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 语言学概论5
语言学概论
第一章 语言是什么
第一节 语言是一种声音
一、这种声音是人有意识地从发音器官发出
二、这种声音能代表一定的客观现象
三、这种声音能分解和组合,这些分解和组合是有规律可寻的
第一节 语言是一种声音
一、这种声音是人有意识地从发音器官发出
二、这种声音能代表一定的客观现象
三、这种声音能分解和组合,这些分解和组合是有规律可寻的
第二节 语言与说话
一、语言不等于说话
二、语言是说话所用的材料和规则,语言是抽象的,是全社会一致的
三、说话也叫“言语”。言语是对材料和规则的具体运用,是可感知的,是因人而异的
四、语言是通过一定的可感知形式来传递一定的信息
┌听觉语符——音符(语音)
┌可感知形式——语符┤
│ └视觉语符——文字(?)
语言┤
│ ┌语汇(词汇)
└信息(内容)——语义┤
└语法
传统上语音、词汇、语法合称语言三要素。
一、语言不等于说话
二、语言是说话所用的材料和规则,语言是抽象的,是全社会一致的
三、说话也叫“言语”。言语是对材料和规则的具体运用,是可感知的,是因人而异的
四、语言是通过一定的可感知形式来传递一定的信息
┌听觉语符——音符(语音)
┌可感知形式——语符┤
│ └视觉语符——文字(?)
语言┤
│ ┌语汇(词汇)
└信息(内容)——语义┤
└语法
传统上语音、词汇、语法合称语言三要素。
第二节 语言的社会功能
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一)人类有多种交际工具:
1.文字、灯光、电码、旗语、数理化符号;
2.动作、表情
(二)这些都比不上语言重要。
1组“文字、灯光、电码、旗语、数理化符号”是在语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2组“动作、表情”存在缺陷:甲,表意不够清晰;
乙,黑暗中看不见;丙,动作会 影响劳动。
二、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工具
(一)人类左半脑掌管与语言有关的抽象思维;右半脑掌管与语言无关的形象思维
(二)抽象思维是否一定要语言参与
1.没有语言之前的思维
2.聋哑人的思维
3.其他非语言形式的抽象思维
(三)语言只是一种符号,是一种替代品,人们能利用语言进行思维,
也应该可以利 用其它的替代品进行思维。
(四)人类有了语言之后主要依靠语言进行思维
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一)人类有多种交际工具:
1.文字、灯光、电码、旗语、数理化符号;
2.动作、表情
(二)这些都比不上语言重要。
1组“文字、灯光、电码、旗语、数理化符号”是在语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2组“动作、表情”存在缺陷:甲,表意不够清晰;
乙,黑暗中看不见;丙,动作会 影响劳动。
二、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工具
(一)人类左半脑掌管与语言有关的抽象思维;右半脑掌管与语言无关的形象思维
(二)抽象思维是否一定要语言参与
1.没有语言之前的思维
2.聋哑人的思维
3.其他非语言形式的抽象思维
(三)语言只是一种符号,是一种替代品,人们能利用语言进行思维,
也应该可以利 用其它的替代品进行思维。
(四)人类有了语言之后主要依靠语言进行思维
第三节 语言是符号系统
一、什么是符号
(一)符号就是用一种东西(甲)来代替另外一种东西(乙),
通常是用具体的、浅显的、通俗的来代替抽象的、深奥的、孤僻的。
“甲”我们称之为符号的“形式”,“乙”我们称之为符号的“内容”。
甲——————→乙
形式 内容
红十字 医院
÷ 两数相除
(二)语言也是一种符号,是听觉符号
语言是用声音来代替客观存在的另一种东西。
(三)符号的特点——约定俗成
1.约定俗成指的是符号的甲(形式)和乙(内容)之间并无必然联系,
它们之间的结合是不可解释的。
2.约定俗成是符号尤其是语言符号的本质属性。
(四)语言符号的特点:
1.任意性 :即符号的甲(形式)和乙(内容)之间并无必然联系,
它们的结合是任意的,不可解释的。
2.线性:人的发音器官一次只能发一个音,所以说话时所形成的一系列的音就会在时间上形成一个线条排列。线性排列是语言的外在形式。
二、语言的层级体系
(一)层级体系的构成
语言符号数量很多,众多的符号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以一个系统的形式存在着。一般认为,语言符号有大有小,根据符号的大小,语言形成了一个层级体系。这个层级体系大体如下:
上 第三级 句子 无数 基本的运用单位
第二级 词 几十万 词或词的组合体带上语调构成句子
层 第一级 语素 几千 语素,或语素组合体构成词
───────────────────────────
底层 音位 几十 音位或音位组合体带上意义构成语素
(二)语言层级体系的特点:(语言层级体系的这一特点可以方便人们掌握语言。)
1.越往下数量越小,越往上数量越大。
2.上级单位由下级单位所组成。
三、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一)组合关系
语言符号通常情况下要组合在一起才能使用,例如音位与音位组合成音节,语素与语素组合成词,词与词组合成词组。单个儿的语言符号构成一句话的很少。
语言符号组合在一起,相互之间就会产生关系。语言符号与语言符号之间因组合而形成的关系就叫“组合关系”。例如“我”“吃”“饭”这三个符号可以构成“我吃”,也可以构成“吃饭”,还可以构成“我吃饭”,因此,我们就说“我”与“吃”之间有组合关系,“吃”与“饭”之间有组合关系,“我”与“吃饭”之间也有组合关系。
(二)聚合关系
语言符号的组合,我们可以从另外的角度进行观察,即我们可以把链条看成是固定的,而链条的环节是可以更换的。例如:
一、什么是符号
(一)符号就是用一种东西(甲)来代替另外一种东西(乙),
通常是用具体的、浅显的、通俗的来代替抽象的、深奥的、孤僻的。
“甲”我们称之为符号的“形式”,“乙”我们称之为符号的“内容”。
甲——————→乙
形式 内容
红十字 医院
÷ 两数相除
(二)语言也是一种符号,是听觉符号
语言是用声音来代替客观存在的另一种东西。
(三)符号的特点——约定俗成
1.约定俗成指的是符号的甲(形式)和乙(内容)之间并无必然联系,
它们之间的结合是不可解释的。
2.约定俗成是符号尤其是语言符号的本质属性。
(四)语言符号的特点:
1.任意性 :即符号的甲(形式)和乙(内容)之间并无必然联系,
它们的结合是任意的,不可解释的。
2.线性:人的发音器官一次只能发一个音,所以说话时所形成的一系列的音就会在时间上形成一个线条排列。线性排列是语言的外在形式。
二、语言的层级体系
(一)层级体系的构成
语言符号数量很多,众多的符号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以一个系统的形式存在着。一般认为,语言符号有大有小,根据符号的大小,语言形成了一个层级体系。这个层级体系大体如下:
上 第三级 句子 无数 基本的运用单位
第二级 词 几十万 词或词的组合体带上语调构成句子
层 第一级 语素 几千 语素,或语素组合体构成词
───────────────────────────
底层 音位 几十 音位或音位组合体带上意义构成语素
(二)语言层级体系的特点:(语言层级体系的这一特点可以方便人们掌握语言。)
1.越往下数量越小,越往上数量越大。
2.上级单位由下级单位所组成。
三、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一)组合关系
语言符号通常情况下要组合在一起才能使用,例如音位与音位组合成音节,语素与语素组合成词,词与词组合成词组。单个儿的语言符号构成一句话的很少。
语言符号组合在一起,相互之间就会产生关系。语言符号与语言符号之间因组合而形成的关系就叫“组合关系”。例如“我”“吃”“饭”这三个符号可以构成“我吃”,也可以构成“吃饭”,还可以构成“我吃饭”,因此,我们就说“我”与“吃”之间有组合关系,“吃”与“饭”之间有组合关系,“我”与“吃饭”之间也有组合关系。
(二)聚合关系
语言符号的组合,我们可以从另外的角度进行观察,即我们可以把链条看成是固定的,而链条的环节是可以更换的。例如:
我 吃 饭
你 做 菜
他 买 肉
大家 讨 鱼
由此,我们也可以把语言系统看作是一个坐标体系,说话时无非就是把坐标体系中各个点进行不同的连接。例如:
聚↑我 今天 上午 要 上课
合│你 明天 下午 应该 休息
关│他 后天 早上 可能 放假
系│我们 昨天 中午 可以 考试
│你们 前天 晚上 肯定 工作
┼—————————————→
组合关系
三、符号与客观
所谓“符号”其实也就是用一个可感知的形式——声音形式来代表另外一个客观事物,请注意这个客观事物是人所认识的客观事物,人所认识的客观事物跟客观事物本身是不一定能画上等号的,比如,甲围绕乙运转,那么,甲在乙的上、下、左、右?我们只能取一个瞬间的停顿来表达。比如:
很-好 好-很 很 好
│ │
好 很
又比如,教室里的景观是立体的,但我们用语言表述,就只能是线性的
第四节 语言系统是人类特有的
一、语言能力需要具备的条件
1.一定的大脑容量,使之具备抽象、概括能力
2.听觉系统和发音器官
3.一定的社会条件,即到了有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
二、其它动物不具备语言条件
(一)其它动物的脑
1.脑的平均重量
人脑的平均重量在1300克左右,大象的脑重4000克左右,鲸鱼的脑重是7000克左右。
2.脑容量与身体重量之比
人是1:38,鲸是1:2500,大象是1:500左右,猩猩是1:100左右。
但,白鼠是1:26,长臂猿是1:28,麻雀是1:34,都比人优秀得多。
3.大脑的沟回
人的大脑左右半球表面展开来的面积大约有2250平方厘米,就相当于一张四开八版的报纸那么大,而老鼠和兔子的脑表面都比较平坦。
但,海豚的大脑沟回一点也不比人少,甚至比人类还要多。
4.大脑细胞
如果取0.0001立方毫米的大脑细胞数作为比较的基准,那么人们会发现,人类是10.5,鲸鱼是6.8,猫是30.8,老鼠是105.0,越是体形小的动物,大脑细胞的密度就越大。
5.额叶
大猩猩额叶占大脑的31.7%,黑猩猩占36.1%,人类占36.8%。黑猩猩比大猩猩高出5.4个百分点,但它并不比大猩猩聪明多少,相反。人类比黑猩猩仅高出0.7个百分点,但人类却比黑猩猩聪明了许多。
(二)其它动物的发音器官
人类的发音器官的形状是可以变化的。这变化,主要是腮帮的形状,嘴唇的形状,还有舌头的位置。其它动物没有这些变化。人的发音器官是个弯管,别的动物的发音器官是个直管。
(三)具有社会性的动物
蜜蜂、蚂蚁、蟑螂、老鼠、狼,鸭子
(四)其它动物的交际工具
蜜蜂的飞行,蚂蚁的味道和触角,狼的嗥叫,老鼠?
第二章 语言学
第一节 什么是语言学
一、语言学是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
它要研究人是怎么说话的,说话与人体的哪些组织哪些结构有关(嘴巴、耳朵、大脑、神经系统甚至肢体)。它要研究“话”里都包含一些什么东西——话有什么外在形式,有哪些基本单位,这些基本单位是怎么组织在一起的。话有些什么内在意义,意义与形式是怎样的一种关系。
二、语言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人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语言。
人要用嘴巴说话,说话就是使用语言。人要写字,要看书,这也是使用语言。
人要使用电脑。人要使用机器人。这些都要使用语言,要运用语言学理论。
第二节 语言学的简要历史
一、人类早期关于语言的神话传说
二、语言研究的语文学阶段
三、语言学研究
(一)传统语言学
(二)结构主义语言学
(三)历史比较语言学
(四)转换-生成语言学
一、人类早期关于语言的神话传说
二、语言研究的语文学阶段
三、语言学研究
(一)传统语言学
(二)结构主义语言学
(三)历史比较语言学
(四)转换-生成语言学
第三节 语言学的分类
┌语音学
│语义学
┌普通语言学┤
│ │语法学
│ └语汇学(词汇学)
┌理论语言学┤
│(微观) └个别语言学
│
│ ┌语言教学
语言学┤ │语言规划
│ ┌一般应用语言学┼辞书编撰
│ │ │翻译
│ │ └旁涉学科
└应用语言学┤
(宏观) │ ┌实验语音学
│ │机器翻译
└机器应用语言学┼自然语言处理
│文字信息处理
└言语统计
┌语音学
│语义学
┌普通语言学┤
│ │语法学
│ └语汇学(词汇学)
┌理论语言学┤
│(微观) └个别语言学
│
│ ┌语言教学
语言学┤ │语言规划
│ ┌一般应用语言学┼辞书编撰
│ │ │翻译
│ │ └旁涉学科
└应用语言学┤
(宏观) │ ┌实验语音学
│ │机器翻译
└机器应用语言学┼自然语言处理
│文字信息处理
└言语统计
四、关于历时语言学和共时语言学
索绪尔指出 ,要在人类的言语活动 (langage)中区分语言 (langue)和言语 (parole) ,这是“第一条分岔路”;而共时和历时的区分是“第二条分岔路”。索绪尔认为,“共时态和历时态分别指语言的状态和演化的阶段”。研究使语言从一个状态过渡到另一个状态的现象的可称为“演化语言学” ;而与它相对的研究语言的一个状态的可叫做“静态语言学”。“但是为了更好地表明有关同一对象的两大秩序的现象的对立和交叉 ,我们不如叫做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有关语言学静态方面的一切都是共时的 ,有关演化的一切都是历时的。”“共时语言学研究同一个集体意识感觉到的各项同时存在并构成系统的要素间的逻辑关系和心理关系。 历时语言学 ,相反地 ,研究各项不是同一个集体意识所感觉到的相连续要素间的关系 ,这些要素一个代替一个 ,彼此间不构成系统。”
历时语言学
历时语言学(diachronic linguistic) 又称演化语言学,由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Saussure)首先提出,主要研究语言在一定的时间跨度内所经历的种种变化。
历时语言学采用正视法(以文献考证为基础按时间顺序来叙述一种语言的历史)和回顾法(通过比较来重建一种语言)来研究问题。
共时语言学
共时语言学又称静态语言学,是由索绪尔创立的与历时语言学相对应的一门语言学。从一个横断面描写研究语言在某个历史时期的状态和发展。
第四节 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内容
本课程属于理论语言学中的普通语言学,探讨人类共同的语言规律。概括地介绍普通语言学理论。
索绪尔指出 ,要在人类的言语活动 (langage)中区分语言 (langue)和言语 (parole) ,这是“第一条分岔路”;而共时和历时的区分是“第二条分岔路”。索绪尔认为,“共时态和历时态分别指语言的状态和演化的阶段”。研究使语言从一个状态过渡到另一个状态的现象的可称为“演化语言学” ;而与它相对的研究语言的一个状态的可叫做“静态语言学”。“但是为了更好地表明有关同一对象的两大秩序的现象的对立和交叉 ,我们不如叫做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有关语言学静态方面的一切都是共时的 ,有关演化的一切都是历时的。”“共时语言学研究同一个集体意识感觉到的各项同时存在并构成系统的要素间的逻辑关系和心理关系。 历时语言学 ,相反地 ,研究各项不是同一个集体意识所感觉到的相连续要素间的关系 ,这些要素一个代替一个 ,彼此间不构成系统。”
历时语言学
历时语言学(diachronic linguistic) 又称演化语言学,由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Saussure)首先提出,主要研究语言在一定的时间跨度内所经历的种种变化。
历时语言学采用正视法(以文献考证为基础按时间顺序来叙述一种语言的历史)和回顾法(通过比较来重建一种语言)来研究问题。
共时语言学
共时语言学又称静态语言学,是由索绪尔创立的与历时语言学相对应的一门语言学。从一个横断面描写研究语言在某个历史时期的状态和发展。
第四节 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内容
本课程属于理论语言学中的普通语言学,探讨人类共同的语言规律。概括地介绍普通语言学理论。
第三章 语言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语言的产生
一、语言的社会生长
1.生物进化一般认为已有36亿年的历史。七千多万年前出现灵长类动物,两千多万年前出现猿类,一千多万年前出现人类。
2.如果以是否具备语言能力划分人与猿,那么语言应该有一千万年的历史了。
3.语言是人类祖先经过长期进化而形成的。它首先是人的一种机制,人的一种能力。人体要具备相应的大脑、发音器官、听觉器官才有可能说话。
其次,语言要有一定的后天条件,需要一定的社会因素。得处于社会之中才能说话。狼孩不会说话。
4.语言的最终形成
人与人之间活动量的增加,活动品种的增加,活动范围的扩大,促使交际工具的改进,从而促使语言产生。神授说,喊叫说,劳动说
二、语言的个人生长
主要讲儿童的语言获得(习得)。
1.娘胎里的听。
2.非自控阶段(出生六个月)——能分辨辅音中的清音和浊音。
3.咿呀学语阶段(6-12个月)——能分辨元音和辅音。
4.单词句阶段(12-24个月)
5.双词句阶段(2岁半以前)——产生最早的语法能力(初步知道词语的组合顺序)。
6.简单句阶段——能够掌握语序、层次等基本的句法结构形式。
7.复杂句阶段——能不能掌握虚词是个标志。
第一节 语言的产生
一、语言的社会生长
1.生物进化一般认为已有36亿年的历史。七千多万年前出现灵长类动物,两千多万年前出现猿类,一千多万年前出现人类。
2.如果以是否具备语言能力划分人与猿,那么语言应该有一千万年的历史了。
3.语言是人类祖先经过长期进化而形成的。它首先是人的一种机制,人的一种能力。人体要具备相应的大脑、发音器官、听觉器官才有可能说话。
其次,语言要有一定的后天条件,需要一定的社会因素。得处于社会之中才能说话。狼孩不会说话。
4.语言的最终形成
人与人之间活动量的增加,活动品种的增加,活动范围的扩大,促使交际工具的改进,从而促使语言产生。神授说,喊叫说,劳动说
二、语言的个人生长
主要讲儿童的语言获得(习得)。
1.娘胎里的听。
2.非自控阶段(出生六个月)——能分辨辅音中的清音和浊音。
3.咿呀学语阶段(6-12个月)——能分辨元音和辅音。
4.单词句阶段(12-24个月)
5.双词句阶段(2岁半以前)——产生最早的语法能力(初步知道词语的组合顺序)。
6.简单句阶段——能够掌握语序、层次等基本的句法结构形式。
7.复杂句阶段——能不能掌握虚词是个标志。
第二节 语言的发展
一、语言发展的原因
(一)社会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
1.社会的发展产生新事物
2.社会的发展淘汰旧事物
3.社会的发展改变人的思维模式,从而改变思维工具
4.社会的发展促进语言的统一、分化和接触
(二)语言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促进语言的发展
二、语言发展的特点
(一)渐变性
1.语言是交际工具,交际工具若突变不方便人们的把握和使用。
2.语言的约定俗成的本质属性所使然。
有人提出—社会流行—大家认可—最后定型
(二)不平衡性
1.不同地区的发展不平衡
2.语音、词汇、语法三要素的发展不平衡
三、语言系统的发展
(一)语音的发展
1.gkh,jqx,zcs三组音的分合变化。见229页
2.m、n、ng声母韵母的变化。 参考227页
3.n、l的合并趋势。
(二)语法的发展
1.量词的使用
2.“来”“去”的变化;“来”“去”带宾语;“去往”;“来到”√“去到”×
3.“V不V”的变化
(三)词汇的发展
1.新词的出现与旧词的消失( 参考243-245页)
2.词语的替换(参考245-248页)
店小二——伙计——服务员——师傅——先生(小姐)
大哥(大姐、大叔、大爷)—先生—同志—师傅—先生—老板
3.词义的演变(参考248-254页)
⑴词义的扩大,如“灾”
⑵词义的缩小,如“臭”
⑶词义的转移,如“权”
一、语言发展的原因
(一)社会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
1.社会的发展产生新事物
2.社会的发展淘汰旧事物
3.社会的发展改变人的思维模式,从而改变思维工具
4.社会的发展促进语言的统一、分化和接触
(二)语言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促进语言的发展
二、语言发展的特点
(一)渐变性
1.语言是交际工具,交际工具若突变不方便人们的把握和使用。
2.语言的约定俗成的本质属性所使然。
有人提出—社会流行—大家认可—最后定型
(二)不平衡性
1.不同地区的发展不平衡
2.语音、词汇、语法三要素的发展不平衡
三、语言系统的发展
(一)语音的发展
1.gkh,jqx,zcs三组音的分合变化。见229页
2.m、n、ng声母韵母的变化。 参考227页
3.n、l的合并趋势。
(二)语法的发展
1.量词的使用
2.“来”“去”的变化;“来”“去”带宾语;“去往”;“来到”√“去到”×
3.“V不V”的变化
(三)词汇的发展
1.新词的出现与旧词的消失( 参考243-245页)
2.词语的替换(参考245-248页)
店小二——伙计——服务员——师傅——先生(小姐)
大哥(大姐、大叔、大爷)—先生—同志—师傅—先生—老板
3.词义的演变(参考248-254页)
⑴词义的扩大,如“灾”
⑵词义的缩小,如“臭”
⑶词义的转移,如“权”
第三节 语言的分化
一、语言随着社会的分化而分化
二、社会方言
跑点、一级学科、二级学科、211工程、985工程;必修、选修、辅修
三、地域方言
(一)方言的成因
1.与中心区域不同的发展方向
2.在不同地区受不同的干扰
3.保留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
4.不同部族语言的残留
(二)方言的分类标准
(三)次方言
方言/次方言/方言片/地点方言
北方方言(官话区),华北官话,河北话,东北话,山东话(鲁语),胶东话(齐语)
河南话,江淮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晋方言?粤方言,广海(粤海),番禺、广州,南海、顺德,东莞,中山,三水、高要,四邑,高雷,钦廉,桂南,两阳?
