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 第二讲:文学创作论·艺术思维
第二讲:文学创作论·艺术思维
一、何谓“艺术思维”
又称形象思维,是作家、艺术家在艺术创造和接受者在艺术欣赏活动中所运用的主要思维方式。与理论或逻辑思维方式不同,艺术思维有自身鲜明的特点:始终不脱离活生生的感性材料,总是与事物的感性形象、与人的观察和感受相连接;联想、想象和幻想具有突出的意义;常常伴随着主体强烈的情感活动,且渗透着主体的精神个性;思维的结果与思维所用的材料相比,已有本质的区别。(课本p.93)
艺术思维的特征之一 · 形象性
•思维的整个过程始终不脱离具体的感性形象,故又称形象思维。
艺术思维特征之二 · 情感性
•伴随着主体强烈的情感活动 ,渗透着主体的精神个性。
• 情感不仅参与了思维,而且情感变成了文学与艺术思维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1、创作者主体的情感,“有感而发”。
“2、世间万物的内在情感
3、情感在文学创作中就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艺术思维 · 情感性
“天才”与“灵感”的种种说法大多具有强烈的非理性色彩。情感,特别是激烈的情感,常常是与灵感同时出现的 。 “迷狂说”就代表着激情之极致。
艺术思维 特征之三· 想象力
•想象是大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进而创造新表象的过程。
1、想象是如何形成的?
首先,想象的原材料是表象,而表象是感知在大脑皮层上留下的痕迹,因此,想象必须有以往感知的基础,必须取自过去的经验。
其次,创造新表象。这在文艺创作中表现为许多旧的形象的零件被拆开以后又重新组装成一个新的形象的情况。
2、科学想象与艺术想象的区别是什么?
• 科学想象是普遍的;艺术想象是特殊的。
• 科学想象遵循一般的认识逻辑,艺术想象遵循特殊的情感逻辑,以情取舍,以情贯通,以情渲染。
• 科学想象排除想象者的主观因素,艺术想象熔铸想象者的主观情志。
3、艺术想象的功能是什么?
1、想象具有综合生活、虚构形象的作用。
2、想象的自由性可以突破作家直接经验的局限,弥补创作材料的不足。
3、想象的情感体验性能强化形象的审美意蕴。
文学创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创造活动。
一、何谓“艺术思维”
又称形象思维,是作家、艺术家在艺术创造和接受者在艺术欣赏活动中所运用的主要思维方式。与理论或逻辑思维方式不同,艺术思维有自身鲜明的特点:始终不脱离活生生的感性材料,总是与事物的感性形象、与人的观察和感受相连接;联想、想象和幻想具有突出的意义;常常伴随着主体强烈的情感活动,且渗透着主体的精神个性;思维的结果与思维所用的材料相比,已有本质的区别。(课本p.93)
艺术思维的特征之一 · 形象性
•思维的整个过程始终不脱离具体的感性形象,故又称形象思维。
艺术思维特征之二 · 情感性
•伴随着主体强烈的情感活动 ,渗透着主体的精神个性。
• 情感不仅参与了思维,而且情感变成了文学与艺术思维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1、创作者主体的情感,“有感而发”。
“2、世间万物的内在情感
3、情感在文学创作中就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艺术思维 · 情感性
“天才”与“灵感”的种种说法大多具有强烈的非理性色彩。情感,特别是激烈的情感,常常是与灵感同时出现的 。 “迷狂说”就代表着激情之极致。
艺术思维 特征之三· 想象力
•想象是大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进而创造新表象的过程。
1、想象是如何形成的?
首先,想象的原材料是表象,而表象是感知在大脑皮层上留下的痕迹,因此,想象必须有以往感知的基础,必须取自过去的经验。
其次,创造新表象。这在文艺创作中表现为许多旧的形象的零件被拆开以后又重新组装成一个新的形象的情况。
2、科学想象与艺术想象的区别是什么?
• 科学想象是普遍的;艺术想象是特殊的。
• 科学想象遵循一般的认识逻辑,艺术想象遵循特殊的情感逻辑,以情取舍,以情贯通,以情渲染。
• 科学想象排除想象者的主观因素,艺术想象熔铸想象者的主观情志。
3、艺术想象的功能是什么?
