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 第二讲语言学概论讲义

来源: 2017-05-22 19:13
 
 
 
语言学概论讲义
 
 
 
 
 
 
 
第一章关于语言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语言符号的五性;语言是交际和思维的工具。
本章的亮点:讨论题
教学目标:学生理解,掌握
教学手段:讲授,讨论
课时安排:4课时
一、语言的结构体系(2课时)
语言是音义结合的,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组织规律构成的符号系统
(一)、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由词和固定短语构成。
词由语素构成。如:
教师—teacher
词根是教,后缀是师,整个词的意思是教书的人。使用语言是以词为单位,不以语素为单位,词是音义结合的能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
固定短语是词的固定组合。又叫熟语。如:
一箭双雕—一石两鸟to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英语)—一击两兔(俄语)
这些词的组合是固定的,语言中现成的,不能任意改变。他们的意义不能从字面上理解,而要从整个熟语理解,这三个熟语的意义都是“一举两得”。
词和固定短语是现成的语言单位,如果说词像砖瓦,固定短语就像预制板,他们都是现成的建筑材料。
词语的简单罗列不能构成完整的,可理解的话语。词汇要受语法的支配才具备有条理,可理解的性质。
(二)、语法是语言的组织规律
语法是语言的组织规律。语法规则可以把语素构成词或词形,把词构成词组,把词和词组构成句子。
(三)、语言体系是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五性)
1、符号性(符号的特点,语言符号的独特特征)
2、任意性(音义结合的理据性和任意性)
3、线条性(形式的线条性与结构和语义的层次性)
4、系统与层次性(语言是一个系统。两层装置,由语音到表义)
5、人类性(语言使人区别于动物。人类语言区别与动物“语言”)
二、语言的社会功能(2课时)
(一)、语言是交际的工具
1、交际的特点
交际必须有不同的信息发出者和信息接受者,必须有信息的传播意图,行为和结果。自言自语不是交际,母鸡咯咯叫不是交际,看到小偷在偷东西,心里想说但是不敢说也不是交际,有人骂你,可是你没有听到,也不是交际。
2、人类的交际工具
交际总会凭借一些工具。最简单的是用我们人自己身体的活动,包括眼神,手势,身势等。如鼓掌欢迎,举手为礼,挥手送别,伸舌表示惊讶等。不同民族的身势等伴随动作不同。
如打招呼:中国人过去是打躬作揖,欧美人用的是握手,接吻,拥抱等方式。库泊爱斯基摩人用一个拳头连打对方脑袋。拉丁美洲有些地方的居民以拍背为礼。波利尼西亚有些地方是拥抱和互相擦背。澳大利亚的毛利人则以碰鼻为最高的欢迎礼。
点头表示同意,摇头表示不同意,也不是各个民族都这样。我国境内的佤族人就用摇头表示同意,塞孟人头往前冲表示同意。奥维崩达人伸出食指在眼前晃动表示不同意。
我们经常见到海上或者空中作业所用的旗语,交通上的红绿灯,公共厕所门口男女示意图画,聋哑人的手势语,数学符号,物理化学公式,还有电报代码等也都是代表一定意义的交际工具。
文字也是一种交际工具。它是依附于口语的交际工具。今天世界上没有文字的语言比有文字的语言多得多。
3、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1)基础性
基础性指任何非语言的交际工具都建立在语言的基础上。比如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物理化学公式等都需要用语言加以规定和解释。握手,鼓掌,摇头,拥抱等虽然没有与语言直接联系,但是作为一种交际行为,必须在人们的头脑中转换成语言代码,才能被人们接受和理解。
(2)广泛性
广泛性是说语言作为交际工具使用范围最广泛,其他符号一般在特定范围表达特定的意义。语言使用的范围是没有限制的,不管是具体的还是抽象的,不管是客观存在的还是人们主观认为的哪怕是及其微妙的情感,都可以用语言表达。当然有时候也可能出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现象。
(二)、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是抽象思维的工具。
技术思维:比如骑自行车打球踢球,思维工具是现场情景。形象思维:比如文艺创作,思维工具是各种表象。抽象思维:比如逻辑思考,推理,判断,思维工具是语言。
是形成思想的工具。
是表达思想的工具。
使思维活动人化。
因此语言是观察思维的窗口。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虽然面对的客观现实相同,大脑的生理构造也相同,具有共同的思维能力,但是他们认识现实世界的方法却各不相同。思维方法也不同。如
看(见)to see
看书to reed
看电视watch Tv
看朋友visit a friend
]看笑话make fun of sb/sth
(see 也有“看”没有的意义。如May I see you home这里SEE陪伴护送)
又如:英语中,名词性的修饰结构中,总是做中心成分的名词先出现,然后出现修饰语。汉语则相反。
美国是一个拥有森林,沙漠,山脉,高原和肥沃的平原的多样化国家。(The united states is a land of forest,desert,mountains,high flatlands and fertile plains)
又如:在姓名排列中,中国首先是字姓,辈分,其次是自己的名字,突出的是氏族整体,西方人一般先是自己的名字,再是父名,然后才是宗族姓,突出的是个体。在时间,地址的书写,表达顺序上,中国人习惯以年月日时分秒为序。地址则按国家省市县街道门牌号码排列。突出的是整体到个别的近景式的分析关系。西方人则相反。突出的是个别到整体的远景式的合成关系。一个把自己把具体放在后面,一个把自己把具体放在前面。
(三)、语言是社会上传递信息的工具
语言是信息的主要载体,自然也是传递信息的主要工具。
三、语言和言语(话语,说话)
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言语是对语言的使用。
语言是有限的,而言语是无穷的。区分语言和言语,就是使无穷变有限。
言语活动要选择语言中的词汇和语法手段,组成话语。
讨论:
(1)既然思维离不开语言,那么聋哑人能不能进行思维?
(2)运用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解释“自言自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3)你觉得语言与言语是否需要区分?
(需要区分。首先,他们的区别是客观存在的;其次,区分有利于研究。)
 
第二章  关于语言学

本章重点和难点: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语言学的作用,传统语言学;现代语言学;当代语言学
本章难点:传统语言学;现代语言学;当代语言学
教学目标:学生了解
教学手段:讲授
课时安排:4课时
一、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2课时)
研究的对象是语言。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1、语言的性质:语言是用声音作为形式,用一切事物(意义)作为内容的符号系统。
语言是在交际,思维,心理调节,文化记载等领域用来表达信息的最重要的工具。
2、语言的结构:形式系统结构(语音文字)和内容系统结构(语义);符号系统结构(词语)和语法系统结构(规则)
3、语言的关系:世界的语言分布情况。语言的结构特点类型。语言的历史来源类型。语言的现实地位关系(共同语和非共同语,内语和外语)
4、语言的发展:语言和文字的起源。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语言发展的补偿性。(渐变性和突破性,平衡性和不平衡性的对立关系)。语言的简便化和书面语言的口语化。语言的分化和统一。语言的建设(改革规范教育)
5、语言的教学:一般规律和特点。第一语言的习得与教学。第二语言的习得与教学。文字(特别是汉字等特殊文字)的习得与教学。
6、语言的使用:一般规律和特点。语言使用过程。语言交际的环境因素。语言交际的合作原则。语言交际信息的类型。含义的设计和获得。语言交际策略。语言的艺术化。
二、传统语言学
传统语言学一般指十九世纪以前的语文学和十九世纪以来的历史比较语言学。语文学从音义结合的角度对语言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对结实经典,对人们的言语修养,对语言教学都有很大的作用。历史比较语言学在进行历史比较和构拟时,较多注意语音,忽视语义,但所进行的谱系分类至今影响着对亲属语言的研究。这说明传统语言学有很大功绩。二十世纪初叶虽然现代语言学兴起,但传统语言学仍在发展。
1、我国的语文学研究。战国是荀况《正名篇》,稍晚我国第一部语义词典《尔雅》,纪元前后杨雄《方言》,公元一世纪许慎《说文解字》,刘熙《释名》,隋朝陆法言《广韵》,宋朝陈彭年《切韵》,清代王引之的《经传释词》和刘淇《助字辩略》。这些著作研究的重点是文字和书面语言,研究的目的是解释经典和古代文献。根据研究的对象,可分为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三个分科,统称为“小学”。
大体上说来,中国传统语言学中的训诂学,文字学着重研究字形,音韵学着重研究字音。由于形、音、义关系密切,上述各著作都具有“字典”的性质。又由于共同的目的是解释古代文献,整个“小学”成为经学的附庸。
在古代欧洲和印度,也出现了语文学。也有语法研究。如亚里士多德提出八品词。
2、历史比较语言学。盛行于十九世纪的欧洲。它主要研究某种语言或各种语言的发展史。历史语言学又叫历时语言学。
根据方言之间或亲属语言之间的语音对应关系来研究语言的历史发展,确定语言之间的亲属关系。如外国学者曾一度认为粤,闽诸方言是不同的语言,而不是方言,外国学者白保罗,马提索夫认为侗台语,苗瑶语不属于汉藏语系,而应归入南岛语或南亚语。通过历史的比较,划分语言的谱系,施莱歇的语言谱系图是历史语言学研究上的重大发展。
历史比较语言学使传统的语文学摆脱了对文献学和历史学的附庸地位,把语言研究建立在历史发展的基础上,并注意到口语的研究。
3、理论语言学流派。自然主义学派,把语言当作自然现象,没有历史,自由增长。浪漫主义学派,以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为代表,分语言为内部形式和外部形式认为语言是动态的活动,不是静态的活动结果。唯美主义学派,认为语言是精神的表现,把语言学归为美学。观念主义学派,以美国语言学家萨 尔为代表,认为语言的实质是观念,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
三、现代语言学
进入二十世纪后,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兴起。
