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 现代汉语复习资料超级完整版

来源: 2017-05-22 19:31
 
第一章 绪论
一、名词解释:
二、知识点:
1、口语特点:亲切自然,句子简短,常有省略;
2、书面语特点:用词精审,结构严谨,逻辑性强;
3、书面语以口语为基础:文言(周秦时期)
4、语言分为文言(周秦时期)和白话(分为古白话(包括唐宋语录、宋代平话、元明清戏曲小说,这些称为近代汉语)和当代白话(即现代汉语))
5、现代汉语的含义:A、以北京语音为标准、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B、另一种包含普通话和各种方言。
6、语言有官话区(又称北方方言,包括长江以北,四川、云南、贵州三省及湖北大部分,湖南的西北地区,南京、镇江一带)和非官话(包括吴语、粤语、湘语、闽语、赣语、客家话)区两类
7、客家多聚集在广东、广西、福建、江西等地。
8、联合国规定的六种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9、(汉英相比)汉语的特点:A、属声调语言;B、缺少严格的词形变化;C、修饰语用在中心语之前
三、简答题:
1、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有何区别。
答:A、古代有入声。
B、现代汉语比古代汉语有较多的双音词,主要是名词和形容词,动词、代词和量词仍以单音词为主。
C、现代汉语的修饰语比古汉语复杂,主要反映在书面语上,如长修饰语、多并列的修饰语都是“五四”以后出现的。
2、如何正确认识规范化问题?
答:A、语言是发展的,原来认为是不规范的说法,若干年以后可能成为合法的。如五十年代的《语法修辞讲话》认为“劳动改造”不能简化成“劳改”,当时这样说,是有道理的。后来人们承认了这种简称,是语言发展的结果。
B、要区分对错问题与规范问题。如使用方言这种修辞手法。
C、不能认为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第三章 文字
一、名词解释:
1、文字: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2、汉字: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
3、六书:古人把汉字的结构方式和使用方式归纳成六种类型,即六书。
4、独体字:只有一个单个形体的汉字叫独体字。
5、合体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个字组成的汉字。
二、知识点:
1、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汉字、古埃及的圣书文字、美索不达米亚的楔形文字
2、汉字代表的是汉语里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语素。(汉字是语素文字)
3、现代主要使用的字体:楷书、行书、草书、艺术体
4、现代印刷体字体
楷体:又称正楷体、活体,日本称“清朝体”
宋体:又称老宋体、普体体,白体,日本称“明朝体”(常用于正文和注释)
仿宋体:又称真宋体,字体笔画细,字迹秀丽。(常用于排正文)
长仿宋:较仿宋体细长,有立体感(常用于排印古籍图书)
黑体:又称粗黑体、方体(方头体)、平体(突出重要内容处用)
另还有长宋体(牟体)、扁宋体、扁黑体
5、六书包括:象形(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指事(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会意、象形(前面是结构方式)、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假借(使用方式)。
象形:用摹拟事物的形状来表示字义的一种方式,造出的字就是象形字。
指示:用符号标出事物的特点来表示字义的一种方式,造出的字叫指事字。
会意: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构成一个新字,造出的字叫会意字。
形声:形声是用意符和声符表示语素意义的方式。一部分表意,称意符/形符/开旁,一部分表声,称音符/声符/声旁。
转注:转注是部首相同、声音相同或相近、意义相通可以互相训释的字。(如“老”“考”)
假借:一种借字表音的方法,即借一个已有的字,来表示语言中与其声音相同或相似的语素,这种由于音同或音近而被借来表示另外意义的字,就是假借字。
6、独体字:象形字、指示字  合体字:会意字、形声字
7、分不出偏旁的就是独体字,由偏旁和偏旁组成的就是合体字。
8、部首和偏旁:部首由汉字中表意作用的偏旁充当,形声字中表音作用的偏旁不作部首;分不出偏旁的就把它们起笔的笔形作作部首。
9、汉字的五种基本笔画:横、竖、撇、捺、点
10、汉字的一般笔顺: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横后竖;先撇后捺;先外后内;先中后边;先进后封
例外:连(先里后边)、毯(先边后里)、凶(先里后外)、区(先横中后外)比(先横)匕(先撇)
11、汉字的构成分成笔画、部件、整字三个层次。
12、部件(现代汉字结构分析系统)和偏旁(汉字结构学)属于两个不同的汉字结构分析系统。
13、划分部件原则:A、从形切分;B、成字(切分下来的最小部分还能成字);C、组配(虽不能成字,但有组配成其他字的作用)
14、部件分析的用途:A、汉字教学常作偏旁部件作单位;B、中文信息处理也用部件作单位;
15、汉字结构关系:上下关系、左右关系、内外关系
上下结构: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
左右结构: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
包围结构:两面包围类:左上包围(庙房)+右上包围(句习)+左下包围(超连)
          三面包围类:上包围(同间)+左包围(区医)+下包围(凶画函)
          四面包围类:困团回因
特例:品字结构(可列为上下结构)、穿插结构(禺重)、框架结构(噩坐爽)
16、汉字的应用:书写和阅读、书法与篆刻(指镌刻印章)、印刷、打字和传真。
17、汉字进入计算机的困难:汉字数量大;汉字字形复杂;存在大量同音字、多音字
18、现代汉字的标准化:字有定量,字有定形,字有定音,字有定序
定量:规定现代汉字的使用总量(《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常用字2500个,次常用字1000个;《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收7000个。1988年修订版)
定形工作:
同一字的不同字形并用。如“奸(姦)”;   《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
同一个字繁体和简体并存,如“斗鬥闘鬬”  《简化字总表》
字结构、轮廓基本相同,但笔画如出入,笔画形状有差别,如“吳吴”《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
淘汰的异体字情况包括:A、纯粹异体字,即音意全同,形不同,如“于於”“窗
B、同音包孕异体字,即音同,意义可大包小的字。如“彩綵”彩多义,綵仅指“彩色丝绸”;C、多音包孕异体字,即甲字多音多义,乙字一音,则把甲与乙相同的音给乙苯,把甲与乙相同音的部分作为乙的异体字处理掉。如 “偷”和“媮”。
整理工作:同音同义词中的异形字的整理
单独异形字:意义完全相同,词中的异形字的字义具有封闭性,如“笔画笔划”“推委推诿”
系列异形字:在特定的意义上完全相同,而且词中的异形字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能组成一系列的同音同义词,如“订—定”:订户定户、订货定货、订婚定婚、订购定购
条件异形字:在一定条件下才是同义,异形字不能成系列地组成同音同义词语。“利害历害”
定音工作:异读词是指表示同一个意义的词中的字有不止一种读音。
广播电视部于1985年12月27日通过《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定序工作:主要是查字法的标准确无误化,即规定标准的查字法。
四种查字法:部首法、笔画法、音序法、四角号码法
根据《康熙字典》《辞海》《新华字典》的部首改订,部首共201个
三种主要的排字法:丶一丨丿乙;丶丨丿一乙;一丨丿丶乙
三、表格:
1、汉字形、音、义之间的关系
类型 读音 意义 字形 例字 备注
一形一音一义 同 同 同 肺 
一形一音多义 同 异 同 白:表颜色;清楚明白;空白;无代价 字有多义
一形多音一义 异 同 同 剥(bao1)花生,剥皮;剥(bo1)蚀,生吞活剥 异读字
一形多音多义 异 异 同 行:行动,银行;乐:乐队,快乐 多音字
多形一音一义 同 同 异 娘(孃)床(  )奸(姦) 峰(   )略(畧) 异体字
多形一音多义 同 异 异 依,衣,揖,一 同音异形字
2、字体发展图:

3、各种字体的特点
名称 代表时代 特点
甲骨文 商朝 图画特征明显;笔画细瘦
钟鼎文 西周及春秋 关于祀典、分封、征伐、约契及器主功绩;笔画肥大
大篆  也叫籀文
小篆  汉字统一的标志
汉隶 汉代 笔画平直,笔势发扬舒展,有“挑法”、波磔、棱角,字形扁平
隶变  用点、横、竖、撇、捺笔画转写而成;汉字演进史的转折点
楷书  真书、正书。笔画更平直,字变扁形为方正
章草  保留隶书风格,横画上挑,左右波磔分明,笔画相连
今草  一字内点画相连,一气呵成;同时上下宁牵连不断,书写更简易更快
行书  规矩一点叫楷行;放纵一点叫草行
四、简答题:
1、简述汉字的特点。
答:1)从书写形式来看,汉字是平面型方块体文字。
2)汉字的形音义之间本来存在一定的联系。
3)汉字记录汉语没有分词连写的规则。
4)从汉字所记录的对象来看,汉字记录的语音单位是音节。
2、汉字在结构上的传承与变异有哪些?
答:1)古字为独体,现在看起来是合起,如“阜、燕、泉、它”(原本是象形字)
2)古字为合体,现在看起来是独体,如史,会意字,从又(手)持中;年,从禾千声,形声字,本义:年成,五谷成熟
3)有些字按现代的字形结构来切分,不能和原本的构字意图一致起来。如重,从壬东声;贼,从戈则声;倏,从犬攸声;至,会意,像箭射至地。
4)现代简化字使原本的合体字变成独体字,如書,形声,从聿者声。龍,形声,声旁为“童”省作“立”; 衛,会意,
5)有些字简化后,里面有的成分既不表意又不表音。如“区、赵、风”中的X,“圣、仅、戏、轰”中的“又”。
6)有些瓣造字采用的不是“六书”中归纳的方式,如“乒乓羟巯”。
3、简述笔画、部件、整字之间的关系。
答:1)笔画等于部件,部件又等于整字。如“一乙”
2)笔画等于部件,部件小于整字。如“丛”中的“一”,“旧”中的“丨”。
3)笔画小于部件,由若干比画组成部件,部件等于整字。如“人、口、手、日、月”。
4)笔画小于部件,部件小于整字。如“明、分、城”。
4、现代汉语中,为什么形声字占绝大多数?