四、亲属语言和语言的分类
(一)语言与方言
1.语言属于民族,不同的民族使用不同的语言。
(方言与亲属语言)
2.同一的语言使用相同的文字。
3.同一的语言有相同的历史文化背景。
4.同一的语言有共同的经济文化生活。
(二)亲属语言和语言的谱系分类(188页)
语系/语族/语支/(语群)/语言/方言/次方言/方言片/地点方言
主要语系(189页)
(三)世界主要语言及所属语系语族
汉语、英语、德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俄语、阿拉伯语、日语、印地语、马来语
五、语言的功能变化
(一)口头语体
1.通过嘴巴发出声音而进行交际。
2.在同一时间和空间进行。(电话可视为特殊的同一空间)。
3.可以借助语境、动作、表情,所以较简约,可以有各种省略。
4.即兴表达,边想边说,会有错漏,也会有废话。
5.即兴表达,不能太长。
(二)书面语体
1.通过文字表达而进行交际。
2.不在同一时间和空间进行。
3.没有语境、动作、表情可以借助,各种成分比较完整。
4.可以反复修改,所以一般比较规范,少有错漏。
5.可以反复看,句子可以长。
(三)网络语体
1.什么是网络语言
网络语是通过敲击计算机键盘或其它输入工具把信息输入计算机再通过由光纤或电波微波等构成的网络而进行交际。
手机短信可以列入这一类。
2.在虚拟的电子空间内,可以同一时间,也可以不在同一时间,还可以时间交错。
3.可以有图像、图形等作辅助。
(四)三种语体的比较
1.三种语言表达方式,差别在于所使用的工具和所处的时间与空间。
2.口头语是基础,书面语在口头语的基础上形成。网络语可以认为是在书面语的基础上形成。
3.口头语的内容可以运用到书面语中去,书面语的内容也可以运用到口头语中。
4.口头语的内容有些难以运用到书面语中,比如,有些词有音而没字,有些表达方式写进书面语后没有相应的环境帮助理解。
书面语的内容有些也难以运用到口头语中。
5.网络语是新出现的语言的第三种表达方式,它与书面语和口头语应该也是可以互相应用的,也就是说书面语、口头语的表达方式可以运用到网络语中,网络语的表达方式也可以运用到书面语和口头语中。
当然,也有可能存在一些不能互相利用的表达方式。比如,机器的利用很大程度上要利用各种软件,如果没有相应的程序,有些字就写不出来。
网络语有软件,有键盘可以利用,书面语和口头语没有这些东西,所以网络上流行的表达方式书面语和口头语就不一定能用。
一、语言随着社会的分化而分化
二、社会方言
跑点、一级学科、二级学科、211工程、985工程;必修、选修、辅修
三、地域方言
(一)方言的成因
1.与中心区域不同的发展方向
2.在不同地区受不同的干扰
3.保留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
4.不同部族语言的残留
(二)方言的分类标准
(三)次方言
方言/次方言/方言片/地点方言
北方方言(官话区),华北官话,河北话,东北话,山东话(鲁语),胶东话(齐语)
河南话,江淮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晋方言?粤方言,广海(粤海),番禺、广州,南海、顺德,东莞,中山,三水、高要,四邑,高雷,钦廉,桂南,两阳?
四、亲属语言和语言的分类
(一)语言与方言
1.语言属于民族,不同的民族使用不同的语言。
(方言与亲属语言)
2.同一的语言使用相同的文字。
3.同一的语言有相同的历史文化背景。
4.同一的语言有共同的经济文化生活。
(二)亲属语言和语言的谱系分类(188页)
语系/语族/语支/(语群)/语言/方言/次方言/方言片/地点方言
主要语系(189页)
(三)世界主要语言及所属语系语族
汉语、英语、德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俄语、阿拉伯语、日语、印地语、马来语
五、语言的功能变化
(一)口头语体
1.通过嘴巴发出声音而进行交际。
2.在同一时间和空间进行。(电话可视为特殊的同一空间)。
3.可以借助语境、动作、表情,所以较简约,可以有各种省略。
4.即兴表达,边想边说,会有错漏,也会有废话。
5.即兴表达,不能太长。
(二)书面语体
1.通过文字表达而进行交际。
2.不在同一时间和空间进行。
3.没有语境、动作、表情可以借助,各种成分比较完整。
4.可以反复修改,所以一般比较规范,少有错漏。
5.可以反复看,句子可以长。
(三)网络语体
1.什么是网络语言
网络语是通过敲击计算机键盘或其它输入工具把信息输入计算机再通过由光纤或电波微波等构成的网络而进行交际。
手机短信可以列入这一类。
2.在虚拟的电子空间内,可以同一时间,也可以不在同一时间,还可以时间交错。
3.可以有图像、图形等作辅助。
(四)三种语体的比较
1.三种语言表达方式,差别在于所使用的工具和所处的时间与空间。
2.口头语是基础,书面语在口头语的基础上形成。网络语可以认为是在书面语的基础上形成。
3.口头语的内容可以运用到书面语中去,书面语的内容也可以运用到口头语中。
4.口头语的内容有些难以运用到书面语中,比如,有些词有音而没字,有些表达方式写进书面语后没有相应的环境帮助理解。
书面语的内容有些也难以运用到口头语中。
5.网络语是新出现的语言的第三种表达方式,它与书面语和口头语应该也是可以互相应用的,也就是说书面语、口头语的表达方式可以运用到网络语中,网络语的表达方式也可以运用到书面语和口头语中。
当然,也有可能存在一些不能互相利用的表达方式。比如,机器的利用很大程度上要利用各种软件,如果没有相应的程序,有些字就写不出来。
网络语有软件,有键盘可以利用,书面语和口头语没有这些东西,所以网络上流行的表达方式书面语和口头语就不一定能用。
第四节 语言的统一
一、语言随着社会的统一而统一
二、通用语、共同语、国语、官方语言
1.通用语
交谈双方共同约定的语言形式。
2.共同语
一个民族的全体成员或多数成员约定使用的语言形式。
3.国语
国家通过法律形式规定的公民应该的语言形式。
4.官方语言
国家通过法律或法规的形式规定在相关场合应该使用的语言形式。
三、共同语的规范
1.人为干预与约定俗成
语言在开始的时候是规则的,但过了一定的时候会产生变异,变得不规则,如L、R的出现,AB不AB等。不规则会使语言的使用变得难把握,所以就需要人为的干预。
2.人工语言与自然语言
方言是自然语言,共同语,尤其是汉族的共同语——普通话是半人工语言。
汉语的情况是:方言——口头语;共同语——书面语
四、语言的真正发展方向
实际上多数民族可能都是由若干小团体聚合而成的。这些小团体聚合在一起之后需要选择一个在新的大范围的交际工具,于是就在原先的各种小团体语言中寻找一种大家都能接受的语言形式,这样就形成了共同语,原先的小团体的语言形式就降格为方言。
梅州的客家话在这方面比较典型。
汉语、德语基本上都是这样形成的共同语。
一、语言随着社会的统一而统一
二、通用语、共同语、国语、官方语言
1.通用语
交谈双方共同约定的语言形式。
2.共同语
一个民族的全体成员或多数成员约定使用的语言形式。
3.国语
国家通过法律形式规定的公民应该的语言形式。
4.官方语言
国家通过法律或法规的形式规定在相关场合应该使用的语言形式。
三、共同语的规范
1.人为干预与约定俗成
语言在开始的时候是规则的,但过了一定的时候会产生变异,变得不规则,如L、R的出现,AB不AB等。不规则会使语言的使用变得难把握,所以就需要人为的干预。
2.人工语言与自然语言
方言是自然语言,共同语,尤其是汉族的共同语——普通话是半人工语言。
汉语的情况是:方言——口头语;共同语——书面语
四、语言的真正发展方向
实际上多数民族可能都是由若干小团体聚合而成的。这些小团体聚合在一起之后需要选择一个在新的大范围的交际工具,于是就在原先的各种小团体语言中寻找一种大家都能接受的语言形式,这样就形成了共同语,原先的小团体的语言形式就降格为方言。
梅州的客家话在这方面比较典型。
汉语、德语基本上都是这样形成的共同语。
第五节 语言的接触
一、语言成分的借用与吸收
1.音译词
(1)全音译
沙发(sofa)咖啡(coffee)巧克力(chocolate)
可口可乐(coca cola)坦克(tank)克隆(clone)
上面这种对外来词的翻译,是根据外语原词的读音,找出读音相同或相近似的汉字,用这些汉字来代表这个外语单词,这时的汉字只表示读音,而不表示意义。
(2)音译加注
除了上面这种翻译之外,有时候人们怕别人不明白这种音译词表示什么意思,于是就采用了音译加注的办法,比如:
士多店 (store+店) 、艾滋病 (AIDS+病)、因特网 (internet+网)、芭蕾舞( ballet+舞)、卡车(car+车)、沙丁鱼 (sardine+鱼)、高尔夫球 (golf+球)、保龄球 (bowling+球)、桑拿浴 (sauna+浴)、拉力赛 (rally+赛)、酒吧 (酒+bar) 、嘉年华会 (carnival+会)等。
(3)半截音译半截意译
呼拉圈 (hula-hoop)、冰淇淋 (ice-cream)、道林纸 (Dowling paper)、唐宁街 (Downing street)、新西兰(New Zealand)、绿卡 (green card)、纳米技术 (nano-technology)、
2.意译词
(1)整体意译:这种词不用外语原来的读音,只是把它的意思翻译过来。
电话(telephone) 银行(bank)
(2)仿译词:意译词是词的整体翻译,并没有哪部分对哪部分,
仿译词则有对应的部分.
足球(football)黑板(blackboard)软件(soft-ware)快餐(quick lunch)
3.借形词
(1)来自日语的借形词
这是汉语所独有的一种外来词类型,即把日语中用汉字记录的词直接吸收到汉语中来并按汉语普通话来读音。这类外来词十分奇特,它们用汉语材料构成,却又是地道的外来词。这部分外来词中,有的是日语赋予了汉语借词以新的意义,而汉语又从日语中借了回来。如“劳动、封建、反对、博士、学士”等就是汉语中原有的词,日语借去后表达新概念,而汉语又从日语中借了回来。而有的则是日语借用汉语材料构成新词,而这些新词又被汉语借用,如“哲学、共产、政党、支部、反应”等。
(2)借自外语字母
TV(电视)、MTV(音乐电视)、DVD(数字激光视盘)、VCD(激光视盘)、CD(激光唱盘)、CPU(中央处理器)、DOS(磁盘操作系统)、WTO(世界贸易组织)、BBS(网上讨论板)、QQ(网络聊天系统)、WC(厕所)、E-mail(电子邮件)、VIP(贵宾)等等,《现代汉语词典》收录了这样的词语上百条。
(3)字母加汉字
卡拉OK、CT检查、BP机、T恤衫、IC卡、SOS儿童村,这些是字母加汉字。
直接使用字母,可能跟想省事有关,因为有些翻译起来比较复杂,比如:
VCD (video-compact disc),翻译为“紧凑型的电视小光盘”;
DVD (digital video disc,得翻译为“数码影音光碟”或“数码电视光盘”;
DNA,翻译为“脱氧核糖核酸”。
另外,有些恐怕是难以用汉字来表示的。比如,“T恤衫”的T,是说那衣服的形状像T这个字母;“SOS儿童村”的SOS是国际求救信号;“卡拉OK”的OK就难以写出对应的汉字。
二、外来词语的翻译
1、翻译的形式
碰到外来的词语,有的人喜欢音译,有的人喜欢意译,这时候同一个事物就有可能产生两个语音形式,比如:
⑴既有音译又有意译的
telephone——德律风——电话 vitamin——维他命——维生素
Penicillin——盘尼西林——青霉素 Laser——镭射——激光
⑵音译不同的
有些外来词有两个表达形式,可能是因为方言翻译的缘故,也可能是理解的不同所造成。比如:sofa,有翻译为“沙发”的,有翻译为“梳化”的;chocolate,有翻译为“巧克力”的,有翻译为“朱古力”的;toffee,有翻译为“太妃糖”的,有翻译为“拖肥糖”的。AIDS,有翻译为“艾滋病”的,也有翻译为“爱滋病”或“爱之病”的;SARS,有翻译为“萨斯”的,也有翻译为“沙士”或“沙斯”的。
⑶意译不同的
有些外来词有两个表达形式,是不同的翻译者翻译成不同的汉语表达方式。比如,学者们按机器的工作原理把computer翻译为“电子计算机”,但普通老百姓则采用比喻的方式,把它双音节化为“电脑”。电脑所用的mouse,大陆翻译为“鼠标”,台湾翻译为“滑鼠”。Memory,有些学者翻译为“存储器”,有些学者翻译为“内存”。Salmon,有翻译为“鲑鱼”的,有叫“三文鱼”的,有叫“大马哈鱼”或“大麻哈鱼”的。
2、翻译形式的选择
意译词,使用本民族语言材料和语法规则构成,字面上通俗易懂,容易使人接受。比如像“电车、电灯、电视、电影、电话、电台”等等,假如音译,就有点不可想象。
音译词,直截了当,一看就知道是外来的,人的姓名就喜欢音译,
如green(格林)、brown(布朗)。
喜欢哪一样,有时还真说不清。美国的一种电脑品牌名叫apple,我们意译为“苹果”,容易使人理解接受,音译为“阿普”,就不如意译词通俗,而美国的一家电影公司fox,我们音译为“福克斯”,而不是按照实际意义用对应的词“狐狸”翻译,因为这个事物在西方表示聪明,是褒义词,而在汉语中代表狡猾,是贬义词,原义照搬,显然行不通。
英语中姓氏smith,含义是铁匠,可是翻译为史密斯,因为把“铁匠”作为姓氏在中国人看来很奇怪,不符合汉民族使用习惯心理。
英语 sience,最初音译为“赛因思”,后来意译为“科学”,双方并存并用一段时间,最后社会接纳了意译词“科学”,
Laser过去音译为“莱塞儿”,后来意译为“激光”,现在受港澳影响,又出现了另一个音译词“镭射”。
一个意思如果有两个表现形式的话在理解上是会造成混乱的,有时候会让人以为是两个词,两样东西,两个人。如英国球星Beckham,大陆翻译为“贝克汉姆”,香港翻译为“碧咸”。又如原柬埔寨国王Norodom Sihanouk,大陆翻译为“诺罗敦·西哈努克”,香港翻译为“撒汉诺”。如此等等,所以有必要进行规范。规范的总体做法:一是国家如果有法律法规规定的,按规定使用,二是按国际惯例,通常是保留音译而去掉意译,三是采取多数人惯用的说法。
音译词最好做到一是既贴近该词原来的外语读音,也贴近所用汉字普通话的读音,如“沙发”就比较接近普通话的读音,“梳化”距离普通话的读音就比较远,应该保留“沙发”而去掉“梳化”。“可口可乐”可以说是这方面成功的典型例子。
可口可乐,英文原名是coca cola,这是两种植物的合称,coca是一种叫“古柯”的植物叶子,cola则是产在非洲的“可乐树”,可乐树含有咖啡碱,以后用作饮料。最初,有人把cola 翻译为“柯拉”,“古柯”和“柯拉”连在一起就是“古柯柯拉”,还有人翻译成“蝌蚪啃蜡”。
hacker翻译成“黑客”,这也做到了形神兼备。“黑客”的发音接近于英语单词原来的发音,也符合它表达的意义。“黑客”指的是那些精通电脑并利用电脑蓄意破坏捣乱的人,他们躲在一个人们不知道的地方,对某个电脑或者某个电脑系统发动攻击,是电脑网络上的不速之客。
另外像“罗曼蒂克(romantic)、休克(shock)、维他命(vitamin)、幽默(humor)”等也不错,有学者称之为“音译兼意译”,即在音译的同时,又选用与原词意义相关的汉语语素意译,既照顾到原词的语音形式,又能显示意义,音义双关。
二、语言的转用(融合)
这指一个民族的全部或大部放弃本民族的语言而使用另一民族的语言。
据2005年09月28日16:46 生活报,目前我国能翻译满语书面语的不到50人,而精通者不到20人。在我国超过一千万的满族人口中,会说满语的不足百人,全国仅有黑龙江省富裕县达满柯友谊乡三家子村及黑河地区等一些满族村屯的部分满族老人和少数中年人会讲满语。(三家子村距齐齐哈尔市40余公里,齐嫩铁路在其东侧经过,西面就是著名的嫩江江套)
而据黑龙江省满语研究所的调查,三家子村作为国内满语研究的“活化石”,满语衰落趋势已经明显加速。
三、语言的混合
1.语言的混合指说话的时候把两种或多种语言形式混合在一起。通常情况是本族语的语法框架和词汇框架,加上外语的发音形式。
比如:
(1)语音的混合:
汪仲贤撰文《上海俗话图说》(上海社会出版社,1935年;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重新排版)第一就是“那摩温”,里头就引用当时的上海人学英语的洋泾浜歌诀:
来是“康姆”(come)去是“狗”(go),廿四铜钿“吞的福”(twenty four);
是叫“也司”(yes),勿叫“糯”(no);
如此如此“沙咸鱼沙”(so and so),真崭实货“佛立谷”(very good);
书上注明:洋泾浜歌诀,须带甬音,始能合韵。
再如:朋友friend,发音为[fεn]。
(2)词汇的混合如:先生sir。
(3)语法的混合:Afternoon my come.(洋泾浜英语)
I'll come in the afternoon.(标准英语)我今天下午来。(汉语翻译)
My no can.(洋泾浜英语)I cannot.(标准英语)我不能。(汉语翻译)
2.皮钦语(214页pidgin)
3.克里奥耳语(216页Créole)
皮钦语和克里奥耳语是混合语的两种形式,它们的的不同点是:皮钦语只局限于某个有限的范围使用,作为临时性的交际工具,是在一定场合下使用的特殊语言,不能作为母语学习,而克里奥耳语则可以被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使用,作为母语传递给下一代,成为某一语言社团的唯一的交际用语。
四、国际辅助语
某些学者人为创造出来的、为全世界的共同使用的沟通工具。
一、语言成分的借用与吸收
1.音译词
(1)全音译
沙发(sofa)咖啡(coffee)巧克力(chocolate)
可口可乐(coca cola)坦克(tank)克隆(clone)
上面这种对外来词的翻译,是根据外语原词的读音,找出读音相同或相近似的汉字,用这些汉字来代表这个外语单词,这时的汉字只表示读音,而不表示意义。
(2)音译加注
除了上面这种翻译之外,有时候人们怕别人不明白这种音译词表示什么意思,于是就采用了音译加注的办法,比如:
士多店 (store+店) 、艾滋病 (AIDS+病)、因特网 (internet+网)、芭蕾舞( ballet+舞)、卡车(car+车)、沙丁鱼 (sardine+鱼)、高尔夫球 (golf+球)、保龄球 (bowling+球)、桑拿浴 (sauna+浴)、拉力赛 (rally+赛)、酒吧 (酒+bar) 、嘉年华会 (carnival+会)等。
(3)半截音译半截意译
呼拉圈 (hula-hoop)、冰淇淋 (ice-cream)、道林纸 (Dowling paper)、唐宁街 (Downing street)、新西兰(New Zealand)、绿卡 (green card)、纳米技术 (nano-technology)、
2.意译词
(1)整体意译:这种词不用外语原来的读音,只是把它的意思翻译过来。
电话(telephone) 银行(bank)
(2)仿译词:意译词是词的整体翻译,并没有哪部分对哪部分,
仿译词则有对应的部分.
