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 第一编第一章 汉文学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教学目的]
主要讲解现代汉语的性质,研究范围及现代汉语规范化等。使学生对现代汉语的研究状况及学习现代汉语的功能、作用有较全面的了解。
[教学重点及难点]
现代汉语的特点,现代汉语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现代汉语规范化。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目的]
主要讲解现代汉语的性质,研究范围及现代汉语规范化等。使学生对现代汉语的研究状况及学习现代汉语的功能、作用有较全面的了解。
[教学重点及难点]
现代汉语的特点,现代汉语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现代汉语规范化。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
[教学时数]
4学时
第一节 语言和汉语
一、语言的性质:语言是一个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是一个时刻变动的结构系统。
二、汉语的形成和发展
1、汉语得名于汉族,汉族得名于汉朝。
2、根据汉语语音的规律性演变,汉语的发展可分为五个阶段:
原始汉语——无文字时期;上古汉语——商朝至两汉;中古汉语——魏晋至唐期;近代汉语——宋朝至“五四”;现代汉语——“五四”运动以后。
第二节 现代汉语及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一、现代汉语的含义
现代是与古代相对而言的。
狭义的现代汉语仅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广义的现代汉语包括汉语的现代方言和普通话;
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及其标准的确立(教材4~6页)
1、民族共同语是一个社会内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它是以一种方言为基础,适当吸收其他方言中有用成分形成的。
在方言分歧的社会里,人们往往会选择一种方言作为“通用语”,用作方言区之间的交际工具。如我国古代的“雅语”“通语”“官话”,他们是中央政权用来施政的工具,当时社会经济文化不发达,地区经济文化交流不普遍,所以通用语多为文人、商人、官宦使用,使用面窄,作用仅限于沟通交际,对消除方言分歧不起多大作用。
共同语是政治经济文化快速发展、高度统一后的产物,在多数情况下,共同语就是通用语,但共同语对方言来说是一种高级形式,它引导方言的发展,吸引方言向自己靠拢,并准备最后取代方言。
2、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一种语言的共同语必定在某一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作为共同语基础的方言叫做“基础方言”。究竟哪一种方言成为基础方言,取决于客观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条件。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北京近千年来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方言几百年用做中央的施政工具,被称作“官话”。近千年来,许多重要的文学作品大多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写成。在加上使用北方方言的人口也最多。五四白话文运动,国语运动以后,北方方言成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北京语音成为标准音。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可以从书面语和口语两方面考察。
书面语:文言文——白话
口语:官话(北方方言的代表话北京话)——国语——普通话
3、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确立
我国于1955年 10 月提出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语音、词汇、语法标准,1956 年国务院正式确定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特点(教材16~19页)
语言的特点可以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来理解,也是从与其他语言的横向对比、与不同时期的汉语纵向对比中产生的。
(一)同古代汉语相比较显示的特点
(二)同其他语言比较显示的特点
一、语言的性质:语言是一个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是一个时刻变动的结构系统。
二、汉语的形成和发展
1、汉语得名于汉族,汉族得名于汉朝。
2、根据汉语语音的规律性演变,汉语的发展可分为五个阶段:
原始汉语——无文字时期;上古汉语——商朝至两汉;中古汉语——魏晋至唐期;近代汉语——宋朝至“五四”;现代汉语——“五四”运动以后。
第二节 现代汉语及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一、现代汉语的含义
现代是与古代相对而言的。
狭义的现代汉语仅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广义的现代汉语包括汉语的现代方言和普通话;
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及其标准的确立(教材4~6页)
1、民族共同语是一个社会内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它是以一种方言为基础,适当吸收其他方言中有用成分形成的。
在方言分歧的社会里,人们往往会选择一种方言作为“通用语”,用作方言区之间的交际工具。如我国古代的“雅语”“通语”“官话”,他们是中央政权用来施政的工具,当时社会经济文化不发达,地区经济文化交流不普遍,所以通用语多为文人、商人、官宦使用,使用面窄,作用仅限于沟通交际,对消除方言分歧不起多大作用。
共同语是政治经济文化快速发展、高度统一后的产物,在多数情况下,共同语就是通用语,但共同语对方言来说是一种高级形式,它引导方言的发展,吸引方言向自己靠拢,并准备最后取代方言。
2、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一种语言的共同语必定在某一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作为共同语基础的方言叫做“基础方言”。究竟哪一种方言成为基础方言,取决于客观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条件。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北京近千年来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方言几百年用做中央的施政工具,被称作“官话”。近千年来,许多重要的文学作品大多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写成。在加上使用北方方言的人口也最多。五四白话文运动,国语运动以后,北方方言成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北京语音成为标准音。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可以从书面语和口语两方面考察。
书面语:文言文——白话
口语:官话(北方方言的代表话北京话)——国语——普通话
3、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确立
我国于1955年 10 月提出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语音、词汇、语法标准,1956 年国务院正式确定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特点(教材16~19页)
语言的特点可以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来理解,也是从与其他语言的横向对比、与不同时期的汉语纵向对比中产生的。
(一)同古代汉语相比较显示的特点
(二)同其他语言比较显示的特点
第三节 现代汉语方言
一、现代汉语方言的形成(教材6~9页)
方言即民族共同语的地域分支,是民族共同语的地方变体。
世界各民族的语言,都是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时而分化,时而交融,方言就是在分化和交融的历程中生成的。一般来说,使用历史长,人口多,范围广的语言,会出现较多的方言。汉语正是这样。方言形成的因素有社会、历史、地理等因素,如人口的迁移,交通不发达,山川地理的阻隔等,也有语言本身的因素,如不同语言的相互接触、相互影响等,这样就形成了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
二、现代汉语方言的分布
现代汉语有七大方言: 1 、北方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 2 、吴方言,以上海话为代表; 3 、湘方言,以长沙话和双峰话为代表; 4 、赣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 5 、客家方言,以广东梅州话为代表; 6 、闽方言,以福州话和厦门话为代表; 7 、粤方言,以广州话为代表,当地人叫“白话”。(十大方言另加晋语、徽语、平话)
北方方言和闽方言内部比较复杂,均有次方言。
与普通话最接近的是北方方言,北方方言根据古入声今调类的差别分为八区:北京官话、东北官话、冀鲁官话、胶辽官话、中原官话(以上五区可归并成华北东北方言)、兰银官话(又叫西北方言)、西南官话、江淮官话。
方言之间的差别,语音最大,词汇其次,语法最小。
三 方言与共同语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民族共同语总是在一个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汉语普通话是在北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为汉语,方言与普通话之间,方言与方言之间就都有着同源异流的关系。共同语总是有条件、有选择地从各地方言中吸收一些有生命力的成份来丰富、完善自己。另外,由于方言发展的不平衡,各方言的不同面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语不同历史阶段的面貌,如普通话里已没有入声,而有些方言里还有,这样,也可通过研究方言来研究汉语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以利制定语言政策。
一、现代汉语方言的形成(教材6~9页)
方言即民族共同语的地域分支,是民族共同语的地方变体。
世界各民族的语言,都是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时而分化,时而交融,方言就是在分化和交融的历程中生成的。一般来说,使用历史长,人口多,范围广的语言,会出现较多的方言。汉语正是这样。方言形成的因素有社会、历史、地理等因素,如人口的迁移,交通不发达,山川地理的阻隔等,也有语言本身的因素,如不同语言的相互接触、相互影响等,这样就形成了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
二、现代汉语方言的分布
现代汉语有七大方言: 1 、北方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 2 、吴方言,以上海话为代表; 3 、湘方言,以长沙话和双峰话为代表; 4 、赣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 5 、客家方言,以广东梅州话为代表; 6 、闽方言,以福州话和厦门话为代表; 7 、粤方言,以广州话为代表,当地人叫“白话”。(十大方言另加晋语、徽语、平话)
北方方言和闽方言内部比较复杂,均有次方言。
与普通话最接近的是北方方言,北方方言根据古入声今调类的差别分为八区:北京官话、东北官话、冀鲁官话、胶辽官话、中原官话(以上五区可归并成华北东北方言)、兰银官话(又叫西北方言)、西南官话、江淮官话。
方言之间的差别,语音最大,词汇其次,语法最小。
三 方言与共同语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民族共同语总是在一个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汉语普通话是在北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为汉语,方言与普通话之间,方言与方言之间就都有着同源异流的关系。共同语总是有条件、有选择地从各地方言中吸收一些有生命力的成份来丰富、完善自己。另外,由于方言发展的不平衡,各方言的不同面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语不同历史阶段的面貌,如普通话里已没有入声,而有些方言里还有,这样,也可通过研究方言来研究汉语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以利制定语言政策。
第四节 现代汉语规范化
一、什么是现代汉语规范化(教材9~15页)
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根据语言自身的发展规律对语言的变异作出评价和选择。即确立普通话的明确、一致的标准。有以下原因:
1、现代汉语规范化是社会向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2、现代汉语规范化是语言发展的需要。
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电脑技术的普及,网络技术的运用,更需要现代汉语规范化。不然的话,就会影响汉语的通行和发展。
二、现代汉语规范化的内容
(一)语音方面: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去除北京音中的土音成分。
(二)词汇方面:以北方方言词汇为主,去除过于土俗的词语,适当吸收其他方言有用的词语。
(三)语法方面: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这是指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中的一般用例。
三、现阶段语言规范化的任务
党和国家一直非常重视语言规范化工作,50 年代就成立了“文字改革委员会”,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
86年,成立国家语委,召开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提出现阶段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其中最重要的是促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第一,加强对现代汉语的全面研究,制定各项更为科学的规范标准,做好规范化工作。
第二,大力推广,积极普及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教学语言、宣传语言、工作语言、交际语言。
四、规范化与语言变异和发展
语言是发展的,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原有的要素不能适应语言的表达需要时,就会产生变异。因此,语言的规范标准和规范方式也应该是动态的,而不应该是僵化的。
一、什么是现代汉语规范化(教材9~15页)
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根据语言自身的发展规律对语言的变异作出评价和选择。即确立普通话的明确、一致的标准。有以下原因:
1、现代汉语规范化是社会向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2、现代汉语规范化是语言发展的需要。
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电脑技术的普及,网络技术的运用,更需要现代汉语规范化。不然的话,就会影响汉语的通行和发展。
二、现代汉语规范化的内容
(一)语音方面: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去除北京音中的土音成分。
(二)词汇方面:以北方方言词汇为主,去除过于土俗的词语,适当吸收其他方言有用的词语。
(三)语法方面: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这是指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中的一般用例。
三、现阶段语言规范化的任务
党和国家一直非常重视语言规范化工作,50 年代就成立了“文字改革委员会”,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
86年,成立国家语委,召开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提出现阶段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其中最重要的是促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第一,加强对现代汉语的全面研究,制定各项更为科学的规范标准,做好规范化工作。
第二,大力推广,积极普及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教学语言、宣传语言、工作语言、交际语言。
四、规范化与语言变异和发展
语言是发展的,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原有的要素不能适应语言的表达需要时,就会产生变异。因此,语言的规范标准和规范方式也应该是动态的,而不应该是僵化的。
第二章 现代汉语语音
[教学目的]
了解语音的性质、基本概念和发音器官;掌握现代汉语语音的声母、韵母、声调、音节等基本要素;了解音变的情况和规律;能够正确地运用现代汉语语音,做到语音规范。
[教学重点及难点]
语音理论、音节结构分析、方音辨正。
[教学方法]
讲授为主。
[教学时数]
18学时
[教学目的]
了解语音的性质、基本概念和发音器官;掌握现代汉语语音的声母、韵母、声调、音节等基本要素;了解音变的情况和规律;能够正确地运用现代汉语语音,做到语音规范。
[教学重点及难点]
语音理论、音节结构分析、方音辨正。
[教学方法]
讲授为主。
[教学时数]
18学时
第一节 语音概说
一 、 语音的形成
语音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声音。语音的形成有三个条件:
(一)语音形成的生理基础。发音器官:1、肺和气管(发音动力);2、喉头和声带(形成清音和浊音);3、口腔和鼻腔(共鸣器,形成不同音色)。
(二)语音形成的物理因素。1、音高:声音的高低,决定于频率;2、音强:声音的强弱,决定于振幅;3、音长:声音的长短,决定于延续的时间;4、音色:声音的特色。
(三)语音形成的社会属性。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表现为:1、语音和意义的结合是社会成员们约定俗成的;2、语音的系统性。
二 语音的基本概念
(一)音素 音位 音节
1、音素: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
2、音位: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一个音位所包含的音素叫这个音位的音位变体。
3、音节: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音节是音素的组合形式。
(二)元音 辅音
元音是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辅音是气流在口腔、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
元音和辅音的区别:1、发元音时,气流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发辅音时,气流受到阻碍;2、发元音时,发音器官均衡紧张,发辅音时,发音部位紧张;3、发元音声带振动,比较响亮,发辅音声带不一定振动,声音弱;4、发元音时气流比较弱,发辅音时气流比较强。
(三)声母 韵母 声调
声母是音节开头的辅音;韵母是声母后面的所有音素;声调是音节上能够区别意义的音高变化。
三 标音符号
给汉字注音,历史上出现过直音法、反切法、注音字母,现在主要使用的是《汉语拼音方案》和国际音标。
(一)汉语拼音方案
《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由一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推行。
1、《汉语拼音方案》的内容。由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隔音符号5个部分组成。
2、《汉语拼音方案》的作用:(1)给汉字注音;(2)作为推广普通话的工具;(3)作为我国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造文字的基础。
(二)国际音标:由国际语音学会制定,原则:一个音素用一个符号表示。优点:1、标音准确,避免混乱;2、用拉丁字母,容易学习,书写方便;3、使用范围广。
一 、 语音的形成
语音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声音。语音的形成有三个条件:
(一)语音形成的生理基础。发音器官:1、肺和气管(发音动力);2、喉头和声带(形成清音和浊音);3、口腔和鼻腔(共鸣器,形成不同音色)。
(二)语音形成的物理因素。1、音高:声音的高低,决定于频率;2、音强:声音的强弱,决定于振幅;3、音长:声音的长短,决定于延续的时间;4、音色:声音的特色。
(三)语音形成的社会属性。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表现为:1、语音和意义的结合是社会成员们约定俗成的;2、语音的系统性。
二 语音的基本概念
(一)音素 音位 音节
1、音素: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
2、音位: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一个音位所包含的音素叫这个音位的音位变体。
3、音节: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音节是音素的组合形式。
(二)元音 辅音
元音是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辅音是气流在口腔、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
元音和辅音的区别:1、发元音时,气流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发辅音时,气流受到阻碍;2、发元音时,发音器官均衡紧张,发辅音时,发音部位紧张;3、发元音声带振动,比较响亮,发辅音声带不一定振动,声音弱;4、发元音时气流比较弱,发辅音时气流比较强。
(三)声母 韵母 声调
声母是音节开头的辅音;韵母是声母后面的所有音素;声调是音节上能够区别意义的音高变化。
三 标音符号
给汉字注音,历史上出现过直音法、反切法、注音字母,现在主要使用的是《汉语拼音方案》和国际音标。
(一)汉语拼音方案
《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由一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推行。
1、《汉语拼音方案》的内容。由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隔音符号5个部分组成。
2、《汉语拼音方案》的作用:(1)给汉字注音;(2)作为推广普通话的工具;(3)作为我国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造文字的基础。
(二)国际音标:由国际语音学会制定,原则:一个音素用一个符号表示。优点:1、标音准确,避免混乱;2、用拉丁字母,容易学习,书写方便;3、使用范围广。
第二节 语音系统
一 声母
(一)声母和辅音的关系
1、概念来源不同,声母来自我国传统语音学,辅音来自西方语音学。
2、产生渠道不同,声母来自音节分析,辅音来自音素分析。
3、范围不同,所有的声母都是辅音,但辅音不都做声母,有的辅音还做韵尾,如n、ng。
(二)声母的分类
1、按发音部位分为七类:双唇音(b p m)、唇齿音(f)、舌尖前音(z c s)、舌尖中音(d t n l)、舌尖后音(zh ch sh r)、舌面音(j q x)、舌根音(g k h)。
2、按发音方法分。
(1)阻碍方式: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
(2)声带振动:清音、浊音(m n l r)。
(3)气流强弱:不送气音、送气音。
3、发音部位、发音方法综合解说例示。
(1)b 双唇不送气清塞音 (2)p双唇送气清塞音
(3)m 双唇浊鼻音 (4)sh舌尖后清擦音
二 韵母
(一)韵母和元音的关系
1、概念来源不同,韵母属传统音韵学,元音属西方语音理论;2、产生渠道不同,韵母来自音节分析,元音来自音素分析;3、范围不同,韵母可以由元音、元音加元音、元音加辅音构成。
(二)韵母的分类
39个韵母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分类。