1、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早年从事过印欧语言的历史比较研究,写过《论印欧语言元音的原始系统》。后来,他在多年教学和研究中,深感历史比较语言学有其局限性,如:孤立的处理语言单位,忽视语言的体系性;强调语言的历史比较,忽视共时研究等。他经过深入研究,提出一系列理论和方法,于1906年和1911年在日内瓦大学讲授普通语言学课程,被成为日内瓦学派。索绪尔于1913年去世,他的学生巴利和薛施蔼根据听课笔记整理成《普通语言学教程》一书,与1916年出版。标志着现代语言学的产生。
2、索绪尔的主要理论观点。
(1)区分语言和言语两个概念。
(2)认为语言是一种符号体系。语言符号包括能指和所指两方面,能指和所指的联系是任意的,但符号即经约定俗成,在共时体系中是不变的,个人不能改变他。
认为语言体系中各要素相互处于组合关系和联想关系之中。后来,叶尔姆斯列夫把联想关系称为聚合关系。组合关系就是由两个以上相连续的单位构成的横的线性关系。如词构成词组:语言学的科学性。在话语之外,一些有共同点的词会在人的记忆中联合起来,构成具有各种关系的集合。聚合关系就是语言单位按一定共同点相互联系的纵的潜在关系。如“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构成一种聚合关系;“语言学、语言观、语言论”构成另一种聚合关系。
(3)把语言学分为内部语言学和外部语言学。
内部语言学研究语言体系,外部语言学研究语言同社会、民族、政治、文化、心理等因素的关系。
(4)把语言学分为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共时就是静态,历时就是演化的。
3、结构语言学
索绪尔是结构语言学的奠基人,结构语言学各流派以索绪尔的语言理论为基础。
(1)布拉格学派
此派创始人是马德修斯,代表人物是特鲁别茨科依,雅科布逊等。其重要特点是把结构主义和功能主义结合起来,认为语言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功能。他们最突出的成果是音位学研究。布拉格学派发展了索绪尔的理论,如他们认为对语言的共时描写并不排斥语言的历时发展。在语言与言语的问题上,他们也有些独到的见解。
(2)哥本哈根学派
此派的代表人物是布龙达尔和叶尔姆斯列夫。叶尔姆斯列夫强调,在语言共时体系中,只有语音和语义的关系才是语言学的对象。叶尔姆斯列夫认为,在此之前的语言学往往把语言研究作为工具,而不是作为目的:把语言看成是符号系统为的是研究人类思维系统和人类心理实质,把语言看成是一种社会制度为的是研究一个民族的特征,把语言看成一种不断变化的现象为的是个人语体变化和人类的变迁。以前的语言学研究的是语言的物质的,生理的,心理的,逻辑的,社会的,历史的各个方面,惟独没有研究语言本身。关于语言研究的对象,他认为不是实体而是关系。他发现了多种关系,如依存关系,(一致性),决定关系(选择性),共存关系(搭配)。他认为语言是一种符号。句子、短语、词都是意义的载体,都是符号。但有些实体并不是意义载体,如音位。他本身不再代替任何东西。因此他认为语言有两个系统,为了无限丰富,无所不可表达,语言必须提供无限的符号,另一方面,为了便于掌握,使用方便,这些无限的符号必须建造在有限的非符号之上(图形)。“用有限的图形去构筑新符号是一切语言的最根本的特征。符号是表达方式与表达内容的综合体,他称之为符号依存关系。把表达方式和表达内容称之为依存单位。他根据表达方式与表达内容的关系区分不同的语言类。如果表达方式与表达内容完全一致就是双重形式语言。如果表达方式与表达内容必须结合起来成为语言,那就是表示性语言。如果表达内容本身就是语言,那就是元语言,如果表达方式本身就是语言,那就是含蓄性语言。
(3)美国学派
此派奠基人是鲍阿斯(博厄斯),主要代表是布龙菲尔德。他们认为语言学应该描写或的语言事实,而不用语言的历史知识来影响共时描写。所以此派又成描写语言学派。他们重视形式描写,认为阐明语义不是语言学的任务。
博厄斯的主要观点及贡献:出生于德国,大学时期,在一次考察中他发现,人类学不象人们所认为的那样,属于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就是说,对一个社会影响最大的不是地理条件或客观环境,而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他很快认识到,语言是打开一种民族文化的钥匙,对了解一种文化的各个方面都是不可缺少的。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博厄斯移居美国,这时史密逊学院资助博厄斯组织考察团,对墨西哥以北的美洲印第安土著语进行调查。在近二十年的考察之后,他于1911年编辑出版了《美洲印第安语言手册》。认为语言只有结构上的区分,没有发达与原始之分。描写了语言学的框架。语言的语音,语言表达的语义范畴,表达语义的语法组合过程。博厄斯并没有留下很高深的理论,但是他奠定了美国描写语言学的基础。他的基本观点和考查描写语言学的方法,造就了一代语言学家,并影响到几代语言学家。
布龙菲尔德出生于美国的芝加哥1906年毕业于哈佛大学,后来在芝加哥大学进修并担任教学工作。《语言论》是一切语言研究者的课本,是科学研究方法的楷模。进一步发展了语音学和音位学的理论。(把音位分为三种;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因为系统。)关于语法形式,他首先区分了自由形式与粘附形式。后半部分讨论了历史语言学中的重大问题。
(4)伦敦学派
此派代表人物是弗斯和哈利迪。其特点是重视语言的社会功能,又称功能结构语言内学派。弗斯一方面受到索绪尔的影响,一方面受到波兰籍人类语言学家马林诺夫斯基的影响,他主张把语言内放到社会环境中去研究。哈利迪把语言功能分为概念功能,交际者关系功能和话语功能三种。概念功能就是思维和认识的功能,交际者关系功能表示交际者在谚语环境中的身份及其相互关系。话语功能是形成话语,使语言实现同环境联系的功能。伦敦学派重视功能,但没有离开结构主义。他们认为结构就是语言单位的组合性排列,而体系是语言单位的聚合集。他们根据功能与结构结合的观点,形成了完整的体系语法。
4、转换生成语言学
乔姆斯基的语言观:语言是什么?人为什么会说话,人是怎样学会说话的。人的语言能力和语言知识到底是什么?乔姆斯基在研究语言中发现,有许多现象是结构注意语法和行为主义心理学所解释不了的。乔姆斯基提出了“语言习得机制”和“普遍语法”的观点。
四、当代语言学
当代语言学研究的特点:
1、重视语义研究。当代语言学认为语言是音义结合的词汇和语法的体系,十分重视语义的研究。传统语言学至今把语言划为语音,词汇,语法三要素,只在语法学和词汇学中有限的研究语义问题,没有像划分出语音学那样把语义学划分出来。结构语言学只分音位学和语法学两门分科,既不重视语义,也不重视词汇体系。转换生成语言学早期也忽视对语义的研究。结构语言学从三十年代到五十年代在欧美统治了二十多年,转换生成语言学从五十年代后叶以新的姿态占领了美国语言学界的主要阵地。到了六十年代后叶,为了克服语言研究忽视寓意这个局限性,各派语言学家都致力语义学的研究,从六十年代后期到整个七十年代,西方语言学界开展了一场语义和句法问题的学术讨论,使语义学成为同语音学,语法学并列的分科。
2、语言学的对象扩大为语言体系,言语活动和言语机制。结构语言学把语言体系作为语言学的唯一对象,离开言语活动而研究抽象的语言体系,会使语言体系本身陷于枯竭境地。人在言语活动中逐步掌握语言体系,在言语交际中建构话语,理解话语,所以言语活动离不开对言语机制的探讨。由于当代语言学重视研究言语,主要研究言语规律的现代修辞学便成为语言学的重要分科,日益受到重视。同研究言语有关的语用学,话语语言学,信息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分别形成。
3、语言学边缘学科涌现。当代语言学的对象已不局限于语言体系,它要探索言语规律,研究言语机制。这样就需要同社会,心理等因素联系起来研究,从而形成不同的边缘学科。其中,工程语言学精密的方法分析语言,为各种自动机器提供规则系统,社会语言学研究有目的的言语活动,研究语言结构变体和社会变异之间的对应,心理语言学和神经语言学研究人的言语机制,社会心理语言学的逐步形成。
4、语言学理论广泛应用。当代语言学理论应用到广泛的领域。除工程语言学所涉及的机器翻译,情报自动检索,人机对话,人工智能和心理语言学及神经语言学所涉及的失语症治疗儿童语言发展等领域外,目前最普遍的应用领域是言语修养,文字创制和改革,词典编纂,翻译,语言教学等领域,因而修辞学,文字学,词典学,翻译学,外语教学论等分科很快发展,引起广泛的重视。
工程语言学:自动机器翻译;文本处理;人机对话;人工智能。
语言教学与研究:第二语言教学与研究;儿童语言
五、语言学的地位与作用
语言学是一门社会科学。是科学体系中最接近自然科学的社会科学之一。语言学同生理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紧密联系。由于语言和思维的辨证统一,语言同哲学,逻辑学,心理学紧密联系;由于语言是一门社会科学,它同文艺学,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教育学,民族学,考古学等联系更加紧密。在现代科学体系中,由于机器翻译,自动控制,人机对话等方面向语言学提出了迫切任务,使语言学同数学,数理逻辑,控制论,信息论,概率论,符号学,计算机科学建立了密切的联系。语言作为社会现象,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体系。语言是信息的重要载体。数理逻辑用语言体系获得检验形式逻辑定理的材料,数学中的方法,模糊集,集合论的概念可用来分析语言现象。物理学研究有声语言的声学方面,生理解剖学研究言语器官,高级神经生理学把语言作为第二信号系统,等等。因此,语言学必须同这些学科紧密联系。其中同社会科学的联系是传统的,在现代科学体系中,语言学同一系列新兴的自然科学建立联系,这是值得注意的趋向。
六、语言学的学习方法
(一)、语言学不同于现代汉语
语言学又叫作语言学理论,语言理论,语言原理等。作为这们学科的基础课,又经常在后面加上“概论”,“概要”,“纲要”,“通论”,“导论”,“引论”,“基础”等。
“语言学纲要”不同与现代汉语,它们的区别主要有:
1语言学纲要针对的是整个人类语言,讲述整个人类语言的规律。现代汉语针对的是个别语言。
2语言学重在提炼理论,而现代汉语重在描写语言事实。
3语言学这门课一般要引用大量的外语例子,但是对于学生太多的外语资料学起来很困难,对于教师,实际上也不可能熟练地学会很多外语,所以一些教材为了减轻负担,基本上用汉语的例子而且介绍的内容也局限于语言的结构,所以使人产生一个误解,以为语言学概论不过是在现代汉语课程中加进去一点外语的例子。
(二)、语言学的学习方法
1、弄清基本概念,不要死记硬背。如“什么叫语言”
2、要做到融会贯通,不要生吞活剥。只有领会了问题的精神实质,才易于做到融会贯通。
3、要联系语言实际,不要只记住抽象的理论观点。要随时观察和分析实际语言材料。在使用语言过程中,要注意自己和别人话语中的语言现象,看看语法是不是正确,精练,词汇是不是选得恰当,得体,语义是否清晰,鲜明,语音是否标准,和谐,话语是否适合语境,是否有效的完成交际任务。哟啊敏锐的观察新的语言现象,如最近出现的新词语及新的搭配。
4、要善于运用语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把现代语言学理论应用到广泛的领域。如言语修养,语言美,语文教学,对外汉语教学,外语教学,翻译,词典编纂,文字创制和改革,制定音标,机器翻译,信息自动检索,人机对话,信息传递和处理,自动控制,人工智能,失语症治疗,人工语言创制,文艺创作等领域都要运用语言学理论。

第三章  语音
本章的重点:语音的发音,音素,音位
难点:音素,音位
教学目标:理解,掌握,运用
教学手段:讲授,讨论
课时安排:8课时
一、语音学研究的对象和语音学的各个分支。
(一)、什么是语音,语音学?