足球(football)黑板(blackboard)软件(soft-ware)快餐(quick lunch)
3.借形词
(1)来自日语的借形词
这是汉语所独有的一种外来词类型,即把日语中用汉字记录的词直接吸收到汉语中来并按汉语普通话来读音。这类外来词十分奇特,它们用汉语材料构成,却又是地道的外来词。这部分外来词中,有的是日语赋予了汉语借词以新的意义,而汉语又从日语中借了回来。如“劳动、封建、反对、博士、学士”等就是汉语中原有的词,日语借去后表达新概念,而汉语又从日语中借了回来。而有的则是日语借用汉语材料构成新词,而这些新词又被汉语借用,如“哲学、共产、政党、支部、反应”等。
(2)借自外语字母
TV(电视)、MTV(音乐电视)、DVD(数字激光视盘)、VCD(激光视盘)、CD(激光唱盘)、CPU(中央处理器)、DOS(磁盘操作系统)、WTO(世界贸易组织)、BBS(网上讨论板)、QQ(网络聊天系统)、WC(厕所)、E-mail(电子邮件)、VIP(贵宾)等等,《现代汉语词典》收录了这样的词语上百条。
(3)字母加汉字
卡拉OK、CT检查、BP机、T恤衫、IC卡、SOS儿童村,这些是字母加汉字。
直接使用字母,可能跟想省事有关,因为有些翻译起来比较复杂,比如:
VCD (video-compact disc),翻译为“紧凑型的电视小光盘”;
DVD (digital video disc,得翻译为“数码影音光碟”或“数码电视光盘”;
DNA,翻译为“脱氧核糖核酸”。
另外,有些恐怕是难以用汉字来表示的。比如,“T恤衫”的T,是说那衣服的形状像T这个字母;“SOS儿童村”的SOS是国际求救信号;“卡拉OK”的OK就难以写出对应的汉字。
二、外来词语的翻译
1、翻译的形式
碰到外来的词语,有的人喜欢音译,有的人喜欢意译,这时候同一个事物就有可能产生两个语音形式,比如:
⑴既有音译又有意译的
telephone——德律风——电话 vitamin——维他命——维生素
Penicillin——盘尼西林——青霉素 Laser——镭射——激光
⑵音译不同的
有些外来词有两个表达形式,可能是因为方言翻译的缘故,也可能是理解的不同所造成。比如:sofa,有翻译为“沙发”的,有翻译为“梳化”的;chocolate,有翻译为“巧克力”的,有翻译为“朱古力”的;toffee,有翻译为“太妃糖”的,有翻译为“拖肥糖”的。AIDS,有翻译为“艾滋病”的,也有翻译为“爱滋病”或“爱之病”的;SARS,有翻译为“萨斯”的,也有翻译为“沙士”或“沙斯”的。
⑶意译不同的
有些外来词有两个表达形式,是不同的翻译者翻译成不同的汉语表达方式。比如,学者们按机器的工作原理把computer翻译为“电子计算机”,但普通老百姓则采用比喻的方式,把它双音节化为“电脑”。电脑所用的mouse,大陆翻译为“鼠标”,台湾翻译为“滑鼠”。Memory,有些学者翻译为“存储器”,有些学者翻译为“内存”。Salmon,有翻译为“鲑鱼”的,有叫“三文鱼”的,有叫“大马哈鱼”或“大麻哈鱼”的。
2、翻译形式的选择
意译词,使用本民族语言材料和语法规则构成,字面上通俗易懂,容易使人接受。比如像“电车、电灯、电视、电影、电话、电台”等等,假如音译,就有点不可想象。
音译词,直截了当,一看就知道是外来的,人的姓名就喜欢音译,
如green(格林)、brown(布朗)。
喜欢哪一样,有时还真说不清。美国的一种电脑品牌名叫apple,我们意译为“苹果”,容易使人理解接受,音译为“阿普”,就不如意译词通俗,而美国的一家电影公司fox,我们音译为“福克斯”,而不是按照实际意义用对应的词“狐狸”翻译,因为这个事物在西方表示聪明,是褒义词,而在汉语中代表狡猾,是贬义词,原义照搬,显然行不通。
英语中姓氏smith,含义是铁匠,可是翻译为史密斯,因为把“铁匠”作为姓氏在中国人看来很奇怪,不符合汉民族使用习惯心理。
英语 sience,最初音译为“赛因思”,后来意译为“科学”,双方并存并用一段时间,最后社会接纳了意译词“科学”,
Laser过去音译为“莱塞儿”,后来意译为“激光”,现在受港澳影响,又出现了另一个音译词“镭射”。
一个意思如果有两个表现形式的话在理解上是会造成混乱的,有时候会让人以为是两个词,两样东西,两个人。如英国球星Beckham,大陆翻译为“贝克汉姆”,香港翻译为“碧咸”。又如原柬埔寨国王Norodom Sihanouk,大陆翻译为“诺罗敦·西哈努克”,香港翻译为“撒汉诺”。如此等等,所以有必要进行规范。规范的总体做法:一是国家如果有法律法规规定的,按规定使用,二是按国际惯例,通常是保留音译而去掉意译,三是采取多数人惯用的说法。
音译词最好做到一是既贴近该词原来的外语读音,也贴近所用汉字普通话的读音,如“沙发”就比较接近普通话的读音,“梳化”距离普通话的读音就比较远,应该保留“沙发”而去掉“梳化”。“可口可乐”可以说是这方面成功的典型例子。
可口可乐,英文原名是coca cola,这是两种植物的合称,coca是一种叫“古柯”的植物叶子,cola则是产在非洲的“可乐树”,可乐树含有咖啡碱,以后用作饮料。最初,有人把cola 翻译为“柯拉”,“古柯”和“柯拉”连在一起就是“古柯柯拉”,还有人翻译成“蝌蚪啃蜡”。
hacker翻译成“黑客”,这也做到了形神兼备。“黑客”的发音接近于英语单词原来的发音,也符合它表达的意义。“黑客”指的是那些精通电脑并利用电脑蓄意破坏捣乱的人,他们躲在一个人们不知道的地方,对某个电脑或者某个电脑系统发动攻击,是电脑网络上的不速之客。
另外像“罗曼蒂克(romantic)、休克(shock)、维他命(vitamin)、幽默(humor)”等也不错,有学者称之为“音译兼意译”,即在音译的同时,又选用与原词意义相关的汉语语素意译,既照顾到原词的语音形式,又能显示意义,音义双关。
二、语言的转用(融合)
这指一个民族的全部或大部放弃本民族的语言而使用另一民族的语言。
据2005年09月28日16:46 生活报,目前我国能翻译满语书面语的不到50人,而精通者不到20人。在我国超过一千万的满族人口中,会说满语的不足百人,全国仅有黑龙江省富裕县达满柯友谊乡三家子村及黑河地区等一些满族村屯的部分满族老人和少数中年人会讲满语。(三家子村距齐齐哈尔市40余公里,齐嫩铁路在其东侧经过,西面就是著名的嫩江江套)
而据黑龙江省满语研究所的调查,三家子村作为国内满语研究的“活化石”,满语衰落趋势已经明显加速。
三、语言的混合
1.语言的混合指说话的时候把两种或多种语言形式混合在一起。通常情况是本族语的语法框架和词汇框架,加上外语的发音形式。
比如:
(1)语音的混合:
汪仲贤撰文《上海俗话图说》(上海社会出版社,1935年;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重新排版)第一就是“那摩温”,里头就引用当时的上海人学英语的洋泾浜歌诀:
来是“康姆”(come)去是“狗”(go),廿四铜钿“吞的福”(twenty four);
是叫“也司”(yes),勿叫“糯”(no);
如此如此“沙咸鱼沙”(so and so),真崭实货“佛立谷”(very good);
书上注明:洋泾浜歌诀,须带甬音,始能合韵。
再如:朋友friend,发音为[fεn]。
(2)词汇的混合如:先生sir。
(3)语法的混合:Afternoon my come.(洋泾浜英语)
I'll come in the afternoon.(标准英语)我今天下午来。(汉语翻译)
My no can.(洋泾浜英语)I cannot.(标准英语)我不能。(汉语翻译)
2.皮钦语(214页pidgin)
3.克里奥耳语(216页Créole)
皮钦语和克里奥耳语是混合语的两种形式,它们的的不同点是:皮钦语只局限于某个有限的范围使用,作为临时性的交际工具,是在一定场合下使用的特殊语言,不能作为母语学习,而克里奥耳语则可以被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使用,作为母语传递给下一代,成为某一语言社团的唯一的交际用语。
四、国际辅助语
某些学者人为创造出来的、为全世界的共同使用的沟通工具。
第六节 语言与历史文化
一、语言与社会经济生活
1.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词语
饺子dumpling(with meat and vegetable stuffing用肉和蔬菜做的馅)。
dumpling有人音译为“当普林”。根据《新英汉词典》中的英文解释,Dumpling指的是“皮包馅”,这里的皮甚至包括了树叶,所以不单饺子是Dumpling,包子也是Dumpling,汤圆是Dumpling,就连粽子也是Dumpling。这么说起来,Dumpling更像是一种烹饪法,而不是一类食品的名字。
如今,在国外,不同的Dumpling还是有不同的中文名的:馄饨(wonton)、烧卖( siew mai)、虾饺(harkao);“锅贴”(guotie/potstickers)(煎的饺子)、小笼包(small cage-steamedbun/xiaolongbao)、汤圆(tangyuan)。
馒头steamed bun; steamed bread(蒸的面包),筷子chopsticks,
京剧Beijing opera(北京歌剧)。点心dim sum。饮茶Yum Cha
改革开放、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下乡、下海、下岗、下课
2.不同语言的概念义不同
uncle-伯、叔、舅、姑父、姨父,brother——兄、弟、堂兄弟、表兄弟
3.不同语言的附加义不同
狐狸——狡猾,fox——聪明;王八——1、鳖;2、奸妇的丈夫
cuckold——奸妇的丈夫,tortoise——乌龟
王八蛋——1、鳖生的蛋;2、私生子、杂种;Bastard——私生子、杂种
二、语言与地名
1、地名与民族活动
彝族的地名——者,者腊、者兔、者太壮族的地名——那,那耶、那能、那伦
苗族的地名——加,加鸠、加榜、加勉
侗族的地名——宰,宰荡、宰帮、宰林岑,岑珠、岑胖、岑娥
2.地名与历史
海珠、海印、镇海楼
3.地名与环境
海螺沟、攀枝花、江门、澳门、香港
三、语言与人名
1、名字与民族传统:汉族传统姓名:姓+辈分+名(算过八字之后所采用)
2、名字与父母的希望
3、名字与时代
4、名字与地域
四、语言与民族文化心态
冰清玉洁、松柏常青、龟蛇长寿、鸳鸯戏水、猪狗不如
第四章 语音
第一节 语音的属性
一、物理属性
1.语音首先是一种声音。所有声音都是物体的振动所造成的,所以语音具有物理属性。
2.“音高、音长、音重、音质”是物理属性的四要素。
二、生理属性
1.语音这种声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所产生的,所以语音具有生理属性。
2.人的发音器官由三部分所组成:
⑴动力源:肺和气管
⑵发音体:喉头和声带
⑶共鸣器:口腔、鼻腔和咽腔
三、社会属性
人的发音器官结构是一样的,由此,全人类所发的音也应该是一样的,但为什么不同的人群所用的语言又互相听不懂呢?这主要就是人们对语音的使用不一样:
⑴选择不同的音;
英语选择了th,汉语普通话选择了zh、ch、sh。
r所表示的,有些是舌尖后音,有些是闪音,有些是颤音。
⑵选了相同的音但有不同的组合;
zcs英语有普通话也有,aoe也如此,但两者的组合有不同的方式。英语有so,普通话就没有so。普通话没有zo、co、so,粤方言就有zo、co、so。
英语和普通话都有,但英语有[ki:](写作key:钥匙)这样的组合,普通话却没有相同的组合。
⑶虽是相同的组合但可能与不同的意义相联系。如[mei],英文写作may,是“可以”的意思;汉文写作“妹”。
人们对语音的不同使用,是在不同的社会中进行的,所以属于社会属性。
一、语言与社会经济生活
1.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词语
饺子dumpling(with meat and vegetable stuffing用肉和蔬菜做的馅)。
dumpling有人音译为“当普林”。根据《新英汉词典》中的英文解释,Dumpling指的是“皮包馅”,这里的皮甚至包括了树叶,所以不单饺子是Dumpling,包子也是Dumpling,汤圆是Dumpling,就连粽子也是Dumpling。这么说起来,Dumpling更像是一种烹饪法,而不是一类食品的名字。
如今,在国外,不同的Dumpling还是有不同的中文名的:馄饨(wonton)、烧卖( siew mai)、虾饺(harkao);“锅贴”(guotie/potstickers)(煎的饺子)、小笼包(small cage-steamedbun/xiaolongbao)、汤圆(tangyuan)。
馒头steamed bun; steamed bread(蒸的面包),筷子chopsticks,
京剧Beijing opera(北京歌剧)。点心dim sum。饮茶Yum Cha
改革开放、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下乡、下海、下岗、下课
2.不同语言的概念义不同
uncle-伯、叔、舅、姑父、姨父,brother——兄、弟、堂兄弟、表兄弟
3.不同语言的附加义不同
狐狸——狡猾,fox——聪明;王八——1、鳖;2、奸妇的丈夫
cuckold——奸妇的丈夫,tortoise——乌龟
王八蛋——1、鳖生的蛋;2、私生子、杂种;Bastard——私生子、杂种
二、语言与地名
1、地名与民族活动
彝族的地名——者,者腊、者兔、者太壮族的地名——那,那耶、那能、那伦
苗族的地名——加,加鸠、加榜、加勉
侗族的地名——宰,宰荡、宰帮、宰林岑,岑珠、岑胖、岑娥
2.地名与历史
海珠、海印、镇海楼
3.地名与环境
海螺沟、攀枝花、江门、澳门、香港
三、语言与人名
1、名字与民族传统:汉族传统姓名:姓+辈分+名(算过八字之后所采用)
2、名字与父母的希望
3、名字与时代
4、名字与地域
四、语言与民族文化心态
冰清玉洁、松柏常青、龟蛇长寿、鸳鸯戏水、猪狗不如
第四章 语音
第一节 语音的属性
一、物理属性
1.语音首先是一种声音。所有声音都是物体的振动所造成的,所以语音具有物理属性。
2.“音高、音长、音重、音质”是物理属性的四要素。
二、生理属性
1.语音这种声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所产生的,所以语音具有生理属性。
2.人的发音器官由三部分所组成:
⑴动力源:肺和气管
⑵发音体:喉头和声带
⑶共鸣器:口腔、鼻腔和咽腔
三、社会属性
人的发音器官结构是一样的,由此,全人类所发的音也应该是一样的,但为什么不同的人群所用的语言又互相听不懂呢?这主要就是人们对语音的使用不一样:
⑴选择不同的音;
英语选择了th,汉语普通话选择了zh、ch、sh。
r所表示的,有些是舌尖后音,有些是闪音,有些是颤音。
⑵选了相同的音但有不同的组合;
zcs英语有普通话也有,aoe也如此,但两者的组合有不同的方式。英语有so,普通话就没有so。普通话没有zo、co、so,粤方言就有zo、co、so。
英语和普通话都有,但英语有[ki:](写作key:钥匙)这样的组合,普通话却没有相同的组合。
⑶虽是相同的组合但可能与不同的意义相联系。如[mei],英文写作may,是“可以”的意思;汉文写作“妹”。
人们对语音的不同使用,是在不同的社会中进行的,所以属于社会属性。
第二节 语音的分类
一、最小的语音单位:从音质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是音素。
根据发音特点,音素可以分为元音和辅音两大类。
二、元音
(一)最主要特点:发音时气流在口腔不受阻碍。
1、由于不受阻碍,所以发音器官各部分是均衡受力的;
2、由于不受阻碍,所以音波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3、由于不受阻碍,所以元音的形成主要依靠口腔形状的变化。
⑴舌位高低 ⑵舌位前后 ⑶嘴唇圆展
4、舌面元音舌位图(教材60页)
(二)舌尖元音和卷舌元音
三、辅音
(一)最主要特点:发音时气流在口腔或多或少要受到一定的阻碍。
1、由于受阻碍,所以发音器官各部分是不均衡受力的;
2、由于受阻碍,所以音波的发展是没有规律的;
3、由于受阻碍,所以辅音的形成就要考虑与阻碍气流有关的一些因素。
⑴发音部位:阻挡气流的发音器官
⑵发音方法:释放气流的方法
(二)其它附带条件
1、清浊(声带是否颤动)2、送气与否(气流是否强烈)
3、口音还是鼻音 4、呼气还是吸气(教材67页辅音表)
四、乐音与噪音
(一)乐音与元音
音波有规则的音是乐音。元音是纯乐音。
(二)噪音与辅音
音波无规则的音是噪音。辅音的其中一种是噪音。
(三)乐音+噪音
语音是混合波,以乐音为主,噪音为辅的音叫“半元音”。
(四)噪音+乐音
以噪音为主,乐音为辅的音叫“浊辅音”。
┌元音——————乐音
语音┤ ┌清辅音——噪音
└辅音┼浊辅音——噪音+乐音
└半元音——乐音+噪音
一、最小的语音单位:从音质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是音素。
根据发音特点,音素可以分为元音和辅音两大类。
二、元音
(一)最主要特点:发音时气流在口腔不受阻碍。
1、由于不受阻碍,所以发音器官各部分是均衡受力的;
2、由于不受阻碍,所以音波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3、由于不受阻碍,所以元音的形成主要依靠口腔形状的变化。
⑴舌位高低 ⑵舌位前后 ⑶嘴唇圆展
4、舌面元音舌位图(教材60页)
(二)舌尖元音和卷舌元音
三、辅音
(一)最主要特点:发音时气流在口腔或多或少要受到一定的阻碍。
1、由于受阻碍,所以发音器官各部分是不均衡受力的;
2、由于受阻碍,所以音波的发展是没有规律的;
3、由于受阻碍,所以辅音的形成就要考虑与阻碍气流有关的一些因素。
⑴发音部位:阻挡气流的发音器官
⑵发音方法:释放气流的方法
(二)其它附带条件
1、清浊(声带是否颤动)2、送气与否(气流是否强烈)
3、口音还是鼻音 4、呼气还是吸气(教材67页辅音表)
四、乐音与噪音
(一)乐音与元音
音波有规则的音是乐音。元音是纯乐音。
(二)噪音与辅音
音波无规则的音是噪音。辅音的其中一种是噪音。
(三)乐音+噪音
语音是混合波,以乐音为主,噪音为辅的音叫“半元音”。
(四)噪音+乐音
以噪音为主,乐音为辅的音叫“浊辅音”。
┌元音——————乐音
语音┤ ┌清辅音——噪音
└辅音┼浊辅音——噪音+乐音
└半元音——乐音+噪音
第三节 音位
一、什么是音位
音素实际上是从发音角度划分的最小语音单位,只要有一个发音条件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是形成了不同的音。例如:
双唇│送气│清 │
[b]+ - -
[p]+ - +
[t]- - +
[p‘] + + +
在对语音的使用中,人们有时候会忽略语音的一些细小差别,把两个甚至更多的音混同为一个音来使用。例如普通话会把[b]与[p]、[d]与[t]、[a]与[A]等混为一个音,英语会把[p]与[p`]、[t]与[t`]混为一个音。所谓混为一个音是说把这些音互换时不会形成不同的意思,因而人们把它们等同于一个音来使用。这种把几个音混同为一个音来使用,理论上就说是“把几个音素合并为一个音位”。
音位是从使用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
二、音位与音素的比较
1.音素是从发音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音位是从使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
2.音素是唯一的,一个音素就是一个音,一个音位则可能只包含一个音,也可能包含若干个音。
3.人类发音器官的生理结构是相同的,所以,人类所能发的声音是一样的,也就是说,音素是全人类一致的。
语音的使用是因社会而异的,不同的社会对语音的使用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语音系统。
全人类相同的音素可以使用共同的记音符号。我们现在有这么一套记音符号——国际音标。理论上国际音标可以用来记录世界上所有的语言。
不同的语言有各自的记录音位的符号,不同语言的拼音字母记录的就是该种语言的音位系统。
三、音位的确定
1.对立与互补
不同的音素进入组合的同一位置,如果能形成不同的意思,我们就说这些音素处于对立位置。
不同的音素进入组合的同一位置,如果不能形成不同的意思,我们就说这些音素处于互补位置。
凡是处于对立位置的音,我们就把它们处理成不同的音位。
凡是处于互补位置的音,人们就采用第二个原则——语音相似原则。虽然互补,但不相似的还是确定为不同的音位,既互补,又相似的则合并为一个音位。例如:
一、什么是音位
音素实际上是从发音角度划分的最小语音单位,只要有一个发音条件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是形成了不同的音。例如:
双唇│送气│清 │
[b]+ - -
[p]+ - +
[t]- - +
[p‘] + + +
在对语音的使用中,人们有时候会忽略语音的一些细小差别,把两个甚至更多的音混同为一个音来使用。例如普通话会把[b]与[p]、[d]与[t]、[a]与[A]等混为一个音,英语会把[p]与[p`]、[t]与[t`]混为一个音。所谓混为一个音是说把这些音互换时不会形成不同的意思,因而人们把它们等同于一个音来使用。这种把几个音混同为一个音来使用,理论上就说是“把几个音素合并为一个音位”。
音位是从使用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
二、音位与音素的比较
1.音素是从发音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音位是从使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
2.音素是唯一的,一个音素就是一个音,一个音位则可能只包含一个音,也可能包含若干个音。
3.人类发音器官的生理结构是相同的,所以,人类所能发的声音是一样的,也就是说,音素是全人类一致的。
语音的使用是因社会而异的,不同的社会对语音的使用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语音系统。
全人类相同的音素可以使用共同的记音符号。我们现在有这么一套记音符号——国际音标。理论上国际音标可以用来记录世界上所有的语言。