1、按结构分类:可分为单元音韵母、复元音韵母、带鼻音韵母。
(1)单元音韵母(10个)。单元音的发音涉及3个因素:舌位的高低、舌位的前后、嘴唇的圆展(用舌面元音舌位图表示)。A 、舌面元音(7个)B、舌尖元音C、卷舌元音
(2)复元音韵母(13个)。复元音韵母由几个元音构成。复元音韵母的发音特点是滑动,以一个元音为主。复元音韵母的结构:韵头、韵腹、韵尾。韵头由i、u、ü充当,韵尾由i、u充当,各个单元音都可以充当韵腹。按照响音(主要元音)的位置,复韵母分为前响、后响、中响3类。
(3)带鼻音韵母。带鼻音韵母由元音和鼻辅音韵尾构成。发音特点:a、由元音向鼻辅音状态转化;b、鼻辅音除阻阶段不发音(发唯闭音)。
2、按开头元音发音口型分: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3、按韵尾分:无韵尾韵母、元音尾韵母、辅音尾韵母。
三 声调
声调是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
(一)调值和调类
1、调值 调值是声调的实际读法。调值一般用5度标记法表示。普通话单字的调值一般为55、35、214、51。
2、调类 调类是声调的种类,即把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在一起建立起来的类。普通话有4个调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3、古入声字的分化
中古汉语的声调是平、上、去、入,演变为现代汉语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其演变规律是:平分阴阳,入派四声,阳上变去,去声不分。
古入声字的分化比较复杂。入声原来都有塞音韵尾,后来塞音韵尾消失,因而现在含鼻音韵尾的字在古代都不是入声。
(二)声调的变化
声调的变化属于语流音变,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上声的变调。(1)两个上声字相连,前一个读阳平;(2)上声在非上声前,变半上。
2、去声的变调。两个去声相连,前一个读半去(53)。
3、“一”、“七”、“八”、“不”的变调。
4、形容词重叠的变调。
四 音节
(一)现代汉语音节结构的特点
1、韵腹和声调在音节中必不可少;2、一个音节最多有4个音素;3、元音占优势;4、辅音只能做声母或韵尾,没有复辅音;5、韵腹是主要元音。
音节结构的分析及其分析方法:运用表格式的分析方法,按声、韵、调的结构分析。韵母中重点把握韵腹(主要元音),注意一些特殊情况,如省略的韵母、含Y、W的音节、含ie、üe的音节、舌尖元音的表示等。
(二)声韵调拼合规律
1、声母和韵母的拼合规律
观察“配合表”和“配合简表”,总结配合规律。
(1)b、p、m和d、t不拼撮口呼,b、p、m拼合口呼只限于u;(2)f、g、k、h、zh、ch、sh、r、z、c、s只拼合口呼、开口呼韵母,f拼合口呼只限于u;(3)j、q、x只拼齐齿呼、撮口呼韵母;(4)n、l能和四呼韵母相拼;(5)零声母四呼都有。
2、声调和声母、韵母的拼合规律
(1)浊声母音节很少有阴平字;(2)不送气音与鼻音韵母相拼基本上没有阳平字。
(三)音节的拼写规则
1、字母y、w的使用(加或改两种方式);2、隔音符号的用法(使用的条件);3、省写(iou、uei、uen);4、标调法(标在韵腹上);5、音节连写(连写规则)。
(四)音节的变化
1、轻声
轻声是一种特殊的音变现象,是因为词义、词性、逻辑和语气的制约而使一个音节的调值消失的现象。
轻声的特点是读的又轻又短。轻声的音高有所不同,取决于前一个字的音高,其规律为:阴平+2;阳平+3;上声+4;去声+1。
(1)轻声的作用
轻声在物理属性上有涉及音高、音长、音强、音色的变化。轻声有区别词义、区别词性的作用。
(2)轻声的分布规律
A句末语气词;B词尾;C方位词;D重叠音节的后一音节;E量词“个”;F正反偏义词的后一个语素;G其他。
2、儿化
儿化是后缀“儿”与前一音节的韵母合成一个音,并使这个音节带上卷舌的音色。
(1)儿化的发音
分为两种:儿化使原来的音有变化(弱化、脱落、加音等),然后加上卷舌;直接加上卷舌。
(2)儿化的作用
A、表示喜欢的心情;B、表示温和的态度;C、表示微小的性质或形状;D、确定词性;E、确定意义。
(五)音节的拼读方法
1、音节拼读要点
(1)声母要用本音;(2)声母、韵母之间不能有停顿;(3)要读准韵头。
2、拼读的方法
(1)两拼法;(2)三拼法;(3)声介合拼法。
一 声母
(一)声母和辅音的关系
1、概念来源不同,声母来自我国传统语音学,辅音来自西方语音学。
2、产生渠道不同,声母来自音节分析,辅音来自音素分析。
3、范围不同,所有的声母都是辅音,但辅音不都做声母,有的辅音还做韵尾,如n、ng。
(二)声母的分类
1、按发音部位分为七类:双唇音(b p m)、唇齿音(f)、舌尖前音(z c s)、舌尖中音(d t n l)、舌尖后音(zh ch sh r)、舌面音(j q x)、舌根音(g k h)。
2、按发音方法分。
(1)阻碍方式: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
(2)声带振动:清音、浊音(m n l r)。
(3)气流强弱:不送气音、送气音。
3、发音部位、发音方法综合解说例示。
(1)b 双唇不送气清塞音 (2)p双唇送气清塞音
(3)m 双唇浊鼻音 (4)sh舌尖后清擦音
二 韵母
(一)韵母和元音的关系
1、概念来源不同,韵母属传统音韵学,元音属西方语音理论;2、产生渠道不同,韵母来自音节分析,元音来自音素分析;3、范围不同,韵母可以由元音、元音加元音、元音加辅音构成。
(二)韵母的分类
39个韵母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分类。
1、按结构分类:可分为单元音韵母、复元音韵母、带鼻音韵母。
(1)单元音韵母(10个)。单元音的发音涉及3个因素:舌位的高低、舌位的前后、嘴唇的圆展(用舌面元音舌位图表示)。A 、舌面元音(7个)B、舌尖元音C、卷舌元音
(2)复元音韵母(13个)。复元音韵母由几个元音构成。复元音韵母的发音特点是滑动,以一个元音为主。复元音韵母的结构:韵头、韵腹、韵尾。韵头由i、u、ü充当,韵尾由i、u充当,各个单元音都可以充当韵腹。按照响音(主要元音)的位置,复韵母分为前响、后响、中响3类。
(3)带鼻音韵母。带鼻音韵母由元音和鼻辅音韵尾构成。发音特点:a、由元音向鼻辅音状态转化;b、鼻辅音除阻阶段不发音(发唯闭音)。
2、按开头元音发音口型分: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3、按韵尾分:无韵尾韵母、元音尾韵母、辅音尾韵母。
三 声调
声调是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
(一)调值和调类
1、调值 调值是声调的实际读法。调值一般用5度标记法表示。普通话单字的调值一般为55、35、214、51。
2、调类 调类是声调的种类,即把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在一起建立起来的类。普通话有4个调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3、古入声字的分化
中古汉语的声调是平、上、去、入,演变为现代汉语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其演变规律是:平分阴阳,入派四声,阳上变去,去声不分。
古入声字的分化比较复杂。入声原来都有塞音韵尾,后来塞音韵尾消失,因而现在含鼻音韵尾的字在古代都不是入声。
(二)声调的变化
声调的变化属于语流音变,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上声的变调。(1)两个上声字相连,前一个读阳平;(2)上声在非上声前,变半上。
2、去声的变调。两个去声相连,前一个读半去(53)。
3、“一”、“七”、“八”、“不”的变调。
4、形容词重叠的变调。
四 音节
(一)现代汉语音节结构的特点
1、韵腹和声调在音节中必不可少;2、一个音节最多有4个音素;3、元音占优势;4、辅音只能做声母或韵尾,没有复辅音;5、韵腹是主要元音。
音节结构的分析及其分析方法:运用表格式的分析方法,按声、韵、调的结构分析。韵母中重点把握韵腹(主要元音),注意一些特殊情况,如省略的韵母、含Y、W的音节、含ie、üe的音节、舌尖元音的表示等。
(二)声韵调拼合规律
1、声母和韵母的拼合规律
观察“配合表”和“配合简表”,总结配合规律。
(1)b、p、m和d、t不拼撮口呼,b、p、m拼合口呼只限于u;(2)f、g、k、h、zh、ch、sh、r、z、c、s只拼合口呼、开口呼韵母,f拼合口呼只限于u;(3)j、q、x只拼齐齿呼、撮口呼韵母;(4)n、l能和四呼韵母相拼;(5)零声母四呼都有。
2、声调和声母、韵母的拼合规律
(1)浊声母音节很少有阴平字;(2)不送气音与鼻音韵母相拼基本上没有阳平字。
(三)音节的拼写规则
1、字母y、w的使用(加或改两种方式);2、隔音符号的用法(使用的条件);3、省写(iou、uei、uen);4、标调法(标在韵腹上);5、音节连写(连写规则)。
(四)音节的变化
1、轻声
轻声是一种特殊的音变现象,是因为词义、词性、逻辑和语气的制约而使一个音节的调值消失的现象。
轻声的特点是读的又轻又短。轻声的音高有所不同,取决于前一个字的音高,其规律为:阴平+2;阳平+3;上声+4;去声+1。
(1)轻声的作用
轻声在物理属性上有涉及音高、音长、音强、音色的变化。轻声有区别词义、区别词性的作用。
(2)轻声的分布规律
A句末语气词;B词尾;C方位词;D重叠音节的后一音节;E量词“个”;F正反偏义词的后一个语素;G其他。
2、儿化
儿化是后缀“儿”与前一音节的韵母合成一个音,并使这个音节带上卷舌的音色。
(1)儿化的发音
分为两种:儿化使原来的音有变化(弱化、脱落、加音等),然后加上卷舌;直接加上卷舌。
(2)儿化的作用
A、表示喜欢的心情;B、表示温和的态度;C、表示微小的性质或形状;D、确定词性;E、确定意义。
(五)音节的拼读方法
1、音节拼读要点
(1)声母要用本音;(2)声母、韵母之间不能有停顿;(3)要读准韵头。
2、拼读的方法
(1)两拼法;(2)三拼法;(3)声介合拼法。
第四节 语音规范化
语音规范化是以语音的发音原理和语音的发展规律为标准确立和推广标准音。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指的是北京音系,即声母、韵母、声调系统。北京音中存在不规范的现象。
(一)普通话语音和北京音
北京音是普通话语音的基础,但普通话语音不等于北京音。北京音中的分歧现象,如轻音、儿化、异读词等,需要规范。
(二)轻声和儿化问题
1、轻声问题
不宜进入标准音的有:(1)重读、轻读两可的;(2)只在北京少数地区流行的。
2、儿化问题
儿化不儿化两可的情况应进行规范。
(三)异读词问题
异读词指一个词有两个以上的读音,有4种情况:声母不同、韵母不同、声调不同、声韵调都不同。
异读词是语音规范的对象。
(四)多音多义字问题
3种音义关系:
1、读音不同,表示的意义也不同;
2、读音不同,表示的意义基本相同,但色彩和习惯用法不同;
3、读音不同,表示的意义、色彩和习惯用法都相同。
语音规范化是以语音的发音原理和语音的发展规律为标准确立和推广标准音。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指的是北京音系,即声母、韵母、声调系统。北京音中存在不规范的现象。
(一)普通话语音和北京音
北京音是普通话语音的基础,但普通话语音不等于北京音。北京音中的分歧现象,如轻音、儿化、异读词等,需要规范。
(二)轻声和儿化问题
1、轻声问题
不宜进入标准音的有:(1)重读、轻读两可的;(2)只在北京少数地区流行的。
2、儿化问题
儿化不儿化两可的情况应进行规范。
(三)异读词问题
异读词指一个词有两个以上的读音,有4种情况:声母不同、韵母不同、声调不同、声韵调都不同。
异读词是语音规范的对象。
(四)多音多义字问题
3种音义关系:
1、读音不同,表示的意义也不同;
2、读音不同,表示的意义基本相同,但色彩和习惯用法不同;
3、读音不同,表示的意义、色彩和习惯用法都相同。
第三章 词汇
[教学目的]
了解词汇的含义及构成,掌握词的结构和分析方法,掌握词义的性质、类型和词义的分解;掌握同义词的分析方法,了解反义词的性质和特点;
[教学重点及难点]
同义词辨析、词的结构
[教学方法]
讲授为主。
[辅助教学手段]
适当的讨论。
[教学时数] 10学时
第一节基本概念
[教学重、难点]掌握语素的概念、类型和判断方法、掌握词的概念、特征和判断方法。掌握语素、词和词组之间的的区别和联系。掌握词的结构和分析方法。
[教学时数] 2学时
一 词汇的含义
词汇是一个集合概念,指一种语言里所有词语的总和。词汇具有层次性,如汉语词汇、现代汉语词汇、鲁迅的词汇等。
词汇既包括词,也包括语,如成语、惯用语、歇后语等。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语言的三要素之一。
词汇反映一种语言的发达程度,反映语言的表达力;词汇量也反映一个人掌握一种语言的程度。
词汇的学习有两个目的:一是了解和掌握现代汉语的词汇系统;二是通过学习,丰富我们的词汇。
二 语素
(一)语素的含义
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构词的基本单位。
语素最小,而且要有意义。
确定语素一般用替代法,即在AB的组合中,如果能用C、D分别代替A、B,则A、B都是语素。例如“电线”,能够代替为“棉线”、“电灯”,所以电、线都是语素。而“蜻蜓”不能替代,蜻、蜓都不是语素。
(二)语素的类型
语素可以按音节、意义、语法功能来分类,后一种最重要。
1、自由语素。是能独立成词、又能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的语素,独立成词理解为单独回答问题或单独做句子成分。例如:
车 走 亮 五 个 很 他 和 了 啊
2、半自由语素。是不能独立成词,但能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而且位置不固定的语素。例如:
语 言 谨 慎 伟 绩 民 凯 霍 典
3、不自由语素。是不能独立成词,只能组合成词而且组合时位置固定的语素(即前缀和后缀)。例如:
老 阿 第 小 子 儿 头 性 者 化
三 词
(一)词的含义
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单位。“能独立运用”是指词本身能够单说单用,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最小”是指词在词汇意义或语法意义上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常用的确定词的方法:1能够单说,能够回答问题的是词。2把一句话,一个句子中所有可以单说、可以充当句法成分的单位提开,剩下来不能单说而有不是一个词的组成部分的,是词,虚词就是用这个方法确定的。3用扩展法来检查,某一个语言单位中间不能插入别成分的是词。
(二)词与非词的区别
词向上是和词组区分,向下是与语素区分。
1词和词组的区分
A、词的语音具有固定性,中间没有停顿,如“东西”,泛指事物时是词,表示方向时是词组。
B、词的语义具有完整性,不是其中语素义的简单相加,如“老婆”不等于年老的婆娘。
C、用“扩展法”,词组能够扩展,能插入其他词语,词不能扩展,如“骑马”可以扩展为“骑一匹马”,是短语,“骑兵”不能扩展,是词。
2词与语素的区分表现在两个方面:半自由语素和不自由语素都是不能独立运用的;自由语素可以独立成词,也可以用来构词,构词时它不是独立的。
(三)词的结构
1、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值得注意的是联绵词和叠音词,前者有双声叠韵之分。后者要和重叠式合成词区分开来。
2、合成词由不止一个语素构成的词。按是否含词缀的标准,可分为复合式、派生式合成词(附加式合成词)。要区分重叠式的合成词和词的重叠形式,前者是同一个语素的重叠如“姐姐、哥哥”,后者是词的重叠,如“跑跑,跳跳”。叠音词则是音节的重叠如“斤斤,霏霏”。
[教学重、难点]掌握语素的概念、类型和判断方法、掌握词的概念、特征和判断方法。掌握语素、词和词组之间的的区别和联系。掌握词的结构和分析方法。
[教学时数] 2学时
一 词汇的含义
词汇是一个集合概念,指一种语言里所有词语的总和。词汇具有层次性,如汉语词汇、现代汉语词汇、鲁迅的词汇等。
词汇既包括词,也包括语,如成语、惯用语、歇后语等。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语言的三要素之一。
词汇反映一种语言的发达程度,反映语言的表达力;词汇量也反映一个人掌握一种语言的程度。
词汇的学习有两个目的:一是了解和掌握现代汉语的词汇系统;二是通过学习,丰富我们的词汇。
二 语素
(一)语素的含义
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构词的基本单位。
语素最小,而且要有意义。
确定语素一般用替代法,即在AB的组合中,如果能用C、D分别代替A、B,则A、B都是语素。例如“电线”,能够代替为“棉线”、“电灯”,所以电、线都是语素。而“蜻蜓”不能替代,蜻、蜓都不是语素。
(二)语素的类型
语素可以按音节、意义、语法功能来分类,后一种最重要。
1、自由语素。是能独立成词、又能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的语素,独立成词理解为单独回答问题或单独做句子成分。例如:
车 走 亮 五 个 很 他 和 了 啊
2、半自由语素。是不能独立成词,但能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而且位置不固定的语素。例如:
语 言 谨 慎 伟 绩 民 凯 霍 典
3、不自由语素。是不能独立成词,只能组合成词而且组合时位置固定的语素(即前缀和后缀)。例如:
老 阿 第 小 子 儿 头 性 者 化
三 词
(一)词的含义
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单位。“能独立运用”是指词本身能够单说单用,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最小”是指词在词汇意义或语法意义上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常用的确定词的方法:1能够单说,能够回答问题的是词。2把一句话,一个句子中所有可以单说、可以充当句法成分的单位提开,剩下来不能单说而有不是一个词的组成部分的,是词,虚词就是用这个方法确定的。3用扩展法来检查,某一个语言单位中间不能插入别成分的是词。
(二)词与非词的区别
词向上是和词组区分,向下是与语素区分。
1词和词组的区分
A、词的语音具有固定性,中间没有停顿,如“东西”,泛指事物时是词,表示方向时是词组。
B、词的语义具有完整性,不是其中语素义的简单相加,如“老婆”不等于年老的婆娘。
C、用“扩展法”,词组能够扩展,能插入其他词语,词不能扩展,如“骑马”可以扩展为“骑一匹马”,是短语,“骑兵”不能扩展,是词。
2词与语素的区分表现在两个方面:半自由语素和不自由语素都是不能独立运用的;自由语素可以独立成词,也可以用来构词,构词时它不是独立的。
(三)词的结构
1、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值得注意的是联绵词和叠音词,前者有双声叠韵之分。后者要和重叠式合成词区分开来。
2、合成词由不止一个语素构成的词。按是否含词缀的标准,可分为复合式、派生式合成词(附加式合成词)。要区分重叠式的合成词和词的重叠形式,前者是同一个语素的重叠如“姐姐、哥哥”,后者是词的重叠,如“跑跑,跳跳”。叠音词则是音节的重叠如“斤斤,霏霏”。
第二节词义系统
[教学重、难点]掌握词义的类型,多义词和同音词的区分,掌握多义词各义项之间的关系。掌握同义词的辨析方法和反义词的要求。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重、难点]掌握词义的类型,多义词和同音词的区分,掌握多义词各义项之间的关系。掌握同义词的辨析方法和反义词的要求。
[教学时数] 4学时
一 词义
词义可分成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两类,虚词一般只有语法意义。词汇意义包括理性意义和感性意义。理性意义是指词义中同概念有关的意义部分。一般来说是字词典上对词的解释。理性意义是实词的基础,其他意义是附着在理性意义之上的。
感性意义属于理性意义的附加意义,包括语体和感情色彩外,还有形象色彩、时代色彩、地域色彩等。
1、感情色彩。体现说话者对有关事物、现象或关系的赞赏、喜爱、敬仰等感情色彩,包括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如成果——后果——结果。
2、语体色彩。分为口语词、书面语词、中性词,法儿——举措——办法。
3、形象色彩。词本身诉诸人的感觉,引起某种形象的联想。如鸡冠花(视觉)、乒乓球(听觉)、香喷喷(嗅觉)等。
词的色彩意义的表现功能:(1)使此的所指具体,增加意义的明确性;(2)可以与指称同样对象的词构成同义词;(3)使语言表达生动、真切、形象。
二、语素义和词义
语素义作为合成词和固定词组构成成分使用,不独立运用。如“假”有不真实;假使;假设;借用等几个义项,后三个都是语素义。
词义可分成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两类,虚词一般只有语法意义。词汇意义包括理性意义和感性意义。理性意义是指词义中同概念有关的意义部分。一般来说是字词典上对词的解释。理性意义是实词的基础,其他意义是附着在理性意义之上的。
感性意义属于理性意义的附加意义,包括语体和感情色彩外,还有形象色彩、时代色彩、地域色彩等。
1、感情色彩。体现说话者对有关事物、现象或关系的赞赏、喜爱、敬仰等感情色彩,包括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如成果——后果——结果。
2、语体色彩。分为口语词、书面语词、中性词,法儿——举措——办法。
3、形象色彩。词本身诉诸人的感觉,引起某种形象的联想。如鸡冠花(视觉)、乒乓球(听觉)、香喷喷(嗅觉)等。
词的色彩意义的表现功能:(1)使此的所指具体,增加意义的明确性;(2)可以与指称同样对象的词构成同义词;(3)使语言表达生动、真切、形象。
二、语素义和词义
语素义作为合成词和固定词组构成成分使用,不独立运用。如“假”有不真实;假使;假设;借用等几个义项,后三个都是语素义。
三、多义词和同音词
(一)多义词和同音词。一个词有几个意思,如果几个意思之间有现实的联系,就是一词多义,如果几个意思之间没有联系就是同音。
(二)多义词各义项的分析。即分析多义词各义项之间的关系及其在多义词中的位置。
1、本义和引申义,这是按照历史渊源的标准给各义项作的分类。本义是字形所反映出来的、有文献资料可以证明的词的最早的意思。引申义是在词的本义或其他引申义的基础上推演生发出来的义项。可分为直接引申义和间接引申义。
2、基本义和非基本义,这是按现代使用频率的标准给各义项作的分类。现代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义项就叫做基本义。又叫做常用义。有时候词的本义和基本义是一致的,有时候不一致。如“兵”本义是指兵器,现在的基本义却是表示士兵。
(三)多义词各义项的引申方式。隐喻,两个意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存在着某种相似处。如“入门”一词。换喻,不是显示现象相似,而是两类现象存在着某种联系。如英语单词“pen”。
(一)多义词和同音词。一个词有几个意思,如果几个意思之间有现实的联系,就是一词多义,如果几个意思之间没有联系就是同音。
(二)多义词各义项的分析。即分析多义词各义项之间的关系及其在多义词中的位置。
1、本义和引申义,这是按照历史渊源的标准给各义项作的分类。本义是字形所反映出来的、有文献资料可以证明的词的最早的意思。引申义是在词的本义或其他引申义的基础上推演生发出来的义项。可分为直接引申义和间接引申义。
2、基本义和非基本义,这是按现代使用频率的标准给各义项作的分类。现代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义项就叫做基本义。又叫做常用义。有时候词的本义和基本义是一致的,有时候不一致。如“兵”本义是指兵器,现在的基本义却是表示士兵。
(三)多义词各义项的引申方式。隐喻,两个意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存在着某种相似处。如“入门”一词。换喻,不是显示现象相似,而是两类现象存在着某种联系。如英语单词“pen”。
四、同义词及其辨析
(一)同义词: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一群词。同义词存在的基础是“大同”,存在的价值是“小异”。同义词分为等义词和近义词。
1、等义词是意义完全相同的同义词,如吉他和六弦琴,多来自外来词。是词汇规范的对象。“爸爸”和“父亲”不是等义词,它们之间还存在着语体差异。
2、近义词是理性意义大同小异的同义词。不加特别说明的话,同义词指的就是近义词。
(二)同义词辨析
1、 理性意义,①词义的偏重不同,如垂危——垂死。②词义的轻重不同,如毁坏——破坏。③词义的范围不同,如时代——时期——期间。④具体概括的不同。
2、 感性意义
①感情色彩的不同,体现说话者对有关事物、现象或关系的赞赏、喜爱、敬仰等感情色彩,包括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如成果——后果——结果,爱护——保护——庇护。
②语体色彩的不同,如分为口语词、书面语词、中性词,法儿——举措——办法。
③形象色彩的不同,词本身诉诸人的感觉,引起某种形象的联想。如鸡冠花(视觉)、乒乓球(听觉)、香喷喷(嗅觉)等。
3、语法意义
①词性不同,如充分——充满,开端——开始。
②搭配不同A、组合词语不同。如“到达”与具体的词语搭配,而“达到”与抽象的词语搭配。
B、适用对象不同。如“关心”可对人对物,而“关怀”一般只对人。
(三)同义词的作用
(1)恰当选用同义词能使语言表意精确严密;(2)同义词前后换用,可以使文句生动活泼,富于变化;(3)同义词连用可以使语意丰富、明朗,增强语势;(4)从音韵上选择同义词可增加语言的音乐美。
(一)同义词: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一群词。同义词存在的基础是“大同”,存在的价值是“小异”。同义词分为等义词和近义词。
1、等义词是意义完全相同的同义词,如吉他和六弦琴,多来自外来词。是词汇规范的对象。“爸爸”和“父亲”不是等义词,它们之间还存在着语体差异。
2、近义词是理性意义大同小异的同义词。不加特别说明的话,同义词指的就是近义词。
(二)同义词辨析
1、 理性意义,①词义的偏重不同,如垂危——垂死。②词义的轻重不同,如毁坏——破坏。③词义的范围不同,如时代——时期——期间。④具体概括的不同。
2、 感性意义
