色
福楼拜的现实主义强调的是文学创作中的纯客观、纯科学的态度,是不带任何主观色彩、感情色彩的描写,打破了以往文学创作的“作家中心论”传统,使作者退出文本,把评价作品中人物事件的权利交到读者手中,为此福楼拜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一是做好大量深入细致的观察和丰富的积累,二是在创作中真正进入到角色中去。
福楼拜现实主义的另一个特点是把眼光集中在包法利夫人、莫罗这样一些非英雄的人物身上。
第七章 19世纪后期文学
 
第二节 福楼拜及其现实主义特色
 
三、《包法利夫人》分析
《包法利夫人》非常客观地描写了女主人公富于幻想的性格和平庸的家庭生活之间的矛盾,以及她走向堕落和绝路的过程,作者并没有显示出对爱玛不幸遭遇的同情,但是作者退出文本却给了读者充分的自由,做出更加自主的判断,谁都会试图在爱玛遭遇的背后寻找出更深层次的原因。同时,作者对爱玛、包法利医生这样一些非英雄的刻画,也更容易使读者感觉这些人物就在自己周围,读者心中产生的同情会更加直接。
第七章 19世纪后期文学
 
第三节 左拉、波德莱尔、王尔德
 
一、左拉
(一)左拉的自然主义主张与创作
左拉认为,写小说不能有任何夸张,要纯客观地、毫无遗漏地把生活中的一切细节统统记录下来,尤其是在生理学领域内,要对描写对象做生理分析。左拉在自己自然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创作了自然主义巨著《卢贡—马卡尔家族》,包括20部长篇小说,内容涉及政治、军事、宗教、商业、金融、工人生活、交际界等各个方面。
第七章 19世纪后期文学
 
第三节 左拉、波德莱尔、王尔德
 
一、左拉
(二)《娜娜》、《金钱》、《萌芽》、《小酒店》分析
《娜娜》写交际花娜娜在许多垂涎于她的男人中间周旋;
《金钱》写巴黎股票交易所的萨加尔在金钱欲的驱使之下,如何从一败涂地重振旗鼓,重新成为交易所的大亨,但最后还是惨遭失败;
《萌芽》写煤矿工人的悲惨生活和罢工斗争;
《小酒店》写一个不幸的女人绮尔维丝如何在前夫和现在的丈夫的折磨和影响之下成为酒鬼,断送了一切
第七章 19世纪后期文学
 
第三节 左拉、波德莱尔、王尔德
 
二、波德莱尔
(一)波德莱尔的艺术主张
波德莱尔的艺术主张是:
1.要求艺术放弃对自然的复制,而从人的忧郁、悔恨等情绪中去寻找美;
2.艺术中的美取决于艺术家的感官和特殊感情,取决于感官的感应,并通过艺术家的想象来实现;
3.城市生活中原先被认为不可进入艺术的东西同样可以成为审美对象。
波德莱尔的艺术主张奠定了象征主义的理论基础,并开拓了诗歌艺术的表现领域。
第七章 19世纪后期文学
 
第三节 左拉、波德莱尔、王尔德
 
二、波德莱尔
(二)《恶之花》简介及部分诗歌赏析
波德莱尔的《恶之花》除序诗外分成六部:
1.“忧郁与理想”,突出表现内心的忧郁和摆脱忧郁的理想;
2.“巴黎风光”,写对巴黎现实的观察;
3.“酒”,写酒对有些人的神奇作用;
4.“恶之花”,写出了各种罪恶的肆虐;
5.对上帝的叛逆,尤其是撒旦对上帝的叛逆;
6.“死亡”,写死亡是一种祭奠,为了一种新的追求。
《感应》、《腐尸》、《忧郁》(我有……)等诗歌分析。
第七章 19世纪后期文学
 
第三节 左拉、波德莱尔、王尔德
 
三、王尔德
(一)王尔德的生平与创作
王尔德出生于都柏林的一个外科医生的家庭,就读于都柏林的三一学院和牛津大学,因私生活问题而坐过牢,在加入天主教数天之后逝世。
童话故事《快乐王子》,
表达他美学观点的对话《谎言的衰朽》,
诗歌,剧本《少奶奶的扇子》、《厄内斯特的重要性》,独幕剧《莎乐美》等。
第七章 19世纪后期文学
 
第三节 左拉、波德莱尔、王尔德
 
三、王尔德
(二)王尔德的唯美主义主张与《道连•格雷画像》
王尔德认为艺术高于生活,是生活模仿艺术,而不是艺术模仿生活,美具有永恒的价值,不受道德的束缚。
他的《道连•格雷画像》是对他艺术主张的说明。
作品内容简介。
道连试图让艺术美作为代价,来换取他那种现实美的永恒,最终没有成功,但是不管艺术的描写对象在道德上多么堕落,并不影响艺术品本身的美。
第七章 19世纪后期文学
 
