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 《档案学概论笔记整理》第七章到第十章
《档案学概论笔记整理》第七章到第十章
第七章 档案法规与档案职业道德
【知识点】
●解释档案法律概念的涵义,明确档案法律的本质和特点。
●说明档案法律与档案行政法规、行政规章的关系。
●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主要内容、属性特征、作用、实施及修改。
●说明档案行政法规与行政规章的概念、特点及类型。
●介绍档案职业道德的层次结构、特点、内容。
第一节 档案工作法律概述
一、档案工作法律概念
档案工作法律,简称“档案法律”,是指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档案事业规定性文件,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各种关于档案和档案工作的法律行为规范。 其表现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其他法律中的相关条文。
二、档案法律的本质和特点
1、直接性
2、具体性
3、综合性
三、档案法律与档案行政法规、行政规章的关系
档案法律与档案行政法规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档案法律是国家与人民意志在档案工作领域中的集中体现,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依据国家的宪法及立法程序制定的行为规范。行政法规是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行政性的规范文件的总称。
简述档案法律与档案行政法规、行政规章的关系:(简答题)
档案法律是国家与人民意志在档案工作领域中的集中表现,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据国家宪法及立法程序制定的行为规范。与法规的主要区别:
1、制定主体不同。法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政法规——国务院。
2、法律有广泛的行为约束力,是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的重要依据,也是我们目前常见的档案行政法规的渊源。行政法规的制定与实施,均以法律为准绳。
3、法律所调节的对象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的特征;行政法规所调节的对象则具有一定的特定性和专指性特征。
档案法律与档案行政法规的联系:
1、它们的制定与实施的根本目的一致,都是为了有效地规范和调整档案事业建设与发展中的各种关系,以利于档案事业的正常工作秩序的建立与维护。
2、它们又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关系。档案法律的问世,也使行政法规的科学合理制定有了坚实的法律依据,减少了行政法规制定方面的主观随意性。
3、它们都应在宪法规定的框架范围内制定和实施,不能违背宪法规定的基本准则。
档案法律与档案行政规章的区别与联系:
行政规章是由国务院各部委、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据档案法律和档案行政法规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第二节 《档案法》的制定与主要内容
一、《档案法》的制定与修改
198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据此,任何法律都必须经过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批准或认可。
(一)制定《档案法》的社会思想基础
制定《档案法》的宗旨是保障国家和民族的档案历史文化财富的完整与安全,便于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也是我国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
(二)制定《档案法》的社会实践基础
立法活动除了应具备广泛的社会思想基础外,还应该具备一定的社会实践基础。
(三)制定《档案法》的组织保证
良好的社会思想基础与丰厚的社会实践基础,为档案立法提供了前提条件和可能性,但要将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还需要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四)《档案法》的修订
一部法律的建设和实施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档案法》是我国档案事业建设中的第一部法律,1988年实施后,对促进我国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档案法》的主要内容
修正后的《档案法》共分为六章三十一条。其中包括:总则、档案机构及其职责、档案的管理、档案的利用和公布、法律责任和附则等。
选择题型
一、55年国务院批准国家档案局作为全国最高的档案行政机关。
二、国家档案局79年开始准备《档案法》。
三、〈档案法〉87年9月5日通过,88年1月1日实施。96年7月5日通过修改《档案法》的决定。
四、修正后的档案法分6章31条。包括:
1、总则;2、档案机构及其职责;3、档案的管理;4、档案的利用和公布;5、法律责任;6、附则。
五、档案一般应自形成之日起满30年向社会开放。
第三节 《档案法》的属性特征、作用、施行及修改
一、《档案法》的属性特征
(一)《档案法》具有所有国家立法的共同特征——社会性
《档案法》不只是针对国家机关和档案部门的立法,而且是针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立法。
(二)《档案法》具有一定的纲领性和创建性
1996年修改后的《档案法》所做出的有关规定简明扼要、内容翔实,且富有创建性。
(三)《档案法》的民主性
该法律是在科学地总结档案工作历史经验和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创制出来的,也是在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中创制出来的。
(四)《档案法》的强制性
《档案法》是需要社会共同遵守的法律行为规范,是国家通过强制力来保证施行的。
二、《档案法》的作用
档案法律的作用是一个关系范畴,它体现着《档案法》与其调整、规范的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表现为:
1、是建设和发展档案事业的法律保障;
2、是进行我国档案法规体系建设的重要依据;
3、是保护我国的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及公民形成的或保存的具有国家和社会意义的档案财富的有力法律手段;
4、是促进我国馆藏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有效工具;
5、是加强我国档案行政工作的法律依据。
【知识点】
●解释档案法律概念的涵义,明确档案法律的本质和特点。
●说明档案法律与档案行政法规、行政规章的关系。
●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主要内容、属性特征、作用、实施及修改。
●说明档案行政法规与行政规章的概念、特点及类型。
●介绍档案职业道德的层次结构、特点、内容。
第一节 档案工作法律概述
一、档案工作法律概念
档案工作法律,简称“档案法律”,是指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档案事业规定性文件,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各种关于档案和档案工作的法律行为规范。 其表现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其他法律中的相关条文。
二、档案法律的本质和特点
1、直接性
2、具体性
3、综合性
三、档案法律与档案行政法规、行政规章的关系
档案法律与档案行政法规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档案法律是国家与人民意志在档案工作领域中的集中体现,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依据国家的宪法及立法程序制定的行为规范。行政法规是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行政性的规范文件的总称。
简述档案法律与档案行政法规、行政规章的关系:(简答题)
档案法律是国家与人民意志在档案工作领域中的集中表现,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据国家宪法及立法程序制定的行为规范。与法规的主要区别:
1、制定主体不同。法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政法规——国务院。
2、法律有广泛的行为约束力,是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的重要依据,也是我们目前常见的档案行政法规的渊源。行政法规的制定与实施,均以法律为准绳。
3、法律所调节的对象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的特征;行政法规所调节的对象则具有一定的特定性和专指性特征。
档案法律与档案行政法规的联系:
1、它们的制定与实施的根本目的一致,都是为了有效地规范和调整档案事业建设与发展中的各种关系,以利于档案事业的正常工作秩序的建立与维护。
2、它们又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关系。档案法律的问世,也使行政法规的科学合理制定有了坚实的法律依据,减少了行政法规制定方面的主观随意性。
3、它们都应在宪法规定的框架范围内制定和实施,不能违背宪法规定的基本准则。
档案法律与档案行政规章的区别与联系:
行政规章是由国务院各部委、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据档案法律和档案行政法规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第二节 《档案法》的制定与主要内容
一、《档案法》的制定与修改
198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据此,任何法律都必须经过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批准或认可。
(一)制定《档案法》的社会思想基础
制定《档案法》的宗旨是保障国家和民族的档案历史文化财富的完整与安全,便于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也是我国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
(二)制定《档案法》的社会实践基础
立法活动除了应具备广泛的社会思想基础外,还应该具备一定的社会实践基础。
(三)制定《档案法》的组织保证
良好的社会思想基础与丰厚的社会实践基础,为档案立法提供了前提条件和可能性,但要将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还需要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四)《档案法》的修订
一部法律的建设和实施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档案法》是我国档案事业建设中的第一部法律,1988年实施后,对促进我国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档案法》的主要内容
修正后的《档案法》共分为六章三十一条。其中包括:总则、档案机构及其职责、档案的管理、档案的利用和公布、法律责任和附则等。
选择题型
一、55年国务院批准国家档案局作为全国最高的档案行政机关。
二、国家档案局79年开始准备《档案法》。
三、〈档案法〉87年9月5日通过,88年1月1日实施。96年7月5日通过修改《档案法》的决定。
四、修正后的档案法分6章31条。包括:
1、总则;2、档案机构及其职责;3、档案的管理;4、档案的利用和公布;5、法律责任;6、附则。
五、档案一般应自形成之日起满30年向社会开放。
第三节 《档案法》的属性特征、作用、施行及修改
一、《档案法》的属性特征
(一)《档案法》具有所有国家立法的共同特征——社会性
《档案法》不只是针对国家机关和档案部门的立法,而且是针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立法。
(二)《档案法》具有一定的纲领性和创建性
1996年修改后的《档案法》所做出的有关规定简明扼要、内容翔实,且富有创建性。
(三)《档案法》的民主性
该法律是在科学地总结档案工作历史经验和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创制出来的,也是在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中创制出来的。
(四)《档案法》的强制性
《档案法》是需要社会共同遵守的法律行为规范,是国家通过强制力来保证施行的。
二、《档案法》的作用
档案法律的作用是一个关系范畴,它体现着《档案法》与其调整、规范的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表现为:
1、是建设和发展档案事业的法律保障;
2、是进行我国档案法规体系建设的重要依据;
3、是保护我国的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及公民形成的或保存的具有国家和社会意义的档案财富的有力法律手段;
4、是促进我国馆藏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有效工具;
5、是加强我国档案行政工作的法律依据。
三、《档案法》的施行
《档案法》的施行,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采取一定的方式
(一)《档案法》的施行原则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贯彻执行《档案法》必须坚持
1、施行档案法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规定为准绳
2、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二)《档案法》的施行方式
1、档案法律的遵守
2、档案法律的适用
(三)除上述基本方式外,实施档案法的具体方法:
1、依法制定旨在强化执法力度的档案管理行政处罚办法等法规性文件。
2、加强与各有关方面的合作,争取社会的支持。
3、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社会档案意识。
四、档案法律的完善与修改
任何法律就其内容和形式而言,都必须根据实践的检验结果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补充。《档案法》作为国家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也要根据社会实践的发展变化,进行适时的修改和补充。
(一)《档案法》的修改原则
1、慎改原则
2、原则性与操作性统一的原则
3、系统性原则
(二)《档案法》的修改内容
档案法的修改内容
1、修改后的档案法对属于集体和个人所有的具有国家与社会价值的档案或应当保密的档案,除了规定“可以向国家档案馆寄存或者出卖”外,增加了“向国家档案馆以外的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出卖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档案行政部门批准”的新规定,较好地维护了集体和个人的合法权益:“严禁私自卖给外国人”改为“严禁卖给或者赠送给外国人”。