答:1)象形、指事、会意只着眼于表意,字的内部没有表音成分,形声字则是音义两全的结构,满足了人们希望文字联系语音的要求。
2)形声构造方式容易造字,只要确定了表示的义类,去找一个合适的意符,再找一个同音字作音符,一个新字就造出来了。
5、简述音符的作用和局限。
答:意符是形声字的表意部分,它的作用主要有两个。
1)提示该字所记录的语素的义类。如“页”的本义是头,故以“页”作意符的字都和头、面的意义有关,譬如“顶、颊、颈、颌”。
2)意符的另一个作用是区别同音字。当一些字的读音相同,所用声旁也相同时,则一般采用意符区别这些字。如“夷”,加“女”为“姨”,加草字头则为“荑”。
局限性:1)意符只能表示一种笼统、粗疏的义类,并不能提供具体的意义信息。如三点水旁,它的意义是多样的,可以表示水或其他液体的种类,如“湘、汾”,也可表示跟水或其他液体相关的东西,如“滨”;
2)由于词义的演变和假借的广泛使用等原因,现在有些形声字的意符已经看不出表示意义范畴的意思了。如“理”,从玉里声,本义是治玉,后引申为“治理”、“修理”。再如“笨”,从竹本声,本义为“竹裹”,现在已经假借为“笨拙”,和意符“竹”毫无关系。
6、简述音符的作用局限性。
答:1)音符是形声字的表音部分,它的作用是表示字音,即提示该形声字的读音同声旁读音一致。如“皇”与“惶煌凰隍徨”。
2)我们可以利用声旁区别形近字。如“狼”和“狠”。“狼”的声“良”,“狠”的声旁是“艮”。
3)利用声旁去类推字音,帮助学习普通话,因为同音符一般都同声母或同韵母。如“令”的韵母是ing,则以“令”作声旁的字也多以ing为韵母,如“伶泠苓玲”(拎怜邻例外)
局限:主要表现在声旁读音准确率不同,即有许多形声字,如要照声旁去读,则要读错。如“地池他施”都从“也”声,但读音都不同“也”。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古今读音不尽相同造成;另外有些形声字造字时选择声符不是很严格。
7、为什么用字要讲究规范?用字讲究规范的主内容有哪些?
答:1)社会用字规范化才能发挥文字的作用;2)社会用字规范化也是现代化的要求之一。内容包括:
1)按规范化的字形标准书写:
A、印刷体力求与手写体一致。
B、笔画和笔势尽量便于横写。                                  d、笔画延伸,如灰(    )
C、笔画的调整:a、笔画直化,如直(  );b、笔画省减,如者(   );c、笔画连接,如研(   )
D、部件的调整,主要是精简合并部件。
E、结构的调整,如略(畧)群(羣)默(黙)醮(    )
2)使用规范的简体
   A、熟悉《简化字总表》:分三表,一表收350个不作偏旁的简化字;二表收132个可作偏旁的简化字;三表收应用第二表的简化字、简化偏旁作为偏旁得出来的简化字1753个。
   B、不乱写简体字:a、自适简体字;b、另造简体字;c、乱写简化字。
   C、不滥用繁体字(报纸、杂志、图书、大中小学教材;文件、布告、通知、标语、广告、招牌、街道胡同名;电影电视的片名、演员职员表和说明字幕、汉字信息化处理要使用规范简化字;提倡书法家书写规范的简体字。
3)纠正错别字
   A、错别字的类型:笔画错误、形近而误、音同音近而误、受上下字影响而误(形似或同音错误)
   B、纠正错别字的方法:
      从字形上辨:如“少”与“   ”,“  ”只出现在字的下部,“少”可出现在字的右旁和上部。
                  如“戈”与“   ”, “  ”只出现在字的字的上部,“戈”出现部位较多。
      从字音上辨:如“艮gen3”和“良liang3”,由良组的字有“粮娘酿”等为iang韵;由艮组的字有“狠恨”均为en韵。
   C、从字义上分辨。
第四章 词汇
一、名词解释:
1、词汇:词汇是语言里词和熟语的总汇。词汇是个集合概念,指一种语言里或某一特定范围里所使用的全部词语的总和。
2、语素: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是构成词语的材料。
3、词:词是表示一定意义的、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4、单音节语素:单音节语素是指由一个音节构成的语素,书面上记录下来就是一个汉字。
5、多音节语素:多音节语素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构成的语素。
6、成词语素:成词语素是指其本身就能成为一个词的语素。
7、不成词语素:是指不能独立成词的语素,它只能和别的语素结合成词。
8、定位语素:语素与语素结合成词时,总遵循一定位置的语素称为定位语素。
9、不定位语素:语素与语素结合成词时,那种没有一定位置,可前可后的语素称为不定位语素。
10、前缀、后缀:定位语素中,有的是不能独立成词的,只能作用结构材料,这类定位语素称为词缀,前置的词缀叫前缀;后置的词缀叫后缀。
11、单纯词:单纯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
12、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组成,组成的语素在意义上有一定的联系。
13、本义:本义就是文献记载的词的最初意义。
14、引申义:引申义是引申发展出来的意义。
15、比喻义:比喻义是词的比喻用法固定下来的意义。
16、单义词:只有一项意义的词叫做单义词(如科学术语、鸟兽、草木、器物名)
17、多义词:是指具有多种相关意义的词。
18、同音词:声音相同(含声母韵母声调全同)意义不同的词叫同音词(含同音同形字,同音异形字)
19、等义词: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语境内外中都能替换的一组词,有人叫它绝对同义词。
20、近义词:这是指意义大同小异,或意义相同,而附属色彩、用法不同的一组词,又称相对同义词。
21、反义词:表示相反意思的一组词。
22、历史词语:指的是历史上出现过或神话传说中的事物现象的名称。
23、文言词语:指的是古汉语中用过的词语,有些在书面上一直沿用至现代。
24、外来词:又称借词,一般只指音译词,不包括意译词,意译词是根据原词的意思,用汉语自己的语素和构词方式构造的新词。
25、谚语:谚语指多年流传,表达民俗的简练而又形象的语句。
二、散知识点:
1、熟语的特点是定型性。
2、现代汉语语素的主要特点是:单音节语素占优势。
3、单音节语素、音节、汉字之间的关系:
一素一音一字(单音字),如“肺氮”;
一素一音异字(异体字),如“暖煖煗”;
异素同音同字(同音同形字,即一词多义),如“白花”
异素异音同字(多音多义字),如“行xing hang ”
异素同音异字(同音异形字),如“衣依一医伊”
4、语素的分类:单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从语音结构);定位语素和不定位语素(从分布位置看);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从语法功能)
5、多音节语素的来源:古代汉语遗留下来的联绵词,包括双声(枇杷,玲珑)、叠韵(玫瑰、荒唐)和非双声叠韵(珊瑚、囫囵);音译外来语(葡萄、巧克力、托拉斯、可口可乐、阿斯匹林);模拟声音或表示感叹的语素(叮咚、哗啦啦、叽哩咕噜、哎呀、哎哟)
6、成词语素有两种:一种是能单说(实词类),如“山”;一种不能单说(虚词类),如“从”。
7、定位语素和别的成分组合时,总是出现在前面的叫前置定位语素,如“老、初、阿、可”
8、合成词分为两种:组合式合成词(词根加词根组成)、附加式合成词(词根加词缀组成)
9、词根+后缀:
子:词根加后缀“子”的词都表名物的。有些动作行为、性质状态的语素加“子”后变成表名物的词,如“推子、拍子、胖子、疯子”;
儿:加后缀“儿”,绝大多数是表名物的,有些表动作行为、性质状态的语素加“儿”后变成表名物的词,如“画儿,盖儿,亮儿”
头:加后缀“头”的词,绝大多数是表名物的,有些表动作行为、性质状态的语素加“头”变成名物的词,如“石头,木头,念头”
然:“然”是表性状词的后缀,这种“然”多少有些表状态的味道,如“猛然,欣然”
乎乎、溜溜、油油、腾腾:本身没有什么实在意义,但它能加强词根表示的意义或感情色彩。
10、现代汉语词缀的两个特点:
A、从作用上计时工资,有的多少有些意义,有的意义模糊;
B、位置固定,或者只出现在词根的前头,或者只出现在词根的后头。
11、简称包括合成词的简缩和短语的简缩。
12、词义的性质:客观性、概括性、模糊性
13、词义的发展主要有三种:扩大、缩上、转移。
词义扩大是指变化后的词义比原义概念范围扩大,由特指变为泛指,由个别变为一般,由部分变为整体。P169例子
词义缩小是指变化后词义比原义范围小,由一般变为个别,由泛指变为特指,由整体变为部分。
词义转移是指由原来的一种意义转移到另一种意义。