第四节 哈代、屠格涅夫、契诃夫
 
一、哈代
(一)哈代的生平与创作
哈代出生在英国南部乡村,除了到伦敦上学以外,他一生基本上都在家乡生活,对英国农村的情况相当熟悉。
他一生创作了14部长篇小说,还有短篇小说集、诗集和史诗剧。哈代的创作带有很浓重的悲剧色彩。他的长篇小说《远离尘嚣》、《还乡》、《卡斯特桥市长》、《无名的裘德》都属于这样一类悲剧小说。
第七章 19世纪后期文学
 
第四节 哈代、屠格涅夫、契诃夫
 
一、哈代
(二)《德伯家的台丝》分析
《德伯家的苔丝》集中体现了哈代悲剧小说的特点。小说通过苔丝的不幸命运展现了一个普通农家女孩短暂而又痛苦的一生。苔丝的命运似乎是注定了的,不管她怎么抗争,不管她怎么努力,她逃脱不了最后的悲剧,小说的悲剧力量就在于,在她的善良性格、不懈的努力和注定的命运之间形成了巨大反差,所以她的故事十分能打动人。
第七章 19世纪后期文学
 
第四节 哈代、屠格涅夫、契诃夫
 
二、屠格涅夫
(一)屠格涅夫的生平与创作
屠格涅夫出生于贵族家庭,在莫斯科大学和彼得堡大学学习,思想倾向于民主。他塑造的人物介于“多余人”和“新人”之间:罗亭是一个有理想的青年,但是仅局限于空谈,一到需要行动的时候,他就退缩了,他是一个正在丧失行动能力的“多余人”的代表,而与之相对照的是,屠格涅夫笔下出现了以积极的行动去实现自己理想的“新人”形象叶琳娜和英沙罗夫。
第七章 19世纪后期文学
 
第四节 哈代、屠格涅夫、契诃夫
 
二、屠格涅夫
(二)《父与子》分析
《父与子》内容简介。作品通过新老两代人的矛盾,反映出贵族与平民之间的鸿沟,同时也表现出平民精神对贵族阶级咄咄逼人的进逼。巴扎罗夫体现了“新人”的种种特点,信念坚定,重科学,重实践,爱憎分明,但是,相比之下,贵族阶级的代表人物巴威尔显得更有风度,这正是屠格涅夫创作中矛盾的地方。
第七章 19世纪后期文学
 
第四节 哈代、屠格涅夫、契诃夫
 
三、契诃夫
(一)契诃夫的生平与创作
契诃夫小时候家境贫困,中学时一面求学,一面当家庭教师,后进入莫斯科大学学习医学,毕业后一边行医,一边发表文学作品,一生创作了470多篇小说,大多是短篇,另外也创作了一些剧本。
《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万卡》、《第六病室》等作品的简介和简短评析。
第七章 19世纪后期文学
 
第四节 哈代、屠格涅夫、契诃夫
 
三、契诃夫
(二)《樱桃园》与《套中人》分析
《樱桃园》讲俄国贵族庄园面临资本主义的挑战,但是樱桃园的贵族却不能适应这种新形势的发展,悠闲自在地消磨时光,最终逃脱不了破产的命运。
《套中人》讲中学教师别里科夫是旧制度的卫道士,不仅把自己的身子装在严实的套子里,而且思想也是装在套子里的,害怕新生事物,对一切新生事物采取扼杀、告密等最卑鄙的手段,作品通过这个人物揭示了反动势力的顽固。
第七章 19世纪后期文学
 
第五节 陀思妥耶夫斯基
 
一、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与创作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父亲原是平民出身,后来获得贵族称号。他本人在彼得堡工程学院学习期间阅读了大量著名文学家的作品,毕业后在工程兵团工程局任职仅一年就退职专门从事文学创作,因加入进步小组被判死刑,临行刑时又撤消死刑,改判苦役,近10年的流放生活对他思想转变产生巨大影响。
《穷人》和《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中的“小人物”,
《白痴》简介。
第七章 19世纪后期文学
 
第五节 陀思妥耶夫斯基
 
二、《罪与罚》分析
《罪与罚》通过一个贫穷的大学生因同情穷苦人而走上杀人的犯罪道路,后来受到良心谴责的故事,展现了他在罪与罚之间的痛苦历程。在主人公拉斯柯尼可夫身上集中体现了当时俄国社会中许多政治、社会、哲学、宗教的思想,形成了他复杂的性格。在艺术上,作者善于做细腻的心理刻画,尤其善于写病态的心理和主人公的下意识活动,还善于用曲折离奇、跌宕起伏的情节造成出人意外的效果
第七章 19世纪后期文学
 
第五节 陀思妥耶夫斯基
 
三、《卡拉马佐夫兄弟》分析
《卡拉马佐夫兄弟》讲老卡拉马佐夫荒淫无耻,他的几个儿子中,老大、老二及私生子斯麦尔加科夫也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和欲望,充满明争暗斗,只有老三阿辽沙是基督教仁爱与宽恕精神的化身,他起着抑恶扬善的调节作用,作者通过他而试图用宗教精神来改变人性中那种根深蒂固的“卡拉马佐夫性格”。
第七章 19世纪后期文学
 