2、增加的新规定:“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资产转让时,转让有关档案的具体办法由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制定”。
3、对法律责任的相关规定,较原法律条文更为明确,更具有实际效力。体现在:
1)执法主体的明确;
2)违法行为的明确;
3)更明确规定了对“携运禁止出境的档案或者其复制件出境的”责任人的处罚问题。
第四节 档案行政法规与行政规章
严格地讲,档案行政法规是指由国务院根据我国的宪法和法律制定的关于档案行政的规范性文件。档案行政规章是指国务院各部委,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依法制定的与档案事务有关的规范性文件。
一、档案行政法规的概念、种类和属性特征
(一)概念
档案行政法规仅指由国务院依法制定的各种档案行政管理规范性文件,其中包括由国务院全体会议或常务会议通过的或者经国务院批准发布的关于国家档案行政事务的规范性文件。
(二)种类
档案行政法规的类型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是对档案行政事务做出全面系统的规定的文件。
二是对某一方面的档案行政工作做出部分规定的文件。
三是对某一项档案行政工作做出比较具体规定的文件。
(三)属性
1、档案行政法规的一般属性
2、档案行政法规的特殊性
简述档案行政法规的特殊性:
1、它的制定必须符合档案和档案工作的特殊发展规律与特点,即凡是依据档案工作的实际存在和发展规律与特点而制定的档案行政法规,都会对其国家的档案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规范作用。档案的管理必须强调有机体的思想,强调集中统一管理原则,强调全宗原则。任何档案行政法规的制定,都不能违背这些基本的思想和原则。
2、它的制定要具有历史的继承性与发展性特点。
继承性:相关的档案行政法规文件之间在内容方面的历史联系性。
发展性:整个档案行政法规体系的内容应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而不断推陈出新,去粗取精。
二、档案行政法规的修改
档案行政法规的修改必须符合有关法律的规定而不能与法律相抵触。一旦相关的法律规定发生变更,原来依据其制定的行政法规就必须及时进行必要的修改,以便于对档案行政工作进行直接有效的调整和规范。
三、档案行政规章的概念、性质和类型
(一)档案行政规章的概念
档案行政规章既包括由国家档案局依据档案法律、档案行政法规制定的有关规范性文件,同时也包括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据档案法律、行政法规制定的档案工作规范性文件。
(二)档案行政规章的性质
1、档案行政规章从属于国家的档案法律和行政法规
2、档案行政规章具有普遍的或特定的适用性
3、档案行政规章之间的协调一致性
(三)档案行政规章的种类
档案行政规章除了可以依据其制定主体区分为部门规章和地方规章外,还可以根据其内容将其区分为立法性档案行政规章和解释性档案行政规章。
简述 档案行政规章的优势:
1、它的制定程序比法律简便,只要不违背档案法及相关法律精神和规定,较易获得通过。
2、它的内容具有专业性。对专业性问题的规定,优于档案工作法律。
3、它的规定比档案工作法律的内容更加明确、具体。
它与档案行政部门和其他政府行政部门所作的行政决定,也有明显的不同,行政决定是“一人一决定”、“一事一决定”,具有特指性,有时还会出现相同情况不同对待,不同情况相同对待的现象。
第五节 档案职业道德
档案职业道德是世界各国档案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所谓职业道德,是从事某职业的人员共同认可的并在职业活动中应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与规范。
一、档案职业道德的层次及结构
档案职业道德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和多重规定性。从档案职业道德的总体来看,档案工作者首先应当遵守一般社会公德,特别是社会主义道德,并且努力达到共产主义道德的崇高境界。
二、档案职业道德的特点
1、鲜明的职业性
2、存在方式的具体性
3、形成过程的连续性和继承性
三、档案职业道德(规范)的涵义与内容
(一)档案职业道德的涵义
档案职业道德,是指档案工作者在从事档案行政、档案保管和利用服务等项职能活动中,应当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它是整个社会职业道德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公民基本道德内容: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二)档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
1、忠于职守,爱岗敬业
2、遵纪守法,严守机密
3、博学求进、公正服务
四、档案职业道德修养
道德修养通常是指人们为实现一定的道德理想而对自己的品行进行锤炼和陶冶的功夫,它有时也指经过长期努力所形成的道德情操。道德修养对于纯洁人们的道德意识,培养人们的道德品质,形成人们的道德行为,进而达到理想的道德境界,具有重要的社会历史意义。
(一)档案职业道德理想和职业道德义务
一般认为,道德理想是道德意识的基本内容之一。它是指人们基于对一定社会或阶级基本道德要求的认识而自觉追求和向往的某种理想人格和理想社会中的道德关系。
(二)档案职业道德情感和职业道德行为
陶冶档案职业道德情感,是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环节。一般来说,道德情感是个体道德意识的一个构成因素,它是指人们依据一定的道德标准来对现实的道德关系和自身或他人的道德行为等,所产生的爱憎、好恶等心理体验。
(三)档案职业态度与职业良心
从一般意义上讲,档案职业态度就是指档案工作者的基本劳动态度和服务态度。它是档案工作者对社会、对利用者履行职业义务的基本前提之一。
(四)档案工作的职业荣誉和职业尊严
就职业荣誉的一般意义而言,它是指主体对道德的社会价值所作的评价和主观意向。荣誉是良心中的自爱心、自尊心的具体表现,也是有关从业者履行职业道德责任、义务的实际体现。
档案职业道德的特点:
1、鲜明的职业性;
2、存在方式的具体性
3、形成过程的连续性和继承性。
【复习思考题】
1、建立和完善我国的档案法规体系有什么作用?
2、档案法律的本质是什么?中国的档案法律有何特点?
3、档案法律与档案行政法规、行政规章的关系是什么?
4、目前我国档案法律建设中有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5、你对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有何建议?
6、政务信息公开的实践对我国档案法规体系的建设有什么影响?
7、《档案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你对《档案法》的第二条是如何理解的?
8、《档案法》的属性和特征有哪些?
9、《档案法》是一部部门法还是一部针对全社会制定的法律呢?
10、《档案法》的作用有哪些?
11、《档案法》的遵守和适用有何区别?
12、如何理解档案行政法规的概念?我国的档案行政法规有哪些类型?
13、如何进行档案行政法规的修改?
14、档案行政规章的概念是什么?它的性质和主要类型有哪些?
15、我国在制定档案工作行政规章的实践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现行的档案行政规章有哪些需要完善的地方?
16、档案职业道德的基本层次有哪些?
17、我国档案职业道德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8、档案职业道德的涵义和内容是什么?
19、档案工作者应当如何注意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的培养?
《档案法》的施行,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采取一定的方式
(一)《档案法》的施行原则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贯彻执行《档案法》必须坚持
1、施行档案法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规定为准绳
2、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二)《档案法》的施行方式
1、档案法律的遵守
2、档案法律的适用
(三)除上述基本方式外,实施档案法的具体方法:
1、依法制定旨在强化执法力度的档案管理行政处罚办法等法规性文件。
2、加强与各有关方面的合作,争取社会的支持。
3、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社会档案意识。
四、档案法律的完善与修改
任何法律就其内容和形式而言,都必须根据实践的检验结果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补充。《档案法》作为国家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也要根据社会实践的发展变化,进行适时的修改和补充。
(一)《档案法》的修改原则
1、慎改原则
2、原则性与操作性统一的原则
3、系统性原则
(二)《档案法》的修改内容
档案法的修改内容
1、修改后的档案法对属于集体和个人所有的具有国家与社会价值的档案或应当保密的档案,除了规定“可以向国家档案馆寄存或者出卖”外,增加了“向国家档案馆以外的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出卖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档案行政部门批准”的新规定,较好地维护了集体和个人的合法权益:“严禁私自卖给外国人”改为“严禁卖给或者赠送给外国人”。
2、增加的新规定:“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资产转让时,转让有关档案的具体办法由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制定”。
3、对法律责任的相关规定,较原法律条文更为明确,更具有实际效力。体现在:
1)执法主体的明确;
2)违法行为的明确;
3)更明确规定了对“携运禁止出境的档案或者其复制件出境的”责任人的处罚问题。
第四节 档案行政法规与行政规章
严格地讲,档案行政法规是指由国务院根据我国的宪法和法律制定的关于档案行政的规范性文件。档案行政规章是指国务院各部委,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依法制定的与档案事务有关的规范性文件。
一、档案行政法规的概念、种类和属性特征
(一)概念
档案行政法规仅指由国务院依法制定的各种档案行政管理规范性文件,其中包括由国务院全体会议或常务会议通过的或者经国务院批准发布的关于国家档案行政事务的规范性文件。
(二)种类
档案行政法规的类型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是对档案行政事务做出全面系统的规定的文件。
二是对某一方面的档案行政工作做出部分规定的文件。
三是对某一项档案行政工作做出比较具体规定的文件。
(三)属性
1、档案行政法规的一般属性
2、档案行政法规的特殊性
简述档案行政法规的特殊性:
1、它的制定必须符合档案和档案工作的特殊发展规律与特点,即凡是依据档案工作的实际存在和发展规律与特点而制定的档案行政法规,都会对其国家的档案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规范作用。档案的管理必须强调有机体的思想,强调集中统一管理原则,强调全宗原则。任何档案行政法规的制定,都不能违背这些基本的思想和原则。
2、它的制定要具有历史的继承性与发展性特点。
继承性:相关的档案行政法规文件之间在内容方面的历史联系性。
发展性:整个档案行政法规体系的内容应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而不断推陈出新,去粗取精。
二、档案行政法规的修改
档案行政法规的修改必须符合有关法律的规定而不能与法律相抵触。一旦相关的法律规定发生变更,原来依据其制定的行政法规就必须及时进行必要的修改,以便于对档案行政工作进行直接有效的调整和规范。
三、档案行政规章的概念、性质和类型
(一)档案行政规章的概念
档案行政规章既包括由国家档案局依据档案法律、档案行政法规制定的有关规范性文件,同时也包括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据档案法律、行政法规制定的档案工作规范性文件。
(二)档案行政规章的性质
1、档案行政规章从属于国家的档案法律和行政法规
2、档案行政规章具有普遍的或特定的适用性
3、档案行政规章之间的协调一致性
(三)档案行政规章的种类
档案行政规章除了可以依据其制定主体区分为部门规章和地方规章外,还可以根据其内容将其区分为立法性档案行政规章和解释性档案行政规章。
简述 档案行政规章的优势:
1、它的制定程序比法律简便,只要不违背档案法及相关法律精神和规定,较易获得通过。
2、它的内容具有专业性。对专业性问题的规定,优于档案工作法律。
3、它的规定比档案工作法律的内容更加明确、具体。
它与档案行政部门和其他政府行政部门所作的行政决定,也有明显的不同,行政决定是“一人一决定”、“一事一决定”,具有特指性,有时还会出现相同情况不同对待,不同情况相同对待的现象。
第五节 档案职业道德
档案职业道德是世界各国档案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所谓职业道德,是从事某职业的人员共同认可的并在职业活动中应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与规范。
一、档案职业道德的层次及结构
档案职业道德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和多重规定性。从档案职业道德的总体来看,档案工作者首先应当遵守一般社会公德,特别是社会主义道德,并且努力达到共产主义道德的崇高境界。
二、档案职业道德的特点
1、鲜明的职业性
2、存在方式的具体性
3、形成过程的连续性和继承性
三、档案职业道德(规范)的涵义与内容
(一)档案职业道德的涵义
档案职业道德,是指档案工作者在从事档案行政、档案保管和利用服务等项职能活动中,应当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它是整个社会职业道德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公民基本道德内容: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二)档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
1、忠于职守,爱岗敬业
2、遵纪守法,严守机密
3、博学求进、公正服务
四、档案职业道德修养
道德修养通常是指人们为实现一定的道德理想而对自己的品行进行锤炼和陶冶的功夫,它有时也指经过长期努力所形成的道德情操。道德修养对于纯洁人们的道德意识,培养人们的道德品质,形成人们的道德行为,进而达到理想的道德境界,具有重要的社会历史意义。
(一)档案职业道德理想和职业道德义务
一般认为,道德理想是道德意识的基本内容之一。它是指人们基于对一定社会或阶级基本道德要求的认识而自觉追求和向往的某种理想人格和理想社会中的道德关系。
(二)档案职业道德情感和职业道德行为
陶冶档案职业道德情感,是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环节。一般来说,道德情感是个体道德意识的一个构成因素,它是指人们依据一定的道德标准来对现实的道德关系和自身或他人的道德行为等,所产生的爱憎、好恶等心理体验。
(三)档案职业态度与职业良心
从一般意义上讲,档案职业态度就是指档案工作者的基本劳动态度和服务态度。它是档案工作者对社会、对利用者履行职业义务的基本前提之一。
(四)档案工作的职业荣誉和职业尊严
就职业荣誉的一般意义而言,它是指主体对道德的社会价值所作的评价和主观意向。荣誉是良心中的自爱心、自尊心的具体表现,也是有关从业者履行职业道德责任、义务的实际体现。
档案职业道德的特点:
1、鲜明的职业性;
2、存在方式的具体性
3、形成过程的连续性和继承性。
【复习思考题】
1、建立和完善我国的档案法规体系有什么作用?