14、多义词和同音异形词同音的原因:A、由于语音的变化,原来声音不同的词同音了;B、偶合而同
15、区分多义词和同音同形词的原则:现时意义有联系的是多义词,现时意义没有联系的是同音词
16、同义词分为等义词和近义词。
17、反义词对应的主要类型:
单义词对单义词,如“昂贵/低廉”“高涨/低落”
单义词跟多义词的某一个义项之间构成反义关系;
一个词的不同义项分别同多个词的相应义项构成反义关系,如“容易/困难”“困难/富裕”
17、普通话同方言的差异:A、意义相同,说法不同;B、同一个词,各方言的含义不同。
*吴地方言:瘪三、把戏、尴尬、货色
*西南方言:晓得、搞、名堂、耗子
*粤方言:冰激凌、雪糕
*湘方言:过细、过硬
*闽方言:龙眼、马铃薯
18、文言词语用在贺电、唁电、重要声明等之中能表示庄重的感情态度。有时文言词语可使表达委婉而多情趣。
呈请、赐阅、谢忱、令尊、先母、逝世、致哀:用在现代汉语里有庄重的感情色彩;
钦差、在员、衙门、父母官、公子、千金:用在现代汉语里有讽刺或带幽默的意味;
19、外来词:胭脂、骆驼(匈奴)、苜蓿、葡萄、狮(西域)、佛、袈裟、忏悔(梵语佛教)
   赛因斯——科学;德谟克拉西——民主;德律风——电话
20、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
21、成语的来源:A、来源于历史故事、古代寓言的概括,或是古代书面语言中现成的语句,如四面楚歌《史记·项羽本纪》、抱头鼠窜《汉书蒯通传》、画龙点晴《神异经》、自相矛盾《韩非子·难一》B、来自古白话写的语录、文艺作品、民间流传的语句,如众口难调《续传灯录》、难天喜地《西厢记》、心病难医《景德传灯录》、白纸黑字《看钱奴冤家债主》C、发展中产生的新成语,如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
22、成语的特点:形式固定、言简意赅、整齐和谐(成语又称“四字格”)
23、谚语的作用:使说明、记述的文字更生动形象;或用来作为说理的根据,证明某种思想观点。
24、惯用语以三个字居多,大都是动宾结构。
25、语文词典是收集解释语言通用词语的词典,如《现代汉语词典》。
26、双语词典:《新英汉词典》、《俄华大词典》
单语词典:现代词典、词源词典、同义词词典、反义词词典、虚词词典、熟语词典、方言词典
27、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字典:《说文解字》·东汉·许慎、《字汇》·明·梅膺祚、《康熙字典》·清、《中华大字典》·民国
28、百科词典收录和解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各学科的术语,词语,并说明有关的专业知识,如《中国大百科全书》。
29、汉语词典编排的四种方式:按部首编排、按音序编排、按笔画编排、按四角号码编排
三、表格:
1、单纯词的情况总结:
单  纯   词 单音节 车,塔
 双   音   节 联绵词 双声 蜘蛛,伶俐,玲珑,崎岖,秋千,仓促,坎坷,惆怅
   叠韵 哆嗦、霹雳,逍遥,徘徊,唠叨,灿烂,苗条
   非双声叠韵 蝴蝶,垃圾,嘀咕,妯娌,蜈蚣,侥幸
  叠音 奶奶,太太,猩猩,蛐蛐,蝈蝈
  译音 葡萄,咖啡,马达,里拉,吉普,沙发,芭蕾,瓦斯
 三音节以上 巧克力 可口可乐 中华人民共和国
2、单音词、单纯词、多音词、合成词关系图
3、合成词情况总结:
组 合 式 复合 支配式:A动作,B支配对象;如:掌柜、雪耻、刺眼、司机、理事、平反
  补充式:A动作,B动作结果;如:充满,革新,说明,推广,缩小,突破
  陈述式:A对象,B对象情况;如:内疚,眼花,心虚,耳背,性急,口吃
  并列式:
A和B对等; 相同或相近;如:土地、泥土、珍宝、解放、爱护,广阔,美丽
   语素义相反;如:矛盾、表里、老小、出入、赏罚、得失、呼吸
   语素义相关;如:手脚、嘴脸、分寸、笔墨、江湖、教唆、权衡
  偏正式:A修饰B,如:汽车、大衣、飞机、甲鱼、武断、草原、轻视
 重叠:伯伯、叔叔、馍馍
附加式 前缀+词根:老师,老婆,阿婆,阿姨,第一,初九,
 词根+后缀:帽子、鸟儿、热乎乎、突然、石头、
4、同义词辨析的内容总结:P176
意 义 辨 析 表事物现象的词 1、范围大小不同:食品/食物、木材/木料、气候/天气
2、集体个体不同:树/树木、湖/湖泊、船/船舶
 表动作行为的词 1、动作行为特点有不同:搔/挠、拿/捏、填/塞
2、动作行为的施事有不同:结婚/成家、返航/返回、批准/许可
3、动作行为的支配对象有不同:喂养/饲养、退还/退赔、扫除/扫地
4、动作行为的特点、施事、支配对象都有不同:伤害/损害、指导/领导
 表性状的词 1、性状特征有不同:亲密/亲昵、幽寂/幽静、凶悍/凶横
2、适用对象有不同:优良/优秀、强壮/壮、贴切/确切
3、性状特征、适用对象都有不同:稳定/稳固、懦弱/软弱
用法
辨析 句法功能 词性同,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有不同
  词性不同,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有不同
附属色彩辨析 感情色彩 成果(褒)、结果(中)、后果(贬)
 语体色彩 讥诮(书面语)讥笑(通用)挖苦(口语)
注:语体色彩是指说某个领域里使用的语言的特点,如书面语、口语等。
4、成语的构造
偏正结构 前修饰后:一衣带/水、迥然/不同、层出/不穷、粉墨/登场、世外/桃园、瓮中之/鳖
主谓结构 主语+谓语:无衣/无缝、高朋/满座、狐/假虎威、飞黄/腾达、胸/有成竹、瑕/不掩瑜 陈述
述宾结构 述语+宾语:莫衷/一是、大显/身手、好为/人师、视为/畏途、不/见经传、别树/一帜 支配
述补结构 述语+补语:问道/于盲、绳之/以法、处之/泰然、置之/度外、嫁祸/于人、流芳/百世 补充
联合结构
(并列并存) 主谓联合 烟消云散、令行禁止、外柔内刚、政通人和、众叛亲离、瓦解冰消
 偏正联合 甜言蜜语、苛捐杂税、粗枝大叶、天罗地网、深谋远虑、左顾右盼、
 述宾联合 正本清源、兴利除弊、为非作歹、含辛茹苦、披肝沥胆、寻章摘句
连动结构 动词连用,表连续或A为B原因/方式:开门见山、刻舟求剑、挟山超海、吹毛求疵
兼语结构 动宾主谓套叠:请君入瓮、令人发指、利令智昏、引狼入室、望眼欲穿、画地为牢
四、简答题:
1、确定词有哪些方法?
答:1)能单说,能单独回答问题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是词。如“苹果”。
2)虽不能单说,不能单独回答问题,但是在一般场合能用作句法成分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是词。如“金”不能单说,但在“他买了一个金戒指”中,“金”充当“戒指”的定语,所以“金”也是一个词。
3)把语句中所有作句法成分的单位提开,剩下来的虽然在对话条件下不能单说,但也不能看作句中某一个词的一部分,这样的语言单位也是词。(虚词用这种方法确定)
4)隔开法。即看某个语言单位能否插入别的语言成分。如“海带”,“海的带”,不能插入,所以是词;“大浪”,“大的浪”,能插入,所以是短语。
2、简称的方式有哪些?
答:1)截缩,即截取原词语的部分词语,如“中国人民解放军”简称为“解放军”;
2)紧缩,即挑出原词语中有代表性的语素组成简称,如“科学研究”简称为“科研”;
3)挑出原词语中的共同部分或概括原来几个词语的共同属性加一个数词组成,如“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技技术现代化”简称为“四化”。
3、反义词有什么作用?
答:1)增强表达效果,有三种情况:
A、通过反义词(反义语素)的对举,揭示事物现象的对立关系,造成对比映衬的效果,使人获得鲜明深刻的印象,如“耳听是虚,眼见为实”。
B、反义词(反义语素)对举连用,揭示对立之中的联系和统一,意味深长,精警动人,如“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C、用反义词(反义语素)仿拟别的词语,显得生动活泼,能产生诙谐面智的表达效果。如“后来终于从浅闺传到深闺里去了”。
2)特殊的构造作用:汉语里有一些词、成语就是用反义语素(原先的反义词)正反并列构成的,形成对照、映衬,或以此指代两类对立现象进而来概括各种现象的,如“是非”“好歹”。
3)帮助辨析词义的作用。
4、基本词有哪些种类?有些什么特点?
答:1)表示自然现象事物、人体器官的一些词,如“天地人土山羊树”;
2)表示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的一些词,如“网刀车船屋门”;
3)表示最基本的动作行为、性质状态的一些词,如“走飞见生买取长高红细香”;
4)表示时令、方位、数量、指代的一些词,如“年月日春秋东西上下一二百你我”
其特点是:稳固性、普遍性、是构成新词的基础。
5、外来词有哪些形式?