人们为了交际的目的,通过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叫语音。打鼾,打喷嚏,打哈欠,咳嗽,虽然是发音器官发出来的,但因为没有意义,所以都不是语音,只是一种生理反射, 笑声,吹口哨,嘘声,舌间发出的啧啧声,虽然代表一定的意义和感情。但不是语言,所以也不是语音。
研究语音的学问叫语音学。
(二)、语音学的各个分支
言语交际的全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发音—传播—感知。这分别代表了语音的生理属性,物理属性和心理属性。除此之外,语音还有着十分重要的社会属性。比如,表示某个具体的意义要用什么样的语音或语音组合,是社会的某个种群(民族或方言群体)约定俗成的,不同的社会种群有着不同的语音体系。语音学的研究对象就包括了语音的这些不同的层面。
发音语音学:研究语音的发音过程的语音学分支。一次发音运动能够发出什么样的声音主要取决于发音器官的生理状态。因此发音语音学也叫生理语音学。传统的发音语音学主要是根据研究者自身的感性体验对发音器官的生理状况进行描写(声带是否振动,开口度的大小,嘴唇的圆展,舌头的位置等)随着现代生理学的发展和实验研究手段的进步,发音语音学的已经克服了早期描写的主观性。例如,通过X光摄影和磁共振技术,人们可以精确的记录发音器官运动的全过程。通过电肌位的分析,人们可以了解到底是那些肌肉群参与了发音。通过对呼气流量,咽腔,口腔,声门下气压值的测定可以更清楚的知道某些音的发音机理。
声学语音学:研究语音在空气中传播的物理学特性的语音学。从物理学特征来看,语音的特性可概括以下四个方面:音高、音长、音强、音色。
感知语言学:研究语音感知阶段的生理学,心理学方面特征的语音学。感知语音学研究的对象是人耳的生理构造以及大脑理解语音的心理过程。
音系学:全称叫音位系统学。以某一种语言或方言内语音与语义的联系为出发点,分析有多少语音单位,语音单位的聚合与组合情况,以及组合时发生的语流音变等。
如果说前面三种语音学是以语音本身的物质性为基础,音系学则是以语音的社会功能为基础,它的工作是把现实中千变万化的具体语音抽象化,整理成一套简单易行的语音体系。
(三)、语音的分类
1、根据声音的产生来分,主要有乐音和噪音。乐音是由有规则音波构成的,悦耳动听。发乐音时,声门关闭,声带靠拢,气流从声门窄缝中挤出来,这时声带颤动发出音来。发噪音时,声门大开,声带放松,气流自由的通过声门。噪音是由许多不规则的音波构成的,刺耳不动听。一般情况下,语音是乐音,清辅音是噪音,而浊辅音是乐音和噪音的混合音。
2、根据在音节中所处地位来分。分为元音和辅音。在音节中,发音比较响亮,且音长能够长久,总是处于音节中心地位的音,叫元音,也叫母音。发音不能持久,或者虽能持久但不响亮,在音节中处于从属地位的音叫辅音,又叫子音。
3、根据共鸣腔来分。分为口音,鼻音以及口鼻音。在口腔中共鸣的音叫口音,在鼻腔中共鸣的音叫鼻音。发音是一部分气流从鼻腔中出来,同时在口腔和鼻腔中共鸣的音叫口鼻音。
二、发音语音学
(一)、发音器官
1、动力器官:气管,支气管,肺,胸廓,胸部肌肉群。为声带的振动及口腔中发出的噪音提供动力
2、发音体:声带。声带位于喉腔中,喉腔主要有声带以及改变声带形状的一些软骨,肌肉以及韧带。声带是两片很小的薄膜,长度只有13—14毫米,前后两端附在软骨上,中间的通路叫声门。由于肌肉和软骨的活动,声门可以打开或闭拢。当我们发元音和浊辅音时,声门就闭拢,气流冲击声带,使他发生振动,于是发出元音和带乐音成分的辅音。发清辅音的时候,声门是张开的,气流可以自由通过,声带不颤动。声带发出的原始声波音量很小,很像蜜蜂的嗡嗡声,很单调。经过声道的调制,共鸣腔的放大,才有了音量,形成各种不同的音色。
3、共鸣腔:口腔,鼻腔和咽腔。口腔和鼻腔中的器官是一部分音的发音体,也是所有音的生成地。鼻腔和咽腔中的发音器官很少。口腔中的发音器官主要有:上腭区,舌区,下颌区。
上腭区:上唇,上齿,硬腭,软腭和小舌
舌区:舌尖,舌面,舌叶,舌根
下颌区:下唇,下齿
(二)、发音
1、元音的发音
元音最终是在口腔中形成,口腔的不同形状产生不同的元音。
(1)舌位的高低(嘴张的大小)
最高
次高
半高
正中
半低
次低
最低。
(2)舌位的前后(舌头前伸后缩)



(3)嘴唇的圆展
圆唇
不圆唇
(4)元音发音的比较
英汉单元音对比
区别:首先,英语的元音都是舌面元音,汉语除了舌面元音,还有两个特殊的舌尖元音和一个卷舌元音。其次,英语的元音区分比较细,分布比较均匀,分布在各个不同的高度和前中后不同的部位,在整个体系上达到了平衡,汉语的元音倾向与高化,低元音少,而且舌面元音中没有中等舌高的元音。再其次,英语的前元音中没有圆唇音,而后元音多为圆唇音,唯有  不圆唇,但他并不与  构成对立,这种情况符合世界上大多数语言的通则。
汉语元音的舌位都在舌的前后高低的极限位置,其中有[  ][  ][  ][  ][  ]的舌位与标准元音的舌位完全一致。英语的元音,除3个央元音外,其他元音也有向央元音靠拢的倾向,换句话说,前元音并不太前,后元音不太后,高元音也并未高到极限位置。
2、辅音的发音
(1)辅音的重要的发音部位(英语和汉语的例子)
声门:两片声带之间的空隙叫声门。声带可以放松或拉紧,声门可以打开或关闭。声带可以颤动,是产生多数声音的基础部分。
舌根(舌面后):舌根与软腭
舌面中:舌面与后腭
舌面前:舌面与中腭
舌叶:舌尖与舌面前同时接触硬腭前部
舌尖前:舌尖与上齿背接触时形成的位置。
舌尖中:舌尖与上齿龈
舌尖后:舌尖与硬腭前部
齿间音;上下齿之间
唇齿音:上齿和下唇
双唇音:上下唇
(2)辅音的重要的发音方法(汉英例子)
从阻碍方式
塞:就是闭塞,发音器官的两部分紧紧靠拢,赌住气流的通路,然后突然打开,让气流冲出,发出声音。有点像开汽水瓶的盖子。像打击或弹拨乐器。
颤:舌尖或小舌连续颤动而发出的音,气流呼出的通道被堵住后迅速打开,再堵住,再打开,好象是紧紧相连的一小串颤音。
闪;闪音是舌头颤一次发出的音,如,俄罗斯人说英语,常常把一连打几个滚,这是用颤音代替了闪音。
擦:摩擦,发音器官的某两个部分接触或靠近,留下一个狭窄的缝隙,让气流从这个缝隙中挤出来。像乐器的拉或吹。
边:如果气流通过的缝隙在口腔的两侧,叫做边音。如,发音时舌尖和齿龈接触,正面堵住气流,出路,气流从舌头的两边流出。
半元音:如果气流受到的阻碍很小,只是在通过是稍微有些摩擦,发出的音接近毫无阻碍的元音,叫半元音。
塞擦:塞和擦两个方法还可以结合起来,先塞后擦,发出色擦音。塞擦音是部位相同,清浊一致的一个塞音和一个擦音紧密的结合在一个发音过程里发出来的音,听起来是一个音素。
从气流是否通过鼻腔
鼻音和口音
从声带是否振动
清音和浊音。鼻音,边音,颤音,闪音,半元音一般都是浊音。只有塞音,擦音,塞擦音存在清浊两套。
从气流是否有强弱的区别
送气音与不送气音。只有塞音与塞擦音存在送气与不送气的对立。
从是否有附加特征
腭化音,发辅音时,舌面前部略向硬腭抬起,使辅音带有[ ]的色彩。唇化音,发辅音的同时圆唇,使辅音带有圆唇音[ ]的色彩。舌根化音,发辅音时舌面后部略微向软腭方向移动,使辅音略带[ ]的色彩。
(3)辅音发音的比较
汉语辅音22个,英语辅音24个。英语和汉语的辅音中都有许多擦音和塞擦音,但彼此都不相同。
第一,英语辅音的清,浊;汉语辅音的送气与不送气。
第二,英语的龈类音与汉语的硬腭音。英语有丰富的龈类音,发音部位在齿龈,齿龈后部或齿龈—硬腭部位的的共有11个,其中有塞音/   /,擦音/      /,塞擦音/   /,边音/ /,鼻音/ /和无摩擦延续音/ /,如果加上辅音连缀/           /,英语的龈类音就更多了。而且/             /几个音的功能负荷量很大。发好龈类辅音是改进英语发音的一个关键。汉语的辅音中硬腭音丰富,成阻部位在舌尖—硬腭或舌面—硬腭的辅音共有7个,占汉语辅音总数的近三分之一,其中                     在汉语辅音中使用频率最高,而且                                                                                四个舌尖硬腭卷舌音是世界上许多语言都没有的,也是汉语语音习得的难点。因此,发好这些硬腭音(汉语里称为舌尖后音和舌面音)是学好汉语语音的关键。
英语/s/、 /z/与汉语s[s]、z[ts]
英语/s/、 /z/是齿龈擦音,发音时舌端贴近上齿龈。汉语的[  ]也是擦音,与英语的/  /非常相似,但发音时舌尖向前平伸,接近上齿背,是个齿音(舌尖前音),无对应浊音。中国学生发英语/  /时错误较多,常用汉语的 [  ]代替,比如把   /   /发成[  ](租)。汉语           是齿塞擦音(舌尖前),发音时气流受到舌尖与上齿背的完全阻碍,然后从其窄缝中挤擦而出。汉语  的发音部位与发音方法与与英语/ /完全不同。
英语/r/与汉语r[  ]
汉语    是个硬腭擦音,又叫卷舌音。在英语                        等字音里经常有人用它代替英语的/  /,造成口音。英语/  /是个齿龈后部无擦通音。发音时,舌尖在齿龈后部朝硬腭方向上翘,但不像汉语那样接近硬腭,而且气流从舌中部通过时,没有摩擦,双唇略收圆。不管是发音部位还是发音方法上这两个音都不同。
英语/h/与汉语h[x]
这两个音都是不带声的擦音,听起来相似,初学者往往把英语/  /发成汉语     ,在读               等的字音里表现得尤为明显。其实两者的发音部位完全不同。发英语的/  /,气流从微张的声门中挤擦而出,故称“声门擦音”。汉语     发音时,气流从舌后部与软腭之间的窄缝中挤擦而出,普通话成为舌根擦音,  的摩擦声比英语   的粗浊得多。
3、用国际音标写出汉语的声母和韵母
(1)声母
(2)韵母(老师写出汉语拼音,学生写国际音标)
单元音韵母
双元音韵母
鼻韵母
总结特点,教学生怎样记住这些音。
声母可以从发音部位来记,也可以从发音方法来记。从发音方法来记,和音标结合起来非常容易。
韵母最重要的记住单元音韵母的音标。
还应该记一些常见的普通话中没有,而在英语或方言中经常出现的音。
三、音系学(音位系统学)
(一)、音位及音位变体
1、什么是音位?
从发音的角度来看,语音的最小单位是音素。从语音在社会交际中所起的作用来看,最小单位不是音素,而是音位。音位是在不同的语言或方言中从区分意义的角度对语音进行的划分。根据语音是否能够区分意义,把语音分为不同的单位,这就是音位。这个概念要注意两点:区分意义;不同的语言或方言。如[ s ]和[ z ]两个音素,在芬兰语与英语中的重要性不一样。在芬兰语中,[ s ]可以读为[ z ],[ z ]可以读为[ s ]。在表示数目“六”这个意义时,既可以读为[ ku si   ],又可以读为[ku zi    ],[ s ]和[ z ]的替换没有引起意义的变化。而在英语中,[ s ]和[ z ]则不能进行这样的替换,seal [si l]不能读作zeal[zi l],因为seal 的意思是密封,封条,而zeal的意思是热情,热心。又如[  ]和[  ]两个音素在方言中和普通话中的地位也不一样。这说明,同样的音素在不同的语言或方言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因此所归属的音位也不同。音位必属于特定的语言或方言。不同的语言或方言所包含的音位是不一样的。
2、音位与音素有何不同?