2、档案法律的本质是什么?中国的档案法律有何特点?
3、档案法律与档案行政法规、行政规章的关系是什么?
4、目前我国档案法律建设中有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5、你对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有何建议?
6、政务信息公开的实践对我国档案法规体系的建设有什么影响?
7、《档案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你对《档案法》的第二条是如何理解的?
8、《档案法》的属性和特征有哪些?
9、《档案法》是一部部门法还是一部针对全社会制定的法律呢?
10、《档案法》的作用有哪些?
11、《档案法》的遵守和适用有何区别?
12、如何理解档案行政法规的概念?我国的档案行政法规有哪些类型?
13、如何进行档案行政法规的修改?
14、档案行政规章的概念是什么?它的性质和主要类型有哪些?
15、我国在制定档案工作行政规章的实践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现行的档案行政规章有哪些需要完善的地方?
16、档案职业道德的基本层次有哪些?
17、我国档案职业道德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8、档案职业道德的涵义和内容是什么?
19、档案工作者应当如何注意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的培养?
第八章 档案工作标准与标准化
【本章要点】
●解释档案工作标准的涵义,明确档案的种类、属性与作用。
●说明档案工作标准化的涵义与形式。
●介绍制定档案工作标准的原则、要求与方法。
●说明我国档案工作标准体系的建设历程及其内容构成。
●介绍档案工作标准的贯彻实施应当注意的问题。
第一节 档案工作标准概述
标准含义(黄老师):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和重复使用的规则、指南或特性的文件。该文件经过协商一致并经过一个公认机构的批准。注:标准是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并以促进最大社会效益为目的。
标准化含义(黄老师):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或重复使用规则的活动。注:
@上诉活动尤其要含制定、发布、贯彻标准的过程;
@标准化的显著好处是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实用性,防治技术壁垒,并便利技术合作。
一、档案工作标准的涵义
档案工作标准,是以档案工作领域中的重复性的事物和概念为对象而制定或修订的各种标准的总称;它是档案工作中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的共同准则和依据。
二、档案工作标准的种类、属性与作用
档案工作标准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各种相关的标准文件(或称标准文献),是指按照规定的工作程序制定,经公认权威机构(主管机关)批准的一整套在文件与档案工作范围内必须执行的规格、规则、技术要求等规范性文件。
(一)档案工作标准的种类
第一,按照标准的性质,可以分为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
第二,按照标准的实际法定效力,可以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第三,按照标准的相关程度,可以分为正式标准和参照标准。
第四,按适用范围分:国际标准、区域性标准、国家标准、专业或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等。
1、国际标准:经过国际权威性组织制订,在国际上得到普遍承认和通过的标准;
2.区域性标准,也称国际区域性标准:
3.专业标准,即行业标准。
4.企业标准:在企业内部遵守的技术标准。
(二)档案工作标准的属性
档案工作标准同其他社会行业所制定的工作标准一般均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标准的制订与审核或批准等工作程序,都有专门的规定;
2、标准都有固定的代号;格式整齐划一;
3、档案工作标准是从事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的共同依据,在一定条件下具有法律效力,并具有一定的行为约束力;
4、档案工作标准的时效性较强,它是以某个历史阶段的档案工作实践水平为基础的
5、标准内容的相对专一性;
6、标准依据其不同的种类和级别在不同的范围内贯彻执行,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7、档案工作标准多数属于推荐性标准,各地各部门在采用标准的时候,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三)档案工作标准的作用
1、协调作用
2、简化作用
3、统一与优选作用
简述:档案工作标准化的微观、宏观含义:
微观含义:档案工作标准化就是通过制订标准和实施标准,对档案和档案管理实行统一、简化、协调和优选等有序化管理控制,以便获得最佳档案管理效益的活动。
宏观含义:档案工作标准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包括:
1、档案工作标准的制订、实施等项工作内容。
2、还包括标准制订前的调查研究工作;
3、标准的补充、完善、修订、废除等项管理与维护工作;
4、标准化体系的设计;
5、标准执行情况反馈信息的搜集与处理等项具体工作活动。
第二节 档案工作标准化的涵义与形式
标准化的涵义主要包括:第一,标准化工作的范围广泛,它涉及技术、科学、管理等各个社会工作领域。第二,标准化是一种特定的社会活动。第三,制定标准往往具有十分现实的目的性。
档案工作标准化的含义:
1、档案工作标准化是一项工作活动过程。就其整体意义来说,它是一项智力性的系统工程。
2、档案工作标准化是通过实行简化、统一、协调、选优等管理控制活动,节约经费、提高效率、获得效益。
3、档案工作标准化追求档案管理活动的最佳效果。
4、档案工作标准化是一种需要不断补充、完善所制订标准的工作活动过程。
档案工作标准化的形式:(选择题)
一、简化
简化,就是在一定范围内缩减对象的类型数目,使之在既定的时空范围内足以满足一般需要的标准化形式。
二、统一化
统一化是把同一事物的两种以上的表现形态归并为一种或限定在一个范围内的标准化形式。
三、系列化
所谓标准的系列化,是档案工作标准的高级形式,它是根据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通过对某些标准化对象的发展规律的深入、全面的分析研究以及对国内外同一对象的发展趋势的合理预测,结合我国的档案工作的不同发展条件,将有关的标准指标加以适当归并简化,并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起来,作为指导我国档案事业发展的依据。
四、通用化
通用化是指在不同的标准化对象之间可以互相通用的档案工作标准。
五、典型化
典型化就是以最先进、最合理的工作方式、工作程序、技术指标、技术参数、技术手段或管理规定等为样板,要求或倡导以后的有关方面的档案工作均参照此执行、取得统一的过程。
六、格式化
目前,各企事业单位正在大力建设文档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此项工作的关键环节就是建立一套标准的、覆盖整个组织的数据库结构,而在这一结构之中,合理地规定文档信息的格式和信息链接的逻辑关系又是至关重要的内容。
第三节 制定档案工作标准的原则、要求与方法
一、制定档案工作标准的原则
(一)统一性原则
(二)优化原则
(三)适时性原则
(四)继承性原则
二、档案工作标准制定的一般要求
档案工作标准的制定同其他工作领域的标准制定工作一样,都应当遵守如下几点基本要求。
三、档案工作标准的立项与标准的制定
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每年都要根据实际工作和社会需要安排标准计划项目,用以指导国家标准的制定。
档案工作标准的编制程序(选择题):P180
1、标准的征求意见阶段;2、标准的送审阶段;3、标准的报批阶段。
第四节 档案工作标准体系(P182)
一、我国档案工作标准体系的建设历程
我国的档案工作标准化建设大体经过了以下三个主要阶段:
(一)草创阶段
(二)发展阶段
(三)法制化建设阶段
二、我国档案工作标准体系的构成
“体系”是指“若干有关事物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而构成的一个整体”。档案工作标准体系是由若干档案工作基础标准和业务技术标准构成的互有联系、互相制约的一个动态性、指导性的文件整体。
简述题:制订和颁布档案标准体系表的原则:
1、必要性:从总体而言,应具有全行业的普遍指导意义,有利于提高档案工作的质量、效率。
2、科学性和可行性:要符合档案工作的客观需要,在实践中能够实现。
3、全面性:从客观现实而言,必须覆盖档案工作的主要领域。
4、预见性:从长远发展而言,应留有余地,便于扩展、延伸。
(一)档案工作基础标准(选择题型)
1、档案专业基本术语标准
2、档案馆代码编制标准
3、档案种类划分标准
4、档案计量单位标准
5、档案统计工作标准
(二)档案工作业务技术标准(选择题型)
1、档案收集标准
2、档案整理标准
3、档案编目与检索标准
4、档案统计标准
5、档案鉴定标准
6、档案保管与保护标准
(三)与档案工作标准相关的标准
主要是指与档案工作关系密切,但又不完全属于档案管理领域的有关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等。
第五节 档案工作标准的贯彻实施
根据《标准化法》的规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是强制性标准,其他标准是推荐性标准。
(一)档案工作标准实施的指导思想:
要有正确的思想作指导,还需确立良好的群体意识来保证其顺利推行。
1、坚持全面、系统的指导思想。在某些情况下,应当注意一些档案工作标准的相互关系,使它们协调配合地得到贯彻执行。
2、档案工作标准要依靠有关方面的努力,才能顺利实施。在实际工作中,应十分注意提高人们的标准化意识水平,确立良好的社会群体意识。在实施过程中,还应当定期组织对有关新、旧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的讨论与研究工作,以研促建,不断提高我国档案工作标准的制订水平。
【复习思考题】
1、制定档案工作标准应当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2、档案工作标准的种类有哪些?