①感情色彩的不同,体现说话者对有关事物、现象或关系的赞赏、喜爱、敬仰等感情色彩,包括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如成果——后果——结果,爱护——保护——庇护。
②语体色彩的不同,如分为口语词、书面语词、中性词,法儿——举措——办法。
③形象色彩的不同,词本身诉诸人的感觉,引起某种形象的联想。如鸡冠花(视觉)、乒乓球(听觉)、香喷喷(嗅觉)等。
3、语法意义
①词性不同,如充分——充满,开端——开始。
②搭配不同A、组合词语不同。如“到达”与具体的词语搭配,而“达到”与抽象的词语搭配。
B、适用对象不同。如“关心”可对人对物,而“关怀”一般只对人。
(三)同义词的作用
(1)恰当选用同义词能使语言表意精确严密;(2)同义词前后换用,可以使文句生动活泼,富于变化;(3)同义词连用可以使语意丰富、明朗,增强语势;(4)从音韵上选择同义词可增加语言的音乐美。
五、反义词
(一)语言中理性意义相反相对的词互为反义词。
1反义词的意义范畴必须相同。“长、短”属长度范畴,“美、丑”属外貌范畴。“长、浅”不是反义词,因为它们不属于同一范畴。
2反义词音节数必须相同,语体色彩必须相同。“美-丑陋”“买—售”不是反义词。
(二)反义词的作用
(1)反义词常被用作修辞上的对比和映衬的手段,具有鲜明的色彩和强烈的说服力;(2)反义词连用,使语句富于哲理,更加含蓄,富于感染力;(3)反义词对举,使叙述简练明确;(4)在构词上可以形成仿词或用反义语素形成词语。
(一)语言中理性意义相反相对的词互为反义词。
1反义词的意义范畴必须相同。“长、短”属长度范畴,“美、丑”属外貌范畴。“长、浅”不是反义词,因为它们不属于同一范畴。
2反义词音节数必须相同,语体色彩必须相同。“美-丑陋”“买—售”不是反义词。
(二)反义词的作用
(1)反义词常被用作修辞上的对比和映衬的手段,具有鲜明的色彩和强烈的说服力;(2)反义词连用,使语句富于哲理,更加含蓄,富于感染力;(3)反义词对举,使叙述简练明确;(4)在构词上可以形成仿词或用反义语素形成词语。
第三节 词汇的构成系统
[教学重、难点]掌握词汇分类的标准,基本词汇和非基本词汇的特点以及非基本词汇构成成员的特点。掌握固定短语组成成员的特点。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重、难点]掌握词汇分类的标准,基本词汇和非基本词汇的特点以及非基本词汇构成成员的特点。掌握固定短语组成成员的特点。
[教学时数] 2学时
一、按性质作用给整个词汇系统分类
(一)、基本词汇
基本词汇是词汇中的主要部分,其包括的词叫做基本词。
基本词汇的特点:
1、全民性。基本词汇中的基本词所表示的都是全体社会成员在日常生活里所使用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概念或关系。不分阶层、不分职业、不分文化程度。
2、稳固性。基本词汇中的词所反映的事物或现象都是人们生活中最必需、最重要、长期存在的,因而表示这些事物或现象的基本词汇也就随之长期存在,具有稳固性。但稳固性是相对而言的,基本词汇也有变化。
3、能产性。基本词有很强的构词能力,常常作为构成新词的基础。但也有一些基本词构词能力不强。
基本词汇中的基本词也处在变动之中
(二)、一般词汇
语言中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构成一般词汇。
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一般词汇按照构成成分的不同来源,主要分为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新造词和专业语词等。
1、古语词
古语词包括文言词和历史词两种。文言词是现代汉语词取代了的古语词,它所表示的事物、现象或概念在现实生活中还存在,但已为新产生的词所取代;历史词是表示历史上曾经存在过,而如今已经消亡了的事物的词。
古语词的作用:(1)表示庄重严肃的色彩,并能使行文言简意赅;(2)能使文章生动活泼,有时起幽默讽刺作用;(3)能反映历史事实,体现时代特征;(4)能协调语流节律,避免理解上的歧义。
2、方言词
方言词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方言词指各种方言里的词,狭义的方言词指从方言里吸收进普通话的词。
吸收方言词应该注意:(1)不吸收与普通话词汇在意义、色彩方面完全相同的方言词,而应吸收方言词中那些表示特殊意义、人物的生动形象或地方性人物特征的词。(2)表示方言区特有事物的词。(3)不吸收对丰富普通话词汇无积极作用的方言区词。(4)基础方言中同时使用的几个意义完全相同的词,应当选用其中最普遍通行的。
3、外来词
外来词是从外族的语言词汇中吸收进普通话词汇中的词。
外来词进入汉语以后要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进行改造,如语音方面有了声调,语法方面失去了形态标志等。
外来词进入汉语有四个高峰期:(1)汉朝,张骞通西域,出现波斯语的词;(2)汉朝到唐朝,特别是玄奘取经,出现大量有关佛教的梵语词;(3)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出现大量英语词;(4)改革开放以后,出现大量的英语词。
现代汉语外来词的类型:(1)音译外来词,如沙发;(2)音译兼表意的外来词,分为3种:A、音义双关的,如乌托邦B、音译后加汉语语素,如啤酒,C、音译兼译,浪漫主义;(3)借形词(此类一般不看作外来词)。
使用外来词要注意:(1)基础方言和非基础方言同时吸收进来的外来词,一般采用基础方言的;(2)尽量采用意译的外来词;(3)音译的外来词尽可能采用通用的形式。
4、新造词
新造词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新词。
新造词构成的途径:(1)利用既有的基本词或语素,按照汉语的构词法直接构成;(2)由短语减缩而成。
新造词和生造词不同。
5、专业词语
专业词语是指各个行业和科学技术上应用的词语,分为行业语和专门术语。
专业词语可能产生引申义,运用到社会生活中,成为通用词。
(一)、基本词汇
基本词汇是词汇中的主要部分,其包括的词叫做基本词。
基本词汇的特点:
1、全民性。基本词汇中的基本词所表示的都是全体社会成员在日常生活里所使用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概念或关系。不分阶层、不分职业、不分文化程度。
2、稳固性。基本词汇中的词所反映的事物或现象都是人们生活中最必需、最重要、长期存在的,因而表示这些事物或现象的基本词汇也就随之长期存在,具有稳固性。但稳固性是相对而言的,基本词汇也有变化。
3、能产性。基本词有很强的构词能力,常常作为构成新词的基础。但也有一些基本词构词能力不强。
基本词汇中的基本词也处在变动之中
(二)、一般词汇
语言中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构成一般词汇。
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一般词汇按照构成成分的不同来源,主要分为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新造词和专业语词等。
1、古语词
古语词包括文言词和历史词两种。文言词是现代汉语词取代了的古语词,它所表示的事物、现象或概念在现实生活中还存在,但已为新产生的词所取代;历史词是表示历史上曾经存在过,而如今已经消亡了的事物的词。
古语词的作用:(1)表示庄重严肃的色彩,并能使行文言简意赅;(2)能使文章生动活泼,有时起幽默讽刺作用;(3)能反映历史事实,体现时代特征;(4)能协调语流节律,避免理解上的歧义。
2、方言词
方言词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方言词指各种方言里的词,狭义的方言词指从方言里吸收进普通话的词。
吸收方言词应该注意:(1)不吸收与普通话词汇在意义、色彩方面完全相同的方言词,而应吸收方言词中那些表示特殊意义、人物的生动形象或地方性人物特征的词。(2)表示方言区特有事物的词。(3)不吸收对丰富普通话词汇无积极作用的方言区词。(4)基础方言中同时使用的几个意义完全相同的词,应当选用其中最普遍通行的。
3、外来词
外来词是从外族的语言词汇中吸收进普通话词汇中的词。
外来词进入汉语以后要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进行改造,如语音方面有了声调,语法方面失去了形态标志等。
外来词进入汉语有四个高峰期:(1)汉朝,张骞通西域,出现波斯语的词;(2)汉朝到唐朝,特别是玄奘取经,出现大量有关佛教的梵语词;(3)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出现大量英语词;(4)改革开放以后,出现大量的英语词。
现代汉语外来词的类型:(1)音译外来词,如沙发;(2)音译兼表意的外来词,分为3种:A、音义双关的,如乌托邦B、音译后加汉语语素,如啤酒,C、音译兼译,浪漫主义;(3)借形词(此类一般不看作外来词)。
使用外来词要注意:(1)基础方言和非基础方言同时吸收进来的外来词,一般采用基础方言的;(2)尽量采用意译的外来词;(3)音译的外来词尽可能采用通用的形式。
4、新造词
新造词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新词。
新造词构成的途径:(1)利用既有的基本词或语素,按照汉语的构词法直接构成;(2)由短语减缩而成。
新造词和生造词不同。
5、专业词语
专业词语是指各个行业和科学技术上应用的词语,分为行业语和专门术语。
专业词语可能产生引申义,运用到社会生活中,成为通用词。
二、按语法定性的标准给词汇分类可分为一般词和固定短语
(一)固定短语
固定短语是久用定型的短语,其意义和语法作用相当于词。固定短语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专名、格言和谚语等。
1、成语
成语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定型的固定短语。
成语的特点
(1)意义的完整性。成语的意义常常不等于语素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含有比喻、引申等意义,成语具有整体的意义,如“瓜田李下”、“九牛一毛”。
(2)结构的定型性。成语相沿习用,约定俗成,其结构相对来说是固定的,不能随意增加、减少或改变某个成分。
成语一般体现为四字格的形式。
成语的来源
成语大都可以找到历史来源,大致包括:(1)神话寓言;(2)历史故事;(3)诗文语句;(4)口头俗语。上述来源的成语有的是直接引用,有的是经过加工而成的。
成语的作用与运用
成语在语言表达中具有积极作用:(1)言简意赅,有助于说明事理;(2)形象生动,可以增强感染力;(3)协调句式,增强节奏感。
运用成语应注意:(1)要弄清成语的整体意义和感情色彩;(2)成语一般要用原型,不能随意改变成语的结构;(3)要读准成语。
2、惯用语
惯用语是口语中结构比较定型、说法通俗形象、意义有所引申的习用性固定短语。
惯用语也具有意义的整体性的特点,其字面义存在引申和比喻的含义,常常不是语素义的简单相加,如“走后门”。
惯用语和成语的区别:(1)、惯用语一般是三个字的,成语一般是四个字的;(2)、惯用语具有口语色彩,成语具有书面语色彩;(3)、惯用语灵活多变,成语结构定型。
3、歇后语
歇后语由近似谜面、谜底的两部分组成。
歇后语分为两种类型:
(1)、喻义的歇后语。前面是一个比喻或故事,后面部分对前面部分做出解释,如:“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2)、谐音的歇后语。利用同音词构成,如“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歇后语具有口语色彩,能够使语言表达生动活泼、幽默风趣,但一般不用于庄重的场合。
4、格言和谚语
格言和谚语的特点:能够作为独立的句子来说明某种意思,典型形式是多言成句。
格言大多出字名人名文,谚语大多来自民间的群众口语。
5、专名
专名又叫专有名称,包括专有名词和专有名词性固定短语两种。专有名词性固定短语常常有简称形式,如“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
专有名词也常有简称,用在对举等语言环境中。
三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其内部组合是有层次的,如办公室、洗脸盆。
三 词语的缩略
词语的缩略方法很多,这里介绍的是比较常见的。
1、取短语中每个词的第一个语素,如:化学肥料——化肥。
2、取首尾两个语素,如保持价值——保值。
3、取专有名称中前面部分语素,如清华大学——清华。
4、取每个词的首语素和尾语素,如安全理事会—安理会。
5、省略并列结构中的相同语素,如中医西医——中西医。
6、含有外来词的专称只取首字,如昭乌达盟——昭盟。
7、数字概括,如三个代表、五讲四美。
词语的缩略方法很多,这里介绍的是比较常见的。
1、取短语中每个词的第一个语素,如:化学肥料——化肥。
2、取首尾两个语素,如保持价值——保值。
3、取专有名称中前面部分语素,如清华大学——清华。
4、取每个词的首语素和尾语素,如安全理事会—安理会。
5、省略并列结构中的相同语素,如中医西医——中西医。
6、含有外来词的专称只取首字,如昭乌达盟——昭盟。
7、数字概括,如三个代表、五讲四美。
第四节 词汇的发展和规范化
一 词汇的发展
词汇的发展表现在3个方面:
(一)新词的产生
社会的发展推动语言的发展,因而是语言中不断地产生新词。
现代汉语新词以双音节居多,多采用复合结构,其中联合式、偏正式、动宾式占多数。
类词缀构成的新词数量有所增加;外来词数量增多,样式复杂化;双音化趋势增强。
(二)旧词的消失
旧词的概念有时代性。旧的事物、概念消失了,反映它们的词语也就消失了。
旧词有复活的可能,如股票、小皇帝。
(三)词义的演变
1、词义的扩大。如河过去指黄河,现在泛指。
2、词义的缩小。如丈人过去指老人,现在特指。
3、词义的转移。如走过去指跑,现在指步行。
二 词汇规范化
词汇规范化的标准:已北方话词汇为基础,适当吸收方言词、外来词、古语词,丰富和发展普通话词汇。
词汇规范化的三个原则:必要性、普遍性、明确性。
(一)方言词的规范
注意两点:以北方话词汇为基础,同时要舍弃北方话中流行
地域窄、过于土俗的词语;从必要角度适当吸收方言中有表现力的词语。
(二)古语词的规范
以必要性为标准,吸收具有表现力或能适应特殊交际场合需
要的古语词。
(三)外来词的规范
外来词是对汉语原有词汇的必要补充,应当尽可能统一外来词的书写形式。
(四)新造词的规范
以必要性和明确性为原则,避免产生生造词。
一 词汇的发展
词汇的发展表现在3个方面:
(一)新词的产生
社会的发展推动语言的发展,因而是语言中不断地产生新词。
现代汉语新词以双音节居多,多采用复合结构,其中联合式、偏正式、动宾式占多数。
类词缀构成的新词数量有所增加;外来词数量增多,样式复杂化;双音化趋势增强。
(二)旧词的消失
旧词的概念有时代性。旧的事物、概念消失了,反映它们的词语也就消失了。
旧词有复活的可能,如股票、小皇帝。
(三)词义的演变
1、词义的扩大。如河过去指黄河,现在泛指。
2、词义的缩小。如丈人过去指老人,现在特指。
3、词义的转移。如走过去指跑,现在指步行。
二 词汇规范化
词汇规范化的标准:已北方话词汇为基础,适当吸收方言词、外来词、古语词,丰富和发展普通话词汇。
词汇规范化的三个原则:必要性、普遍性、明确性。
(一)方言词的规范
注意两点:以北方话词汇为基础,同时要舍弃北方话中流行
地域窄、过于土俗的词语;从必要角度适当吸收方言中有表现力的词语。
(二)古语词的规范
以必要性为标准,吸收具有表现力或能适应特殊交际场合需
要的古语词。
(三)外来词的规范
外来词是对汉语原有词汇的必要补充,应当尽可能统一外来词的书写形式。
(四)新造词的规范
以必要性和明确性为原则,避免产生生造词。
第四章 现代汉语语法
[教学目的]
了解语法的含义及属性,掌握现代汉语语法的基本特点。学会现代汉语语法的分析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分析语法现象,懂得在规范化的基础上正确地运用祖国的语言。
[教学重点及难点]
词类、复杂短语的结构分析、句子的成分分析、现代汉语句子系统分析、多重复句的分析、歧义现象分析、修改病句。
[教学方法]
讲授为主。
[教学时数]
24个课时。
[教学目的]
了解语法的含义及属性,掌握现代汉语语法的基本特点。学会现代汉语语法的分析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分析语法现象,懂得在规范化的基础上正确地运用祖国的语言。
[教学重点及难点]
词类、复杂短语的结构分析、句子的成分分析、现代汉语句子系统分析、多重复句的分析、歧义现象分析、修改病句。
[教学方法]
讲授为主。
[教学时数]
24个课时。
第一节 语法概说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掌握语法的定义,各级语法单位的特点
[教学方法]
讲授为主。
[教学时数]
3个课时。
一 、语法的含义
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组合、聚合的规律。也指研究语言结构规律的科学即语法学。
二 、语法的性质
1、概括性。语法规则并非先于言语现象而制定的,而是从大量、现成的言语现象中疏理出来的。言语现象纷繁复杂,难以穷尽,而语法规则却是有限的,但有限的规则可以生成无限合法的言语产品。这就是概括性的表现。
2、层次性
3、民族性
三、 语法单位
四级语法单位:语素、词、短语、句子。
语素是最小的语法单位,是构词要素。
词是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语法单位。
短语是由词按一定的规则构成的语法单位。
句子是具有语调、表达一个相对完整意思的语法单位。
语素、词、短语是语言的备用单位,为静态单位。句子是语言的运用单位,为动态单位。
(*注意:举例说明音节、字、语素、词、短语、句子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掌握语法的定义,各级语法单位的特点
[教学方法]
讲授为主。
[教学时数]
3个课时。
一 、语法的含义
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组合、聚合的规律。也指研究语言结构规律的科学即语法学。
二 、语法的性质
1、概括性。语法规则并非先于言语现象而制定的,而是从大量、现成的言语现象中疏理出来的。言语现象纷繁复杂,难以穷尽,而语法规则却是有限的,但有限的规则可以生成无限合法的言语产品。这就是概括性的表现。
2、层次性
3、民族性
三、 语法单位
四级语法单位:语素、词、短语、句子。
语素是最小的语法单位,是构词要素。
词是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语法单位。
短语是由词按一定的规则构成的语法单位。
句子是具有语调、表达一个相对完整意思的语法单位。
语素、词、短语是语言的备用单位,为静态单位。句子是语言的运用单位,为动态单位。
(*注意:举例说明音节、字、语素、词、短语、句子的区别与联系。)
第二节 词 类
[教学重点及难点]
识记词类、词性、兼类、活用等概念、理解词类划分的依据,掌握各大词类的语法特点。
[教学方法]
讲授为主。
[教学时数]
8个课时。
一、词类划分的依据
词类:词的语法分类。
词类划分可以形态、意义、功能三方面为依据。现代汉语划分词类的标准主要是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可以作为参考标准。
功能:词在语言结构中的能力,包括:1、作句法成分的能力。2、与别的词组合的能力。
以能否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为标准,词分为实词和虚词。
实词是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拟声词;
在实词当中经常用来充当主语,经常用来充当主语、宾语的,称为体词。经常用来充当谓语或谓语中心语的,称为谓词。
虚词是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词,有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教学重点及难点]
识记词类、词性、兼类、活用等概念、理解词类划分的依据,掌握各大词类的语法特点。
[教学方法]
讲授为主。
[教学时数]
8个课时。
一、词类划分的依据
词类:词的语法分类。
词类划分可以形态、意义、功能三方面为依据。现代汉语划分词类的标准主要是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可以作为参考标准。
功能:词在语言结构中的能力,包括:1、作句法成分的能力。2、与别的词组合的能力。
以能否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为标准,词分为实词和虚词。
实词是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拟声词;
在实词当中经常用来充当主语,经常用来充当主语、宾语的,称为体词。经常用来充当谓语或谓语中心语的,称为谓词。
虚词是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词,有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二 实词及其下位分类
(一)名词
1、定义:名词是表示人、事物、时间、处所或方位的词。
2、分类:普通名词、抽象名词、专有名词、时间名词、处所名词、方位名词。
3、语法特点:(1)一般不接受副词的修饰,特殊情况可以构成“副+名”结构:对举或连说的格式中;某些省略格式中。(2)常做主语、宾语、定语。(3)可以和介词组合,形成介词结构。(4)名词可以接受物量短语的修饰限制。(5)一般不能重叠。少数能重叠的名词通常具有量词的性质。“家家户户”、“村村寨寨”“年年岁岁”等。
(*注意:“爸爸”、“妈妈”之类的词语是语素的重叠,不是词的重叠。)
4、小类特点:(1)普通名词、抽象名词都能接受数量短语的修饰。(2)专有名词前一般不能加数量短语。(3)时间名词、处所名词、方位名词还可以做状语。
(*注意:判断并说明:名词做主语、宾语,做主语、宾语的就是名词。)
(一)名词
1、定义:名词是表示人、事物、时间、处所或方位的词。
2、分类:普通名词、抽象名词、专有名词、时间名词、处所名词、方位名词。
3、语法特点:(1)一般不接受副词的修饰,特殊情况可以构成“副+名”结构:对举或连说的格式中;某些省略格式中。(2)常做主语、宾语、定语。(3)可以和介词组合,形成介词结构。(4)名词可以接受物量短语的修饰限制。(5)一般不能重叠。少数能重叠的名词通常具有量词的性质。“家家户户”、“村村寨寨”“年年岁岁”等。
(*注意:“爸爸”、“妈妈”之类的词语是语素的重叠,不是词的重叠。)
4、小类特点:(1)普通名词、抽象名词都能接受数量短语的修饰。(2)专有名词前一般不能加数量短语。(3)时间名词、处所名词、方位名词还可以做状语。
(*注意:判断并说明:名词做主语、宾语,做主语、宾语的就是名词。)
(二)动词
1、定义: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发展变化、存在消失等的词。
2、分类:普通动词、心理动词、使令动词、联系动词、存现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等等。
3、语法特点:(1)能受副词修饰,但除心理动词、能愿动词外,动词不能接受程度副词修饰。(2)多数动词经常充当动语带宾语。某些动词做动语必须带谓词性宾语。(3)可以带动态助词“着、了、过”。分别表示动作行为持续,完成和经历等语法意义。(4)一些动词可以按AA或ABAB形式重叠。重叠后表示短时,少量,有时带有尝试的意味。
4、小类特点:(1)普通动词可以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2)心理动词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可以带谓词性宾语。(3)使令动词可以构成兼语句。(4)判断动词表示判断,等同、归属关等关系。(5)能愿动词表示可能、意愿等,在句中常常作状语。(6)趋向动词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在句中常常作补语。(7)存现动词能够构成存现句。
(*注意:区分能愿动词“会”“要”和一般动词“会”“要”。)
我会去的——我会做饭。
我要吃苹果——我要苹果。
1、定义: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发展变化、存在消失等的词。
2、分类:普通动词、心理动词、使令动词、联系动词、存现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等等。
3、语法特点:(1)能受副词修饰,但除心理动词、能愿动词外,动词不能接受程度副词修饰。(2)多数动词经常充当动语带宾语。某些动词做动语必须带谓词性宾语。(3)可以带动态助词“着、了、过”。分别表示动作行为持续,完成和经历等语法意义。(4)一些动词可以按AA或ABAB形式重叠。重叠后表示短时,少量,有时带有尝试的意味。
4、小类特点:(1)普通动词可以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2)心理动词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可以带谓词性宾语。(3)使令动词可以构成兼语句。(4)判断动词表示判断,等同、归属关等关系。(5)能愿动词表示可能、意愿等,在句中常常作状语。(6)趋向动词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在句中常常作补语。(7)存现动词能够构成存现句。
(*注意:区分能愿动词“会”“要”和一般动词“会”“要”。)
我会去的——我会做饭。
我要吃苹果——我要苹果。
(三)形容词
1、定义:形容词是表示性质、状态的词。
2、分类
3、语法特点:
性质形容词(1)表性质的形容词可以接受副词的修饰。表状态的形容词本身已含程度义,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2)不能带宾语。(3)有重叠的形态变化,分为AA 或AABB,表程度加强。(4)主要充当谓语、定语。(5)能带补语。
(*判断并说明:①形容词做定语,做定语的就是形容词。)
②我们可以说“很碧绿”,“很冰凉”。
1、定义:形容词是表示性质、状态的词。
2、分类
3、语法特点:
性质形容词(1)表性质的形容词可以接受副词的修饰。表状态的形容词本身已含程度义,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2)不能带宾语。(3)有重叠的形态变化,分为AA 或AABB,表程度加强。(4)主要充当谓语、定语。(5)能带补语。