第六节 托尔斯泰
 
一、托尔斯泰的生平与创作
托尔斯泰出生在俄国外省贵族家庭,有世袭的伯爵爵位,在喀山大学东方系、法律系学习,后退学回故乡经营田庄,服过兵役,参加过塞瓦斯托波尔战役,退役后到欧洲各国旅行,西欧的资本主义使他感到厌恶,后来一直在自己的庄园里从事文学创作和农村改革,70年代末80年代初思想发生巨大转变,转变到宗法制农民的立场,1910年秘密离家出走,病逝在途中。自传体三部曲中所体现的“心灵辩证法”,《塞瓦斯托波尔故事》、《一个地主的早晨》等简介。
第七章 19世纪后期文学
 
第六节 托尔斯泰
 
二、《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分析
《战争与和平》以贵族子弟彼埃尔的经历为主线,主要展现了俄国反击拿破仑入侵的卫国战争及其前后的和平时期的贵族社会生活,作品气势宏伟,人物众多,人物性格栩栩如生,是一部开放式的小说。
《安娜•卡列尼娜》通过安娜的遭遇反映了在俄国当时现状下,像安娜这样的贵族女子对真正的爱与真诚的追求是多么艰难,列文的精神探索则代表了托尔斯泰所追求的理想,作品在人物塑造和情节结构上体现出作者艺术创造的真诚态度。
第七章 19世纪后期文学
 
第六节 托尔斯泰
 
三、《复活》与托尔斯泰主义
《复活》内容简介。聂赫留道夫的忏悔所包含的对他自身以及整个贵族社会与俄国专制制度的批判,他的复活则在于他找到了耶酥思想的真谛,其中所包含的内容实际上就是托尔斯泰本人竭力宣扬的托尔斯泰主义,也就是关于“不以暴力抗恶”、“道德的自我完善”、“宽恕”、“普遍的爱,包括爱自己的仇敌”等等的信条。
第七章 19世纪后期文学
 
第七节 易卜生、马克•吐温
 
一、易卜生
(一)易卜生与“社会问题剧”
易卜生出生于富裕木材商家庭,但是家庭破产以后,生活比较艰难,当过学徒,参加过学生运动,侨居国外达27年之久。
他一生创作的主要是“社会问题剧”,关注社会政治和婚姻家庭问题,如《社会支柱》、《人民公敌》、《群鬼》等,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虚伪,提倡他那种“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人是最孤立的人”的观点。
第七章 19世纪后期文学
 
第七节 易卜生、马克•吐温
 
一、易卜生
(二)《玩偶之家》分析
《玩偶之家》提出了表面看来很美满的资产阶级家庭实际上是否美满,资产阶级的家庭主妇应该如何来看待她们的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的问题。娜拉的天真幼稚,不懂法律,完全是她父亲的家庭和她丈夫将她惯出来的,她在丈夫心目中只是玩偶,没有独立地位,所以经不起任何风浪,最后她明白了一切,离家出走,她的出走为观众提出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第七章 19世纪后期文学
 
第七节 易卜生、马克•吐温
 
二、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12岁时就开始独立生活,当过送报人、排字工、领港员,他的名字就是从领港员的职业术语中取的,他有坚实的生活基础,又受到幽默文学的影响,创作出有美国幽默文学特色的作品。
《汤姆•索亚历险记》、《王子与贫儿》、《在亚瑟王朝廷里的康涅狄克州美国人》、《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等作品简介,对《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简评。
第八章 20世纪前期文学
第一节 概述
一、20世纪前期欧美社会概况和人文环境
20世纪前期欧美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俄国革命,西方经济大萧条,两次世界大战,战后两大阵营之间的冷战等。思想领域变得更加多样性,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发展,西方各种思潮也层出不穷:存在主义、生命哲学、精神分析学等等,影响到文学批评、文学理论和文学创作,呈现出一个多样化的局面。苏联则走了另一条道路,提倡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第八章 20世纪前期文学
第一节 概述
二、表现主义文学
表现主义文学将一切有形的东西作为表现内在灵魂的拐杖,不在乎描写对象本身的真实性,而注重于将一种独特的感受和情绪表现出来。它的特点是用变形、扭曲的方法表现主观精神,下意识地表现灵魂深处的瞬间感受,以象征、隐喻等手法表达具有神秘感的哲理,以抽象的人物性格代替具体的典型人物,并反映新旧之间的矛盾。
表现主义诗歌如海姆的《战争》,韦尔弗的《世界之友》,德布林的长篇小说《华德察克与气轮机的斗争》,托勒的戏剧《转变》等。