答:外来词实际上有三种形式:
1)译音:戈壁、哈达、坦克、巧克力、蒙太奇、迪斯科、孟什维克、英雄耐纳尔、苏打、雷达、吉普赛、海洛因、阿司匹林
2)译音兼译义:绷带、苦力、的确良、维他命、可口可乐
3)半译音半译义(包括译音加汉语语素):卡片、华尔街、乔其纱、霓虹灯、马克思主义
另,日语还原式:客观、高潮、课程、团体、广告、过渡。
6、简述谚语的种类并举例。
答:1)农谚,即总结农业生产经验的谚语,如“桃三杏四李五年”。
2)气象谚,即总结气候变化规律的谚语,如“春天孩儿面,一日变三变。”
3)讽颂谚,即歌颂光明正义或揭露黑暗丑恶的谚语,如“一任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4)规戒谚,即在为人或办事方面提出劝告或警戒的谚语,如“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5)风土谚,即概括地方风土景物特点或特产的谚语,如“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形容贵州旧时的自然环境)。
6)生活常识谚,即总结衣食住行知识的谚语,如“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7、简述谚语和成语的区别。
答:谚语和成语的区别,主要有两点。第一,成语书面性强,谚语口语性强。如“一丘之貉”是成语,“天下乌鸦一般黑”是谚语,基本意思相同。第二,成语比谚语更定型化。如“孤掌难鸣”不能变动,相意义相近的谚语“一个巴掌拍不响”就可以说成“一个巴掌不响”或“一只手拍不响”。
8、构成歇后语的材料有哪些?
答:1)日常习见的事物现象,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2)历史故事、传说,如“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3)虚构形象,如“拿着棒槌缝衣服——啥也当针(真)。
第五章 语法
一、名词解释:
1、语法规律:语法规律是客观存在的,词和词构成的短语,词或短语组成句子,都有规律可寻。
2、语法科学:语法科学是人们对语法规律研究的结果。
3、词类:指的是词在语言结构中表现出来的类别。
4、量词:是词是用来计算事物或动作的单位的,包括名量词、动量词和时量词。
5、词的兼类:词的兼类现象指的是有少数词具有两类词的语法功能,即既具备甲类词的特点,又具备乙类词的特点。
6、句法成分:在句法结构中承担结构关系的关系项叫做句法结构成分,简称为句法成分。
7、中心语:在偏正短语中,起限制或描写作用兵成分叫修饰语,被修饰的对象叫中心语。
8、定语:体词性偏正短语中的修饰语叫做定语。
9、状语:谓词性偏正短语中的修饰语叫做状语。
10、复说语:两个词语同指一个事物,一个用在句首或句末,另一个用在主语或谓语里,这句首或句末不属于主语或谓语的那个词语叫作复说语。
11、非主谓句是由单个的词或主谓短语以外的其他短语构成的句子。
12、主谓谓语句:由主谓短语作谓语的句子叫做主谓谓语句。
13、由兼语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称兼语句。
14、复句: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的句子。
15、联合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平等地连接起来的复句,称为联合复句。
16、偏正复句:由具有主从关系的分句构成的复句,称为偏正复句。
17、关联词语:在复句中用来连接分句并表明分句之间关系的连词、副词和短语,统称关联词语。
18、
二、散知识点:
1、语法有三种含义:语法规律、语法教材、语法科学。
2、语法分析的两种基本方法:A、把大类分成小类,如把词分成动词,名词等;B、把整体切成部分,如划分主语谓语等。
3、词的语法功能,指的是词的组合能力,包括:A、能充当什么句法结构成分,不能充当什么句法结构成分;B、能跟什么词组合,不能跟什么词组合,组合以后发生什么样的关系。
4、实词能单独充当句法结构;虚词不能单独充当句法结构。
5、名量词表示事物的量,有的名量词组成量词短语只能修饰名词,如“个只根条件张粒对”;表度量衡单位的名量词组成的量词短语能够修饰演名词或形容词,如“三斤重”“两丈高”;表度量衡的名量词短语还能加上“的”修饰名词。甚至构成的名词短语前还可以再加量词短语,如“一条三斤的鱼”。
6、时量词表示时间的量,兼有名量词和动量词的特点,组成量词短语后,可用在名词前面,与名词之间可以加“的”,如“三年(的)计划”,也可以用在动词后面,如“忙(了)一天”。
7、区别词只能修饰名词表示事物的特征和分类。
8、介词“对、对于、关于、朝”等组成的介词短语,有时可以用来修饰名词,但后边一般要用助词“的”,如“关于目前形势的报告”。
9、连词起连接作用,在单句中连接词或短语表示并列或选择关系,如和/跟/同/与/及/以及/并且/而/而且/或/或者。
   *“和/跟/同/与/及”一般连接名词,表并列。“及”所连接的词语在意义上有主次和先后之别。
   *“并且/而且/并”表示进一层的意思,“并”一般只连接动词;“并且/而且”可以连接动词/形容词。
   *“而”用来连接形容词,表示并列关系或转折关系;或连接动词,表示先后承接;
   *“或/或者”可以连接各类实词,表示选择关系。
10、助词是附着在词或短语上,表示加意义的虚词(念轻声),可分为结构助词、动态助词、其他助词。
11、叹词表示感叹或呼应,特点:能独立成句,或充任插说语,不跟别的词发生结构关系,如“哎哟”。
12、拟声词摹拟事物声音,特点:能独立成句,或充任插说语,但也能充任定语和状语,如“哗啦的一声”“咿咿哑哑地叫”。
13、兼类是指某个词经常具备两类词的特点,而活用是由于修辞的需要把甲类词临时当作乙类词来用。
14、法结构的分析,主要包括内部结构关系和外部结构功能。
15、层次分析应注意到的问题:A、二分与多分;B、切分到词;C、按实际情况切分:1)一个句法结构切分出来的直接成分都应该是音义结合的语言单位,即它们或者是词,或者是个被包含的句法结构;2)一个句法结构拆分下来的直接成分应该能够搭配;3)一个句法结构切分下来的直接成分搭配起来的意义要符合整个结构的愿意。
16、句法结构层次切分的方法和顺序可概括为:由大到小,从左到右,逐层剖析,切分到词。
17、汉语里动词、形容词可以充当主语,和这种主语组合的谓语通常是形容词、由“是”构成的短语、使令性动词或其他表示评价、判断的词语。
18、从带“得”和不带“得”的形式来看,补语有三种情况:
    A、情态补语必须用“得”,可能补语肯定形式必须用“得”;
    B、结果补语、趋向补语,有用“得”与不用“得”相平行的两种格式;
    C、不能用“得”的补语,如数量补语和部分程度补语。
19、如果偏正短语中的谓词可以叠加,或可带宾语、补语,那么它主中谓词性的结构。
20、复说语有两种:一种是称代式复说语,另一种是分式复说语。
    称代式复说语:大都用在句首,有时也用在句末,句中有个代词来指称它。如“我认识她,那位女校长。”
    总分式复说语:句首或句末的复说语同句中相应的部分有总分关系(A、句首的复说语是总说,句中同它相应的分说作为分句的主语;B、分说部分出现在句末,总说的部分是句中谓语动词的宾语)
    如:爷儿俩,一个去跑原料,一个去跑销售。(A类型)
    如:他买了一大堆玩具:方的、圆的、高的、矮的。
21、句子的特殊成分有两种:插说话、复说语。
22、分析句子结构和格局的意义:一方面可以帮助正确理解句子的意义,识别语法错误;另一方面根据句型句式可以生成新的句子。
23、单句可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
24、非主谓句是根据整体功能确定其下位句型的;主谓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与功能确定的。
25、与句型无关的因素有:A、语气的因素不影响句型;B、增添特殊成分不影响句型(如加复说语和插说语);C、扩展不影响句型(加定语状语);D、省略不影响句型;E、倒装不影响句型。
26、句式:
    A、连动句,如“我写信告诉他了。”
 B、兼语句,如“王经理请你快去。”
 C、存现句,如“家里来了客人了。”
 D、是字句,如“寮现四个现代化是我们的共同愿望。”
 E、被字句,如“小林被校长批评了一顿。”
 F、把字句,如“校长把小林批评了一顿。”
27、典型的兼语句前一动词经常是“使、叫、让、请、派、催、逼、劝、留、求、托、强迫、推举、督促、组织、召集”等表示使令或促成意义的动词,如“他给孙子起了个名字叫贝贝。”
    兼语句的前一动词也可以是“有”或表示存现的动词,如“他还有几个同学睡在床上。”
28、存现句最宜用来描写场景或引进后续的句子所要叙述、描写的事物。
29、“是”在字指用“是”表示判断或强调的句式,主要有两种类型:
    A、“是”是动词,表示判断,后边的宾语大多是体词性成分。
 B、“是”是副词,用在动词、形容词有强调的作用,如“这孩子是机灵”。
30、句子的语气一般分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四种。
31、语气的表达手段:语调和语气词。
32、陈述语气词:的/了/呢/罢了/啊
 疑问语气词:吗/呢/啊 
 祈使语气词:吧/了/啊
 感叹语气词:啊