(*判断并说明:①形容词做定语,做定语的就是形容词。)
②我们可以说“很碧绿”,“很冰凉”。
(四)数词
1、定义:数词用来表示任何数目的一群词。
2、分类:系数词、位数词。基数、序数。确数、概数。
3、语法特点:(1)主要与量词组合,构成数量短语。(3)数量短语可以做主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注意:“二”和“两”的区别)
1、定义:数词用来表示任何数目的一群词。
2、分类:系数词、位数词。基数、序数。确数、概数。
3、语法特点:(1)主要与量词组合,构成数量短语。(3)数量短语可以做主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注意:“二”和“两”的区别)
(五)量词
1、定义:量词是表示计算单位的词。
2、分类:物量词、动量词、时量词、复合量词。
3、语法特点:(1)一般不单用,主要与数词、指示代词构成量词短语。(2)可以重叠,重叠后的量词具有“每一”之义,可单独充当主、谓、定、状语。
1、定义:量词是表示计算单位的词。
2、分类:物量词、动量词、时量词、复合量词。
3、语法特点:(1)一般不单用,主要与数词、指示代词构成量词短语。(2)可以重叠,重叠后的量词具有“每一”之义,可单独充当主、谓、定、状语。
(六)副词
1、定义:副词是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等意义的词。
2、分类:程度、范围、语气、否定、情态、时间、关联等七类。
3、语法特点:(1)副词都能做状语,除“很、极”可以做补语。(可以认为副词只能做状语,能充当其他成分的词不是副词。),
(*注意:判断并说明:“现在”、“突然”、“忽然”都是副词。)
(*注意:判断并说明:“有没有书?”和“有没有来?”都是正确的表达。)
(*注意:“你又来了”和“欢迎你再来”中“又”和“再”的不同。)
1、定义:副词是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等意义的词。
2、分类:程度、范围、语气、否定、情态、时间、关联等七类。
3、语法特点:(1)副词都能做状语,除“很、极”可以做补语。(可以认为副词只能做状语,能充当其他成分的词不是副词。),
(*注意:判断并说明:“现在”、“突然”、“忽然”都是副词。)
(*注意:判断并说明:“有没有书?”和“有没有来?”都是正确的表达。)
(*注意:“你又来了”和“欢迎你再来”中“又”和“再”的不同。)
(七)区别词
1、定义:区别词是表示事物的特征与分类意义的饰词。
2、词群特征:区别词具有明显的词群特征。(1)区别词大部分具有词形标志,即带上某些较为能产的语素作为词群标志。“式、型、等、级、色、号”是后置语素;“有、无、超、非、双、单、多”等是前置语素。(2)区别词往往成双成对成系列。
3、语法特点:(1)区别词不能做谓语。区别词曾经归属于形容词,但由于不能做谓语,被称为非谓形容词。(2)区别词一般不接受副词的修饰。(3)区别词主要修饰名词,在句中能充当定语。(4)区别词与助词“的”组成的字短语后,可以充当主、宾语。
(*注意区别词与形容词的区别。)
(*注意:判断并说明:“这件衣服很高级”中的“高级”是区别词。)
(八)代词
1、定义:代词是有指代作用的词。代词这个类和别的词类不一样,它不是从功能角度分出来的,而是从代替、指示作用角度分出来的,因而代词内部的功能差异很大,被指带的词语可以是实词、短语、句子,甚至是句组。
2、分类:代词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
3、小类特点:(1)人称代词。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代词的区别,也有单数代词、复数代词的区别。“我们”、“咱们”有排除和包括的不同。人称代词的语法特点相当于名词。(2)指示代词。“这”是近指,“那”是远指,“每”、“各”是分指,“某”是不定指,“另”是旁指,“其他”指特定范围以外的人或事物。指示代词的语法特点一般相当于名词,“这样”、“那样”相当于谓词。(3)疑问代词。疑问代词可以构成特指疑问句,大多数疑问代词的语法特点相当于名词。少数疑问代词相当于动词,如“怎么”“怎样”——询问性质状态和方式程度。
4、代词的活用
任指:指代所说范围内的任何人或事物。
虚指:指代不好确定的人或事物。
1、定义:区别词是表示事物的特征与分类意义的饰词。
2、词群特征:区别词具有明显的词群特征。(1)区别词大部分具有词形标志,即带上某些较为能产的语素作为词群标志。“式、型、等、级、色、号”是后置语素;“有、无、超、非、双、单、多”等是前置语素。(2)区别词往往成双成对成系列。
3、语法特点:(1)区别词不能做谓语。区别词曾经归属于形容词,但由于不能做谓语,被称为非谓形容词。(2)区别词一般不接受副词的修饰。(3)区别词主要修饰名词,在句中能充当定语。(4)区别词与助词“的”组成的字短语后,可以充当主、宾语。
(*注意区别词与形容词的区别。)
(*注意:判断并说明:“这件衣服很高级”中的“高级”是区别词。)
(八)代词
1、定义:代词是有指代作用的词。代词这个类和别的词类不一样,它不是从功能角度分出来的,而是从代替、指示作用角度分出来的,因而代词内部的功能差异很大,被指带的词语可以是实词、短语、句子,甚至是句组。
2、分类:代词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
3、小类特点:(1)人称代词。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代词的区别,也有单数代词、复数代词的区别。“我们”、“咱们”有排除和包括的不同。人称代词的语法特点相当于名词。(2)指示代词。“这”是近指,“那”是远指,“每”、“各”是分指,“某”是不定指,“另”是旁指,“其他”指特定范围以外的人或事物。指示代词的语法特点一般相当于名词,“这样”、“那样”相当于谓词。(3)疑问代词。疑问代词可以构成特指疑问句,大多数疑问代词的语法特点相当于名词。少数疑问代词相当于动词,如“怎么”“怎样”——询问性质状态和方式程度。
4、代词的活用
任指:指代所说范围内的任何人或事物。
虚指:指代不好确定的人或事物。
(九)拟声词
1、定义:拟声词是模拟自然界各种声音或模拟人类自己的声音、表示人类自身情感的词。
2、语法特点:(1)独立性较强,具有独用功能,可以充当句子的独立成分,也能独立成句。(2)具有组合功能,可以充当句法成分,在句子中做定语、状语、谓语等。(3)叹词具有生动的表义功用,能够表现心情、感觉、态度等多方面的含义。
三 虚词及其下位分类
(一)介词
1、定义:介词是用在名词性词语前面,与之组成介词短语,表示时间、处所、方式、条件、对象等的词。
2、分类:时间、处所、依据、原因、目的、对象、比较、排除等等。有不少介词在不同的语言结构中可以具有不同的语义,如介词“从”可以表示时间、处所、方向、对象等。
3、语法特点:(1)介词是粘着性的,不能单用,必须和名词性词语组成介词短语才能使用。(2)介词结构在句子中主要做状语,也能充当补语、定语,不作谓语(跟动词的区别)。(3)介词是附着定位的,它只能位于介词宾语的前面,在任何情况下介词宾语都不能外移或省略。
4、(1)“对”、“对于”、
“对”还保留“对待”“对付”“朝向”的意思。“对于”没有这些用法。所以表示人与人的关系时,要用“对”。
对……来说”(客体对主体来说)
(2)把字句:介词“把”由动词“把”虚化而来。
(3)被字句:介词“被”由名词“被”虚化而来。
(一)介词
1、定义:介词是用在名词性词语前面,与之组成介词短语,表示时间、处所、方式、条件、对象等的词。
2、分类:时间、处所、依据、原因、目的、对象、比较、排除等等。有不少介词在不同的语言结构中可以具有不同的语义,如介词“从”可以表示时间、处所、方向、对象等。
3、语法特点:(1)介词是粘着性的,不能单用,必须和名词性词语组成介词短语才能使用。(2)介词结构在句子中主要做状语,也能充当补语、定语,不作谓语(跟动词的区别)。(3)介词是附着定位的,它只能位于介词宾语的前面,在任何情况下介词宾语都不能外移或省略。
4、(1)“对”、“对于”、
“对”还保留“对待”“对付”“朝向”的意思。“对于”没有这些用法。所以表示人与人的关系时,要用“对”。
对……来说”(客体对主体来说)
(2)把字句:介词“把”由动词“把”虚化而来。
(3)被字句:介词“被”由名词“被”虚化而来。
(二)连词
1、定义:连词是起连接作用的词。
2、分类:可以从不同角度分类,其中较为普遍的是分为:表示联合关系的和表示偏正关系的;连接词语、连接分句和连接句子的。
3、语法特点:(1)连词在句法功能上起连接作用,这种连接是多层级的,可以连接词和短语,也可以连接分句和句组。(2)连词是粘着的,而且其粘着是双向性的,连词不能单用,也不能同被连接的一方单用。(3)连词不受别的词语修饰,也不修饰别的词语。(4)连词的作用:连接词或短语时,可以标示出短语的结构类型;连接分句时,可以标示分句间的关系,显示复句的类型。
(*注意:区别连词“和、并、而”)
“和”一般连接的是体词性词语,连接谓词时有条件,即连接的谓词性联合词组必须在句中作主语、宾语、定语、或该词组有共同的修饰语或有共同的宾语。
如:打人和骂人是不道德的(作主语)。不准打人和骂人(作宾语)。打人和骂人的问题(作定语),他从来不打人和骂人(有共同的修饰语“从来不”)。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有共同的宾语)。
(三)助词
1、定义:助词是附着在词、短语、句子上,粘着定位表示一定附加意义的虚词。
2、分类:根据功能和用法,助词可分为七小类:结构助词、动态助词、时制助词、比况助词、表数助词、列举助词,其它助词。
(1)结构助词。
(2)动态助词:表示动作行为的进程或性质状态的变化,说明动作、状态在一定时间内的情况。了、着、过、看。“了”是完成态,“着”是持续态,“过”是经历态。“看”可以用作尝试态。
(3)比况助词:表示比喻。似的、似地、一般、一样。比况助词的作用是构成比况短语,做定语、状语。
(4)表数助词:辅助表示数目。一类是表示序数,“第”“初”“老”;一类是表示概数的“来”“把”“开外”等。
(5)列举助词:表列举。等、等等、云云。“等”表示列举未尽或概括前面所列举的各项,表示煞尾。“等等”只表列举未尽。“云云”用于引文或转述话语之后。
(6)其它助词:不能包含在上述六类中的。
“的”字短语,“的”字短语由结构助词“的2” 加上词或短语构成,表示人或事物。例如“该来的”、“活的”。
“所”字短语,“所”字短语由“所”附着在动词之前构成。如“所说”、“所想”。
3、特点:(1)是封闭类,但内部复杂,各小类之间的差异非常大,且小类之间几乎没有内在联系。(2)独立性差,附着性强,大多后附,少数前附。(3)起辅助作用,用来辅佐各类实词、短语、句子。(4)表示语法意义或语法范畴为主,在读音上大都要发生一定意义的音变。
1、定义:连词是起连接作用的词。
2、分类:可以从不同角度分类,其中较为普遍的是分为:表示联合关系的和表示偏正关系的;连接词语、连接分句和连接句子的。
3、语法特点:(1)连词在句法功能上起连接作用,这种连接是多层级的,可以连接词和短语,也可以连接分句和句组。(2)连词是粘着的,而且其粘着是双向性的,连词不能单用,也不能同被连接的一方单用。(3)连词不受别的词语修饰,也不修饰别的词语。(4)连词的作用:连接词或短语时,可以标示出短语的结构类型;连接分句时,可以标示分句间的关系,显示复句的类型。
(*注意:区别连词“和、并、而”)
“和”一般连接的是体词性词语,连接谓词时有条件,即连接的谓词性联合词组必须在句中作主语、宾语、定语、或该词组有共同的修饰语或有共同的宾语。
如:打人和骂人是不道德的(作主语)。不准打人和骂人(作宾语)。打人和骂人的问题(作定语),他从来不打人和骂人(有共同的修饰语“从来不”)。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有共同的宾语)。
(三)助词
1、定义:助词是附着在词、短语、句子上,粘着定位表示一定附加意义的虚词。
2、分类:根据功能和用法,助词可分为七小类:结构助词、动态助词、时制助词、比况助词、表数助词、列举助词,其它助词。
(1)结构助词。
(2)动态助词:表示动作行为的进程或性质状态的变化,说明动作、状态在一定时间内的情况。了、着、过、看。“了”是完成态,“着”是持续态,“过”是经历态。“看”可以用作尝试态。
(3)比况助词:表示比喻。似的、似地、一般、一样。比况助词的作用是构成比况短语,做定语、状语。
(4)表数助词:辅助表示数目。一类是表示序数,“第”“初”“老”;一类是表示概数的“来”“把”“开外”等。
(5)列举助词:表列举。等、等等、云云。“等”表示列举未尽或概括前面所列举的各项,表示煞尾。“等等”只表列举未尽。“云云”用于引文或转述话语之后。
(6)其它助词:不能包含在上述六类中的。
“的”字短语,“的”字短语由结构助词“的2” 加上词或短语构成,表示人或事物。例如“该来的”、“活的”。
“所”字短语,“所”字短语由“所”附着在动词之前构成。如“所说”、“所想”。
3、特点:(1)是封闭类,但内部复杂,各小类之间的差异非常大,且小类之间几乎没有内在联系。(2)独立性差,附着性强,大多后附,少数前附。(3)起辅助作用,用来辅佐各类实词、短语、句子。(4)表示语法意义或语法范畴为主,在读音上大都要发生一定意义的音变。
(四)语气词
1、定义:语气词是句末或句中停顿处表示各种语气的词。(陈述语气、疑问语气、祈使语气、感叹语气等)。
1、定义:语气词是句末或句中停顿处表示各种语气的词。(陈述语气、疑问语气、祈使语气、感叹语气等)。
四、词性的辨析
(一)词性的辨析
词性的辨析是复杂的,因为某些词类可能具有一些共同的语法特点,如动词、形容词都可以做谓语,一般都能接受副词修饰等等,所以有时根据某一语法特点并不易确定某一词类。
辨析词性注意把握几个方面:(1)熟悉和掌握各类词的语法特点。(2)辨证灵活地看待这些语法特点,区别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3)学会区分近似的词类,掌握区分和辨析的方法。
*注意:辨析名词、动词、形容词
首先区分名词和谓词;再区分动词和形容词。
动词和形容词有一些共同的语法特点,都可以做谓语,合称为谓词。
名词和谓词的区分:(1)能否受“不”修饰;(2)经常充当什么句子成分;(3)能否受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修饰。
动词和形容词的区分:(1)能否受程度副词修饰(除心理动词和助动词以外,动词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2)能否带宾语;(3)重叠形式:双音节动词重叠一般采用ABAB形式,双音节形容词重叠一般采用AABB形式。
*注意:辨析形容词、副词
形容词、副词都可以做状语,因此要注意区分。区分的方法:(1)只能做状语的是副词(“很、极”除外);做状语,又能做定语或谓语的是形容词。(2)副词一般不能加“很”,形容词可以加“很”。如“突然、偶然”是形容词,“忽然”是副词。
*注意:辨析动词“没有”与副词“没有”
“没有”既是动词,也是副词,区分的方法:用在名词性词语前,否定人或事物,是动词,如“没有心情”、“没有作业”;用在动词、形容词前,否定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是副词,如“没去”、“没有谈”。“没有”位于句末,要看“没有”在语义上否定什么。如“他来没有?”是副词。
*注意:辨析时间名词、时间副词
时间名词和时间副词具有共同的语法特点:都可以做状语,容易混淆。
区分的方法:时间副词只能做状语,时间名词除做状语外,还可以做主语、宾语。时间名词可以前加介词,时间副词则不能。以上特点可以概括为两个判断公式:“A是A”、 “在A”。能进入公式中A位置的,是名词,不能进入的,是副词。如“刚才、现在、将来、从前”是名词;“刚刚、马上、即将、从来”是副词。
*注意:辨析动词、介词
现代汉语中纯粹的介词并不多,大部分介词是从动词虚化而来,在一定的语境中又可返介为动,所以现代汉语中有一部分词是动词与介词的兼类。如“在、到、向、朝、比、给、通过”等等,因有必要进行区分。
区分的方法:(1)介词不能单独做谓语,必须组成介词短语做状语、补语或定语,例如:“在”这个词,当句子里没有其他的词可以做谓语时,“在”就是动词;如果有,“在”就是介词。(2)动词可以重叠,介词不能重叠。“我比你高”中的“比”不能重叠,是介词;“我们比干劲”中的“比”可以重叠,是动词。(3)动词后可以加“了、着、过”动态助词,介词不能。“我给他钱。”“给”后能加“了”、“过”是动词;“我给他存钱。”“给”后不能加“了”、“过”,是介词。
*注意:辨析介词、连词
“和、跟、与、同”
“和、跟、与、同” 介、连的区分,可采取五种方法:
(1)互换法。所连接的成分可以相互调换位置而语义不变;做介词时,调换位置影响语义。“战士和罪犯都掏出了枪。”“战士和罪犯英勇搏斗。”(2)替换法。“和、跟、与、同”做连词时,所连接的部分可用代词来替代,做介词时,不能替代。“李白跟杜甫是诗人。”“李白跟杜甫要酒喝。”(3)分解法。“和、跟、与、同”做连词时,所连接的部分可分解开与句中谓语结合,介词则不能。(4)插入法。“和、跟、与、同”做连词时,它们前面不能插入其它词语充当状语,做介词时,可以插入状语。(5)转换法。“和、跟、与、同”能转换到句首时,是介词,反之是连词。
“因、因为、由于”
“因、因为、由于”的区分方法:(1)“因、因为、为了”后面接名词性成分,是介词;接谓词性成分,是连词。(2)做介词时,句子可以有语音停顿,也可以没有;做连词时,一定要有语音停顿。(3)做连词时,常与“所以、因此”配合;做介词时,一般单用。“因为孩子,她辞去了工作。”“因为孩子要人照顾,她辞去了工作。”
*注意:辨析助词、语气词
助词、语气词的辨析主要涉及“的、了”两个词。
“的”作为助词和语气词的分辨方法:(1)助词“的”可以在句中,也可以在句末;语气词“的”只能在句末。(2语气词“的”可以去掉而句子语义不变;结构助词“的”不能去掉,或去掉以后语义有变化。
“了”作为助词和语气词的分辨方法:(1)位于动词、形容词后的是助词,位于句末的是语气词。(2)既在句末,又位于动词、形容词后的既是助词,也是语气词。
(一)词性的辨析
词性的辨析是复杂的,因为某些词类可能具有一些共同的语法特点,如动词、形容词都可以做谓语,一般都能接受副词修饰等等,所以有时根据某一语法特点并不易确定某一词类。
辨析词性注意把握几个方面:(1)熟悉和掌握各类词的语法特点。(2)辨证灵活地看待这些语法特点,区别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3)学会区分近似的词类,掌握区分和辨析的方法。
*注意:辨析名词、动词、形容词
首先区分名词和谓词;再区分动词和形容词。
动词和形容词有一些共同的语法特点,都可以做谓语,合称为谓词。
名词和谓词的区分:(1)能否受“不”修饰;(2)经常充当什么句子成分;(3)能否受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修饰。
动词和形容词的区分:(1)能否受程度副词修饰(除心理动词和助动词以外,动词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2)能否带宾语;(3)重叠形式:双音节动词重叠一般采用ABAB形式,双音节形容词重叠一般采用AABB形式。
*注意:辨析形容词、副词
形容词、副词都可以做状语,因此要注意区分。区分的方法:(1)只能做状语的是副词(“很、极”除外);做状语,又能做定语或谓语的是形容词。(2)副词一般不能加“很”,形容词可以加“很”。如“突然、偶然”是形容词,“忽然”是副词。
*注意:辨析动词“没有”与副词“没有”
“没有”既是动词,也是副词,区分的方法:用在名词性词语前,否定人或事物,是动词,如“没有心情”、“没有作业”;用在动词、形容词前,否定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是副词,如“没去”、“没有谈”。“没有”位于句末,要看“没有”在语义上否定什么。如“他来没有?”是副词。
*注意:辨析时间名词、时间副词
时间名词和时间副词具有共同的语法特点:都可以做状语,容易混淆。
区分的方法:时间副词只能做状语,时间名词除做状语外,还可以做主语、宾语。时间名词可以前加介词,时间副词则不能。以上特点可以概括为两个判断公式:“A是A”、 “在A”。能进入公式中A位置的,是名词,不能进入的,是副词。如“刚才、现在、将来、从前”是名词;“刚刚、马上、即将、从来”是副词。
*注意:辨析动词、介词
现代汉语中纯粹的介词并不多,大部分介词是从动词虚化而来,在一定的语境中又可返介为动,所以现代汉语中有一部分词是动词与介词的兼类。如“在、到、向、朝、比、给、通过”等等,因有必要进行区分。
区分的方法:(1)介词不能单独做谓语,必须组成介词短语做状语、补语或定语,例如:“在”这个词,当句子里没有其他的词可以做谓语时,“在”就是动词;如果有,“在”就是介词。(2)动词可以重叠,介词不能重叠。“我比你高”中的“比”不能重叠,是介词;“我们比干劲”中的“比”可以重叠,是动词。(3)动词后可以加“了、着、过”动态助词,介词不能。“我给他钱。”“给”后能加“了”、“过”是动词;“我给他存钱。”“给”后不能加“了”、“过”,是介词。
*注意:辨析介词、连词
“和、跟、与、同”
“和、跟、与、同” 介、连的区分,可采取五种方法:
(1)互换法。所连接的成分可以相互调换位置而语义不变;做介词时,调换位置影响语义。“战士和罪犯都掏出了枪。”“战士和罪犯英勇搏斗。”(2)替换法。“和、跟、与、同”做连词时,所连接的部分可用代词来替代,做介词时,不能替代。“李白跟杜甫是诗人。”“李白跟杜甫要酒喝。”(3)分解法。“和、跟、与、同”做连词时,所连接的部分可分解开与句中谓语结合,介词则不能。(4)插入法。“和、跟、与、同”做连词时,它们前面不能插入其它词语充当状语,做介词时,可以插入状语。(5)转换法。“和、跟、与、同”能转换到句首时,是介词,反之是连词。
“因、因为、由于”
“因、因为、由于”的区分方法:(1)“因、因为、为了”后面接名词性成分,是介词;接谓词性成分,是连词。(2)做介词时,句子可以有语音停顿,也可以没有;做连词时,一定要有语音停顿。(3)做连词时,常与“所以、因此”配合;做介词时,一般单用。“因为孩子,她辞去了工作。”“因为孩子要人照顾,她辞去了工作。”
*注意:辨析助词、语气词
助词、语气词的辨析主要涉及“的、了”两个词。
“的”作为助词和语气词的分辨方法:(1)助词“的”可以在句中,也可以在句末;语气词“的”只能在句末。(2语气词“的”可以去掉而句子语义不变;结构助词“的”不能去掉,或去掉以后语义有变化。
“了”作为助词和语气词的分辨方法:(1)位于动词、形容词后的是助词,位于句末的是语气词。(2)既在句末,又位于动词、形容词后的既是助词,也是语气词。
五、词的跨类
所谓跨类,指同一个汉字所代表的词,词性不固定,能够跨越几类,就叫做词的跨类。词的跨类包含三种情况:兼类、活用、同音。
1、词的兼类
词的兼类指某些词在不同的语境中经常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词的语法特点而词汇意义密切相关的语法现象。具有这种特征的词叫做兼类词。
2、词的活用
词的活用指某些词的词性本身是确定的,出于表达上的需要,临时将它用作另类词的语用现象。
词的活用有两个特征:一是词性转类是临时的,随意的,不存在确定性;二是活用词在意义上可临时搭载新的语义。
3、词的同音
词的同音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其字形相同、语音相同,而意义毫不相关,这属于一种词汇现象。
所谓跨类,指同一个汉字所代表的词,词性不固定,能够跨越几类,就叫做词的跨类。词的跨类包含三种情况:兼类、活用、同音。
1、词的兼类
词的兼类指某些词在不同的语境中经常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词的语法特点而词汇意义密切相关的语法现象。具有这种特征的词叫做兼类词。
2、词的活用
词的活用指某些词的词性本身是确定的,出于表达上的需要,临时将它用作另类词的语用现象。
词的活用有两个特征:一是词性转类是临时的,随意的,不存在确定性;二是活用词在意义上可临时搭载新的语义。
3、词的同音
词的同音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其字形相同、语音相同,而意义毫不相关,这属于一种词汇现象。
第三节 短语
[教学重点及难点]
掌握短语的结构类型和分类。复杂短语的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法)。掌握歧义的类别。
[教学方法]
讲授为主。
[教学时数]
6个课时。
一 短语的含义
1、定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词构成的句法结构单位叫短语,又叫词组。
2、短语的分类:
短语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分类:
第一结构分类:从结构关系上分,分为基本结构短语,特殊结构短语,标志性短语三小类。
基本结构短语有主谓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中补短语、联合短语;特殊结构短语,有同位短语、连谓短语、兼语短语;标志性短语有量词短语、方位短语、介词短语、的字段语、所字短语、比况短语。
第二功能分类:从短语的语法功能上分,分为体词短语、谓词短语,加词性短语。
第三层次分类:只有一个层次的叫简单短语,不止一个层次的叫复杂短语。
[教学重点及难点]
掌握短语的结构类型和分类。复杂短语的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法)。掌握歧义的类别。
[教学方法]
讲授为主。
[教学时数]
6个课时。
一 短语的含义
1、定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词构成的句法结构单位叫短语,又叫词组。
2、短语的分类:
短语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分类:
第一结构分类:从结构关系上分,分为基本结构短语,特殊结构短语,标志性短语三小类。
基本结构短语有主谓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中补短语、联合短语;特殊结构短语,有同位短语、连谓短语、兼语短语;标志性短语有量词短语、方位短语、介词短语、的字段语、所字短语、比况短语。
第二功能分类:从短语的语法功能上分,分为体词短语、谓词短语,加词性短语。
第三层次分类:只有一个层次的叫简单短语,不止一个层次的叫复杂短语。
二 短语的结构类型
(一)短语的基本结构类型
1、主谓短语
2、动宾短语
3、偏正短语
(1)定中短语
定中短语的中心语一般由名词性词语充当,谓词性词语做中心语一般由两个条件a、要借助助词“的”,b、修饰语必须是名词性词语。
(2)状中短语
状中短语由状语和中心语构成,可以加“地”作为状语标志,也可以不加。如“慢慢地变老”、“非常执著”。
状中短语的中心语一般由谓词性词语充当,名词充当中心语时,通常是表示时间、年龄或方位的。“才二十岁”“刚星期一”“最后面”等等。
4、中补短语(述补短语)