第八章 20世纪前期文学
第一节 概述
三、后期象征主义文学
后期象征主义在欧美各国发展得相当广泛,比前期象征主义涉及更重大的社会问题,包含更普遍多重的象征,而且在理论上有了更多的阐发和新见解。T.S.艾略特的“非个人化”和“客观对应物”理论。
诗歌:瓦莱里《海滨墓园》,叶芝《驶向拜占庭》;
戏剧:梅特林克《青鸟》,霍普特曼《沉钟》。
第八章 20世纪前期文学
第一节 概述
四、超现实主义文学
布勒东的超现实主义宣言是超现实主义运动的纲领。超现实主义者认为,在现实世界之外还有一个更为真实的世界,这就是无意识或潜意识的世界。
超现实主义提倡两种主要的创作方法:
(一)“自动书写”;
(二)记录梦境和幻觉。
诗歌:布勒东《警觉》;
小说:布勒东、苏波合写《磁场》等。

第八章 20世纪前期文学
第一节 概述
五、未来主义文学
未来主义要求抛弃人类以往的一切文学艺术和现存的文化,强调运动和斗争,提倡无政府主义、战争、暴力、速度、机器、技术,排斥爱情和美德。
创作形式荒诞离奇,以随心所欲的语句表达动态感和速度感。
诗歌:马里内蒂《时间与空间》,马雅可夫斯基《晨》;
戏剧:马里内蒂《他们来了》。
第八章 20世纪前期文学
第一节 概述
六、意识流小说
意识流小说试图从潜意识的角度,记录下人的真实的心理活动过程,以思想流、意识流来代替以往文学创作中经过逻辑整理的有条理的意识活动。意识流小说往往打破正常时间结构,同时表现意识流动中经常出现的过去、现在、未来并存的跳跃穿插的情景,使用梦幻的语言和象征手法。
伍尔芙《墙上斑点》,普鲁斯特《追忆逝水年华》。

第八章 20世纪前期文学
第一节 概述
七、迷惘的一代简介,迷惘的一代作家综述
迷惘的一代是一战以后在厌恶战争的美国青年作家中形成的文学流派,这些青年作家大多在拯救民主的口号蛊惑下前往欧洲,结果经历的却是一场人类之间的空前大屠杀,心中留下了难以弥合的创伤。他们的作品中主要表现由于对前途感到迷惘而不知如何选择人生道路的青年人。
多斯•帕索斯的《三个士兵》,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
第八章 20世纪前期文学
第一节 概述
八、存在主义文学
存在主义文学主要是萨特、加缪等存在主义思想家的文学创作,在“存在先于本质”的存在主义基本思想的指导下,以文学形象来传达他们的哲理思想。
萨特的《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和加缪的《西绪福斯神话》中所包含的存在主义思想。加缪《局外人》中的主人公和存在主义思想之间的关系,作品所包含的积极意义。
第八章 20世纪前期文学
第一节 概述
九、荒诞派戏剧
荒诞派戏剧是二战以后西方出现的一个向传统戏剧规则挑战的戏剧流派,是受存在主义思潮影响以独特方式作出的对现实的思考。
贝克特的《等待戈多》以剧中人莫名其妙地等待一个叫戈多的人的剧情,来说明现代人的心理状态。
尤内斯库的《秃头歌女》说明了现代人自我的丧失。
阿尔比的《谁怕弗吉尼亚•伍尔芙》的用意在于揭示人与人之间不能实现真正的交流。

第八章 20世纪前期文学
第一节 概述
十、苏联文学的发展及其代表作
十月革命以后,文学创作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基本创作原则,以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卫国战争、社会主义建设等以及在这些大事中的集体和个人遭遇作为题材,发展了和西方文学截然不同的文学样式。
阿•托尔斯泰《苦难的历程》,绥拉菲莫维奇《铁流》,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法捷耶夫《毁灭》、《青年近卫军》,柯切托夫《叶尔绍夫兄弟》、《州委书记》,布尔加科夫《大师与玛格丽特》,艾特玛托夫《断头台》,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等。

第八章 20世纪前期文学
第二节 高尔基、肖洛霍夫、罗曼•罗兰、德莱塞
一、高尔基
高尔基在外祖父家度过童年。11岁开始打工谋生,后参加进步工人小组,逐渐接受马克思主义,积极参加社会民主工党领导的革命活动,革命成功后为奠定苏联文学的基础作出了各种努力。
他的自传三部曲《我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有史诗般气魄的《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
《母亲》简评。
第八章 20世纪前期文学
第二节 高尔基、肖洛霍夫、罗曼•罗兰、德莱塞
二、肖洛霍夫
肖洛霍夫当过乡村教师、粮食征购队队员、工人、会计、办事员等,在文学创作上成名以后,担任过苏联科学院院士、苏共中央委员和最高苏维埃代表。
他写革命后国内战争期间的作品《静静的顿河》,写苏联农业集体化的作品《被开垦的处女地》,写卫国战争的作品《一个人的命运》。
《静静的顿河》中葛利高里的形象,作品的艺术成就。