33、倒装句的特点:
 A、可以复位;
 B、语音上,后置部分往往轻读。书面上倒装的部分与其他部分之间要用逗号隔开。
 C、倒装部分表强调,后置的部分则带有“申述”或“追补”的意味。
34、倒装的方式:主谓倒装、状语后置、中心语前置。
35、省略句的特点:
 A、可还原性,即省略的成分都可以确定地补出来。
 B、省略必须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可分为:承前省、蒙后省、对话省、自述省。
36、在“数词+量词+名词”的结构中,数词是“一”时也可以省去,如“喝杯茶”,但当这类名词性短语作主语时,数词“一”不能省。
37、紧缩句的特点:
 A、紧缩句中各个部分之间不是句子成分的关系,而是分句间的关系,也常用关联词语来连接,构成了一些固定的格式,如“不……也”“一……就”“越……越”。
 B、紧缩句中各个部分之间没有语音停顿,有些成分还有缩略。
38、紧缩句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句中不能有停顿,而且又缩略掉了某些成分的。第二类紧缩句则已经形成了紧缩格式,即使加上停顿,补上缩略成分,往往也不能直接地复原为复句。如“不……不”“一……就”“不……也”“再……也”“非……不”“越……越”。
39、联合复句的特点:在语义上,各分句之间分不出主次;在结构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处在平等的地位上。
40、偏正复句的特点:在语义上,两个组成部分有主有从,正句是全句正意所在。在结构上,即使全句包含两个以上的分句,也总是可以先分成偏正两个部分。偏正复句一般是偏句在前,正句在后;有时偏句在后,则带有一种追说、补充的意味。
41、关联词语是复句中分句关系的语法标志。
42、尽管:表转折;   不管:表条件;   只要:表充分条件;   只有:表必要条件 
    因为:表原因     为了:表目的
43、*副词和其它词的比较:
A、副词/形容词作状语的比较:形容词能单独成句,能作述语和定语,副词除极少数(如不/也许)外,一般不能单独成句,只能做状语;
B、时间名词/副词状语的比较:时间名词作状语,前面可加“从/到/在”等介词,时间副词不行,如“刚才”和“刚刚”,可说“在刚才”,而不能说“在刚刚”。
C、部分副词和连词起关联作用的比较:连词只有关联作用,副词除了关联作用外,还有修饰作用;连词一般用于句首,而有关联作用的副词总是用在谓语的前面。如“无论(连)谁都(副)离不开他。
三、图表:
1、词的分类:
实词 体词 名词:人/书/苹果/山 代词
我/你/他/这/那/这个/
这儿/那儿/那会儿/这样那样/这么样/谁/什么/哪里/几/怎么/怎么样
  数词:一/十/百/千/万 
  量词:只/尾/两/次/回 
 谓词 动词:走/来/飞/打/喜欢 
  形容词:白/高/安静/绯红 
 加词 区加词:雌/雄/副/大型/初级/高速
  副词:不/很/都/也/已经/全
虚  词 介词:把/被除数/从/比/对于
 连词:和/或/而/并且/因为/
 助词:的/地/得/了/着/过/所/似的
 语气词:的/了/吗/呢/吧/啊/罢了
 叹词:唉、哼、哦、嗯、哎哟
 拟声词:砰/轰/滴答/叮当/稀里哗啦
*根据词能否作句法结构,可把词分为实词和虚词。
*根据组合能力不同,可把实词分为体词、谓词、加词。另外还有代替各类实词的代词。
*虚词在句中起着附着或连接作用。
2、体词的特点
体词:作主语、宾语,一般不作谓语;
名词 能用数量短语修饰,如“三件衣服”
 不能用“不”修饰(人不人,鬼不鬼,这类是古汉语遗留下为的特殊格式)
 能直接用在介词后边组成介词短语,如“对人(热情)”“从现在(开始)”
 方位词 单纯:东/南/中/上/下/前/内/外/旁/间/ 表处所(湖面上);表时间(放假之前);表某个方面(政治上);表界限(县以上)
  合成:单纯+之/以,如“之前”“以后” 
数词 基/序数 经常和量词组合,构成一个量词短语,如“第一次”“一条鱼”
量词 名量词 1、经常用在数词或指示代词“这/那”后边组成量词短语,如“一次,这次”
2、不少量词重叠,表示“每一”的意思,如“句句是实话”。
3、量词短语主要用来修饰名词,一般不带“的”,但临时腊用名词作量词时,后边可以加“的”,如“碰了一鼻子的灰”
4、重叠的量词(一A一A/一AA):可以作主语,表“每一”,如“一个个都很棒”可作定语,表“多”,如“墙上挂着一幅幅的画”;作状语,表“一个接着一个”,如“一天天冷起来”。
 动量词 
 时量词 

3、加词的特点
加词:不能做主语、宾语、述语,只能作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修饰语。
区别词 作名词的定语,如“正班长”“女司机”
 构“的”字短语作主语、宾语、述语,如“男的”“民用的”“国营的”
 不受数量词修饰,否定式用“非”,如“非海洋性气候”
副词(充当状语) 表程度:很/十分/非常/最/太/极/更/更加/格外/越发/过于/稍微/挺/相当/
 表情态/方式:陆续/相继/百般/竭力/肆意/亲自/擅自/大力  /悄悄/赶紧
 表时间/频率:立刻/马上/刚刚/已经/曾经/连忙/忽然/顿时/就/   偶尔/依然/依旧/永远/从来/一直/始终/还/才/又/再三/再/屡次/时常/往往  
 表范围:都/全/总/总共/一共/一概/也/仅/只/单/
 表否定:不/没有/没/未/别
 表语气:难道/何尝/究竟/到底/偏偏/索性/简直/反正/可/却。倒/也许/大概/几乎/幸亏
3、谓词的特点:
谓词:主要作谓语,一般能受“不”的修饰
动词 A、及物动词都带宾语;B、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或只能带施事宾语/处所宾语;C、多数动词可以重叠,AA或或ABAB式。(二或二和四音节轻读),表示动作属示然,同时常驻机构用来表法时量短或动量小,或表示尝试。
 趋向动词 表动作趋向,可单独作谓语,或用在动词后边充当补语,如“拿来”“送去”
 助动词 表可能或意愿,可单独作谓语或修饰动词,能构成“不X不”表强调或委婉语气
 判断动词 可单独作谓语,可受副词修饰,用在两个名词性成分之间表示判断或说明
形容词 充当定语、述语,不能带宾语
 表性质 重叠式:AA/AABB,ABB,重叠后转为表状态类;+很;
 表状态 重叠式:ABAB;不受程度副词修饰;贬义的加中缀“里”,如“古里古怪”
4、代词
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我、我们、偶、偶们、咱、咱们 对人或事物起称代作用
 第二人称:您、你、你们、 
 第三人称:他、她、它、他们、她们、它们 
 反身代词:自己、自个儿 
指示代词 这、那、每(重共同之点)、各(重个体之别)、某、其余 代替和指称作用
疑问代词 谁、什么、哪一个(问人或事);哪儿、哪里(问处所);哪会儿、多会儿、多早晚(问时间);怎么、怎样、怎么样(问性质、状态、行动或方式)、多、多少、几(问时间) 表示询问
用于虚指 任指,表示概括,含有“任何,一切”,如“我什么都不要”。 表不确定对象
 表示列举,如“什么花儿呀草呀,种了一院子” 
 用来增强语势,如“打他一个落花流水” 
 
6、助词.
结构助词 的: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构成具有名词功能的“的”字短语,作主语和宾语
 地:用于状语和中心语之间
 得:用于动词或形容词后面,它的后面接补语
动态助词 着:表动作的进行(可以副词“在”或“正在”修饰)或状态的持续。
 了:表动作的完成
 过:用在动词后,表示有过某种经历
其他助词 所:构成相当名词的所字结构,修饰名词要带“的”,中心语必须是“所”后边对象的支配对象
 似的:构成“似的”短语,相当于形容词,表示比喻或说明情况相似
7、补语结构形式P254
名 称 构 成 否定式 可能式
结果补语 动+形/动+动 加“没有” 加“得”(肯)/“不”(否)
趋向补语 趋向动词/复合趋向动词 加“没有” 加“得”(肯)/“不”(否)
可能补语   加“得”(肯)/“不”(否),不能去掉
情态补语 形容词/动词/谓词性短语  加“得”(肯)/“不”(否)
程度补语 带得或不带得  极、透、多、很都是表示程度
数量补语 动量补语/时量补语  
*也将结果补语、趋向补语称为“可能补语”。
*情态补语和结果补语可能式有可能形式相同,但理解不同,如“做得好”,结果补语表示能做好,情态补语表示“做得很好”,含赞赏意。区别有三:A、这两种述补短语的否定形式不同;B、它们的疑问形式不同;C、表示情态的述补短语可以扩展,带结果补语可有式的短语不能作同样的扩展。
*动词+结果补语可能式,重音在动词上;动词+情态补语,重意在补语上。
*程度补语一般也归入情态补语。
8、语气
句  式 说   明 语气词 否 定 句
疑问句 是非问 用“吗”重在疑,不用“吗”重在问 吗? A、常用“一点不、毫、不、丝毫不、决不”等表示加强;“不太、不大、不怎么”表示减弱;
B、用双重否定表示肯定
 特指问 语气词用“呢”,不用“吗” 疑问代词;呢 
 选择问 语气词用“呢”,不用“吗” 呢 
 正反问 构成“X不X”; 语气词用“呢”,不用“吗 呢 
 反问句 形式上是疑问句,实际上是陈述  
感叹句 表示强烈的感情 啊 
祈使句 表示命令、请求、劝告、制止、叮嘱或敦促 吧、了、啊 不要/甭/不准/不许/不得
*回声问也是一种是非问,如“你是问你的帽子吗?”