5、联合短语(跟连动短语的区分
(一)短语的基本结构类型
1、主谓短语
2、动宾短语
3、偏正短语
(1)定中短语
定中短语的中心语一般由名词性词语充当,谓词性词语做中心语一般由两个条件a、要借助助词“的”,b、修饰语必须是名词性词语。
(2)状中短语
状中短语由状语和中心语构成,可以加“地”作为状语标志,也可以不加。如“慢慢地变老”、“非常执著”。
状中短语的中心语一般由谓词性词语充当,名词充当中心语时,通常是表示时间、年龄或方位的。“才二十岁”“刚星期一”“最后面”等等。
4、中补短语(述补短语)
5、联合短语(跟连动短语的区分
(二)短语的特殊结构类型
1、同位短语:由两个成分构成,两个成分从不同角度指称同一个人或事物。
2、连动短语
连动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谓词性词语连用构成,谓词之间存在“三不”,不能有基本结构关系;不能有语音停顿,不能有关联词语。如“走过去开门”“看见你们觉得亲切”。
连动短语特点:(1)多个谓词性词语与同一主语发生主谓关系。(2)谓1为动词,谓2 可为动词或形容词。
(连动短语跟动宾短语、联合短语的区分)
我们唱歌跳舞
我喜欢打球
我上街买东西。
3、兼语短语
兼语短语由一个动宾短语和一个主谓短语套叠构成,动宾短语的宾语同时兼做主谓短语的主语,因而称之兼语。如“叫他来”。
兼语短语的特点:(1)第一个动词通常为使令动词,如“使、叫、让、请”等等。(2)两个动词的所属主语不同。
1、同位短语:由两个成分构成,两个成分从不同角度指称同一个人或事物。
2、连动短语
连动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谓词性词语连用构成,谓词之间存在“三不”,不能有基本结构关系;不能有语音停顿,不能有关联词语。如“走过去开门”“看见你们觉得亲切”。
连动短语特点:(1)多个谓词性词语与同一主语发生主谓关系。(2)谓1为动词,谓2 可为动词或形容词。
(连动短语跟动宾短语、联合短语的区分)
我们唱歌跳舞
我喜欢打球
我上街买东西。
3、兼语短语
兼语短语由一个动宾短语和一个主谓短语套叠构成,动宾短语的宾语同时兼做主谓短语的主语,因而称之兼语。如“叫他来”。
兼语短语的特点:(1)第一个动词通常为使令动词,如“使、叫、让、请”等等。(2)两个动词的所属主语不同。
(三)词类标志短语
1、量词短语
2、方位短语
3、介词短语
4、“的”字短语
“的”字短语由结构助词“的2” 加上词或短语构成,表示人或事物。例如“该来的”、“活的”。
5、“所”字短语
“所”字短语由“所”附着在动词之前构成。如“所说”、“所想”。
6、比况短语
比况短语由词或短语加上比况助词构成。如“鲜花一样”、“潮水一般”。
1、量词短语
2、方位短语
3、介词短语
4、“的”字短语
“的”字短语由结构助词“的2” 加上词或短语构成,表示人或事物。例如“该来的”、“活的”。
5、“所”字短语
“所”字短语由“所”附着在动词之前构成。如“所说”、“所想”。
6、比况短语
比况短语由词或短语加上比况助词构成。如“鲜花一样”、“潮水一般”。
三、复杂短语及其分析
对复杂短语进行结构层次分析的方法叫做“层次分析法”,正式学名为“直接成分分析法”,俗称“二分法”。演示“层次分析法”的手段常用的是“框式图解”,具体分为“组合式”与“切分式”两种。
分析步骤:
a、 找准层次中的两个直接成分,套上框架。
b、 标明两个直接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
c、 逐层分析,到词为止。
分析的原则:
a、 结构原则:直接成分必须是能够独立的结构。
b、 功能原则:直接成分可以按照语法规则重新组合。
c、 意义原则:直接成分组合,意义成立并符合原意。
对复杂短语进行结构层次分析的方法叫做“层次分析法”,正式学名为“直接成分分析法”,俗称“二分法”。演示“层次分析法”的手段常用的是“框式图解”,具体分为“组合式”与“切分式”两种。
分析步骤:
a、 找准层次中的两个直接成分,套上框架。
b、 标明两个直接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
c、 逐层分析,到词为止。
分析的原则:
a、 结构原则:直接成分必须是能够独立的结构。
b、 功能原则:直接成分可以按照语法规则重新组合。
c、 意义原则:直接成分组合,意义成立并符合原意。
四、多义短语及其分化
(一)什么是多义短语
多义短语是两个或以上不同类型的结构在形式上重合在一起的特殊短语。又叫同形结构。多义短语在零语境中具有多种意义,进入语境后,一般多义能够被消解。产生多义的原因常常是短语缺乏语境制约,短语中的词、结构层次、结构关系或语义关系呈现了多种解释。
(二)多义短语的类型
1、多义词造成的多义短语
多义词在语言结构中的意义一般是确定的,但有时多义词在语言结构中的意义不能确定,有多种解释,而且这些意义都能和语言结构中另外的词的意义组合,就往往形成多义短语。如“东西掉了”、“她在上课”、“租房子”。
2、兼类词造成的多义
现有语境制约力不够时,兼类词、同音词可以导致短语多义。如:“菜不热了”“门没有锁” “多半是学生”
3、结构层次、结构关系造成的多义
(1)结构关系不同形成的多义短语
出租汽车 我们部队
(2)结构层次不同形成的多义短语
三个报社的记者 穿好衣服
(3)结构层次、结构关系都不同而形成的多义
发现敌人的哨兵 哥哥和弟弟的朋友
(三) 语义关系不清形成的多义短语
1、施受关系不清。词语间的语法关系相同,但存在施事还是受事的区别。例如:“鸡不吃了”、“小张不要了”。
2、领属和非领属关系不清。如“鲁迅的书”。
3、程度关系、结果关系不清。如“老太太乐死了”。
(一)什么是多义短语
多义短语是两个或以上不同类型的结构在形式上重合在一起的特殊短语。又叫同形结构。多义短语在零语境中具有多种意义,进入语境后,一般多义能够被消解。产生多义的原因常常是短语缺乏语境制约,短语中的词、结构层次、结构关系或语义关系呈现了多种解释。
(二)多义短语的类型
1、多义词造成的多义短语
多义词在语言结构中的意义一般是确定的,但有时多义词在语言结构中的意义不能确定,有多种解释,而且这些意义都能和语言结构中另外的词的意义组合,就往往形成多义短语。如“东西掉了”、“她在上课”、“租房子”。
2、兼类词造成的多义
现有语境制约力不够时,兼类词、同音词可以导致短语多义。如:“菜不热了”“门没有锁” “多半是学生”
3、结构层次、结构关系造成的多义
(1)结构关系不同形成的多义短语
出租汽车 我们部队
(2)结构层次不同形成的多义短语
三个报社的记者 穿好衣服
(3)结构层次、结构关系都不同而形成的多义
发现敌人的哨兵 哥哥和弟弟的朋友
(三) 语义关系不清形成的多义短语
1、施受关系不清。词语间的语法关系相同,但存在施事还是受事的区别。例如:“鸡不吃了”、“小张不要了”。
2、领属和非领属关系不清。如“鲁迅的书”。
3、程度关系、结果关系不清。如“老太太乐死了”。
第四节 句子与句子成分分析
[教学重点及难点]
掌握各个句子成分的性质和特点,掌握句子的特殊成分。
[教学方法]
讲授为主。
[教学时数]
6个课时。
一、句子
定义:句子是两头都具有停顿,带有一定语调,表示相对完整意义,具有表述功能的基本语言单位。
表述功能:表述功能指的是能够完成一定的交际任务,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的作用。句子具有陈述事实、提出问题、抒发感情、表示祈使的功能。
二、句子分析
句子分析是语法分析的重点之一,对句子进行分析一是要分析句子的成分,包括句子的结构组成成分和句子的语用成分,二是要分析句子的系统,句子系统包括从结构、语气、结构标志三个角度建立的三个子系统:
*句型系统:按照句子的结构模式建立的系统。
*句类系统:按照句子的语气功能建立的系统。
*句式系统:按照句子结构的局部标志建立的系统。
[教学重点及难点]
掌握各个句子成分的性质和特点,掌握句子的特殊成分。
[教学方法]
讲授为主。
[教学时数]
6个课时。
一、句子
定义:句子是两头都具有停顿,带有一定语调,表示相对完整意义,具有表述功能的基本语言单位。
表述功能:表述功能指的是能够完成一定的交际任务,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的作用。句子具有陈述事实、提出问题、抒发感情、表示祈使的功能。
二、句子分析
句子分析是语法分析的重点之一,对句子进行分析一是要分析句子的成分,包括句子的结构组成成分和句子的语用成分,二是要分析句子的系统,句子系统包括从结构、语气、结构标志三个角度建立的三个子系统:
*句型系统:按照句子的结构模式建立的系统。
*句类系统:按照句子的语气功能建立的系统。
*句式系统:按照句子结构的局部标志建立的系统。
三、句子的成分
(一)什么是句子的成分
句子的成分包括句子的结构组成成分和句子的特殊成分。
1、句子结构组成成分
又叫做句法成分,它是组成句子结构的成分,分为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其中主语和谓语是句子上位层级成分,其它四种成分是下位层级成分。
2、句子的特殊成分
指不能离句而独立,但又不是句子所由组成的直接成分。包括全句修饰语、提示成分和独立成分。
(二)各句法成分简介
1、主语 谓语
(1)主语的构成
经常做主语的是名词性词语,包括名词、代词、数词、重叠的量词等实词,以及定中短语、同位短语、的字短语等名词性短语。
*注意:处所方位词语在句首可能是主语,也可能是状语,判断的标准:
A、作为陈述对象,是主语;否则是状语。
B、能移到句中的是状语,不能的是主语。
C、看句子类型,存现句中的处所词语一般是主语。
动词前面如果有几个名词成分,须选择其中一个作为主语,选择的顺序是施事、工具、受事、处所、时间。
*注意:谓词性词语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做主语。
A、谓语具有判断、说明、描写性质;
B、谓语中使用判断词(是)、形容词或非动作动词(有、像、使、费等)。主谓短语在特定条件下也可以做主语,条件与谓词性词语做主语的条件相同。
(2)主语的语义类型
主语的语义类型不是以位置关系判定主语的,而是从和谓语动词联系的意义关系来判定主语的,如施事、受事、处所、工具等。
*施事:动作的发出者。
*受事:动作的承受者。
(*判断并说明:主语是施事,施事是主语。)
(一)什么是句子的成分
句子的成分包括句子的结构组成成分和句子的特殊成分。
1、句子结构组成成分
又叫做句法成分,它是组成句子结构的成分,分为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其中主语和谓语是句子上位层级成分,其它四种成分是下位层级成分。
2、句子的特殊成分
指不能离句而独立,但又不是句子所由组成的直接成分。包括全句修饰语、提示成分和独立成分。
(二)各句法成分简介
1、主语 谓语
(1)主语的构成
经常做主语的是名词性词语,包括名词、代词、数词、重叠的量词等实词,以及定中短语、同位短语、的字短语等名词性短语。
*注意:处所方位词语在句首可能是主语,也可能是状语,判断的标准:
A、作为陈述对象,是主语;否则是状语。
B、能移到句中的是状语,不能的是主语。
C、看句子类型,存现句中的处所词语一般是主语。
动词前面如果有几个名词成分,须选择其中一个作为主语,选择的顺序是施事、工具、受事、处所、时间。
*注意:谓词性词语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做主语。
A、谓语具有判断、说明、描写性质;
B、谓语中使用判断词(是)、形容词或非动作动词(有、像、使、费等)。主谓短语在特定条件下也可以做主语,条件与谓词性词语做主语的条件相同。
(2)主语的语义类型
主语的语义类型不是以位置关系判定主语的,而是从和谓语动词联系的意义关系来判定主语的,如施事、受事、处所、工具等。
*施事:动作的发出者。
*受事:动作的承受者。
(*判断并说明:主语是施事,施事是主语。)
(3)谓语
名词性谓语句、动词性谓语句、形容词性谓语句和主谓短语做谓语形成主谓谓语句。
动词、形容词单独充当谓语受到一定限制。一般要带附加成分。否则句子含对比意味。
试比较:这本书很厚。/这本书厚。
*注意:在一定条件下,名词性词语可以充当谓语。说明人物的籍贯、特征或节气、节日、天气。
(*判断并说明:动词做谓语,做谓语的是动词。)
名词性谓语句、动词性谓语句、形容词性谓语句和主谓短语做谓语形成主谓谓语句。
动词、形容词单独充当谓语受到一定限制。一般要带附加成分。否则句子含对比意味。
试比较:这本书很厚。/这本书厚。
*注意:在一定条件下,名词性词语可以充当谓语。说明人物的籍贯、特征或节气、节日、天气。
(*判断并说明:动词做谓语,做谓语的是动词。)
2、动语、宾语
(1)宾语的构成
宾语是动语的配对成分,没有动语就没有宾语。
经常充当宾语的是名词性词语(和主语相同)。
*注意:谓词性词语在特定条件下也可以做宾语。
我希望你明天来潮州
名词性词语的宾语称为名宾,谓词性词语的宾语称为谓宾。名宾是常见的,因而要重点了解谓宾。名宾和谓宾对谓语动词有选择性,并不是所有的动词都可以随心所欲地带名宾,或者带谓宾。
能够带谓宾的动词有:
A、判断词“是”。既可带名宾,也可带谓宾。
B、心理动词。如“喜欢、盼望、认为、觉得、讨厌、爱、恨、怕”等,既可带名宾,也可带谓宾。
C、感知动词。如“知道、听见、感到、感觉、明白、看到”等,既可带名宾,也可带谓宾。
D、表示动作始终的动词。如“开始、进行、结束”,一般只能带谓宾。
E、表示对待、处理意义的动词。如“加以、给以、予以、给予、足以、难以、得以”等,带谓宾。
F、“于”类动词。如“勇于、敢于、善于、易于”等,只能带谓宾。
(2)宾语的语义类型
受事宾语、施事宾语、中性宾语。
*判断并说明:宾语是受事,受事是宾语。
3、定语 状语
(1)定语
A、定语的构成
名词性偏正词组中的修饰语叫做定语
定语的构成范围很广,几乎除副词、量词以外的所有实词,的字短语以外的所有短语都可以做定语。
定语分为描写性定语和限制性定语。描写性定语由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的短语充当,限制性定语由形容词以外的词语充当。
一般认为,不存在纯描写性的定语,描写性定语常常兼具限制性,如“红衣服”同时也区别于别的衣服。
B、定语和结构助词“的”
形容词重叠作定语,介词短语和诸位短语作定语,双音节形容词做定语,定语和中心语之间需要加“的”。
单音节形容词作定语,质量短语和数量短语作定语,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不加“的”。
一些定中短语里有“的”没“的”,意思不一样。
试比较:孩子的脾气/孩子脾气。
中山大学西校门/中山大学的西校门
C、定语的复杂化
多层定语做层次分析时,从前到后依次分析出各个定语;做句子成分分析时,各个定语分别加“( )”。
定语的排列顺序一般是:a、表示领属的词语;b、表示指示或数量的词语;c、表示性质、状态的词语。
多层短语排列的一般规律可以概括为:定语跟核心名词的语义关系越密切,就越靠近核心名词。
(1)定语
A、定语的构成
名词性偏正词组中的修饰语叫做定语
定语的构成范围很广,几乎除副词、量词以外的所有实词,的字短语以外的所有短语都可以做定语。
定语分为描写性定语和限制性定语。描写性定语由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的短语充当,限制性定语由形容词以外的词语充当。
一般认为,不存在纯描写性的定语,描写性定语常常兼具限制性,如“红衣服”同时也区别于别的衣服。
B、定语和结构助词“的”
形容词重叠作定语,介词短语和诸位短语作定语,双音节形容词做定语,定语和中心语之间需要加“的”。
单音节形容词作定语,质量短语和数量短语作定语,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不加“的”。
一些定中短语里有“的”没“的”,意思不一样。
试比较:孩子的脾气/孩子脾气。
中山大学西校门/中山大学的西校门
C、定语的复杂化
多层定语做层次分析时,从前到后依次分析出各个定语;做句子成分分析时,各个定语分别加“( )”。
定语的排列顺序一般是:a、表示领属的词语;b、表示指示或数量的词语;c、表示性质、状态的词语。
多层短语排列的一般规律可以概括为:定语跟核心名词的语义关系越密切,就越靠近核心名词。
(2)状语
动词性偏正词组中的修饰语叫做状语
A、状语的构成:
经常做状语的是副词、形容词、时间名词、助动词以及介词短语、方位短语、量词短语(动量)等。
B、状语的语义:
状语表示的语义主要有时间、处所、程度、范围、数量、肯定否定、情状、语气等。
语法上,状语都是修饰谓词性中心语的,但在语义上,它有时却与主语或宾语有直接联系。即语义上指向主语或宾语,而不是指向后面的中心语。
如:她自信地举起了手。
警察在楼上发现了小偷。
C、状语的位置:
一般为句中状语,在主语后、动词形容词前。也可以是句首状语。特殊情况下状语可以后置。多数状语既可以是句中状语,也可以是句首状语,而“关于”组成的介词短语状语只能是句首状语。
采用句首状语的原因:a、状语较长;b、强调状语;c、复句中几个分句共用状语;d、状语对举,起关联作用。
D、状语和结构助词“地”
单音节副词,表时地的名词,代词,能愿副词,方位短语,介词短语作状语不加“地”。
许多情况下,状语后加“地”不加“地”都可以,加了“地”往往有强调状语的作用。
试比较:轻轻打开门/轻轻地打开门
E、状语的复杂化
多层状语做层次分析时从前到后,依次分析出各个状语,做句子成分分析时,状语分别加“[ ]”。
多层状语的排列次序是:条件—时间—处所—语气—范围—否定—程度—状态。
动词性偏正词组中的修饰语叫做状语
A、状语的构成:
经常做状语的是副词、形容词、时间名词、助动词以及介词短语、方位短语、量词短语(动量)等。
B、状语的语义:
状语表示的语义主要有时间、处所、程度、范围、数量、肯定否定、情状、语气等。
语法上,状语都是修饰谓词性中心语的,但在语义上,它有时却与主语或宾语有直接联系。即语义上指向主语或宾语,而不是指向后面的中心语。
如:她自信地举起了手。
警察在楼上发现了小偷。
C、状语的位置:
一般为句中状语,在主语后、动词形容词前。也可以是句首状语。特殊情况下状语可以后置。多数状语既可以是句中状语,也可以是句首状语,而“关于”组成的介词短语状语只能是句首状语。
采用句首状语的原因:a、状语较长;b、强调状语;c、复句中几个分句共用状语;d、状语对举,起关联作用。
D、状语和结构助词“地”
单音节副词,表时地的名词,代词,能愿副词,方位短语,介词短语作状语不加“地”。
许多情况下,状语后加“地”不加“地”都可以,加了“地”往往有强调状语的作用。
试比较:轻轻打开门/轻轻地打开门
E、状语的复杂化
多层状语做层次分析时从前到后,依次分析出各个状语,做句子成分分析时,状语分别加“[ ]”。
多层状语的排列次序是:条件—时间—处所—语气—范围—否定—程度—状态。
4、补语
(1)补语的构成
能够做补语的是形容词、动词、副词(很、极)、数量短语(动量)、联合短语(谓词性的)、状中短语、介词短语、动宾短语、主谓短语等。
(2)补语的意义类型有:
①情态补语:必须用“得”。
②结果补语。
结果补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结果。
结果补语常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其中心语是动词性的。
特点:a、一般不用“得”;b、动态助词常加在补语后;c、有的中心语只有与补语结合才能带宾语,如“说破了嘴”。
语义指向分析:结果补语的语义指向可以不同。
试比较:
我们打赢了球——我们打破了球——我们打完了球。
我们吃饱了饭——我们吃多了饭——我们吃完了饭。
③程度补语。表示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的程度。
程度补语常由副词(很、极)、量词短语(一些、一点)、谓词性短语、形容词充当,其中心语一般为形容词、心理动词。
*注意程度补语与结果补语的区别:
a、中心语不同(形容词、心理动词——动词)。
b、语义不同(程度——结果)。
c、补语性质不同(短语——词)。
d、形式不同(常用“得”——一般不用“得”)。
④趋向补语
趋向补语表示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变化的趋向。
⑤数量补语
数量补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数量或频率。
数量补语由量词短语充当,有两种:表示动量的量词短语,如一次、一回;表示时间量的量词短语(时段),如一年、一个月。
数量补语的位置:动语后、谓语后或宾语后。
⑥时间处所补语
时间处所补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或处所。
时间处所补语由介词短语充当。
⑦可能补语
可能补语表示可能或不可能,由“得”和 “不得”构成。
*注意:可能补语和结果补语的区分:
例:修得好——修得不好;修得好——修不好
(3)补语和宾语并存时的位置
补语和宾语都是动词后的成分,其位置关系有如下情况:
A、(动语中心+补语)+宾语。如“他锁好了车”。
B、(动语+宾语)+补语。如“我看过他几次”。
C、(动语中心+补语+宾语)+补语。如“他说不出话来”。
D、动语+近宾语+补语+远宾语。如“他教过我几次英语”。
(4)补语和宾语的辨别
A、词性不同。
宾语一般由名词性词语充当,特定条件下也可以由谓词性词语充当;而补语一般由谓词性词语充当。因此,动词后的名词性成分多为宾语,谓词性成分则需要看与动词的关系。量词短语中的动量短语一般做补语,物量短语一般做宾语。
B、关系不同。
动语和宾语是支配关涉关系,回答“谁”、“什么”等问题;中心语与补语是补充说明关系,回答“怎么样”、“多少”、“多久”等问题。动词后的谓词性成分主要依靠这种区别判断是宾语还是补语,即看其能不能够被“什么”代替。
C、转化方式不同。
有宾语的句子可以转换成“把”字句。“他浪费了一个小时”可以转换为“把”字句,“一个小时”是宾语;“他工作了一个小时”不能转换,“一个小时”是补语。
D、助词“得”。
结构助词“得”是补语标志。但要注意“得”是构词语素的情况,如“取得、晓得、认得、赢得、使得、省得、分得、获得、觉得、记得、亏得、懒得、乐得、落得、值得”等,这些词后面的成分一般是宾语。
(1)补语的构成
能够做补语的是形容词、动词、副词(很、极)、数量短语(动量)、联合短语(谓词性的)、状中短语、介词短语、动宾短语、主谓短语等。
(2)补语的意义类型有:
①情态补语:必须用“得”。
②结果补语。
结果补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结果。
结果补语常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其中心语是动词性的。
特点:a、一般不用“得”;b、动态助词常加在补语后;c、有的中心语只有与补语结合才能带宾语,如“说破了嘴”。
语义指向分析:结果补语的语义指向可以不同。
试比较:
我们打赢了球——我们打破了球——我们打完了球。
我们吃饱了饭——我们吃多了饭——我们吃完了饭。
③程度补语。表示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的程度。
程度补语常由副词(很、极)、量词短语(一些、一点)、谓词性短语、形容词充当,其中心语一般为形容词、心理动词。
*注意程度补语与结果补语的区别:
a、中心语不同(形容词、心理动词——动词)。
b、语义不同(程度——结果)。
c、补语性质不同(短语——词)。
d、形式不同(常用“得”——一般不用“得”)。
④趋向补语
趋向补语表示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变化的趋向。
⑤数量补语
数量补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数量或频率。
数量补语由量词短语充当,有两种:表示动量的量词短语,如一次、一回;表示时间量的量词短语(时段),如一年、一个月。
数量补语的位置:动语后、谓语后或宾语后。
⑥时间处所补语
时间处所补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或处所。
时间处所补语由介词短语充当。
⑦可能补语
可能补语表示可能或不可能,由“得”和 “不得”构成。
*注意:可能补语和结果补语的区分:
例:修得好——修得不好;修得好——修不好
(3)补语和宾语并存时的位置
补语和宾语都是动词后的成分,其位置关系有如下情况:
A、(动语中心+补语)+宾语。如“他锁好了车”。
B、(动语+宾语)+补语。如“我看过他几次”。
C、(动语中心+补语+宾语)+补语。如“他说不出话来”。
D、动语+近宾语+补语+远宾语。如“他教过我几次英语”。
(4)补语和宾语的辨别
A、词性不同。
宾语一般由名词性词语充当,特定条件下也可以由谓词性词语充当;而补语一般由谓词性词语充当。因此,动词后的名词性成分多为宾语,谓词性成分则需要看与动词的关系。量词短语中的动量短语一般做补语,物量短语一般做宾语。
B、关系不同。
动语和宾语是支配关涉关系,回答“谁”、“什么”等问题;中心语与补语是补充说明关系,回答“怎么样”、“多少”、“多久”等问题。动词后的谓词性成分主要依靠这种区别判断是宾语还是补语,即看其能不能够被“什么”代替。
C、转化方式不同。
有宾语的句子可以转换成“把”字句。“他浪费了一个小时”可以转换为“把”字句,“一个小时”是宾语;“他工作了一个小时”不能转换,“一个小时”是补语。
D、助词“得”。
结构助词“得”是补语标志。但要注意“得”是构词语素的情况,如“取得、晓得、认得、赢得、使得、省得、分得、获得、觉得、记得、亏得、懒得、乐得、落得、值得”等,这些词后面的成分一般是宾语。
(四)句子的特殊成分
句子的特殊成分在句子里不和别的词语发生结构上的关系,而只是在语义上起补充、说明、连接等作用,包括全句的修饰语、提示成分和独立成分。
1、插入语:引起对方注意、对情况的推测与估计、特定的口气、消息或情况的来源、总括、举例、变化语气、语意未尽。
2、称呼语
3、感叹语
4、拟声语
句子的特殊成分在句子里不和别的词语发生结构上的关系,而只是在语义上起补充、说明、连接等作用,包括全句的修饰语、提示成分和独立成分。
1、插入语:引起对方注意、对情况的推测与估计、特定的口气、消息或情况的来源、总括、举例、变化语气、语意未尽。
2、称呼语
3、感叹语
4、拟声语
第五节 句子系统
教学重点、难点
1、句子三个子系统划分的依据。
2、句型系统的层级与上下位句型的辨认。
3、句式的分析与把握。
4、句类的辨认。
教学时数:6学时
句子的系统包括从结构、语气、结构标志三个角度建立的三个子系统:
句型系统:按照句子的结构模式建立的系统。
句式系统:按照句子结构的局部标志建立的系统。
句类系统:按照句子的语气功能建立的系统。
一、句型系统
句型是按句子的语法结构模式划分出来的类型。确定句型是根据句子构成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分析句型的目的是确定句子的的构造。
1、非句型因素
句型是根据句子的结构模式划分的类型,与句子结构模式无关的因素都不能影响句型的划分,这些因素叫做非句型因素,分析句型时应该排除。句子中的下列成分或形式都属于非句型因素:
(1)句子的语气、语调、语气词(包括句中语气词)属于句子语用方面成分,是非句型因素;只要句子的句法结构相同,语气、口气虽异,也属于同一句型。如:
小王走了。/ 小王走了吗?/小王走!