3、档案工作标准的属性是什么?
4、档案工作标准有哪些方面的作用?
5、什么是档案工作标准化?实现档案工作标准化应当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6、是不是所有有保管期限的档案,都需要按照统一的标准来整理,而不必考虑管理成本呢?
7、档案工作标准化的主要形式有哪些?其中哪些属于初级形式?哪些属于高级形式?
8、制定档案工作标准应当坚持哪些原则?
9、制定档案工作标准的一般性要求有哪些?
10、我国的现行档案工作标准体系主要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应当如何解决?
11、制定档案工作标准的一般程序是什么?
12、简述我国档案工作标准体系的基本建设历程。
13、说明我国档案工作标准体系的构成。
14、档案工作标准的贯彻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档案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档案工作标准能否在实践中强制推行?为什么?
第九章 档案学的学科内容、特点与发展
【本章要点】
●阐述档案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与研究范围。
●说明档案学的学科特点。
●介绍档案学的学科体系的作用与学科体系结构的特征。
●探讨档案学学科体系的基本模式。
●介绍档案学与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
●说明中外档案学发展的基本历程和主要成就。
考试题目选析
1.档案学含义:以档案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档案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为目标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选择题:欧洲1571年的《综合报告——怎样才算一个完美的登记室》和《登记室及其机构和管理》2书是目前世界上报道最早的档案学专著。
3.填空题:第一次提到档案学一词是1804年德国《一种档案学理论思想》一书。
4.选择题:首次提出档案学应当是一门独立科学的见解是在1885年。
5.填空题:我国首次出现档案学一词是在35年腾固的<档案整理处的任务及其初步工作>一文中
第一节 档案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一、档案学的研究对象
关于档案学的研究对象,目前学术界主要存在着这样几种认识。
1、研究档案文件和档案工作的发展历史及全部档案工作实践活动的理论体系。
2、档案和档案工作。
3、档案、档案工作、档案事业。
4、档案、档案工作的客观发展过程及其运动规律。
5、档案、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及其结构、功能、运动规律及与其相关学科相互关系。
总结:档案学的研究对象应界定得更抽象、更简洁:档案现象及其本质与规律。实质上都是指档案现象及其运动规律。
二、档案学的任务
档案学的任务是由档案学的研究对象,尤其是社会需要决定的。 档案学的任务:在研究和揭示档案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基础上,提出档案管理的科学理论、原则、技术和方法,指导档案管理实践,提高档案管理科学水平,更好地为社会实践服务。
三、档案学的研究范围(选择题型)
1、基础理论研究:关于档案现象的一般理论。即研究各种档案现象的共同性问题。
2、档案史学研究:中国档案史、世界档案史、档案学史、档案思想史。
3、应用理论研究(研究中心)各种类型档案管理的应用理论、原则和方法。
4、应用技术研究:不同载体档案的保护技术;缩微复制技术;数据库设计与开发技术等。
5、边缘性、交叉性档案现象研究:
第二节 档案学的学科特点
档案学的学科特点是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中一个需要探讨的重要方面。它对于我们确定档案学的研究取向,及时修正档案学研究中的一些不利于学科整体建设与发展的倾向,具有积极意义。
一、综合性和社会性
档案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都具有一定的综合性特征。科学的发展过程存在着分化与综合两种趋势,就现代科学的发展特点而言,综合化的趋势处于主导地位。
二、实践性和理论性
一般来说,实践经验为人们提供了认识的可能。只有实践才能提供认识所必需的信息,同时也只有实践才能使人们获得并不断发展对信息加工的能力(即思维能力)。
三、技术性和实用性
档案学研究的许多内容具有技术性和实用性的特征,也就是说,档案学一方面具有科学认识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具有很明显的职业技能性特征。
四、开放性和包容性
档案学的理论体系的建设需要不断地创新和发展。恩格斯曾言,任何一种社会哲学,只要它还把某几个论点奉为最后结论……它就远不是完备的。
第三节 档案学的学科体系
一、档案学学科体系的作用与学科体系结构的特征
档案学的学科体系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就目前而言,档案学的体系结构主要应包括档案学的分支学科的构成,档案学的学科分类,以及各门分支学科的研究分工等。
(一)档案学学科体系是静态性与动态性的统一
档案学体系的稳定性主要表现在档案学基本门类划分上的静态性。
(二)档案学学科体系是宏观结构与微观结构的统一
每一门学科的体系结构,一般都包括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两个方面的内容。
(三)档案学学科体系中传统性科目与新兴性科目的统一
所谓传统性科目,是指在档案学学科体系中占有主导地位的历史较长的科目。新兴性科目则是指在现代,由于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交叉,而产生的一些研究对象跨学科领域的分支学科。
二、档案学学科体系的基本模式
早在20世纪50年代,吴宝康先生就提出了档案学学科体系问题。他认为档案学是由若干科学课目共同组成的,因此,档案学实际上就是这些科学课目的总称。
(一)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
就目前而言,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应当注意建设好以下学科科目:
1、档案学原理
2、档案术语
3、档案法规
4、比较档案学
(二)档案史学研究
一般认为,档案史学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
1、中国档案事业史
2、外国档案事业史
3、档案学史
(三)档案学应用理论研究
就目前档案学的实际发展状况而言,档案学应用理论是档案学学科体系中的主体部分,其研究主要同以下几门具体的学科有关:
1、档案事业管理学
2、档案管理学
3、科技档案管理学
4、档案编纂学
(四)档案应用技术研究
就目前我国档案学发展的现状和档案管理需要而言,研究档案应用技术的任务主要应由以下几门学科来承担:
1、档案保护技术学
2、档案缩微复制技术
3、档案计算机管理技术
(五)档案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边缘性研究
在档案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地带和边缘区域中,值得开拓的学科领域主要有以下几个:
1、记录信息管理学(文献信息管理学)
2、文件管理学
3、档案社会学
4、档案心理学
试题解析。
1.简答题:档案学的学科体系的意义:
档案学的学科体系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就目前而言,档案学的体系结构主要应包括档案学的分支学科的构成,档案的学科分类,以及各门分支学科的研究分工等。档案学的学科体系问题,是档案学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后,档案学自身建设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1、对档案学学科体系的研究可以使学术界对档案学的整体发展状况,有一个全面概括的了解,具有良好的学术价值;
2、对档案学学科体系的研究也可以为档案学自身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一个客观的思想导向。
2.简答题: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独立性的基本特征:
一门学科体系的确立,必须具备必要的完整性和独立性两个基本特征。学科体系的完整性的含义,一是指构成学科结构的各种要素要完整,并通过这些要素的优化组合体现学科体系的整体作用;二是指各要素自身内部结构也要完整。
随着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档案学也在实践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档案学研究一方面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又吸收相关学科的知识,形成了具有独立研究对象的理论体系。
3.论述题:当前我国档案学体系结构的特征:
1、档案学学科体系是静态性与动态性的统一
档案学体系的稳定性主要表现在档案学基本门类划分上的静态性。是学科内在逻辑的集中反映,具有相对稳定性。档案学各种门类一旦被确立,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尽管随着不同学科相互交叉渗透,以及档案学研究的领域不断扩大,许多新的分支学科会产生,但它们一般也可以被包容在这些门类中。
档案学学科体系的动态性,是指该体系是一个动态性系统,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思想性体系。
2、档案学学科体系是宏观结构与微观结构的统一
档案学学科体系的宏观结构,是由档案基础理论、档案史学、档案应用理论、档案技术、交叉与边缘学科等门类构成的。
1)档案史学注重从历史的纵向角度,通过缜密的史料分析研究,揭示档案现象的历史本质和发展规律;
2)档案史学也注重对基本的档案现象的历史真实的考证与再现。
档案学微观结构是各分支学科内部各知识单元的结合形式和组织方式。其各分支学科都是由这些微观知识结构组成的。
3、档案学学科体系中传统性科目与新兴性科目的统一
在档案学学科体系中占有主导地位的历史较长的科目。新兴性科目则是指在现时代,由于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交叉,而产生的一些研究对象跨学科领域的分支学科。
新兴性档案学科目通常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表现在:
1)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对同一课题进行综合性研究;
2)运用不同学科的研究方法对某些主题的综合性研究。
第四节 档案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现代科学互相渗透、互相交叉、互相影响的趋势日益加剧,充分重视和研究档案学同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对于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本门学科的理论知识体系,为档案工作实践提供更为科学的理论、原则、方法、技术等方面的指导,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档案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我们研究各门科学提供了根本的思维方法,即人们认识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思维方法。
二、档案学与思维科学
开展思维科学研究,是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思维科学研究适应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特别是信息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性要求。
三、档案学与横断科学
现代横断科学——系统科学、信息科学和控制科学,所提供的理论和方法,具有很强的方法论意义。充分吸收和借鉴这些学科的研究成果,对于发展档案学也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档案学与管理科学
一般认为,管理科学是一门研究社会诸领域管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它不仅涉及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也包括对生产力的组织和利用,包括与现代化、国际化工业生产和现代科学技术等相适应的科学的管理组织、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等。
五、档案学与历史科学
历史科学与档案学研究的关系密切,特别是对研究中国档案史、世界档案史、档案学史等具有指导意义。
六、档案学、图书馆学和情报学
档案学、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现在都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门类。它们之间在研究思想、研究方法、研究手段等许多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这也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三门学科的研究成果可以互相借鉴和参考。
七、档案学与某些自然科学
自然科学是以各种自然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所有学科的总称。自然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如观察、实验、假说、数学、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科学抽象等研究方法,对于我们研究档案学的某些现象具有重要的作用。
八、档案学与秘书学、文书学
档案学、秘书学、文书学都有各自的学科研究领域和研究对象,这是它们成为独立科学并相互区分的主要标志。