音素是从语音的生理,物理性的角度提出的概念。音位是从语音的社会性的角度提出的概念。音位是在一定的语言或方言中,有区别意义作用的语音单位。音位是在音素的基础上进一步概括整理出来的。任何语言或方言实际包含的音素是很多的。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可以说是无数的。这不仅在于一个人的发音器官都不是完全相同的,而且还在于就是同一个人重复发一个音,每次发的音也不可能完全相同。所以即使用国际音标,在添加各种附加符号,也是无法一一命名。我们只能从一个音域或者一组被认为很接近的音素中选出一个代表来代表它们。这是对音素进行的第一次筛选整理工作。如无数的 a 挑选了三个代表。
在挑选的过程中发现,这些无数的音素在不同的语言或者方言中,意义和作用有着很大的不同。有的音非常重要,发音时嘴大一点或者小一点,音调高一点或低一点,就会引起意义的变化,非区分清楚不可。有的音却相反。在特定的语言和方言中,有着数量不多的能够引起意义不同的音素和数量很多的不能引起意义不同的音素,这就是形成音位理论的基础。
由此可见,音位是音素的单位,一个音位往往包含有几个音素,这几个音素的发音有不可忽略的差别,这几个音素往往出现于不同的语音环境,呈现一种互补分布,或者能够出现与相同的语言环境,能够被替换,但替换后不改变意义。
3、归纳音位(怎样划分音位)
语音单位在组合时的对立与互补关系是确定音位的主要依据。如在某个辅音位置上,   能够彼此替换,是对立的,能够区别意义,因此是两个不同的音位。在某个辅音位置上,  不能替换,是互补的,不能区别意义,因此是同一个音位。又如在某个元音位置上,    可以替换,是对立的,能够区别意义,是两个音位,    不能替换,是互补的,不能区别意义,是同一个音位。不同的音的对立关系是必然的,那么互补关系是怎样产生的呢?由发音条件限制产生。
替换时要根据语音相似的原则,如  与  出现位置互补,但属于两个音位。同一个层次上进行替换。
以普通话中的十个元音音位为例。
4、音位变体
处于互补关系中的各个音素被看成为同一个音位在不同位置上的代表,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所以我们把它们叫做音位变体。如果出现的位置受条件的制约而形成的变体,就叫条件变体。如果相互替换是自由的,没有条件的限制,就叫自由变体。
5音质音位与非音质音位
从音质的角度分析的音位叫音质音位。从非音质的角度划分出的音位叫非音质音位。非音质音位由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的不同来引起意义的不同。它包括调位,重位,时位。
汉语中最明显的是调位。即四声,由音高变化引起。/55/, /35/,/214/,/51/。英语中有重位和时位,重位即词的轻重音。如 content(形,满足)content (名,内容),汉语中有轻声。时位即长短音,如beat[bi t](打)和bit[bit](少许 )
根据要求,学生要能够用国际音标标写普通话。在黑板上写下来,要求学生写在笔记本上。
(二)、音位的聚合
1、区别特征
音位之间的不同,其实只是一个或几个发音特征的不同造成的。我们把具有区别音位作用的的发音特征叫做区别特征。发音方法或发音部位不同。
汉语普通话中常见的区别性特征有:
送气:不送气,如:
鼻音:口音,如:
唇音:舌音,如:
舌尖:舌面,如
圆唇:不圆唇,如:
舌位高:舌位低,如:
舌位:前:舌位后,如:
音位的区别性特征在不同的语言或方言中所包含的多少和种类是不同的。如英语中有清:浊;长:短两对区别性特征,而没有送气与不送气这一对区别性特征。
2、聚合群
音位依靠区别特征聚合成群,一个聚合群就是具有某一共同特征的类别。如:
[+送气]
[+鼻音]
[+硬腭音]
[+龈类音]
一个音位往往处于一个双向的聚合关系之中。如;
舌尖前:
舌尖后:
舌面音:
双向的聚合是音位系统的一个主流,因而平行对称也就成为音位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有一些音位只有单向的聚合。
聚合群反映了语音的系统性特征。平行对称结构不仅使得系统成员更好记忆,更重要的是每个聚合群中的成员在构成音节时组合能力相似。因而用聚合群来表达规则可以使规则的描写大大简化。出现一些不规则现象也可找到原因。
(三)、音位的组合
1、音位组合构成音节
(1)音位与音位组合构成的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
音节的特性以及音节的分界可以依据“肌肉紧张度”理论来解释。肌肉紧张度”理论认为,人在发音时,发音器官总是交替的一紧一松,因而在人们的听觉上形成一个个语音片段,这就是音节。或者说,每发一个音节,肌肉就紧张一次。音节以元音为核心,是紧张的最高点,称为音峰。音峰前的音素紧张渐次增强,而音峰后的音素紧张渐次减弱,它和下一次紧张的渐次增强阶段的交界之处,紧张程度最低,叫做音谷。音谷所在的地方就是音节之间的分界处。如先[    ]这串音,如果发音是肌肉紧张一次,就形成一个音节,听上去是先[    ],音峰在[  ]处,如果发音是肌肉紧张两次,就形成两个音节,听上去象西安[       ],两个音节有两个音峰。
(2)普通话音节结构的特点
汉语的音节分声韵调三部分。最简单的一个音节可以没有声母,韵头,韵尾,但必须有韵腹和声调。
汉语音节结构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声母和“四呼”的配合有很强的规律性。汉语中声母和韵母的配合关系主要是由声母的发音部位和韵母开头元音的性质决定。
2、语流音变
音位与音位组合时,或者由于受邻音的影响,或者由于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可能发生不同的变化,这种变化我们叫做语流音变,主要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四种。
同化:两个不同的音位,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的影响,变成跟它相同或相近的音位。如英语中的books[s],dogs[z];think/  /,因为/k/是舌根音,/n/是舌尖音,所以/n/变/  /。
异化:本来两个相同或相近的音位,其中一个由于某种原因变得跟它不同,如汉语中的上声变调,两个上声相遇,第一个上声变阳平,如土改涂改。同化是为了追求发音的顺口,异化是为了避免发音的拗口。
弱化:有些音的发音变弱,不那么清晰,叫弱化。如轻声。
脱落:弱化的音可能进一步脱落如豆腐。
第四章  语法
本章重点和难点:语法结构,语法的形式与意义,语法手段,语法范畴,变换
教学目标:理解,运用
教学手段:讲授,练习,讨论
课时安排:10课时
一、语法和语法单位(2课时)
(一)、语法
语法就是语言的结构规则,即词语的组合规则。那些词语能够相互组合,那些词语不能相互组合,那些词语能以这种方式组合,那些词语能以那种方式组合,词语在组合时形式是否发生变化,又要怎样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则,这些规则就是语法。广义的语法包括词的内部结构规则(构词法)。要想深入研究理解什么是语法,必须了解语法的几种基本性质。用词来造句子的法则或者规则
语法(规则)的特点:(同学分析怎样理解)
抽象性:语法是不能直接感知的抽象存在物,它潜存于具体的言语活动和言语作品中,说话人或听话人的语法知识,或者语法学者对语法的描述,都是从具体的话语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如动词+宾语这种结构及其结构规则,就是从吃苹果看电影,读小说洗衣服等许许多多同类话语中抽象出来的。任何一条语法规则都概括了大量具体话语的共同特征,而舍弃了其间的差别。
生成性:语言具有生成性。语言的生成性具体表现为语法的生成性。语法规则不仅是对已存在的话语的概括,而且还指导人们生成无限多的从未听说过的新话语。这就是语法的生成性。如:张大爷买了一头猪。语法的生成性具体体现为类推性和递归性。所谓类推性就是可以用同类词语替换。所谓类推性就是同样的规则可以反复使用。
语法的规约性:所谓语法的规约性,首先指语法对人们的言语交际活动有制约性。语法规则制约着人们的言语交际活动,人们说话写文章都必须遵守语法规则,否则就回妨碍交际或受到指责。语法规约性的另一个含义指语法规则的社会约定性。自然语言的语法规则不是天然的。也不是由个别人或少数人制定的,而是由说这种语言的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约定当然,这种约定不是通过开会讨论或投票表决的方式形成的,而是人们在长期的言语交际活动中自然形成并共同遵守的一种社会惯例。语法书上写的语法规则,知识对这种社会管理的一种描述。因此看某种说法是不是和语法,就是看这种说法是否符合社会惯例,而不应看语法书上描述的语法规则,因为语法书上描述的语法规则带有作者的主观性,不一定与社会的惯例完全一致。
(二)、主要的语法单位
能在组合的某一个位置上被替换下来的片段都是语法单位。从大到小有句子,词组,词和语素。
句子:能够表达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鉴别意思是不是完整,主要看能不能让听话人满足。如一个人一进教室就说“电影”。别人一定不满足,还要问一声“怎么样?”这是的电影就不是一个句子。如果两人对话,甲问你看电视还是电影,乙回答电影,这是电影就是一个句子。句子在形式上最大的特点是有一个完整的语调。句子按照语气可分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不同的类型。陈述句是客观地叙述一件事情,祈使句是向对方发出请求或命令。疑问句是对所述的事情表示疑问。感叹句表达强烈的感情。句子可以无限长,短可以短到只有一个词。
词组:词的组合。它是句子里面作用相当于词而本身又是由词构成的大于词的单位。词组是句子里的一段。如一对美丽的大蝴蝶从墓中飞了出来。
词组可以分为自由词组和固定词组。自由词组指根据表达需要临时进行的组合。固定词组如专有名词,成语,惯用语,谚语等。
词:是造句时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所谓最小,就是不能扩展,如吃东坡肉,吃红烧肉。“东坡肉”和“红烧肉”都能独立运用,但“红烧肉”不是最小的单位。又如“黄金搭档”和“最佳搭档”,“脑白金”和“脑神经”。
词分实词和虚词,虚词不能单独回答问题,不能做句子的主要成分。
语素:语言中有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就汉语来说,一般是一个汉字就是一个语素,但也有两个汉字或者三个及三个以上的汉字相当于一个语素的。如脑白金。
语素分为构词语素和变词语素(构形语素)。构词语素分成词根、词缀,变词语素叫词尾。词缀又包括前缀,中缀,后缀。
二、组合规则与语法手段
词在句子或者更大的语流中,必然跟其他词发生联系,词与词之间要进行组合。语法的组合规则包括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和词组合成句子的规则。语法组合成词的规则叫做构词法,它和词的变化规则合在一起,叫做词法。我们一般把语法分为词法和句法。词法管词的结构,研究的对象是语素和词。句法管短语与句子中词的组合,研究的对象是词,短语和句子。词是语法的分水岭,词是语言的基本符号。
(一)、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构词法)
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
一级规则(词根规则):单纯词:由一个词根语素构成的词
                  复合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根语素构成的词
二级规则(词缀规则):派生词: 由词根语素与词缀语素构成的词是派生词。
汉语里语素构成词主要复合规则,英语语素里构词主要是派生规则。
以汉语为例,请一位同学论述语素构词的规则.
研究或掌握构词法的意义:汉语的特点是素少词繁,词的数量是语素的五倍。只要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语素,懂得构词法,就可以初步了解五倍以上的词,真正做到以简驭繁。如:
美:(1)美丽,好看(跟丑相对);(2)使美丽:美容,美发;(3)令人满意的,好;(4)美好的事物;(5)得意(方)
美德,美感,美观,美好,美景,美丽,美满,美妙,美貌,美名,美女,美人,美容,美声,美味,美意等
赞美,健美,精美,优美,审美等
(二)、词组合成句子的规则(2课时)
1、短语与句子的区别
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时,很少情况下只用一个词来进行的,通常都需要把词组合起来使用。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按一定规则构成的组合体叫语法结构。语法结构又叫句法结构。
从词到句子,中间一般要经过短语,那么句子和短语有什么不同呢?短语和句子的不同在不同的语言里情况不一样。在英语里,可以把动词的限定与否作为区别的依据。如:
他开飞机。
开飞机容易。
汉语的动词不分限定与非限定,汉语里区分短语和句子,目前主要根据两条标准;能否单说或是否有句调。是不是说短语加上语气就可以成为句子?如果考虑语言环境,任何一个短语都可能成为句子。如果脱离语言环境,有的短语就可能不成句。
从句子中抽象出来的短语,经常被割断了它的生气,因为那些表示语气,情态,时态等语法意义的语素,甚至一些必须的附加成分或者配套部分被切掉了,剩下光秃秃的主干。这好象从山上砍了许多做柴烧的树枝。
由此看来,从组合规律上来看,短语规则等同于句子规则。因为表示语气,情态,时态等语法意义的成分不参与词的组合。我们研究语法结构实际上是研究短语结构。
2、五种主要的语法结构(从语法意义的角度分出的类型)
主谓结构:前一部分是一个话题,后一部分对这个话题进行说明。话题的部分称为主语,说明的部分称为谓语.
述宾结构: 前一部分是动作,后一部分是动作支配的对象.如:吃饭,看电影,踢球,逛街.
述补结构:补充说明与被补充说明。后一部分补充说明前一部分.