1、想象具有综合生活、虚构形象的作用。
2、想象的自由性可以突破作家直接经验的局限,弥补创作材料的不足。
3、想象的情感体验性能强化形象的审美意蕴。
文学创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创造活动。
第三讲:文学创作论·作家的创造能力
文学艺术家的创造能力:
1、观察感受能力2、直觉体验能力3、记忆联想能力4、想像变形能力5、知解分析能力
观察感受能力之特征一
一、成熟的作家首先表现在他对现实生活的独特观察和感受上。
•外部观察:对外部世界的观察,是要从习惯中看出新鲜,从粗疏中看出精致。
内部观察:对内部世界的观察,对内心的观察。
用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体验的记忆推测别人的内心世界 。
观察感受能力之特征二
二、观察并不仅限于以视知觉接受信息,还包含其他器官对外部刺激的反应,凝结了感觉、知觉、感情、情绪、想像、思维等因素,是一种全身心的体察。
文学艺术家的创造能力:
1、观察感受能力2、直觉体验能力3、记忆联想能力4、想像变形能力5、知解分析能力
观察感受能力之特征一
一、成熟的作家首先表现在他对现实生活的独特观察和感受上。
•外部观察:对外部世界的观察,是要从习惯中看出新鲜,从粗疏中看出精致。
内部观察:对内部世界的观察,对内心的观察。
用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体验的记忆推测别人的内心世界 。
观察感受能力之特征二
二、观察并不仅限于以视知觉接受信息,还包含其他器官对外部刺激的反应,凝结了感觉、知觉、感情、情绪、想像、思维等因素,是一种全身心的体察。
观察感受能力特征三
三、作家的观察感受能力还具有独特性和个体性,其形成原因——“有意注视优势”:与个性、人格精神、审美情趣、艺术追求等有关。
直觉体验能力 · 艺术直觉
•一种越过逻辑推理直接抵达事物底蕴的心理活动。备受文艺家青睐和推崇的“灵感”,其本质内涵就是艺术直觉。
艺术直觉具有以下特点:
A、直接性、自动性、非逻辑性
B、主观情绪性
C、丰富的理性因素和充实的理性内容
艺术直觉与体验能力
•体验,即主体对表现对象设身处地、感同身受的体味和体悟。
文学艺术家的体验具有二重性:
•一方面,创作主体总是要从自己的心理定势、情感格局出发体验他想表现的对象;
•另一方面,创作主体又必须遵从表现对象“内在固有的尺度”,必须是体验的内容符合他所面对的人、事、景的天性;
艺术直觉能否具有较强的穿透力,获取表现对象的灵性,某种意义上就取决于文学艺术家的体验是否深切。
记忆联想能力
•联想,意谓由一个事物经验想起另一事物经验,或由想起的一个事物经验再想起另一事物经验。
• 记忆与联想:记忆是对文学艺术家既往感觉、知觉信息的“储存”,联想就是与之相应的对这些信息的“提取”。
• “情绪记忆”,是一种凭借身心感受和心灵体验并凝聚、浓缩着丰富生动的情感、情绪的心理活动方式,较充分地体现了主体主观能动性。
A、 “原生性”
B、敏锐、强烈、细腻 、丰富、牢固
C、感性的、形象的,易被“唤醒”的
D、主观性、变异性和可塑性
“时间……能把我们对体验过的情感的回忆澄清和滤净。它还是一位卓越的艺术家。它不但能澄清回忆,还能把回忆诗化。由于记忆的这种特性,即使是那种黯淡的、实际存在的和粗糙的自然主义的体验,也都会随着时间的进展而变得美丽些、艺术些。” —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我的艺术生活》
想象变形能力
•想像首先可以是对经验过的表象的改造,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形象;
• 想像还可以建立一个他个人经验中未遇到过的客体的形象
知解分析能力
•“知解分析”,主要指的是那种通过概念、推理、判断而展开的理性的思维能力。
文学艺术家不仅不能排斥知解分析能力,相反,还应加强这种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原因有二 :
A、为了理解并记载那些卓越的对生存、生命最深邃的思考思考以及思考的痛苦,文学艺术家应该具有相应的理性思维能力。
B、文学艺术家同时也应成为一位思想者,思考历史给他那个时代、那个时代的人们留下的生存难题,并力图做出自己的解答。较强的知解分析能力以及对人生、生命的较系统的抽象思考应该成为文学艺术家的基本修养。