第八章 20世纪前期文学
第二节 高尔基、肖洛霍夫、罗曼•罗兰、德莱塞
三、罗曼•罗兰
罗曼•罗兰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一生为争取人类民主自由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代表作《约翰•克利斯朵夫》描绘了音乐家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奋斗道路,在他身上综合了贝多芬和罗曼•罗兰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人生感悟,展现出一个出身贫贱的艺术家在奋斗道路上的追求和痛苦。

第八章 20世纪前期文学
第二节 高尔基、肖洛霍夫、罗曼•罗兰、德莱塞
四、德莱塞
德莱塞12岁起就当店员和报童,做过各种工作,逐步在创作上获得成就,积极参加反法西斯斗争,1941年当选为美国作家同盟主席,临死前不久加入美国共产党。
他的《嘉莉妹妹》、《“天才”》、《美国悲剧》等作品。
他在《欲望》三部曲中塑造了一个坚信莽林原则的金融巨头的形象柯帕乌,刻画他如何在欲望驱使下,弱肉强食般地打败对手,将资本扩展到国外。作品的特色在于气势宏大,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

第八章 20世纪前期文学
第三节 里尔克、阿波利奈尔、艾略特、庞德、马雅可夫斯基
一、里尔克
里尔克是后期象征主义的代表诗人之一。《豹》是脍炙人口的诗作。诗歌本是时间艺术,但是诗人把描写对象——豹的活动天地局限在一个很小的空间里,这样就使它产生了空间艺术的效果,即雕塑的效果,但是又让它像罗丹所要求的那样,处于动态当中,而它受到笼子的压抑,正好象征着力受到压抑以后会产生的反作用力。
第八章 20世纪前期文学
第三节 里尔克、阿波利奈尔、艾略特、庞德、马雅可夫斯基
二、阿波利奈尔
阿波利奈尔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诗人,他既是超现实主义的先驱,又在创作中含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立体主义等多种倾向。
他的《蜜腊波桥》就是一首既含有浪漫主义的抒情,又含有冷漠而富有意味的象征,如流水和桥梁,还有超现实主义的梦幻一般的感觉。
《心》和《镜子》是他的“图像诗”的代表作。

第八章 20世纪前期文学
第三节 里尔克、阿波利奈尔、艾略特、庞德、马雅可夫斯基
三、艾略特
艾略特出生在美国,从小在浓郁的宗教气氛中长大,在哈佛大学和牛津大学学习,加入英国国籍,宣称自己在宗教上是天主教徒,对信仰危机感到痛心。在艺术理论上提出了诗歌的“非个人化”理论和“客观对应物”、“感受的分化”等理论。
代表作《荒原》是一个多重意象和象征的复合体,揭示了西方文明的衰退,说明失去了宗教信仰的大都市和现代文明无异于一片荒原。

第八章 20世纪前期文学
第三节 里尔克、阿波利奈尔、艾略特、庞德、马雅可夫斯基
四、庞德
庞德是意象派运动的发起人之一,他从中国、日本的诗歌中汲取了许多有益的东西,以具体的意象来表示主观的冲动。
《在一个地铁车站》试图用有限的文本表达无限的含义,将文字的张力发挥到极致,诗中使用将两个意象叠加的方法,让文字产生出无穷的意味,读者可以做各种各样的解读。

第八章 20世纪前期文学
第三节 里尔克、阿波利奈尔、艾略特、庞德、马雅可夫斯基
五、马雅可夫斯基
马雅可夫斯基中学时就参加革命活动,并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后脱党,发表未来主义宣言,在革命形势影响下,他积极投入到革命斗争中。
他的诗歌《穿裤子的云》、《人》、《战争与世界》体现了他的未来主义创作特色:贬斥现在的一切,赞扬大机器生产等。
长诗《列宁》、《好》简介。
第八章 20世纪前期文学
第四节 普鲁斯特、乔伊斯、伍尔芙、福克纳
一、普鲁斯特
普鲁斯特出生在医生家庭,经常出入上流社会,患哮喘病后长期在卧室写作,直至病逝。《追忆逝水年华》将叙述者“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融合为一体,没有中心人物,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贯穿始终的是叙述者零散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活动,使读者从意识的流动中感受到人生的甜酸苦辣。

第八章 20世纪前期文学
第四节 普鲁斯特、乔伊斯、伍尔芙、福克纳
二、乔伊斯
(一)乔伊斯的生平与创作
乔伊斯出生于都柏林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20岁离开爱尔兰,长期侨居国外,但是他的作品却与爱尔兰的生活密切有关。
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的《黏土》、《死者》体现的独特风格。
《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以意识流方式表现了主人公成长过程中的重重矛盾。
《芬尼根守灵夜》把意识流手法推到了极端。
第八章 20世纪前期文学
第四节 普鲁斯特、乔伊斯、伍尔芙、福克纳
二、乔伊斯
(二)《尤里西斯》的现代意义
《尤利西斯》的作者模仿史诗的方式写出了一部现代意义的《奥德修纪》,作品中和古代的英雄相对应的是现代的庸人,和古代贞洁妇相对应的是现代的荡妇,和古代私有制家庭道德的青年维护者相对应的是现代的青年虚无主义者,整部作品以意识流和象征的方法反映了现代社会价值取向中的问题,并通过和荷马史诗的情节人物的对应,发人深思地引起人们对文化层面的深入思考。