不同的语言有各自的记录音位的符号,不同语言的拼音字母记录的就是该种语言的音位系统。
三、音位的确定
1.对立与互补
不同的音素进入组合的同一位置,如果能形成不同的意思,我们就说这些音素处于对立位置。
不同的音素进入组合的同一位置,如果不能形成不同的意思,我们就说这些音素处于互补位置。
凡是处于对立位置的音,我们就把它们处理成不同的音位。
凡是处于互补位置的音,人们就采用第二个原则——语音相似原则。虽然互补,但不相似的还是确定为不同的音位,既互补,又相似的则合并为一个音位。例如:
声调 \
声母
p
韵母
A 爸
a
i 必
u 不
声母
p
韵母
A 爸
a
i 必
u 不
声调 \
声母
p 爸
p` 怕
m 骂
f 发 韵母
A
2.音位的内涵
音位是具体语言中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⑴依前所述,音位是属于具体语言的(不同的方言也有不同的音位系统)。
⑵依前所述,音位是有区别意义的作用的。
⑶依前所述,从使用的角度看,音位是最小的语音单位。
3.音位变体
一个音位中所包含的音素,我们称之为这个音位的音位变体。
例如普通话的/a/包括[a][A][α][ε];英语的/a/包括[ei][][]
四、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
1.音质音位
汉语的音节是声、韵、调三位一体的,前面我们已经论证过充当声母的辅音和充当韵母的元音都可以构成音位。由元音构成的音位叫“元音音位”;由辅音构成的音位叫“辅音音位”。元音和辅音都是音素,所以元音音位和辅音音位可以合称为“音素音位”。
音素是从音质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所以音素音位又可以称为“音质音位”。
2.非音质音位
在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只是更换了声母部分和韵母部分,声调部分我们还没有更换。声调部分是否可以更换呢?答案是肯定的。
声调
55八,35拔214把,51爸
声母
p 韵母
A
由此可见,从表义的角度看,声调的性质跟声母和韵母是相同的,或者说跟元音和辅音的作用是相同的。声调也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声调符合音位的定义,所以声调也是一种音位。
声调是一种音位,但声调不是一种音质,声调的不同是由音高构成的,所以声调是一种音高音位。
由音高、音长、音重构成的音位统称“非音质音位”。
3.音段音位和超音段音位
音质音位在发音时总要在时间上占据一定的距离,所以人们又称之为“音段音位”;音高、音长、音重总是附在音质上体现出来的,不专门占有时间距离,所以又称为“超音段音位”。
┌音高——声调
│音长 ┌舌面元音
┌物理属性┤ ┌元音┤
│ │音重 │ └舌尖元音
│ └音质——音素┤ ┌发音部位
┏自然属性┤ └辅音┤
┃(发音)│ └发音方法
┃ │ ┌动力源
语音┫ └生理属性┼发音体
┃ └共鸣器
┃
┃ ┌音质音位
┗社会属性——音位┤
(使用) └非音质音位
声母
p 爸
p` 怕
m 骂
f 发 韵母
A
2.音位的内涵
音位是具体语言中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⑴依前所述,音位是属于具体语言的(不同的方言也有不同的音位系统)。
⑵依前所述,音位是有区别意义的作用的。
⑶依前所述,从使用的角度看,音位是最小的语音单位。
3.音位变体
一个音位中所包含的音素,我们称之为这个音位的音位变体。
例如普通话的/a/包括[a][A][α][ε];英语的/a/包括[ei][][]
四、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
1.音质音位
汉语的音节是声、韵、调三位一体的,前面我们已经论证过充当声母的辅音和充当韵母的元音都可以构成音位。由元音构成的音位叫“元音音位”;由辅音构成的音位叫“辅音音位”。元音和辅音都是音素,所以元音音位和辅音音位可以合称为“音素音位”。
音素是从音质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所以音素音位又可以称为“音质音位”。
2.非音质音位
在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只是更换了声母部分和韵母部分,声调部分我们还没有更换。声调部分是否可以更换呢?答案是肯定的。
声调
55八,35拔214把,51爸
声母
p 韵母
A
由此可见,从表义的角度看,声调的性质跟声母和韵母是相同的,或者说跟元音和辅音的作用是相同的。声调也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声调符合音位的定义,所以声调也是一种音位。
声调是一种音位,但声调不是一种音质,声调的不同是由音高构成的,所以声调是一种音高音位。
由音高、音长、音重构成的音位统称“非音质音位”。
3.音段音位和超音段音位
音质音位在发音时总要在时间上占据一定的距离,所以人们又称之为“音段音位”;音高、音长、音重总是附在音质上体现出来的,不专门占有时间距离,所以又称为“超音段音位”。
┌音高——声调
│音长 ┌舌面元音
┌物理属性┤ ┌元音┤
│ │音重 │ └舌尖元音
│ └音质——音素┤ ┌发音部位
┏自然属性┤ └辅音┤
┃(发音)│ └发音方法
┃ │ ┌动力源
语音┫ └生理属性┼发音体
┃ └共鸣器
┃
┃ ┌音质音位
┗社会属性——音位┤
(使用) └非音质音位
第四节 音位的聚合
一、区别特征
每个音都会有一定的特征,音与音之间总会有一定的差别,能够把此音与彼音区别开的特征我们就称为“区别特征”。由前面的介绍可知,每个音都由若干个要素所构成:
前 高 圆唇 舌面
/y/ + + + +
/i/ + + - +
/a/ + - - +
/A/ - - - +
/o/ - - + +
/u/ - + + +
一、区别特征
每个音都会有一定的特征,音与音之间总会有一定的差别,能够把此音与彼音区别开的特征我们就称为“区别特征”。由前面的介绍可知,每个音都由若干个要素所构成:
前 高 圆唇 舌面
/y/ + + + +
/i/ + + - +
/a/ + - - +
/A/ - - - +
/o/ - - + +
/u/ - + + +
双唇 送气 清 塞音
/b/+ - - +
/p/+ - + +
/p`/+ + + +
/t`/- + + +
/t/- - + +
/d/- - - +
音与音之间的不同要素就形成了音与音之间的区别特征。
二、聚合群
1.音位可以根据不同的特征形成不同的聚合群,如元音、辅音,或塞音、擦音;双唇音、舌尖前音等。
2.平行、对称是音位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
⑴结构系统的平行、对称
双唇 舌尖 舌根
不送气 p t k
送气 p` t` k`
鼻音 m n
⑵组合能力的平行、对称
拿汉语来说,其中的一个音可以做声母的话,其余的就都可以做声母,其中一个音可以做韵尾的话,其余的音也就都可以做韵尾。
在普通话中,只有[]不是声母。事实上,[]在历史上是曾经做过声母的,在现代方言中也还做着声母。如北方方言中的爱念[ai51];“安念[an55]。广州话中的我
在普通话中,n、都是韵尾,只有m不是韵尾。事实上,m在历史上也曾经做过韵尾,在现代方言中,m也仍然是韵尾。如广州话中的“敢” “心”“侵”。
“p、t、k”也曾经是韵尾。“p、t、k”充当韵尾的韵叫“入声韵”。
/b/+ - - +
/p/+ - + +
/p`/+ + + +
/t`/- + + +
/t/- - + +
/d/- - - +
音与音之间的不同要素就形成了音与音之间的区别特征。
二、聚合群
1.音位可以根据不同的特征形成不同的聚合群,如元音、辅音,或塞音、擦音;双唇音、舌尖前音等。
2.平行、对称是音位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
⑴结构系统的平行、对称
双唇 舌尖 舌根
不送气 p t k
送气 p` t` k`
鼻音 m n
⑵组合能力的平行、对称
拿汉语来说,其中的一个音可以做声母的话,其余的就都可以做声母,其中一个音可以做韵尾的话,其余的音也就都可以做韵尾。
在普通话中,只有[]不是声母。事实上,[]在历史上是曾经做过声母的,在现代方言中也还做着声母。如北方方言中的爱念[ai51];“安念[an55]。广州话中的我
在普通话中,n、都是韵尾,只有m不是韵尾。事实上,m在历史上也曾经做过韵尾,在现代方言中,m也仍然是韵尾。如广州话中的“敢” “心”“侵”。
“p、t、k”也曾经是韵尾。“p、t、k”充当韵尾的韵叫“入声韵”。
第五节 音位的组合
一、音节
发音时肌肉的一次紧张过程:起点→渐强→音峰→渐弱→结束。
一个音节至少包含一个元音。如果只有一个元音,那么这个元音就是这个音节的音峰。如果不止一个元音,那么开口度最大的元音是音峰。元音前的辅音的紧张是迅速增强的,元音后的辅音的紧张是逐步减弱的。例如:
普通话的“酸”suan :
a
u↗ ↘
s↗ ↘n
英语的stand(站立):
a
t↗ ↘n
s↗ ↘d
二、语流音变
1.定义
语流:说话时所形成的一系列语音。
语流音变:在语流中某个音受相邻音的影响而发生临时的变化,这就叫“语流音变”。比如普通话的“一”在语流中要视后面音节的声调而变为第二声或第四声;普通话两个第三声连读时前一个会变成第二声。
2.语流音变现象
⑴同化:例如普通话的“音变”[inpian]→[impian]。
⑵异化:例如普通话的上上连读,前一个变成阳平。
⑶弱化:例如普通话的轻声音节。又如其它元音转化为中央元音。
⑷脱落:普通话的儿化音节(在有韵尾的时候首先要去掉韵尾才能卷舌)。
⑸增音:例如普通话语气词“啊”的变化。
第五章 语法
第一节 语法与语法单位
一、什么是语法:人们说话时虽然可以一次只说一个词,如:
问:谁? 答:我。
但是总的来说,这种情况所占的比例是很小的,因为语言是用来传情表意的,单个儿的词语虽然也能表达一定的意义,但其所能表达的意义毕竟比较简单,要表达复杂的意义就必须把词语组织起来。
客观世界是立体的,而语言的表达却是线条的,也就说语言与所要表达的客观世界其实是不对等的,这种不对等也就造成了矛盾——线性的语言如何表现立体的客观世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不同的人群在不同的语言中采用了不同的表达方式,有的人采用了无标志的做法:依靠语序的排列,依靠语调的变化来组织词语;有的人则采用了在语流中设置标志的做法:依靠词语的词形变化,虚词的使用来组织词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 The people republic of china;China people republic
综合而言,所谓语法,其实是同一个言语群体内部大家约定俗成的一套语言表达方式,一套大家需要共同遵守的组合规则,或者说是大家长期形成的一种说话习惯。比如,
“关”“门”“了”这三个词按说应该有6种组合模式:
关门了,关了门,门关了,门了关,了关门,了门关
但人们只用前3种而不用后3种,于是就说前3种是组合规则,后3种不是组合规则。
又比如:“给”是一个动作,这个动作必然要有人发出,动作必然会涉及到要给的东西,还会涉及到给谁,关系大体如下:
他
↗
我→给
↘
钱
要把这个关系变成线性,就必须考虑“他”和“钱”的排列,在普通话里,人们约定了,先说“他”(也就是人),再说“钱”(也就是物),大家都遵循这个约定,那么,这个约定就成了规则。
再比如:设动词=V,动词的否定式=不V,那么,动词的正反问=V不V
若V=AB,那么,V不V=AB不AB
若AB=休息、睡觉、学习、考虑、挖掘……
那么,AB不AB=休息不休息
睡觉不睡觉
学习不学习
…………
但是现在许多人,尤其是南方人改变了这个规则,许多人把AB不AB改成了A不AB。正因为是许多人改了,所以A不AB也就成了一条规则。
二、语法规则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语言单位实际上是处于一个坐标体系当中,因此每个语言单位都应该有两种关系:一种是横向的组合关系,一种是纵向的聚合关系,语法规则是由组合引起的,因此也就与这两种关系有关。
1.组合规则
语法单位一个接着一个组合起来的规则叫做语法的组合规则。这里头包含了哪些语素能与哪些语素相组合;哪些词能与哪些词相组合,如果不止两个词相组合的话,词语如何排列;词语如何与语调相结合等。
2.聚合规则
语法单位与语法单位的组合,实际上不是某个语法单位与另一个语法单位的组合,而是某类语法单位与另一个类的语法单位的组合。比如:
我 昨天 要 关 门
你 今天 准备 开 窗
他 明天 想 锁 抽屉
人家 后天 肯定 修 柜子
人们使用的词语很多,如果要一个一个地记住它们的组合规则也很麻烦,记住一类与一类的组合规则相对要容易一些,所以还要有一个语法单位的分类规则,即聚合规则。语法单位的分类规则就是语法单位的聚合规则。
三、 语法单位
(一)什么是语法单位
在语法这个层面使用的单位叫“语法单位”。语法单位首先应该是音义结合单位,其次,语法研究的最大单位是句子,所以语法单位应该小于或等于句子。可以这样说,除了句子之外,凡是能在句子内部的组合的某一位置上被替换下来的片断也都是语法单位。比如:
我看书。我看新书。我看爸爸给我买的新书。
其中“书”“新书”“爸爸给我买的新书”就是可以互相替换的片断,所以都是语法单位。
“书”“新书”“爸爸给我买的新书”是大小不等的,所以语法单位可以根据大小进行分类。从小到大一般依次为:语素、词、词组、句子。
(二)语法单位
1.句子
最大的语法单位是句子。
句子是交际的基本单位。说话是一次较大的语音停顿就是一个句子。例如:
问:你手里拿的是什么?答:笔。问:什么笔?答:钢笔。
2.语素
最小的音义结合单位是语素。
在汉语里,一个汉字通常表达的就是一个语素,如:天、地、水、火、人、手、吃、喝、哭、笑、好、坏。
当然,也不是一个汉字就一定是一个语素,如“玻、璃、芙、蓉、疙、瘩、葡、萄”等单个汉字就没有意义,必须与别的字组合在一起才有意义。
在汉语中,外来词、连绵词所包含的语素都不止一个汉字。
3.词
一般认为,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就是词。
⑴不能独立运用的不是词,如:民、习、果、童、伟、丽、貌、祖、藉、般
⑵“能够独立运用”指能独立成句或不需要别的词语的帮助就能独立进入句子。
能够独立成句的是实词。能够独立进入句子的是虚词。
⑶两个能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组合在一起之后所表达的意义只是原有两个意义的简单相加而不能产生一个新的意义的,这样的组合体不应该是词而应该是词组。如:
黑布:黑色的布(词组)黑板:教学用具(词)
喝水:(词组)喝墨水:上学、有文化(词)
即使如“红壤”(可以解释为“红色的土壤”,但一般特指“铁铝含量高,酸性强的土壤”)、“红叶” (可以解释为“红色的树叶”,但一般特指“枫树、黄栌、槭树等的叶子”。这些树的叶子秋天会变红)。
⑷词的形式应该有一定的变化。比如:
汉语的动词可以作ABAB的变化:
研究研究、考虑考虑、学习学习、锻炼锻炼、改进改进、参考参考
汉语的形容词可以作AABB的变化:
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安安稳稳、干干净净、老老实实、马马虎虎
不过,目前还不是所有的词都有形式(形态)变化,词的确定标准,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4.词组——简单地说,词与词的组合体就叫做词组。
⑴这个组合体必须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义。
⑵所表达的意义一般是构成这个词组的词的意义的简单相加。如:
做作业、写文章、开汽车、玩游戏、改计划、完成任务
一、音节
发音时肌肉的一次紧张过程:起点→渐强→音峰→渐弱→结束。
一个音节至少包含一个元音。如果只有一个元音,那么这个元音就是这个音节的音峰。如果不止一个元音,那么开口度最大的元音是音峰。元音前的辅音的紧张是迅速增强的,元音后的辅音的紧张是逐步减弱的。例如:
普通话的“酸”suan :
a
u↗ ↘
s↗ ↘n
英语的stand(站立):
a
t↗ ↘n
s↗ ↘d
二、语流音变
1.定义
语流:说话时所形成的一系列语音。
语流音变:在语流中某个音受相邻音的影响而发生临时的变化,这就叫“语流音变”。比如普通话的“一”在语流中要视后面音节的声调而变为第二声或第四声;普通话两个第三声连读时前一个会变成第二声。
2.语流音变现象
⑴同化:例如普通话的“音变”[inpian]→[impian]。
⑵异化:例如普通话的上上连读,前一个变成阳平。
⑶弱化:例如普通话的轻声音节。又如其它元音转化为中央元音。
⑷脱落:普通话的儿化音节(在有韵尾的时候首先要去掉韵尾才能卷舌)。
⑸增音:例如普通话语气词“啊”的变化。
第五章 语法
第一节 语法与语法单位
一、什么是语法:人们说话时虽然可以一次只说一个词,如:
问:谁? 答:我。
但是总的来说,这种情况所占的比例是很小的,因为语言是用来传情表意的,单个儿的词语虽然也能表达一定的意义,但其所能表达的意义毕竟比较简单,要表达复杂的意义就必须把词语组织起来。
客观世界是立体的,而语言的表达却是线条的,也就说语言与所要表达的客观世界其实是不对等的,这种不对等也就造成了矛盾——线性的语言如何表现立体的客观世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不同的人群在不同的语言中采用了不同的表达方式,有的人采用了无标志的做法:依靠语序的排列,依靠语调的变化来组织词语;有的人则采用了在语流中设置标志的做法:依靠词语的词形变化,虚词的使用来组织词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 The people republic of china;China people republic
综合而言,所谓语法,其实是同一个言语群体内部大家约定俗成的一套语言表达方式,一套大家需要共同遵守的组合规则,或者说是大家长期形成的一种说话习惯。比如,
“关”“门”“了”这三个词按说应该有6种组合模式:
关门了,关了门,门关了,门了关,了关门,了门关
但人们只用前3种而不用后3种,于是就说前3种是组合规则,后3种不是组合规则。
又比如:“给”是一个动作,这个动作必然要有人发出,动作必然会涉及到要给的东西,还会涉及到给谁,关系大体如下:
他
↗
我→给
↘
钱
要把这个关系变成线性,就必须考虑“他”和“钱”的排列,在普通话里,人们约定了,先说“他”(也就是人),再说“钱”(也就是物),大家都遵循这个约定,那么,这个约定就成了规则。
再比如:设动词=V,动词的否定式=不V,那么,动词的正反问=V不V
若V=AB,那么,V不V=AB不AB
若AB=休息、睡觉、学习、考虑、挖掘……
那么,AB不AB=休息不休息
睡觉不睡觉
学习不学习
…………
但是现在许多人,尤其是南方人改变了这个规则,许多人把AB不AB改成了A不AB。正因为是许多人改了,所以A不AB也就成了一条规则。
二、语法规则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语言单位实际上是处于一个坐标体系当中,因此每个语言单位都应该有两种关系:一种是横向的组合关系,一种是纵向的聚合关系,语法规则是由组合引起的,因此也就与这两种关系有关。
1.组合规则
语法单位一个接着一个组合起来的规则叫做语法的组合规则。这里头包含了哪些语素能与哪些语素相组合;哪些词能与哪些词相组合,如果不止两个词相组合的话,词语如何排列;词语如何与语调相结合等。
2.聚合规则
语法单位与语法单位的组合,实际上不是某个语法单位与另一个语法单位的组合,而是某类语法单位与另一个类的语法单位的组合。比如:
我 昨天 要 关 门
你 今天 准备 开 窗
他 明天 想 锁 抽屉
人家 后天 肯定 修 柜子
人们使用的词语很多,如果要一个一个地记住它们的组合规则也很麻烦,记住一类与一类的组合规则相对要容易一些,所以还要有一个语法单位的分类规则,即聚合规则。语法单位的分类规则就是语法单位的聚合规则。
三、 语法单位
(一)什么是语法单位
在语法这个层面使用的单位叫“语法单位”。语法单位首先应该是音义结合单位,其次,语法研究的最大单位是句子,所以语法单位应该小于或等于句子。可以这样说,除了句子之外,凡是能在句子内部的组合的某一位置上被替换下来的片断也都是语法单位。比如:
我看书。我看新书。我看爸爸给我买的新书。
其中“书”“新书”“爸爸给我买的新书”就是可以互相替换的片断,所以都是语法单位。
“书”“新书”“爸爸给我买的新书”是大小不等的,所以语法单位可以根据大小进行分类。从小到大一般依次为:语素、词、词组、句子。
(二)语法单位
1.句子
最大的语法单位是句子。
句子是交际的基本单位。说话是一次较大的语音停顿就是一个句子。例如:
问:你手里拿的是什么?答:笔。问:什么笔?答:钢笔。
2.语素
最小的音义结合单位是语素。
在汉语里,一个汉字通常表达的就是一个语素,如:天、地、水、火、人、手、吃、喝、哭、笑、好、坏。
当然,也不是一个汉字就一定是一个语素,如“玻、璃、芙、蓉、疙、瘩、葡、萄”等单个汉字就没有意义,必须与别的字组合在一起才有意义。
在汉语中,外来词、连绵词所包含的语素都不止一个汉字。
3.词
一般认为,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就是词。
⑴不能独立运用的不是词,如:民、习、果、童、伟、丽、貌、祖、藉、般
⑵“能够独立运用”指能独立成句或不需要别的词语的帮助就能独立进入句子。
能够独立成句的是实词。能够独立进入句子的是虚词。
⑶两个能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组合在一起之后所表达的意义只是原有两个意义的简单相加而不能产生一个新的意义的,这样的组合体不应该是词而应该是词组。如:
黑布:黑色的布(词组)黑板:教学用具(词)
喝水:(词组)喝墨水:上学、有文化(词)
即使如“红壤”(可以解释为“红色的土壤”,但一般特指“铁铝含量高,酸性强的土壤”)、“红叶” (可以解释为“红色的树叶”,但一般特指“枫树、黄栌、槭树等的叶子”。这些树的叶子秋天会变红)。