第五节 中国档案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中国档案学的建设历程
我国档案学的产生与发展大体上经过了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二三十年代至40年代,第二阶段——20世纪50—60年代,;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
(一)中国档案学的产生与初步发展时期
中国有着悠久的档案和档案工作历史,有关档案管理思想的孕育和萌芽同样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这些思想缺乏完整性和较为系统的理性思考,而将有关档案现象作为一个独立性的专门问题进行科学系统研究,则始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
(二)档案学的重构与渐进发展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家各项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我国国家规模的档案事业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起步,为20世纪的中国档案学的发展又提供了一次良机,具有中国特色的档案学学科体系开始重新构建,中国档案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三)档案学的完善与繁荣发展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包括档案事业在内的各项社会建设事业开始走上了恢复、整顿、发展和提高的道路。
二、中国档案学建设的主要成就
1、档案学已经成长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科学
2、档案学已建设成由若干分支学科构成的群体
3、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不断深化
4、档案学的史学研究和外国档案管理理论研究不断深入
5、档案学应用理论研究成绩显著
6、档案学应用技术研究成绩斐然
第六节 外国档案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欧洲档案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欧洲档案学的萌芽
一般认为,近现代的档案学思想萌芽于16世纪—18世纪的欧洲 。
(二)欧洲档案学的形成
1、档案馆事业是国家的一项独立事业
2、档案事业要实行集中管理的原则
3、档案馆要实行向社会开放的原则
(三)欧洲档案学理论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一批档案学经典著作问世
2、深入阐述了档案学的概念及其内容构成
3、年龄鉴定论的提出和传播
二、苏联档案学的形成与发展
从1917年到20世纪30年代末期,苏联档案学研究主要取得了如下几个方面的成就:
(一)苏联档案学基本理论的诞生
(二)苏联档案学基本术语的形成
(三)首部档案学专著问世
(四)苏联档案学的发展
三、北美档案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北美档案学的研究成果
(二)北美档案学理论研究的发展
【复习思考题】
1、我国档案学术界对档案学研究对象的表述存在着哪几种不同的认识?你对这些认识的评价是什么?
2、档案学的研究任务应当如何表述才比较科学?
3、档案学的研究范围应当如何界定?
4、明确档案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范围对发展档案学有何意义?
5、认识档案学的学科特点对建构合理的档案学知识体系有何指导意义?
6、如何理解档案学的综合性和社会性?
7、如何理解档案学的实践性和理论性?
8、如何理解档案学的技术性和实用性?
9、如何理解档案学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10、研究档案学的学科体系有何作用?
11、说明档案学学科体系的基本结构特征。
12、试述我国档案学学科体系的基本模式。
13、哲学知识对研究档案学问题有什么作用?
14、思维科学的研究成果对促进档案学的研究有什么作用?
15、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研究档案学有什么作用?
16、档案学研究和历史学研究的关系是什么?
17、档案学、图书馆学和情报学有无共同的研究领域?它们应当如何协调发展?“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体化”是否意味着这三门学科的一体化呢?
18、档案学和文书学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是姊妹学科关系还是包容关系?
19、我国档案学研究在20世纪20—30年代取得了哪些成就?
20、苏联档案学对我国档案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其中积极的作用有哪些?不利的影响有哪些?
21、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档案学研究所取得的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
22、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档案学研究对世界的理论贡献有哪些?
第十章 档案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档案学理论的发展趋势
【本章要点】
●说明档案学基础理论的构成和主要内容。
●阐明来源原则的形成和发展历程、基本内容、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指明来源原则在电子文件时代的发展。
●探讨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形成、发展、基本内容和实际意义,说明该理论在电子文件时代的指导意义和价值。
●介绍档案鉴定理论的历史发展情况,说明其基本内容。
●阐述档案学理论的发展趋势。
第一节 档案学基础理论概述
档案学的宗旨是要解决档案尤其是档案管理实践中的原理、原则、方法、技术等方面的理论问题,为人们认识档案与档案管理现象、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提供理论武器。
一、档案学基础理论的构成
档案学基础理论主要由两个层面构成:一是对档案与档案管理活动的基本理论性认识,二是档案管理的基本理论 。
二、档案管理基本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总体理论认识与剖析
(二)对档案管理基本方法的理论探讨
第二节 来源原则
来源原则(Principle of Provenance)是当前世界各国公认的档案整理理论,它的名称源自“来源”在档案学术语中的特定涵义。
一、来源原则产生的专业背景
来源原则起源于近代法国,是在逐步否定事由原则(Principle of Pertinence)的过程中产生的。“事由”通常是指一件事情的原委,在公文用语中特指公文的主要内容。
二、来源原则的形成和发展
(一)起源——法国的“尊重全宗原则”
(二)形成——德国的“登记室原则”
(三)理论论证——《荷兰手册》的贡献
(四)普遍认可——布鲁塞尔大会
(五)灵活运用——英国和美国的“组合”思想
(六)部分修正——德国的“自由来源原则”
(七)丰富和发展——苏联和我国的“体系化的全宗理论”
三、来源原则的基本内容
1、尊重来源
2、尊重全宗的完整性
3、尊重全宗内的原始整理体系
四、来源原则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来源原则从20世纪初起就被国际档案界公认为档案专业的基本原则,它的生命力在世界各国普遍接受和丰富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验证。中外档案学者对来源原则一致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而且具有深刻的实践应用价值。
五、来源原则遭受冲击
尽管来源原则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得到了各国的普遍认可,但随着20世纪中叶以来社会环境和档案专业实践的巨大变化,这一原则在理论上受到了严重冲击,引发了北美档案界对来源原则的适用性及其在档案专业中的核心地位的重新思考和评价。
六、电子文件时代来源原则的“重新发现”
对来源原则的质疑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生了变化,北美档案界开始重新认识来源原则的核心地位。
第三节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Theory of Records Life Cycle)是在20世纪文件数量急剧增长的专业背景下提出的。它从20世纪40—50年代西方档案学者对文件中心的理论解释起步,后来研究范围逐渐扩大到文件的整个运动过程以及对这一过程的全面管理,成为西方档案学理论的重要支柱之一。
一、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产生的专业背景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产生有着特定的专业背景。20世纪30年代以来,文件数量的急剧膨胀使文件管理活动日趋专门化,由此导致一种新型的文件管理机构——文件中心得以出现和传播。西方档案学者从思考文件中心的理论基础起步,逐步提出了文件生命周期理论。
二、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得名源自“文件生命周期”概念的提出。据查证,1940年,美国档案学者菲利普·布鲁克斯(Philip Brooks)最早提出了“文件生命周期”概念,后来其他国家采用了类似的表述形式。
三、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内容
第一,文件从其形成到销毁或永久保存,是一个完整的运动过程。
第二,由于文件价值形态的变化,这一完整过程可划分为若干阶段。
第三,文件在每一阶段因其特定的价值形态而与服务对象、保存场所和管理形式之间存在一种内在的对应关系。
四、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西方档案学者十分推崇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将其与来源原则并称为现代档案学的基本理论,将其视为档案人员参与现行文件管理的理论依据。他们认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是现代档案学成熟的重要标志,具有里程碑意义。
五、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在电子文件时代面临的挑战及自身的修正
(一)文件生命周期理论面临的挑战
(二)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在电子文件时代的补充——文件连续体理论
(三)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在电子文件时代的修正
六、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在电子文件时代的指导价值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不仅为文件的分阶段管理和全过程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而且为档案部门或人员对文件进行前端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四节 档案鉴定理论
档案鉴定就是鉴别和判定档案的价值,挑选出有价值的档案交档案机构保存,剔除无保存价值的档案予以销毁。它直接决定着档案的存毁,是档案管理中最重要同时也是难度最大的一项工作,因此受到了世界各国档案界的高度重视。
一、 档案鉴定理论的历史发展
(一)年龄鉴定论
(二)行政官员决定论
(三)职能鉴定论
(四)文件双重价值论
(五)利用决定论
(六)宏观鉴定论
二、档案鉴定理论的基本内容
尽管各国档案鉴定理论的论述角度与具体内容不尽相同,但它们还是存在一定的共性。这些共性主要表现在各国档案鉴定理论通常需要涵盖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对档案价值的认识、对鉴定原则的规定和对鉴定标准的制定。
(一)对档案价值的认识
各国档案鉴定理论对档案价值的认识基本达成了共识,即大多认为档案价值是由两个方面的基本因素构成的:一是档案自身的特点,包括其内容、来源、形式等方面特点;二是社会对档案的客观利用需求。
(二)对鉴定原则的规定
档案鉴定原则是根据档案价值的发展规律总结和提炼出来的一种工作原则,对鉴定的实际工作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从历史发展来看,各国档案鉴定理论对鉴定原则的规定表现出日趋宏观的特点。
(三)对鉴定标准的制定
与鉴定原则相比,鉴定标准是确保鉴定工作质量的具体手段,也可以看成是对鉴定原则的具体化,因此更具有操作性。
三、档案鉴定理论的发展规律
(一)对档案价值的认识具有从片面到全面、从狭隘到科学的特征
(二)对鉴定标准的规定具有从微观到宏观、从具体到相对抽象的特征
第五节 档案学理论的发展趋势
一、与相关学科进一步交叉、借鉴、融合
当今人类社会的一个宏观性状况是,各行业、专业、学科在高度分化、分立的基础上,又出现了互相交叉、渗透乃至融合的态势。
二、具体管理操作层面的理论研究将更加深入、具体并具技术性
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档案管理操作在直接获取其效率优势的同时,也面临诸多更加复杂、艰难的挑战性问题。
三、基础理论研究将更宏观、更抽象并向形而上层面跃迁
现代信息技术在为人类带来速度效率优势的同时,也为人类带来了安全性、确定性、可靠性等信息质的方面的负面问题。而且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管理的信息表现得更为复杂,许多不同性质、不同层面的问题纠缠在一起,解决起来难度极大。
【复习思考题】
1、说明档案学基础理论的基本涵义。我国的档案学基础理论由哪几部分构成?