第八章 20世纪前期文学
第四节 普鲁斯特、乔伊斯、伍尔芙、福克纳
三、伍尔芙
伍尔芙从小很敏感,容易受精神刺激,在文学道路上一方面对传统创作方法提出挑战,以意识流手法创作文学作品,一方面提出了要求妇女权利的女权主义要求。
《达罗卫夫人》写了达罗卫夫人生活中的12个小时。在《到灯塔去》中,客观时间和心理时间、主观现实和客观现实、直接描述和象征暗示交织在一起,包含了对生死、现实、永恒等问题的感悟。
《海浪》以人物内心意识流的浪涛,显示了对人生意义的诗性把握。
第八章 20世纪前期文学
第四节 普鲁斯特、乔伊斯、伍尔芙、福克纳
四、福克纳
(一)福克纳的生平与创作
福克纳生在美国南方,是庄园主的后裔。他的“约克帕纳塔法世系”。《八月之光》是一部描写种族问题的小说。《押沙龙,押沙龙!》描写了一个庄园主一家的盛衰史。以新兴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斯诺普斯及其周围人物为主要描写对象的“斯诺普斯三部曲”:《村子》,《小镇》,《大宅》。
《熊》写少年麦卡斯林在森林里打猎时从混血儿山姆,甚至从对手熊身上学到了许多东西。

第八章 20世纪前期文学
第四节 普鲁斯特、乔伊斯、伍尔芙、福克纳
四、福克纳
(二)《喧嚣与骚动》的艺术成就
《喧嚣与骚动》通过康普生家族中三个成员加上一个黑人女仆对家族事件的叙述,反映了这一家庄园主望族的没落。三个成员分别是白痴、精神濒于崩溃者和偏执狂,他们的叙述中充满忧郁、病态、梦呓和自私卑下的精神状态,只有黑人女仆的叙述是清醒和富有仁爱精神的,在她身上体现了“人性的复活”。

第八章 20世纪前期文学
第五节 奥尼尔、萧伯纳、布莱希特
一、奥尼尔
(一)奥尼尔的生平与创作
奥尼尔出生于纽约的演员家庭,从事过各种职业,加入普罗文斯顿剧团以后逐步发挥出他的戏剧才华。奥尼尔改变了传统的戏剧方式,用现代手法表现了他所认识和体验的精神世界,对发展美国戏剧作出了贡献。
《琼斯皇》讲罪犯琼斯靠欺骗手段在海岛上建立起自己的王国,被识破后仓皇逃到森林里,作品表现了他在惊恐中经历的种种心理状态。
《悲悼》三部曲对古希腊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俄瑞斯忒斯》三部曲的借鉴和独特风格。
《长夜漫漫路迢迢》是奥尼尔自传体作品,从日常生活中发掘出惊心动魄的悲剧性。

第八章 20世纪前期文学
第五节 奥尼尔、萧伯纳、布莱希特
一、奥尼尔
(二)《毛猿》等作品分析
《毛猿》主人公扬克的不幸遭遇表明他在没有他的社会地位的世界上失去了拥有人格和真实身份的权利,他试图找回他的人格和身份,试图得到别人的认可,可是连工人组织都不认可他,在极端渴望找到同类,并得到他们认可的心绪中,他投入到大猩猩的怀抱里,终于连生存的权利都被剥夺了。扬克的这种渴望表现了现代人渴望家园、试图找回失去的身份的倾向。

第八章 20世纪前期文学
第五节 奥尼尔、萧伯纳、布莱希特
二、布莱希特
布莱希特创造了一种新的艺术方法,被称为“间离效果”,在角色、演员、观众之间形成一种感情上的距离,以便使演员既是角色的扮演者,又是角色的裁判,使观众作为旁观者来评判舞台上的事件。
“史诗剧”又称“叙事剧”,包括教育剧,如《母亲》,寓意剧,如《高加索灰阑记》,历史剧,如《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伽利略传》等。

第八章 20世纪前期文学
第六节 海明威、托马斯•曼
一、海明威
(一)“硬汉”精神与语言艺术及“冰山”原则
海明威出生在医生家庭,当过记者,西班牙内战时报道过西班牙战事,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曾经是“迷惘的一代”中的主要作家。他的作品从表现迷惘的一代到刻画硬汉和硬汉精神。他的语言由于受过记者实践的训练,非常简练,有“电报式”的美誉,他提出的“冰山”原则是对他自己语言方式的生动说明。