(2)句子中的特殊成分,是非句型因素。如:
小王走了。/ 据说小王走了。/ 小王,他走了。
(3)定语和状语是句子的修饰成分,属于非句型因素。如:
小王走了。/ 你的小王走了。/小王已经走了。
(4) 倒装属于非句型因素。如:
小王怎么了?/ 怎么了,小王?
(5)省略属于非句型因素,如:
小王在哪里?/ 走了。
句型系统:按照句子的结构模式建立的系统。
句式系统:按照句子结构的局部标志建立的系统。
句类系统:按照句子的语气功能建立的系统。
一、句型系统
句型是按句子的语法结构模式划分出来的类型。确定句型是根据句子构成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分析句型的目的是确定句子的的构造。
1、非句型因素
句型是根据句子的结构模式划分的类型,与句子结构模式无关的因素都不能影响句型的划分,这些因素叫做非句型因素,分析句型时应该排除。句子中的下列成分或形式都属于非句型因素:
(1)句子的语气、语调、语气词(包括句中语气词)属于句子语用方面成分,是非句型因素;只要句子的句法结构相同,语气、口气虽异,也属于同一句型。如:
小王走了。/ 小王走了吗?/小王走!
(2)句子中的特殊成分,是非句型因素。如:
小王走了。/ 据说小王走了。/ 小王,他走了。
(3)定语和状语是句子的修饰成分,属于非句型因素。如:
小王走了。/ 你的小王走了。/小王已经走了。
(4) 倒装属于非句型因素。如:
小王怎么了?/ 怎么了,小王?
(5)省略属于非句型因素,如:
小王在哪里?/ 走了。
2、句型划分的层次性
句型划分具有层次性,一共分为四层,层级之间的关系是上下位关系。
第一层次:句子首先分为单句和复句。单句是只有一套主谓结构的句子;复句是不止一套主谓结构的句子。
第二层次:根据句子的结构组合,单句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主谓句是由主谓短语构成的句子;非主谓句是由词或非主谓短语构成的句子。复句分为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
第三层次:根据谓语的性质,单句中主谓句分为:名词性谓语句、动词性谓语句、形容词性谓语句、主谓谓语句。根据构成句子的词或短语的性质,非主谓句分为名词性非主谓句、 动词性非主谓句、形容词性非主谓句、 拟声句。
复句根据分句间的逻辑关系分为:并列、顺承、递进、选择、解说、因果、条件、转折、让步等复句。
第四层次:根据谓语部分的结构,单句主谓句还有第四层的区分,动词性谓语句分为:动词谓语句、动补短语谓语句、连动谓语句、兼语谓语句。形容词性谓语句分为:形容词谓语句、形补谓语句。
句型划分具有层次性,一共分为四层,层级之间的关系是上下位关系。
第一层次:句子首先分为单句和复句。单句是只有一套主谓结构的句子;复句是不止一套主谓结构的句子。
第二层次:根据句子的结构组合,单句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主谓句是由主谓短语构成的句子;非主谓句是由词或非主谓短语构成的句子。复句分为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
第三层次:根据谓语的性质,单句中主谓句分为:名词性谓语句、动词性谓语句、形容词性谓语句、主谓谓语句。根据构成句子的词或短语的性质,非主谓句分为名词性非主谓句、 动词性非主谓句、形容词性非主谓句、 拟声句。
复句根据分句间的逻辑关系分为:并列、顺承、递进、选择、解说、因果、条件、转折、让步等复句。
第四层次:根据谓语部分的结构,单句主谓句还有第四层的区分,动词性谓语句分为:动词谓语句、动补短语谓语句、连动谓语句、兼语谓语句。形容词性谓语句分为:形容词谓语句、形补谓语句。
二、句式系统
句式系统是按照句子结构的局部标志建立的系统。这种分类是着眼于句子结构上某种特殊性词语,它是以句子结构的某一特征为标志划分出来的句子类别。由于特征类别在结构、语义、语用上有一定特殊性,这些句式的研究,在汉语语法研究中历来受到重视。根据句中所存在的结构特殊标志,句式系统中主要有以下几类句式。
1、主谓谓语句
主谓谓语句是主谓短语做谓语或谓语中心的句子。
*注意比较:
这种树叶子很大,花很小,果实也很小。(主语是“这种树”,话题是“树”。)
这种树的叶子很大。(主语是“这种树的叶子”,话题是“叶子”。)
2、“把”字句
(1)定义:把字句是用介词“把”将谓语动词所支配的受事置于动词之前作状语的句式。
她寄了信。—— 她把信寄了。
(2)“把”字句的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特征:
首先,把字句一定是典型的主动句,其主语通常是施事者。如:“花瓶打碎了”,不能转换为把字句,因为其主语不是施事。而“把”的宾语,通常是受事者。如:“她打碎了花瓶”,可转换为把字句:“她把花瓶打碎了”,“她”是施事者,“花瓶”是受事者。
其次,把字句的谓语限制性较强。
A、必须是动词。
如:小王把眼镜片脏了。(×) 小王把眼镜片弄脏了。(√)
B、动词必须既可以涉及施事者,又可以涉及受事者
如:医生把小王苏醒了。(×) 医生把小王救醒了。(√)
C、必须是动作动词。
如:她把房子有了。(×) 她把这消息知道了。(×) 她把这孩子喜欢了。(×)
D、不能是光杆动词。作谓语应该是动词性短语,即,动词前后必须有一定的成分。
如:小王把信寄。(×) 大家把问题讨论。(×)
第三,多层状语的位置安排。在把字句中,如果还存在把字结构之外的状语成分,其排列顺序为:其它状语 + 把字结构 + 谓语动词
如:你别把东西弄丢了。 必须把爱情进行到底!
第四,把字句具有特殊的语用价值。把字句主要具有“处置”作用,当然这种“处置”应该理解得宽泛些,处置的意思为:谓语动词的所代表的动作行为,对“把”的宾语施加一定影响,使该宾语发生某种后果。在交际中使用把字句,人们关注的焦点往往是处置的后果。
他们把小王赶走了。他们把小王请回来了。他们把小王出卖了。他们把小王骗了。
句式系统是按照句子结构的局部标志建立的系统。这种分类是着眼于句子结构上某种特殊性词语,它是以句子结构的某一特征为标志划分出来的句子类别。由于特征类别在结构、语义、语用上有一定特殊性,这些句式的研究,在汉语语法研究中历来受到重视。根据句中所存在的结构特殊标志,句式系统中主要有以下几类句式。
1、主谓谓语句
主谓谓语句是主谓短语做谓语或谓语中心的句子。
*注意比较:
这种树叶子很大,花很小,果实也很小。(主语是“这种树”,话题是“树”。)
这种树的叶子很大。(主语是“这种树的叶子”,话题是“叶子”。)
2、“把”字句
(1)定义:把字句是用介词“把”将谓语动词所支配的受事置于动词之前作状语的句式。
她寄了信。—— 她把信寄了。
(2)“把”字句的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特征:
首先,把字句一定是典型的主动句,其主语通常是施事者。如:“花瓶打碎了”,不能转换为把字句,因为其主语不是施事。而“把”的宾语,通常是受事者。如:“她打碎了花瓶”,可转换为把字句:“她把花瓶打碎了”,“她”是施事者,“花瓶”是受事者。
其次,把字句的谓语限制性较强。
A、必须是动词。
如:小王把眼镜片脏了。(×) 小王把眼镜片弄脏了。(√)
B、动词必须既可以涉及施事者,又可以涉及受事者
如:医生把小王苏醒了。(×) 医生把小王救醒了。(√)
C、必须是动作动词。
如:她把房子有了。(×) 她把这消息知道了。(×) 她把这孩子喜欢了。(×)
D、不能是光杆动词。作谓语应该是动词性短语,即,动词前后必须有一定的成分。
如:小王把信寄。(×) 大家把问题讨论。(×)
第三,多层状语的位置安排。在把字句中,如果还存在把字结构之外的状语成分,其排列顺序为:其它状语 + 把字结构 + 谓语动词
如:你别把东西弄丢了。 必须把爱情进行到底!
第四,把字句具有特殊的语用价值。把字句主要具有“处置”作用,当然这种“处置”应该理解得宽泛些,处置的意思为:谓语动词的所代表的动作行为,对“把”的宾语施加一定影响,使该宾语发生某种后果。在交际中使用把字句,人们关注的焦点往往是处置的后果。
他们把小王赶走了。他们把小王请回来了。他们把小王出卖了。他们把小王骗了。
3、“被”字句
被字句和把字句两种句式在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上都有对应之处。
“被”字句是依靠介词“被”引进谓语动词的动作主体于动词前作状语,而将动动作所涉及的对象置于句首的句式。
(*判断并说明:被字句是被动句,被动句是被字句。)
被字句和把字句两种句式在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上都有对应之处。
“被”字句是依靠介词“被”引进谓语动词的动作主体于动词前作状语,而将动动作所涉及的对象置于句首的句式。
(*判断并说明:被字句是被动句,被动句是被字句。)
4、存现句
(1)定义:存现句是叙述或说明某处或某时存在、出现、消失什么人或事物的句子。格式为“处所词语+动词+宾语”。
(2)存现句分类:
存在句,表示什么地方存在什么人或事物,如“村外有一条小河”。
出现句,表示什么地方出现了什么人或事物,如“班上转来一个新同学”。
消失句,表示什么地方消失了什么人或事物,如“班上走了一个新同学”。
(3)存现句的特征:
A、处所词语做主语。
桌上有一本书。(√) 我有一本书。(×)
B、谓语动词必须是存现动词。
学校来了检查组。(√) 学校派了检查组。(×)
C、必须有宾语。
家里丢了一只鸡。(√) 家里一只鸡丢了。(×)
(*注意比较:路上有许多人 —— 路上有许多人赶路)
5、连动句
(1)定义:由连动短语做谓语的主谓句或由连动短语构成的非主谓句是连动句。
(2)连动句的特征:
A、连动句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谓词,共用一个主语,能分解为不同的主谓结构。
你马上回来开会。——你回来。你开会。
B、连用动词之间不存在五种基本结构关系。
唱歌跳舞(联合) 讨论停止(主谓)
疲倦死了(补充) 害怕打针(动宾)
联合发表(偏正)
*注意:以上五类不是连动关系。
C、连动之间不能有语音停顿不能有关联词语。
小王出了门打个的去火车站送人。
小王出了门,打个的,去火车站送人。(连贯复句)
小王一出门就打个的。小王出门就打的。(紧缩句)
(3)连动句的类型:
A、前后谓语的动作有先后关系,位置不能颠倒。如:
他伸手接烟。
我过去开门。
B、前面的谓词表示后面谓词的方式,第一谓词常带“着”。如:
我们走着去花溪。
小王躺着看电视。
C、后面的谓词表示前面谓词的目的。如:
我们去食堂吃饭。
她去山上调嗓。
D、正反并列。如:
孩子闭上嘴不说话,拉着妈妈的手不放。
E、前面动词是“有”或“没有”,后面的谓词对它进行解释。如:
学生没时间看课外书。
我有条件学外语。
(1)定义:存现句是叙述或说明某处或某时存在、出现、消失什么人或事物的句子。格式为“处所词语+动词+宾语”。
(2)存现句分类:
存在句,表示什么地方存在什么人或事物,如“村外有一条小河”。
出现句,表示什么地方出现了什么人或事物,如“班上转来一个新同学”。
消失句,表示什么地方消失了什么人或事物,如“班上走了一个新同学”。
(3)存现句的特征:
A、处所词语做主语。
桌上有一本书。(√) 我有一本书。(×)
B、谓语动词必须是存现动词。
学校来了检查组。(√) 学校派了检查组。(×)
C、必须有宾语。
家里丢了一只鸡。(√) 家里一只鸡丢了。(×)
(*注意比较:路上有许多人 —— 路上有许多人赶路)
5、连动句
(1)定义:由连动短语做谓语的主谓句或由连动短语构成的非主谓句是连动句。
(2)连动句的特征:
A、连动句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谓词,共用一个主语,能分解为不同的主谓结构。
你马上回来开会。——你回来。你开会。
B、连用动词之间不存在五种基本结构关系。
唱歌跳舞(联合) 讨论停止(主谓)
疲倦死了(补充) 害怕打针(动宾)
联合发表(偏正)
*注意:以上五类不是连动关系。
C、连动之间不能有语音停顿不能有关联词语。
小王出了门打个的去火车站送人。
小王出了门,打个的,去火车站送人。(连贯复句)
小王一出门就打个的。小王出门就打的。(紧缩句)
(3)连动句的类型:
A、前后谓语的动作有先后关系,位置不能颠倒。如:
他伸手接烟。
我过去开门。
B、前面的谓词表示后面谓词的方式,第一谓词常带“着”。如:
我们走着去花溪。
小王躺着看电视。
C、后面的谓词表示前面谓词的目的。如:
我们去食堂吃饭。
她去山上调嗓。
D、正反并列。如:
孩子闭上嘴不说话,拉着妈妈的手不放。
E、前面动词是“有”或“没有”,后面的谓词对它进行解释。如:
学生没时间看课外书。
我有条件学外语。
6、兼语句
(1)定义:兼语句是兼语短语做谓语或独立成句的句子。
(2)兼语句的特征:
A、句中存在“兼语”,当一个主谓短语和一个动宾短语套叠在一起时,动宾短语的宾语同时兼做主谓短语的主语,这个身兼两职的成分叫兼语。
B、第一动词一般为使令动词.
C、第一动词陈述主语,第二谓词陈述兼语。
(3)兼语句分类,按照第一动词的性质划分。
A、使令类:
第一动词是“使、叫、让、请”等表示使令、劝阻、催逼等意义的动词。如:
小王催你们快去。
我劝你考虑清楚。
B、喜怒类:
第一动词是心理动词“喜欢、羡慕、讨厌”等。如:
姐妹们都羡慕她有个好丈夫。
小王讨厌女人吸烟。
C、有无类:
这间房子没有人住。
路上有许多人在赶路。
D、称认类:
“称”为“称呼”,“认”为“认定”。第一动词为“称、叫、封、追认、选举”等。如:
乡亲们叫她做三仙姑。
玉帝老儿封俺老孙做个弼马温。
(*注意比较:乡亲们叫她做三仙姑 —— 乡亲们叫她三仙姑。)
(4)*兼语句与连谓句的区别:
兼语句的两个动词并非都是陈述主语的,第二个动词是描述兼语的;连谓句的两个动词则都是陈述主语的。兼语句第一动词一般是使令动词,连谓句不是。
(5)*兼语句与主谓作宾句的区别:
主谓做宾句指的是主谓短语做宾语的句子,如:
我看见她来了。
我知道大家有意见。
两者的区别在于:
①第一动词不同,兼语句是使令动词,主谓做宾是认知、感知等动词。
②语音停顿不同,前者在兼语后,后者在第一动词后。如:
我叫她~来了。/ 我知道~她来了。
③插入的状语位置不同,前者只有一个位置,在兼语后,后者有两个位置,既可在第一动词后,也可以在第二谓词前。
我叫她现在来了。/ 我知道现在她来了。/ 我知道她现在来了。
④能否改变语序,前者主谓短语不能移位,后者可以。
她来了,我叫。× 她来了,我知道。
(1)定义:兼语句是兼语短语做谓语或独立成句的句子。
(2)兼语句的特征:
A、句中存在“兼语”,当一个主谓短语和一个动宾短语套叠在一起时,动宾短语的宾语同时兼做主谓短语的主语,这个身兼两职的成分叫兼语。
B、第一动词一般为使令动词.