⑷词的形式应该有一定的变化。比如:
汉语的动词可以作ABAB的变化:
研究研究、考虑考虑、学习学习、锻炼锻炼、改进改进、参考参考
汉语的形容词可以作AABB的变化:
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安安稳稳、干干净净、老老实实、马马虎虎
不过,目前还不是所有的词都有形式(形态)变化,词的确定标准,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4.词组——简单地说,词与词的组合体就叫做词组。
⑴这个组合体必须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义。
⑵所表达的意义一般是构成这个词组的词的意义的简单相加。如:
做作业、写文章、开汽车、玩游戏、改计划、完成任务
第二节 语法单位的组合
一、组合的类型
(一)语素的组合
1.语素的分类
⑴词根:词汇意义比较具体的语素。一个词的词义的主要体现者。例如:
火车、电灯
什么是“火”什么是“车”,什么是“电”什么是“灯”,这些都是可以解释的。
又如:阿姨、桌子
什么是“姨”,这是可以解释的,但什么是“阿”则是难以解释的,所以“姨”是词根,“阿”是词缀。同理,“桌”是词根,“子”是词缀。
⑵词缀:词汇意义相对较弱,有的甚至比较虚幻,在词的结构中主要起构词要素作用的语素。如前面所说的“阿”“子”,再如汉语中非儿化的“儿”,非年纪大的“老”等。
还要注意的是《现代汉语通论》所提及的“类词缀”。
⑶词尾:起表示一定语法意义作用的语素。
汉语没有这种东西,可参考英语中“数”“时”“体”等的变化。
2.语素组合的类别
⑴复合词(词根+词根)
Ⅰ.陈述
已知——————未知
陈述对象————陈述内容
什么(谁)——-怎么样
心 得(疼)
气 愤(喘、粗)
Ⅱ.支配 涉及、支配
动作————————事物
美 容
管 家
有 限
Ⅲ.偏正
什么—-(的)-—什么
新 潮
贵 族
冰 箱
怎么——————动
腾 飞
倾 销
笔 直
Ⅳ.并列
什么—-—和—-—什么
美 好
思 想
质 量
Ⅴ.述补
动——(得)——怎么样
提 高
说 服
立 正
名称+单位量
书本、枪支、人口、房间
⑵派生词(词根+词缀;词缀+词根)
Ⅰ.阿姨、老虎 Ⅱ.椅子、墨水儿、看头
⑶词干与词尾
Ⅰ.词干:单独一个词根独立成词时,就是一个词根单独构成一个词干。
“词根+词根”构成词时,“词根+词根”构成一个词干。
“词根+词缀”或“词缀+词根”构成词时,
“词根+词缀”或“词缀+词根”构成一个词干。
Ⅱ.词尾是相对于词干而言的。汉语现在没有词尾。
Book+s=books Work+er+s=workers
⑷重叠词——词根重叠而构成,如:
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叔叔、婶婶,刚刚、仅仅、偏偏
注意,重叠的词根是可以单独成词的,如“爸爸”可以单独说“爸”,“刚刚”可以单独说“刚”。仅仅是音节重叠的不一定是重叠词。如:奶奶、爷爷、姥姥,明明(看见)、潺潺、哗哗。不能单独成词的叫叠音词。
(二)词的组合
1.基本组合:基本组合也就是“词+词”的组合。词与词组合构成词组。
⑴实词+实词
Ⅰ.主谓 Ⅱ.动宾 Ⅲ.偏正 Ⅳ.联合 Ⅴ.述补
⑵实词+虚词——“的”字词组
⑶虚词+实词:Ⅰ.介词词组Ⅱ.所字词组
2.一般组合
⑴基本词组+基本词组——词组充当成分,连谓句,兼语句,复句
⑵含有助词的组合:好书 好的书 很好 很地好*
⑶含有语气词的组合
⑷含有形态变化的组合
(三)词组的组合归根到底也是词的组合
(四)句子的构成
[(若干词+句调)+语境]+文化背景
他走了两天了。 他在路上走了两天了。
他离开此地两天了。 他离开人世两天了。
送村长的是老李的儿子。老李的儿子为村长送行。
老李把儿子送给了村长。老李的儿子送村长东西。
一、组合的类型
(一)语素的组合
1.语素的分类
⑴词根:词汇意义比较具体的语素。一个词的词义的主要体现者。例如:
火车、电灯
什么是“火”什么是“车”,什么是“电”什么是“灯”,这些都是可以解释的。
又如:阿姨、桌子
什么是“姨”,这是可以解释的,但什么是“阿”则是难以解释的,所以“姨”是词根,“阿”是词缀。同理,“桌”是词根,“子”是词缀。
⑵词缀:词汇意义相对较弱,有的甚至比较虚幻,在词的结构中主要起构词要素作用的语素。如前面所说的“阿”“子”,再如汉语中非儿化的“儿”,非年纪大的“老”等。
还要注意的是《现代汉语通论》所提及的“类词缀”。
⑶词尾:起表示一定语法意义作用的语素。
汉语没有这种东西,可参考英语中“数”“时”“体”等的变化。
2.语素组合的类别
⑴复合词(词根+词根)
Ⅰ.陈述
已知——————未知
陈述对象————陈述内容
什么(谁)——-怎么样
心 得(疼)
气 愤(喘、粗)
Ⅱ.支配 涉及、支配
动作————————事物
美 容
管 家
有 限
Ⅲ.偏正
什么—-(的)-—什么
新 潮
贵 族
冰 箱
怎么——————动
腾 飞
倾 销
笔 直
Ⅳ.并列
什么—-—和—-—什么
美 好
思 想
质 量
Ⅴ.述补
动——(得)——怎么样
提 高
说 服
立 正
名称+单位量
书本、枪支、人口、房间
⑵派生词(词根+词缀;词缀+词根)
Ⅰ.阿姨、老虎 Ⅱ.椅子、墨水儿、看头
⑶词干与词尾
Ⅰ.词干:单独一个词根独立成词时,就是一个词根单独构成一个词干。
“词根+词根”构成词时,“词根+词根”构成一个词干。
“词根+词缀”或“词缀+词根”构成词时,
“词根+词缀”或“词缀+词根”构成一个词干。
Ⅱ.词尾是相对于词干而言的。汉语现在没有词尾。
Book+s=books Work+er+s=workers
⑷重叠词——词根重叠而构成,如:
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叔叔、婶婶,刚刚、仅仅、偏偏
注意,重叠的词根是可以单独成词的,如“爸爸”可以单独说“爸”,“刚刚”可以单独说“刚”。仅仅是音节重叠的不一定是重叠词。如:奶奶、爷爷、姥姥,明明(看见)、潺潺、哗哗。不能单独成词的叫叠音词。
(二)词的组合
1.基本组合:基本组合也就是“词+词”的组合。词与词组合构成词组。
⑴实词+实词
Ⅰ.主谓 Ⅱ.动宾 Ⅲ.偏正 Ⅳ.联合 Ⅴ.述补
⑵实词+虚词——“的”字词组
⑶虚词+实词:Ⅰ.介词词组Ⅱ.所字词组
2.一般组合
⑴基本词组+基本词组——词组充当成分,连谓句,兼语句,复句
⑵含有助词的组合:好书 好的书 很好 很地好*
⑶含有语气词的组合
⑷含有形态变化的组合
(三)词组的组合归根到底也是词的组合
(四)句子的构成
[(若干词+句调)+语境]+文化背景
他走了两天了。 他在路上走了两天了。
他离开此地两天了。 他离开人世两天了。
送村长的是老李的儿子。老李的儿子为村长送行。
老李把儿子送给了村长。老李的儿子送村长东西。
二、组合的手段
1、词语的排列顺序
2、虚词的使用
3、语气、语调的使用,尤其是语气副词和语气词的使用
4、形态变化与词语标记
It’s rather windy today.(今天风挺大)
You promised to write the article,you must do it.
三、组合的层次性
1、客观现象本身具有层次性
2、立体变线条所造成的问题
3、套合造成的层次
4、词语组合的先后顺序造成层次
5、词组充当句子成分
1、词语的排列顺序
2、虚词的使用
3、语气、语调的使用,尤其是语气副词和语气词的使用
4、形态变化与词语标记
It’s rather windy today.(今天风挺大)
You promised to write the article,you must do it.
三、组合的层次性
1、客观现象本身具有层次性
2、立体变线条所造成的问题
3、套合造成的层次
4、词语组合的先后顺序造成层次
5、词组充当句子成分
四、组合的递归性
1、任何复杂形式的理解都可以回归到最原始的形式。
2、一个形式可以在组合中反复地使用。
1、任何复杂形式的理解都可以回归到最原始的形式。
2、一个形式可以在组合中反复地使用。
五、语法范畴
由一定的语法形式体现出来的语法意义的类。
性数,格,时,体,人称,态
由一定的语法形式体现出来的语法意义的类。
性数,格,时,体,人称,态
第三节 语法单位的聚合
一、聚合群的分类标准
(一)意义标准
我们在这里以词这一级为例子。
语法单位都是表达一定意义的,比如每个词都有一定的词义。词义代表的是一定的现实现象。现实现象是可以分类的,所以词可以按词义进行分类。例如,表示行为动作变化的是动词,表示事物名称的是名词,表示性质状态的是形容词,等等。
(二)形式标准
有人认为,词义需要分析判断才能了解,有时判断如果不准确就容易出现问题,比如“标准”“规范”是什么类的词?所以应该以词的外部形态作此类的判断标准,比如在汉语里“_子”“_儿”“_头”“阿_”这样一些结构是名词的标志,“_化”是动词的结构,在英语里,“_ing”是动词的标志,“_er”是名词的标志,等等。
问题是实际上大多数的词语是没有外在标志的,所以采用形式标准不能解决问题。
(三)分布标准
目前较普遍采用的是分布标准。分布标准主要就是考察一个在组合时出现在组合的审美位置上,前面或后面能与其它的什么词语相组合,通常采用如下的方法来考察:
句子成分 不+ 很+ +着 +的 数量+
名 词 主语宾语 - - - + +
动 词 谓语 + - + + -
形容词 谓语定语 + + - + -
副 词 状语 - - - - -
区别词 定语 - - - + -
一、聚合群的分类标准
(一)意义标准
我们在这里以词这一级为例子。
语法单位都是表达一定意义的,比如每个词都有一定的词义。词义代表的是一定的现实现象。现实现象是可以分类的,所以词可以按词义进行分类。例如,表示行为动作变化的是动词,表示事物名称的是名词,表示性质状态的是形容词,等等。
(二)形式标准
有人认为,词义需要分析判断才能了解,有时判断如果不准确就容易出现问题,比如“标准”“规范”是什么类的词?所以应该以词的外部形态作此类的判断标准,比如在汉语里“_子”“_儿”“_头”“阿_”这样一些结构是名词的标志,“_化”是动词的结构,在英语里,“_ing”是动词的标志,“_er”是名词的标志,等等。
问题是实际上大多数的词语是没有外在标志的,所以采用形式标准不能解决问题。
(三)分布标准
目前较普遍采用的是分布标准。分布标准主要就是考察一个在组合时出现在组合的审美位置上,前面或后面能与其它的什么词语相组合,通常采用如下的方法来考察:
句子成分 不+ 很+ +着 +的 数量+
名 词 主语宾语 - - - + +
动 词 谓语 + - + + -
形容词 谓语定语 + + - + -
副 词 状语 - - - - -
区别词 定语 - - - + -
词一般应该包括:语义特征、语法特征和语法功能三个方面。如:
1.名词
1.1 语义特征: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1.2例词
1.2.1一般名词与专有名词
1.2.1.1专有名词
某项客观现象独有的名称。例如:
⑴国名:中国、印度尼西亚 ⑵地名:广东、珠江、雅加达、棉兰
⑶人名:李白、杜甫 ⑷特别事物:太阳、月亮、长城、故宫
⑸机构名称: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 ⑹书刊名称:羊城晚报、人民文学
⑺科技术语:元素、语法、词类
1.2.1.2一般名词
一类客观现象的通用名称。例如:
水、火、山、河、田、土、手、脚、猫、狗
老师、同学、朋友、课本、字典、飞机、汽车
1.2.2抽象名词与具体名词
1.2.2.1抽象名词
存在于人的思想、理念中的各种想法。例如:
精神、文化、思想、道德、概念、气氛、水平、感情
1.2.2.2具体名词
可以感知的物品的名称。例如:石头、桌子、玻璃、星星、课本、毛笔
1.2.3方位词
表示方向或相对位置的名称的词,分单纯方位词和合成方位词两种。
1.2.3.1单纯方位词
包括:东、西、南、北、中、上、下、左、右、里、内、外、前、后、间、旁
1.2.3.2合成方位词
东 西 南 北 中 上 下 左 右 里 内 外 前 后 间 旁
前
加 以 + + + + - + + - - - + + + + - -
之 - - - - + + + - - - + + + + + -
后 边 + + + + - + + + + + - + + + - +
面 + + + + - + + + + + - + + + - -
加 头 + + + + - + + - - + - + + + - -
方 + + + + - + + + + - - - + + - -
1.2.4 时间名词
表示时间的词。例如:
今年、昨天、早晨、上午、晚上、现在、刚才、冬天、春节、从前、最近、往常
1.2.5处所名词
前面所列表国名、定名、机构名,建筑名,以及可以独用的方位词都是表处所的词。
1.3 语法特征
1.3.1前面可以加上数量词组。例如:
一本书、两张桌子、三艘船、四把电风扇、五个人
1.3.2汉语没有“数”的形式变化,无论几本书,“书”的写法是不变的。例如:
一本书、两本书、十本书
但是,汉语可以在指人的名词后面加上“们”表示多数。例如:
女士们、先生们、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孩子们
1.3.3前面不可以加副词,这是名词与其它词类的显著差别。例如:
不能:不汽车、不电灯、不同学、不课本
不能:很飞机、很粮食、很房子、很蔬菜
1.3.4不能重叠,有些单音节的名词转化为量词后可以重叠,重叠后有遍指(全部)的意思。例如:天天、人人、家家、村村
1.4语法功能
1.4.1主要作主语(句子的陈述对象)和宾语(动作所涉及或支配的对象)。例如:
学 校 正 在 招 收 新 生。
=====[ ]——- ~~~~~
主 语 状 语 述 语 宾 语
1.4.2也可以作定语(修饰语)。例如:
教 室 的 窗 户 又 大 又 亮。
( ) ==== ――――――
定 语 主语 谓 语
1.4.3在一些说明性或判断性的语句里作谓语。例如:
他 广 东 人。
== ――――
昨天 星期天。
==== ―――
1.4.4作状语
1.4.4.1作状语的主要是时间名词。例如:
他 昨 天 来 过。
==[ ] -〈 〉
他 现 在 在 学 校。
==[ ]――~~~~~
1.4.4.2一般名词也有作状语的,不过不多,主要用在表示动作的方式、手段和状态方面。例如:
这个重任就历史地落在了我们的肩上。
[ ]
这批货必须现金支付。
[ ]
元素是客观存在的,但元素在客观世界中又几乎不单独存在,元素间总以一定的形式结合在一起,所以要了解元素就总要对物质进行分解。
与此相似,词是客观存在的,有些词可以单独存在,单独构成句子,有些词是不能单独构成句子的,对这些不能单独构成句子的词同样要通过分解才能认识。
1.名词
1.1 语义特征: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1.2例词
1.2.1一般名词与专有名词
1.2.1.1专有名词
某项客观现象独有的名称。例如:
⑴国名:中国、印度尼西亚 ⑵地名:广东、珠江、雅加达、棉兰
⑶人名:李白、杜甫 ⑷特别事物:太阳、月亮、长城、故宫
⑸机构名称: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 ⑹书刊名称:羊城晚报、人民文学
⑺科技术语:元素、语法、词类
1.2.1.2一般名词
一类客观现象的通用名称。例如:
水、火、山、河、田、土、手、脚、猫、狗
老师、同学、朋友、课本、字典、飞机、汽车
1.2.2抽象名词与具体名词
1.2.2.1抽象名词
存在于人的思想、理念中的各种想法。例如:
精神、文化、思想、道德、概念、气氛、水平、感情
1.2.2.2具体名词
可以感知的物品的名称。例如:石头、桌子、玻璃、星星、课本、毛笔
1.2.3方位词
表示方向或相对位置的名称的词,分单纯方位词和合成方位词两种。
1.2.3.1单纯方位词
包括:东、西、南、北、中、上、下、左、右、里、内、外、前、后、间、旁
1.2.3.2合成方位词
东 西 南 北 中 上 下 左 右 里 内 外 前 后 间 旁
前
加 以 + + + + - + + - - - + + + + - -
之 - - - - + + + - - - + + + + + -
后 边 + + + + - + + + + + - + + + - +
面 + + + + - + + + + + - + + + - -
加 头 + + + + - + + - - + - + + + - -
方 + + + + - + + + + - - - + + - -
1.2.4 时间名词
表示时间的词。例如:
今年、昨天、早晨、上午、晚上、现在、刚才、冬天、春节、从前、最近、往常
1.2.5处所名词
前面所列表国名、定名、机构名,建筑名,以及可以独用的方位词都是表处所的词。
1.3 语法特征
1.3.1前面可以加上数量词组。例如:
一本书、两张桌子、三艘船、四把电风扇、五个人
1.3.2汉语没有“数”的形式变化,无论几本书,“书”的写法是不变的。例如:
一本书、两本书、十本书
但是,汉语可以在指人的名词后面加上“们”表示多数。例如:
女士们、先生们、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孩子们
1.3.3前面不可以加副词,这是名词与其它词类的显著差别。例如:
不能:不汽车、不电灯、不同学、不课本
不能:很飞机、很粮食、很房子、很蔬菜
1.3.4不能重叠,有些单音节的名词转化为量词后可以重叠,重叠后有遍指(全部)的意思。例如:天天、人人、家家、村村
1.4语法功能
1.4.1主要作主语(句子的陈述对象)和宾语(动作所涉及或支配的对象)。例如:
学 校 正 在 招 收 新 生。
=====[ ]——- ~~~~~
主 语 状 语 述 语 宾 语
1.4.2也可以作定语(修饰语)。例如:
教 室 的 窗 户 又 大 又 亮。
( ) ==== ――――――
定 语 主语 谓 语
1.4.3在一些说明性或判断性的语句里作谓语。例如:
他 广 东 人。
== ――――
昨天 星期天。
==== ―――
1.4.4作状语
1.4.4.1作状语的主要是时间名词。例如:
他 昨 天 来 过。
==[ ] -〈 〉
他 现 在 在 学 校。
==[ ]――~~~~~
1.4.4.2一般名词也有作状语的,不过不多,主要用在表示动作的方式、手段和状态方面。例如:
这个重任就历史地落在了我们的肩上。
[ ]
这批货必须现金支付。
[ ]
元素是客观存在的,但元素在客观世界中又几乎不单独存在,元素间总以一定的形式结合在一起,所以要了解元素就总要对物质进行分解。
与此相似,词是客观存在的,有些词可以单独存在,单独构成句子,有些词是不能单独构成句子的,对这些不能单独构成句子的词同样要通过分解才能认识。
二、定类与兼类
(一)定类
各种语言都有一些词固定地只能属于某一类词,如“太阳”“月亮”“山坡”“河流”等只能属于名词;“吃”“走”“笑”“骂”一般只能是动词;“好”“坏”“高”“矮”一般只能是形容词;“很”“非常”“已经”“正在”只能是副词。
(二)兼类
语言中也有一些词显示出两类或两类以上的词的特点,于是我们就说这些词是兼类词。例如:“代表”“指挥”“学习”“研究”“劳动”等,既可以是动词,也可以是名词。
汉语里也有一些最终是通过改变音调而把两类词分开的,如:
背bèi——bēi好hǎo――hào钉dīng――dìng
也有一些是通过轻声或儿化相区别的,如:
画――画儿 盖――盖儿 地道dìdào――dìdao大爷dàyé――dàye
三、类别系统
词类系统可以是一个从大到小,层层相叠的系统。目前对词类的系统研究还很粗糙,系统的构架还很简单,研究得最多的可能是动词,所以动词的系统相比之下是比较详细的。
┌受事宾语
┌体词性宾语┼施事宾语
│ └当事宾语
┌带单宾语动词┼谓词性宾语
│ │
┌及物动词┤ └体词谓词宾语
│ │
动词┤ └带双宾语动词
│ ┌普通动词
└不及物动词┼趋向动词
└能愿动词
第四节 变换
一、什么是变换
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句子是大同小异的,是由一些相同的词语通过不同的组合所构成的。 比如:“我做完作业了”和“作业我做完了”。
如果我们认为,语言的组合是具有一些基本模式的,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这些模式相互之间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转换。比如,如果我们把“我做完作业了”看成是一种基本模式,那么我们就可以把“作业我做完了”看成是把“我做完作业了”中“作业”提到“我做完了”的前面而构成的。也就是说,一些大同小异的句子之间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互相转换,这种转换我们也叫做变换。
基本句 一般主谓句 我做完作业了
变式句 主谓谓语句(话题句) 作业我做完了
把字句 (处置句) 我把作业做完了
被字句 (被动句) 作业被我做完了
二、变换的方式
一般认为,变换有如下这样一些主要方式。
1.移位
如前面所列:我做完作业了——→作业我做完了;我不喝酒了——→酒我不喝了
2.替换:我不喝酒了——→我不喝茶了;我不喝酒了——→我不喝酒吗
3.添加:我上街了——→我不上街了;酒我喝了——→酒被我喝了
4.删除:我不交作业了——→我交作业了;我没去过北京——→我去过北京
三、变换的作用
1.识别形异而实同的结构。比如,人们一般都把量词分为物量(名量)和动量两种。表示事物的量的是名量,例如:一把风扇、一支铅笔、一盏电灯、一瓶水
表示行为动作的量的是动量,比如:走一趟、看一遍、去一次、打一下
另外还有表示时间的量的时量。 吃了一碗饭、喝了一口水、买了两本书、写了两行字
动量和时量出现在动词后面时充当的是补语,如:洗了一次、说了一遍、走了一趟
有学者却认为:如果进行变换对比的话,我们会发现,不论是“动+名量”,还是“动+动量/时量”,它们的变换形式是一样的,比如:
动词
+
名量 买一本
写一行
吃一碗 买了/过一本 买一本书 买他一两本 一本也没买
写了/过一行 写一行字 写他一两行 一行也没写
吃了/过一碗 吃一碗饭 吃他一两碗 一碗也没吃
动词
+
动量 走一趟
看一遍
去一次 走了/过一趟 走一趟路 走他一两趟 一趟也没走
看了/过一遍 看一遍书 看他一两遍 一遍也没看
洗了/过一次 洗一次衣服 洗他一两次 一次也没洗
动词
+
时量 住一天
干一年
等一小时 住了/过一天 住一天旅馆 住他一两天 一天也没住
干了/过一年 干一年活 干他一两年 一年也没干?