第八章 20世纪前期文学
第六节 海明威、托马斯•曼
一、海明威
(二)《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分析
《永别了,武器》主人公亨利的遭遇给人留下了迷惘的感觉,但是海明威的艺术成就在于他使用含蓄而富有张力的语言给读者留下了解读作品意义的各种可能性,他的多种手法的运用更是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叙事风格。
《丧钟为谁而鸣》主人公乔顿的壮举反映了海明威将艺术同人类正义事业相结合的新倾向。
《老人与海》中塑造了海明威笔下最典型的一个“硬汉”,集中体现了他对人生的思考。

第八章 20世纪前期文学
第六节 海明威、托马斯•曼
二、托马斯•曼
(一)托马斯•曼的生平与创作
托马斯•曼生于德国北部的富商家庭,家道中落后迁往慕尼黑,很早就从事文字工作和创作,希特勒上台后被迫流亡,后取得美国国籍,去世前不久移居瑞士苏黎世附近。
《布登勃洛克一家》用史诗般的方式写了一个大商人家族如何由盛而衰的过程,让人看到了一种有普遍性意义的倾向。
中篇小说《马里奥和魔术师》是一部反对法西斯主义的政治小说。
第八章 20世纪前期文学
第六节 海明威、托马斯•曼
二、托马斯•曼
(二)《魔山》与《浮士德博士》简析
《魔山》写青年人卡斯托普来到山庄国际疗养院,进入了一种时间停滞的生活,各种人物都在等待死亡,并试图用自己的思想影响他,但是他终于康复,离开了魔山上的死神,可是却投入了战争死神的怀抱。
《浮士德博士》写作曲家莱弗金和魔鬼订约,他弃绝人类之爱,魔鬼向他提供不断创新的灵感,但是他不能完全放弃人类之爱,于是受到魔鬼的惩罚,最后他的灵魂归魔鬼所有。托马斯•曼试图将尼采、阿多诺等人的思想引入到作品中。
第八章 20世纪前期文学
第七节 卡夫卡
一、卡夫卡的生平
卡夫卡出生在布拉格一个犹太商人的家庭,在父亲的权威面前他感到无所适从,他对自己没有信心,在同女友交往中,他无法解决他的创作欲望和对未来婚姻生活的恐惧之间的矛盾,两次订婚,两次解约。他代表了20世纪那种白领阶层为生活奔波而造成的严重的异化倾向和现代人丧失家园,丧失自我,试图回归家园,寻回自我的倾向。

第八章 20世纪前期文学
第七节 卡夫卡
二、他的短篇小说
《变形记》表现了人类面临的困境,人在这个世界上就像那只甲虫,只是会思考的动物,甚至连真正使人和人之间互相理解的语言都没有掌握,卡夫卡在这里揭示了人在世界面前的荒诞状况和人性的异化。
《判决》、《饥饿艺术家》、《中国长城的建造》、《地洞》等短篇小说简评。

第八章 20世纪前期文学
第七节 卡夫卡
三、他的长篇小说《审判》、《城堡》分析
《审判》的主人公约瑟夫•K莫名其妙地在家里被人宣布有罪,他在从未怀疑来者身份和他们是否有权这样宣布的错误前提下,一步步陷入了无法解脱的陷阱,终至被人处死。在这里,无形的法庭无处不在,象征着丧失自我的人类面前的无形权威。
《城堡》中K试图进入城堡的努力象征着丧失精神家园的人类对家园的渴望。

第八章 20世纪前期文学
第八节 萨特
一、萨特生平和小说创作
萨特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学习哲学,后任中学哲学教师多年,二战时服过役,当过俘虏。他的存在主义思想的基本命题是“存在先于本质”和人的“自由选择”。人通过不断的选择决定自己的本质。
《恶心》没有连贯的情节和基本故事,从揭示客观世界的荒诞、虚无,到呼唤人们使用与生俱来的权利,作出自由选择。
《墙》同样强调了自由选择,可是即使有客观上的荒诞巧合,人还是要作出自己的选择。
第八章 20世纪前期文学
第八节 萨特
二、萨特的“境遇剧”的特色与意义
萨特的“境遇剧”是指在舞台上展现人的境遇,并将这种境遇推向极致,人们在其中作出的选择既是无奈的,又是自由的。
《禁闭》一剧中提出了“地狱,就是他人”的名言,实际上说出了人与人之间难于沟通的事实。
《恭顺的妓女》同样涉及到沟通困难的问题。
《死无葬身之地》将一群反对卖国政府的爱国志士的境遇推向极端,他们都作出了自己的自由选择。

第九章 20世纪后期文学
第一节 概述
一、20世纪后期欧美社会概况和人文环境
20世纪后期欧美形势由冷战加剧到苏联解体后出现的多元化、全球化局面,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由工业社会进入到后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思想领域中出现了关于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争论,利奥塔、哈贝马斯、鲍德里亚、詹姆逊、福柯、罗兰•巴特、德里达等人的思想,以及批评领域里出现的女性主义批评、新历史主义批评、后殖民主义批评等。