• 知解分析能力本质上是一种“诗外的功夫”。
创作主体·创作的有机天性
“创作的有机天性”:“个性心理结构” =精神气质,天赋、禀赋、才情
• 一是由生物性遗传机制决定的;
• 二是由社会历史文化因素在人的深层心理中的积淀;童年时代
创作主体·创作的有机天性
创作主体 · 作家的创作个性
作家的创作个性
• 是作家创作的一种现实能力,是作家在生活和创作实践中形成,并在艺术创作中呈现出来的个性特征。
创作个性与独创性
一、创作个性规定着作家以自己独特的角度选择、处理创作对象;
二、创作个性规定作家按自己的审美观点、审美态度对对象作出独特的解释和评价。
第四讲 文学创作论·文学创作的过程
文学创作的过程
1、艺术发现2、创作冲动/艺术冲动3、艺术构思4、艺术传达
讨论:文学创作活动中的悖论
三、作家的观察感受能力还具有独特性和个体性,其形成原因——“有意注视优势”:与个性、人格精神、审美情趣、艺术追求等有关。
直觉体验能力 · 艺术直觉
•一种越过逻辑推理直接抵达事物底蕴的心理活动。备受文艺家青睐和推崇的“灵感”,其本质内涵就是艺术直觉。
艺术直觉具有以下特点:
A、直接性、自动性、非逻辑性
B、主观情绪性
C、丰富的理性因素和充实的理性内容
艺术直觉与体验能力
•体验,即主体对表现对象设身处地、感同身受的体味和体悟。
文学艺术家的体验具有二重性:
•一方面,创作主体总是要从自己的心理定势、情感格局出发体验他想表现的对象;
•另一方面,创作主体又必须遵从表现对象“内在固有的尺度”,必须是体验的内容符合他所面对的人、事、景的天性;
艺术直觉能否具有较强的穿透力,获取表现对象的灵性,某种意义上就取决于文学艺术家的体验是否深切。
记忆联想能力
•联想,意谓由一个事物经验想起另一事物经验,或由想起的一个事物经验再想起另一事物经验。
• 记忆与联想:记忆是对文学艺术家既往感觉、知觉信息的“储存”,联想就是与之相应的对这些信息的“提取”。
• “情绪记忆”,是一种凭借身心感受和心灵体验并凝聚、浓缩着丰富生动的情感、情绪的心理活动方式,较充分地体现了主体主观能动性。
A、 “原生性”
B、敏锐、强烈、细腻 、丰富、牢固
C、感性的、形象的,易被“唤醒”的
D、主观性、变异性和可塑性
“时间……能把我们对体验过的情感的回忆澄清和滤净。它还是一位卓越的艺术家。它不但能澄清回忆,还能把回忆诗化。由于记忆的这种特性,即使是那种黯淡的、实际存在的和粗糙的自然主义的体验,也都会随着时间的进展而变得美丽些、艺术些。” —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我的艺术生活》
想象变形能力
•想像首先可以是对经验过的表象的改造,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形象;
• 想像还可以建立一个他个人经验中未遇到过的客体的形象
知解分析能力
•“知解分析”,主要指的是那种通过概念、推理、判断而展开的理性的思维能力。
文学艺术家不仅不能排斥知解分析能力,相反,还应加强这种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原因有二 :
A、为了理解并记载那些卓越的对生存、生命最深邃的思考思考以及思考的痛苦,文学艺术家应该具有相应的理性思维能力。
B、文学艺术家同时也应成为一位思想者,思考历史给他那个时代、那个时代的人们留下的生存难题,并力图做出自己的解答。较强的知解分析能力以及对人生、生命的较系统的抽象思考应该成为文学艺术家的基本修养。
• 知解分析能力本质上是一种“诗外的功夫”。
创作主体·创作的有机天性
“创作的有机天性”:“个性心理结构” =精神气质,天赋、禀赋、才情
• 一是由生物性遗传机制决定的;
• 二是由社会历史文化因素在人的深层心理中的积淀;童年时代
创作主体·创作的有机天性
创作主体 · 作家的创作个性
作家的创作个性
• 是作家创作的一种现实能力,是作家在生活和创作实践中形成,并在艺术创作中呈现出来的个性特征。
创作个性与独创性
一、创作个性规定着作家以自己独特的角度选择、处理创作对象;
二、创作个性规定作家按自己的审美观点、审美态度对对象作出独特的解释和评价。
第四讲 文学创作论·文学创作的过程
文学创作的过程
1、艺术发现2、创作冲动/艺术冲动3、艺术构思4、艺术传达
讨论:文学创作活动中的悖论
一、艺术发现:作家对已经熟知素材中所蕴涵的精神意味的悟解 。