等了/过一小时 等一小时人 等他一两小时 一小时也没等
变换的形式一样,语法性质就应该一样,所以,我们可以把“动+名量”是“动+动量”“动+时量”统一为“动+量”。“动+量”都是述宾结构。
不过,如果采用归纳法,最好穷尽所有的方面。句式的变换,最好能穷尽所有的变换方式。我们如果采用把字句,就会发现,“动+名量”可以变换而“动+动量”和“动+时量”不能变换。如:吃一碗 → 把一碗都吃了 走一趟 → 把一趟都走了*
住一天 → 把一天都住了*
2.弄清词义的细微差别,使语法规则更精细。比如:
在教室看书 → 把书看在教室 ×在黑板写字 → 把字写在黑板 √
在食堂吃饭 → 把饭吃在食堂 ×在山坡种树 → 把树种在山坡 √
为什么有的可以变成把字句有的不可以,研究后发现,能变成把字句的其动词具有附着义,不能变成把字句的,其动词没有附着义。由此,我们至少可以把动词分成有附着义和没有附着义这么两类。
锅里冒着黑烟 → 锅里正在冒着黑烟 √
黑烟冒在锅里 ×
洞里藏着老虎 → 洞里正在藏着老虎 ×
老虎藏在洞里 √
嘴里嚼着糖果 → 嘴里正在嚼着糖果 √
糖果嚼在嘴里 √
3.可以分化一些歧义句。比如教材所列的“通知”类动词和“采购”类动词。
请的人还没有来 → 施事:发邀请的人还没有来
受事:被邀请的人还没有来
约的人还没有来 → 施事:约人来的那个人还没有来
受事:被约请的人还没有来
“买的人还没有来”则不会有歧义。
(一)定类
各种语言都有一些词固定地只能属于某一类词,如“太阳”“月亮”“山坡”“河流”等只能属于名词;“吃”“走”“笑”“骂”一般只能是动词;“好”“坏”“高”“矮”一般只能是形容词;“很”“非常”“已经”“正在”只能是副词。
(二)兼类
语言中也有一些词显示出两类或两类以上的词的特点,于是我们就说这些词是兼类词。例如:“代表”“指挥”“学习”“研究”“劳动”等,既可以是动词,也可以是名词。
汉语里也有一些最终是通过改变音调而把两类词分开的,如:
背bèi——bēi好hǎo――hào钉dīng――dìng
也有一些是通过轻声或儿化相区别的,如:
画――画儿 盖――盖儿 地道dìdào――dìdao大爷dàyé――dàye
三、类别系统
词类系统可以是一个从大到小,层层相叠的系统。目前对词类的系统研究还很粗糙,系统的构架还很简单,研究得最多的可能是动词,所以动词的系统相比之下是比较详细的。
┌受事宾语
┌体词性宾语┼施事宾语
│ └当事宾语
┌带单宾语动词┼谓词性宾语
│ │
┌及物动词┤ └体词谓词宾语
│ │
动词┤ └带双宾语动词
│ ┌普通动词
└不及物动词┼趋向动词
└能愿动词
第四节 变换
一、什么是变换
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句子是大同小异的,是由一些相同的词语通过不同的组合所构成的。 比如:“我做完作业了”和“作业我做完了”。
如果我们认为,语言的组合是具有一些基本模式的,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这些模式相互之间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转换。比如,如果我们把“我做完作业了”看成是一种基本模式,那么我们就可以把“作业我做完了”看成是把“我做完作业了”中“作业”提到“我做完了”的前面而构成的。也就是说,一些大同小异的句子之间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互相转换,这种转换我们也叫做变换。
基本句 一般主谓句 我做完作业了
变式句 主谓谓语句(话题句) 作业我做完了
把字句 (处置句) 我把作业做完了
被字句 (被动句) 作业被我做完了
二、变换的方式
一般认为,变换有如下这样一些主要方式。
1.移位
如前面所列:我做完作业了——→作业我做完了;我不喝酒了——→酒我不喝了
2.替换:我不喝酒了——→我不喝茶了;我不喝酒了——→我不喝酒吗
3.添加:我上街了——→我不上街了;酒我喝了——→酒被我喝了
4.删除:我不交作业了——→我交作业了;我没去过北京——→我去过北京
三、变换的作用
1.识别形异而实同的结构。比如,人们一般都把量词分为物量(名量)和动量两种。表示事物的量的是名量,例如:一把风扇、一支铅笔、一盏电灯、一瓶水
表示行为动作的量的是动量,比如:走一趟、看一遍、去一次、打一下
另外还有表示时间的量的时量。 吃了一碗饭、喝了一口水、买了两本书、写了两行字
动量和时量出现在动词后面时充当的是补语,如:洗了一次、说了一遍、走了一趟
有学者却认为:如果进行变换对比的话,我们会发现,不论是“动+名量”,还是“动+动量/时量”,它们的变换形式是一样的,比如:
动词
+
名量 买一本
写一行
吃一碗 买了/过一本 买一本书 买他一两本 一本也没买
写了/过一行 写一行字 写他一两行 一行也没写
吃了/过一碗 吃一碗饭 吃他一两碗 一碗也没吃
动词
+
动量 走一趟
看一遍
去一次 走了/过一趟 走一趟路 走他一两趟 一趟也没走
看了/过一遍 看一遍书 看他一两遍 一遍也没看
洗了/过一次 洗一次衣服 洗他一两次 一次也没洗
动词
+
时量 住一天
干一年
等一小时 住了/过一天 住一天旅馆 住他一两天 一天也没住
干了/过一年 干一年活 干他一两年 一年也没干?
等了/过一小时 等一小时人 等他一两小时 一小时也没等
变换的形式一样,语法性质就应该一样,所以,我们可以把“动+名量”是“动+动量”“动+时量”统一为“动+量”。“动+量”都是述宾结构。
不过,如果采用归纳法,最好穷尽所有的方面。句式的变换,最好能穷尽所有的变换方式。我们如果采用把字句,就会发现,“动+名量”可以变换而“动+动量”和“动+时量”不能变换。如:吃一碗 → 把一碗都吃了 走一趟 → 把一趟都走了*
住一天 → 把一天都住了*
2.弄清词义的细微差别,使语法规则更精细。比如:
在教室看书 → 把书看在教室 ×在黑板写字 → 把字写在黑板 √
在食堂吃饭 → 把饭吃在食堂 ×在山坡种树 → 把树种在山坡 √
为什么有的可以变成把字句有的不可以,研究后发现,能变成把字句的其动词具有附着义,不能变成把字句的,其动词没有附着义。由此,我们至少可以把动词分成有附着义和没有附着义这么两类。
锅里冒着黑烟 → 锅里正在冒着黑烟 √
黑烟冒在锅里 ×
洞里藏着老虎 → 洞里正在藏着老虎 ×
老虎藏在洞里 √
嘴里嚼着糖果 → 嘴里正在嚼着糖果 √
糖果嚼在嘴里 √
3.可以分化一些歧义句。比如教材所列的“通知”类动词和“采购”类动词。
请的人还没有来 → 施事:发邀请的人还没有来
受事:被邀请的人还没有来
约的人还没有来 → 施事:约人来的那个人还没有来
受事:被约请的人还没有来
“买的人还没有来”则不会有歧义。
第五节 语言的结构类型和普遍特征
一、语言的结构类型
(一)按词的结构划分的结构类型
有的学者把此种分类称之为语言的形态类型。
世界上的语言多数学者认为有5000多种。这5000多种语言我们可以按照词的结构分成4大类。
1.孤立语
一种语言的词主要是由一个语素单独构成的,这种语言我们就叫做孤立语。古代汉语是典型的孤立语。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不应该叫做孤立语了。现代汉语的词虽说是双音节为主,但大多数的形式是“词根+词根”,所以人们又称其为词根语。
不管叫“孤立语”还是叫“词根语”,这类语言的主要特点是缺乏词形变化。
缺乏词形变化的语言在使用时通常注重词语的排列顺序。
2.黏着语
“这类语言的特点是大量使用附加成分来表达各种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他的词根一般不发生变化,附加成分按照一定的顺序粘在词根的后边来构造新词或表示一个词的不同形态”(马学良/语言学概论/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5年第2版239-240页)
哈萨克语birlest`irildik`(我们被互相联系在一起了),词根是数词bir(一),后面加上构词附加成分le之后构成动词birle,然后再加其它的附加成分,s表相互态,t`ir表强制态,il表被动态,di表过去时,k`表第一人称复数。
3.屈折语
⑴屈折语是主要采用内部屈折变化和附加成分来作为主要语法手段的语言。
Ⅰ.内部屈折变化是指词的内部可以通过语音形式的变化来表示某种附加意义。比如英语的man→men ,foot→feet,
Ⅱ.附加成分的使用又叫“外部屈折”。比如,俄语的“书”,原文是книга,当它作宾语时必须写成книгу。因为末尾的а表示阴性、单数、主格;у则表示阴性、单数、第四格。
俄语的“我读书”Я читаю книгу,Я表示第一人称,单数, читаю是随主语人称的变化发生了相应变化的, книгу也表示阴性、单数、第四格,所以即使顺序乱了,也不会影响对句子意思的理解。
⑵与黏着语相比较,
Ⅰ.屈折语的词根可以发生变化,比如write→wrote。
Ⅱ.屈折语的附加成分可以表示多个附加意义,黏着语的附加成分一个只能表示一个附加意义。如上述俄语的例和土耳其语的例。
Ⅲ.黏着语的词根与附加成分之间的关系较为松散,屈折语的词根与附加成分的结合则较为紧密,有些甚至是如果没有附加成分的话,词根也不能单独存在,比如前面所举俄语的“书” книга,如果去掉了а,книг也就不能独立存在了。
4.复综语
又称插编语、合体语。这类语言的特点是别的语言是一个句子的,到这类语言则变成了一个复杂的词。它是以一个词根为中心,在它的前后附加各种附加成分组成一个整体,其中每一个成分拿出来都不能单独成为一个词。比如北美印地安人的契努语的inialudam(我来把这个交给她)是一个词,这个词其实也可以看成是一个句子。这个词的词根是d,是“给”的意思,其余的是附加成分,其中i表示最近过去时,n表示代词主语“我”,i表示代词宾语(它),a表示第二个代词宾语“她”,l表示前面的代词附加成分是间接宾语,u表示动作离开说话的人,am表示动作的位置意义。(参考:马学良/语言学概论/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5年第2版241页)
(二)按句子的表达方式划分的结构类型
有的学者按句子的表达方式给语言进行分类。按这种分类,世界上的语言一共就分成两大类:综合语和分析语。
1.综合语:综合语的特点是通过词的形态变化来表示词与词之间的语法关系。
2.分析语:分析语的特点是借助于虚词和语序来表示词与词之间的语法关系。
这种分类方法目前看是有问题的,因为现在纯粹的综合语很难找得到,
纯粹的分析语也几乎没有。
(三)按句子结构划分的结构类型
有的学者把此种分类称之为语言的句法类型。
这种分类方法主要是根据主语、宾语和动词三者之间的顺序来划分
我们用S代表主语subject,用O代表宾语object,用V代表动词verb。
根据美国语言学家格林伯格的调查,可能出现6种[3×(3-1)=6]组合:
1.SOV:主要有日语、藏语、蒙古语、傈僳语、赫哲语、怒语等。
2.SVO:主要有英语、法语、汉语、苗语、瑶语等。
3.VSO:主要有凯尔特语、高山语、古诺尔都语、古阿拉伯语等。
4.VOS:马尔加什语
5.OVS:马尔加什语
6.OSV:赫克斯卡里亚纳语
(四)语言结构的优劣
最初提出按词的结构对语言进行分类的那几个人认为,词根语、黏着语、屈折语是语言发展的三个必经阶段,说词根语是最原始的类型,黏着语是过渡阶段,屈折语是语言发展的最高阶段,所以属于屈折语的语言是先进的语言,属于词根语的语言是落后的语言。由此也就引发了语言结构优劣的争论。
1.事物总会有优劣的区别,不然就不会出现有语言不断消失这样的现象。
2.现存语言中,尤其是像汉语、英语、法语、日语、俄语、阿拉伯语等大语种,目前还很难说谁优谁劣。英语目前在全世界广为流行,可能更多的还是依靠英、美两国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的强大。
3.语言是属于民族的,语言如果有优劣,势必就会造成民族也有优劣,这就会引发许多问题,所以我们目前不讨论这一问题。
二、语言的普遍特征,参阅教材所列。
第六章 词汇
第一节 词和词汇
一、词汇的定义
一种语言里所有词和固定词组的集合体就叫做“词汇”。
有些学者把“词汇”改称“语汇”。主要是认为固定词组是“语”而不是词。
固定词组所以等同于词,是因为它与词一样,都要表达一个字面以外的意思。比如“走后门”并不是真的从后门进去,而是说“通过非正常渠道谋取利益”;“鹤立鸡群”更主要的是指“与众不同”。
二、词汇的分类
(一)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
这是按词的重要程度划分出的类别。
1.基本词汇
由基本词汇集而成的集合体叫做“基本词汇”这是词汇的核心部分。
同时具有“全民常用、稳固、有构词能力”这三个特点的词就是基本词。
全民常用是说使用这种语言的人,不分阶级、阶层,不分文化程度,不分行业、年龄人人都懂。比如:“吃”“饭”“睡觉”“走”“路”“一”“二”“三”“四”等。
稳固是说千百年来一直在使用。如“水”“火”“田”“土”等从甲骨文到今天一直都在使用着。
有构词能力是说能以其为基础构造新词。如“电”可以构成“电力”“电波”“电厂”“电子”“电话”“电线”“电脑”“电视”“电车”等。
2.一般词汇
不能同时具备上述三个条件的就是一般词汇。一般词汇包括:新造词、古语词、方言词和外来词。另外,还应该包括网络词。
⑴新造词过去没有,现在有的词就是新造词。使用时间不长的词也算新词。
如“非典”“萨斯”(SARS)。(世界卫生组织的定名“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 简称为 SARS。)
⑵古语词
A.历史词语
所表现的事物已经消失,但是讲历史时会用到,如“格格”“亲王”“地主”“富农”。
B.文言词语
所表现的事物现在还有,但一般用另外的一个现代汉语的词,如“我”与“吾”,“到这里”与“莅临”,“能”与“克”等。
⑶方言词
A.只在方言区使用的词,离开这个方言区之后,别的方言区的人都不懂的。比如:
早晨,哥们儿——老友,倒爷——炒友,傍家儿——二奶,把不住——顶不顺
B.方言区所使用的全部词语。
C.从方言区进入共同语,被共同语吸收,成为共同语的一个部分。
比如:马甲、打的、炒鱿鱼
⑷社区词
大陆、台湾、香港、海外,为汉语的不同社区。注意“社区”与“方言”的区别
外劳、总援、草根阶层、夹心阶层、愿景、捷运
⑸外来词
音和义都来自外语的词。如“咖啡”coffee,“沙发”sofa,“巧克力”chocolate。
⑹网络词
A.应计算机或网络而产生的词语或首先在网络上出现的词语。
这里主要指的是因交际而形成的词语,而不包括因机器及网络的硬件而产生的词语,如网页、网站、网址、鼠标等。
B.非汉字形式的网络词
Ⅰ.利用字母构成的表达形式。
第一是采用汉语拼音的缩略形式。如:GG(哥哥)、JJ(姐姐)、MM(妹妹或美媚)、
第二是采用英语缩略。如:BB(BYE BYE再见)、BF(BOY FRIEND男朋友)、FM(FOLLO第三像CU(SEE YOU 再见)这样的,是一种谐音的缩略。
Ⅱ.采用数字谐音会意的方式。
第一是把要说明的意思通过数字或数字符号的形式表示出来。如:1775,表示我要造反( 1775 年是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年);10 或100表示十分完美;007 表示秘密;13579表示此事真奇怪(因为13579这5数字都是奇数,在英语中“奇数”和“奇怪”是用同一个单词“odd”来表示的);286表示你的反映太慢了,与286的机器一样;0001000表示我真的好孤独(“1”表示一个人,“0”表示空乏)。
第二是采用数字谐音的方式,比如:1314(一生一世)、1573(一往情深)、246237(爱是如此神奇)、3166(萨哟啦啦,日语“再见”)、345(相思苦)、5156(无忧无虑)、520(我爱你)、56(无聊)、7456(气死我了)、7998(去走走吧)、8147(不要生气)886(拜拜了或再见了)、9494(就是就是)、0376(你生气了)、065(原谅我),等等。
第三是由英文、汉语拼音、数字谐音混用的形式。如“U2”,“U”是英语中的“you”,“2”的英语谐音是“too”,“U2”就成了“you too 你也是”。诸如此类还有:“B4”,Before ;“3x”或“3ku”,thank you,等等。
Ⅲ.利用键盘上的符号键,把“)”、“(”、“:”、“—”、“*”、“%”、“@”等符号加以组合,以表示一定的情感。比如:“:-)” 表示微笑;“:-D”表示开怀大笑;“|-)”表示笑得眼睛都看不见了;“*_*”表示发呆;“:-(”表示悲伤;“:%)%”表示满脸的青春痘;“:?”表示疑惑;“:!”表示吃惊;“@-@”表示黑眼圈,等等。
Ⅳ.利用图片来表示情感。比如:(微笑)、
C.汉字形式的网络词
Ⅰ.利用汉字谐音的方式。
第一是采用普通话的谐音形式。如:果酱(过奖)、美眉(妹妹,即网上美女妹妹)、、捆了(困了)、水饺(睡觉)、表(不要),等等。
第二是利用方言或一些变异形式的谐音。如:偶(我)、泥(你)、银(人)、木油(没有)、葱白(崇拜)、稀饭(喜欢)、酱紫(这样子)、表(不要)、粉(很,非常),等等。
第三是英语的谐音。如:粉丝(FANS)、爱老虎油:(i love you,我爱你)。
Ⅱ.改变词语原有的词义。比如:
打铁——发帖子。 潜水——只看帖子而不回帖子。
拍砖头——砖头,是自己的意见;拍砖头是用自己的意见反驳别人的看法。
路过——不想认真回帖,但又想拿回帖的分数或经验值。
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的简称。青蛙——不够帅气的男性。
恐龙——对样子不漂亮的女性的统称。包子——某人长得难看或者笨,就说他包子。
肉鸡——没有密码很容易被攻击的电脑。
晕——觉着对方说话不着边际,太夸张了,不可理喻。“汗”“倒”也表示同样的意思。
Ⅲ.自创词语。
网虫——沉溺于网络的人。楼主——指发起该主题的人。
愤青——愤怒的青年,指那些愤愤不平,老有意见的人。老鸟、大虾——高手
亮骚——将心爱的东西展示给外人看或向他人炫耀得意之事,一般是褒义。
色友——摄友的谐音。驴友——旅友的谐音,喜欢旅游的人,一般指背包一族。
Ⅳ.拆字。就是故意把一个字拆成两个字,以突出自己当时强烈的感情。
如“力口弓虽”就是“加强”。
Ⅴ.英语音译
烘焙鸡(HOME PAGE 主页)、伊妹儿(Email 邮箱)、猫(MODEM 调制解调器)、荡(download 下载)。
Ⅵ.故意模仿童语的重叠。比如:
坏坏(坏蛋)、漂漂(漂亮)、一般般(一般)、
一下下(一下)、试一下下(试一下)。
Ⅶ.故意说错
东东(东西)、别野(别墅)
D.关于火星文
Ⅰ.理解
火星文最早起源于台湾,由于网友打繁体字时常出现的错别字而慢慢形成。目前火星文已发展成为由符号、繁体字、日文、韩文、英文、古文字、表情符号组合而成的字体。乍看像是乱码或打错的字,用法也不同于汉字那么规范,从字面上根本无法了解。
火星文种类繁多,而且没有统一标准。同一句由不同人解读可能有完全不同的结果。火星文的确立要有一定的条件:流行于特定的范围或交际圈内,对其他非相关人可能会造成阅读与理解困难的非正规文字。因此,火星文的判定其实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用拼音字母或注音符号代替汉字:
例:ㄋ们好ㄚ!