2、档案学基础理论建设为什么非常强调实践性呢?
3、试述档案学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
4、目前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应当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5、简述来源原则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6、来源原则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7、在电子文件时代,来源原则是否还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如何认识“来源”概念化的趋势?
8、来源原则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9、你对“新来源观”有何评价?
10、简述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历史。
11、文件生命周期理论适合于中国吗?
12、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思想内容是什么?
13、将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运用于档案管理实践的意义是什么?
14、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在电子文件时代应当进行哪些方面的修正?
15、说明档案鉴定理论的历史发展情况。
16、你对“职能鉴定论”有何评价?
17、“年龄鉴定论”的贡献是什么?
18、“行政官员决定论”的思想内容是什么?它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有哪些?
19、“文件双重鉴定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作用是什么?
20、你对“文献战略”、“宏观鉴定战略”有何评价?
21、我国的档案鉴定理论应当如何建构和发展?
22、现行的档案鉴定理论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23、我国档案学基础理论建设中的“历史方法”和“逻辑方法”是对立的吗?
24、档案实体管理为什么要坚持历史主义的方法?档案信息管理为什么要合理地运用“逻辑的方法”?
25、阐述我国档案学理论的基本发展趋势。
【本章要点】
●解释档案工作标准的涵义,明确档案的种类、属性与作用。
●说明档案工作标准化的涵义与形式。
●介绍制定档案工作标准的原则、要求与方法。
●说明我国档案工作标准体系的建设历程及其内容构成。
●介绍档案工作标准的贯彻实施应当注意的问题。
第一节 档案工作标准概述
标准含义(黄老师):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和重复使用的规则、指南或特性的文件。该文件经过协商一致并经过一个公认机构的批准。注:标准是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并以促进最大社会效益为目的。
标准化含义(黄老师):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或重复使用规则的活动。注:
@上诉活动尤其要含制定、发布、贯彻标准的过程;
@标准化的显著好处是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实用性,防治技术壁垒,并便利技术合作。
一、档案工作标准的涵义
档案工作标准,是以档案工作领域中的重复性的事物和概念为对象而制定或修订的各种标准的总称;它是档案工作中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的共同准则和依据。
二、档案工作标准的种类、属性与作用
档案工作标准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各种相关的标准文件(或称标准文献),是指按照规定的工作程序制定,经公认权威机构(主管机关)批准的一整套在文件与档案工作范围内必须执行的规格、规则、技术要求等规范性文件。
(一)档案工作标准的种类
第一,按照标准的性质,可以分为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
第二,按照标准的实际法定效力,可以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第三,按照标准的相关程度,可以分为正式标准和参照标准。
第四,按适用范围分:国际标准、区域性标准、国家标准、专业或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等。
1、国际标准:经过国际权威性组织制订,在国际上得到普遍承认和通过的标准;
2.区域性标准,也称国际区域性标准:
3.专业标准,即行业标准。
4.企业标准:在企业内部遵守的技术标准。
(二)档案工作标准的属性
档案工作标准同其他社会行业所制定的工作标准一般均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标准的制订与审核或批准等工作程序,都有专门的规定;
2、标准都有固定的代号;格式整齐划一;
3、档案工作标准是从事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的共同依据,在一定条件下具有法律效力,并具有一定的行为约束力;
4、档案工作标准的时效性较强,它是以某个历史阶段的档案工作实践水平为基础的
5、标准内容的相对专一性;
6、标准依据其不同的种类和级别在不同的范围内贯彻执行,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7、档案工作标准多数属于推荐性标准,各地各部门在采用标准的时候,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三)档案工作标准的作用
1、协调作用
2、简化作用
3、统一与优选作用
简述:档案工作标准化的微观、宏观含义:
微观含义:档案工作标准化就是通过制订标准和实施标准,对档案和档案管理实行统一、简化、协调和优选等有序化管理控制,以便获得最佳档案管理效益的活动。
宏观含义:档案工作标准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包括:
1、档案工作标准的制订、实施等项工作内容。
2、还包括标准制订前的调查研究工作;
3、标准的补充、完善、修订、废除等项管理与维护工作;
4、标准化体系的设计;
5、标准执行情况反馈信息的搜集与处理等项具体工作活动。
第二节 档案工作标准化的涵义与形式
标准化的涵义主要包括:第一,标准化工作的范围广泛,它涉及技术、科学、管理等各个社会工作领域。第二,标准化是一种特定的社会活动。第三,制定标准往往具有十分现实的目的性。
档案工作标准化的含义:
1、档案工作标准化是一项工作活动过程。就其整体意义来说,它是一项智力性的系统工程。
2、档案工作标准化是通过实行简化、统一、协调、选优等管理控制活动,节约经费、提高效率、获得效益。
3、档案工作标准化追求档案管理活动的最佳效果。
4、档案工作标准化是一种需要不断补充、完善所制订标准的工作活动过程。
档案工作标准化的形式:(选择题)
一、简化
简化,就是在一定范围内缩减对象的类型数目,使之在既定的时空范围内足以满足一般需要的标准化形式。
二、统一化
统一化是把同一事物的两种以上的表现形态归并为一种或限定在一个范围内的标准化形式。
三、系列化
所谓标准的系列化,是档案工作标准的高级形式,它是根据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通过对某些标准化对象的发展规律的深入、全面的分析研究以及对国内外同一对象的发展趋势的合理预测,结合我国的档案工作的不同发展条件,将有关的标准指标加以适当归并简化,并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起来,作为指导我国档案事业发展的依据。
四、通用化
通用化是指在不同的标准化对象之间可以互相通用的档案工作标准。
五、典型化
典型化就是以最先进、最合理的工作方式、工作程序、技术指标、技术参数、技术手段或管理规定等为样板,要求或倡导以后的有关方面的档案工作均参照此执行、取得统一的过程。
六、格式化
目前,各企事业单位正在大力建设文档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此项工作的关键环节就是建立一套标准的、覆盖整个组织的数据库结构,而在这一结构之中,合理地规定文档信息的格式和信息链接的逻辑关系又是至关重要的内容。
第三节 制定档案工作标准的原则、要求与方法
一、制定档案工作标准的原则
(一)统一性原则
(二)优化原则
(三)适时性原则
(四)继承性原则
二、档案工作标准制定的一般要求
档案工作标准的制定同其他工作领域的标准制定工作一样,都应当遵守如下几点基本要求。
三、档案工作标准的立项与标准的制定
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每年都要根据实际工作和社会需要安排标准计划项目,用以指导国家标准的制定。
档案工作标准的编制程序(选择题):P180
1、标准的征求意见阶段;2、标准的送审阶段;3、标准的报批阶段。
第四节 档案工作标准体系(P182)
一、我国档案工作标准体系的建设历程
我国的档案工作标准化建设大体经过了以下三个主要阶段:
(一)草创阶段
(二)发展阶段
(三)法制化建设阶段
二、我国档案工作标准体系的构成
“体系”是指“若干有关事物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而构成的一个整体”。档案工作标准体系是由若干档案工作基础标准和业务技术标准构成的互有联系、互相制约的一个动态性、指导性的文件整体。
简述题:制订和颁布档案标准体系表的原则:
1、必要性:从总体而言,应具有全行业的普遍指导意义,有利于提高档案工作的质量、效率。
2、科学性和可行性:要符合档案工作的客观需要,在实践中能够实现。
3、全面性:从客观现实而言,必须覆盖档案工作的主要领域。
4、预见性:从长远发展而言,应留有余地,便于扩展、延伸。
(一)档案工作基础标准(选择题型)
1、档案专业基本术语标准
2、档案馆代码编制标准
3、档案种类划分标准
4、档案计量单位标准
5、档案统计工作标准
(二)档案工作业务技术标准(选择题型)
1、档案收集标准
2、档案整理标准
3、档案编目与检索标准
4、档案统计标准
5、档案鉴定标准
6、档案保管与保护标准
(三)与档案工作标准相关的标准
主要是指与档案工作关系密切,但又不完全属于档案管理领域的有关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等。
第五节 档案工作标准的贯彻实施
根据《标准化法》的规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是强制性标准,其他标准是推荐性标准。
(一)档案工作标准实施的指导思想:
要有正确的思想作指导,还需确立良好的群体意识来保证其顺利推行。
1、坚持全面、系统的指导思想。在某些情况下,应当注意一些档案工作标准的相互关系,使它们协调配合地得到贯彻执行。
2、档案工作标准要依靠有关方面的努力,才能顺利实施。在实际工作中,应十分注意提高人们的标准化意识水平,确立良好的社会群体意识。在实施过程中,还应当定期组织对有关新、旧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的讨论与研究工作,以研促建,不断提高我国档案工作标准的制订水平。
【复习思考题】
1、制定档案工作标准应当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2、档案工作标准的种类有哪些?
3、档案工作标准的属性是什么?
4、档案工作标准有哪些方面的作用?
5、什么是档案工作标准化?实现档案工作标准化应当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6、是不是所有有保管期限的档案,都需要按照统一的标准来整理,而不必考虑管理成本呢?
7、档案工作标准化的主要形式有哪些?其中哪些属于初级形式?哪些属于高级形式?
8、制定档案工作标准应当坚持哪些原则?
9、制定档案工作标准的一般性要求有哪些?
10、我国的现行档案工作标准体系主要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应当如何解决?
11、制定档案工作标准的一般程序是什么?