偏正结构:后一部分修饰限制前一部分。
联合结构:各组成成分之间是并列平等的关系。
3、语法结构的意义与形式
语法分为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两部分。任何语法结构都包括意义和形式两部分。
词与词组合以后,词组结合体的意义不同于词与词的意义之和。大于词的意义。例如:吃饭,他吃,一起吃。语法意义实际上是语法单位在组合过程中产生的意义,是语法结构内部两个成分之间存在的符号配列关系,是一种语法关系。在世界各种语言里普遍存在的语法关系有以下几种:
陈述关系:陈述与被陈述
支配关系:支配与被支配
修饰关系:修饰与被修饰(前修饰与后修饰)
联合关系:并列,选择
以上语法关系是从很宽泛的角度说的,实际上每一类语法关系内部实词与实词之间存在的符号对象的相互作用关系是复杂多样的,他们是从小的方面分出来的语法意义。如述宾关系:吃饭,吃食堂,吃大碗,吃烧烤,吃火锅,吃一年
如“打”
他昨天在院子里用石头打破了窗户。
这些语义关系中的实词的位置不受是否直接组合的规则限制,而且没有外在的表现形式,它们与一定的现实关系相联系,隐含在语法结构内部,要通过分析才发现。
除此之外,还有重叠产生的意义,如大大的,高高的,表示“很大”,“很高”。语法意义有的用独立的词表达。例如介词,连词等虚词,有的用不独立的构词语素表达。
语法形式是反映词语的组合规则和语法类别的形式标志,是表现语法意义的载体。词在句子或者更大的语流中,必然跟其他词发生联系。为了适应与各种词的搭配关系,词在句子中会出现各种形式变化,这些变化分两种,一种变化是词的外部变化,例如改变词与词之间的搭配顺序,如鸡吃,吃鸡.加入不同的虚词,如爷爷奶奶,爷爷的奶奶等,另一种情况是词的内部形式发生变化。例如英语名词在句中当复数使用时,就有相应的复数形式变化。又如重音移位表示不同的词性。前一种情况的变化是词的外部变化,没有改变词本身的形态,所以叫非形态变化或者非词形变化。后者改变了词本身的形态,所以叫形态变化或词形变化。汉语的语法形式主要是非形态变化的形式。印欧语的语法形式主要是形态变化的形式。
4、语法手段
语法形式是具体多样的,把他们概括形成一些类型,就叫语法手段。也就是改变语法形式的方法。
(1)选词: 词在句子或者更大的语流中,必然跟其他词发生联系。为了适应与各种词的搭配关系,词在句子中首先要进行选择.如说了,说过,说着,选词决定能够构成那些语法形式.比如一些虚词,一般不与某个词构成一个语法结构体.
(2)语序:以语法单位之间相对位置的变化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手段.谁在前,谁在后.如吃与鸡,吃饭
汉藏语系中大多数语言的词序在语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印欧语言中,英语词序比较重要。但是拉丁语,俄语等语言有词的丰富形态表示语法意义,所以很少用词序表达语法意义。
(3)虚词:虚词是汉语中一种重要的组合手段。就象一种黏合剂,如联合结构中常常使用的“和”、“也”、“或者”、“都”之类的虚词,偏正结构中使用的“的”,述补结构中使用的“得”等,如果少了这些虚词,有些组合就无法形成.
(4)词形变化:;利用词自身的形式变化表示一定意义的手段。只有当该词与其它词发生关系时,才有发生变化的必要和可能。词形变化比较典型的是俄语:动词按照主语的人称和数变位才可充任谓语,名词按照动词的要求变格后才可充任宾语,偏正结构中的修饰语如果是形容词,它必须在性,数,格方面与中心语一致.
(5)汉语里的语法手段还有重叠,声调,语调等.
5、语法结构的层次性与递归性
从形式上看,词的组合具有两个主要特征:
(1)线条性
在语法结构的组合过程中,由于人类发音器官的限制,词只能一个接一个的依次出现,沿着时间的线条向前延伸,最后形成一个线形序列。线条性是语法结构表面最明显的特征,属于显性语法特征。
(2)层次性及层次分析法
词语在组合过程中呈现出线条性排列,仅仅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词与词的组合并不是这样简单的机械相加,而是按照先后次序逐层组合起来的。
层次分析法又叫直接成分分析法。注重语法结构形式上的层次性,认为句子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序列,而是由直接成分一层层构成的,在同一个层次上,结构的直接成分通常只有两个。因此,他们在分析句子时,就是把一个句子不断的一分为二,直到分析到词为止。如我下课后回宿舍。
层次分析法的内容
第一,切分。切分三原则。结构原则,即切分出来的两个部分都必须是合法的句法结构体。如:一枝桃花。功能原则,即切分出来的两个部分,可以根据汉语句法的组合规律再重新结合起来。如刚买的书包。这本书的出版。意义原则,语义上要符合逻辑常理。一位小偷的辩护律师。年轻的军官的子女(都上了大学)。要注意的三个问题:切分到词,不能凭语感,张教授写的一篇文章。不能根据语音停顿。他说人生没有笔直的路。坐在地上。
第二,定性。虚词中除了介词和“的”字短语外,一般不做标记。如果是词组,直接标写,如果是结构,简写为“某构”。
层次分析的作用与局限
第一,层次分析的适应面广。层次分析是分析语言结构所必不可少的。层次分析理论的建立是语言研究中一项了不起的成就。层次分析法适应面广,语法分析,语音分析,篇章分析都能够用到它。这无须一一举例说明。
第二,能更好的分化歧异格式
有些歧义句必须用层次分析的方法才能分解。如:
照片放大了一点儿。不适当的灌水施肥。
第三,与中心词分析法比较起来看,切分的手续太烦琐,对于长句不太适应.
第四,它只能揭示句法结构的构造层次和直接组成成分之间的显性的语法关系,即语法结构关系,不能揭示句法结构内部的隐性的语法关系。如鸡不吃了。
(3)递归性
词的组合往往不止一个层次,而是层层套叠,我们把这种一层套一层的组合现象称作组合的递归性。递归的途径主要有套合和联合。
套合:词被词组替换而扩展
打人—张三打李四—中文系的张三打了外语系的李四—北大中文系的张三打了北语外语系的李四
联合:几个分句联合构成复句。分句之间往往有关联词语连接。
风停了,雨住了,太阳出来了。
我在台上讲,有些人在台下讲。
如果谁乐意去,谁就去。
三、聚合规则与语法范畴
(一)、聚合规则:在某种语言中,具有相同语法特征的单位总是聚合成类,供组合选择。语言里的词按语法的聚合规则主要有词类和词形变化:语言里的词按语法作用的不同而分成名词,动词等等的词类,在许多语言里,名词,动词又有格,位等等的变化。
语法范畴:语法范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语法范畴是各种语法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的概括。从语法形式上看,包括所有显性语法形式和隐性语法形式,从语法意义上来看,包括所有结构意义,功能意义和表述意义。如陈述关系,支配关系,施事,受事等,词类范畴体现出来的意义,如事物,动作,形状等。还包括陈述,疑问等语气。
狭义的语法范畴是指通过附加在词根上面的专门的语法形式表现出来的语法意义的类型。即词的形态变化表现出来的语法意义类型。如性数格时体态人称等。
(二)、词类
1、词类的性质
词类指词的语法作用的类别。对成千上万的词要探讨它们的规律,就必然要对词进行分类,形成类聚。单纯词,合成词,单音词,多音词等都是对词的分类,但都不是语法上的类别。前者是根据词的要素,结构特点划分的。后者是根据语音特点划分的。
2、划分词类的标准
(1)功能标准
(2)形态标准
(3)意义标准
3、词类的划分
词类系统:
主体词
数代词
实词    修饰词
声音词
关系词
虚词    语助词
次类:
(三)、语法范畴
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语法范畴。如英法德都有通过定冠词或不定冠词表示的名词的有定和不定语法范畴,俄语没有,但俄语有区分动物与非动物的形态性的范畴。词的语法范畴主要有性数格时体态人称式级等。
各种语言中所具有的语法范畴是不同的。在不同的语言中,性质相同的范畴的具体内容并不相等。而且表达形式也可能不同。
性:主要与名词相关的语法范畴,形容词常常修饰名词,一般把名词分成阴性,阳性,中性或分成阴性,阳性,并用不同的形式标志表示。
数:数也是主要与名词相关的语法范畴。
格:表示词语之间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的语法范畴。一般用名词和代词的形态变化表示各种不同的格。有些语言中形容词和数词也有与名词相应的格。
时和体:时和体都是与动词相关的语法范畴,表示事件的时间关系和过程状态。
态:又称语态,是表示主语与动词的语义关系的语法范畴,一般通过动词的形态变化来区分主动态和被动态。主动态表示主语是动词的施事,即行为动作的主体。被动态表示主语是动词的受事,即行为动作的对象。
人称:是表示动词与主语在人称上的一致关系的语法范畴,一般通过动词的形态变化来区分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语法范畴的特点:
有共同的意义领域
同一语法范畴中的各个变化形式是相互对立的,排斥的。在组合的时候,选择甲就排斥乙。
同一语法范畴中的各个项所表示的意义不仅取决于它本身,而且也取决于它和其他项之间的相互制约的关系。
四、变换。
(一)变换分析的客观依据——句法结构的相关性。
1、语言表达要求细致而又经济的原则致使语言中同一个意义可以用不同的句法格式来表达,从而造成语言中存在大量的同义格式。例如:
我昨天不小心丢了家里的钥匙。
我昨天不小心把家里的钥匙丢了。
昨天不小心,家里的钥匙给我丢了。
昨天不小心,我把家里的的钥匙丢了。
我不小心在昨天把家里的钥匙给丢了。
是我昨天不小心把家里的钥匙给丢了。
我昨天不小心,家里的要是给丢了。
倒霉透了,把家里的钥匙给丢了。
以上句法格式表示相同或相近的意义,是同义格式,叫句法同义。
2、语言中要表达的意思是无限的,而表达意义的句法格式又是有限的。要用有限的格式来表达无穷的意义,就致使同一句法格式可以表示多种意义,从而使语言中存在大量的歧义句法格式。同一个格式可以表示几种不同的结构意义,这就是句法多义。如“我不吃鸡了”,“鸡不吃食了”是意思不同的两句话,但在各自不同的语言环境下,而且为了说话的经济,这两个意思就有可能用相同的句子来表示,从而造成歧义句。“鸡不吃了”。
(二)、句式变换常使用的手段有
1成分移位:书我看完了。我看完了书。书被我看完了。我把书看完了。主动变被动
2添加成分:今天天气好。今天天气好么。今天天气好吗。陈述变疑问
3省略成分:我没有写完。我写完了。肯定变否定。
4改变语调:他考上了北大。他考上了北大?
(三)、变换分析的作用
1、串连句法同义——使句法格式变得简单。句法同义指不同的句法格式表示相同的句法结构意义。如
同一结构意义,不同的句类:
我打破了杯子。
我打破杯子了吗?
我打破杯子了啊!
你不要打破杯子!