—— “ㄋ”应为“你”;“ㄚ”应为“啊”
合音:
例:酱很好阿!
—— “酱”表示“这样”的合音
例:表这样做!
—— “表”表示“不要”的合音
谐音或误读变正读:
例:偶口以跟你作朋友吗?
—— “偶”应为“我”,此为台湾国语发音,故成“偶”;“口”应为“可”
其它:
例:3Q
—— “3Q”为英文“Thank you”的相似音
例:这种few(fu)很好!
—— “few(fu)”为英文“feel”的相似音;“ 这种few(fu)很好!”表示“这种感觉很好!”
混合语言用语
闽南语用语(以国语谐音表示)
例:街系挖欸喀!
—— 闽南语:这是我的脚。
客家话用语(以国语谐音表示)
例:嘿咩,就是说阿!
—— “嘿咩”正写为“系咩”,是客家话的:“是阿”之意。
——“崖”正写为“我”,是客家话的:“我”之意。
——“麦怪”正写为“乜野”,是客家话的:“什么”之意。
日文用语
例:你是我的好麻吉!
—— “麻吉”是日文中“朋友”的意思,所以翻译为“你是我的好朋友”
例:私今天没事做。
—— “私”是日文“我”的意思。另外会出现这种文法是因为“私”在速成输入法中与“我”相近(“我”=hi7,“私”=hi8)
英文用语
例:这年头谁不用咕狗写作业?
—— “咕狗”是Google的中文音译
例:今天好happy (黑皮) (耶比)!
—— 直接使用英文“happy”或是相似中文发音代换中文的高兴
直接使用发音或意义相关的符号来取代字
例:你↓到我了!
—— 使用“↓”取代“吓”字
混和用法(“火星文”的典型表达方式):
例:偶ㄉ电脑坏掉ㄌ害偶一整天都粉sad~ >"< /苊菂电脑坏扌卓叻,嗐硪⑴整忝嘟彳艮伤吣~ ──(中译:我的电脑坏掉了,害我一整天都很伤心~)
例:1切斗4幻j,↓b倒挖d!
──(中译:一切都是幻觉,吓不倒我的!)
例如:“帮+4”等同于“帮加速”。
还有+5+6+7+8的应游戏不同各有各的简称。
在游戏中最常见的有:[+U!]-[好好!],[没U]-[你好],[7 7]—[88]-[99],[%%]-[$$],等等…其实呢d字好受港女既欢迎!!^^就连细路仔都用紧佢滴哇^^
一、语言的结构类型
(一)按词的结构划分的结构类型
有的学者把此种分类称之为语言的形态类型。
世界上的语言多数学者认为有5000多种。这5000多种语言我们可以按照词的结构分成4大类。
1.孤立语
一种语言的词主要是由一个语素单独构成的,这种语言我们就叫做孤立语。古代汉语是典型的孤立语。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不应该叫做孤立语了。现代汉语的词虽说是双音节为主,但大多数的形式是“词根+词根”,所以人们又称其为词根语。
不管叫“孤立语”还是叫“词根语”,这类语言的主要特点是缺乏词形变化。
缺乏词形变化的语言在使用时通常注重词语的排列顺序。
2.黏着语
“这类语言的特点是大量使用附加成分来表达各种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他的词根一般不发生变化,附加成分按照一定的顺序粘在词根的后边来构造新词或表示一个词的不同形态”(马学良/语言学概论/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5年第2版239-240页)
哈萨克语birlest`irildik`(我们被互相联系在一起了),词根是数词bir(一),后面加上构词附加成分le之后构成动词birle,然后再加其它的附加成分,s表相互态,t`ir表强制态,il表被动态,di表过去时,k`表第一人称复数。
3.屈折语
⑴屈折语是主要采用内部屈折变化和附加成分来作为主要语法手段的语言。
Ⅰ.内部屈折变化是指词的内部可以通过语音形式的变化来表示某种附加意义。比如英语的man→men ,foot→feet,
Ⅱ.附加成分的使用又叫“外部屈折”。比如,俄语的“书”,原文是книга,当它作宾语时必须写成книгу。因为末尾的а表示阴性、单数、主格;у则表示阴性、单数、第四格。
俄语的“我读书”Я читаю книгу,Я表示第一人称,单数, читаю是随主语人称的变化发生了相应变化的, книгу也表示阴性、单数、第四格,所以即使顺序乱了,也不会影响对句子意思的理解。
⑵与黏着语相比较,
Ⅰ.屈折语的词根可以发生变化,比如write→wrote。
Ⅱ.屈折语的附加成分可以表示多个附加意义,黏着语的附加成分一个只能表示一个附加意义。如上述俄语的例和土耳其语的例。
Ⅲ.黏着语的词根与附加成分之间的关系较为松散,屈折语的词根与附加成分的结合则较为紧密,有些甚至是如果没有附加成分的话,词根也不能单独存在,比如前面所举俄语的“书” книга,如果去掉了а,книг也就不能独立存在了。
4.复综语
又称插编语、合体语。这类语言的特点是别的语言是一个句子的,到这类语言则变成了一个复杂的词。它是以一个词根为中心,在它的前后附加各种附加成分组成一个整体,其中每一个成分拿出来都不能单独成为一个词。比如北美印地安人的契努语的inialudam(我来把这个交给她)是一个词,这个词其实也可以看成是一个句子。这个词的词根是d,是“给”的意思,其余的是附加成分,其中i表示最近过去时,n表示代词主语“我”,i表示代词宾语(它),a表示第二个代词宾语“她”,l表示前面的代词附加成分是间接宾语,u表示动作离开说话的人,am表示动作的位置意义。(参考:马学良/语言学概论/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5年第2版241页)
(二)按句子的表达方式划分的结构类型
有的学者按句子的表达方式给语言进行分类。按这种分类,世界上的语言一共就分成两大类:综合语和分析语。
1.综合语:综合语的特点是通过词的形态变化来表示词与词之间的语法关系。
2.分析语:分析语的特点是借助于虚词和语序来表示词与词之间的语法关系。
这种分类方法目前看是有问题的,因为现在纯粹的综合语很难找得到,
纯粹的分析语也几乎没有。
(三)按句子结构划分的结构类型
有的学者把此种分类称之为语言的句法类型。
这种分类方法主要是根据主语、宾语和动词三者之间的顺序来划分
我们用S代表主语subject,用O代表宾语object,用V代表动词verb。
根据美国语言学家格林伯格的调查,可能出现6种[3×(3-1)=6]组合:
1.SOV:主要有日语、藏语、蒙古语、傈僳语、赫哲语、怒语等。
2.SVO:主要有英语、法语、汉语、苗语、瑶语等。
3.VSO:主要有凯尔特语、高山语、古诺尔都语、古阿拉伯语等。
4.VOS:马尔加什语
5.OVS:马尔加什语
6.OSV:赫克斯卡里亚纳语
(四)语言结构的优劣
最初提出按词的结构对语言进行分类的那几个人认为,词根语、黏着语、屈折语是语言发展的三个必经阶段,说词根语是最原始的类型,黏着语是过渡阶段,屈折语是语言发展的最高阶段,所以属于屈折语的语言是先进的语言,属于词根语的语言是落后的语言。由此也就引发了语言结构优劣的争论。
1.事物总会有优劣的区别,不然就不会出现有语言不断消失这样的现象。
2.现存语言中,尤其是像汉语、英语、法语、日语、俄语、阿拉伯语等大语种,目前还很难说谁优谁劣。英语目前在全世界广为流行,可能更多的还是依靠英、美两国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的强大。
3.语言是属于民族的,语言如果有优劣,势必就会造成民族也有优劣,这就会引发许多问题,所以我们目前不讨论这一问题。
二、语言的普遍特征,参阅教材所列。
第六章 词汇
第一节 词和词汇
一、词汇的定义
一种语言里所有词和固定词组的集合体就叫做“词汇”。
有些学者把“词汇”改称“语汇”。主要是认为固定词组是“语”而不是词。
固定词组所以等同于词,是因为它与词一样,都要表达一个字面以外的意思。比如“走后门”并不是真的从后门进去,而是说“通过非正常渠道谋取利益”;“鹤立鸡群”更主要的是指“与众不同”。
二、词汇的分类
(一)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
这是按词的重要程度划分出的类别。
1.基本词汇
由基本词汇集而成的集合体叫做“基本词汇”这是词汇的核心部分。
同时具有“全民常用、稳固、有构词能力”这三个特点的词就是基本词。
全民常用是说使用这种语言的人,不分阶级、阶层,不分文化程度,不分行业、年龄人人都懂。比如:“吃”“饭”“睡觉”“走”“路”“一”“二”“三”“四”等。
稳固是说千百年来一直在使用。如“水”“火”“田”“土”等从甲骨文到今天一直都在使用着。
有构词能力是说能以其为基础构造新词。如“电”可以构成“电力”“电波”“电厂”“电子”“电话”“电线”“电脑”“电视”“电车”等。
2.一般词汇
不能同时具备上述三个条件的就是一般词汇。一般词汇包括:新造词、古语词、方言词和外来词。另外,还应该包括网络词。
⑴新造词过去没有,现在有的词就是新造词。使用时间不长的词也算新词。
如“非典”“萨斯”(SARS)。(世界卫生组织的定名“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 简称为 SARS。)
⑵古语词
A.历史词语
所表现的事物已经消失,但是讲历史时会用到,如“格格”“亲王”“地主”“富农”。
B.文言词语
所表现的事物现在还有,但一般用另外的一个现代汉语的词,如“我”与“吾”,“到这里”与“莅临”,“能”与“克”等。
⑶方言词
A.只在方言区使用的词,离开这个方言区之后,别的方言区的人都不懂的。比如:
早晨,哥们儿——老友,倒爷——炒友,傍家儿——二奶,把不住——顶不顺
B.方言区所使用的全部词语。
C.从方言区进入共同语,被共同语吸收,成为共同语的一个部分。
比如:马甲、打的、炒鱿鱼
⑷社区词
大陆、台湾、香港、海外,为汉语的不同社区。注意“社区”与“方言”的区别
外劳、总援、草根阶层、夹心阶层、愿景、捷运
⑸外来词
音和义都来自外语的词。如“咖啡”coffee,“沙发”sofa,“巧克力”chocolate。
⑹网络词
A.应计算机或网络而产生的词语或首先在网络上出现的词语。
这里主要指的是因交际而形成的词语,而不包括因机器及网络的硬件而产生的词语,如网页、网站、网址、鼠标等。
B.非汉字形式的网络词
Ⅰ.利用字母构成的表达形式。
第一是采用汉语拼音的缩略形式。如:GG(哥哥)、JJ(姐姐)、MM(妹妹或美媚)、
第二是采用英语缩略。如:BB(BYE BYE再见)、BF(BOY FRIEND男朋友)、FM(FOLLO第三像CU(SEE YOU 再见)这样的,是一种谐音的缩略。
Ⅱ.采用数字谐音会意的方式。
第一是把要说明的意思通过数字或数字符号的形式表示出来。如:1775,表示我要造反( 1775 年是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年);10 或100表示十分完美;007 表示秘密;13579表示此事真奇怪(因为13579这5数字都是奇数,在英语中“奇数”和“奇怪”是用同一个单词“odd”来表示的);286表示你的反映太慢了,与286的机器一样;0001000表示我真的好孤独(“1”表示一个人,“0”表示空乏)。
第二是采用数字谐音的方式,比如:1314(一生一世)、1573(一往情深)、246237(爱是如此神奇)、3166(萨哟啦啦,日语“再见”)、345(相思苦)、5156(无忧无虑)、520(我爱你)、56(无聊)、7456(气死我了)、7998(去走走吧)、8147(不要生气)886(拜拜了或再见了)、9494(就是就是)、0376(你生气了)、065(原谅我),等等。
第三是由英文、汉语拼音、数字谐音混用的形式。如“U2”,“U”是英语中的“you”,“2”的英语谐音是“too”,“U2”就成了“you too 你也是”。诸如此类还有:“B4”,Before ;“3x”或“3ku”,thank you,等等。
Ⅲ.利用键盘上的符号键,把“)”、“(”、“:”、“—”、“*”、“%”、“@”等符号加以组合,以表示一定的情感。比如:“:-)” 表示微笑;“:-D”表示开怀大笑;“|-)”表示笑得眼睛都看不见了;“*_*”表示发呆;“:-(”表示悲伤;“:%)%”表示满脸的青春痘;“:?”表示疑惑;“:!”表示吃惊;“@-@”表示黑眼圈,等等。
Ⅳ.利用图片来表示情感。比如:(微笑)、
C.汉字形式的网络词
Ⅰ.利用汉字谐音的方式。
第一是采用普通话的谐音形式。如:果酱(过奖)、美眉(妹妹,即网上美女妹妹)、、捆了(困了)、水饺(睡觉)、表(不要),等等。
第二是利用方言或一些变异形式的谐音。如:偶(我)、泥(你)、银(人)、木油(没有)、葱白(崇拜)、稀饭(喜欢)、酱紫(这样子)、表(不要)、粉(很,非常),等等。
第三是英语的谐音。如:粉丝(FANS)、爱老虎油:(i love you,我爱你)。
Ⅱ.改变词语原有的词义。比如:
打铁——发帖子。 潜水——只看帖子而不回帖子。
拍砖头——砖头,是自己的意见;拍砖头是用自己的意见反驳别人的看法。
路过——不想认真回帖,但又想拿回帖的分数或经验值。
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的简称。青蛙——不够帅气的男性。
恐龙——对样子不漂亮的女性的统称。包子——某人长得难看或者笨,就说他包子。
肉鸡——没有密码很容易被攻击的电脑。
晕——觉着对方说话不着边际,太夸张了,不可理喻。“汗”“倒”也表示同样的意思。
Ⅲ.自创词语。
网虫——沉溺于网络的人。楼主——指发起该主题的人。
愤青——愤怒的青年,指那些愤愤不平,老有意见的人。老鸟、大虾——高手
亮骚——将心爱的东西展示给外人看或向他人炫耀得意之事,一般是褒义。
色友——摄友的谐音。驴友——旅友的谐音,喜欢旅游的人,一般指背包一族。
Ⅳ.拆字。就是故意把一个字拆成两个字,以突出自己当时强烈的感情。
如“力口弓虽”就是“加强”。
Ⅴ.英语音译
烘焙鸡(HOME PAGE 主页)、伊妹儿(Email 邮箱)、猫(MODEM 调制解调器)、荡(download 下载)。
Ⅵ.故意模仿童语的重叠。比如:
坏坏(坏蛋)、漂漂(漂亮)、一般般(一般)、
一下下(一下)、试一下下(试一下)。
Ⅶ.故意说错
东东(东西)、别野(别墅)
D.关于火星文
Ⅰ.理解
火星文最早起源于台湾,由于网友打繁体字时常出现的错别字而慢慢形成。目前火星文已发展成为由符号、繁体字、日文、韩文、英文、古文字、表情符号组合而成的字体。乍看像是乱码或打错的字,用法也不同于汉字那么规范,从字面上根本无法了解。
火星文种类繁多,而且没有统一标准。同一句由不同人解读可能有完全不同的结果。火星文的确立要有一定的条件:流行于特定的范围或交际圈内,对其他非相关人可能会造成阅读与理解困难的非正规文字。因此,火星文的判定其实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用拼音字母或注音符号代替汉字:
例:ㄋ们好ㄚ!
—— “ㄋ”应为“你”;“ㄚ”应为“啊”
合音:
例:酱很好阿!
—— “酱”表示“这样”的合音
例:表这样做!
—— “表”表示“不要”的合音
谐音或误读变正读:
例:偶口以跟你作朋友吗?
—— “偶”应为“我”,此为台湾国语发音,故成“偶”;“口”应为“可”
其它:
例:3Q
—— “3Q”为英文“Thank you”的相似音
例:这种few(fu)很好!
—— “few(fu)”为英文“feel”的相似音;“ 这种few(fu)很好!”表示“这种感觉很好!”
混合语言用语
闽南语用语(以国语谐音表示)
例:街系挖欸喀!
—— 闽南语:这是我的脚。
客家话用语(以国语谐音表示)
例:嘿咩,就是说阿!
—— “嘿咩”正写为“系咩”,是客家话的:“是阿”之意。
——“崖”正写为“我”,是客家话的:“我”之意。
——“麦怪”正写为“乜野”,是客家话的:“什么”之意。
日文用语
例:你是我的好麻吉!
—— “麻吉”是日文中“朋友”的意思,所以翻译为“你是我的好朋友”
例:私今天没事做。
—— “私”是日文“我”的意思。另外会出现这种文法是因为“私”在速成输入法中与“我”相近(“我”=hi7,“私”=hi8)
英文用语
例:这年头谁不用咕狗写作业?
—— “咕狗”是Google的中文音译
例:今天好happy (黑皮) (耶比)!
—— 直接使用英文“happy”或是相似中文发音代换中文的高兴
直接使用发音或意义相关的符号来取代字
例:你↓到我了!
—— 使用“↓”取代“吓”字
混和用法(“火星文”的典型表达方式):
例:偶ㄉ电脑坏掉ㄌ害偶一整天都粉sad~ >"< /苊菂电脑坏扌卓叻,嗐硪⑴整忝嘟彳艮伤吣~ ──(中译:我的电脑坏掉了,害我一整天都很伤心~)
例:1切斗4幻j,↓b倒挖d!
──(中译:一切都是幻觉,吓不倒我的!)