C、第一动词陈述主语,第二谓词陈述兼语。
(3)兼语句分类,按照第一动词的性质划分。
A、使令类:
第一动词是“使、叫、让、请”等表示使令、劝阻、催逼等意义的动词。如:
小王催你们快去。
我劝你考虑清楚。
B、喜怒类:
第一动词是心理动词“喜欢、羡慕、讨厌”等。如:
姐妹们都羡慕她有个好丈夫。
小王讨厌女人吸烟。
C、有无类:
这间房子没有人住。
路上有许多人在赶路。
D、称认类:
“称”为“称呼”,“认”为“认定”。第一动词为“称、叫、封、追认、选举”等。如:
乡亲们叫她做三仙姑。
玉帝老儿封俺老孙做个弼马温。
(*注意比较:乡亲们叫她做三仙姑 —— 乡亲们叫她三仙姑。)
(4)*兼语句与连谓句的区别:
兼语句的两个动词并非都是陈述主语的,第二个动词是描述兼语的;连谓句的两个动词则都是陈述主语的。兼语句第一动词一般是使令动词,连谓句不是。
(5)*兼语句与主谓作宾句的区别:
主谓做宾句指的是主谓短语做宾语的句子,如:
我看见她来了。
我知道大家有意见。
两者的区别在于:
①第一动词不同,兼语句是使令动词,主谓做宾是认知、感知等动词。
②语音停顿不同,前者在兼语后,后者在第一动词后。如:
我叫她~来了。/ 我知道~她来了。
③插入的状语位置不同,前者只有一个位置,在兼语后,后者有两个位置,既可在第一动词后,也可以在第二谓词前。
我叫她现在来了。/ 我知道现在她来了。/ 我知道她现在来了。
④能否改变语序,前者主谓短语不能移位,后者可以。
她来了,我叫。× 她来了,我知道。
7、双宾句
(1)定义:
双宾句是指句子中谓语动词带有两个互相之间没有结构关系的宾语的句子。双宾句的动词一般得是三价动词,必须同时能与施事、受事、与事三个对象联系。双宾句中的宾语一个指人,一个指事物。离动词近的宾语叫近宾语、间接宾语;离动词远的宾语叫远宾语、直接宾语。
例如: 他||告诉|我一件事 。
“我”是近宾语、间接宾语;“一件事”是远宾语、直接宾语。
(2)类型
根据句中带宾语动词的性质,双宾句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A、外向动词类。这类动词在语义上,表示“给予”“告知”,在动作行为的方向上,是说话人向外交与。
小王发给我一个伊妹儿。
B、内向动词类。这类动词在语义上,表示“接受” 在动作行为的方向上,是说话人向内接收。如:
他偷了老乡一只鸡。
C、兼向动词类。这类动词语义既可以是“给予”,又可以是“接受”,动词的方向是内、外交融的,由它们构成的双宾语往往带有歧义。如:
我租了小王一间房子。
我借了别人不少钱。
D、询问托付类。这类动词在语义上很难确定是“给予”还是“接受”,“问”“托付”是外向的,但其目的应该是“获得”,属于内向的。
我问你一个问题。
我麻烦你一件事。
E、称呼类。
乡亲们叫她三仙姑
(1)定义:
双宾句是指句子中谓语动词带有两个互相之间没有结构关系的宾语的句子。双宾句的动词一般得是三价动词,必须同时能与施事、受事、与事三个对象联系。双宾句中的宾语一个指人,一个指事物。离动词近的宾语叫近宾语、间接宾语;离动词远的宾语叫远宾语、直接宾语。
例如: 他||告诉|我一件事 。
“我”是近宾语、间接宾语;“一件事”是远宾语、直接宾语。
(2)类型
根据句中带宾语动词的性质,双宾句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A、外向动词类。这类动词在语义上,表示“给予”“告知”,在动作行为的方向上,是说话人向外交与。
小王发给我一个伊妹儿。
B、内向动词类。这类动词在语义上,表示“接受” 在动作行为的方向上,是说话人向内接收。如:
他偷了老乡一只鸡。
C、兼向动词类。这类动词语义既可以是“给予”,又可以是“接受”,动词的方向是内、外交融的,由它们构成的双宾语往往带有歧义。如:
我租了小王一间房子。
我借了别人不少钱。
D、询问托付类。这类动词在语义上很难确定是“给予”还是“接受”,“问”“托付”是外向的,但其目的应该是“获得”,属于内向的。
我问你一个问题。
我麻烦你一件事。
E、称呼类。
乡亲们叫她三仙姑
8、比较句
比较句的类型:差比句和等比句。
(1)差比句:用于比较性质、程度、数量上的差别。典型的差比句是“比”字句。
(2)等比句:用于比较性质、特点相近或者相同。用介词“和、跟、同、与”引进比较的对象,比较对象后面有“一样、一致、相同”等词语。
口语中常用“跟、和”字等比句,“与”字等比句常用语书面语。
比较句的类型:差比句和等比句。
(1)差比句:用于比较性质、程度、数量上的差别。典型的差比句是“比”字句。
(2)等比句:用于比较性质、特点相近或者相同。用介词“和、跟、同、与”引进比较的对象,比较对象后面有“一样、一致、相同”等词语。
口语中常用“跟、和”字等比句,“与”字等比句常用语书面语。
三、句类系统
句类系统是按照句子的语气功能建立的系统。语气是决定句类的因素,跟语气无关的因素都是非句类因素,句子表达的内容、句法成分的配置、语义关系的样式都不影响句类的划分。
*注意:句类和句型是不同的概念,同一句型可以是不同的句类,同一句类可以是不同的句型。
句类的类型:
从语气着手句类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四类。如:
(一)陈述句
陈述句是起叙述、描写或说明作用,有陈述语调的句子。陈述句的语调是降调,书面上用句号表示。
陈述句可以分为肯定陈述句和否定陈述句和特殊陈述句三种。
1、肯定陈述句。是一种无标志陈述句,如:
我想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2、否定陈述句。在肯定句式中加否定标志构成的句子。如:
我不想说我很亲切。
3、特殊陈述句。包括三种形式:
(1)肯、否混同式。又分为两种情况:
肯否形式同义。如:
好不热闹 = 好热闹 (都是肯定意义) 看我不揍你 = 看我揍你
当心生病 = 当心别生病
肯否交叉,肯定形式表否定意义,否定形式表肯定意义。如:
差点考上了。(没考上) 差点没考上。(考上了)
险些没有来。(来了) 险些来了。 (没有来)
(2)双重否定式。用“不……不……”、“没有……不……”、“非……不……”格式来表示肯定意义。如:
不是我不小心,而是真情难以抗拒。
双重否定在表义上转换为肯定,但与一般肯定句相比,它还有更丰富的语用意义。
(3)三重否定式。否定之否定再否定,其义自然等于否定。
(二)祈使句
定义:祈使句是要求听话人或别的人做某件事或不做某件事的句子。
特点:句子较短,大多是动词性、形容词性非主谓句,常用语气词“吧、了、啊”等。
类型:
1、从表述上分,可分为肯定祈使句和否定祈使句两类。
肯定祈使句常用“必须、应该、一定要”等词语,否定祈使句一般含有“别、不要、不许、等词语。”肯定祈使句与否定祈使句有的可以转换,有的则不能转换。如:
叫醒他!—— 别叫醒他! 站起来!—— 不用站起来!
请尊重别人!—— 请不要尊重别人×(褒义词一般不能用于否定祈使句 )
不许糟踏艺术!—— 糟踏艺术!× (贬义词一般不能用于肯定祈使句 )
2、从祈使内容或语用意义上分,可分为七小类。
(1)表示命令的祈使句
表示命令的祈使句要求对方、听话人必须服从,因而言辞急促、态度坚决、语调急降而短促,句子简短,往往没有主语,不用语气词,也不用敬辞。如:
滚开!/ 站起来!出发! 抓住他!
表示命令的祈使句的说话人和听话人地位一般不平等,往往是上级对下级、地位高对地位低、长辈对晚辈、年龄大对年龄小、优势一方对劣势一方等。如果说话人和听话人不构成这种关系,就不能使用这种语势强烈的命令式祈使句,否则会引起听话人反感,而起不到命令作用。言语交际中经常听到听话人不满地说“你怎么能用这种命令的口气跟我说话”或“你有什么权力命令我”,“谁给你的权力来命令我”等等句子,以示对某种命令的不满和抗议。所以使用这种祈使句一定要注意双方的关系和场景。
(2)表示禁止的祈使句
表示禁止的祈使句明确要求听话者不能、不准做什么事,要求听话者遵守照办,不做所禁止的事项,因而语气直率,—般不用敬辞,不用语气词,多用否定词或否定词加助动词,句子一般没有主语。如:
不许说话!/ 禁止吃有响声的食物!/ 不准吸烟!/ 别过来
表示禁止的祈使句跟命令切实质上是一样的,命令句主要是从肯定、正面方面下命令的,表示禁止的句子是从否定、反面方面来下命令的,所以有时命令句和禁止句可以连用。如:
安静!不许说话!/ 站住!别动!/ 趴下!别起来!/ 灭掉香烟!不准吸烟!
不过,相对来说,表示禁止的句子因为使用了否定词或助动词,口气没有命令句强硬。
(3)表示请求的祈使句
表示请求的祈使句语气比命令句、禁止句舒缓一些,常使用语气词“啊、吧”,常使用敬辞“请”或“您、诸位、各位”,有主语的句子也相对多一些。如:
请多多关照!/ 帮我找本语法书吧! / 各位请慢用啊!/ 诸位请多包涵!
(4)表示劝说的祈使句
这类祈使句语气更为和缓、委婉,一般用语气词“吧”,也多使用敬辞“您、各位、诸位”等,有主语的句子多一些,..还可以有否定词语“别、不要、不好”等。如:
各位去休息一会儿吧!/ 您老少说几句!/ 您不好这样说他吧!/ 你们不要再生气了!
(5)表示商议的祈使句
这类祈使句含有如下含义:或者对要做的事可以缓做,或者用别的办法也可以,不一定这样办,或者不一定非由谁办不可,总之对要做的事是跟听话者协商着办的,因而语气和缓,常用语气词“吧”或用敬辞“您”,常用“让”构成兼语句,也常用主语,如:
您请等一会儿再来吧! / 这事就让他试试吧!/ 要不就这么定下来吧!
(6) 表示号召的祈使句
这类祈使句多见于标语、口号,祈使对象泛指,一般是非主谓句。如:
要致富先种树!/ 生男生女一个样!/ 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7)表示提醒、警告、威胁的祈使句
这类句子旨在要听话人防备什么事情、警告对方不该做什么或者威胁对方。可以使用语气词,多有主语。如:
您当心受骗!/ 你这样的学习态度可不行啊!/ 你等着瞧吧!/你敢走!
定义:祈使句是要求听话人或别的人做某件事或不做某件事的句子。
特点:句子较短,大多是动词性、形容词性非主谓句,常用语气词“吧、了、啊”等。
类型:
1、从表述上分,可分为肯定祈使句和否定祈使句两类。
肯定祈使句常用“必须、应该、一定要”等词语,否定祈使句一般含有“别、不要、不许、等词语。”肯定祈使句与否定祈使句有的可以转换,有的则不能转换。如:
叫醒他!—— 别叫醒他! 站起来!—— 不用站起来!
请尊重别人!—— 请不要尊重别人×(褒义词一般不能用于否定祈使句 )
不许糟踏艺术!—— 糟踏艺术!× (贬义词一般不能用于肯定祈使句 )
2、从祈使内容或语用意义上分,可分为七小类。
(1)表示命令的祈使句
表示命令的祈使句要求对方、听话人必须服从,因而言辞急促、态度坚决、语调急降而短促,句子简短,往往没有主语,不用语气词,也不用敬辞。如:
滚开!/ 站起来!出发! 抓住他!
表示命令的祈使句的说话人和听话人地位一般不平等,往往是上级对下级、地位高对地位低、长辈对晚辈、年龄大对年龄小、优势一方对劣势一方等。如果说话人和听话人不构成这种关系,就不能使用这种语势强烈的命令式祈使句,否则会引起听话人反感,而起不到命令作用。言语交际中经常听到听话人不满地说“你怎么能用这种命令的口气跟我说话”或“你有什么权力命令我”,“谁给你的权力来命令我”等等句子,以示对某种命令的不满和抗议。所以使用这种祈使句一定要注意双方的关系和场景。
(2)表示禁止的祈使句
表示禁止的祈使句明确要求听话者不能、不准做什么事,要求听话者遵守照办,不做所禁止的事项,因而语气直率,—般不用敬辞,不用语气词,多用否定词或否定词加助动词,句子一般没有主语。如:
不许说话!/ 禁止吃有响声的食物!/ 不准吸烟!/ 别过来
表示禁止的祈使句跟命令切实质上是一样的,命令句主要是从肯定、正面方面下命令的,表示禁止的句子是从否定、反面方面来下命令的,所以有时命令句和禁止句可以连用。如:
安静!不许说话!/ 站住!别动!/ 趴下!别起来!/ 灭掉香烟!不准吸烟!
不过,相对来说,表示禁止的句子因为使用了否定词或助动词,口气没有命令句强硬。
(3)表示请求的祈使句
表示请求的祈使句语气比命令句、禁止句舒缓一些,常使用语气词“啊、吧”,常使用敬辞“请”或“您、诸位、各位”,有主语的句子也相对多一些。如:
请多多关照!/ 帮我找本语法书吧! / 各位请慢用啊!/ 诸位请多包涵!
(4)表示劝说的祈使句
这类祈使句语气更为和缓、委婉,一般用语气词“吧”,也多使用敬辞“您、各位、诸位”等,有主语的句子多一些,..还可以有否定词语“别、不要、不好”等。如:
各位去休息一会儿吧!/ 您老少说几句!/ 您不好这样说他吧!/ 你们不要再生气了!
(5)表示商议的祈使句
这类祈使句含有如下含义:或者对要做的事可以缓做,或者用别的办法也可以,不一定这样办,或者不一定非由谁办不可,总之对要做的事是跟听话者协商着办的,因而语气和缓,常用语气词“吧”或用敬辞“您”,常用“让”构成兼语句,也常用主语,如:
您请等一会儿再来吧! / 这事就让他试试吧!/ 要不就这么定下来吧!
(6) 表示号召的祈使句
这类祈使句多见于标语、口号,祈使对象泛指,一般是非主谓句。如:
要致富先种树!/ 生男生女一个样!/ 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7)表示提醒、警告、威胁的祈使句
这类句子旨在要听话人防备什么事情、警告对方不该做什么或者威胁对方。可以使用语气词,多有主语。如:
您当心受骗!/ 你这样的学习态度可不行啊!/ 你等着瞧吧!/你敢走!
(三)感叹句
1、定义:感叹句是表达感叹语气的句子,感叹语气是用来表达感情的。
2、特征:
(1)感叹句表达的感情是强烈的,也是丰富的,比如可以表达喜悦、赞赏、愤怒、悲伤、惊讶、斥责、鄙视、无奈、以外、感慨等等。
(2)语调是感叹句主要的表达方式,一般感叹句多用降调,表斥责感情时可用高升调,惊讶、意外常用曲折调。
(3)感叹句一般结构简短,多是非主谓句。因为说话人在感情强烈活动时往往无法组织复杂言语,面对此情此景,面对直接的交际对象,只能用简短的词句,突出需要抒发的重点,而隐略其余。如:
太棒了! (赞叹)
呸,真不知羞耻!(斥责)
妈呀,吓死我了!(意外)
3、类型:
(1)拟声句,如:哎呀!/哼!/ 呸!
(2)名词性非主谓句,如:蛇!/ 多好的小伙子啊!/ 什么东西!
(3)谓词性非主谓句及主谓句,如:多美呀!/ 她是个好人哪!/ 祝你生日快乐!
1、定义:感叹句是表达感叹语气的句子,感叹语气是用来表达感情的。
2、特征:
(1)感叹句表达的感情是强烈的,也是丰富的,比如可以表达喜悦、赞赏、愤怒、悲伤、惊讶、斥责、鄙视、无奈、以外、感慨等等。
(2)语调是感叹句主要的表达方式,一般感叹句多用降调,表斥责感情时可用高升调,惊讶、意外常用曲折调。
(3)感叹句一般结构简短,多是非主谓句。因为说话人在感情强烈活动时往往无法组织复杂言语,面对此情此景,面对直接的交际对象,只能用简短的词句,突出需要抒发的重点,而隐略其余。如:
太棒了! (赞叹)
呸,真不知羞耻!(斥责)
妈呀,吓死我了!(意外)
3、类型:
(1)拟声句,如:哎呀!/哼!/ 呸!
(2)名词性非主谓句,如:蛇!/ 多好的小伙子啊!/ 什么东西!
(3)谓词性非主谓句及主谓句,如:多美呀!/ 她是个好人哪!/ 祝你生日快乐!
(四)疑问句
定义:用疑问语气的句子是疑问句。
特征:(1)疑问语句主要表示询问,询问总是希望听话人或被问人作答,因而,疑问句是希望对方反馈信息的句子,答与问是相联系的。(2)疑问句使用疑问语调,疑问语调比较复杂,但一般来说疑问句句末常用升调,句末一定是问号。
根据疑问句的疑问焦点可以分为是非问、特指问、选择问、正反问四类。疑问焦点是疑问句的信息重点,在有疑而问的句子中,疑问焦点是要求作答的部分。
1、特指问
特指问是用疑问代词提出疑问焦点的疑问句。回答时要针对疑问代词作答,不能简单的肯定或否定。如:
这是什么?/你去哪里?/ 谁在外面?/ 你今年多大?
特指问还有两种特殊的省略格式,
A、名词性成分 + 呢。疑问焦点或问“在哪里”,或问“怎么样”。如:我的手机呢?/ 你今晚不回家,我呢?
B、谓词性成分 + 呢。疑问焦点主要是假设性后果。如:如果下雨呢?/ 他不来呢?
2、选择问
选择问是在句中提供两项或几项疑问焦点,供对方选择其中一项或几项回答的疑问句。选择问一般用复句形式结构。如:
你去,还是我去?/ 你是要钱呢,还是要命?/ 你是要一个鸡蛋,还是要两个呢?
3、正反问
正反问是把疑问焦点置于谓语部分,用肯定与否定形式相叠提问,让对方选择回答的问句。又叫反复问。如:
你吃饭没有吃饭?/ 你知道不知道花儿已谢了?/ 她长得美不美?
(*注意比较:你去还是不去? —— 你去不去?)
4、是非问
是非问的疑问焦点体现为确证某一事实,发问者将肯定、否定陈述句的语调改为疑问语调进行提问,还可配合语气词“吗、呢”等,回答者用“是”、“不是”、“有”、“没有”作答,面对面交流时,可用点头摇头来回答。这种问句又叫然否问。如:
你今天去图书馆吗?/ 你们下午有课吗?
定义:用疑问语气的句子是疑问句。
特征:(1)疑问语句主要表示询问,询问总是希望听话人或被问人作答,因而,疑问句是希望对方反馈信息的句子,答与问是相联系的。(2)疑问句使用疑问语调,疑问语调比较复杂,但一般来说疑问句句末常用升调,句末一定是问号。
根据疑问句的疑问焦点可以分为是非问、特指问、选择问、正反问四类。疑问焦点是疑问句的信息重点,在有疑而问的句子中,疑问焦点是要求作答的部分。
1、特指问
特指问是用疑问代词提出疑问焦点的疑问句。回答时要针对疑问代词作答,不能简单的肯定或否定。如:
这是什么?/你去哪里?/ 谁在外面?/ 你今年多大?
特指问还有两种特殊的省略格式,
A、名词性成分 + 呢。疑问焦点或问“在哪里”,或问“怎么样”。如:我的手机呢?/ 你今晚不回家,我呢?
B、谓词性成分 + 呢。疑问焦点主要是假设性后果。如:如果下雨呢?/ 他不来呢?
2、选择问
选择问是在句中提供两项或几项疑问焦点,供对方选择其中一项或几项回答的疑问句。选择问一般用复句形式结构。如:
你去,还是我去?/ 你是要钱呢,还是要命?/ 你是要一个鸡蛋,还是要两个呢?
3、正反问
正反问是把疑问焦点置于谓语部分,用肯定与否定形式相叠提问,让对方选择回答的问句。又叫反复问。如:
你吃饭没有吃饭?/ 你知道不知道花儿已谢了?/ 她长得美不美?
(*注意比较:你去还是不去? —— 你去不去?)
4、是非问
是非问的疑问焦点体现为确证某一事实,发问者将肯定、否定陈述句的语调改为疑问语调进行提问,还可配合语气词“吗、呢”等,回答者用“是”、“不是”、“有”、“没有”作答,面对面交流时,可用点头摇头来回答。这种问句又叫然否问。如:
你今天去图书馆吗?/ 你们下午有课吗?