•首先,素材中所蕴涵的精神意蕴并不是主体主观随意空无凭据硬加给材料的,而是材料中本来就有的,只是主体把它“发现”出来罢了。
•其次,对材料意义的揭示,主体精神的观照是不可缺少的。
1、艺术发现,既不是主体的,也不是客体的,而是主客体相互生发,相互建构的。
2、从最平常的现象中看到最深刻的精神意蕴,考验的是作家的精神深度,作家的深度决定着作家艺术开掘的能力,从而也决定着作品的精神层次。
•首先,素材中所蕴涵的精神意蕴并不是主体主观随意空无凭据硬加给材料的,而是材料中本来就有的,只是主体把它“发现”出来罢了。
•其次,对材料意义的揭示,主体精神的观照是不可缺少的。
1、艺术发现,既不是主体的,也不是客体的,而是主客体相互生发,相互建构的。
2、从最平常的现象中看到最深刻的精神意蕴,考验的是作家的精神深度,作家的深度决定着作家艺术开掘的能力,从而也决定着作品的精神层次。
二、创作冲动:由心理或外界触发而引起的强烈的创作激情和创作欲求。是长时间郁积的创作动机和创作欲望的情绪表现形式,是创作过程中一种积极的情感准备。
• 创作冲动与创作动机:创作冲动中包含着创作的立意,即创作动机 。
1、创作冲动/创作动机的心理基础
• “缺乏性动机”——心理内驱力
• “丰富性动机”——心理张力
2、创作冲动/创作动机的表现形态:
•瞬间突发式创作冲动 :偶然的直接的视觉印象、偶然的间接材料 ;异常敏锐的感受性,善于捕捉生活印象,迅速在心中孕育形象;
•渐次形成式冲动 :印象积累和情绪酝酿的过程;酝酿—模糊念头清晰化—写作;
3、创作冲动/创作动机的特点:
•一种未明的渴望、情绪;一种朦胧的思想、认识
• 创作者审美理想的初步展开,审美意象的萌芽;
• 并非理智的决定,而是非自觉意识的活动
• 创作冲动与创作动机:创作冲动中包含着创作的立意,即创作动机 。
1、创作冲动/创作动机的心理基础
• “缺乏性动机”——心理内驱力
• “丰富性动机”——心理张力
2、创作冲动/创作动机的表现形态:
•瞬间突发式创作冲动 :偶然的直接的视觉印象、偶然的间接材料 ;异常敏锐的感受性,善于捕捉生活印象,迅速在心中孕育形象;
•渐次形成式冲动 :印象积累和情绪酝酿的过程;酝酿—模糊念头清晰化—写作;
3、创作冲动/创作动机的特点:
•一种未明的渴望、情绪;一种朦胧的思想、认识
• 创作者审美理想的初步展开,审美意象的萌芽;
• 并非理智的决定,而是非自觉意识的活动
三、艺术构思:作家在创作冲动的驱使下,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孕育具体作品的思维活动和思维过程。
•选取提炼题材:作家的精神深度和艺术眼光
•确立作品的意蕴:素材中的内在生命
•构筑形象体系:合身的形式外套,重组现实材料——虚构或“善编”
•安排结构布局:时间、情节、叙述角度等
•设计表现形式:体裁、语言风格、叙述方式 、抒情方式等
•选取提炼题材:作家的精神深度和艺术眼光
•确立作品的意蕴:素材中的内在生命
•构筑形象体系:合身的形式外套,重组现实材料——虚构或“善编”
•安排结构布局:时间、情节、叙述角度等
•设计表现形式:体裁、语言风格、叙述方式 、抒情方式等
四、艺术传达:运用语言文字和各种文学表现手段,按一定文学样式的审美规范把构思中的艺术世界写出来。
写作过程并不是艺术构思过程的中断,而是构思过程
的继续、发展和深化。
• 写作必须遵循一定文学样式的审美规范(散文、诗歌、戏剧、小说等) ,掌握熟练的写作技巧。安排结构布局、设计表现形式
• 写作过程中的反复修改
写作过程并不是艺术构思过程的中断,而是构思过程
的继续、发展和深化。
• 写作必须遵循一定文学样式的审美规范(散文、诗歌、戏剧、小说等) ,掌握熟练的写作技巧。安排结构布局、设计表现形式
• 写作过程中的反复修改
文学言语的特性:
个体性:创作个体,接受个体
变异性:突破固定语义和语法的限制,凸显出非逻辑性。非规范性等超出语言常规的特性
语音上谐音双关
语法上语序随意调整,语链的自由切分,词性类属的变异
语义;词语的超常搭配,非逻辑性、象征性、隐喻性
个体性:创作个体,接受个体
变异性:突破固定语义和语法的限制,凸显出非逻辑性。非规范性等超出语言常规的特性
语音上谐音双关
语法上语序随意调整,语链的自由切分,词性类属的变异
语义;词语的超常搭配,非逻辑性、象征性、隐喻性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