*祈使句的特点:1)谓语大都是表示行为动作的动词或动词性短语,表示的动作是未然的;2)一般是第二人称的代词“你、你们”,往往省去。
*祈使句的语气有直率、急促、委婉、和缓的分别。
*“不”是副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边对动作、意愿意和事物的性状加以否定。“没”作为动词,用在体词性成分前边,是“不存在”或“不具有”的意思。“没”作副词,用在谓词性成分前边是否定行为动作或事情的发生。
*祈使句与陈述句的不同:第一,祈使句的肯定和否定两种形式表达说话人的主观要求的不同,而陈述句则对客观事实有所肯定或否定。第二,祈使句用“别、不要、甭、不准、不许、不得”等否定词,陈述句常用“不、没”表示否定。
9、
复句类型 分句关系 说      明
联合复句 并列复句 并列 也、又、而、既……又、不是……而是
 连贯复句 相承 就、又、便、于是、刚……就、先是……接着……后来
 递进复句 递进 而且、不仅……也、不但……而且……甚至、尚且……更、何况
 选择复句 选择 或者……或者、还是、要么……要么、不是……就是、……要不……
偏正复句 因果复句 说明因果 因为、由于、所以、因而、以致、之所以……是因为
  推论结果 既然、既、那么、就、既然……那么、既然……就、既然……可见
  说明目的 为了、为着、以便、以免、省得、为的是、所以……是为了
 假设条件复句 充分条件 如果…那么、假如…就、只要…就、假若…便(也)、要不是……就、越……越、愈……愈、谁……谁、一分……一分、几分……几分
  必要条件 只有……才、除非……才、才
  无条件 不管、不论、无论、任凭、都、总、就、总是、还是
 转折复句 转折 但、但是、然而、可…却、虽然…却、尽管…可是、固然…但是、尽管
 让步复句 假设+转折 即使……也、就是(算)……也、纵然……总是、即便……但是、即令……也、即使

四、简答:
1、简析句法结构,并举例说明。
答:从结构的内部关系分析,汉语短语的基本类型有主谓、述宾、述补、偏正、联合五种,此外,还有连动短语、兼语短语和同位短语。                                              与词语比较
主谓短语:结构内部两个成分之间有陈述和被陈述的关系,如“今天清明”“你很聪明”。(陈述式)
述宾短语:结构内部两个成分之间有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如“写信”“喜欢喝酒”    (支配式)
述补短语:结构内部两个成分之间有补充和被补充的关系,如“坐下去”“滚出来”    (补充式)
偏正短语:结构内部两个成分之间有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如“新买的车”“新媳妇”  (偏正式)
联合结构:结构内部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分,它们有并列或选择的关系,如“同意或反对”
连动短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性词语连用,它们之间没有主谓、述宾、述补、偏正、联合等关系。如“去打电话”“倒茶喝”“赖着不走”
兼语短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谓词性词语连用,其中前一个动词性词语的宾语兼作后一个动词或形容词性词语的主语,如“叫你去”叫你,你去;“使他高兴”,使他,他高兴
同位短语:两个组成部分从不同的角度复指同一事物,如“弟兄俩”“西岳华山”“我自己”
2、简析句法结构功能的分类。
答:句法构的不同结构功能一般可以分为体词性、谓词性和加词性三类。
体词性句法结构:主要用作主语、宾语,一般不能作述语。从联系结构关系看,一般包括:
                A、带有定语的偏正短语,如“关键时刻”/“你的到来”“他的突然出现”
    B、由各类体词组成的联合短语,如“我和你们”/“西瓜或者苹果”
   C、同位短语,如“我的同学张明”“东都洛阳”
   D、“的”字短语,如“(两个)过路的”/“红的蓝的”/“(什么)绿的紫的”
谓词性句法结构:主要作谓语,功能与谓词相当。从联系结构关系看,一般包括:
   A、述宾短语/述补短语,如“爱家乡”“混得不错”“看一下”
   B、连动短语/兼语短语,如“去上课”“买煎饼吃”“求你帮忙”
   C、动+形容词组成的联合短语,如“边走边谈”“又蹦又跳”“谦虚谨慎”
   D、带状语的偏正短语,如“暗暗发誓”“相当忠诚”“非常精确”
   E、主谓短语一般也属谓词性结构,如“(这个人)胆子很大”“(他)文笔不错”
加词性句法结构:一般用作状语或定语,不作主语、宾语或谓语。
A、介词短语是加词性的,用作定语,常在后面带“的”,如“从北方来”/“对于目前形势的看法”
    B、实词与实词也可以组合成加词性句法结构,如“大规模”“高速度”“超大型
3、简述主语和施受关系。
答:不少主语是动作的发出者,我们称为施事,但主语和施事不是同一个东西,主语这一名称指的是一种句法成分,施受关系则是主语所指的事物跟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之间的语义关系,动作的发出者是施事,动作的承受者是受事。一方面,不是动词组成的谓语,主语也就无所谓施事或受事;另一方面,动词组成的谓语,主语可以是施事,也可以是受事,还可以是并无施受关系的其他事物。
1)施事主语,如“张先生寄出了邀请信”。
2)受事主语,如“小陈被人家说了几句”。
3)中性主语,如“小陈很聪明。”
4、简述时间名词和处所名词作主语的情况。
答:时间名词、处所名词具有双重性质:一是时地性,一是事物性。其情况如下:
A、时间名词、处所名词作状语,修饰后面的主谓短语,这个主谓短语的主语是表示人可事物的名词;时间名词、处所名词表示事情发生的时间、处所条件,体现了时地性。如“昨天晚上他来过电话”。
B、作状语的时间名词、处所名词前加介词,构成介宾短语,这样就是介词短语作状语。如“在昨天晚上他来过电话”。
C、在表示事物或事件存在的句子中,句首的时间名词或处所名词作主语,如“以前经常发生这种事”。
D、时间名词和处所名词同时出现时,处所名词作主语,时间名词作状语,这是因为处所名词的事物性更强。如“这一带以前经常发生这样的事”。
E、如果在时间名词和处所名词后出现了作施事的普通名词,那么是表施事的名词作主语,时间名词、处所名词都是表示时地条件的状语。“桌子上他放了两盆花。”
5、简述谓词性宾语的构成形式。
答:能带谓词性宾语的谓词有:A组 感到/希望/主张/禁止/打算;B组 进行/从事/受到严加/给以 C组 同意/赞成/反对/喜欢/担心 
A组以单个动词/形容词/各种谓词性短语作宾语,如“主张再搞搞清楚(谓词性短语作宾语)”
B组以双单节单个动词/以动词为中心的偏正短语作宾语,如“受到严厉的责备(偏正短语)”
C组带体词性宾语/谓词性宾语,如“赞成这个方案(体词性)”“赞成搞这个方案(谓词性)
6、简述双宾语。
答:述宾短语中,有时有两个宾语,它们同时和前面的动词发生联系。离动词近的叫近宾语,离动词远的叫远宾语。拿/取/赚/占/抢/偷/赢/收;给/送/赔/奖/寄/输/交/还;借/租/欠/差/问/请教/询问;组 教/管/称/当/叫/骂
第一类动词后面可以只出现两个宾语中的任何一个,如“教他们数学”;
第二类动词后可以单留一个近宾语,不能单留远宾语;如“告诉他一个好消息”
第三类动词不能光留近宾语,但可光留远宾语,如“借了小沈两本书”;
第四类,“称”“当”这些动词后则两个宾语缺一不可,如“称他老大哥”
7、简述补语和宾语的区别。
答:1)体词和体词性短语是宾语,数量词中表示物量的是宾语,如“说话”“看书”。
2)带“得”或能带“得”的是补语,如“看见”不带“得”,但它的可能式“看得见”就带得。(“晓得、觉得、说得、说不得”中的得是动词)
8、简述插说语的作用。
答:1)表示感叹、惊讶,渲染气氛。
       A、常用叹词表示感叹和惊讶。如“咦,人哪儿去了?”
    B、拟声词充当插说语有渲染气氛的作用,如“咯喳,车把断了。”
 2)表示提醒和强调。
       表提醒,如:你看、你听、你说、你想
    表强调:严格地说、不客气地说、不瞒你说、说句公道话、毫无疑问、没问题、不同说、不可否认、说真的、说实在的、老实说
  3)表示推测和估让
A、 表示说话人对客观情况的推测,常用“我看、我想、依我看、想来、看来、看起来、看样子、说不定”等,含有保留有余地的口气。如“看样子,你有六十了吧?”
B、表示对程度的估计,如“充其量、大不了、少说、往少里说,少说一点”等词。
 4)表示依据和来源。
      A、表示说话的依据,常用“在……看来、据……看来、按……说来、正如……所说”等;
   B、表示消息来源,常驻机构用“据说、听说、据报道”等词语。
 5)表示总结和归结。常用“总之、总而言之、,由此可见、换言之、相反”等词语,在句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9、简述非主谓句的形式构成。
答:非主谓句是由单个的词或主谓短语以外的其他短语构成的句子。非主谓句主要有名词句、动词句和形容词句三种。
1)名词句:通常由单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形成。
A、表示发问、应答和呼唤。如“班长!”
B、说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处所,如“春天。”
C、表示呈现的事物,如“雷声。”“血!”
D、表示祈使,要求对方拿出或接受某个东西,如“工作证!”
E、表示赞叹、贬斥,如“好香的茶!”
F、表示解释,如“制度。(这是制度!)”
2)动词句:大都由述宾短语或其他动词性短语构成,单个动词用得较少。
A、叙述自然现象或情况变化,如“出太阳了”。
B、表示号召、命令、禁止、劝告或催促,如“为人民服务!”