以上四个句子的结构意义相同,都是施事+动作+受事的关系。但他们是不同的句式。换句话说,已知某一个句式,要得到结构意义相同的其他句式,可以通过变换。
同一结构意义,不同的句式
我打破了杯子。
我把杯子打破了。
杯子我打破了。
杯子被我打破了。
变换把结构意义相同的句式联系在一起,显示出它们之间互相沟通的关系。打破了孤立的研究一个个句式的局限,开阔了研究句法的视野。(这里的结构意义相同指一个句子中的名词性成分与动词的语义关系相同。)
2、分化句法多义——使句法格式变得清楚。句法多义指某一个句法格式表示多种句法结构意义。如
反对的是他。反对搬迁的是他。动作+受事
违反的是他。
吃过的是张三。
出席的是小王。
反对的是他。他反对。施事+动作
吃的是馒头。
看的是电影。
学的是英语。
惩罚的是他。
通知的人还没有来。他通知的人还没有回来。
通知的人还没有来。通知他的人还没有回来。
3、分辨句法意义之间的细微差别。如:
台上坐着主席团。     台上唱着戏。
床上躺着病人。       河里流着水。
门口站着人。         外面刮着风。
黑板上写着字。       教室里上着课。
墙上挂着画。         路上跑着一个人。
名词性短语(表处所的方位短语)+动词+着+名词性词语,句型上没有区别,句法结构意义没有区别,也就是说底层次语义没有区别。他们的不同,在于高层次语义,即句式语义。一个是静态,一个是动态。
五、语言的结构类型和普遍特征(,老师提示,同学看书)
(一)语言的结构类型
孤立语:缺乏词形变化,词的次序很严格,虚词的作用很重要,词与词的语法关系,除了词序,很多都是由虚词来表示的。如父亲书
屈折语:“屈折”是指词内部的语音形式的变化,所以又叫内部屈折。有丰富的词形变化,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主要靠这种词形变化来表示,因而词序没有孤立语那么重要。屈折语的变词语素很重要。一个变词语素往往表示好几种语法意义。此外,变词语素与词根结合非常紧密,去掉词尾,词根一般不能独立存在。
粘着语:也是一种重要的语言结构类型。没有内部屈折,每一个变词语素只表示一种语法意义,而每种语法意义也总是由一个变词语素表示。词根与变词语素的结合并不紧密。两者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复综语:一种特殊类型的粘着语。一个词往往由好些个语素编插粘合而成。由于在词里插入了表示多种意思的各种语素,一个词往往构成一个句子。
(二)语言的普遍特征

第五章  词义
本章重点:词义的属性,词义的聚合,词义的组合,义素分析法,语义场
难点:义素分析法,语义场
教学目标:理解,掌握,分析
教学手段:讲授,讨论
课时安排:6课时
一、词汇与词义
(一)、词和词汇
词是语言中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
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成语等固定用语的总汇就是词汇。一种语言只有一个词汇。词汇可分为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基本词汇的主要特点是全民常用性,稳固性,强构词性。除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汇构成该语言的一般词汇。一般词汇的特点是:不是全民常用的,不稳固,一般没有构词能力或构词能力比较弱。数量大,成分杂,变化快.学习一种语言,首先应该学习它的基本词汇,牢固的掌握了基本词汇,等于掌握了一种语言的骨干。
(二)、词的词汇意义
语言的意义非常复杂,总的可以分成两类。由词的语法关系产生的意义叫语法意义,这在前一章已经作了分析。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主观评价,叫做词的词汇意义,简称词义。
词义可分为理性意义和附加色彩。以现实现象作基础,对现实现象的反映,不涉及人们的主观态度的词义为词的理性意义。人们在对现实现象反映时可以带进主观态度,这就是附加色彩。词的理性意义是词义的核心部分。不是每个词都有附加色彩。附加色彩不是因人而异的个人现象,而是大家都使用的社会现象。
(三)、词义的概括性
词义对现实现象的反映是概括的反映。概括是词义的一个重要特点。概括是对现实现象的分类,把有共同特点的现象归在一起,给以一个名称,使它和其他现象区别开来。词义的概括具有一般性,概括是把特殊的、复杂的东西变成一般的简单的东西。词义的概括具有模糊性,词义经过概括后,词义与词义之间往往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没有明确的界限。词义的概括还具有全民性,在阶级社会中,有些事物具有阶级性,但反映这些事物的词义却是全民的,没有阶级性。
(四)、词义的分析
二、词义的聚合
(一)、单一和多义
一个词可以只概括反映某一类现实现象,这就是单义词。一个词也可以概括反映相互有联系的几类现实现象,这就是多义词。一个词在刚产生的时候大多是单义的,在使用中,有关的意义也逐渐用它来表示,就变成多义的了。语言所要表达的意义总是在不断的增多,让一个词兼表几个一样而不必另造新词,符合经济的原则。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之中,有历史可查的最初的意义叫做本义,它是产生这个词的其他意义的基础。由本意衍生出来的意义叫做派生意义。在词义的发展过程中,本义可能逐步退居次要的地位,让某一个派生意义占据中心的地位。词义中占据中心地位的意义叫做中心意义。词义的派生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隐喻,一种是换喻。隐喻建立在两个意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的某种相似的基础上。换喻的基础不是现实现象的相似,而是两类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多义词是语言经济性、简明性的具体表现。要注意多义词与同音词的区别。多义词各个意义之间有内在的联系,是一个词。同音词的意义之间没有联系,是几个不同的词。
(二)、同义词
语言中几个声音不同而意义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就是一般所说的同义词。词义包含理性意义和附加色彩两方面。同义词的同,是指理性意义完全相同或基本相同。意义完全相同的词又叫等义词。等义词大多是借用方言或外语词的结果。等义词在语言中多半不能长期存在,因为语言要求经济,等义词多了,会增加人们交际中的麻烦,因此在语言的使用中或者是等义词发生分化,产生细微的意义差别,或者是淘汰一个,保留一个。语言里绝大多数同义词都是意义基本相同,但有细微的差别。这种差别表现为词义所概括反映的侧面和重点有所不同,或者在词义的附加色彩方面有差异。词义的附加色彩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褒贬色彩、语体色彩和风格色彩。
(三)、反义词
语言中有很多意义相反的词叫做反义词。反义词是现实现象中矛盾的或对立的现象在语言中的反映。反义词概括反映的是同类现象中的两个对立的方面。有的对有中间状态,有的对立没有中间状态,非此即彼。同义和反义中的同和反是对立的统一。反义词必须以共同的意义领域为前提,没有同就无所谓反,反是同中的对立关系。另一方面,同义词中也往往包含着反义的因素,是在基本意义相同的条件下,显示出意义、色彩、用法上的细微差别,在大同中显示出小异。
三、词义的组合
(一)、词语的搭配
词义的组合是通过词语的搭配来实现的。如果说词义的形成是从特殊到一般,从复杂到简单,那么词义的组合就是从一般回到特殊,从简单回到复杂。词语的搭配要受到两方面的限制,一方面要受到语法规则的支配(前一章已分析),另一方面也要受到语义条件的限制。词语搭配的语义条件是多方面的。一,词语搭配要受到现实现象之间的实际关系的制约;现实现象中不存在的关系,表达这些现象的词语也不可能搭配使用。二,词语搭配还要受到语义系列中其他成员的制约。三,词语的搭配还要考虑社会的使用习惯。四,词语的搭配还要涉及词义的各种附加色彩和修辞效果。
(二)、词义与环境
在交际中除了由词义的组合表现出来的意义以外,还有一部分意义是由环境补充、确定的。所谓环境,一方面可以理解为上下文或谈话的具体语境,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更广阔的意义上来理解,把社会文化历史背景也包括在内。总之,很多话都要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才能了解它的确切的意思。要联系语言所反映的时代或名组的文化历史背景和风俗习惯,才能深入理解字里行间所表现出来的意义。
(三)、言内意外
语言是人们表达思想、进行交际的最重要的工具,但语言表达思想的功能也有它的局限性。这是因为在语言中只有一般的东西,而人们所想是即语言所要表达的却是特殊的、个别的东西,用一般的概括的东西来表达特殊的、个别的东西,自然会产生一些矛盾。有的时候,特殊的个别的东西的复杂性难以用言辞一一穷尽的表述出来,这样,在语言的交际中就出现了“言不尽意”的现象。由于用语言表达思想的时候可以言不尽意,留下一些意思上的空白让听话人去补充、理解,这就使语言的运用成为一种学问,这种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用语言交际时,有意的留下意思上的空白,让听话人自己去领会、补充的现象,就是“言内意外”。“言内意外”是一种语言运用的手法。
重点难点讲解
词义的概括性
本节第三部分讲解了词义的概括性。把概括性作为词义的一个重要特点,而一般性、模糊性、民族性是词义概括性的三种表现形式。根据《大纲》我们稍作调整,把词义的特点概括为概括性(一般性)、模糊性、民族性。
(一)、概括性
词义的概括是指把具体的个别的东西变成一般的简单的东西。也就是对客观存在的事物或现象进行归类,把有共同特点的现象归在一起,给以一个名称,使它和其他现象区别开来。词在概括对象或者获得意义的时候,必须抓住事物本质性的区别特征,放弃许多次要特征。如“车”的特征很多,有颜色,大小,造型,构成材料,构成部件,性能,功用等等,那么对“车”的概括应取其本质特征,也就是能使“车”与其同一子系统类的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特征。因此《现代汉语词典》概括为“陆地上有轮子的运输工具。”分别从空间、主要特征、用途等方面对“车“这种现实现象进行概括。舍弃了如颜色、大小、造型等其他方面的次要特征。具有这些区别性特征的机器归为“车”一类。给予一个名称“车”与飞机、轮船等其他的机器区别开来。如果要显示“车”的其他特征,可以通过增加语素的办法。如汽车、火车、人力车、三轮车、客车、货车等。
词义概括的对象可以是客观存在的,也可以是使用语言的人们想象中的。如鬼、神、龙等。
专有名词的词义也具有概括性,专有名词的外延虽然只有一个,但它本身的特征是多方面的,有本质的,也有非本质的。另外,它自身所具有的特征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因此,专有名词的词义的概括性指的是对同一对象的本质特征的概括。如鲁迅,
(二)、模糊性
词义是对客观实体的反映,有些客观实体的外延非常明确,如一些科技实体,有些客观实体的外延具有相对性。与此相应,有些词义是明确的,如科学术语,有些词义是模糊的,如高、矮,大、小,黑、白等形容词,青年、中年、老年等名词,走、跑等动词。
语言以有限的单位表示无限的客体,这就容易形成模糊性。但客体是相互联系的,高和矮都表示高度,大和小都表示体积,他们之间的界限还是明晰的,不至于模糊不清。
(三)、民族性
词义是对客观存在的事物及现象的反映。不同民族反映现实世界的角度和侧重点不完全相同,因此词义在反映客观现实时对现实的切分在各语言中并不一致。也就是说,同一概念在不同民族可能用不同的词语来概括。如对于“上肢”这个客观实体,俄语只用一个词pyka,汉语用两个词“手”和“臂”,英语也用两个词:hand(手)和arm(臂)。再如
词汇意义的民族性还表现在词义的引申及词义搭配等方面。如“龙”,在汉语中有以下词义:1)人君;2)才俊之士;3)饰以龙形的;4)称形状如龙的事物;5)高大的马,骏马;6)凶狠;7)星座;8)十二生肖之一;9)姓。英语“dragon”表示以下含义:1)凶猛的人;严厉警惕的守护人;2)专制的力量;罪恶势力;3)撒旦,魔鬼。两者差异很大,汉语多褒义,英语多贬义。英语中“龙”常是“罪恶”、“异教”的象征。而汉语中“龙”是帝王的自称,随之产生1)、2)两义。在词义搭配方面,汉语中“男女”、“夫妻”、“公婆”、“子女”、“父母”等词语的顺序是男性在前面,女性在后面,
增补内容
一、义素分析
(一)、义素
人们仿照分析音位的方法来分析语义的构成,认为一个概念往往集合着事物的某几个有关的特征,这些特征体现在词义里就成为词义的构成要素,这就是义素。词义里的每一个义项都是由义素构成的,都是义素的结合体。义素是语言中最小的意义单位。如“父亲”,《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有子女的男子是子女的父亲。这就是父亲的义项,可把它分解为一束义素:近亲属——生育关系——男性。可见,义素的划分主要是依据语言社会对词义的理解,也就是根据人们对该词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认识。由于义素是构成义项的最小单位,又是构成语义的基本单位,所以义素又叫语义成分。
(二)、义素分析法
从义素的角度来分析词义的构成的方法称为义素分析法。传统语义学往往把词义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和解释,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利于词义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在现代语义学中,义素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对不同的词的词义的对比找出义素。义素分析常用的方法是对比法。义素分析法有它自己的一套程序:
首先是确定对比词群,明确分析的对象。所要分析的这一群词在意义上必须有可比性,必须有共同之处。
其次,确定词群中词与词之间的共同义素和区别义素。利用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理解,通过对几个词义的相互比较,可以提取他们之间的某些共同的语义特征,然后再找出这几个词之间意义上的区别之所在。
再次,表达。也就是列出义素。可采用矩阵图式或横排列式。
下面以父亲、母亲、儿子、女儿为例进行义素分析。这里,对比词群已经确定。第一步已经完成。第二步提取共同义素和区别义素。运用对比法提取义素。利用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理解,借助于词典的释义,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属性,都是亲属,而且是直系亲属,这就是它们的共同义素。再找它们的区别性义素。既然是亲属就可以从辈分上去分析。通过分析发现它们有长辈与晚辈之分,这就是他们的区别性义素。一个区别性特征还不能把它们区别开来,还必须找其他的区别性特征,如性别。利用义素分析法是为了区分词义,找多少区别性义素取决于是否能把它们区别开来。找到两个区别性义素后,发现能将四者之间的关系区别开来,因此不继续寻找。
义素分析的关键是提取义素。一般来说,义素分析的主要对象是实词,特别是名词、动词和形容词。这三类词的词义构成有一定的模式。了解这些词的词义构成模式,对于我们分析提取义素有重要意义。
名词词义构成模式:=类属+种差。如:
动词词义构成模式:
形容词词义构成模式:(适用对象)+性状。如:
提取义素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应在同一语义场中进行。
(2)应提取有区别性特征的义素。如父亲母亲儿子女儿这个对比词群中,头发就不是区别性特征。
(3)应提取最小义素。如上例中,亲属就不是最小义素。
第三步表达。用矩阵图式或横排列式把所提取的义素描写出来。
矩阵图式:
词        类属     性别     辈分
父亲    直系亲属   男性     长辈
母亲    直系亲属   —男性     长辈
儿子    直系亲属   男性     —长辈
女儿    直系亲属   —男性     —长辈
横排列式:
父亲:[直系亲属、男性、长辈]
母亲:[直系亲属、—男性、长辈]
儿子:[直系亲属、男性、—长辈]
女儿:[直系亲属、—男性、—长辈]
义素分析法的作用与局限
二、语义场
语义场又叫词场、词汇场、义场,是词义的聚合关系。20世纪初,结构主义语言学大师索绪尔提出语言系统性的原理,认为语言的单位都是一定系统里的成员,其价值要由他在系统里所处的地位来决定,即由他和其他成员的关系来确定。因此,研究词义,应是从联系的系统的观点出发,着重研究词与词之间的意义关系。而不是只限于解释具体的词义和考证具体词义的演变。20世纪30年代,德国和瑞士的一些语言学家发展了以上的思想,创立了语义场的理论。代表人物是德国的特里尔,
语义场是指具有某些共同特征和相互关系的一群词的聚合,也就是说,同一语义场的词具有共同的核心义素。如父亲母亲儿子女儿,都有一个共同的核心义素[直系亲属],他们构成词义中的直系亲属场。父亲母亲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叔叔伯伯姑母姨母等都有一个共同的核心义素[亲属],他们构成词义中的亲属场。
任何一种语言里的语义场都存在着大小不同的结构层次,在一个较大的语义场中又包含着若干个较小的语义场—子场,每个子场下面还可以分出更小的子场。整个语义场形成一种有序的集合。如:以“交通工具”为共同核心义素的词“车、船、飞机”构成一个语义场,以“车”为共同核心义素可构成“人力车自行车畜力车火车电车汽车”这一子场,再往下,以汽车为共同核心义素可构成“卡车轿车面包车大客车”这一更小的子场。
根据语义场中各成员相互之间的关系,可将语义场分为类属义场,顺序义场,关系义场,同义义场,反义义场等。如时间单位,年季月星期日小时刻分钟秒构成一个语义场,季可分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构成一个子场,春夏秋冬有固定的顺序,这一个子场就是顺序义场。星期又称礼拜,因此他们之间又构成同义义场。
语义场实际上就是按照词义的类属关系进行的分类,但词义的类属关系不同与概念的种属
三、语境与词语的语境意义
语境就是语言使用的环境。所谓环境,是相对于观察对象而言的。整个世界除去被观察对象后剩下的一切,都是该观察对象的环境。整个世界除掉被我们观察的那段话语后剩下的一切,都是这段话语的语境。包括四个不同的层次:1上下文语境,指一个语句的上下文。现场语境,指一个言语行为发生的具体时空环境。它的范围大小,就是言语行为双方当时的感知能力所能达到的限度,
交际语境,也是一种现场,但不是具体的物质环境,而是与这一次言语行为相关的各种交际要素组成的抽象环境。它包括说话的主题、说话的场合,说话的方式,交际双方的地位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彼此之间了解的程度等。背景语境,是人们记忆中储存着的关于整个百科知识,以及一定文化背景下的信念系统等。这四种语境实际上只是一个潜在的语境。当我们理解某一话语时,这些语境不一定全部起作用,而往往只是其中一种语境在起主导作用。
语境意义:抽象的语言意义通过一定的语用手段与特定的语境联系起来而形成的具体意义就是语境意义。语用手段主要有两种,一是指称,一是指示。指称就是把词义跟具体语境中的特定对象联系起来,从而转化为某一次言语交际的具体意义。指称主要是名词的功能。指称的方式有多种,列表图示如下:
有指   实指   全指
别指    定指
不定指
泛指
无指
指称的方式不一样,词语与语境的联系方式也不一样。
指示,指示是一种言语行为。指示语是指以一次正在进行着的言语行为中的某要素(包括说话者、说话时间、说话地点等)为参照点跟语境发生联系后才可能有确切词义和所指对象的词语。现代汉语中的“我”他这里今天此刻上文等都是指示语,也有的指示语是复合的,由一般的名词参与,如本世纪下星期本法官等。指示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别:人称指示,时间指示,空间指示,话语指示。
四、言外之意
言外之意指言语交际中,不通过语面直接的表达出来的,而必须依靠推理而存在的意义。言外之意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说一句话时主要要表达的意图,传递了一种目的性的信息;另一种则传递了一些附带性的信息。言外之意的推出有两个阶段,一是受话者意识到语面意义没有直接表达发话者的真正意图,必须进行推理,二是通过具体的推理过程,推出言外之意。
补充练习
一、名词解释
词义,本义、派生意义、隐喻、换喻、多义词、同音词、同义词、反义词、言内意外、义素、语义场
二、简答题
1词义的属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2简述词义的模糊性。
3义素分析法的作用。
4什么是语义场?
5什么是语境?
6词语搭配受到的语义限制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第六章  文字和书面语
重点和难点:文字的性质,文字和语言的关系,汉字与汉语的关系,文字的发展,书面语
教学目标:理解,运用
教学手段:讲授,讨论
课时安排:2课时
一、文字和语言
(一)文字与语言的关系(语言的性质)
1、声音不能传于异地,流于异时,因此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了文字。文字可记录语言,是语言的书写符号。
2、语言中的语素,词这些单位包括音与义两个方面,记录语言的文字除了音,义之外,还有形体,所以文字有字音,字形和字义三个方面。字音,字义与语素,词等单位的音,义一致,而字形则是文字所特有的。文字是用“形”通过“音”来表达“义”。不管采用什么样的形,每一个字必须读出音来,这是文字的本质。如:
书,书是形,       是音,“装订成册的著作”是义。
绝少数文字只有字形和字音,无字义。如汉字“蜘、蛛,玻、璃”等。
3、语言是一种系统,文字也是一种系统。如汉语的汉字系统包括笔画,笔顺,偏旁,标点等,英文等拼音文字包括字母,字母顺序,拼写规则,标点等。
4、文字是记录语言的,所以每一种文字都必须适应自己所记录的语言的特点和语音的特点。汉字所以长期停留在方块字的阶段,这与汉语的特点有一定的关系。但是文字和语言毕竟不是一回事,用什么形体去记录语言,其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不同的语言可以采取相同的文字形式,而同一语言也可以采取不同的文字形式。
5、语言人人都会,文字需要专门的学习,不是人人都掌握的。
(二)、汉语与汉字
汉字与汉语的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文字以自己的“形”通过“音”去表“义”。
采用拼音文字的语言,一个字的拼写反映出语言中一个符号的语音面貌,人们基本上按照字母的拼法就能读出音来。方块汉字与此不同,往往能见“形”而知义,如日,田,休。好象字形本身就能跟意思直接挂钩,不需要通过语音的环节。但是汉字和其他拼音文字一样,同样和语言里的词相联系,它必须能读,通过读音确定自己所表示的是语言里的哪个词,这样才谈到字义的问题。
汉字字形与字音不挂钩,读音变了,字形可以不变。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语音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方块汉字没有变。
二、文字的起源发展和改革
(一)文字的起源
仓颉造字,实物记事(结绳,图画)。记米用禾茎,记布用麻缕。
实物记事和图画记事都是帮助人们记忆的一种办法,实物记事与文字的产生没有什么关系,而记事的图画却是文字的前身,如果把图形简化,一个图形记录语言中的一个语素或词,那就产生了真正的文字。文字起源于图画。
(二)文字的发展
文字的发展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加以考察:一是文字记录语言的完备程度,一是造字的方法。
从造字的方法上考察,文字的发展经历了表意,表意兼表音,表音三个阶段。
每一种独立成形的文字都脱胎与记事的图画。
独立的文字体系必须具备如下的条件:
第一,把整幅的画简化或拆散成单个的图形,一个图形跟语言里的一个语素或词相当。第二,这种图形可以重复使用而所表达的意义不变。第三,把这些图形作线性的排列,依照他们念出来,也就是语言里词的顺序,顺序不同,意思也不同。
从原始文字进化到文字体系,用借音的办法扩大文字所能记录的语词的范围,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表意字虽然可以从形体知道他所表示的意思,但实际上已与语素,词等单位的声音挂钩。字形与语词的声音挂钩,因而可以念出来,这是文字发展过程中的最重要的一步。
 意音文字的产生
但靠表意字来记录语言有很多困难,有些现象很难表意,造不出字来,而且如果事事表意,那就得一事一个字,造不胜造,给记忆造成极大的负担,为了克服这些困难,人们想出了借字表音的办法,于是出现了假借字。假借方法的运用使一个字可以代表几个音同或音近的词,为了避免混淆,人们就在同音字旁边加上表示意义类别的标志,即通常所说的形旁或意符。另一方面,为了识别表意字,也可以在他旁边加注跟他的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即一般所说的声旁或声符。这样,把表意和表音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产生了形声字。
表音字的产生
表意字也好,表音字也好,记录的都是语言中的语素或词。,我们知道,一种语言的语素有好几千,词的数目就更大了,要为每一个语素或每一个词造一个书写形态,势必字数多,繁杂而不经济,使用起来不方便。要简化文字符号,必须走表音的道路。语言中的音位是有限的,一般只有几十个,音位组合起来的音节,为数也有一定的限制。如果能用适当的形体记录语言中的音,就可以大大简化文字体系。记录语言中的音节就是音节文字,记录语言中的音位就是音位文字。使用音节文字的,一般都是音节结构比较简单,音节数目不多的语言。如果一种语言的音节结构比较复杂,使用音节文字也并不简单,这就需要进一步向记录音位的字母文字发展。表示音位的文字,只需要几十个字母就可以拼写语言中的全部音节,进而书写全部的词或句子。音位文字是文字体系中最简明,最方便的文字。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造字是方法不外表意和表音两种。造表意字的主要方法是象形,造表音字的方法有:假借,创造专门的表音字。
(三)文字的改革
汉字与拼音文字相比有四难:难学,难写,难认,难记。
汉字体系能不能改革?不能。
(1)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工具,必须适应语言的结构特点。
汉语是语素—单音节。汉字的语素音节文字体系基本上符合汉语的结构特点。
汉语同音语素特别多,因为音节少,语素多,一旦实行拼音化,这些原来用字形来区别的不同语素就无法识别。如果用复合的办法来区分,那么那些是词,那些是词组,应该怎样分写等,这些问题一时也无法解决。
(2)从文字本身的状态来看,汉字和拼音文字也有短长。
拼音文字虽然有易学,易用的优点,但他只能跟一时一地的语音挂钩,难以沟通方言,更无法贯穿古今。
拼音体系难以长期固定。
汉字从稳固性来看更优越,他跨时间,贯穿古今,跨地域,沟通方言。
(3)我国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国家,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都是通过汉字记载下来的。如果废弃汉字,实行拼音化,就会中断我们文化历史传统。
(3)引起民族问题,导致社会的动荡不安。
三、书面语
(一)口语与书面语的关系
(二)书面语的保守性和书面语的改革

第七章  语言的接触(2课时)
重点和难点:借词,语言融合的原因,语言融合的特殊形式
教学目标:理解,识记
教学手段:讲授