第六节 复句
教学重点、难点
1、单复句的区分。
2、简单复句的类型及逻辑关系的把握。
3、多重复句的分析
教学学时:6学时
一、复句的性质
(一)定义:复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结构上互不包含,语义上相互依存的分句组合而成的句子。
(二)特征:
1、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
分句从结构和功能上看相当于单句,但由于它们之间在语义上相互关联,没有各自的语调,共存于一个句子之中,所以它们不是单句而是分句。
2、结构互不包含。
分句在结构上是相互独立的,互不包含的。一个分句,在结构上绝对不是另外分句的句法成分。
3、分句在语义上相互依存。
分句与分句之间结构独立,语义上却相互关联。分句之间必然存在逻辑联系,没有逻辑联系的句子,不能叫分句,也就不能构成复句。分句之间的逻辑联系通常用关联词来表现,不同的关联词体现出不同的逻辑关系。
4、复句无论多复杂,无论有多少个分句,它都只是一个句子。
整个复句只有一个统一的语调,只能在句末出现一个终止性的停顿,也就是复句只能在句末使用完句标点“句号”、“问号”“叹号”等。
(一)定义:复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结构上互不包含,语义上相互依存的分句组合而成的句子。
(二)特征:
1、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
分句从结构和功能上看相当于单句,但由于它们之间在语义上相互关联,没有各自的语调,共存于一个句子之中,所以它们不是单句而是分句。
2、结构互不包含。
分句在结构上是相互独立的,互不包含的。一个分句,在结构上绝对不是另外分句的句法成分。
3、分句在语义上相互依存。
分句与分句之间结构独立,语义上却相互关联。分句之间必然存在逻辑联系,没有逻辑联系的句子,不能叫分句,也就不能构成复句。分句之间的逻辑联系通常用关联词来表现,不同的关联词体现出不同的逻辑关系。
4、复句无论多复杂,无论有多少个分句,它都只是一个句子。
整个复句只有一个统一的语调,只能在句末出现一个终止性的停顿,也就是复句只能在句末使用完句标点“句号”、“问号”“叹号”等。
二、单句和复句的区分
在区分单句和复句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分句的主语可以承前或蒙后省赂,因此不必苛求分句结构的完整性。
2、关联词语虽然是辩识复句的重要标志,但需要明确的是,关联词语并不是复句所专有的,单句也可能使用关联词。区别有关联词的句子是单句还是复句,注意关联词连接对象的性质,如果是名词性成分,一般就是单句,如果是谓词性的,一般是复句。
3、句内停顿是辨识复句的重要标志,没有停顿的一般不是复句,但须注意的是“停顿”在单句中也可以存在,因而要注意区分其停顿的性质,单句停顿的前后成分,是互为句法成分的,复句停顿前后的语言片断,彼此独立。
在区分单句和复句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分句的主语可以承前或蒙后省赂,因此不必苛求分句结构的完整性。
2、关联词语虽然是辩识复句的重要标志,但需要明确的是,关联词语并不是复句所专有的,单句也可能使用关联词。区别有关联词的句子是单句还是复句,注意关联词连接对象的性质,如果是名词性成分,一般就是单句,如果是谓词性的,一般是复句。
3、句内停顿是辨识复句的重要标志,没有停顿的一般不是复句,但须注意的是“停顿”在单句中也可以存在,因而要注意区分其停顿的性质,单句停顿的前后成分,是互为句法成分的,复句停顿前后的语言片断,彼此独立。
三、复句的分类
复句的分类从层次和逻辑关系两个角度进行。
第一,从层次上将复句分为简单复句和复杂复句。
第二,从逻辑关系着手又分为联合复句与偏正复句两大类。
第三,在两类复句当中,根据具体的逻辑关系再分为个若干小类。
“即使、尽管、不管”之间的区别:“即使和尽管”都是表让步关系的连词后面带确定形式,如“即使你想去”“尽管你想去”。“不管”表无条件的条件关系,后面加表任指的疑问代词或列出可供选择的种种情况,如“不管敌人打什么旗号”,“不管你想去还是不想去”。
“只要……就”“只有……才”的区别:前者是充分条件,有了就够。后者是必要条件,必备的。
*判断并说明原因:只要有阳光,植物就能成活。
复句的分类从层次和逻辑关系两个角度进行。
第一,从层次上将复句分为简单复句和复杂复句。
第二,从逻辑关系着手又分为联合复句与偏正复句两大类。
第三,在两类复句当中,根据具体的逻辑关系再分为个若干小类。
“即使、尽管、不管”之间的区别:“即使和尽管”都是表让步关系的连词后面带确定形式,如“即使你想去”“尽管你想去”。“不管”表无条件的条件关系,后面加表任指的疑问代词或列出可供选择的种种情况,如“不管敌人打什么旗号”,“不管你想去还是不想去”。
“只要……就”“只有……才”的区别:前者是充分条件,有了就够。后者是必要条件,必备的。
*判断并说明原因:只要有阳光,植物就能成活。
四、多重复句的分析
1、分析方法和方式
分析方法就是层次分析法,与分析复杂短语的方法,与分析复杂短语的方法一样。
2、分析步骤:
(1)准确确定分句的数目。
*注意:并非一个逗号就可以算一个分句。
(2)抓住关联词语
不仅要找出每个关联词语,更主要的是要正确地把握关联词语所管辖的范围和所表示的意义。
(3)综观全局,准确确定好第一层及其关系
要确定第一层次就要总揽全句,全面理解该多重复句的意思,依靠形式标志或意念,一举找出第一层次所在的位置,分析出逻辑语义关系。
(4)注意逻辑关系和形式标志的矛盾
通常语法形式我们可以借助标点符号来判定,冒号是最大的层次,其次是分号,最小的是逗号。但有时候形式标志跟逻辑关系在表层会有矛盾,这时,应以逻辑语义为主。
1、分析方法和方式
分析方法就是层次分析法,与分析复杂短语的方法,与分析复杂短语的方法一样。
2、分析步骤:
(1)准确确定分句的数目。
*注意:并非一个逗号就可以算一个分句。
(2)抓住关联词语
不仅要找出每个关联词语,更主要的是要正确地把握关联词语所管辖的范围和所表示的意义。
(3)综观全局,准确确定好第一层及其关系
要确定第一层次就要总揽全句,全面理解该多重复句的意思,依靠形式标志或意念,一举找出第一层次所在的位置,分析出逻辑语义关系。
(4)注意逻辑关系和形式标志的矛盾
通常语法形式我们可以借助标点符号来判定,冒号是最大的层次,其次是分号,最小的是逗号。但有时候形式标志跟逻辑关系在表层会有矛盾,这时,应以逻辑语义为主。
五、紧缩复句
紧缩复句是用单句形式表达复句内容的一种特殊句式。所谓紧缩实际上包含“紧”和“缩”两个方面,“紧”指复句内部的语音停顿取消了,“缩”指复句中的某些成分被省略了。紧与缩同时作用于一个复句,使得这个复句成为一种既不同于复句(不存在停顿),又不同于单句(句中存在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的特殊句子。如:
困难就是再大,我们也能克服。——困难再大我们也能克服。
我们如果不完成任务,就不休息。——我们不完成任务就不休息。
紧缩复句的类型:
1、没有固定格式的,两个分句无标志连接,两个分句的主语往往不同。如:
眼高手低。——转折关系
人在阵地在。——条件关系
你不走我走。——假设或因果
2、使用关联词语的。配合使用的主要包括“不…不…”、“非…不…”、“再…也…”、 “一…就…”、“越…越…”、“不…也…”等;单用的有“就、才、也、再、又、还、却、都”等。如:
不见不散。——假设关系
非他不嫁。——假设关系
我一见你就笑。——条件关系
3、相同词语连接呼应的。一般用疑问代词呼应或用数量词语呼应。如:
这孩子谁见谁夸。——条件关系
你要什么拿什么。——条件关系
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假设关系
紧缩复句是用单句形式表达复句内容的一种特殊句式。所谓紧缩实际上包含“紧”和“缩”两个方面,“紧”指复句内部的语音停顿取消了,“缩”指复句中的某些成分被省略了。紧与缩同时作用于一个复句,使得这个复句成为一种既不同于复句(不存在停顿),又不同于单句(句中存在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的特殊句子。如:
困难就是再大,我们也能克服。——困难再大我们也能克服。
我们如果不完成任务,就不休息。——我们不完成任务就不休息。
紧缩复句的类型:
1、没有固定格式的,两个分句无标志连接,两个分句的主语往往不同。如:
眼高手低。——转折关系
人在阵地在。——条件关系
你不走我走。——假设或因果
2、使用关联词语的。配合使用的主要包括“不…不…”、“非…不…”、“再…也…”、 “一…就…”、“越…越…”、“不…也…”等;单用的有“就、才、也、再、又、还、却、都”等。如:
不见不散。——假设关系
非他不嫁。——假设关系
我一见你就笑。——条件关系
3、相同词语连接呼应的。一般用疑问代词呼应或用数量词语呼应。如:
这孩子谁见谁夸。——条件关系
你要什么拿什么。——条件关系
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假设关系
第七节 修改病句
一、 什么是病句
不符合现代汉语法规范的句子就是病句。所谓规范,指现代汉语的语法准则。这些准则包含三个方面的规定:一是语法组合原则,二是语义搭配要求,三是语用表达习惯。凡是违背上述三方面规定的句子就是病句。
把握语法规范时要注意:
1、正确理解语法和逻辑的关系。语法和逻辑在语言中有一致性,合法的句子当然应该符合逻辑,符合常理。但语法和逻辑毕竟属于两个范畴,语法并不等于逻辑,何况语言讲究约定俗成,难免会超越逻辑,所以有的句子不符合逻辑,但符合约定俗成的表达习惯,语法承认其合理性,不能教条似的否决。如:“打扫卫生”、“恢复疲劳”、 “救火”、“养病”、“小王晒太阳”、“老爷爷生了个孙子”等等语例的确不符合逻辑的理,但却符合语法的情。此外在运用修辞手段时,故意违背逻辑常理的做法更不能用规范大棒去扼杀。如:“这个电影挺打仗的吧,不,挺爱情的。”
2、正确理解语法的稳固性和变异性的关系。语法具有稳固性,但也是发展的,因此语法规范应该是动态的,当年认为是违背语法规范的句子,今天已经是正确的了。如:“敌机”“劳改”曾经被批评为“生造词”,而现在大量的缩略词语活跃在百姓口中,“教改”、“马哲”“思品”、“毛概”“保先”等等,所以,把握规范时要有发展的眼光。
二 病句的类型
(一)单句的病句类型
单句的病句的类型首先分成三大类:句法平面病句、语义平面病句、语用平面病句。
1、句法平面病句
(1)词类误用
汉语的词类一般没有明确的形式标志,词与词组合又存在一定的灵活性,如果忽略了词类各自的语法功能,就可能出现词类误用的情况,词类误用分为实词误用和虚词误用两类。
(2)成分残缺
句法成份残缺是指不符合隐含、省略的条件而缺少应有的句法成份。一般情况下,出现一个成份,与它匹配的另一个成份就必须出现;否则,就会造成句法结构的不完整,表达的句义不淮确。有主语残缺、谓语残缺、宾语残缺、 修饰语残缺 、 补语残缺。
(3)结构杂鞣
所谓的句法结构杂糅,是指把两种不同的说法硬糅在一起,把两种不同的结构套叠在一起,以致造成结构不合法则,语义混乱费解。 有结构混杂、句式杂糅。
2、语义平面病句
(1)搭配不当
语法结构上符合规则的句子并不一定就是正确的句子,我们还要注意语义上的搭配关系。主语与谓语,述语与宾语,述语和补语,修饰语(定语、状语)与中心语,都是一对对相互搭配的成份。所谓搭配不当,通常情况下,是指这些相互搭配的成份在语义上不能贯通。
(2)表述歧义
语义的表达要明确,不能有歧义。产生歧义的原因是很复杂的,但是不管是哪种歧义,在表达上都是要力求避免的。
3、语用平面病句
(1)成份多余
所谓成份多余是指句子中语义相同的成份重复出现,或者出现了不应该出现的成份,以致造成语义罗嗦,甚至不合逻辑。分为主语多余、谓语多余、宾语多余、修饰语多余、补语多余等等。
(2)语序有误
所谓语序有误,是指一些句子成份倒置了应有的语序,以致造成语义模糊或不合逻辑。
(二)复句病句
复句常见的病句类型跟单句有所不同。主要发生在分句间意义上缺乏联系、分句间次序层次混乱以及关联词使用不当三个方面。
三、修改病旬的原则
1、忠于原意的原则
所谓忠于原意,就是修改后的病句应该尽量保持句子原来的意义。例如:
2、从简不从繁的原则
所谓从简不从繁,就是指在修改病句时,以改动最少为准则。凡是只需要调动语序的就不随意加减词语,
3、尽量维持原句结构的原则
所谓尽量维持原句结构的原则,是指在修改病句中,不调整原句语法结构(特别是一些特定句型、句式或格式)可以把句子改通顺时,就不要轻易变动原句的结构。因为汉语的语法结构是形式和意义的有机结合,在许多情况下,结构变化,也会引起意义的某种变化。例如:
4、修改跟造成病句的原因保持一致的原则
修改病句的四原则,是以“忠于原意”的原则为根本的一个有机整体,只要违背其中一个原则,往往也就违背其他三个原则。在修改病句中,应该努力贯彻这四原则,才能把学到的语言知识运用到具体的语言实践中去。
一、 什么是病句
不符合现代汉语法规范的句子就是病句。所谓规范,指现代汉语的语法准则。这些准则包含三个方面的规定:一是语法组合原则,二是语义搭配要求,三是语用表达习惯。凡是违背上述三方面规定的句子就是病句。
把握语法规范时要注意:
1、正确理解语法和逻辑的关系。语法和逻辑在语言中有一致性,合法的句子当然应该符合逻辑,符合常理。但语法和逻辑毕竟属于两个范畴,语法并不等于逻辑,何况语言讲究约定俗成,难免会超越逻辑,所以有的句子不符合逻辑,但符合约定俗成的表达习惯,语法承认其合理性,不能教条似的否决。如:“打扫卫生”、“恢复疲劳”、 “救火”、“养病”、“小王晒太阳”、“老爷爷生了个孙子”等等语例的确不符合逻辑的理,但却符合语法的情。此外在运用修辞手段时,故意违背逻辑常理的做法更不能用规范大棒去扼杀。如:“这个电影挺打仗的吧,不,挺爱情的。”
2、正确理解语法的稳固性和变异性的关系。语法具有稳固性,但也是发展的,因此语法规范应该是动态的,当年认为是违背语法规范的句子,今天已经是正确的了。如:“敌机”“劳改”曾经被批评为“生造词”,而现在大量的缩略词语活跃在百姓口中,“教改”、“马哲”“思品”、“毛概”“保先”等等,所以,把握规范时要有发展的眼光。
二 病句的类型
(一)单句的病句类型
单句的病句的类型首先分成三大类:句法平面病句、语义平面病句、语用平面病句。
1、句法平面病句
(1)词类误用
汉语的词类一般没有明确的形式标志,词与词组合又存在一定的灵活性,如果忽略了词类各自的语法功能,就可能出现词类误用的情况,词类误用分为实词误用和虚词误用两类。
(2)成分残缺
句法成份残缺是指不符合隐含、省略的条件而缺少应有的句法成份。一般情况下,出现一个成份,与它匹配的另一个成份就必须出现;否则,就会造成句法结构的不完整,表达的句义不淮确。有主语残缺、谓语残缺、宾语残缺、 修饰语残缺 、 补语残缺。
(3)结构杂鞣
所谓的句法结构杂糅,是指把两种不同的说法硬糅在一起,把两种不同的结构套叠在一起,以致造成结构不合法则,语义混乱费解。 有结构混杂、句式杂糅。
2、语义平面病句
(1)搭配不当
语法结构上符合规则的句子并不一定就是正确的句子,我们还要注意语义上的搭配关系。主语与谓语,述语与宾语,述语和补语,修饰语(定语、状语)与中心语,都是一对对相互搭配的成份。所谓搭配不当,通常情况下,是指这些相互搭配的成份在语义上不能贯通。
(2)表述歧义
语义的表达要明确,不能有歧义。产生歧义的原因是很复杂的,但是不管是哪种歧义,在表达上都是要力求避免的。
3、语用平面病句
(1)成份多余
所谓成份多余是指句子中语义相同的成份重复出现,或者出现了不应该出现的成份,以致造成语义罗嗦,甚至不合逻辑。分为主语多余、谓语多余、宾语多余、修饰语多余、补语多余等等。
(2)语序有误
所谓语序有误,是指一些句子成份倒置了应有的语序,以致造成语义模糊或不合逻辑。
(二)复句病句
复句常见的病句类型跟单句有所不同。主要发生在分句间意义上缺乏联系、分句间次序层次混乱以及关联词使用不当三个方面。
三、修改病旬的原则
1、忠于原意的原则
所谓忠于原意,就是修改后的病句应该尽量保持句子原来的意义。例如:
2、从简不从繁的原则
所谓从简不从繁,就是指在修改病句时,以改动最少为准则。凡是只需要调动语序的就不随意加减词语,
3、尽量维持原句结构的原则
所谓尽量维持原句结构的原则,是指在修改病句中,不调整原句语法结构(特别是一些特定句型、句式或格式)可以把句子改通顺时,就不要轻易变动原句的结构。因为汉语的语法结构是形式和意义的有机结合,在许多情况下,结构变化,也会引起意义的某种变化。例如:
4、修改跟造成病句的原因保持一致的原则
修改病句的四原则,是以“忠于原意”的原则为根本的一个有机整体,只要违背其中一个原则,往往也就违背其他三个原则。在修改病句中,应该努力贯彻这四原则,才能把学到的语言知识运用到具体的语言实践中去。
第五章 现代汉语书写符号
[教学目的]
主要掌握文字的定义,了解汉字的性质和作用,了解汉字的形体,把握汉字的构造单位和构造方式,了解汉字改革的过程、原则和方法,掌握汉字的标准化的有关方面及汉字汉语信息处理的有关问题,能够正确地使用汉字。
[教学重点及难点]
汉字的构造、汉字的标准化。
[教学方法]
讲授为主。
[教学时数] 8学时
[教学目的]
主要掌握文字的定义,了解汉字的性质和作用,了解汉字的形体,把握汉字的构造单位和构造方式,了解汉字改革的过程、原则和方法,掌握汉字的标准化的有关方面及汉字汉语信息处理的有关问题,能够正确地使用汉字。
[教学重点及难点]
汉字的构造、汉字的标准化。
[教学方法]
讲授为主。
[教学时数] 8学时
第一节汉字的性质和作用
一、语言和文字
语言的两种存在形式:口语和书面语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体系,是辅助语言起交际作用的工具。人类先有语言,后有文字。文字是在有声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依附于语言而存在,又能克服语言受时地限制的局限。
判断并说明:文字就是书面语。 ( )
注意:如何理解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
例子:“king 和“王”( wang)
二、汉语和汉字
汉字是记录汉语口语的书写符号系统。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汉字是广大劳动群众集体创造出来的。仓颉只是搜集和整理汉字的名人之一。
三、汉字的特点和作用
(一)汉字的特点
1、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
2、汉字字形记录的语音单位是音节(注意:一个汉字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则有可能是两个汉字)。
3、汉字是平面型的文字。
4、汉字记录汉语不实行分词连写——这是汉字的一个缺点。
*注意:为什么不能使用拼音文字记录汉语?
Tian:填、田、恬、甜
Lu:路、录、露、陆、鹿、禄
汉语音节结构简单,音节数少,同音词多,使用拼音无法区分同音词。
(二)汉字的作用
汉字突破了汉语口语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扩大了语言的交际功能;汉字是汉语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在汉字的基础上形成了汉语的书面语,保留了大量的古代文化典籍,促进了中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形成和延续;对汉语有规范作用;是各民族间的通用文字,对周边国家的文字有影响。
*注意:如何理解汉字具有较强的超时空性?
汉字不直接跟语音联系。古今音差别(“陈”:古dang,今chen)即使很大也不影响认字。
一、语言和文字
语言的两种存在形式:口语和书面语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体系,是辅助语言起交际作用的工具。人类先有语言,后有文字。文字是在有声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依附于语言而存在,又能克服语言受时地限制的局限。
判断并说明:文字就是书面语。 ( )
注意:如何理解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
例子:“king 和“王”( wang)
二、汉语和汉字
汉字是记录汉语口语的书写符号系统。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汉字是广大劳动群众集体创造出来的。仓颉只是搜集和整理汉字的名人之一。
三、汉字的特点和作用
(一)汉字的特点
1、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
2、汉字字形记录的语音单位是音节(注意:一个汉字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则有可能是两个汉字)。
3、汉字是平面型的文字。
4、汉字记录汉语不实行分词连写——这是汉字的一个缺点。
*注意:为什么不能使用拼音文字记录汉语?
Tian:填、田、恬、甜
Lu:路、录、露、陆、鹿、禄
汉语音节结构简单,音节数少,同音词多,使用拼音无法区分同音词。
(二)汉字的作用
汉字突破了汉语口语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扩大了语言的交际功能;汉字是汉语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在汉字的基础上形成了汉语的书面语,保留了大量的古代文化典籍,促进了中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形成和延续;对汉语有规范作用;是各民族间的通用文字,对周边国家的文字有影响。
*注意:如何理解汉字具有较强的超时空性?
汉字不直接跟语音联系。古今音差别(“陈”:古dang,今chen)即使很大也不影响认字。
第二节汉字的形体
汉字的形体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1 、从历史来看,产生过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形体;
小篆是汉字第一次规范化的字体,是经过整理的秦国文字。它是汉字古文字阶段的最后一种形体,是辨识各种更早文字的重要阶梯。(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收集篆书分析字形字义。)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发展趋势:异体字减少,字形趋向定型,象形意味逐渐淡化。
隶书是古今汉字的分水岭。用点、横、竖、撇、捺等笔画转写篆书所发生的变化叫做“隶变”, 隶变使汉字进一步变成纯粹符号性质的文字,同时也是汉字由繁趋简的演变现象。
楷书又叫真书,是现代通行的字体,是由隶书演变而来的。
2 、从现代来看,现代汉字重要有手写体和印刷体,宋体是最通用的印刷体。
汉字的形体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1 、从历史来看,产生过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形体;
小篆是汉字第一次规范化的字体,是经过整理的秦国文字。它是汉字古文字阶段的最后一种形体,是辨识各种更早文字的重要阶梯。(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收集篆书分析字形字义。)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发展趋势:异体字减少,字形趋向定型,象形意味逐渐淡化。
隶书是古今汉字的分水岭。用点、横、竖、撇、捺等笔画转写篆书所发生的变化叫做“隶变”, 隶变使汉字进一步变成纯粹符号性质的文字,同时也是汉字由繁趋简的演变现象。
楷书又叫真书,是现代通行的字体,是由隶书演变而来的。
2 、从现代来看,现代汉字重要有手写体和印刷体,宋体是最通用的印刷体。
第三节汉字的构造方式
“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
“四体二用”:象形、指示是“独体字”,会意、形声是“合体字”,假借和转注是用字法。
*注意:如何理解“造字法”?
*注意:图画和文字的区别?
象形法、指事法、会意法造字的局限:复杂事物,抽象概念不容易表达。
形声法的优越性:汉字最能产的造字法,现行汉字中大部分是形声字。形声字有表音成分,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没有。掌握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对学习汉字具有积极的作用。形旁可以提示字的意义类属,帮助了解和区别字的意义。声旁可以提示字的读音。
形声字形旁局限:只提示意义类属,不表示具体意义。由于事物发展变化等原因,形旁表意作用受到影响,甚至丧失表意作用。
形声字声旁局限:古今语音演变,多数形声字和它的声旁读音不一致,甚至差异很大。
省形:省去形旁的一部分,如“亭”,从高省,丁声。
省声:省去声旁的一部分,如“珊”,从玉,删省声。
亦声:会意兼形声字,如“贫”,从贝,从分,分亦声。
“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
“四体二用”:象形、指示是“独体字”,会意、形声是“合体字”,假借和转注是用字法。
*注意:如何理解“造字法”?
*注意:图画和文字的区别?
象形法、指事法、会意法造字的局限:复杂事物,抽象概念不容易表达。
形声法的优越性:汉字最能产的造字法,现行汉字中大部分是形声字。形声字有表音成分,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没有。掌握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对学习汉字具有积极的作用。形旁可以提示字的意义类属,帮助了解和区别字的意义。声旁可以提示字的读音。
形声字形旁局限:只提示意义类属,不表示具体意义。由于事物发展变化等原因,形旁表意作用受到影响,甚至丧失表意作用。
形声字声旁局限:古今语音演变,多数形声字和它的声旁读音不一致,甚至差异很大。
省形:省去形旁的一部分,如“亭”,从高省,丁声。
省声:省去声旁的一部分,如“珊”,从玉,删省声。
亦声:会意兼形声字,如“贫”,从贝,从分,分亦声。
第四节 现代汉字的结构
现代汉字的结构,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结构单位,包括笔画和部件;二是笔顺。
一、结构单位
(一)笔画
笔画是构成汉字的各种点和线,是字形的最小结构单位,分为单一笔画和复合笔画。基本笔画是“点、横、竖、撇、捺、提”。还有变形笔画。
笔顺: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先中间后两边。
(二)部件
部件是汉字合体字中由一个以上笔画构成可以独立书写的组字单位。
偏旁是从造字法的角度对合体字进行切分而得到的结构单位。
部首是具有给字形归类作用的偏旁,是字书中各部的首字。字典中的大多数部首都是由汉字中有表意作用的偏旁充当的。
第五节 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
一 汉字的改革
汉字笔画多,结构复杂,难记难认难写,因此应当改革。
汉字改革包括汉字制度的改变和汉字本身的整理、简化两个方面。
50年代文字改革 3 大任务: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
二 汉字的整理
两项内容:简化笔画和精简字数。工作原则:约定俗成,稳步前进。
简化笔画:1964 年《简化字总表》。“二简”的废止。
精简字数:1955 年《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 1965 年《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 1988 年《现代汉语通用字表》, 1977 年《关于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统一用字的通知》。
三、汉字的标准化
汉字的标准化指对汉字的定量、定形、定音、定序。
定量:规定现代汉语的用字数量。含常用字、次常用字。
定形: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标准字形。
定音: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标准读音。
定序:确定现行汉字的排列顺序。
二、汉字的信息处理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汉字的信息处理问题日益突出。重要包括: 1 、汉字的编码问题。目前比较成功的编码方案有拼音码、字形码、形音结合码等。2、汉字的音形转换。3、汉字的分词问题。
四、社会用字的规范化
规范标准:国家的各项法规。
规范内容:字形规范、字音规范、字义规范。
五、汉字的书写
要写规范汉字,要求:(
(一)不写错字(字典里没有的字,不成字的字)。
(二)不写别字,是把甲字当作乙字来写。
现代汉字的结构,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结构单位,包括笔画和部件;二是笔顺。
一、结构单位
(一)笔画
笔画是构成汉字的各种点和线,是字形的最小结构单位,分为单一笔画和复合笔画。基本笔画是“点、横、竖、撇、捺、提”。还有变形笔画。
笔顺: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先中间后两边。
(二)部件
部件是汉字合体字中由一个以上笔画构成可以独立书写的组字单位。
偏旁是从造字法的角度对合体字进行切分而得到的结构单位。
部首是具有给字形归类作用的偏旁,是字书中各部的首字。字典中的大多数部首都是由汉字中有表意作用的偏旁充当的。
第五节 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
一 汉字的改革
汉字笔画多,结构复杂,难记难认难写,因此应当改革。
汉字改革包括汉字制度的改变和汉字本身的整理、简化两个方面。
50年代文字改革 3 大任务: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
二 汉字的整理
两项内容:简化笔画和精简字数。工作原则:约定俗成,稳步前进。
简化笔画:1964 年《简化字总表》。“二简”的废止。
精简字数:1955 年《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 1965 年《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 1988 年《现代汉语通用字表》, 1977 年《关于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统一用字的通知》。
三、汉字的标准化
汉字的标准化指对汉字的定量、定形、定音、定序。
定量:规定现代汉语的用字数量。含常用字、次常用字。
定形: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标准字形。
定音: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标准读音。
定序:确定现行汉字的排列顺序。
二、汉字的信息处理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汉字的信息处理问题日益突出。重要包括: 1 、汉字的编码问题。目前比较成功的编码方案有拼音码、字形码、形音结合码等。2、汉字的音形转换。3、汉字的分词问题。
四、社会用字的规范化
规范标准:国家的各项法规。
规范内容:字形规范、字音规范、字义规范。
五、汉字的书写
要写规范汉字,要求:(
(一)不写错字(字典里没有的字,不成字的字)。
(二)不写别字,是把甲字当作乙字来写。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