C、表示恭敬、祝愿或斥责,如“多谢!”“祝你健康!”
D、表示发问或应答。如“为什么?”“怎么搞的?”
E、另外,还有些动词前边不能出现主语的句子。“看花容易栽花难。”
3)形容词句:由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构成,往往用来表达说话人的态度和感情。如“真奇怪!”
此外,叹词、拟声词也可以构成非主谓句。
10、简述主谓句的形式构成。
答:根据主谓句中谓语性质和特点可以把主谓句分为四种,即名词谓语句、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和主谓谓语句。
1)名词谓语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的句子称为名词谓语句,其作用是对主语进行说明和判断。
   A、单个名词作谓语限于表示时间、天气、节令的句子,如“昨天晴天”。
   B、名词性短语,如名词性偏正短语、量词短语,“的”字短语也可以作谓语。如“这孩子山里人”。
*表时间、数量的名词性谓语的前边往往可以加上“已经”“都”“才”之类 的副词,后边加上“了”或“呢”,这类名词谓语句用于说明数最或时间方面的变化。
*一些名词性偏正短语所充任的谓语,其中的定语是形容词,这种名词性谓语的主要作用不是说明和判断,而是描写,如“这孩子高个儿,圆脸,大眼睛”。
2)动词谓语句。动词或动词性短语作谓语,大都由表示行为动作的动词充任,谓语的主要作用是叙述。
*一小部分由非动作动词及其宾语组成的谓语,其作用并非叙述,而是对主语的说明或判断。
3)形容词谓语句。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作谓语,主要作用是描写主语的性质状态。如“他的神色有些紧张。”
   *一般形容词单独作谓语的机会均等少些,往往用于对比或列举。如“你聪明,我胡涂!”
4)主谓谓语句。
   A、大主语与小主语有隶属关系。大主语表示人或事物,小主语是这个人或物的某一部分,或者大小主语有领属关系。如“大象鼻子很长。”
   B、大主语是动词的受事,小主语是施事。如“造成事故的原因,我们调查清楚了。”
   C、大主语是动词的施事,小主语是受事。如“他一句话也不说。”
   D、大主语表示范围、对象和关涉的事物。如“厂里的事,他比谁都在行”。
11、简述连动句。
答:连动句的结构是:名词+动词1+动词2,连用的动词或动词性短语之间没有停顿,不用关联词语。
1)几个动词表示先后连续的动作。如“他放下行李 走过来 跟我说了几句。”
2)前一动词或后一动词表示动作的方式,或表示依据,如“你别瞪着眼睛 发愣。”
3)后一动词表示动作的目的或结果。如“我喝了两口烧酒 壮壮胆子。”
4)动词1和动词2从肯定和否定两方面说明同一事实。如“他们留下 不走了。”
5)连动句的前一个动词也可以是“有”字,如“城隍庙有很多小商品出售,值得去看看。”
12、简述存现句的特点.
答:存现句是指表示事物存在、出现、消失的句式,其基本结构是:处所词(或时间词)+动词+名词。其特点:
A、句首有表示处所或时间的词语或介词短语,如“院子里种着许多花。”
B、谓语动词表示存在或隐现。如“外边还晾着几件衣服”。“晾着”表示存在的方式或状态。表示隐现的动词大都含有移动或变化的意思,主要是表位移的动词或动作动词带趋向补语。如“前边来了一个人。”“那时乡里跑了不少农民。”
C、存现句大都可以把动词后的名词挪到动词前边去,语义关系虽然不变,但不再是存现句了,如“地上放着两只箱子”,变为“两只箱子在地上放着”。
13、简述“把”字句的特点。
答:“把”字句是用介词“把”将谓语动词支配、关涉的对象用于动词前边的句式。其特点:
1)动词不能是光杆动词,尤其是单音节光杆动词;动词前后总要有别的词语,如“把头抬着”;
2)“把”后边的词语表示确定的事物,如“他把钢笔丢了”,“钢笔”是特指,已知的。
3)助动词、否定副词一般要用在“把”字前边。如“你应该把问题说清楚”。
使用“把”字句,需要注意到以下三个方面的条件:
1)一般情况下,动词须是表示动作的及物动词,并且在意念上能支配“把”后边的词语。
2)如果动词有受事,再带上其他的后置成分,由于结构上的要求,往往要用“把”字句。如“他把各小组的意见作了归纳。”
3)在可以用“把”也可以不用“把”时选择“把”字句往往是为了强调动作的状态和结果。如“别把瓜皮果壳到处乱扔。”
14、简述“被”字句的特点。
答:“被”字句是受事作主语,用介词“被”引进施事的句式。常见的形式是“受事+被(施事)+动词”。其特点:
1)谓语动词必须是及物动词,后边需要有别的词语,一般要求带“着、了、过”或表示结果、情态、趋向的补语,有的要带宾语。
2)有的“被”字句动词前有“所”字,组成“被……+所+动”的格式。
3)“被”字后边的名词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不出现。如“焦思成被送进了手术室。”
4)助动词和表示时间、否定的状语一般要放在“被”的前边。如“我们决不被你们利用”。
5)在口语里表示被动意义,常用“叫、让、给”等介词。如“衣裳叫露水打湿了。”
6)有时候,“被”字句中动词前边加上助词“组”字,显得更加口语化。如“本来嘛,勇敢的就不会随便叫敌人给打着的。”
运用“被”字句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有些及物动词,如“接近、离开、依靠、产生、告诉、等待、服务、享受”等不能构成“被”字句。
第二,如果受事主语是指物名词,又不必引进施事,一般不用被字句。如“茶杯打破了。”除非表示说话人不希望发生的事或一定需要指明施事。
第三,主变速器 是指物名词的“被”字句都有相应的非“被”字句,如“苹果被弟弟吃了”可改为“苹果弟弟吃了”。在这种情况下,选择“被”字句往往是为了强调被动关系。如果主语是指人名词,施事也须指明,就必须用“被”字句。
15、简述常见的语法错误。
答:1)词性弄错。
  A、在谓语的位置上,该用谓词的,误用了名词,如:“小王这次非常决心。”
  B、在述语的位置上,该用动词的,误用了名词/形容词,如“这我一直在思想着这件事。”
  C、在述语的位置上,该用及物动词的,误用了不及物动词/形容词,如“校园里悠扬着动人的乐曲。
  D、宾语的词性弄错。如“他订出每天自学两小时左右。”
  E、修饰语的词性弄错。如“动员起来,把爱国卫生运动推向更高潮。”
  F、联合短语内部成分的词性一致。如“这帮小流氓成天干的是谎言、欺诈和骗人的勾当。”
2)词语运用不当。
 A、实词运用不当。如“本市有名的音乐界人士都到齐了。”
 B、缺少必要的虚词。如“至于月食,天文学家就不像日食那样有兴趣了。”
 C、滥用多余的虚词。如“不久,他又亲自主持召开了对剧本的讨论会。
 D、虚词用错。如“市领导昨日为坚守岗位的职工拜年、送温暖。”
3)残缺。
 A、放在主语位置上的是不能作主语的词语,造成“主语残缺”。如“在她最劳累时,也想到过甩手不干。”
 B、处在一个分句位置上的是不一个名词性短语,它既不能独立构成一个分句,又不是后面分句的一个成分,从而造成“谓语残缺”语法错误。如“原来,耳石这种精巧的器官,当外界声波传送到鱼体时,内耳中的淋巴就发生同样的震荡,这种震荡能刺激耳石和感觉细胞,再由耳石经过神经传到脑中去,发生听觉。”
4)搭配不当。
 A、主谓搭配不当。如“她的这次考已经录取了。”
 B、述宾搭配不当。如“早在1500多年以前,人们就已经在这里开发茶叶了。”
 C、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如“她们那一颗支持军队建设的心意是十分感人的。”
5)语序不当。如“这是一个无疑的英明决策。”
6)结构杂糅。如“他们的日子过得更加和美得多了。”
7)几种特殊句式中常见的错误。
 A、“把”字句:
a、把”字句的述语是不及物动词,或虽是及物动词,但意念上不能支配“把”字后面的词语,如“班主任老师在新学员进校以后,先把班级干部一一谈心。”
b、“把”字句的动词是光杆动词。如“请大家把这个问题考虑,以后再抽时间讨论。”
c、“把”字结构误放到否定副词、助动词的前面了。
  B、“被”字句:
   a、可用可不用“被”字的被动句,用上“被”字,反而不妥。如“这些彩旗都被悬挂在高空,迎风飘扬。”
   b、“被”字句的主语不是谓语动词的受事。如“小沈被当选为团支部书记。”
   c、“被”字结构与动词中间被否定副词或助动词等隔开。如“我们被困难不能吓倒。”
 8)复句中常见的语病。
  A、关联词语的位置弄错。如“不但她音色美丽,而且音域宽广。”
  B、关联词语用错。
   a、关联词语用错,把分句间的关系搞错了。如“他因为保卫工厂的财产,勇敢地同盗窃犯展开了博斗。”
   b、成对使用的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如“如果路比较远,可是坐汽车还是很快就可以到的。”
   c、分句音的层次关系搞错。
16、简述各种语气词的用法。
答:的:表示确实如此。如“他乘车去的。”
 了:表示事态发生变化或新情况的出现。如“电视机他会修理了。”
罢了:表示不过如此,常跟“不过、只是、无非”这类词呼应,有把事情往小里说的意思。
吗:表示疑问。
呢:用于指明某种事实,有时带有夸张意味。如“他还写得一手好字呢。”
 用于疑问句,带有深究意味。如“他说了些什么呢?”