例如:“帮+4”等同于“帮加速”。
还有+5+6+7+8的应游戏不同各有各的简称。
在游戏中最常见的有:[+U!]-[好好!],[没U]-[你好],[7 7]—[88]-[99],[%%]-[$$],等等…其实呢d字好受港女既欢迎!!^^就连细路仔都用紧佢滴哇^^
Ⅱ.评价
小孩子的游戏,大人当成一回事。运用方式与前面说的差不多。
(二)常用词汇与非常用词汇
这是根据词的使用频率分的。
比如:
二字词,数字是 Google 的网页数,相关繁体词频也一并贴出。
简 Google.cn 简繁比 繁 Google.hk
信息 3,600,000 524 信息 6,870
电话 3,480,000 59 電話 59,400
服务 3,470,000 41 服務 85,300
广告 3,330,000 181 廣告 18,400
中国 3,330,000 55 中國 60,800
我们 3,300,000 37 我們 88,300
2008年10月,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A系列《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草案)。
(三)通用词汇与专用词汇
这是根据词的使用范围分的。
全社会都用的是通用词汇。
例:山、水、人、手、吃、走、看、学、好、坏、真、假
某一部分人使用的是专用词汇。
例:音素、音位、元音、辅音、主语、谓语、词频、历时、共时
(四)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
这是根据音节的数量划分的。例如:
汉语:
单音节词:我、你、他
双音节词:太阳、月亮、从容、镇定
多音节词:展览馆、必修课、拖拉机、无产阶级、无产阶级革命家
英语:
音节中含有一个元音的是单音节单词。如:at hi meet three take bed cross
音节中含有二个元音的是双音节单词。如:hello alone father teacher
音节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元音的是多音节单词。如:telephone celebration
(五)同音词与多义词
这是根据词的音形关系划分的。
同音词:音相同的词。如:是、市、试、适、世
同形词:字形相同的词。如:长cháng;zhǎng、好hǎo;hào、背bēi;bèi
同音同形词:音相同形也相同,但多个意义互不关联的词。如:花、别、管、会
多义词:一个词包含多个互相关联的义项。
如:回⑴曲折环绕。⑵从别处到原来的地方。
⑶掉转。⑷答复;回报。⑸回禀。⑹谢绝;退掉。
(六)单纯词与合成词
这是根据语素数量划分的。
单纯词:一个语素构成的词。
合成词:两个语素合在一起构成的词。
(七)关于“语”
1.“语”的理解
⑴是词的固定组合体。
⑵词组合在一起之后产生一个新的整体意义。
2.专有名词:包括国名、地名、书刊名、文章名、机构名、组织名等。
3.惯用语:马后炮、走后门、背黑锅、开倒车、泼冷水
4.成语:狐假虎威、叶公好龙、呆若木鸡、鹤立鸡群
5.谚语:瑞雪兆丰年、纸包不住火、众人拾柴火焰高、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6.歇后语:兔子尾巴——长不了、外甥打灯笼——照舅(照旧)
7.缩略语
中国的缩略语:
中共、华师、中文系、地铁、手机、三个代表
外国的缩略语:
TOEFL (Test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作为一门外语的英语考试)
IQ (Intelligence Quotient)(智商)
TV (television)(电视)
三、词汇的性质和特点
(一)任意性与理据性
1、任意性:语言的任意性所决定。词的形式与内容的结合是任意的。
2、理据性:任意性只在初始阶段。
⑴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大多具有理据性。
⑵拟声词。喵、旺、喔、呷
⑶同源词。如:张、帐、胀、涨;孔、空;叉、差。
(二)民族性与普遍性
1、普遍性:人对现实现象有所认识,就会形成概念。有了某种概念,语言中就一定会有某个相应的词语来表达它,这方面所有的语言都一样,这就是词汇的普遍性。例如:太阳、月亮、星星。
2、民族性:
⑴会有不同的概念。
不同的民族对世界会有不同的认识,于是就会有不同的概念,于是也就会有不同的语词。如:
红卫兵、解放军、三个代表、和谐社会
春节、清明、端午、中秋
轻功、武术、点穴、经脉
⑵不同语言的语音形式不一样。
山hillmountain、水water、天skyheaven、地landsoil
River江、河、川
Sea海、洋
⑶在很多语言中语音形式相同的词语:
亲属称谓:爸爸、妈妈
音译的科技术语:雷达: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德语radar
日语レーダー、reda
(三)活跃性与稳定性
稳定性:部分词语千万年来都在使用,长盛不衰。
活跃性:部分词语的适用时间不长,词语在不断更替。例如在我国,随着历史不断向前,词语也在不断变化。
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庆翻身、斗地主
减租减息、合作社、反右、三面红旗
四清运动、文化大革命
改革开放、实现四个现代化、个体户、万元户
三个代表、和谐社会
小孩子的游戏,大人当成一回事。运用方式与前面说的差不多。
(二)常用词汇与非常用词汇
这是根据词的使用频率分的。
比如:
二字词,数字是 Google 的网页数,相关繁体词频也一并贴出。
简 Google.cn 简繁比 繁 Google.hk
信息 3,600,000 524 信息 6,870
电话 3,480,000 59 電話 59,400
服务 3,470,000 41 服務 85,300
广告 3,330,000 181 廣告 18,400
中国 3,330,000 55 中國 60,800
我们 3,300,000 37 我們 88,300
2008年10月,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A系列《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草案)。
(三)通用词汇与专用词汇
这是根据词的使用范围分的。
全社会都用的是通用词汇。
例:山、水、人、手、吃、走、看、学、好、坏、真、假
某一部分人使用的是专用词汇。
例:音素、音位、元音、辅音、主语、谓语、词频、历时、共时
(四)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
这是根据音节的数量划分的。例如:
汉语:
单音节词:我、你、他
双音节词:太阳、月亮、从容、镇定
多音节词:展览馆、必修课、拖拉机、无产阶级、无产阶级革命家
英语:
音节中含有一个元音的是单音节单词。如:at hi meet three take bed cross
音节中含有二个元音的是双音节单词。如:hello alone father teacher
音节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元音的是多音节单词。如:telephone celebration
(五)同音词与多义词
这是根据词的音形关系划分的。
同音词:音相同的词。如:是、市、试、适、世
同形词:字形相同的词。如:长cháng;zhǎng、好hǎo;hào、背bēi;bèi
同音同形词:音相同形也相同,但多个意义互不关联的词。如:花、别、管、会
多义词:一个词包含多个互相关联的义项。
如:回⑴曲折环绕。⑵从别处到原来的地方。
⑶掉转。⑷答复;回报。⑸回禀。⑹谢绝;退掉。
(六)单纯词与合成词
这是根据语素数量划分的。
单纯词:一个语素构成的词。
合成词:两个语素合在一起构成的词。
(七)关于“语”
1.“语”的理解
⑴是词的固定组合体。
⑵词组合在一起之后产生一个新的整体意义。
2.专有名词:包括国名、地名、书刊名、文章名、机构名、组织名等。
3.惯用语:马后炮、走后门、背黑锅、开倒车、泼冷水
4.成语:狐假虎威、叶公好龙、呆若木鸡、鹤立鸡群
5.谚语:瑞雪兆丰年、纸包不住火、众人拾柴火焰高、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6.歇后语:兔子尾巴——长不了、外甥打灯笼——照舅(照旧)
7.缩略语
中国的缩略语:
中共、华师、中文系、地铁、手机、三个代表
外国的缩略语:
TOEFL (Test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作为一门外语的英语考试)
IQ (Intelligence Quotient)(智商)
TV (television)(电视)
三、词汇的性质和特点
(一)任意性与理据性
1、任意性:语言的任意性所决定。词的形式与内容的结合是任意的。
2、理据性:任意性只在初始阶段。
⑴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大多具有理据性。
⑵拟声词。喵、旺、喔、呷
⑶同源词。如:张、帐、胀、涨;孔、空;叉、差。
(二)民族性与普遍性
1、普遍性:人对现实现象有所认识,就会形成概念。有了某种概念,语言中就一定会有某个相应的词语来表达它,这方面所有的语言都一样,这就是词汇的普遍性。例如:太阳、月亮、星星。
2、民族性:
⑴会有不同的概念。
不同的民族对世界会有不同的认识,于是就会有不同的概念,于是也就会有不同的语词。如:
红卫兵、解放军、三个代表、和谐社会
春节、清明、端午、中秋
轻功、武术、点穴、经脉
⑵不同语言的语音形式不一样。
山hillmountain、水water、天skyheaven、地landsoil
River江、河、川
Sea海、洋
⑶在很多语言中语音形式相同的词语:
亲属称谓:爸爸、妈妈
音译的科技术语:雷达: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德语radar
日语レーダー、reda
(三)活跃性与稳定性
稳定性:部分词语千万年来都在使用,长盛不衰。
活跃性:部分词语的适用时间不长,词语在不断更替。例如在我国,随着历史不断向前,词语也在不断变化。
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庆翻身、斗地主
减租减息、合作社、反右、三面红旗
四清运动、文化大革命
改革开放、实现四个现代化、个体户、万元户
三个代表、和谐社会
第二节 词的词汇意义
一、词义的含义
1、理性意义
人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人对精神世界的反映
2、附加意义
感情色彩
语体色彩
书面语与口头语
庄重场合与一般场合
二、词义的性质和特点
(一)概括性
概括就是突出事物的主要点而掩盖次要点。
(二)模糊性
(三)民族性
⑴概念的大小不一样。(语义分配系统不一样)
高/hightall
兄、弟/brother
⑵词语的搭配不一样。
吃败仗、吃官司、吃劳保、吃亏、吃惊、吃力、吃不准、吃不消
英语的eat除了“吃”之外,有“腐蚀”“侵蚀”的意思。如:
Acids eat into metals.(酸会腐蚀金属)
⑶所附加的色彩不一样。
三、词义的聚合
(一)单义和多义
1.只有一个义项的词是单义词。
2.不止一个义项的词是多义词。
┌本义(自:鼻也,像鼻形《说文》)
┌基础意义┤
│ └基本义(自:自己)
词义┤
│ ┌引申义(自己——自然——自从)
└引申意义┤ ┌比喻义(比喻的用法固定化)(绿帽、包袱)
└修辞义┤
└借代义(借代的用法固定化)(茶、乐府)
(二)同义词
1.等义词。完全相等。
2.近义词。大同小异。
(三)反义词
必须有相同的论域。
同义词、反义词都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四、词义的组合
(一)词语的搭配
1.语义条件的制约
⑴符合客观事物的本来属性
例:月亮吃梦
⑵符合义素特征
例:贝多芬的一生创作了很多交响乐曲。
2.符合语义系统分配制约
例:吃的宾语
“打”:打架、打假、打人
打电话
打水、打饭、打菜
“打”在北方方言的宾语:打家具、打毛衣、打酒、打酱油、打车票
“打”在南方方言的宾语:打工、打的、打税
3.约定俗成的习惯
写诗填词
穿袜子、戴手套
(二)词义和环境
这里所说的是某些说法是与特定语境有关的。
住牛棚
下海、入关
一、词义的含义
1、理性意义
人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人对精神世界的反映
2、附加意义
感情色彩
语体色彩
书面语与口头语
庄重场合与一般场合
二、词义的性质和特点
(一)概括性
概括就是突出事物的主要点而掩盖次要点。
(二)模糊性
(三)民族性
⑴概念的大小不一样。(语义分配系统不一样)
高/hightall
兄、弟/brother
⑵词语的搭配不一样。
吃败仗、吃官司、吃劳保、吃亏、吃惊、吃力、吃不准、吃不消
英语的eat除了“吃”之外,有“腐蚀”“侵蚀”的意思。如:
Acids eat into metals.(酸会腐蚀金属)
⑶所附加的色彩不一样。
三、词义的聚合
(一)单义和多义
1.只有一个义项的词是单义词。
2.不止一个义项的词是多义词。
┌本义(自:鼻也,像鼻形《说文》)
┌基础意义┤
│ └基本义(自:自己)
词义┤
│ ┌引申义(自己——自然——自从)
└引申意义┤ ┌比喻义(比喻的用法固定化)(绿帽、包袱)
└修辞义┤
└借代义(借代的用法固定化)(茶、乐府)
(二)同义词
1.等义词。完全相等。
2.近义词。大同小异。
(三)反义词
必须有相同的论域。
同义词、反义词都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四、词义的组合
(一)词语的搭配
1.语义条件的制约
⑴符合客观事物的本来属性
例:月亮吃梦
⑵符合义素特征
例:贝多芬的一生创作了很多交响乐曲。
2.符合语义系统分配制约
例:吃的宾语
“打”:打架、打假、打人
打电话
打水、打饭、打菜
“打”在北方方言的宾语:打家具、打毛衣、打酒、打酱油、打车票
“打”在南方方言的宾语:打工、打的、打税
3.约定俗成的习惯
写诗填词
穿袜子、戴手套
(二)词义和环境
这里所说的是某些说法是与特定语境有关的。
住牛棚
下海、入关
五、词义的层次
过(過),形声字
《说文》:过,度也,从 咼声。
┏→经(在空间移动)历(在时间移动);度过。(过日子、过路)
┃ 〓〉使经过(过滤)
┃→从甲方转移到乙方(过户) 〓〉完毕(轻声)
┃
在空间或时间┨→用眼睛看或脑子回忆(过目)
移动位置 ┃→探访
┃
┃→表示胜过或通过(信得过)
┃→传染〈方〉
┃
┃ 去世(过世)
┗→超出(某种界限)(过期)(过界) ▲
┃┗━——— 〓〉超出某种限度(过分)(过火)Ⅲ
┗━———— 〓〉过失、错误(过错)
过(過),形声字
《说文》:过,度也,从 咼声。
┏→经(在空间移动)历(在时间移动);度过。(过日子、过路)
┃ 〓〉使经过(过滤)
┃→从甲方转移到乙方(过户) 〓〉完毕(轻声)
┃
在空间或时间┨→用眼睛看或脑子回忆(过目)
移动位置 ┃→探访
┃
┃→表示胜过或通过(信得过)
┃→传染〈方〉
┃
┃ 去世(过世)
┗→超出(某种界限)(过期)(过界) ▲
┃┗━——— 〓〉超出某种限度(过分)(过火)Ⅲ
┗━———— 〓〉过失、错误(过错)
身,象形字
┏→ 物体的中部或主要部分
┃→ 自己〓〉 亲自、亲身
人、动物的躯体┨
┃→ 生命
┗→ 人的品格或修养
┏→ 物体的中部或主要部分
┃→ 自己〓〉 亲自、亲身
人、动物的躯体┨
┃→ 生命
┗→ 人的品格或修养
火
火红、火热、火爆、火光、火气、火星、火苗、火花、火焰、
火把、火炬、火种、火山
火场、火海、火灾
火锅、火车
火红、火热、火爆、火光、火气、火星、火苗、火花、火焰、
火把、火炬、火种、火山
火场、火海、火灾
火锅、火车
深—远(深远)—厚(深厚)—浓(色彩深)—深奥—距离开始的时间久(深秋)
│ │ │ │ │ │
浅 近 薄 淡 浅显 初秋(刚开始)
│ │ │ │ │ │
浅 近 薄 淡 浅显 初秋(刚开始)
六、句义
(一)词汇意义
他去课室上课。
我在宿舍睡觉。
(二)词汇意义+关系意义
1.语法关系
想一下就懂。
学生家长都来了。
2.语义关系
追得我一身汗。
鸡不吃了。
(三)(词汇意义+关系意义)+语气意义
鸡不吃了。
鸡不吃了?
鸡不吃了!
(四)[(词汇意义+关系意义)+语气意义]+语境
他已经走了两天了。
我就买了两件衣服。
(五)“言内意外”
语言的概括性、模糊性所使然
他是华南师大毕业的。
在华南师范大学受过师范教育;华南师大是重点大学,水平比较高;华南师大校风比较好,受的熏陶也好。
华南师大不怎么样,比不上北方的名校;华南师大校风不太好,学生不安心工作,比不上地方院校;高不成低不就。
第七章 文字
第一节 文字与语言
一、文字的作用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但语言并不是十全十美的,语言也有局限性。
首先,语言具有时间的局限性。语音稍纵即逝,后来的人听不到前面的人说的话。
其次,语言具有空间的局限性。语音传不了太远,不处一地相互听不见。
为克服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两方面的局限性,人类发明了文字。有了文字,人们可以把语言记录下来,留给子孙后代,也可以传到四面八方,这样,语言的局限性就被打破了。
二、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根据第一点我们可以知道,文字是为了记录语言而发明的,所以文字不是语言本身,世界上还有很多民族有语言而没有文字就可以说明这一点,文字只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语言是符号系统。每一个符号都由语音和语义两部分组成,文字既然是用来记录语言的,那就应该既记录语音,也记录语义。
世界上的文字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一个文字符号对应于一个音位,一个音义结合单位(例如“词”或“语素”),对应于一个文字符号串。这样的文字可以称为“音位文字”,例如英文。
另一类文字则是一个文字符号对应于一个音义结合单位,这样的文字可以称为“语素文字”,例如汉字。
从文字与语言的关系看,文字不能脱离语音而独立存在。
文字既然是用来记录语言的,那么它就应该与所记录的语言相适应。比如,汉语的音节组合是有规律的,都是声母、韵母、声调三结合,是个封闭系统,音节数量有限,采用音位文字有可能出现许多同形同音字,采用语素文字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文字虽然要和所记录的语言相适应,但文字与语言毕竟是两个系统,一个语言系统是可以采用两种文字系统来记录的,如日语有假名文字也有罗马字母;一种文字系统也可以用来记录两种或多种语言,如拉丁字母用于多种语言。
三、文字与书面语
人们创造文字之后,并没有单纯地用它来记录语言,而是通过它开辟了新的传情表意手段,这就是书面语。
1.书面语不是口头语的忠实记录,也不是口头语的机械复制,书面语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新的语言表达形式 。
2.书面语与口头语有着不同的使用环境,因为书面语与口头语不可能完全一致。
第一节 文字与语言
一、文字的作用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但语言并不是十全十美的,语言也有局限性。
首先,语言具有时间的局限性。语音稍纵即逝,后来的人听不到前面的人说的话。
其次,语言具有空间的局限性。语音传不了太远,不处一地相互听不见。
为克服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两方面的局限性,人类发明了文字。有了文字,人们可以把语言记录下来,留给子孙后代,也可以传到四面八方,这样,语言的局限性就被打破了。
二、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根据第一点我们可以知道,文字是为了记录语言而发明的,所以文字不是语言本身,世界上还有很多民族有语言而没有文字就可以说明这一点,文字只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语言是符号系统。每一个符号都由语音和语义两部分组成,文字既然是用来记录语言的,那就应该既记录语音,也记录语义。
世界上的文字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一个文字符号对应于一个音位,一个音义结合单位(例如“词”或“语素”),对应于一个文字符号串。这样的文字可以称为“音位文字”,例如英文。
另一类文字则是一个文字符号对应于一个音义结合单位,这样的文字可以称为“语素文字”,例如汉字。
从文字与语言的关系看,文字不能脱离语音而独立存在。
文字既然是用来记录语言的,那么它就应该与所记录的语言相适应。比如,汉语的音节组合是有规律的,都是声母、韵母、声调三结合,是个封闭系统,音节数量有限,采用音位文字有可能出现许多同形同音字,采用语素文字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文字虽然要和所记录的语言相适应,但文字与语言毕竟是两个系统,一个语言系统是可以采用两种文字系统来记录的,如日语有假名文字也有罗马字母;一种文字系统也可以用来记录两种或多种语言,如拉丁字母用于多种语言。
三、文字与书面语
人们创造文字之后,并没有单纯地用它来记录语言,而是通过它开辟了新的传情表意手段,这就是书面语。
1.书面语不是口头语的忠实记录,也不是口头语的机械复制,书面语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新的语言表达形式 。
2.书面语与口头语有着不同的使用环境,因为书面语与口头语不可能完全一致。
第二节 文字的起源、发展和改革
一、文字的起源
一般认为,文字起源于实物记事和图画记事。
早期的文字像图画。
二、文字的发展与类型
1.世界上的文字大体可以划分为方块汉字系列和拼音字母系列。方块汉字系列又可以再分为汉字(中文)、谚文(韩文或朝鲜文)、平假名、片假名(日文)。拼音文字可以分为希腊字母、斯拉夫(基里尔)字母、拉丁字母、阿拉伯字母、印度字母。
2.文字与民族语言有关,也与宗教信仰有关。比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的民族一般使用拉丁字母;信奉东正教的斯拉夫民族一般使用斯拉夫字母,希腊族使用希腊字母;信奉佛教的民族一般使用印度字母;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一般使用阿拉伯字母。
3.拉丁字母被越来越多的民族所接受。
拉丁字母本来是拉丁人所使用的文字。随着罗马帝国的解体,拉丁字母被拉丁语族的意大利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罗马尼亚语所使用,以后,又随着天主教和基督教的传播而逐渐被欧洲的民族所使用,再以后,又随着殖民化而传播到美洲、非洲和大洋洲。二次大战之后,越来越多的亚洲国家自觉自愿地采用了拉丁字母。
中国虽然还没有采用拼音文字,但是中国有主要作为记音符号的汉语拼音方案。汉语拼音使用的也是拉丁字母。
一、文字的起源
一般认为,文字起源于实物记事和图画记事。
早期的文字像图画。
二、文字的发展与类型
1.世界上的文字大体可以划分为方块汉字系列和拼音字母系列。方块汉字系列又可以再分为汉字(中文)、谚文(韩文或朝鲜文)、平假名、片假名(日文)。拼音文字可以分为希腊字母、斯拉夫(基里尔)字母、拉丁字母、阿拉伯字母、印度字母。
2.文字与民族语言有关,也与宗教信仰有关。比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的民族一般使用拉丁字母;信奉东正教的斯拉夫民族一般使用斯拉夫字母,希腊族使用希腊字母;信奉佛教的民族一般使用印度字母;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一般使用阿拉伯字母。
3.拉丁字母被越来越多的民族所接受。
拉丁字母本来是拉丁人所使用的文字。随着罗马帝国的解体,拉丁字母被拉丁语族的意大利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罗马尼亚语所使用,以后,又随着天主教和基督教的传播而逐渐被欧洲的民族所使用,再以后,又随着殖民化而传播到美洲、非洲和大洋洲。二次大战之后,越来越多的亚洲国家自觉自愿地采用了拉丁字母。
中国虽然还没有采用拼音文字,但是中国有主要作为记音符号的汉语拼音方案。汉语拼音使用的也是拉丁字母。
三、文字的创制和改革
1.文字的创制
现当代为没有文字的语言创制文字。
2.文字的改革
其一,文字类型和字符类型都不变,只对正字法和个别字符进行调整。如:汉字。
其二,文字类型不变,字符类型变了。如:印尼文、土耳其文。
其三,文字类型和字符类型都变了。如:越南文。
1.文字的创制
现当代为没有文字的语言创制文字。
2.文字的改革
其一,文字类型和字符类型都不变,只对正字法和个别字符进行调整。如:汉字。
其二,文字类型不变,字符类型变了。如:印尼文、土耳其文。
其三,文字类型和字符类型都变了。如:越南文。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