课时安排:2课时
一、语言成分的借用和吸收
(一)、借词
民族之间的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移民杂居,战争征服等各种形态的接触,都会引起语言的接触。语言的接触有不同的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词的借用。只要社会之间有接触,就会有词语的借用。每一种语言都有一定数量的借词。借词也叫外来词,它指的是音与义都借自外语的词。借词和意译词不同。意译词是用本族语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新词,把外语里某个词的一样移植进来。也就是说,意译词只借义不借音。借词是民族关系的一种见证,是研究民族发展史的一项重要材料。借词在语言历史研究中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结构规则的借用
借词虽然音义都借自外语,但语音语法上还得服从本族语言的结构规则。如果碰到本族语言中没有的音,就用相近的音去代替。但是,如果词语的借用数量很大,它们的语音语法特点也可能渗入借入语言的系统而出现音位音节构造构词规则乃至句法规则的借用。语言结构规则的借用,是语言相互影响中的一种重要现象。一般来说,社会之间的关系越密切,这一类的借用现象也就会越常见。
二、语言的融合
(一)、语言系统的排挤和替代
语言是随着不同民族的接触或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指一种语言排挤或替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这是不同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的基本形式。从历史上看,语言的融合在巩固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促进人民的往来等刚面都有积极的作用。
(二)、融合的原因
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究竟哪一种语言能够替代其他语言而成为全社会的交际工具,这是有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阶级社会,各民族在紧急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反站是不平衡的,有先进与落后发达与不发达之分。当来年感个民族的关系日益密切而逐步发生融合的时候,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文化比较落后的民族,学习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高,文化比较发达的民族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显然有利于自己的发展。政治上是否处于统治地位,并不是决定因素。语言融合还需要一个客观条件,这就是各族人民必须生活在同一地区,形成杂居的局面。
(三)、自愿融合和被迫融合
在汉语与其他语言的融合过程中,有些民族顺乎历史发展的规律,自觉的放弃使用自己的语言,选用汉语作为共同的交际根据,有些民族为保持本民族的语言进行了艰苦的斗争,但迫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也不得不放弃自己的语言,学会汉语,实现语言的融合。我们把前一种情况叫做自愿融合,把后一种情况叫做被迫融合。
(四)、融合的过程
语言融合的过程大体上是先出现双重语言现象,最后导致一种语言排挤、替代另一种语言而完成语言的统一。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双语现象被融合民族的成员一般会讲两种语言:本民族语和在融合中占优势的那种语言。双语现象的出现是融合过程中重要的,富有特征性的现象,是两种或几种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的必经的过渡阶段。在双语现象阶段,必然会产生语言间的相互影响,即使是被替代的语言,也会在胜利者的语言中留下自己的痕迹。总之,在语言的融合的漫长过程中,双语现象时期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会对语言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甚至在文字中也可以找到这种痕迹。随着一种语言的消亡,这种痕迹就成为两种语言融合的历史见证。
三、语言接触的一些特殊形式
(一)、“洋泾浜”
洋泾浜是上海外滩的一段,位于叫洋泾浜的河流和黄浦江的会合处。鸦片战争以后,上海辟为商埠,洋泾浜一带成了外国商人聚集的地方。他们和当地的平民接触,就用这种支离破碎的外语通话,于是洋泾浜就成了破碎外语的中国名称。“洋泾浜”是出现在世界好多通商口岸的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不是中国所特有。可是国外语言学界对中国的“洋泾浜”发生了兴趣,根据中国人发英语这个词的讹音,给这种语言现象起了一个学名,叫。“洋泾浜”是当地人在和外来的商人、水手、传教士等打交道的过程中学来的一种变了形的外语。“洋泾浜”是一定社会条件下的产物,只有口头形式,用于和外国人交往的特殊场合,没有人把它作为母语或第一语言。
(二)、混合语
洋泾浜的特点之一在于它是一定场合下使用的特殊语言,没有人把它当作母语来学习使用。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它也可能被社会采用为主要的交际工具,由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洋泾浜就变成了混合语,又叫克里奥耳语。克里奥耳语的特点是被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使用。洋泾浜和克里奥耳语都是语言接触的一些特殊形式。他们之间有共同的特点:一种语言远渡重洋,立足异域,或者作为特殊语言使用于有限的范围,或者在那里落户生根。在这个过程中,它必定和当地语言发生密切的关系,吸收对方的一些成分,放弃自身的一些特点,结果在基本保持原有素质的条件下是自己增加一种变体。
(三)、国际辅助语
随着航海事业和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世界各族人民的交往日益频繁。为了打破语言的隔阂,人们自然的产生一种理想,希望能有一种大家都接受的国际辅助语,作为各族人们友好往来的工具。为了实现这种理想,从十七世纪,不断有人设计国际辅助语的方案。这样的方案出现过几百种,由于深奥难学,或者矫揉造作,都没有获得成功,比较成功的是波兰医生柴门霍夫创造的“世界语”。世界语兼采欧洲各种语言的词汇材料和语法格局,加以简化划一,可以说是欧洲各大语言的一个合理化的公分母,也可以说是一种人造的洋泾浜。它模拟自然语言,没有枯燥乏味矫揉造作的味道,简单易学。不过,世界语毕竟是一种人造的国际辅助语,它不能代替自然语言作为人们的母语或第一语言。

第八章  语言的发展
本章重点和难点:语言体系的发展,语言发展规律
教学目标:理解,识记
教学手段:讲授
课时安排:2课时
一、语言的产生
语言作为社会交际工具,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1、人类一般语言的产生
人类一般语言的产生指人在什么情况下开始说话。
2、具体语言的产生
汉语的产生。氏族社会的人类过着群居生活。从一些文献记载来看,中国远古居民主要有东部的夷族,(著名领导人之一是太皋,发明有八卦。)南部的蛮族,西部的叫戎族,北部的叫狄族。四支部落间经常发生战争。首先,戎族首领炎帝与蛮族中有一支叫九黎族发生战争,首领叫蚩尤。西北部的黄帝帮助炎帝打败了九黎族,后来炎黄之间发生了三次大规模的战争,最后,黄帝取胜,各族咸服。黄帝之后,经历了尧舜禹三个时期,建立了华夏族。居住在黄河流域一带。
黄帝族语言发展到了夏禹时,已由氏族共同语逐渐发展为部落联盟的共同语,并且成为春秋时称为雅言(夏言),汉以后称为汉语的初步基础和源头。
西方,拉丁语最初是罗马城的方言。由于罗马帝国的扩张它同化了高卢人,伊伯利安人的民族语言,发展为罗马帝国的通用语言,后来,由于罗马帝国的崩溃,古拉丁语死亡,从六世纪到九世纪在民间拉丁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罗马尼亚语等现代罗曼语言。
二、语言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社会发展引起语言内部体系和功能的矛盾而导致语言的变化。原因有以下几种:
(1)社会因素引起语言的变化,语言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而产生的变化。
(2)思维进步引起语言的变化,语言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人类思维,也会产生相应变化。
(3)语言结构为了适应人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而产生的变化。
(4)在不断的语言相互接触中,一种语言结构为适应其他语言的结构而引起的变化。
(5)少量原因不明的语言结构自身的变化。
三、语言在发展过程中产生分化
(一)语言随着社会的分化而分化
(二)社会方言
(三)地域方言
(四)亲属语言和语言的谱系分类
(五)语言的统一
四、语言体系的发展
语言的结构体系发展是指整个体系及其词汇,语法,语音,语义各个部分的历史变化。
1、语音的发展
语音发展主要表现有:浊辅音声母清化;塞音韵尾的消失。
2、词汇的发展
词汇发发展包括旧词的消亡,新词的产生。
(1)旧词消亡
旧事物消亡,旧词消亡。
(2)新词产生
新事物出现产生新词。
词语替换产生新词:现实现象没有变,现实现象的名称变了。
词义改变产生新词:词的形式不变,词义发生了变化。
3、语法的发展
语法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词序的改变,形态改变,语法范畴的消长,词类的发展。如词序的改变。
印欧语的词序的改变。如修饰语与中心语的位置的变化。
汉语的词序的变化。如代词宾语的词序的变化。古代代词宾语位于动词之前。在西周春秋时的作品《诗经》中,作宾语都是前置的。如
“君子是识”(《诗 .大雅.瞻 》)
“是刈是护”(《诗.周南.葛覃》)
“他人是保”(《诗.唐风.山有枢》)
战国初期编的《论语》中一般后置。《左传》是根据古代史料编成的,因而还保留不少用作宾语的是前置的例子。如“寡人是问”“小国是惧”
疑问代词做宾语或人称代词在否定句中作宾语,先秦时放在动词之前,如:
“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
“不知吾也。”《论语.先进》
自汉魏以后,特别是南北朝以后,代词宾语的位置逐步移到动词后面,和动—宾的基本格式取得一致。
语言各结构部分的发展是相互制约的。古代汉语语音复杂,有清浊相对的辅音,如b、p;d、t;g、k等,还有p、t、k等塞音韵尾,这就能使单音节词彼此区别意义。后来,浊辅音和辅音韵尾逐渐消失,现代汉语共同语中基本上只有清辅音。这种语音变化引起了词汇变化。先是出现很多同义词,如变—辩;到—道;柜—贵等,使语音难以区分词义。为了消除同音现象,引起词汇的双音节化。随着双音节词的产生一个词中的两个成分又产生差别。如语音上出现轻音,儿化,变调等现象,语义上出现了词缀表现的附加意义,并出现派生词规则等,从而引起语法的变化。
五、语言发展规律
1、语言发展的类推规律
类推规律就是语言按类推而变化,一种语言事实按其他事实的特征类推而改变自己的结构特征。这条规律在所有语言的一切发展时期都起作用。如
词语构成新词中的类推:新闻—旧闻;帮忙—帮闲;无的放失—有的放矢;国际关系—人际关系
语法搭配:空气污染—精神污染
词语的形态变化:不规则形式规则化,如膨胀( swell-swollen,swelled )。再如,who 放弃宾格形式。
I me  he him  she her  we us  they them  who whom
Who which what that 疑问代词兼关系代词。
Where when how 疑问副词,句法上相似。
Who放弃宾格形式。Whom did you see?说成 Who did you see?
2、语言发展的简化规律
这条规律又称语言发展的经济原则。语言总是向着简单,经济,便于交际的方向发展。
3、语言发展的丰富化规律
语言总是向着丰富化的方向发展。这条规律同语言的简化规律是辨证的统一,相辅相成的。
首先,语言简化的结果促使语言丰富化。如缩略词语。
其次,同义手段在意义和修辞上等同要简化,出现分化则是丰富化的表现。如电话与德律风。礼拜与星期。
4、语言发展的抽象化规律
在语言历史发展过程中,一些较为具体的语言事实转化为抽象的语言事实,抽象的程度不断增加。如:锻炼;钢铁。实词虚化也是语言发展抽象化规律起作用的结果。词汇级抽象,词义;语法级抽象,语法意义。
5、语言发展的概率规律
语言单位在言语中出现有一定的频率。
语言事实的小时总是由逐渐少用到罕用而消失,经历着一个使用频率降低的过程。语言事实的产生总是由初用,少用到常用,经历着一个使用频率增加的过程。词义同词的使用频率有一定的关系,词的使用频率大,词义虚化快,词的义项多。
6、语言发展的不平衡规律
语言规律在各语言或方言中的发展不一致。在同一语言体系内部,各结构成分的发展不平衡。
如汉语北方方言较少保留古汉语成分,而南方方言则保留了较多的古汉语成分。在同一语言体系内部,词汇及其语义发展变化最快,语法和语音发展变化比较缓慢。
7、语言发展的渐变性规律
语言发展不是通过爆发的方式,而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8、语言发展的内部制约规律
社会发展与思维进步等外部原因可以引起语言结构变化,但变化的形式往往受到语言中现有材料和现行作用规律的制约。
如“一孩化”;“精神污染”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