吧:用于陈述句表示同意某种意见。如“就这么办吧。”
 用于祈使句,表示请求、劝告或催促,如“帮帮我的忙吧。”
 用来表示测度,如“在夫已经走了吧?”
啊:用于陈述句,表示解释或提醒,如“办这种事可不容易啊。”
 用于祈使句,表示催促、嘱咐、提醒或警告。如“吃啊!您别客气。”
 用于疑问句,使语气显得缓和,如“你说的是谁呀?”
 用在感叹句,表示赞美和感叹,如“桂林的山水多美啊!”
17、
第六章 修辞
一、名词解释:
1、焦点:在句子里,新信息的重点叫焦点。
2、句法指词与词组合直心不烦构成的结构关系,包括主谓、述宾、偏正、联合等。
3、节律:就是节奏的规律。
4、音步:音步是用语音停顿划分出来的语言单位。
5、错综:为了避免语言的呆板和单调,特意使字面更换,结构参差,这就叫错综。
6、对偶即对联,字数相同,意义相关,结构相机或相似。严对和宽对(结构相同,平仄和谐)。
二、散知识点:
1、运用语言,最基本的要求是达意。
2、语体分两种:口头语体(多短句,多省略,形式灵活)、书面语体(重规范,重结构,形式严谨)
3、句末焦点:一般句子的信息分布是:旧信息在前,新信息在后,新信息中的焦点出现在最后边;
4、对比焦点:从语句的对比中显示焦点,如“我喜欢吃清蒸鱼,不喜欢吃红烧的”。
5、特指焦点:最常驻机构见的是用副词“是”指示焦点,如“我昨天是在剧场遇见他。”
6、代词必有所指,指代的对象通常称之为先行词。
7、语音的四个要素:音高、音强、音长、音色。
8、汉语的声调和语调是由音高决定的。
9、声调分为两大类:即平声(阴平、阳平)和仄声(上声、去声)。
10、问句表现为升调,非问句表现为降调,有后续句的发端句表现为升调,后续句表现为降调。
11、音长构成的节奏主要表现在声音的速度和停顿方面。
12、音步有两种:奇音步(三字为代表,特点是活泼、轻快,但是单独使用易使人产生一种不稳定的感觉)和偶音步(以双音节为代表,特点是稳定、庄重)。
13、一般重读新信息焦点。
14、正对作用:用典型的事例启发读者从中得出概括的印象;反对作用:反对揭示矛盾,表达作者对是非善恶的判断;串对:指出事情的前因后果,言简而意赅。
三、图表:
辞格 描    述
比喻 明喻:本体和喻体都出现,大都有喻词“像”“是”“仿佛”“如” 化抽象为形象,化复杂为简明,化陌生为通俗
 暗喻(隐喻):常用“是”“当”“成”等连结本体和喻体 
 借喻:用喻体来代替本体,也就是说,本体不出现,喻体在上下文中有所交代,读者或听话人能理解两者的关系 
比拟 把甲事物当做己事物的描写方法,包括拟物和拟人(使语言生动,并引起读者联想)
借代 用与人或事物有关的东西来代替人或事物(A、抓特征;B使读者容易了解)(增强语言形象)
拈连 在叙述AB时,把适用于A的词语临时用于B,这叫拈连(增强语言生动性,并可发人深思)
夸张 对事物加以超越事实的描述(以不似真实表达真实感受,加深读者的印象)
双关 让语句具有双重意义的修辞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能加深语意,给人深刻印象)
映衬 即对比,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让它们相互衬托,相得益彰。(形成鲜明对比)
移就 有意识的把描写甲事物的词语移用来描写乙事物(转移感觉则为“通感”)
辞格 描述
对偶 正对:下下句从不同侧面,说明同一事理,它们互相补充,构成一个整体;
 反对:从对立的两个方面加以叙述,用意是相反相成,从矛盾中阐明真理;
 串对:也叫流水对,上下句意义相承,表达因果、条件等关系。
排比 用一组结构相似的语句,表达相关的内容,如排列有序称“层递”(加深印象,增强语气)
错综 更换字面:本来可以用同样的词语表达的,将字面更换,避免重复。
 变更语序:语句重复时,改变顺序安排,原来的意思并不改变。
 句式变换:让文句整散错综,语气变易,可使文章波澜起伏,感情充沛(长短句混用)
仿词 更换现成的词中的某个语素,临时造出新词,以适应修辞的需要
2、修辞比较:
A、比喻和比拟
比喻分本体和喻体,本体和喻体一定有相似之处,且一定会出现喻体;比拟分拟人和拟物,即把物当人写,使物具有人性、人情;或把人当物写。比拟的物与人没有相似之处。
例子: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拟物)
     2、硬币正悄然“退休”。
B、拈连和移就
相同点:都是将用于甲事物的词用在本不适用的乙事物身上。
不同点:
①拈连的甲事物要在前面出现,而移就则不需要出现甲事物。
②拈连所用的词一般是动词,做谓语,而移就所用的词一般是形容词,做定语。
③作用不一样:前者的作用是形象生动,后者的作用是简练而深刻。
如:你别看我耳朵聋,可我的心不聋。(拈连)
如:她们被幽闭在宫闱里,戴个花冠,穿着美丽的服装,可是陪伴着她们的只是七弦琴和寂寞的梧桐树。”(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移就)
如:秋天的黄昏,晚霞烧红了西方的天空。(移就)
C、拈连和比拟
   相同:都是把A当做B来描写。
   不同:拈连是顺势粘在一起,要有物可“粘”,多“物”相“连”,所以不是单举一物。而比拟是直接用另一物的语境来描写此物。
   如: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流过。(宗璞《紫藤萝瀑布》)(拈连,以“紫藤萝瀑布”为“连”: 紫藤萝瀑布在眼前流过,在心上流过。顺势用“流过”“粘”在一起,让不可能流过心上的瀑布流过心上,而显得不生硬、突兀。
   如:那宽大肥厚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比拟) “长”是用于植物的,这里用于人,是以人拟物。而且前面没有其它植物可“粘”,也没用用“长”字来“连”,所以不是“粘连”。
D、比拟和移就
  
四、简答:
1、请简述修辞的的基本要求。
答:1)要有明确的目的。
2)要适合特定的语境。
2、请简单说明单音节和双音节的选择。
答:1)单说姓氏、地方、国家、日期,不能采用单音节形式,如“您贵姓?”“姓王”/“欧阳。”
2)有些双音节词后边必须接双音词,最常见的是情态副词要求接双音节动词或形容词,如“欣然同往”“亲自动手”“特地说明”等。有些双音节名词和动词、形容词也要求接双音词,如“字迹工整”,“进行研究”,“严重事故”等。
3)有些单音节词不能出现在句首主语前边。如可以说“刚才我买到一本字典”,但不可以说“刚我买到一本词典”。
4)双音节指人的名词后边可以接“们”,表示不计数量的多数,如“老师们”、“学生们”等。单音节名词不能接“们”,如不说“官们”“兵们”,唯一例外的是“人们”。至于“娘儿们”的“们”不是表多数的“们”,可以用于单数。
3、请简述语句内容连贯的基本方式。(P354)
答:从叙述角度方面看,有四种:1)凌空鸟瞰的方式(俯视角度);
2)依次观览的方式。观览式的叙述是以某人的行动为线索(游踪方式)。
3)以点代面的方式(以特色代整体)。
4)互相依存的方式。逻辑上的连贯表现为前后语句相互依存,如指出其中事实的出现代存于特定的原因或条件。依存关系包括复句中的因果关系和假设条件关系。
从形式方面看,上下文的衔接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
1)依靠主语与宾语的关系来衔接。如“左边是一条清辙的小河(宾语),隔河(主语)是个村庄(宾语),村庄(主)的背后是一联青翠的山岗。”
2)分句主语相同,前边的主语出现,后边的主语承前省略。分句的主语不同,前边的主语是A,后边的主语是B,B的前边隐含A看到/听到/想到之类的意思。
3)相类的事物并列,结构上采取整齐排比的方式,容易使人将它们加以归纳,并概括出深层的含义。
4)说明依存关系,通常使用关联词语。如果依存关系明显,可采用“意合法”,即不用关联词语。
4、简述歧义句产生的原因。
答:1)词义不明确,如“他走了一个钟头了”;
2)句法不固定。如“我们要学习文件”;
3)语义关系含糊。语义关系是词语与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它不同于词与词之间的句法关系。如“女子理发店”中的“女子”指的是理发师还是指来理发的顾客?这里有歧义。
4)层次不分明。如“参加会议的有几个县的领导干部”,“几个”可修饰“县”和“领导干部”。
5)指代不明。如“前任队长是他舅舅,由于坚持错误,被群众改选掉了。他对此一直有不满情绪。”
5、更改歧义句有哪些方式?
答1)更换词语。如“我们要学习文件”改成“我们需(须)要学习文件”。
2)增添词语。如“鸡不吃了”,改成“鸡,不吃了。”或“鸡,它不吃了”。
3)重新组织句子。如“参加会议的有几个县的领导干部”改成“参加会议的县领导干部有几个。”或“参加会议的令导干部有来自几个县的。”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