12、简述我国档案工作标准体系的基本建设历程。
13、说明我国档案工作标准体系的构成。
14、档案工作标准的贯彻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档案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档案工作标准能否在实践中强制推行?为什么?
第九章 档案学的学科内容、特点与发展
【本章要点】
●阐述档案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与研究范围。
●说明档案学的学科特点。
●介绍档案学的学科体系的作用与学科体系结构的特征。
●探讨档案学学科体系的基本模式。
●介绍档案学与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
●说明中外档案学发展的基本历程和主要成就。
考试题目选析
1.档案学含义:以档案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档案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为目标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选择题:欧洲1571年的《综合报告——怎样才算一个完美的登记室》和《登记室及其机构和管理》2书是目前世界上报道最早的档案学专著。
3.填空题:第一次提到档案学一词是1804年德国《一种档案学理论思想》一书。
4.选择题:首次提出档案学应当是一门独立科学的见解是在1885年。
5.填空题:我国首次出现档案学一词是在35年腾固的<档案整理处的任务及其初步工作>一文中
第一节 档案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一、档案学的研究对象
关于档案学的研究对象,目前学术界主要存在着这样几种认识。
1、研究档案文件和档案工作的发展历史及全部档案工作实践活动的理论体系。
2、档案和档案工作。
3、档案、档案工作、档案事业。
4、档案、档案工作的客观发展过程及其运动规律。
5、档案、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及其结构、功能、运动规律及与其相关学科相互关系。
总结:档案学的研究对象应界定得更抽象、更简洁:档案现象及其本质与规律。实质上都是指档案现象及其运动规律。
二、档案学的任务
档案学的任务是由档案学的研究对象,尤其是社会需要决定的。 档案学的任务:在研究和揭示档案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基础上,提出档案管理的科学理论、原则、技术和方法,指导档案管理实践,提高档案管理科学水平,更好地为社会实践服务。
三、档案学的研究范围(选择题型)
1、基础理论研究:关于档案现象的一般理论。即研究各种档案现象的共同性问题。
2、档案史学研究:中国档案史、世界档案史、档案学史、档案思想史。
3、应用理论研究(研究中心)各种类型档案管理的应用理论、原则和方法。
4、应用技术研究:不同载体档案的保护技术;缩微复制技术;数据库设计与开发技术等。
5、边缘性、交叉性档案现象研究:
第二节 档案学的学科特点
档案学的学科特点是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中一个需要探讨的重要方面。它对于我们确定档案学的研究取向,及时修正档案学研究中的一些不利于学科整体建设与发展的倾向,具有积极意义。
一、综合性和社会性
档案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都具有一定的综合性特征。科学的发展过程存在着分化与综合两种趋势,就现代科学的发展特点而言,综合化的趋势处于主导地位。
二、实践性和理论性
一般来说,实践经验为人们提供了认识的可能。只有实践才能提供认识所必需的信息,同时也只有实践才能使人们获得并不断发展对信息加工的能力(即思维能力)。
三、技术性和实用性
档案学研究的许多内容具有技术性和实用性的特征,也就是说,档案学一方面具有科学认识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具有很明显的职业技能性特征。
四、开放性和包容性
档案学的理论体系的建设需要不断地创新和发展。恩格斯曾言,任何一种社会哲学,只要它还把某几个论点奉为最后结论……它就远不是完备的。
第三节 档案学的学科体系
一、档案学学科体系的作用与学科体系结构的特征
档案学的学科体系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就目前而言,档案学的体系结构主要应包括档案学的分支学科的构成,档案学的学科分类,以及各门分支学科的研究分工等。
(一)档案学学科体系是静态性与动态性的统一
档案学体系的稳定性主要表现在档案学基本门类划分上的静态性。
(二)档案学学科体系是宏观结构与微观结构的统一
每一门学科的体系结构,一般都包括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两个方面的内容。
(三)档案学学科体系中传统性科目与新兴性科目的统一
所谓传统性科目,是指在档案学学科体系中占有主导地位的历史较长的科目。新兴性科目则是指在现代,由于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交叉,而产生的一些研究对象跨学科领域的分支学科。
二、档案学学科体系的基本模式
早在20世纪50年代,吴宝康先生就提出了档案学学科体系问题。他认为档案学是由若干科学课目共同组成的,因此,档案学实际上就是这些科学课目的总称。
(一)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
就目前而言,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应当注意建设好以下学科科目:
1、档案学原理
2、档案术语
3、档案法规
4、比较档案学
(二)档案史学研究
一般认为,档案史学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
1、中国档案事业史
2、外国档案事业史
3、档案学史
(三)档案学应用理论研究
就目前档案学的实际发展状况而言,档案学应用理论是档案学学科体系中的主体部分,其研究主要同以下几门具体的学科有关:
1、档案事业管理学
2、档案管理学
3、科技档案管理学
4、档案编纂学
(四)档案应用技术研究
就目前我国档案学发展的现状和档案管理需要而言,研究档案应用技术的任务主要应由以下几门学科来承担:
1、档案保护技术学
2、档案缩微复制技术
3、档案计算机管理技术
(五)档案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边缘性研究
在档案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地带和边缘区域中,值得开拓的学科领域主要有以下几个:
1、记录信息管理学(文献信息管理学)
2、文件管理学
3、档案社会学
4、档案心理学
试题解析。
1.简答题:档案学的学科体系的意义:
档案学的学科体系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就目前而言,档案学的体系结构主要应包括档案学的分支学科的构成,档案的学科分类,以及各门分支学科的研究分工等。档案学的学科体系问题,是档案学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后,档案学自身建设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1、对档案学学科体系的研究可以使学术界对档案学的整体发展状况,有一个全面概括的了解,具有良好的学术价值;
2、对档案学学科体系的研究也可以为档案学自身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一个客观的思想导向。
2.简答题: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独立性的基本特征:
一门学科体系的确立,必须具备必要的完整性和独立性两个基本特征。学科体系的完整性的含义,一是指构成学科结构的各种要素要完整,并通过这些要素的优化组合体现学科体系的整体作用;二是指各要素自身内部结构也要完整。
随着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档案学也在实践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档案学研究一方面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又吸收相关学科的知识,形成了具有独立研究对象的理论体系。
3.论述题:当前我国档案学体系结构的特征:
1、档案学学科体系是静态性与动态性的统一
档案学体系的稳定性主要表现在档案学基本门类划分上的静态性。是学科内在逻辑的集中反映,具有相对稳定性。档案学各种门类一旦被确立,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尽管随着不同学科相互交叉渗透,以及档案学研究的领域不断扩大,许多新的分支学科会产生,但它们一般也可以被包容在这些门类中。
档案学学科体系的动态性,是指该体系是一个动态性系统,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思想性体系。
2、档案学学科体系是宏观结构与微观结构的统一
档案学学科体系的宏观结构,是由档案基础理论、档案史学、档案应用理论、档案技术、交叉与边缘学科等门类构成的。
1)档案史学注重从历史的纵向角度,通过缜密的史料分析研究,揭示档案现象的历史本质和发展规律;
2)档案史学也注重对基本的档案现象的历史真实的考证与再现。
档案学微观结构是各分支学科内部各知识单元的结合形式和组织方式。其各分支学科都是由这些微观知识结构组成的。
3、档案学学科体系中传统性科目与新兴性科目的统一
在档案学学科体系中占有主导地位的历史较长的科目。新兴性科目则是指在现时代,由于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交叉,而产生的一些研究对象跨学科领域的分支学科。
新兴性档案学科目通常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表现在:
1)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对同一课题进行综合性研究;
2)运用不同学科的研究方法对某些主题的综合性研究。
第四节 档案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现代科学互相渗透、互相交叉、互相影响的趋势日益加剧,充分重视和研究档案学同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对于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本门学科的理论知识体系,为档案工作实践提供更为科学的理论、原则、方法、技术等方面的指导,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档案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我们研究各门科学提供了根本的思维方法,即人们认识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思维方法。
二、档案学与思维科学
开展思维科学研究,是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思维科学研究适应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特别是信息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性要求。
三、档案学与横断科学
现代横断科学——系统科学、信息科学和控制科学,所提供的理论和方法,具有很强的方法论意义。充分吸收和借鉴这些学科的研究成果,对于发展档案学也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档案学与管理科学
一般认为,管理科学是一门研究社会诸领域管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它不仅涉及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也包括对生产力的组织和利用,包括与现代化、国际化工业生产和现代科学技术等相适应的科学的管理组织、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等。
五、档案学与历史科学
历史科学与档案学研究的关系密切,特别是对研究中国档案史、世界档案史、档案学史等具有指导意义。
六、档案学、图书馆学和情报学
档案学、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现在都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门类。它们之间在研究思想、研究方法、研究手段等许多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这也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三门学科的研究成果可以互相借鉴和参考。
七、档案学与某些自然科学
自然科学是以各种自然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所有学科的总称。自然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如观察、实验、假说、数学、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科学抽象等研究方法,对于我们研究档案学的某些现象具有重要的作用。
八、档案学与秘书学、文书学
档案学、秘书学、文书学都有各自的学科研究领域和研究对象,这是它们成为独立科学并相互区分的主要标志。
第五节 中国档案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中国档案学的建设历程
我国档案学的产生与发展大体上经过了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二三十年代至40年代,第二阶段——20世纪50—60年代,;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
(一)中国档案学的产生与初步发展时期
中国有着悠久的档案和档案工作历史,有关档案管理思想的孕育和萌芽同样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这些思想缺乏完整性和较为系统的理性思考,而将有关档案现象作为一个独立性的专门问题进行科学系统研究,则始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
(二)档案学的重构与渐进发展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家各项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我国国家规模的档案事业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起步,为20世纪的中国档案学的发展又提供了一次良机,具有中国特色的档案学学科体系开始重新构建,中国档案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三)档案学的完善与繁荣发展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包括档案事业在内的各项社会建设事业开始走上了恢复、整顿、发展和提高的道路。
二、中国档案学建设的主要成就
1、档案学已经成长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科学
2、档案学已建设成由若干分支学科构成的群体
3、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不断深化
4、档案学的史学研究和外国档案管理理论研究不断深入
5、档案学应用理论研究成绩显著
6、档案学应用技术研究成绩斐然
第六节 外国档案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欧洲档案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欧洲档案学的萌芽
一般认为,近现代的档案学思想萌芽于16世纪—18世纪的欧洲 。
(二)欧洲档案学的形成
1、档案馆事业是国家的一项独立事业
2、档案事业要实行集中管理的原则
3、档案馆要实行向社会开放的原则
(三)欧洲档案学理论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一批档案学经典著作问世
2、深入阐述了档案学的概念及其内容构成
3、年龄鉴定论的提出和传播
二、苏联档案学的形成与发展
从1917年到20世纪30年代末期,苏联档案学研究主要取得了如下几个方面的成就:
(一)苏联档案学基本理论的诞生
(二)苏联档案学基本术语的形成
(三)首部档案学专著问世
(四)苏联档案学的发展
三、北美档案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北美档案学的研究成果
(二)北美档案学理论研究的发展
【复习思考题】
1、我国档案学术界对档案学研究对象的表述存在着哪几种不同的认识?你对这些认识的评价是什么?