第九章 20世纪后期文学
第一节 概述
二、后现代主义的兴起及其基本特征
随着后工业社会的确立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在关于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争论中,后现代主义思潮兴起,理性主义进一步受到挑战,西方社会的个人主义基础大大动摇,主体的异化被主体的碎裂所代替,主体间的传统语言方式遭到怀疑,人们对传统思想方法所建构的一切加以解构,出现了无中心、多元化、非逻辑化的倾向。在文学创作中,后现代主义也向现代主义提出了挑战。

第九章 20世纪后期文学
第一节 概述
三、后现代主义文学发展综述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总体倾向是多元性,不确定性,无中心,意义悬置,非逻辑化,拼贴,语言游戏,即兴创作等。
诗歌:“跨掉的一代”与金斯堡,其他诗歌流派。
戏剧:彼得•汉特克,达里奥•福。
小说:新小说,元小说。
纳博科夫,品钦,巴思,巴塞尔姆,博尔赫斯,卡尔维诺,莱辛等。

第九章 20世纪后期文学
第二节 新小说、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
一、新小说
新小说反对以巴尔扎克为代表的小说传统,反对以塑造人物为小说创作的主要任务,主张用不带感情色彩的准确语言来描述客观事物,小说结构不受时空限制,情节比较简单,多用剪辑和拼贴的方式。克罗德•西蒙被称为“新小说之父”,他的《弗兰德公路》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布托尔的《变》等。
罗伯-格里耶是公认的新小说派领袖人物,早年毕业于农学院,曾在非洲等地担任农艺师。他在非洲得了一场病,这场病改变了他的人生,他在从非洲回国的船上构思了他的第一部小说《橡皮》。
《窥视者》、《嫉妒》、《在迷宫里》、《吉娜》。

第九章 20世纪后期文学
第二节 新小说、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
二、黑色幽默
(一)黑色幽默的基本特征与审美意义
黑色幽默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受到存在主义思想的影响。他采用痛苦的形而上的主题,寓言化的、荒诞而散乱的情节,病态的畸形的人物形象,滑稽幽默的喜剧风格,让人发出无可奈何的笑声。它的审美意义在于从看似荒诞的表面现象背后看出整个社会的倾向和人们的心理状态,表面的幽默和内在的痛苦交相辉映。
第九章 20世纪后期文学
第二节 新小说、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
二、黑色幽默
(二)黑色幽默代表作《第22条军规》
《第22条军规》是黑色幽默的代表作。它的基本内容。它富于荒诞的想象,用超常情的细节、人物和场面来渲染主题思想,以荒诞的现象来表现普遍意义;把幽默风格建立在冷漠的无可奈何的基调之上;塑造了像约塞连那样非传统英雄式的主要人物形象群;结构上不像传统小说那样有完整、连贯的情节主线,常常把现实生活中的片断同荒诞的幻想情节拼凑在一起,有时甚至进行不合逻辑、不合情理的叙述。
第九章 20世纪后期文学
第二节 新小说、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
三、魔幻现实主义
(一)魔幻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及其代表作家作品
魔幻现实主义形成于20世纪50、60年代的拉丁美洲,它用现代主义的手法,如象征、隐喻、暗示、怪诞等,将拉丁美洲的现实和拉丁美洲丰富的民间传说与神话及离奇的幻想结合在一起。阿斯图里亚斯的《总统先生》和《玉米人》,伯尔赫斯的《交叉小径的花园》,科塔萨尔的《跳房子》等。

第九章 20世纪后期文学
第二节 新小说、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
三、魔幻现实主义
(二)《百年孤独》分析
马尔克斯出生于哥伦比亚的一个小城。代表作《百年孤独》通过马贡多镇上布恩地亚家族七代人的遭遇,反映了拉丁美洲近百年来的历史。作品的情节十分荒诞离奇,例如人死了以后复活,布恩地亚家的漂亮女孩像一个死亡女神,爱上她的人都会遭受死亡的厄运等。作品中大量运用了象征和夸张的手法,例如象征死亡和不幸的黄色的反复出现,而关于阿卡蒂奥被枪杀后血流成河的描写则是采用了极度夸张的写法。同时,作品中又采用了大量现实主义的手法来描写现实生活。总之,作品通过荒诞离奇和富于想象、充满神秘色彩的魔幻手法同现实主义方法的结合,写出了拉丁美洲苦难的历史和现实,尤其是营造了一种拉丁美洲这片多灾多难的土地上的独特氛围,突出了人在这片土地上的孤独状态。

第九章 20世纪后期文学
第三节 米兰•昆德拉
一、米兰•昆德拉
米兰•昆德拉是捷克作家,当过工人、爵士乐手、教师,后致力于文学与电影。1975年移居法国,多次获国际性文学奖。他的作品试图“勘探人的被遗忘的存在”,既是他对前苏联东欧体制下现状的再思考,又是他的“存在之思”,含有一定的哲学意味。他的代表作《生命不能承受之轻》通过对轻与重、灵与肉的思考,批评了知识分子中的媚俗倾向,试图说明人性中真正可贵的东西往往在“被遗忘的存在”中。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