2、档案学的研究任务应当如何表述才比较科学?
3、档案学的研究范围应当如何界定?
4、明确档案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范围对发展档案学有何意义?
5、认识档案学的学科特点对建构合理的档案学知识体系有何指导意义?
6、如何理解档案学的综合性和社会性?
7、如何理解档案学的实践性和理论性?
8、如何理解档案学的技术性和实用性?
9、如何理解档案学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10、研究档案学的学科体系有何作用?
11、说明档案学学科体系的基本结构特征。
12、试述我国档案学学科体系的基本模式。
13、哲学知识对研究档案学问题有什么作用?
14、思维科学的研究成果对促进档案学的研究有什么作用?
15、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研究档案学有什么作用?
16、档案学研究和历史学研究的关系是什么?
17、档案学、图书馆学和情报学有无共同的研究领域?它们应当如何协调发展?“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体化”是否意味着这三门学科的一体化呢?
18、档案学和文书学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是姊妹学科关系还是包容关系?
19、我国档案学研究在20世纪20—30年代取得了哪些成就?
20、苏联档案学对我国档案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其中积极的作用有哪些?不利的影响有哪些?
21、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档案学研究所取得的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
22、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档案学研究对世界的理论贡献有哪些?
第十章 档案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档案学理论的发展趋势
【本章要点】
●说明档案学基础理论的构成和主要内容。
●阐明来源原则的形成和发展历程、基本内容、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指明来源原则在电子文件时代的发展。
●探讨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形成、发展、基本内容和实际意义,说明该理论在电子文件时代的指导意义和价值。
●介绍档案鉴定理论的历史发展情况,说明其基本内容。
●阐述档案学理论的发展趋势。
第一节 档案学基础理论概述
档案学的宗旨是要解决档案尤其是档案管理实践中的原理、原则、方法、技术等方面的理论问题,为人们认识档案与档案管理现象、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提供理论武器。
一、档案学基础理论的构成
档案学基础理论主要由两个层面构成:一是对档案与档案管理活动的基本理论性认识,二是档案管理的基本理论 。
二、档案管理基本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总体理论认识与剖析
(二)对档案管理基本方法的理论探讨
第二节 来源原则
来源原则(Principle of Provenance)是当前世界各国公认的档案整理理论,它的名称源自“来源”在档案学术语中的特定涵义。
一、来源原则产生的专业背景
来源原则起源于近代法国,是在逐步否定事由原则(Principle of Pertinence)的过程中产生的。“事由”通常是指一件事情的原委,在公文用语中特指公文的主要内容。
二、来源原则的形成和发展
(一)起源——法国的“尊重全宗原则”
(二)形成——德国的“登记室原则”
(三)理论论证——《荷兰手册》的贡献
(四)普遍认可——布鲁塞尔大会
(五)灵活运用——英国和美国的“组合”思想
(六)部分修正——德国的“自由来源原则”
(七)丰富和发展——苏联和我国的“体系化的全宗理论”
三、来源原则的基本内容
1、尊重来源
2、尊重全宗的完整性
3、尊重全宗内的原始整理体系
四、来源原则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来源原则从20世纪初起就被国际档案界公认为档案专业的基本原则,它的生命力在世界各国普遍接受和丰富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验证。中外档案学者对来源原则一致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而且具有深刻的实践应用价值。
五、来源原则遭受冲击
尽管来源原则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得到了各国的普遍认可,但随着20世纪中叶以来社会环境和档案专业实践的巨大变化,这一原则在理论上受到了严重冲击,引发了北美档案界对来源原则的适用性及其在档案专业中的核心地位的重新思考和评价。
六、电子文件时代来源原则的“重新发现”
对来源原则的质疑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生了变化,北美档案界开始重新认识来源原则的核心地位。
第三节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Theory of Records Life Cycle)是在20世纪文件数量急剧增长的专业背景下提出的。它从20世纪40—50年代西方档案学者对文件中心的理论解释起步,后来研究范围逐渐扩大到文件的整个运动过程以及对这一过程的全面管理,成为西方档案学理论的重要支柱之一。
一、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产生的专业背景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产生有着特定的专业背景。20世纪30年代以来,文件数量的急剧膨胀使文件管理活动日趋专门化,由此导致一种新型的文件管理机构——文件中心得以出现和传播。西方档案学者从思考文件中心的理论基础起步,逐步提出了文件生命周期理论。
二、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得名源自“文件生命周期”概念的提出。据查证,1940年,美国档案学者菲利普·布鲁克斯(Philip Brooks)最早提出了“文件生命周期”概念,后来其他国家采用了类似的表述形式。
三、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内容
第一,文件从其形成到销毁或永久保存,是一个完整的运动过程。
第二,由于文件价值形态的变化,这一完整过程可划分为若干阶段。
第三,文件在每一阶段因其特定的价值形态而与服务对象、保存场所和管理形式之间存在一种内在的对应关系。
四、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西方档案学者十分推崇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将其与来源原则并称为现代档案学的基本理论,将其视为档案人员参与现行文件管理的理论依据。他们认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是现代档案学成熟的重要标志,具有里程碑意义。
五、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在电子文件时代面临的挑战及自身的修正
(一)文件生命周期理论面临的挑战
(二)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在电子文件时代的补充——文件连续体理论
(三)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在电子文件时代的修正
六、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在电子文件时代的指导价值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不仅为文件的分阶段管理和全过程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而且为档案部门或人员对文件进行前端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四节 档案鉴定理论
档案鉴定就是鉴别和判定档案的价值,挑选出有价值的档案交档案机构保存,剔除无保存价值的档案予以销毁。它直接决定着档案的存毁,是档案管理中最重要同时也是难度最大的一项工作,因此受到了世界各国档案界的高度重视。
一、 档案鉴定理论的历史发展
(一)年龄鉴定论
(二)行政官员决定论
(三)职能鉴定论
(四)文件双重价值论
(五)利用决定论
(六)宏观鉴定论
二、档案鉴定理论的基本内容
尽管各国档案鉴定理论的论述角度与具体内容不尽相同,但它们还是存在一定的共性。这些共性主要表现在各国档案鉴定理论通常需要涵盖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对档案价值的认识、对鉴定原则的规定和对鉴定标准的制定。
(一)对档案价值的认识
各国档案鉴定理论对档案价值的认识基本达成了共识,即大多认为档案价值是由两个方面的基本因素构成的:一是档案自身的特点,包括其内容、来源、形式等方面特点;二是社会对档案的客观利用需求。
(二)对鉴定原则的规定
档案鉴定原则是根据档案价值的发展规律总结和提炼出来的一种工作原则,对鉴定的实际工作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从历史发展来看,各国档案鉴定理论对鉴定原则的规定表现出日趋宏观的特点。
(三)对鉴定标准的制定
与鉴定原则相比,鉴定标准是确保鉴定工作质量的具体手段,也可以看成是对鉴定原则的具体化,因此更具有操作性。
三、档案鉴定理论的发展规律
(一)对档案价值的认识具有从片面到全面、从狭隘到科学的特征
(二)对鉴定标准的规定具有从微观到宏观、从具体到相对抽象的特征
第五节 档案学理论的发展趋势
一、与相关学科进一步交叉、借鉴、融合
当今人类社会的一个宏观性状况是,各行业、专业、学科在高度分化、分立的基础上,又出现了互相交叉、渗透乃至融合的态势。
二、具体管理操作层面的理论研究将更加深入、具体并具技术性
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档案管理操作在直接获取其效率优势的同时,也面临诸多更加复杂、艰难的挑战性问题。
三、基础理论研究将更宏观、更抽象并向形而上层面跃迁
现代信息技术在为人类带来速度效率优势的同时,也为人类带来了安全性、确定性、可靠性等信息质的方面的负面问题。而且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管理的信息表现得更为复杂,许多不同性质、不同层面的问题纠缠在一起,解决起来难度极大。
【复习思考题】
1、说明档案学基础理论的基本涵义。我国的档案学基础理论由哪几部分构成?
2、档案学基础理论建设为什么非常强调实践性呢?
3、试述档案学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
4、目前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应当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5、简述来源原则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6、来源原则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7、在电子文件时代,来源原则是否还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如何认识“来源”概念化的趋势?
8、来源原则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9、你对“新来源观”有何评价?
10、简述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历史。
11、文件生命周期理论适合于中国吗?
12、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思想内容是什么?
13、将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运用于档案管理实践的意义是什么?
14、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在电子文件时代应当进行哪些方面的修正?
15、说明档案鉴定理论的历史发展情况。
16、你对“职能鉴定论”有何评价?
17、“年龄鉴定论”的贡献是什么?
18、“行政官员决定论”的思想内容是什么?它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有哪些?
19、“文件双重鉴定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作用是什么?
20、你对“文献战略”、“宏观鉴定战略”有何评价?
21、我国的档案鉴定理论应当如何建构和发展?
22、现行的档案鉴定理论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23、我国档案学基础理论建设中的“历史方法”和“逻辑方法”是对立的吗?
24、档案实体管理为什么要坚持历史主义的方法?档案信息管理为什么要合理地运用“逻辑的方法”?
25、阐述我国档案学理论的基本发展趋势。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